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四道圣旨(2 / 2)
因此这个郡王的身份,是永安帝对五皇子的补偿,而五皇子自请去守皇陵,也意味着他放弃了皇位的争夺。
第二个册封为郡王的是四皇子,当时济州大旱,还有南斗天师作乱,随后沧州水患,永安帝册封他为建宁郡王,让他主持一切沧州赈灾事宜。
而今,三皇子第三个封为郡王,并且是因为他的战功,而且他在军中有了品级,成了骁骑校尉,也算圆了他从前的梦想。
三皇子谢了恩,从今往后大家不能再称呼他为三皇子,而是该称呼他为“锐郡王”了。
这份圣旨之后,郑公公再度宣读第四份圣旨——
四皇子治水赈灾有功,在灾情期间与百姓同心同德,功劳甚大,加封为宸亲王。
皇子中的第一个亲王,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
永安帝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虽说依旧身强体壮,但为了江山稳固,继承人的事情也该考虑了。
他的子嗣很多,且没有那种不学无术、走马章台的纨绔,尽管最平庸的六皇子,也在做生意之后找到了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
越是这种情况,其实就越难决定储君的人选。
因为都很优秀。
若是一群人都很平庸,那还能矮子里面拔高个,若是一堆人平庸但有一个人优秀,那也是毫无争议。
最怕都是各个都优秀,每个人走出去都能独当一面。
但永安帝册封四皇子为亲王,很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跟皇后还有其他妃嫔谈过,更是问过几个皇子自己的意思——
五皇子不提,三皇子明显热爱打仗胜过于当储君,从前在上书房学习的时候,就是武功过人,但策论一塌糊涂。
三皇子自己早已经做出了选择,甚至昔日郑贵妃想替他谋算,他自己都拒绝,自己求了去军中历练的差事。
若是将来,三皇子在战场出头,他会成为大安国边境最强的防线,有他在,不论将来皇帝是谁,都不担心大安国会被蛮夷入侵。
而六皇子,一头扎进了生意经里,每天抱着个算盘噼里啪啦,天天两眼一睁就是盘算着店铺要怎么营销,两眼一闭做梦都是今日挣了多少钱。
也就是说,六皇子其实也做出了选择,他未来若是发展得好,可以成为大安国的钱袋子,助力国库税收,促进经济发展。
老三和老六,一个领兵,一个赚钱,倒是绝佳的辅助。
那么,他们辅助谁呢?
四皇子。
一个从小就将治国之策学到满分的皇子,外公是太傅,文臣魁首,天然具有优势。
他心性坚韧,善良仁慈,不会盲目对兄弟动手,且心怀天下,从他赈灾治水的事情上就能看的出来。
在经过一场历练,还差点被刺杀之后,他收起了身为皇子的高傲,愿意扎根到民众之中,聆听民众的声音。
只有这样的人,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好皇帝。
所以,永安帝借着这一次论功行赏的机会,进行铺垫,将四皇子封了亲王,也隐晦表达了自己想要立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