第931章内帏隐事一(1 / 2)
姐妹们都是很懂事的,收到礼物之后,没有待多久就全部告辞。
贾琏回到寝殿,凤姐儿便埋怨他:“你也真是的,哪有给女孩子送礼物送刀的。
你给我送就罢了,怎么还给林丫头和宝钗?
那么锋利的刀...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如铁。三皇子面色阴沉,群臣亦皆屏息凝神,等待着贾琏的下文。贾琏缓步上前,手中捧着一卷奏折,目光如炬。
“启禀殿下,臣昨日所呈之证据,已足以证明太后与江南豪族勾结,意图谋夺赋税之权,扶持私党入朝,动摇国本。”他顿了顿,继续道,“而淑妃亦有密使出入太后寝宫,且密谈内容涉及朝政,臣已查明,最后一次密谈,便是在李公公暴毙前夜。”
此言一出,殿中再度哗然。众人面面相觑,皆知此事已非寻常宫闱之争,而是牵涉国本的大案。三皇子沉声道:“贾大人,你可有新证据?”
贾琏缓缓取出一封密信,递上:“此乃臣昨夜从太后寝宫中取得,内中提及淑妃曾多次遣人入宫,与太后密谈,并有‘待事成之后,共掌朝政’之语。若非太后与淑妃早有勾连,何以解释?”
三皇子接过密信,细细翻阅,脸色愈发阴沉。他缓缓抬头,目光如刀,扫视群臣,沉声道:“诸位,此事已非流言蜚语,而是确凿之证。太后若无谋逆之心,何以与江南豪族密谋赋税之权?淑妃若无私通太后之举,何以密谈至深夜,且内容涉及朝政?”
众臣皆不敢出声,唯有一名老臣站出,拱手道:“殿下,臣以为,此事仍需慎之又慎。太后乃皇室母族,淑妃亦是皇妃,若贸然定罪,恐有不妥。臣请殿下,暂缓定论,命御史台彻查。”
三皇子沉吟片刻,终下定决心,沉声道:“御史台自昨日便已介入调查,此案已非朝堂可议,而是国之大案。自即日起,太后寝宫由禁军接管,不得与外界往来。至于淑妃,亦不得擅离寝宫,听候御史台调查。”
此言一出,殿中众人皆惊。太后被彻底软禁,淑妃亦被牵连,朝局顿时风云变幻。
贾琏心中一松,知道自己已胜了一半。太后被彻底软禁,无法再与外界联系,而淑妃若真与太后勾结,也将失去最后的盟友。
他缓缓躬身,道:“臣谢殿下明察。”
退朝之后,贾琏刚走出偏殿,便见一名亲信仆从匆匆而来,低声道:“二爷,江南急报!”
贾琏神色一凛,接过密信,拆开细阅,脸色顿时阴沉如水。
信中言道,探春虽已苏醒,但伤势未愈,仍需静养。此外,江南幕僚传来消息,称有一名神秘人物正暗中联络江南豪族残党,意图东山再起。
贾琏缓缓合上密信,眼中寒光闪烁。
“江南……果然还有漏网之鱼。”
他沉声道:“命人即刻南下,接管江南军务,务必彻底剿灭残党。同时,命人将探春护送回京,交由太医全力救治。”
仆从领命而去。
贾琏站在宫门前,望着远处的天际,心中已有决断。
“太后一脉尚未彻底铲除,淑妃若真插手此事,局势将更加复杂。而江南残党仍在作乱,若不能迅速平定,恐影响京城局势。”
他低声喃喃:“这一局棋,我必须稳住。”
夜色渐深,贾琏回到府中,书房内灯火未熄。
他取出一封密信,正是江南幕僚带回的那封,信中提及江南豪族曾向太后进献大量珍宝,并有密约,待太后掌权后,将江南赋税之权交予豪族。
“若能将此信呈上,便可坐实太后与江南豪族勾结之罪。”他低声自语。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脚步声,平儿悄然入内,神色凝重。
“二爷。”她低声唤道,“奴婢已取得太后寝宫中的密信,其中提及,淑妃曾多次派人入宫,与太后密谈。最后一次密谈,便是在李公公暴毙前夜。”
贾琏眼中寒光一闪:“果然如此。”
他缓缓起身,走到案前,将密信与奏折一并收起,低声道:“明日,我便上奏,将太后拿下。”
他顿了顿,又道:“同时,我也会提及淑妃的异常举动,但不会明指其名。若皇帝与三皇子有所察觉,自然会追查。”
平儿点头:“二爷谨慎。”
贾琏微微一笑,伸手轻抚她的发丝:“你一直都在,我便无所畏惧。”
窗外,夜风拂面,月色如水,映照着他冷峻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