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枯骨之壤[双向救赎]》 40-50(第1/16页)
第41章 牵手 你想看我慌张或是不再淡定从容的……
忽然间, 陶栀子轻轻咳嗽起来,像是被桂花呛了一下。
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听到了江述月的话。
在江述月转头看她之前,她就先直接端起品茗的小茶杯一口喝下。
放下空杯的时候, 江述月重新给她续上了茶汤。
在她内心的升起罪恶感之前,江述月镇定地说道:“吃慢点。”
四块桂花糕下肚, 加上额外喝的茶,还有车上吃的薯片, 她摸了摸并不浑圆的胃部, 不好意思地说道:“有点饱了。”
她说的有点,就是很饱,只不过表达委婉而已。
像是对她这种剩下食物的罪恶感的了解,面前的一盘桂花糕被一只有力的手瞬间撤走。
“吃饱了别硬撑,也不需要有愧疚。”他说出一句结论性的话语, 带着陶栀子从未拥有的果断感。
陶栀子对江述月的处事态度十分羡慕, 他总可以轻描淡写地将那些自己从小被规训出来的习惯一一推翻。
她在进入七号公馆之前,从未觉得自己是被规训的人, 她身上带有太多世人所谓的“正确”,却无形将自己坦荡立于天地的心性给磨没了。
“可是……小时候, 吃饭的时候没吃完, 难道不是所有孩子的禁忌吗?我为此,被训了无数次……”
说话间, 像是掩饰尴尬一样,她临了要补充一些笑声。
她从小被告知, 剩饭是一种浪费, 意味着那些更需要食物的其他孩子无法获得它。
这个观念深深植入她的心里,成为她想法的一部分。
每次吃不完的食物都带来了深深的内疚,因为它无法被“再利用”, 只能进入泔水桶。
哪怕她已经远离了那段资源紧张的岁月,却依然被那份对事物极高的责任感而支配。
一份饭菜抵达她手里的时候,她只能支配自己吞咽进肚子的部分。
后来,她只能死撑,或是提前将饭菜分一部分出去。
这件事,带给她的罪恶感几乎贯穿整个童年,只因……她似乎永远无法预料到自己能吃下多少。
周围陷入了安静,唯有远处的残留在叶片上的流水,在滴答滴答地砸在一旁的石板路上。
眼前茶香袅袅,干桂花的香气残留在空气中和唇齿间。的
本以为这次江述月会给出一个恰当而客观的回答。
但是他的目光落下,看着茶杯中摇晃的茶汤,不露声色地对上了她的目光,问道:“你之前的人生,是如何度过的?”
那目光的深如古井,是石子坠落后都无法听到回响的幽邃。
语言上,江述月只表露出三分,他好像早已观察出什么,也仿佛能一眼看穿她的心思,尽管她压根没有说出什么。
她在这个目光中感到有些畏惧,下意识喝了一口茶,茶杯久久没有放下,一直抵在唇边,眸光前像是蒙上了一层浓雾,像是严冬里被白霜覆盖的毛玻璃。
她不想提及这些,因为这些故事对于普通人来说过于漫长,反而坏了人好心情。
她不想让述说变得伤感,更因为她的情绪不能大弧度波动,那是要命的。
“你看到我所有的思维逻辑,都是我所有往昔的沉淀,我其实知道自己身上携带了大量毛病,但是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她将茶杯从唇边移开,眼神放松下来,不由得开始想到了更加现实的问题。
“我们今晚住哪里?”
尽管老太太刚才似乎已经有所安排,但是她有时无法分辨那是不是礼貌性的磕头。
“后院是有我固定的住所。”
江述月明知道她在转移话题,但是还是配合地回答着。
“那我……”她正欲说出自己可以出去找民宿。
江述月曼声说:“住我隔壁房间。”
那些早已在脑海中趋于完善的计划,还有不便打扰老太太的念头,此刻仿佛都简化成一句,“住隔壁”。
她放缓了呼吸,垂眸在沉思应该如何才是最得体而礼貌的反应。
“我们出门需要问问你外婆吗?”她说完才觉得这问题显得有点傻气。
江述月瞥了她一眼,顿了顿,低声提醒道:“栀子,我已经成年很多年了。”
她虽然知道江述月的话不带任何幽默意味,但是她还是有点想笑,也不知道是笑发傻的自己,还是在笑江述月的这句自白。
在她笑完之后,两人将剩下的茶喝完,没有续水。
茶仿佛是文雅之人的特殊计时器,谁都不用提醒对方到了该离开的时刻,只需要等到茶水饮尽,或者茶汤凉透,就恰好是约定俗成的道别时刻。
对于他们两人来说,那就是该起身去后院放行李的时候。
从八角亭下来,陶栀子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到对江述月房间的好奇。
“你小时候在这里住过对吗?”她兴致勃勃地问道。
关于他的事,她总忍不住有更加充沛的好奇。
“小学期间中途回来上过一年的学,后来又走了,断断续续在住。”
江述月似乎从未对她过多好奇心表现出不耐,几乎都是有问必答。
他们之间就是这样,不涉及心里秘密的部分,没有半句虚言。
他们走过红漆的木质回廊,栏杆处很矮,只抵达膝盖,回廊下是潺潺的流水,沿途种着水生植物。
陶栀子见状,总下意识往里面靠墙的那边走,生怕脚底一滑栽了下去。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在拐过一个弯之后,两个人的位置变成了并肩,江述月淡定地走在外侧。
他对环境极其熟悉,没有半点类似的恐惧。
走上木桥的时候,脚下的木板是镂空的,可以看见脚下游动的鲤鱼。
陶栀子抬眼看着被建在水上的路,不禁有些发晕。
她犹豫了一下,在桥下停住了脚步。
脚下并非深渊,但是木桥的护栏也是极低的,虽然失足落水也淹不死,但是总归是有些不敢冒险。
毕竟她现在身上还有很多新鲜的伤口。
“述月,你先走吧,我一会儿追上你。”她晃了晃脑袋,试图从周围找到一条更安全的路,但是寻觅无果。
她大概是可以想象为什么江述月会住在这个方位了,因为这里的路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有点风险。
话音落下,她没有听到回答,只是看到自己面前出现了一只手。
“这里确实有些危险,害怕很正常。”
江述月的声音传来,带着一种海浪声类似的细腻质感。
这只手的熟悉程度对于她来说不言自明,被她在无数个无意垂眸中被端详过无数次。
可此时她心中分明震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枯骨之壤[双向救赎]》 40-50(第2/16页)
一本正经地说:“我虽然喜欢归喜欢你,但是绝没有故意占你便宜的意思,我很有原则的。”
她似乎某种程度上将自己看做一个藏在角落里的地下室人。
需要进行额外的画面解释,才肯乖乖把手递过去。
但是她的手并非放在手心,而是有些避嫌地转而轻轻
握住他的两根手指。
好像这样,就不算牵手了,也没有任何狎昵的意思。
江述月似乎也读懂了她,知道她虽然有心思,但是原则性极强。
他看向她,似乎压根没有与她讨论牵手实质的意思,当他看到这有些发凉的小手,正紧紧攥着自己的手指的时候。
像是一个主动求救的人,那份自发的求生意识,力度偏大,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样。
不论他是否回握,那手都紧紧握住他的指节。
那一刻,他眸光深沉地端详着两人的手重叠的部分,无人能读懂他的想法。
于是他们就这样一前一后上了桥,陶栀子很安心地跟上他的步伐,那攥着的手,时而紧时而松,后来走出经验后,还有闲情逸致去欣赏水里的游鱼和沿途的植物。
回廊处的清风带着木香,萦散在柔润的空气中,带了点植物特有的疏淡。
陶栀子愣愣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看到他背影,像是有着不可被攀越和征服的高远。
但是她仍然可以再次在他的手下,这份隐形的保护下,在这个纷杂的世界里狂奔。
快要走完所有的水上的道路之后,她的手略微松了松。
原本于情于理都该松开的手,却在远离了危险的时候,彻底换上了一个全新的姿势,动作很轻带着几分拘谨地牵上江述月的手。
江述月脚步顿了顿,回过头看了她一眼。
陶栀子眼中带着点点笑意,浅尝辄止地松开他,并且回到了正常的社交距离,结束这个转瞬即逝的小动作。
她面不红心不跳地说道:“最后这个才是牵手,出其不意的。”
“这是你刚刚说的原则?”
江述月似乎并没有将这些小动作往心里去,只是故意提及她几分钟之前刚刚说过的话。
陶栀子没想到打脸来得如此之快,于是给自己开辟了另一种逻辑。
“我有原则,但是不一定总是遵循。”
在她有些任性的语气中,她忽然放慢了声音,直视着他的双眼,说道:
“但是唯有一点我会遵循,我将持续而缓慢地靠近你,如果你不愿意的时候,把我推开就好了,不用不好意思。”
江述月毫不避讳地看着她,仿佛从她一系列的举动读懂了另一个层面,用一种温柔耐心的语气,一针见血地指出。
“你想看我慌张或是不再淡定从容的样子,是吗?”
陶栀子听清这句话,眼神一松,呼吸一滞。
这一刻,主客颠倒,慌张的人倒瞬间成了她。
第42章 想念 你是否会在某个夏天到来的时候,……
陶栀子能清晰感知到自己此刻的内心变化, 就像打坐冥想的人仿佛可以感知到自己浑身上下的血液流动。
内心一切的风吹草动都在她的感受之中。
但是她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那份紧张心虚的情绪,也只不过是一瞬而已。
她说不出自己的情感热烈与否, 但是她时而面对眼前这张脸,她却好像无法自我燃烧一样。
那一瞬间的慌乱一闪而过之后, 她的心境重新下沉,沉入一片宁静的北极的, 冰湖里。
她淡而又淡地看着江述月, 嘴角弯了弯,“如果你不提醒我,我还有些意识不到。”
她静默地想了一阵,才敛气思绪说道:“是啊,我挺想看你失态的, 但那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 属于有趣的部分,我最想要的其实是别的……”
陶栀子收回视线, 拢了拢衣摆,一派闲适的模样, 但是她没有将所有的想法都合盘托出, 总觉得不是合适的时候。
如果想要接近矜贵的狮子,应当建立信任和遵从狮子的本能, 一点都不能急。
即便……快没时间了也不能心急。
但是最后这句话仿佛给这场戏剧般的相遇埋下了一个伏笔,尽管陶栀子并不知道江述月是否真的好奇。
江述月的住所是一个被假山和小池塘单独隔离出来的小院子, 有一切独立的设施, 和简易的厨房和一个主卧两个次卧,和一个被改造成茶厅的会客室。
院落和房间通体被打扫维护得很干净,就连很久不用的茶具也被人定期包养。
在这里, 他们听不到其他院落的人声,靠近山峦的另一面,十分安静。
这种绝对的安静对于江述月来说是是一种馈赠,他本就是个喜静的人。
对于陶栀子来说,当她的每一寸脚步都格外清晰可闻的时候,这份寂静就带有一种可以检视人性的森严感。
因为一切的动静都逃不掉声音在清冷的空气里传播。
“这是你的房间。”
陶栀子跟着江述月上了楼,他抬手打开了一扇红色木门,房间面积不大,但是容纳她所有的活动倒是绰绰有余。
“另一面有一个和这里完全对称的卧室,你想睡哪间都可以。”
江述月悉心帮她把行李放在了室内,没有过多逗留,就兀自回到屋外。
就好像这个房间真的有主人一样,不便多在室内停留。
“那你住哪里?”
陶栀子甚至来不及欣赏完房间的全景,心里就有了更加好奇的方面。
江述月幼时住过的房间,就仿佛藏着很多专属于他的回忆。
如果这份专属回忆,她能窥见一角,也好像她在他荒芜的草原上踏足了一步。
陶栀子已经尽量让自己心里的好奇按捺下去,但是江述月只需看她一眼便知道她的小算盘。
他并没有什么隐藏的意味,带着自己的行李走上台阶。
没有他的应允,陶栀子像是扎根了一样站在房间门口,不好跟上去。
心里只是想到原来不是真正的“隔壁”,而是在楼上。
这样的念头没有在脑海里停留多久,江述月的声音淡淡然传来。
“想参观的话可以过来。”
她飞快抬眼,看见江述月在木质楼梯上略微侧目,看着自己,神情疏淡。
隔着一排栏杆,她瞧见江述月的腿在视觉下愈发修长,身形清瘦但是并没有减弱他周围隐形的气场。
她的视线与他真正的身材隔着一层宽松得恰到好处衬衫布料,却能恰好让他的身形永远停留在那迷惘的遐思之中。
陶栀子定了定神,看着江述月那淡然的神情,她心里默默地权衡了一会儿,最后决定跟上去。虽然心中仍然有些许犹豫,但她的好奇心已经压倒了一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枯骨之壤[双向救赎]》 40-50(第3/16页)
踏上楼梯时,她能听到每一声脚步与木头相碰的声音,在实木楼梯下并不清脆,但是在心绪的放大下,却显得异常清晰。
轻轻扶着栏杆,跟在他身后,一步一步地走向那个未知的天地。
终于看到江述月的房间时,眼前的一切让她感到既陌生又合理。
比想象中更加简洁雅致的装饰风格,满墙的书籍,被打扫得反光的书桌如同被上了新漆,上面悬挂着毛笔,桌上还有砚台和镇纸,看上去都不似市面上见过的任何姿态。
房间内的一切都带着强有力的秩序感,室内的空气洁净清新,带着淡淡檀香味。
一切都和他本人一样,沉稳深邃,带着可靠感。
但是陶栀子捕捉不到半点他童年的痕迹,因为这一切的审美,都不像为童年江述月准备的。
走廊处挂着几幅字画,一开始陶栀子只以为是寻常物件,毕竟那些字画十分精美和苍劲,就像是市面上可以见到的古老山水画。
直到……
她凑近落款,想仔细辨认红色印章上的字,却发现是“述月”的篆刻体。
看到这里的时候她还不敢大胆猜想,第一个念头还是搜寻脑海中是否有什么同名的书画大师……
她向江述月小心求证道:“这个字画上的落款是叫‘述月’吧?”
江述月作为这里的主人,反而对墙上的字画没有施加多大的注意力,在陶栀子主动提出的时候,他浑不在意地说。
“小时候的习作。”
陶栀子双眼圆睁,又仔细确认了一遍,大肆赞美道:“你真的不是什么国画天才吗?你这样的天赋去卖画应该比在七号公馆上班强吧。”
她想起很多个天才陨落的案例,颇有惋惜地摇摇头,“七号公馆居然能招来你这样的大佛来管理藏书阁,属实是有点屈才,可能给得真的多吧……”
不然她想不出第二种能让人在那里工作的可能了。
但是之前她的确在自媒体上刷到过一个猎奇栏目,专门采访各大冷门行业的从业者,刘姨作为七号公馆的管家有被采访过。
主持人问了她每天工作的日常,她的职业道路,和最后那句不便透露的年收入。
刘姨低调地说有七位数。
江述月听着她的呢喃,不置可否,转身将房间窗户打开了。
也许她真的不是很了解国画吧
陶栀子走到窗边,眺望着院外的景色。
窗外是长势喜人的香樟树,在无人造访的日子里,静悄悄地将枝干一路延伸到了窗台下。
静谧的气氛中,仿佛每一丝风声、每一片叶子的飘动都变得格外清晰,清新的空气瞬间涌入房间,带着淡淡的泥土与树叶的气息。
室内的静物,没有半点透露出江述月童年的影子,陶栀子环视了一圈也一无所获。
不由得有些遗憾地说道:“可能你以前是个早熟的小孩吧,房间内都没有以前留下来的玩具什么的。”
陶栀子收回视线,回头看向江述月。她的目光落在墙上的字画,那种沉稳的线条与精细的笔触让她心中涌起一丝敬佩。她轻声说道:“这些画,真的是你小时候的习作?”
江述月点了点头,淡然地说道:“那时学着写写画画,说不上兴趣,用来磨炼心性而已。”
“怪不得你情绪这么稳定,原来是磨炼出来的?”
江述月目光低垂,“这倒不是,我从小情绪就没有很大的起伏。”
陶栀子眼中带着些许惊讶和赞叹:“这让我想起有一种职业可能很适合你这样的人。”
在江述月探寻的目光中,她响亮地说道:“给人做手术的外科医生!”
外科医生需要敏捷的头脑,果断的判断,还有精确熟练的手术技巧。
大概是经常接触医生的缘故,陶栀子总觉得印象里很厉害的医生都是情绪极为稳定的人,因为一个优秀的医生这一生面临太多审视,病人的求生,病人家属的赞美和谴责。
要想完成一生的医疗事业,需要非常能够抵御外界压力的内心。
江述月眸色深了深,眼中没有笑容,平静地回应:“我并不适合当医生。”
陶栀子点了点头,似懂非懂地点头说:“可能吧,毕竟一个医生成长起来需要很多年,你的年龄确实不大适合。”
她话锋一转,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连忙补充道:“……我不是说你老的意思。”
江述月轻轻摇头,周身染上了很淡的阴霾,眼中的波动不易被人察觉。
他低声道:“我知道。”
陶栀子默默看着他,心里有些复杂,但更多是一种疑惑,疑惑那眸色下情绪,是否也和她的一样复杂。
她甚至会猜想,会不会江述月心里的秘密也是什么无力医治的绝症。
潜意识里,他们两个人如果都是病友那还能多点惺惺相惜。
但是她私心是不希望这件事成真,而且绝症一般隐瞒不了,他的身体看上去很健康。
“述月,明年夏天,或者后年夏天,以及你人生中往后的无数个夏天……”
“你是否会在某个夏天到来的时候,想起我?”
她每次说起这些有些煽情的话,总会忍不住无尽地补充着前提。
“我是说普通的想起,不是想念,也未必是对朋友的想念,也许就像是脑海里某一瞬间会回想起的曾经说过话的人……”
她如此极力地补全这些前提,将想念的条件尽可能放宽。
甚至无法自信到,将这份想念定义为“对朋友的想念”。
“会。”江述月沉沉道。
不着痕迹地打断她略显卑地放宽前提。
“真的?”陶栀子很信任他的回答,但是条件反射地反问。
因为她心里很在意这件事。
“我的记忆力,还不错的。”他略微颔首,谦和地笃定道。
“那就好……”
陶栀子对这一点是相信的,江述月从不喜欢标榜自己,往往只表露三分。
她当然相信他的记忆力好到不会忘记自己。
大概对于逝者来说,他们不需要生者为自己而茶饭不思悲痛欲绝,但是如果在漫长的一生中,能短暂地想起自己,那就不错了。
《寻梦环游记》的电影中,逝者的灵魂只有在被活着的人记住时,才能在亡灵世界中继续存在。
从未拥有家人的人,在独自死去的时候,最恐惧的事情大概是没有人去记住自己。
如今倒好了,述月他记忆力很好。
第43章 点翠 不信你让你男朋友帮你瞧瞧。
午饭是在江述月的院子里吃的, 陶栀子对户外的景色充满好奇,原本应该在室内用餐的,就帮她挪到了户外——院子的池塘对面的小亭子。
亭子的石桌很小, 只能容纳人喝茶,却生生挤上了两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枯骨之壤[双向救赎]》 40-50(第4/16页)
的饭菜。
陶栀子其实挺喜欢小桌子。
小桌子好啊, 小桌子两个人即便面对面坐,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比平时近多了。
石桌的直径, 恰好是两人之间的直线距离, 如果吃饭的时候微微低头,那就更近了。
陶栀子乐此不疲地丈量着两人的距离。
“我之前还有点小担心,如果和你外婆一起用餐的话不知道用什么礼仪比较好。”
江述月正在给两人盛汤,汤底比较薄,带着淡淡乳白色, 里面放了些咸肉还有嫩笋, 是带有当地特色和厨师想法的一个汤,正好今天天气发凉, 趁热喝着正好。
“她比较随性的,不会要求客人有太多规矩。”
江述月将盛汤的时候, 陶栀子的眼神完全无法从他的手上移开。
手背上的筋骨随着他动作而突显, 被秀质光滑的皮肤包裹,毫无半点粗犷, 像是带着几分艺术性的韵致,却又饱含一些收放自如的精准力度, 使得他手上的每个动作都几乎没有摇晃。
江述月的手, 很精准,像是攸关生死的那样精准。
瓷碗从这手中递过,陶栀子立刻接过, 并低声道谢。
她埋头认真用勺子喝了起来,没有发出声音,只有这样,她的视线范围,才刚好是这一方石桌,而不会不可控地落到和江述月紧密相关的地方。
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天下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小雨轻洒,水面因雨而泛起涟漪,惊得池塘里的鲤鱼藏了起来,远处的竹林又隐隐被笼罩在一层薄雾中,白墙黛瓦隐匿在烟雾之中。
陶栀子被屋檐下余生吸引了注意,从饭桌上抬头,出神地观望着屋檐。
她不怒不喜的平静神情,双眼如一面西洋镜,将雨中景致在她眼中是不断流转的,容易让人以为她心里带着忧虑。
“最近几天好像都会下雨……”江述月在一旁蓦然开口,带着几分遗憾感。
他们刚在林城经历了连绵的雨天,现在换一个城市又要经历一次。
陶栀子回过神来,眼中露出了期许的笑意,“我其实挺喜欢下雨的。”
她又主动向江述月补充上心里的理由:“因为这好像是世界对人的回应。”
“大自然对人类的回答其实很多,比如雪崩、地震、海啸、 火山喷发、 沙尘暴……雨雪也算,但是它们可比其他的温和多了。”
她也在想,会不会是有时候大自然过于兴奋或是生气,都能引发震天动地的灾难。
高亢的情绪是双向的,只不过被表达出来时候,在渺小的人类面前,总是显得鲁莽。
“你觉得雨天是你和世界的对话吗?”江述月没有进行太多思考,便问出了这句。
但是他说对了,陶栀子略带惊喜地看看他,用力点头。
“我不认为下雨会影响我的心情和出行,只要是撑伞可以出门
的程度就行。”
于是正如陶栀子所说,他们用餐完毕后,雨势没有减小的趋势,雨水将古老的青石板路冲刷得湿润发亮。
细雨如丝中,陶栀子和江述月各自撑着一把伞,乘车下了山,进入城市,的走入朦胧的巷弄。
即使是雨天,江城的市井生活也依然如常。
街边的小摊和老茶馆在雨中继续营业,伞下行人交谈,雨滴打在伞面上发出细微的声响,雨水顺着青瓦屋檐流下,流进湍急的河流中。
在慕夏的雨天里,小桥静美。桥下的河流轻拍桥墩,游客换上了时下流行的古衣簪花,撑伞走在桥上,姿态轻盈地拍照。
陶栀子路过石桥的时候,不住多看了几眼,江述月问她需要拍照吗,她默默摇头。
她觉得自己虽然和桥上的女孩子们年龄相仿,但是她失了很多这个年龄应有朝气和无忧无虑。
她还未老去,身体里却好像提前住进来一个驼背老太太。
江述月也和行人是格格不入,他没有体验过全面的国内传统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校园生活,不关注任何娱乐热点,对时下流行的了解程度甚至还不如陶栀子。
但是他的到来吸引了太多路人的目光,有街拍摄影师上前邀约,都被婉拒了,有些没有界限感的小姑娘偷偷掏出手机拍下他的身影。
他似乎也鲜少踏足人流量如此巨大的景区,并不了解这里生态,但是从他逐渐发冷的眼神中,陶栀子可以看出他不喜欢被人偷拍。
江述月给她的伞偏重,她走到了一半便将伞柄支在了肩上,以此省力。
这一次她的行程没有那么急迫,遇到美食也失去排队的兴趣,只因江述月外婆家中的厨师做得比店铺不是好一点两点。
经过某个无人的巷弄的时候,陶栀子突然轻轻握住他的手腕,不由分说地拉着他走入了他们鲜有游客的背街。
“刚才那里我上次已经去过了,来探索下新的地方,我喜欢景色,但是不喜欢对着你拍的路人。”
陶栀子对那些人的行为感到愤愤不平,因为以江述月的涵养,没有直接证据是不可能用粗鲁的方式阻止他人,更不会当街发怒。
很多人,不过是仗着别人无法同样用蛮不讲理的流氓姿态对待他们罢了。
江述月目光低垂,看了一眼这个又重新抓住自己手腕的手,眼中晦暗不明。
良久,他不置可否,缓缓说了一句:“这样。”
一路上,陶栀子需要走走停停,她总是体力不支,只不过在身体发出危险的声响之前,她就已经假意被路边的商铺吸引目光,停下来挑挑看看,算作休息。
每次她都不由分说地直接拽住江述月的手腕跨步走了进去。
两个各自打伞的人,看着像有距离感的朋友,却偶尔带着古怪的近距离。
陶栀子进了店,就立刻松开江述月的手,自己旁若无人地在亮灯的展示柜之前慢慢端详起来。
她从丝绒盒子中用直觉拿起一根簪子,上面做了仿古点翠,像雀鸟的亮蓝色尾巴。
一抬眼,便瞧见展示柜后面的工作台,三五个女匠人正在强光下亲手给首饰做点翠。
她忽然知道自己手里的簪子是怎么来的了,也从这份人工成本可以猜测出大概是自己难以接受的价格。
老板是个画着淡妆很有古韵的年轻姐姐,三十出头的年轻,头发被精致地盘起。
“小姑娘有眼光的,这是我们店的小李师傅最新手作的,我还没拍照上架,每次小李师傅的作品都是在网上被秒拍的,搭旗袍汉服都好看的。”
老板用带有林城口音的普通话介绍着,一连串行云流水动作和连珠一样的语言让陶栀子的脑子短暂发懵。
“来,我给你试戴一下就知道了。”
在她愣神之际,年轻女子已经将她手中的簪子取下,陶栀子在她的引导下,下意识地背过身去。
这一转身,恰好与身后不远处的江述月对视上。
陶栀子的头不敢乱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枯骨之壤[双向救赎]》 40-50(第5/16页)
,以至于这样一个略显滑稽的场景落入江述月眼中,她如同一个不会说话的木偶被人摆弄,让她心里有些躁动。
年轻女子手法娴熟精妙,三两下就为她盘了个发髻,稳稳插了上了簪子,拿出一面镜子给她看。
“小姑娘头发没有经过任何烫染,发质很好,平时适合戴点中式装饰,瞧瞧,是不是和平时不大一样,看起来真是个标致的小姑娘,中式很衬你的……”
陶栀子被她妙语连珠的赞美弄得有些丧失自己客观的判断,也不知是不是错觉,她好像从镜子中真的洞见一个全新的自己。
脸上的颓然一扫而空,全发盘头能恰好露出她鲜少注意到的发髻线,鬓角的碎发倒多了几分不同寻常清婉感。
陶栀子的一时间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视觉的错觉,好像是经过老板的话语包装,连心境都变了。
“不信你让你男朋友帮你瞧瞧。”
年轻老板想也不想就一轱辘将话就这么直寥寥地说出来了,没有半点犹豫和停顿。
陶栀子连忙更正:“不是男朋友。”
“那就是未来的男朋友咯?我都看见你们牵手来着,要是哥哥和妹妹,那就当我没说。”
年轻女子随手打开了一把扇子,环抱着手在胸前轻扇,身上香水味带着风钻进了陶栀子的鼻子,有点发甜的味道。
不难闻,但是闻过这么多不同人身上的香水味,她依旧还是主观觉得江述月身上的最符合她的嗅觉审美。
她斜眼观察了一下江述月,发现他正低头整理自己袖口,气定神闲的模样不像是听到老板玩笑话的模样。
趁着江述月低头之际,她飞快转头,用最小的声音说着最坚定的话,“其实是我单恋而已。”
老板美丽的脸蛋上没有露出半点同情的神色,而是用略微老辣的目光看向陶栀子,收了折扇,掩在红唇边上悄声说:
“你可能已经成功大半了,相信我这过来人的直觉。”
陶栀子瞧了瞧那妆容下的脸庞和被服装修饰的身段,也开始对老板的魅力深信不疑。
虽然她理智上还是能分清,老板为了卖货刻意说些取悦她的话,但是她却觉得这簪子好像非卖不可了。
老板愉快地展示了价格,陶栀子从未给自己买过这样的饰品,但是一想到生命短暂,索性咬咬牙,付了款,四位数,足以让她心疼很久。
陶栀子正欲带着纸袋,来到江述月跟前,正欲离开之际,老板又叫住了她。
她和江述月同时回了头。
“小姑娘啊,我看你也是个识货的,我这里有一柄晚清的点翠簪子,是真正的点翠,镶嵌的是翠鸟羽毛,现在市面上已经禁止用真羽制作了,点翠大师当年是专门给西太后打首饰的,很有收藏价值。”
说是给她推荐古董簪子,实际上目光更多是看向江述月,好像老板自己可以判断出,江述月才是最有可能买下古董簪子的人。
陶栀子对古董簪子没兴趣,但是她担心江述月被坑,正欲拉着他走掉。
手刚到江述月跟前,就被他看也不看就浅浅用手握住,像是让她稍安勿躁的意味。
陶栀子看着自己的手竟然可以被江述月整个握住,心脏开始突突地跳,再也不敢动弹。
江述月站在原地耐心听她说完,眼波未动,只是留下了一句。
“多谢老板,但是这柄簪子两年前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出现过
,虽然买家不可查,但是可以稍微去看看成交价,确认下是否信息有误。”
高端艺术品、珠宝和古董拍卖中为了保护买家的隐私,拍卖行通常只会公布拍品的成交价格,而不会透露买家的个人信息。
所以只需要稍加对比拍品价格和成交日期,大概就能推测出是否为赝品。
但是陶栀子听出江述月表述中的委婉,毕竟如果一针见血指出,可能对于对方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是他还是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醒的作用。
老板脸色微变,笑容僵了僵,再看向这簪子的时候,已经很难辨认出她的情绪了。
如果真的是赝品当真品买下,那可亏上好几栋楼了。
趁着这个空挡,江述月就着刚才握住陶栀子手的姿势,带着她走出了这家店。
陶栀子听得似懂非懂,问道:“但是那个老板她的意思应该是说,那簪子和西太后的匠人是同一个,说不定是匠人退休离宫之后另外做的?”
江述月目光微沉,松开了她的手,说道:“那他敢做一柄和西太后一模一样的簪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