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04(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七零炮灰美人嫁年代文大佬》 100-104(第1/14页)
第101章 三更合一
林湘早已将周生强一家子抛到脑后, 几乎无法想起他们,谁成想,今日还能听到如此震惊的消息。
周鸿飞腿废了, 周生强多年前干的事儿被发现, 还气得急得中风了?
她想起刚刚冯姨口中, 魏敏慧哭嚎着那句话——兴许真的是报应。
事情听过也就算了,自己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一星期后,林湘又听到新消息, 说是周鸿飞腿真是废了,现在是动不了下不来地, 以后兴许技术发达了能治好成个跛子。
至于周生强, 中风发作,抢救后也不大行了, 嘴歪眼斜,说话含糊不清, 目光都有些呆滞了。
调查组也没法从他嘴里再问出什么,几个月前安排好的退伍转业上首都来当官的安排落空, 以后只能慢慢将养,稀里糊涂地过日子了。
听闻这个消息, 贺鸿远尤为平静,唯有在见到母亲唏嘘的时候,有些急色:“娘, 您不会还要可怜他们吧?”
贺桂芳也说不出是什么心思, 倒不是可怜, 兴许就是觉得过去太多年, 早就成陌生人,如今听说这样的结局, 难免不生出几分感慨。
“没有,没有。”贺桂芳知道儿子向来是最恨那人的,“娘就是琢磨啊,人这一辈子,真说不好是什么命。”
以前的周生强从农村走出去,打仗立功成了人人羡慕的军官,要追求理想,追求真正的爱情和共同话题,风风光光地坐着小轿车走了。
现在,却成了那么个快要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人。
她笑了笑,看着儿子:“娘不心疼谁,就心疼咱们自家人,你平时训练和学习也别那么拼,湘湘工作也是,注意身体。”
话音刚落地,旁边贺琳小姑娘就开口了:“奶奶,还要心疼我,我读书好辛苦的。”
贺桂芳被孙女逗笑:“是,这家里最辛苦的就是咱们琳琳。”
“就是就是!”贺琳惯会顺杆子往上爬。
——
周生淮和冯丽是在来首都后一个月离开的。
他们也没想到,退休后过来拜访二哥,却见证了这家人落得如此结局。
帮着照顾一阵,见家里情况渐渐稳定,魏敏慧也找了亲戚当保姆照顾,两口子这才离去。
临走时,贺桂芳一家人上火车站送他们,双方约着美好的晚年生活,冯丽抓着贺桂芳的手话别:“空了多回来海岛上看看,咱们也带着孙辈摘椰子,喝椰子水,吃鱼吃虾去!”
贺桂芳也看开了:“去,必须去!忙了大半辈子,以后都少操心。”
周生淮也同侄子再聊了几句,招呼侄媳和小贺琳一声,这便同爱人南下,回海岛上和闺女女婿团聚。
两人走后两个月,新年一过,林湘便忙起另外一件大事。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陆续对外销售,持续低调建厂,林湘危机感丛生,在工作单位——发展总局的例行会议上和同事们探讨交流,商议发展规划方案。
其他人阐述完后,林湘也提出建议:“像现在个体户增多,几乎是每年都冒出许多来,根据工商局的记录,每年正式登记,办理了营业执照的个体户就有几千户,而没有办理的散户更是不计其数,管理难度大。我们应该多针对此进行培训和宣传,尤其是部分个体户发展快,已经将私营厂子和公司发展得红火,可是观念和意识没有到位,比如严格合同签订流程、经济法普及、注册商标,更新执照,规范经营范围,加强生产安全要求都得提上日程。”
发展总局罗局长闻言点头:“现在发展太快,每年一个变化,是好事,也有很多问题,小林说的在理。还有吗?”
林湘继续提议:“如今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势头迅猛,也容易滋生乱像,比如私人摆摊买卖管理规则不统一,闹出许多纠纷,个体户动作力度太大,为了争抢市场和地盘,昏招频出,我建议挑几个重点行业试点成立全国行会,像汽水、糖果、酒业都可以,行会能加强各厂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帮助规范化、统一化,也能在各种变动下有个互通的机会。”
像几年后被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围剿压榨的国产汽水,正是单兵作战,没有一家能玩得过这些资本雄厚、市场化多年的千年老狐狸的。
想要避免未来的悲剧发生,单兵作战不可取,团结一致才有一线生机。
听了林湘的提议,尤其是见她递上详细报告,倒是觉得可行:“从管理上来说,是个好法子。我们每次联系各大厂子和公司,全是挨个通知,麻烦还费时费力,真有个行会,管理起来会方便很多。不过这种行会不适合政府单位参与过多,得是私下的、民间自发的行为。”
林湘点头:“罗局,我看有个别厂子领导就很有这样的潜质,可以让他们自发组织,最后搞定了由咱们局给人颁发认证下,也算有个半官方身份。”
“这可行。”
而林湘口中有潜质的个别厂子领导正是——赵建军。
119二厂。
赵建军接到林湘的电话,听闻她让自己组织牵头成立全国汽水行会,先是一惊,继而是激动:“那没问题啊!我来!”
如今各地区壁垒严重,各大厂子之间交流甚少,在未来也是隐患,更容易被拿捏算计,压根儿没有抵抗能力,甚至连征询建议,找人取经也不知道找谁。
全国行会便能解决这个问题。
只是,事情进行得不太顺利。
全国大大小小上百家汽水厂,赵建军率先找上的几家大型汽水厂,毕竟大的领头,小的才会跟随。
北冰洋汽水和山海关汽水这几年和赵建军关系不错,他都上人厂里参考学习交流过三四回,也热情邀请这两个工厂的职工来119参观。
两厂持观望态度,反对情绪不严重。
至于西部的天府可乐,赵建军和对方没什么交流,这会儿前去,却在一个星期内和人厂长在饭桌上喝酒聊天,好得跟亲兄弟似的,当即表示,愿意参加。
陆续走访好几家大型汽水厂,顺便还参观学习,交流心得,赵建军半点没闲着,不管游说成功没有,反正总不能白来,多少得捞点知识回去。
后半段时,林湘接收到赵厂长的反馈,整理了资料,正好被局里安排出差,跟进后续进展。
毕竟汽水行会是试点,要是真成了,效果还不错,便要推行到其他行业去。
两人走访到清风汽水厂时,遭遇到了最强烈的一次反对。
清风汽水厂也是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厂,在人口众多的中部重镇城市稳稳占据汽水销量第一的宝座,主要售卖的清风汽水也是橘子汽水,可采用当地独有的橘子,皮薄肉厚,汁水甜中带微酸,别有一番风味。
靠着多年老口碑和独特的风味,任由其他汽水品牌入驻当地,依然无法撼动他的霸主地位。
也是因为如此,清风汽水厂有自己的考量和傲气,压根儿不想加入什么全国汽水行会。
“什么汽水行会?我们不去!搞这些玩意儿干什么?我们厂卖汽水卖得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七零炮灰美人嫁年代文大佬》 100-104(第2/14页)
好,其他人少来挨边!”清风汽水厂谢厂长年过五十,身材高大,浓眉国字脸,颇有气势,而他说话间的轻蔑与反感更是令人轻易察觉。
那是丝毫不加掩饰的。
赵建军心里埋汰,这人不知道拽什么,自己去见人北冰洋汽水的,都是称兄道弟,这小谢尾巴还翘上天了?
“老谢啊,看看你这琢磨的,现在是好,你们在这儿稳稳第一,可大家谁不是有头有脸的?我们119在整个海宁省还是稳稳第一呢,北冰洋在首都也稳稳第一。但是时代在发展,大家也要进步嘛,多交流交流,没坏处!”
说到这里,林湘注意到赵厂长下巴一抬,还理了理领口和袖口,有一种浓浓的炫耀感。
似乎在说,小样儿,就你第一啊?谁还不是个第一了!
谢厂长带着中年男人特有的固执,那是丝毫听不进去的,唬着脸拒绝:“不去,没球意思,我们厂不稀得参加这些玩意儿。”
一旁的何副厂长倒是谦虚礼貌,忍不住打圆场:“赵厂长,林干事,我们厂少有和其他厂交流,都是自己做自己的事,你们这份好意,我们心领了。”
林湘见状,将手里的资料递过去:“谢厂长,何副厂长,我是国家发展总局的干事,这回过来有个任务,向各厂宣传须知,包括商标注册,合同规范,经济法相关培训介绍,厂里都可以派人多学习。”
多学习了解这些没坏处,不然也不至于以后被外国资本玩得渣都不剩。
何副厂长刚要接下资料:“好,我们肯定好好学习,感谢发展局的关心。”
却听谢厂长瞪他一眼,把资料退回去,不耐烦道:“天天搞这些乱七八糟的做什么?我们厂多少年了?还需要别人来教我们怎么产汽水,怎么卖东西吗?你们快走吧,慢走不送!”
“嘿!”赵建军向来跟谁都乐呵呵的性子,这会儿也蹙眉不悦,“老谢,你这个人脾气也太轴了!也就我们脾气好,大度不跟你计较!以后你想加入行会,可没今天这么容易啊。”
“我才不去嘞!”
两个加起来超过一百岁的中年男人吵得脸红脖子粗,看得林湘跟着劝了劝,最后和赵厂长离开了。
“厂长,您也别跟谢厂长一般见识,这是思想太固化了,就愿意搁这儿一亩三分地儿待着,什么都不愿意听不愿意接受。”
赵建军和人吵了两句也就算了,气不往心里去,不然他担心自己少活几年,只是人都有脾气,他放狠话:“他有本事就真别来!”
临走前,林湘回头看了一眼清风汽水厂的招牌,规模庞大,拥有上千名工人的全国第四大汽水厂,也在几年后被外国可乐围剿封杀的行列,过去有多辉煌,后来就有多销声匿迹。等到千禧年后,更是逐渐无人谈起。
如今看来,谢厂长这幅油盐不进,不听劝的模样,真的很可能顺着历史发展进程,走向同样的毁灭的结局。
不过好言难劝该死的鬼,林湘也没多余的时间精力耗在这里,自己身上的宣传任务尚未结束,关于整个行业的行会也还没有着落呢。
现在的国营企业,尤其是才经历改革开放八年的华国,大部分人对市场和资本并没有太多概念,所以才会在前期跌跟头,被坑被谋算,交了无数学费。
林湘四处普及各类合同与法规,在发展总局同同事拟定方案,由单位下发,通知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工厂和企业,不过这样的效率实在是不高。
直到半年后,赵建军牵头的全国汽水行会终于成立。
建国后,全国首个汽水行会吸纳了四家大型汽水厂,六家中型汽水厂,以及三十多家小型汽水厂。
另外三家,包括清风汽水厂在内的大型汽水厂仍是拒绝。
行会是民间自发组织,不涉及官方性质,首届会长由牵头人赵建军担任。
林湘收到行会交到发展总局的详细资料,会长、副会长、小组长等等,已经选举得清清楚楚。
罗局长也看了报告,总归是在试点阶段,并没什么意见:“给他们签发个行会的牌子,也算是一份支持。”
由发展总局认证的牌子被裱起来,挂在行会流动总部—119汽水厂赵建军办公室。
有了汽水行会,任何通知下发和宣传提醒都容易了不少,林湘联系会长赵建军,再由赵建军通知行会成员。
毕竟是同意加入行会的,大伙儿怎么也要卖个面子,加上赵建军态度亲和,跟谁都能哥俩好,大伙儿都服他。
另外,成员们内部交流,在各项生产技术革新的互相提醒上也大有进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接下来大半年时间,汽水行会陆续加入新成员,起初还在观望的汽水厂也行动起来,一时兴盛。
这可把赵建军高兴坏了,虽说不是什么官方的一官半职,可听上去还挺威风。
尤其是北冰洋汽水的副厂长当的副会长,跟自己一心搞行会,多体面啊。
唯一的遗憾便是,部分太过固执的老牌汽水厂始终拒绝入会,就比如那个清风汽水,拽得不行了,还有近两年冒头的几家新型饮料汽水厂也看不上这个。
前几年年M国奥运会时,新兴出炉的“魔水”就作为华国代表队唯一赞助商登上奥运会舞台,这种运动型饮料是另外的赛道,当时赵建军听说了可羡慕,差点准备让厂里也研发试试。
还是林湘劝阻了他。
“厂长,天底下饮料种类那么多,咱们也忙不过来。目前还是先把汽水和果汁弄好吧。”再过几年有场硬仗,摊子还真不宜铺得太开,现在盲目跟风,不紧赶不上趟,还可能顾此失彼。
赵建军想想也是这个理儿,回到厂里干脆再和厂里研究员继续调配新果汁。
二厂如火如荼发展时,隔壁一厂却迎来了巨大的变动。
八年五年,虾酱车间主任秦阳波退休,八六年,年纪大了,身体越发不好的黄厂长也宣布退休,将副厂长提拔上来,和年近七十仍坚守工作岗位的唐书记共同带领一厂。
黄厂长退休仪式上,赵建军也过去一趟,心里难免感触,自己也是一把年纪,六十多的人了,也不知道能再扛几年,到时候又是谁来接班呢?
可惜心里最适合接班的人选端着铁饭碗呢。
不过,感慨归感慨,厂里还有那么多工人,他没工夫想别的。
二厂有椰子汁坐镇,辅佐以芒果汁、菠萝汁、黄皮水、橙汁、橘子汽水,再新调配了百香果汁和金桔汁,可谓是口味丰富,样样精彩。
等到八七年下旬,全国汽水行会在首都召开第一次大会时,已经是成立一年后。所有成员厂子都派了高层领导赴会,主要是谈谈如今的发展问题以及汽水行业的方向。
这两年,新型饮料慢慢兴起,对传统的汽水厂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市场份额被瓜分,销量下降,引起了重视。
改革开放已有十年,个体户越来越多,私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头。甚至开始有些公职人员和国营厂工人辞职下海,不过这样的行为在广大拥有铁饭碗的职工看来无异是愚蠢的。
赵建军过来一趟,顺便带了下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七零炮灰美人嫁年代文大佬》 100-104(第3/14页)
月才将供应到全国的百香果汁和金桔汁。
将新调配的果汁交给林湘时,两人交谈一番,赵建军谈起119这一年多感受的困局:“以往每年的销量都在长,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真不一样,在跌。虽说幅度不大,不过我们仔细调研过,好些什么功能饮料、运动饮料以及可乐这些碳酸饮料卖得红火,打广告也是铺天盖地的,势头很猛,冲击不小啊。”
林湘清楚,繁杂沉重的国营厂规模大,管理制度落后,思维僵化,生产和经营模式仍然停留在二十年前,一厂甚至可以说是养一个工人全家,就连工作还是接班制,负担极重,哪里比得过在改开的潮流下出生的私营经济,注定会被时代浪潮拍在沙滩上。
目前,已经有部分国营厂开始出现不良反应,效益差,负担重,拖着老迈的身体步履蹒跚。
林湘毕业后工作了六年,积攒了积蓄、阅历和人脉,前年还花了一千块买了一套首都的小房子,比不上四合院,可位置特别好,今年转手卖了八千块,积蓄丰厚。加上在这个时代更为深入地体会,更是避开了改开后最为混乱的发展时期,有意转变。
“厂长,119也可以考虑改革,现在这种情况,没有谁能原地踏步。”
赵建军隐隐有感觉,像是看似平静的海面下,实则波涛汹涌。
危机正在来临。
“119部队刚结束裁军工作,根据国家要求,部队和厂子的联系也要彻底切断,分开独立。最近正准备这事儿呢,等过几个月,119食品厂就和119部队没一点儿关系了。到时候,是得看看怎么发展,不能别人都在进步,我们待着不动。”
“是这个理。”
林湘抱着两箱汽水准备回家,临走时又听赵建军道:“一厂的老黄去年退了,我看老唐这个岁数,估计也快退了,就这一年的事儿,你说说这,时间过得多块。”
林湘有些意外,可转念一想,真是过去太多年了,当年的黄厂长和唐书记也老了。
“一厂情况比二厂差点,老黄退休后也关心,我们俩私下喝茶的时候都跟我说了几回,一厂的罐头销量在下降,实在是现在外面卖吃的太多了,抢了太多地盘,关键还不是卖罐头的抢,五花八门。以前哪能想到有这些”赵建军没想到,一厂那样辉煌的厂子,竟然还能有这时候。
林湘点了几句:“一厂也该根据现在的老百姓口味改改,还有卖东西得会卖,不能用老一套的法子,现在可以不是十年前。”
两人说了会儿话才分别,等林湘抱着两个木箱回家,闺女是闻到味儿就凑上来了:“妈妈,这是什么果汁啊?没见过哎!”
“妈妈之前工作的汽水厂产的新果汁,这是百香果汁,这是金桔汁。”林湘率先启了这两种果汁盖子,让闺女自个儿捧着喝。
百香果味酸,在调配果汁时需要加入蜂蜜,以甜来中和那份酸,调配好的百香果汁酸酸甜甜,味道十分诱人,尤其是招小孩子喜欢。
贺琳没喝过这样味道的果汁,水汪汪的眼里满是惊喜:“好好喝!”
再尝了尝金桔汁,同样不错!
等奶奶给人送衣服回来,爸爸从军区回家,贺琳小姑娘忙献宝似的递果汁过去:“奶奶喝,爸爸喝。”
贺桂芳年纪大了,牙口没那么好,对酸甜的百香果没那么钟爱,一副被酸到牙的模样,反而是青睐金桔汁。
贺琳给奶奶倒杯温水,转头见到爸爸面不改色喝百香果汁的模样,问道:“爸爸,是不是很好喝!”
贺鸿远喝酒、喝茶,向来都大口,一大口百香果汁下肚,味道还不错,他点点头:“好喝,119的东西是好。”
“爸爸,你怎么不吐籽?”贺琳等了好一会儿。
“吐什么籽?”贺鸿远疑惑。
“就是,就是那个里面有好多籽啊,妈妈说是百香果籽,我喝了都吐了好多籽出来。”
贺鸿远:?
“我都喝下去了。”
贺琳傻眼了,忙去跟妈妈报告:“妈妈,出事了,完蛋了,爸爸把那个籽都喝下去了!”
林湘从卧室出来,不以为意:“喝下去就喝下去吧,有人喜欢吐出来,有人喜欢一块儿喝下去的。”
“不行!不行!”贺琳着急,摸着自己的肚子道,“吃了西瓜不吐籽,以后肚子里都要长出来西瓜的,那爸爸的肚子里要长百香果了!”
林湘∓贺鸿远:?
林湘突然想起大家教小孩子吃西瓜要吐籽是爱这么说,吃西瓜记得吐籽,吃别的东西也一样,不然以后会在肚子里发芽结果。
小孩儿单纯,也是真信。
至少贺琳就对此深信不疑。
贺鸿远无奈地和媳妇儿对视一眼,揉了揉闺女脑袋。
晚饭后,林湘见贺鸿远洗完碗,忙叫他:“我有事跟你说。”
贺鸿远瞧媳妇儿神情认真严肃,心知是正事、大事,剑眉微挑下,开口:“正好,我也有事跟你说。”
两口子去了卧室,林湘张口就是:“我准备辞职了。”
说完,林湘看着丈夫,却不见他脸上有多么惊讶的神情:“你不震惊?”
贺鸿远还真有点惊讶:“有,但是不多。说实话,我当年就觉得你应该没那么喜欢在单位上班。”
在他的认知里,媳妇儿明明是在119厂时,一会儿研发椰子汁,一会儿搞出什么黄皮水,隔三差五就有新动作时分外活泼,也更加自由自在。
毕业后待在学校分配的事业单位工作,稳定足够,但是对媳妇儿来说有些拘束和屈才。
林湘反倒更为惊讶,她没和丈夫提过这个想法,可他竟然知道自己更喜欢以前的工作。
贺鸿远接着道:“你真想辞职就辞。”
“估计其他人听到这话,都会认为我有毛病,是疯了,是傻了。”林湘凑过去亲了一口男人脸颊,“也就你完全不这么看。”
贺鸿远自己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也就是这几年历练多了,越发稳重,加上媳妇儿自己有本事,考虑问题周全,不然也不会工作了六年才考虑辞职。
“你的工作,当然只能由你自己决定。”贺鸿远好奇,“辞职了准备休息还是想去做生意?”
他隐约猜到了媳妇儿的想法。
“做点生意,挣点钱。”改革开放前几年,其实机遇和危险并存,甚至到八三、八四年,政策还有些反复,几个知名个体户曾经被抓进牢里去了。
如今过去十年,社会开放程度高涨,辞职下海正是时候。
抓住机遇挣钱,也是为了早日退休。
林湘虽然自己已经有主意,可也要和丈夫商量,毕竟是两口子,总不能什么都互相瞒着。
说完她的事,林湘想起来丈夫刚才也一本正经的,问道:“那你刚刚想说什么?”
“全国各大部队不是刚结束百万大裁军嘛,这一裁就裁了三年,现在部队都是精简化,不要冗杂的队伍,119部队也重新优化组织,日前向首都军区打了调令报告,让我回去,同时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七零炮灰美人嫁年代文大佬》 100-104(第4/14页)
是让我升职,升任旅长。”
林湘差点蹭地跳起来,努力让自己冷静些,言语间的兴奋和欢喜却是难以掩饰的:“那你以后就是贺旅长了!是不是119最年轻的旅长?”
贺鸿远自己倒没那么兴奋,可看着媳妇儿又惊又喜的模样,忍不住勾了勾唇:“是。”
“哇~”林湘眉眼一弯,抬手置于眉眼边,敬了个军礼,“贺旅长好,贺旅长再见!”
贺鸿远被叫贺旅长,这还是头一遭,而且出自自己媳妇儿之口,他一把捉住林湘的手,放到唇边轻轻一贴:“调令还没正式下来,我现在可不算。”
“不管~”林湘为自己男人高兴,“就要叫贺旅长!真厉害啊,咱们家鸿远年纪轻轻都是贺旅长!”
已经年过四十的贺鸿远:?
无法直视年纪轻轻这个词。
两人正说着话呢,卧室房门突然被人拍得砰砰砰响,隔着木门传来动静:“爸爸,妈妈,你们在屋里说什么呢?我要进来。”
“进来吧,门没锁。”林湘扬声。
贺琳小碎步跑到爸爸身边,神秘兮兮地问:“爸爸,你肚子还好吗?百香果籽发芽没有?”
贺鸿远:“”
忽略旁边笑得前仰后合的爱人,贺鸿远看不出年纪的脸上现出几分无奈:“琳琳,吃了籽不会长东西出来的。”
贺琳才不信,她从三岁起就听每家大人都这么说了,她也坚定不移地相信了十多年,每次吃带籽的瓜果都特别小心,一定要吐干净,坚决不能吃进肚子里。
“可是小时候大人都这么说啊!爸爸,不然你再帮我吃个西瓜,看看吃了籽下去到底会不会长出西瓜。老师说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哈哈哈哈哈哈。”林湘实在是忍不住,朗笑出声来。
闺女拿爸爸当实验品呢。
贺鸿远:“”
头疼,闺女真是来克自己的!
++++
八八年六月,林湘正式从发展总局辞职,顶着绝大多数人的震惊和不理解,毅然放弃了铁饭碗工作。
同事们,以及其他单位相熟的人听说后大为不解。
“小林不会也要去做生意吧?”
“天哪,放着每个月工资七八十的铁饭碗不要,她难不成要去摆地摊?”
“京大毕业的大学生,不要稳定工作,去摆地摊吗?那也太丢人了。”
只有少数几个同事不在意,只道:“小林是个挺有主意的人,她既然敢辞职,肯定是琢磨好了的,就她的本事,去做什么都不会差。”
另外有人反驳:“真的假的?可别被忽悠去摆地摊,以后一个月赚不到七八十哎。”
身后纷纷扰扰,林湘走得轻松,准备挣点小钱,早日退休。
只是,就在她考察后,准备花一万五千块收购一家经营不善,即将倒闭的糕点厂时,119那边突然传来消息。
孔真真火急火燎:“湘湘,你知道不?一厂资金困难,快要被收购了!唐书记都快急死了!”
第102章 119二厂:这是我小弟
贺鸿远的调令是在八九年年初下来的, 交接完在首都军区的工作,一家人在家属院分配的楼房里打包收拾行李。
在首都住了十一年,总归是有了感情, 这冷不丁要离开, 难免不舍。
一家四口的衣裳装进行李箱中, 床单被褥放置在编织口袋里,鼓鼓囊囊六大包,大件由贺鸿远拎去邮局邮寄, 他们出行离开带上两个行李箱即可。至于电视机和其他大型家具被折价卖给了关系不错的邻居,另外些杂七杂八的, 有人需要就送了出去。
贺桂芳一方面不舍首都, 左邻右里关系都还不错,一方面又想念海岛上的亲朋好友, 盼着重聚,自个儿也说不清什么心情。
贺琳是最随心的, 难过了一阵要和老师同学以及好朋友们分开,转头又开始盼着到海岛上吃海鲜, 看海,游泳, 摘椰子。
军区分的房子在一天天流逝的时光里被填满,家具、家电、锅碗瓢盆、衣裳装点了这个家,如今又再次变得空荡。
临走时, 贺桂芳牵着孙女, 一老一少跟邻居们招呼离开, 贺鸿远拎着两个行李箱, 同林湘最后再看了一眼首都的家,这才离开。
绿皮火车的轰隆声响起, 贺琳轻车熟路地脱鞋上了卧铺下铺,再有两个月就要满十四岁的小姑娘扎着个漂亮的马尾,用鹅黄色细纱花朵发圈绕了三圈。
水灵灵的眼里满是对坐火车的欢喜,东瞧瞧,西看看,鹅蛋脸上五官标致,跟妈妈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是她多了几分调皮活泼,与妈妈的成熟优雅,气质截然不同。
“妈妈,我们回去就捉鱼捉虾吗?我还想去游泳呢。”贺琳三岁以前生活在海岛上,后来跟随家人来到首都生活,一家人空闲时间回海岛休假,在她心里,有两个家,一个在首都,一个在海岛。
是不一样的风光。
首都每年冬天都会下雪,夏天很热,冬天很冷。
海岛上温差没那么大,永远暖和,有望不到尽头的大海。
贺鸿远拎着军用水壶打了热水回来,林湘接过去给闺女倒了小半盅热水:“现在冬天呢,看看鱼多不,至于游泳,你也不怕冷?”
贺琳捧着搪瓷盅,小口小口啜饮,不以为意:“我才不怕呢,我游泳好厉害的。”
贺琳的游泳是在首都少年宫学的,以后在海岛上倒是能敞开游了。
海军出身的贺鸿远听着闺女特骄傲的一句话微挑剑眉:“行,挺有出息,到时候爸爸给你测时间,看能不能打破记录。”
林湘和婆婆听着这话,知道这父女俩胜负欲上来了,要看看孩子有没有进步,能不能打破她之前的游泳最好成绩。
“好!”贺琳开心地在下铺晃着两条小细腿儿
如今技术进步,火车提速,经过四天三夜,终于到达金边市,于北岸码头登船,在大海中航行。
暌违多年,他们再次回到了海岛上。
贺鸿远前往部队报道,正式成为119部队最年轻的旅长,以前的老领导们退的退,部队组织架构里,多是三四十来岁的“年轻人”。
时代发展巨变,部队亦然。
以前家属院里许多熟悉的邻居们已经随着男人退伍,搬家离开,蒋文芳一家就是如此。
孙指导员退伍,孙父孙母心里到底发愁,好在部队给的转业待遇不错,因着蒋文芳在119二厂已经干到车间主任位置,能力不错,厂里给分配了宿舍,孙指导员退伍后也就安排到了金边市的公安局任职,一家人现在住在119厂里,倒是和部队家属院不算太远。
林湘回来那天,蒋文芳两口子和四个闺女都过来串门,孙父孙母眼看儿媳工作越来越好,从普通工人升到了车间主任,工资也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没法说她什么,反倒是上了年纪,许多事不懂的都要让儿媳拿主意,指哪儿打哪儿。
蒋文芳日子舒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七零炮灰美人嫁年代文大佬》 100-104(第5/14页)
坦,家里二女儿英子都上大学了,见到林湘还有小时候的亲近,一口一个湘湘阿姨,而见到贺琳妹妹,第一句是:“琳琳,记得不,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贺琳当然不记得两三岁的事情,可她乐呵呵的,凑过去抱着姐姐的腰:“英子姐姐,那你现在能抱动我不?我可长高了长大了。不然我抱你吧,我力气可大了。”
林湘和蒋文芳看着俩孩子亲近得很,真试图互相抱对方起来,都笑了笑。
而贺鸿远关系最好的两个兄弟则有不同。张华峰留任升职,仍和严敏与孩子在家属院里,听闻贺鸿远和林湘一家人回来,激动地不行。姜卫军则在两年前的裁军中退伍,后转业带着补贴回老家和宋晴雅经营着一家小饭馆,收入不错,在林湘的建议下已经在当地买房了。
周月竹和沈建明分的小楼距离堂哥堂嫂家不算太远,周家父母也住着,林湘一家到海岛当天,这一家五口都过来串门,帮着收拾新家。
过去的不少熟面孔早已不在,好在仍有些老朋友陪伴,又在院里认识些后来的随军入住的新面孔,相处得不错。
部队给贺旅长分的房仍是一栋二层小楼,不过不是当年的房子,另外安排的更好的位置和布局,屋里家具俱全,一家人只需要额外添置家电。
黑白电视机、洗衣机、冰箱他们积蓄丰厚,也舍得花钱,各类大型家电都搬进了家门。
海岛上二层小楼可比首都的楼房宽敞太多,贺琳楼上楼下地跑,参观了属于自己的大房间,在阳台远眺大海,欢快地像只小蝴蝶,下楼后去厨房偷嘴吃了一只虾,忙又经过饭厅跑到院子里,帮奶奶锄地种菜。
贺桂芳以前在首都是没地盘发挥,回到海岛上安顿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种地,土地翻新,种下菜苗,忙得不亦乐乎。
贺琳的小皮鞋将菜苗周边的泥土踩紧实,转头问奶奶:“奶奶,什么时候能吃菜啊?”
“那得等俩月嘞。”
“呀,要等好久啊。”贺琳蹲下身巡视这一片自己踩出来的江山,认真和土里的菜苗对话,“你们要好好长高啊,到时候我要多吃。”
两人忙碌一阵,贺琳左等右等不见爸妈,又问:“奶奶,爸爸和妈妈去哪儿啦?”
“你爸去部队了,你妈上119工厂去了。”
贺鸿远初任旅长,需要交接的工作不少,这阵子忙碌;而林湘则是前往119工厂,去看看孔真真口中出了大问题的一厂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