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清穿十福晋 > 150-158

150-158(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修真界第一苟王 [综英美]今天也在当大家长 和病娇大佬先婚后爱了[穿书] 从废土领主开始 我在恋综当社畜 姐姐也喜欢姐姐 六零小片警爱吃瓜爱工作 万星 千山风雪 病美人和杀猪刀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50-158(第1/12页)

第151章 第 151 章 公主和离,从大……

公主和离, 从大清朝入关以来就从来没有过。

但仔细论起来,当年先帝爷的废后都能被送回蒙古去过自己的日子,怎么皇上的公主就活该把命搭在蒙古, 不能和离不能回来。

也别说什么害怕影响跟蒙古的关系,且不说近几年蒙古往关内来做生意的人有多少, 各部落靠着朝廷多赚了多少银子。

他们现在要是因为公主的事想跟朝廷翻脸, 都不用问朝廷这边该怎么办, 他们自己内部就得先造了反。

尚公主的都是蒙古王公,荣耀自然是荣耀,那也只是他们一家子荣耀。

部落里还有那么多小首领呢, 大家伙好好的做着生意凭什么为了你能不能尚公主,公主跟不跟你过日子,就把到手的银子给扔了。

要知道在草原上说到底还是实力为王,你是部落里的首领你就得让手底下的人能吃肉喝酒别饿着别冷着。

要是做不到这些,那就等着看吧, 再是亲王郡王底下的人也有本事把人从王位上掀下来。谁会为了一个噶尔臧反了朝廷,谁都不会。

所以胤俄此刻提出来让端静公主和离, 乍一听惊世骇俗, 其实仔细一想是可以办到的。

“皇阿玛,噶尔臧这人性情跋扈,手底下虽有人但也多是为了利或是惧怕跟在他身边。

只要他不是郡王了, 这些人识时务的会主动给自己找下家, 不识时务的也很快会被新的郡王瓜分给喀喇沁部的其他人。”

所以要先和离, 且和离的名义不能含混不清。得明明白白告诉蒙古那些人,是因为噶尔臧对公主不够尊重敬重,没让公主过上舒心的好日子。

皇上要替女儿出头,要让噶尔臧和喀喇沁部明白, 尚公主不是娶公主,公主是君驸马是臣,这种关系搁在老百姓家里,那就是公主招赘娶了个女婿进门。

既然你这个女婿连皇上的闺女都伺候不明白,那就不用你伺候了。什么时候皇上的闺女都不愁嫁,以前没和离的公主那还不兴让端静开个头,什么事都有头一遭,这不就轮到端静头上了。

等公主和离,带着女儿嫁妆回来了,咱们再追究噶尔臧在太后丧礼期间大不敬的罪。当年三哥在敏妃孝期剃头都丢了爵位,现在可是太后,这郡王的爵位说什么都留不下来了吧。

这杜棱郡王是喀喇沁部世袭的爵位,噶尔臧夺爵还有他弟弟色棱能袭爵。喀喇沁部能为了这事闹起来的可能性恐怕都不大。

撸了爵位自然不够,到时候把噶尔臧幽禁在京城不给色棱添麻烦,等再过些日子这幽禁的人还要不要活着,还要活多久,那不就都是咱们说了算了。

要不是老十就是老十呢,从根子上这人那混不吝的劲儿就一直都在。这几年在统领衙门装得挺像那么回事,那是因为没遇上大事。

现在有事了,瞧瞧他给出的主意,全是一肚子坏水!

“儿臣附议,”坏归坏,胤禔也紧跟着给康熙跪下,“皇阿玛,妹妹们抚蒙是为了大清,可若是蒙古那起子混账学不会如何尊着公主过日子,难道咱们还要眼看着妹妹白白把命扔在蒙古不成。”

公主抚蒙,没几个是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去的。这些年因着心中郁结水土不服死在蒙古的公主少了吗,但那些公主死也就死了,朝廷从未追究过。

因为什么,一是因为跟蒙古之间的关系要顾及,二也是因为有些事得自己想得通,不能钻了牛角尖。

公主自出生起,在皇宫里金娇玉贵的养大,真以为投了个好胎就一辈子顺风顺水什么苦都不用吃了。

真要有这样的好事,直郡王就不该是这个样子,就更加不用提还在毓庆宫里出不来的太子。苦都是要吃的,端看怎么吃罢了。

公主出嫁是带着嫁妆带着人的,为了给公主撑腰内务府还会专门指派管事的嬷嬷,再加上公主府的长史等人,一小套班子怎么也足够公主使唤和差遣了。

如果这样了还是想不通活不下去,康熙是不会为此多说半句话的。

端静不一样,摊上噶尔臧这样一个丈夫她尽力了。就算她性情不够烈,但她以她自己的方式跟噶尔臧周旋了这么许多年。

她吃过的苦,绝对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些年不管朝廷跟蒙古的关系好还是不好,她都从未传信回来抱怨过一句。

身边的侍卫死了的有叛变的也有,可到现在身边还是留住了一些人,这才保全了自身和女儿的性命。

如今她撑不下去了,拖着病体带着女儿回娘家来求援,难道还要把这个姑奶奶重新推回到那个火坑里去。真要是这么干了,从康熙算起再到底下这些王爷贝勒,就合该去死。

再说了,胤禔还有好几个闺女嫁到蒙古去了。眼下看着日子还能过,但谁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情况。

以前只觉得嫁去蒙古的女儿,这辈子都难得再见上一回,好不好的都是她的命了。

现在要是能借着端静的事撕开一道口子,往后女儿在蒙古过得好自然最好不过。要是过得不好那大不了就和离,谁家还养不起自家的姑奶奶了不成。

康熙看着跪在底下的两个儿子,脸色谈不上好看。沉吟了片刻像是想要骂儿子,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摆摆手把俩不省心的从乾清宫里赶了出来。

但第二天乾清宫就传出一道让端静公主跟额驸噶尔臧和离的圣旨,紧跟着当天就把端静从直郡王府接回到宫中,回延禧宫和布贵人同住。

和硕端静公主和离住回宫里的事,很快就成了开春最热闹的谈资。

这次不光是老百姓们把这事当稀罕传,官员和宗室里对这事比对蒙古还要上心。

本来觉得公主出嫁更自家没什么关系的官员,这会儿也起了心思。蒙古人尚公主,当了驸马又不好好伺候公主,这叫什么档子事。

你们伺候不好有人愿意伺候啊,京城这么多有爵位有家底的人家,愿意舍一个儿子出去尚公主的多了去了。

至于宗亲们,对这事就更上心了。毕竟除了皇上的女儿抚蒙,这些年还有好些郡主县主也赐婚嫁去蒙古了。

这一嫁过去,还不是好坏只能全凭人家了。有些姑娘性子烈还好些,有些姑奶奶从小就养得连说话都温声细语的,一招嫁去蒙古,家里哪能不惦记。

现在好了啊,端静公主都和离了,噶尔臧都被关起来了。明面上只说是为了太后丧期大不敬,可傻子也知道这事是皇上为了女儿出头啊。

很快,不管是跟着皇家公主郡主回京奔丧的,还是这次不用来人还在蒙古的,都掀起了一股捧公主的风。

本来日子过得和顺的,自然越发爱重府里的妻子,毕竟谁也不想做下一个噶尔臧。日子过得鸡飞狗跳的,也全都偃旗息鼓。

过不了咱不勉强行不,公主郡主瞧不上,咱们躲着偷着去过自己的小日子去。公主这边咱们就当伺候主子了,伏低做小把这阵风躲过去再说。

这确实不过是一阵风,但有了这个开始,以后不管是嫁了人还是未嫁的公主和宗室格格们,就算是多了一层倚仗。有一就有二,往后总会更好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50-158(第2/12页)

等到太后的丧礼全部结束,把棺椁送入孝东陵安葬之后,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月堪称盛大的葬礼才算是结束了。

丧仪有时候不光是后人做给外人看的仪式,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也是为了给亲人一个缓冲的时间,忙起来就顾不上悲痛了。

给太后结结实实以日代月守了二十七天孝的康熙,脱下孝服整个人看上去清瘦了一大圈。原本就现了几分衰老的帝王,如今就更加显年纪了。

上了年纪的康熙,终于腾出空来召见已经回宫住了一段时间的女儿。

“女儿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万安。”

“起来吧。”

公主和离的事闹得是沸沸扬扬,噶尔臧已经正式收监,等再过些日子就要处斩了。但康熙和端静这父女两个,却是今儿才头一回坐下来好好说说话。

“在延禧宫住着可还习惯。”

“从小住着,没有不习惯的地方。”

端静从小就是个娴静少语的性子,小时候每次端静见亲阿玛都是跟着荣宪一起。

荣宪似一团火,那时候的荣妃还有宠,一个月里康熙总要往荣妃宫里去几天,连带荣宪从小跟康熙就亲近。

端静则不然,布贵人无宠她也只有年节里才能见到康熙。这会儿对着康熙,想亲近却又实在无话可说,就只能这么安安静静的坐着。

“既回来了,以前的事就不要多想了。”

端静的身体还没养好,脸色也已经比之前好了很多。可看在康熙眼里,还是觉得自己这个女儿看上去孱弱病态,可怜得很。

“往后,是想跟着你额娘住在宫里还是出宫去。以前没给你在京城准备公主府,等过阵子天气暖和了,朕给你挑一个好的。”

“女儿想住到宫外去。”端静低着头,说出来的话却十分出人意料。

“那日大嫂和十弟妹去接我,在马车上的时候弟妹就说开春了,城外的花也要开了,说是外边的景致极好,要约女儿去踏青策马。”

“宫外……”康熙没想到自己就这么随口一问,没想到这般瘦弱的女儿还真要出宫去,“你一个人带着女儿,可行?”

“皇阿玛放心,当年随女儿出嫁的丫鬟和嬷嬷都还在,她们很能干。缺了的侍卫宗人府和内务府那边已经给女儿补齐了,长史他们也从蒙古接了回来,女儿不缺什么。”

端静想得很明白,自己要是现在决定留在宫里,那下半辈子就再没有出宫的机会了。

自己可以留在宫里安然养老,但呼伦还小,她得替女儿打算。

有公主府,女儿跟自己在公主府住几年,等把管家和往来交际学好了,在京城里找一户好人家结亲不难。

要是一直留在宫里,端静怕女儿到时候还会走上自己的老路。

第152章 第 152 章 端静的公主府……

端静的公主府就挑选在离直郡王府两个胡同之外的地方, 原先是一个老王爷的府邸。

那府里传了几辈人子嗣一直不丰,好几代人都是单传。从郡王降等袭爵成了贝子爷,这一辈儿就生了两个格格。贝子爷这些年折腾纳了不少姨娘进门, 可惜一个儿子都没生出来。

前几年京城有那嘴上不积德的还说什么贝子府上两个格格,越长越不像贝子爷了。这话传到人家正主耳朵里, 差点没把人给气死。

为此那贝子爷是宗人府也去统领衙门也去, 说是人家蔑视皇家, 要都给抓起来。

要说皇家倒也没错,人家也姓爱新觉罗,往上数几辈子确实是一个祖宗。可真要为了这种是事大张旗鼓的抓人, 别人乐意不乐意不知道,反正胤俄不同意,还不够丢人的。

再说了,你们府里的格格深宅大院的养着,外头街面上的泼皮混子谁能见得到。

人家不过是见不惯你这贝子爷, 一个接着一个往府里抬姨娘,还做得那么不讲究。

这些年抬了多少黄花闺女进他那个贝子府, 三两年生不出孩子的就往庄子上送。本就是个宗室里的破落户, 府里过日子都是寅吃卯粮,就更别提庄子上的日子了。

胤俄不让统领衙门管,人家就上折子。贝子爷嘛到底是自家人, 他的折子很快就被康熙看了。

原以为万岁爷要护短, 谁知康熙派人把这事从根子上查了一遍。

两个格格确实是这贝子生的, 没有混淆血统。但这个贝子早多少年就生不了孩子也是真的,纳了那么多姑娘进门纯属祸害人。

最后康熙下旨,给他从宗室里挑了一个嗣子,他这个贝子的爵位直接降等承袭给了嗣子, 成了镇国公。

宗室过继嗣子的很多,绝大部分都是等这家家主死了没儿子了,皇上再指派一个嗣子过继过去,继承香火和爵位。

现在人还活得好好的,就被迫成了老太爷还没了爵位。那贝子一下子想不开就中风了。

这中风了,人反而比以前精明些了。知道跟着这个半路过继来的嗣子落不着好,干脆收拾家产变卖田产,带着两个亲生的闺女回盛京老家去。

要给两个格格坐产招夫找上门女婿,至于这个过继来的嗣子,他爱留在哪儿就留在哪儿,反正家里的产业该分给他的都分了,就是皇上也不能拿他怎么着。

一个过继来的镇国公,还想住在老王府肯定不成了。康熙又另赐了一个宅子,这不就把老王府给腾出来了。

这个王府没经历过抄家,说是破落户那是跟人家当年相比。府邸也没有空放许多年朽坏了,要是端静不嫌弃前头这家人人丁少晦气,这府邸就是眼下最合适最好的。

连噶尔臧那种人手底下都过了这么多年,一个所谓‘子嗣不丰’风水不好的府邸而已,这算什么。

端静跟布贵人和惠妃商量过,第二天就从康熙手里接了这个府邸过来。内务府派人整修了一番,赶在四月份天气正好不冷不热的时候,就带着呼伦又从宫里搬了出来。

之前禾嘉说要约端静出城踏青也不是嘴上说说,端静再是跟噶尔臧关系不好,到底在蒙古生活了将近二十年。

有禾嘉在中间做这条线,把端静和相熟的几个妯娌约出来出城转了两回,之前还觉得早已不习惯京城的端静,这不就又慢慢习惯了。

再加上天气一暖和,本来还病病殃殃的身子也跟着好了许多。

现在递到公主府的帖子不少,端静也会挑挑拣拣的赴约。反而是呼伦被留了下来,隔三差五的就要往直郡王府和十贝勒府来玩儿。

这姑娘就记得当初是大福晋和禾嘉去理藩院接的她和她额娘,现在也就乐意往这两个府里来。

“额娘,呼伦今儿想要约我出去逛街。正好我带她如意阁转转,听说他们家前几天上了新货,都是从南边来的。”

姑娘大了知道爱美了,尼楚格现在的首饰多得一个小库房放不下,她阿玛又给她在后罩房腾出两间屋子来,把样式旧了的放过去,跨院这边只留眼下最喜欢的。

“就不能把如意阁的人叫到府里来,非要自己出门去。”

“首饰就得去他们店里挑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50-158(第3/12页)

才有意思,额娘在家好好休息,等回来的路上我给您买驴打滚和叫花鸡。”

三月份的时候禾嘉被诊出来又怀上了,往前推算日子是在太后薨逝前怀上的,还没来得及发现呢,就碰上太后的丧事,

那段时间每天那叫一个累啊,期间经期没来禾嘉也以为是在宫里太累太冷了,所以才推迟了。

心里还窃喜了一下,觉得这时候不来最好,又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告假,来了反而麻烦。

谁知等到太后的丧事了了,又等了一个月还不见来,禾嘉这才反应过来怕不是又怀上了。

因为没一点不舒服的地方,禾嘉还等着下午胤俄从衙门里回来,才把这事跟他说一副要跟他商量的样子,“你说要不要找萧高格来诊脉。”

胤俄听得眼睛都瞪大了,先是连声喊外间的银屏差人去请萧高格,而后才转过身来抬手去摸禾嘉的额头,“姐姐,你这事还等着跟我商量什么啊,这几年叫你守着府里,莫不是把人待傻了吧。”

“去你的,少跟我这儿瞎贫啊。说不定不是怀上了,是得了什么病呢?”

禾嘉也不是非要故意这么想,只是两人在一起这么多年,要说床帏之间那点儿事从洞房花烛的那一夜起至今就没少过,可这都十来年了,不也就生了尼楚格和弘暄两个孩子嘛。

弘暄都六岁了,禾嘉近两年都再没算过自己的安全期,也就太后丧礼这段时间两人老老实实的素着呢。

这话说得,把胤俄听得背后冷汗都下来了。拉过禾嘉的手紧紧握在自己手心,嘴唇哆里哆嗦的像是想说什么又什么都没敢说,就这么眼巴巴的等着萧高格过来。

萧高格一进门,看着十福晋优哉游哉盘腿坐在罗汉床上吃枇杷,再看看一旁沉着一张脸不说话的十贝勒,心想是不是传话的奴才把话传错了,这要诊脉的是贝勒爷,不是福晋吧。

之后诊出真的是又怀上了,还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胤俄这才蹦着窜起来,连声看赏。府里上下赏了一遍还不够,又让人去账房专门支银子,去兑了两箩筐银锞子回来,在贝勒府门外发。

现在人人都知道十福晋又怀上了,都把这事当个新鲜听。

禾嘉虽说不算老蚌生珠但年纪也不算小了,这年头快三十的女人好多都要给儿子女儿张罗亲事了,再加上禾嘉这都多少年没动静了,真的是挺稀罕的。

胤俄是恨不得把禾嘉供起来当菩萨,这些年要说这么多兄弟里,自己的日子肯定是过得最舒心的。后院里没那么多烦心的事,偶尔跟禾嘉拌嘴吵架都成了趣事儿。

只两人这些年就得了两个孩子,还是觉得少了些。孩子小的时候还好,现在弘暄都六岁了一点儿都不好玩儿。

这孩子聪慧可才六岁,正是懂一点道理又说不通道理的时候。有时候检查他的功课,因着一句话到底该怎么释义,一大一小能掰扯半晚上。

每次从弘暄的院子回来,胤俄都得倒在禾嘉身上,脑袋枕着禾嘉的大腿把整张脸都贴在自家福晋的小腹上。

深深吸气让禾嘉身上的味道充斥自己的脑子,把弘暄那小王八蛋的歪理全给挤出去,才能把心情平复下来。

禾嘉从来不插手两个孩子功课,自己这半桶水实在不必跟胤俄争这个差事。自己能做的就是在胤俄被儿子气得五脊六兽的时候,乖乖等着他回来吸自己。

吸够了,魂儿也就回来了。好几次等胤俄恢复了些,禾嘉都问他要不要在府里多养两只猫儿,也好分担分担自己的工作。

但胤俄直摇摇头说不用,还意味深长的朝禾嘉看了一眼。打量爷不知道她背后怎么嘀咕自己吸她跟吸猫儿似的,现在居然还想真弄个猫回来打发自己,想得美。

真以为自己跟老四一样好混弄,寻几只好狗回来就乐得屁颠屁颠的,什么都是福晋最贴心?自己可没那么好打发。

现在福晋又怀上了他自然高兴,他这态度府里上下都看在眼里,尼楚格也跟着她阿玛学,自家额娘这肚子还没怎么显怀,就把她当个琉璃珍珠人儿似的护着。

这会儿要出去了,还非要过来看一眼,确定禾嘉好好的这才急匆匆往外走。

“诶,你倒是把你两个姐姐都带上啊。”

“问了,她们不去,说是功课没做完,她俩在家里陪孟古,说好了等我带东西回来。”

太后的丧事结束,不管康熙内里多难受,表面上都已经看不出什么来。皇上恢复正常了,底下的人自然也就跟着松了一口气。

旗人官员丁忧守孝跟汉臣不同,按着眼下的规矩和习惯只需居丧百日即可,所以对于贝勒府来说日子已经渐渐恢复正常。

除了别叫戏班子回来唱戏,别天天穿红戴绿的招摇,孙子给祖母守孝原本的期限为一年半,最好这一年半禾嘉跟胤俄别再生个孩子出来,别的就没人管了。

府里素色的灯笼也早就全都收了起来,如今只有五贝勒府上还戴着孝。

胤祺进宫跟康熙要了恩典,把身上的差事都交了出来,他打算要结结实实替太后守这一年半的孝。

他塔喇氏知道以后什么都没多说,只把弘昂和府里两个年纪大点儿的格格都送到胤俄这边的家塾里来读书。

平时两个格格跟尼楚格住在跨院,弘昂跟弘暄一起住,等到沐休的日子才回去,要不然几个孩子在府里是铁定要跟着胤祺一起守孝的。

孩子小还好说,两个格格都是大姑娘了,弘昂也到了读书的年纪,真要是天天留在府里跟着胤祺守孝,那日子未免太清苦了些。

本来孟古就已经被春花送来了,现在再多添几个胤祺府上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一个孩子是养,八个孩子也是赶嘛。

倒是宫里听说这事之后,康熙和宜妃都往府里送了不少好东西来。他们都知道只有自家府里主子最少后院最清净,孩子送到自己这里来,说不得比留在府里还放心些。

禾嘉看着送来的东西打趣似的跟胤俄说,府里如今跟托儿所似的,你在外面管着京城的安定还不够,回来还得管孩子。

谁知,这话还真就说准了。尼楚格这前脚才出门没多久,刚把自家阿玛送回蒙古的拉里达就带着好几车皮子山珍往府里来。

人家不光来送礼,还说了想要请贝勒爷替他找个师父,要是找不着合适的,他就拜贝勒爷当师父也成。

第153章 第 153 章 太后的丧事过后,……

太后的丧事过后, 蒙古诸部的人有的早早的回去了。也有顺势多留了些日子的,就好比胤俄的老丈人的乌尔锦噶喇普,和想要胤俄当老丈人的拉里达和他阿玛。

这两年乌尔锦噶喇普又添了几个孩子, 具体有几个禾嘉都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如今那日松和吉雅两人现在已经不针尖对麦芒似的斗了。

吉雅重新把精力放回禾嘉这边, 带着两个孩子关门闭户只管过自己的日子。她帮禾嘉在蒙古和盛京赚到的银子足够两个孩子再挥霍三辈子了。

等以后郡王老了, 承袭不了郡王的爵位, 底下还会有小片的土地和人马分出来。到时候不管是几等的台吉,有人有地有吉雅已经在偷偷攒下来的火器,日子不会难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50-158(第4/12页)

那日松现在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防备查苏这个庶长子上, 两人一个在京城一个在部落里,隔着老远都不妨碍天天琢磨怎么互相拆台。

查苏这两年生意做得不算好,过年的时候借着上门拜年的机会,还专门去找了胤俄,想要让胤俄帮他开口, 等开春之后让巴雅尔带他去南边转转。

现在盛京往京城的生意不好做了,蒙古诸部之间的竞争本来就大, 偏偏辽东和毛子那边也越来越多的人往关内来做生意。

明面上朝廷跟毛子隔三差五还要闹一闹冲突, 私底下的生意可是从来没断过。

毛子那边比盛京还冷,冷得邪乎。但那边运来的木料和皮料好啊,再加上那边的玻璃和刀器确实漂亮, 蒙古诸部的生意着实被抢了不少去。

查苏起初是觉得自己看了很多年禾嘉怎么做生意, 自己看也看会了, 自己上手以后才知道压根不是那么回事。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查苏已经不想追究也没功夫追究,他手里压了不少货等着出,外头又欠了一屁股账还没还,眼下只不过是靠着阿霸垓部的名声做背书, 还没人上门讨债罢了。

当年他想要篡了禾嘉这个大姑奶奶在乌尔锦噶喇普跟前的位置,胸脯拍得邦邦响。

现在要他自己去直接求禾嘉,他拉不下这个脸,只能隔三差五往府里来找胤俄。查苏毕竟是大舅子嘛,就是不给他办什么事,前院门房上的奴才也不可能把他拒之门外。

过完年以后查苏就这么隔三差五的来,十次里有三次能去前院书房里坐一坐,其余的时候也就在门房上,跟几个管事扯闲篇。

这么耗着等着,有时候还能叫他逮着巴雅尔和赛音,那都用不着他俩给这位娘家的大爷请安,他自己就先粘上去了。

查苏在国子监也张罗起了属于他自己的人脉,这些人看他去贝勒府去的那么勤,好不好的自然要给他几分面子。

这些人大多都是各部落王爷贝勒的庶子,当年他们各自阿玛底下讨生活,就算想要干什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他们同在国子监里读书,多多少少都会把手里的势力总和起来。以前在部落了不算个什么庶子们,现在说话也有人听有人认了,这可不是件让人高兴的事。

留在蒙古的其他王孙,对此不得不警惕起来。蒙古王爷们倒是还坐得住,不就是崽子们全盯着自己屁股底下的爵位吗,多一个少一个的就那么回事。

再说了,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别看这些人私底下恨不得把对方弄死了完事,明面上一个个都装得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这对那些王爷们来说是好事啊。

他们在上面看着,小打小闹的随他们去,实在闹大了再出手镇压,这不一个个的都比着上进,部落里的日子都眼瞅着好过起来了。

朝廷对此也不是一无所知,康熙更是乐得让他们去内斗。内斗好啊,把无处消耗的精力消耗了大半,就不会老想着往外头来闯祸了。

即便阿霸垓部里许多人对他已经怨声载道了,查苏仅靠着这些关系,也能跟那日松斗个有来有回。

乌尔锦噶喇普年纪渐渐大了,那日松的性子算不上好,她生的儿子也还没长大,他想要在儿子之间坐收渔翁之利,且还早着。

他看透了查苏是个没本事的,眼下也只能先稳着他。他还要等,等小儿子们长大了,才能彻底狠下心把查苏给废掉。

太后的丧事结束以后,乌尔锦噶喇普主动往府里来了一次。

好几年没有私下写过信的父女再坐在一起确实挺生疏,乌尔锦噶喇普这一次没有再对女儿藏着掖着,一五一十把他现在的困境都给说了。

听得坐在一旁的胤俄都忍不住往禾嘉脸上看,他就怕自家福晋心里存着气儿,再把这老丈人赶出府去。

都是养了两个孩子的娘了,禾嘉自然没有那么冲动,说白了乌尔锦噶喇普现在最大的困局就是手里没个出息能用的人。

禾嘉自然不可能再回去替他当这个费力不讨好的卒子,自己如今的生意早就不局限再盛京蒙古了,阿霸垓部再没什么可用来辖制拿捏自己的条件。

但毕竟是阿玛,没必要真的翻脸,禾嘉还是给乌尔锦噶喇普出了个主意。怎么就没儿子可用了,除了查苏和那些没长成的孩子,不还有一个扎克丹吗。

扎克丹靠自己张罗起来的日子是不错,但草原上水草丰茂的土地早就被各大部族瓜分了,扎克丹这几年给自己攒家底,也不过是些边边角角。

他不回阿霸垓部,是不愿意回去给别人当奴才。可要是乌尔锦噶喇普真心想要扶持他做下一任郡王,傻子才不回去。

对于扎克丹,乌尔锦噶喇普有些犹豫。但禾嘉对这事的态度就这样了,您要是想得通扶持扎克丹,到时候自己这个嫁出来的姑奶奶说不得还能跟阿霸垓部好好处着。

您要是不用扎克丹,您那烂摊子就自己收拾去。以后真有什么大事,您来信我这边派人去走个面子情,也就这样了。

老丈人来去匆匆,胤俄都没正经跟他多说几句话。反而是拉里达带着他阿玛直奔胤俄这个未来老丈人而来,礼数周全倒是聊得挺好。

拉里达的阿玛哈桑跟禾嘉大舅舅的继福晋是兄妹,人家上门来只论姻亲的关系,决口不提拉里达想要给人当女婿这事。

这就很上道很懂事,胤俄在前院招待着吃了一顿饭,哈桑什么都没提,真就当自己是带着儿子来贝勒府走亲戚的。

临走前又一再把拉里达嘱托给胤俄,让他只当拉里达是子侄后辈,平日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他去办。

虽然只是姻亲,但禾嘉也得称哈桑一声舅舅。人家都亲自上门把姿态摆到这个份上了,再把人往外推就不合适了。

看着拉里达送来的东西,胤俄黑着脸跟拉里达说了好些府里内外关防的严苛。

又一再叮嘱他这几年好生读书别动不该动的小心思,这才口头答应他要是有什么在国子监学不明白的,可以到府里来问。

虽然还是没松口收拉里达做学生,但拉里达这个学生算是彻底缠上来。

平时国子监要上课的时候拉里达就乖乖上课,等到没课或是沐休的时候,这人就厚着脸皮往府里来。

每次上门总要带上好些东西。不管是时令的水果还是从蒙古刚送来的羊羔,或是他自己出城打的野鸡兔子,又或是从同学那里听说了,专门去淘换来的绝版古籍,总之是从来没有空手来过。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就更别说拉里达这种正儿八经把禾嘉跟胤俄当寻常人家的丈人丈母娘伺候的小子。

皇家的阿哥格格,以往都是到年龄了宫里赐婚,亲事定下之后两家按着规矩走就行了。谁都没体验过这么接地气的‘女婿’上门讨好丈人丈母娘的事啊。

禾嘉其实挺喜欢拉里达这小子,那天拉里达拉了好些香云纱和浮光锦来,其中有两匹粉色镶万字纹的特别好看,禾嘉第一眼就看上了。

这两年下边送来的布料缎子,都是按着禾嘉的喜好,颜色艳丽张杨,好看是好看但时间长了也不能老是这种啊。

还是这小子机灵,这粉色的缎子衬着隐约的金线,太阳底下一站波光粼粼的特别好看。禾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150-158(第5/12页)

嘉这些年在京城早就养白了,衬得起这个颜色。

就为了这一匹缎子,禾嘉便觉得至少拉里达这人是个肯在小事上下功夫用心的人。自家的尼楚格这辈子就该有这样一个人,愿意一辈子给她花这个心思。

“他那就是把心思全放在拍马屁上了,你还夸他。被他知道了,下回又不知道耍什么小聪明。”

“那人家替你找来的鼻烟壶,你不也挺喜欢的。”

拉里达机灵,虽然基础比不过从小启蒙就跟着名师学的京城世家子弟,但胤俄顶多跟他说两遍,就能说通。

禾嘉知道,这人嘴上嫌弃得很,其实心里已经挺想收这个学生了的。要不然也不会差人在客院里又收拾出一间厢房来给拉里达。

“再看看吧,要真是个学生就好了。”胤俄靠在躺椅里来回来去玩儿拉里达给他找来的鼻烟壶,“人家心气儿高着呢,就想娶郡主。”

“什么郡主不郡主的,你才是个贝勒爷,尼楚格以后顶多也就是一县主。”

这话本就是夫妻两个关上门来说的闲话,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却不想禾嘉说完这句,胤俄却半晌没接。禾嘉这才顺手朝躺椅里的人扔了个小橘子,“怎么,真要封爵了?”

“再等等吧,应该是快了。”胤俄抬手接下橘子,剥好了又起身分给禾嘉一半,“这么多年,早该挪挪位置了。”

第154章 第 154 章 确实是快了,就在……

确实是快了, 就在立秋过完天气刚刚转凉的时候,康熙终于给多少年没动弹爵位的儿子们提了提待遇。

其中,三贝勒胤祉为和硕诚亲王, 四贝勒胤禛为和硕雍亲王,五贝勒胤祺为和硕恒亲王, 这都是在禾嘉意料之内的。

在胤祺之后, 历史就彻底拐了弯, 越发跟禾嘉都已经有些记不清的‘九龙夺嫡’对不上号了。

七贝勒胤祐为和硕淳亲王,八贝勒为和硕廉亲王,九贝勒为和硕瑞亲王, 十贝勒胤俄为和硕敦亲王,再往下,十二、十三、十四皆为贝勒。

之后又另有两道旨意,一是封胤禔的长子弘昱为贝勒,赐婚尚书赫亦之女赫舍里氏。这圣旨一下来, 赫舍里家和胤禔都只觉着牙疼。

弘晖那小子玩笑似的让弘昱跟弘皙弘晋一起混着序齿,大人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稀里糊涂的混过去得了, 怎么这老爷子也跟着掺和上了。

这个小赫舍里氏算是孝诚仁皇后的族妹, 且不说老大的儿子娶了元后的族妹辈分上乱了,反正在旗的说亲事大多都这样,只要出了五服就行了。

再说了, 就是没出五服又如何, 如今宫里的佟佳贵妃, 以前的孝懿仁皇后不都是万岁爷的表妹,谁要拿这个说事万岁爷头一个就得收拾他。

可京城这么多人家呢,满族老姓难不成就剩赫舍里家了。

这事不光是膈应到胤禔了,毓庆宫里太子得知这个消息以后, 也好半晌没说出话来。还是石氏在一旁温声细语的劝着,才勉强把这口气给喘顺了。

而第二道圣旨,则是惊动了整个天下。

一直被囚禁在毓庆宫里的太子,被废了。悬在众皇子和文武百官乃至天下人心头的这一把刀,终于落了下来。

本以为这都过了多少年了,当年的太子党死的死散的散,如今朝中早已无人再提及太子党,应该翻不起多大的风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分身们每天都在为我争风吃醋 从暴雪开始求生[末世] 春蚕缚 离婚了,我吃的更好了[快穿] 该角色禁止攻略! [足球]第一门神 金丝雀过期不候 失忆魔尊被小猫扒掉道袍后 五条老师想要贴贴 折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