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3章 太上皇的恩宠(1 / 2)
朝廷救援大军分两次开赴边关
第一批次,是朝中大员各府抽调府兵,以最快的速度集结五十万。这批次士兵在十日前带着首批救援物资奔赴前线。各府抽调府兵,按说战力不会太低,虽不及久经沙场的正规军,但比起接下来从民间仓促征汇聚的军士要强得多。
但这一批次的队伍也最难管理。他们和普通士兵来自民间草根不一样,这些府兵,和当朝权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这批府兵奔赴前线,民间征兵也是如火如荼。
军中汇报一如既往,无论大小战役,都有详细的汇报。
初始,军中损失惨重,朝臣几乎一面倒,责怪镇国公三军统帅渎职,不配为帅,甚至有人提议,重新推选大帅。将甄帅从前线换下来。直白点说,就是要让甄帅交出兵权。
这种想法的人不少,甚至太师和兵部尚书这干人等,也觉得是弹劾甄帅的大好机会,其实从一定程度讲,也是他们在幕后暗中布局,尽力推手。才有今日的大好形势,他们会放过这样得之不易,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但接下来甄帅坐镇关隘城头指挥对战三国联军大获全胜,又令一些蠢蠢欲动的骚动的心,不得不反思,现在真是出手的契机?
甄帅若是败在三国联军的初战,朝中站出来问责的文官武将,不说成千上万,至少也有数十位甚至超百位。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计划赶不上变化。
皇帝陛下城府最深,即便朝堂上对甄帅的非议不断,甚至越演越烈,他就像一个能呼吸的泥雕菩萨,面无表情地坐得稳稳当当。甄帅凭一己之力,三次挥剑,奠定了三国联军的惨败。此等战力,不愧是边军将士心中的军神。
陛下没有给甄帅定罪,吵吵嚷嚷的朝堂,众说纷纭的茶坊酒肆,渐渐哑火。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权威。
帝国真正的老大,不是太师,不是兵部尚书,也不是甄帅,而是当今陛下,他没有指责甄帅之前,对甄帅的各种重伤都是徒劳无功。
太师继续深居浅出,甚至在非常时期,很少与人为伍,维持身为帝师淡泊名利的完美人设。为撇清自己和军中将领的关系做铺垫。
兵部尚书随之结束了上蹿下跳,拉帮结派的行径。
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是他们多年来生存之道最基础的功力和手腕,玩得风生水起、炉火纯青。
皇上保持沉默,太上皇对镇国公府的恩宠却十分高调。
也就是太师和兵部尚书一干人大肆宣扬甄帅无能,令边军损失惨重,极力唱衰的时候,太上皇派掌笔太监亲至镇国公府为甄星辰送去文房四宝,文人字画,政论史书等,价值如何?不重要,传递皇家对镇国公府的一种态度。
后来甄帅以三剑之威,重创三国联军的消息传回帝都,太上皇再次下旨。召见甄星辰,并指派帝国最好的符纹师和阵法师为其传道授业解惑,指点迷津。
“无论朝廷如何议论,太上皇对镇国公之子甄星辰宠你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