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30-40(第1/24页)
第31章 第31章 这哪是越发像个人了啊
谁也不知道, 朱元璋会突然对淮西勋贵发难。
虽然被杀的不是淮西勋贵集团重要人物,但这也像是一个提前响起的警钟,朱元璋亲自敲下去的。
像是在说:你们一个个都提着脑袋小心点。
自古以来,陪着皇帝打天下, 功成后再被皇帝血洗清算的例子不在少数。朱元璋这一动, 不得不让功臣集团的人心头一紧啊。
即便有朱元璋亲自发下的免死铁券, 可他们见多了朱元璋狠辣手段,一旦朱元璋不跟他们客气了, 他们就忍不住心虚。
以往也有闹出过一些小事,但朱元璋都是口头警告,底下的人安分一段时间又很快故态复萌。
大家跟着他老朱打天下,刀里来血里去, 为的不就是做人上人, 家族子孙能过上好日子,享受人间富贵嘛。
比起那些没出什么力, 就因为家族根基厚, 元朝气数尽就毫不犹豫掉头,大明朝一建立就能出仕当官的, 他们的家族名下几十年上百年积累的土地、财富更是不少, 可他们也没停下扩张发展啊。
你朱元璋也没跟这些人清算啊。
那他们这些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 不过是多圈了一点地, 多捞了一点财。怎么就不行了?当初说好打下天下一起享福的呢?
朱元璋杀人就讲究一个雷厉风行, 要做做绝。被当成‘杀鸡儆猴’那只鸡的好几家都被清算得干干净净。
只是在这其中多了一家留在应天府当差的文官家族, 他们家族后代也有犯事的, 但比起被清算那几家着实不算什么。
就有人看不懂朱元璋的操作了。
谁也想不到只是因为几颗菜。
而此时皇城内空气都冷凝了,身为淮西勋贵集团的文官之首,当朝丞相胡惟庸, 还有退休在家,但依然是淮西集团文官支柱的李善长,这会儿带着不少文臣武将就跪在每日上朝必经之路上。
一个个的,顶着烈日,热汗淋淋,就要朱元璋收回成命,从轻发落。
朱元璋坐在舒爽的大殿内,听到太监禀报,冷哼一声。
收个屁的命令,老子杀都杀了。
就是想和他老朱玩花样,玩呗,看你们能玩出啥花样。
朱元璋:“随他们跪,跪过去一个算一个,也别去捡,管他是死了还是晕了,皇城内也不差几条人命。”
王太监:“是。”
而王太监转身出去传达旨意,没多久又回来了,恭恭敬敬俯身道:“皇上,太子殿下求见。”
“不见。”朱元璋掏掏耳朵,像是能想到怎么被儿子念叨,“让他回去办公,朕交代他一堆杂事儿都还没给朕处理完。”
“是。”
王太监又小碎步退出去了。
朱标被拒在大殿外,觉得他爹就是在耍孩子脾气,一阵气恼,最终也只能甩袖离去,不过回的不是他的东宫,而是坤宁宫。
事情发生了,朱标也没办法,但也不能让事态继续变大,还需要安一安功臣们的心。
马皇后这两日难得胃口好一些了,身子也没那么容易疲乏了,谁知道,朱元璋就给她找事儿了。
听到李善长和胡惟庸带领文臣武将长跪皇城,而朱元璋态度强硬,视而不见,还说跪死一个算一个,马皇后气得一巴掌拍桌上。
“他朱元璋是想干什么。”
朱标也不是故意来给老娘找气受的,赶紧安抚道:“母后您先别急,只要能见到父皇的面,儿臣和他商量,可父皇脾气一来您也知道,儿臣也是没办法了才来找您的。”
“青儿,你带上本宫的凤印,和太子一起去谨身殿,看看谁敢拦着。”马皇后本来想亲自走着一趟,但想了下,还是算了,交给儿子处理更好。
朱标也是想见一面,才好谈,他谢过马皇后就要带着青儿过去,谁知外面就传来朱元璋粗声粗气的大嗓门。
“朕亲自过来了,有啥话要说,赶紧说完,朕忙着呢。”
朱标扭头就见一抹明黄身影走了进来,朱元璋没好气地瞪了长子一眼,都多大人了,啥屁事都要找娘。
秒懂朱元璋眼神的朱标,悻悻地一摸鼻子,他嘴一张就要说点啥,朱元璋却是一摆手,“去去去,老子不耐烦听你说话,回你东宫去,老子和你娘唠唠就行了。”
朱标:“”
他看一眼马皇后,马皇后朝他轻轻一颔首,朱标就朝两人行礼退下去了。
等儿子一走,朱元璋傲慢不爽的下巴就收了点下来,不过气势还不能输,他就走到另一边坐下,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大口喝了起来。
室内只剩下他和马皇后了,就连青儿都被支出去了。
朱元璋都牛饮三杯下肚了,小眼神一瞟,好家伙,他家妹子还稳稳当当坐在那儿,仿佛看不见他一个大活人。
最终还是老朱沉不住气,一拍案机,气势汹汹道:
马皇后低头理着手上线团,闻言,冷淡一哼,“您是皇上,谁敢骂您呀。”
“行了行了,跟谁阴阳怪气呢。”朱元璋把茶杯重重放下,发出砰的一声,“咱话就撂这儿了,那些人该杀,你一个妇道人家不懂这些,咱不怪你,你妇人之仁,慈善心肠,咱也不说你,好了,这件事就这么算了,以后都别提了。”
朱元璋自己做完陈词总结,起身就要溜,谁知马皇后忽地一拍桌子,震得他老朱虎躯一颤,立在原地不动了。
“朱重八,我没说那些人犯法不该惩治,但你下手不该如此狠决,犯事儿的你杀了还是充军流放了,都可以,可你为何要株连三族,大大小小一个都不放过!”
马皇后气得嘴唇都泛白了,情绪上头,脸颊微红,“都是跟着你打天下的有功之臣,你做事如此狠决无情,只会寒了功臣的心。”
朱元璋被吼,也梗着脖子呛回去,“朕早就警告他们多次了,是他们一再挑衅朕,不把朕放在眼里,那朕凭什么还跟他们客气,真把他们的脸当盘子用,比天王老子还大了?”
“你少在这给我弯弯绕,我还不了解你朱重八,不过是别人有一点不听你话,不和你心意,你就容不下了,要是能杀,你早杀了,搁这儿装什么宽容大度。”马皇后冷笑连连。
“有些人,哪怕不犯事儿,你朱重八想杀,那也逃不了。”
朱元璋气得眼睛瞪如铜铃。
但对方话没说错。
他朱元璋看不惯谁,想杀谁,别人都管不着,任他是天王老子来了,惹了他朱元璋的眼也照杀不误。
而马皇后嘴里暗指的谁,朱元璋也清楚。
他的脸色也随之变得铁青,与马皇后就这么大眼瞪小眼,似乎谁也不想服输。
守在殿门外的青儿,听着里面帝后争吵声,有点心焦,就怕娘娘动怒伤身。然后青儿一边仔细留意殿内动静,一边忍不住怨怼太子朱标。
在青儿心里,谁都比不上皇后娘娘重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30-40(第2/24页)
随便谁要生要死,什么道德仁义,她都不在乎。但太子那么大人了,自己不会处理事情吗?
什么都要来劳烦娘娘。
平时请安没看他来这么勤快。
青儿一边忍不住内心黑暗,胡乱骂咧咧,一边听到殿内动静小了些。正当她要把耳朵贴近一点听时,里面就传来重重脚步声。
青儿赶紧站直,砰,门被人一脚踹开,而朱元璋一身低气压,大步离开了坤宁宫。青儿连忙走入殿内,马皇后此时坐在椅子上,正捂着胸口,脸色不太好。
“娘娘——”青儿急呼一声,正要叫太医,马皇后就摆摆手说:“我没事,就是刚才情绪激动了些,稍微平复一下就好。”
青儿还是不放心,马皇后就说:“你去告诉太子,让他去安抚一下外面跪着的大臣,把人都劝回去吧,他父皇不管了。”
青儿抿了抿唇,她知道,皇上算是向娘娘服软了,大概也是见娘娘脸色不对,不想气坏了娘娘身子吧。
“跟太子说,也多体谅他父皇,少和他父皇吵,去吧。”
“是,娘娘。”
等青儿出去了,马皇后才软软靠在身后椅背上,长吁一口气出来,神情是难以掩饰的疲惫。
都说打江山不易,治江山更难。
旧元在这片土地上统治了七十几年,后面又战火连天,满目疮痍。政权更迭,最后是朱重八幸运胜出,又东拼西凑,才建立了这大明朝。
如今的大明朝还很稚嫩,草原上的外患还没解决干净,内部矛盾也不见少,百姓生活艰难,每年各地还有不少农民暴乱发生。
马皇后知道,朱元璋不容易。
如他所说,她只是一个妇道人家,不懂那么多政治上的弯弯绕绕。她也只是希望,生活在大明朝这片土地上的臣民,能生活得越来越好。
朱元璋手段厉害,她知道,但有些事也不能完全随着他的脾气来。以杀治国要不得,这天下贪官污吏是杀不完的。
这次,面上看是朱元璋给功臣们敲个警钟,但马皇后总觉得有些不安,感觉他不像是发一次脾气这么简单。
马皇后拧着眉深思,半晌也没思出个所以然来,反而弄得头更疼了,也不好再多思多虑。
只暗暗希望,朱元璋不要做得太过分。
另一边,朱标好说歹说,一阵安抚劝慰,总算是把‘示威’的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劝了回去。
至于那些已经被朱元璋下旨砍了的人,朱标也着人好好下葬,都是为大明立过功的,即便是犯了错落到这个地步,也该走得体面些。
朱元璋对于朱标的作为并不插手,权当不知。
而这件事之后,朱标仁慈贤明之声也越发高涨。不知多少文武官吏在背后含着眼泪说,好在他们大明还有个仁慈贤德的太子啊。
日子,好歹还是有些盼头的。
与之相对的,是朱棣在淮西勋贵集团那的名声坏了。虽然他也是奉了朱元璋的命令,但他朱棣也是一点不讲情面。
李景隆悄悄约了朱棣出来,倒了杯酒在那叹气,“朱老四啊,四哥啊,你这次可做得有点过分了,你也不想想,平时大家一起混的,你悄没声息的就在后头敲大家一闷棍,以后人都不敢跟你玩了。”
李景隆这次就一个人,那些个狐朋狗友一听见朱棣,都不来了。
朱棣却冷冷一呵,“谁稀罕跟一群不务正业的混子玩,老子是干大事的人。”
李景隆:“”
你骂谁呢?
但看着一脸豪横的朱棣,他又只能在心里咧咧几句。
朱棣却不放过他,嘴炮技能开启道:“你什么时候能像个人样?你爹最近不揍你了?”
“哦,这段日子曹国公不在京师啊,我都忘了。”
“不过也快回来了吧,对了,我府上有不错的伤药,要不要给你一点?”
李景隆:“”
很好,以后都不想和朱老四愉快玩耍了。
看着敢怒不敢言的李景隆,朱棣就很不爽地翻了个白眼。
就是这小子,害得他在儿子心中的高大形象都有了污点。
朱棣仰头喝完最后一杯酒,本来今天出来是想揍这小子一顿的,不过酒杯咚一下放桌上。
原本还有些凶的李景隆,下意识一缩脖子,双手差一点就要抬起来护住自己了,暗暗想,最近还是都不要和朱老四玩了。
这家伙当爹后,越发像个人了。
哎,跟他们不是一路的了。
对面朱棣一起身,李景隆赶紧双手护头,然后就见朱棣呲着牙一笑,说:“我也好久没和曹国公喝一场了,等他回来我就自带酒上门,顺便也跟他唠唠你最近在京师府的逍遥快活。”
李景隆:“!”
这哪是越发像个人了啊,是越来越禽/兽了!
第32章 第32章 徐妙云:天真
皇城内的风风雨雨, 徐妙云也听说了。再一看左手拿一大肘子,啃得满嘴油花花,还在那和儿子吃一口对视傻笑一眼的自家王爷。
又一看围着干净小兜兜,小勺子大口喝肉糜粥, 依然小脸白净清爽的儿子, 被他爹一肘子递上去, 啃了个小嘴油花花,刚拿起小帕子擦了嘴, 又被他爹故意弄歪勺子,粥糊了小脸一道。
她家甜心儿子就很‘宠溺’地瞪他爹一眼。
然后父子两又相视傻笑,脸上都脏兮兮的。
徐妙云:“”
得得得,是她心思太多, 这位爷根本不在乎外面的风言风语嘛。
徐妙云其实也真的以为朱棣去凤阳是被罚去种田的, 发生在朱棣身上也不奇怪,而这家伙倒是把她都给瞒住了。
她也是等父皇发难才知晓, 朱棣还在里面掺了一脚。
比起后面的发展, 徐妙云想的更多的却是
朱元璋的用意。
这件事交给其他人办也成,为何要交给朱棣, 一个冲动豪横, 惹是生非不在少数, 脾气上来不管不顾的儿子。
要是按朱棣前一两年的脾气, 说不定都等不到回京, 在凤阳就要动手了, 岂不是还有可能坏了朱元璋的打算。
而这个警钟, 敲得也不大不小,人是杀了一些,但效果一般。
在徐妙云看来, 镇不住真正的‘老虎’,只能对一些胆子小本分些的起作用。
那就没必要这样大费周章了。
而朱元璋也不是为了一点小事就拐弯抹角的人。
此次,更像是双方一次短暂的刀锋试探,也更像是徐妙云眉心狠狠一跳,有点被自我猜测的东西吓到。
如果父皇真要对淮西勋贵集团动手,就像历史上的一些帝王,开始清洗功臣,那他也不用打草惊蛇啊。逼得过了,说不定还要加剧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之祸。如今的丞相胡惟庸,在朝上的势力已然不算小了。
说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30-40(第3/24页)
话,徐妙云想来想去,也不知道朱元璋想干什么。
或许是她想多了。
这次父皇可能就是被气到了,口头警告不起作用,那就动手警告一下。
但有一点,徐妙云看得明白。
那就是自家傻王爷被拿去当了打手和盾牌。
好事没有,坏事什么的也谈不上,就是徐妙云心头还是不太爽。
这一手既给朱标更添一层好名声,收获文武百官更多好感,还顺手替朱标防了一把朱棣。
开国第一元帅徐达,是她爹,也是朱棣岳父。
不管她爹,徐家,如何忠诚于朱元璋和大明,但未来总是有不可预知的因素。
自古帝王多疑。
更何况她这位公爹朱元璋,她也算了解一些。
以她爹徐达在军中,在淮西武将集团的影响力,无疑会给朱棣带来很多便利。不过朱元璋肯定不是防着这点便利。
即便有朱元璋多年来的铺垫,朱标不用担心在武将心中的地位。可到底是一群跟着他打江山的猛将。
这他还在,朱标似乎能镇住,他不在了,朱标还能镇住吗?
所以,万一,哪怕只是万一,可能影响到朱标,朱元璋也要提前一步,早早扼杀。
朱棣当然没受啥伤害了。
但不妨碍徐妙云不爽啊,人终究是护短的。
朱元璋对长子朱标的偏爱从来都是放在明面上的,如果哪个儿子敢问一句,他都能直接点头:没错,老子就是偏心,你管老子?
也是这份明目张胆的偏心,秦王这些儿子心里有不甘的,也没办法,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发泄。
徐妙云以前也没觉得什么,虽然朱元璋偏心,但对其他儿子也不算太差,只要不威胁到朱标就成。
秦王同样不傻,他再如何蹦跶,也知道底线在哪儿。
朱标对几个弟弟也爱护有加,尽显长兄风范,小事让着,大事劝着,就是弟弟犯了错他都要帮着求情和善后。
对朱棣更不用说,在几个弟弟里,他最照顾朱棣了,兄弟两关系也比较不错。如此一看,以后朱棣成长起来就是朱标很强一助力,一把很锋利的刀。
朱元璋看得明白,自然也希望这把刀到了朱标手上,能握好,不要伤了自己。
哎——
算了算了,反正自家王爷看起来也不在意。
她现在就希望赶紧离开应天府这个是非之地,早早就藩。哪怕是去一个偏僻地界,生活环境艰苦些,只要一家人待在一起,好好生活就够了。
比起那些要塞之地,她反而还希望能去偏僻荒凉点的地方。但朱棣明显想去漠北杀敌,驱逐外狼。
徐妙云就把这些杂乱思绪抛开,等儿子洗漱完,盖上小被子,揉着眼睛,软软地跟她说一声晚安。
徐妙云低头亲亲儿子脸蛋,道一声晚安,这才起身离开。
等晚上夫妻两躺在床上,徐妙云正迷迷糊糊要睡着了,身旁的人忽然一把抱住她的腰,还学着儿子撒娇一样,脑袋在她颈窝蹭了几下。
良久,某个她觉得傻乎乎一根筋的家伙,才闷声道:“老爹是防着我啊,他想我做大哥的纯臣,孤臣。”
徐妙云这才睁了下沉重的眼皮,抬起手,轻轻抚摸某人的头。
啊,原来她家这位也不是憨憨啊。
也对,其实这家伙偶尔心思还挺敏感的。
“没事儿,反正我们也没其它想法,你不是打算做一个保家卫国的大将军,大元帅嘛,一生都要在战场上洒热血,本就是要做个孤臣的。”
朱棣嗯了一声。
他更用力抱紧徐妙云,闷闷道:“我就是心里有点不舒服。”
“嗯嗯,我明白。”徐妙云难得很有耐心,很温柔地回应他。
又过了好久,徐妙云再次被瞌睡吞没,下一秒就要陷入睡梦时,听到朱棣好像在说。
“我以后肯定要做个不偏心的爹,对儿子女儿都一视同仁。”
徐妙云陷入梦乡最后一秒,好像在心里说了一句:你最好能做到。
如今就对大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
以后还能各个儿子女儿都如此?
天真。
随着主子们相继陷入梦乡,燕王府也恢复一片宁静。
夜色浓稠,星星悄然隐匿在黑暗中。
在皇城上空飘起小风小雨时,后宫某位小妃嫔意外流产,正值朱元璋心情不顺,发了一通火,伺候的宫人被罚了,一位沈姓太医也因此受到牵连,背了个‘玩忽职守’的庸医名,被罚充军了。
比起外面的风风雨雨,这么件不起眼的小事就没人注意了
说到朱家王爷就藩一事,等又翻了一个年头,来到洪武十二年,炎热的夏季过去,在奶团子朱高炽即将迈入三岁的初秋,终于有消息传出来了。
只不过在此之前,京师还有一场热闹可看。
那就是诸王军演。
参与的王爷有秦王、晋王、燕王、还有周王和楚王。规则和内容都挺简单,就是七位王爷先两两对决,各带五千兵,阵前对战,谁最后胜出,就再和曹国公李文忠对阵。
朱元璋还给了彩头,哪个王爷能赢了曹国公李文忠,大赏。
这次演武朱元璋还挺重视,提前两个月就着手命令工部搭建一个足够宽敞,看台视野也要好的演武场。
到时候他要邀请文武百官,包括各府子弟、女眷,还有京中一部分百姓,一起观看此次演武对决。
搞这么热闹,一是为就藩一事预预热,二来嘛,也是庆贺马皇后寿辰。
马皇后忧心天下,生活节俭,连寿宴都从没大办过。这次朱元璋怎么说也要给她好好热闹一下,于是就想出这么一个主意。
他也正好考验一下几个儿子近几年的成长水平。是不是有能耐接受他给的任务,给他分忧,为大明朝效力了。
演武的旨意一出,除了不好战,对军事也不甚感兴趣的周王没啥快乐外,朱棣、秦王、晋王还有楚王都热血澎湃,摩拳擦掌,准备给自家兄弟一个‘惊喜’。
这四人在军事上的能力都不差,自然想好好切磋一番,决出个高下。
况且,这还是个光明正大,众目睽睽之下,能揍得对方满地找牙,打得对方落败而逃,扬眉吐气的大好机会啊。
晋王很兴奋,他单打独斗不是对手,但排兵布阵啊,搞群殴啊,也不是不能战一把。
说不定,这次他就要把朱老二,朱老四按在地上好好摩擦了。
“哇哈哈哈哈哈——”
晋王光是幻想一下那个画面,整个人都要快乐得晕过去了。
自从旨意一出,晋王府上空就时不时地、冷不丁地冒出一串奇怪的大笑声。
晋王府的下人就看着,每日在演武场上挥汗如洒雨,勤奋习武,努力得不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30-40(第4/24页)
是他们王爷的晋王,突然又停了下来,站在那叉腰大笑。
笑声很刺激,模样很猥琐。
路过的朱济喜:“”
他父王这样有点傻,但是——
朱济喜有点好奇地看向身旁的晋王妃谢氏:“母妃,父王能赢吗?有几层把握啊?”
谢氏看着院子里一个劲儿陷入幻想,傻笑不
停的晋王,两眼麻木,淡淡地说:“你父王能坚持一个月每天早起贪黑的习武,再研习兵书,找武将讨论请教,那我还能对他有两分信心。”
朱济喜眨眨眼睛。
谢氏:“看吧,你父王能坚持几天。”
朱济喜扭头看向很快乐的父王,叹了口气,他明白了。
母妃的意思是,父王输定了。
然后母子两就摇摇头,一起离开了。
也不打破晋王幻想,反正说了他也不会听,这个人最会自己找乐子。
至于秦王这边,他根本没把晋王和楚王放在眼里,他只想趁此机会,打断朱棣一条腿。还要当着所有人的面,把朱棣打败,彻底击碎他嚣张不可一世的自信心,自尊心。
除了朱棣,还有李文忠。
睚眦必报的秦王还记得当初军棍的仇,李文忠,对于这种身经百战的老将,把他打败就是对他最大的还击。
秦王不容自己输,所以也跟打了鸡血一样,领着亲兵每日辛苦操练,夜间也常常熬到深夜,研究李文忠的作战风格,寻找克制之法。
可惜,这次只是领五千兵的小型演武,对他来说有些不够玩。
秦王嚣张,某种程度上,是比朱棣还嚣张的一个人,但他是除了朱标以外,第二个被朱元璋交口称赞过的儿子。
说一句文武双全不为过。
要不论性格和为人处世上的缺点,只比朱标小了1岁多,文武双全的秦王是比朱标更优秀的一个人。
但人呢,不是光看这些的。
即便他比朱标早出生,他也不适合当一个帝国的继承人。
朱棣倒是从没小瞧过他这位二哥,也知道,以朱老二的性子,肯定是想在这次演武对决上,狠狠挫他的锐气。
不过,他朱老四最是不怕事的人。
不怕你强,就怕你弱,打赢了都不过瘾。
又长了一岁,如今是两岁多的糯米团子,小三头身的朱高炽,站在廊下,小手一揣,看着热血青年朱棣在那挥洒汗水,舞刀弄枪格外激情四射的样子。
他眨眨眼,想到这一年偶尔会做的梦,忽然小口叹气。
梦有些模糊。
但隐约也留下点东西。
他爹真的会因为他‘打架不够勇猛,不像他那么厉害’这个奇葩的理由,就嫌弃他这个儿子吗?
朱.小三头身.高炽看看自己的小胖手,还有小胖胳膊,哎,他感觉提不动那么重的大刀啊。
更不用说像爹一样,耍得虎虎生风了。
而且,他这么斯文甜心的小宝贝,就爱好和平,不喜打打杀杀哇。
“崔膳啊,走,陪我进宫去找小堂哥。”
诶,宝宝现在很需要更斯文的小堂哥安慰。
崔膳看着突然多愁善感的小殿下,就:“”
搞不懂。
您刚才不是还看得挺开心兴奋的吗?
第33章 第33章 好想养弟弟
在老朱家几位王爷热火朝天地‘备战’时, 正值初夏。
天气还不算热,微风拂过都能感觉到爽意,这个天儿,还没朱棣几兄弟火热, 挺适合玩耍。
演武比赛消息一出, 就连稍显冷静严肃的皇城, 似乎也因为此事热闹了些,空气里都能闻到点躁动气息。大本堂读书的朱家未成年皇子们都在议论哪个哥哥能拔得头筹。
朱高炽一来东宫就躺在铺了凉席的地上, 怕他搁着,朱雄英还让人在凉席下面垫了软毯。
此刻书房内就呈现这么一幅画面。
朱雄英小身子笔挺,端坐在小案机后,垂眸读着书, 有时候动笔写上几个字。在他左手边不到一米距离, 就是悠哉悠哉躺着玩的小三头身朱高炽,凉席边儿还放着一碟子糕点, 一盘子切好的水果, 还有清甜的饮品。
朱雄英认真读书,朱高炽就安静待在旁边, 吃一块桃子, 再吃一块糕点, 然后捧着饮品吨吨吨。
见他一小碟子糕点用完了, 还准备叫宫人拿, 原本在看书的朱雄英就说:“不要吃太多。”
朱高炽就抬起小胖爪, 摆摆手示意宫人算了, 他还有桃子吃呢。
见弟弟乖乖听话,在书页的遮挡下,朱雄英嘴角浅扬了下。
桃子很脆, 咬下一口嘎嘣响,不过朱高炽为了不打扰小堂哥读书,就两只小胖手捧着早熟桃子,小白牙细细啃咬桃子,啃一块,看一眼朱雄英。
如果闹着他了,那就再小声点吃。
朱雄英不觉得吵,反而觉得余光里的弟弟像偷吃的小动物,又乖又软,让他心情都随之放松下来。
其实朱高炽之前就有说过,去屏风后面待着等他,也不用打扰他读书。而且那里有小憩用的长榻,躺着舒服。
结果就是,朱雄英让人把凉席铺在了他旁边,还给弟弟准备了比软塌还舒服的软毯垫着。
朱高炽就眨巴眨巴眼睛:行吧~
有时候小堂哥给他念书,还挺催眠的。
等到一小碗的清甜饮品喝完了,朱高炽还想喝,就趁小堂哥没注意,他悄悄对陈砚,也就是小堂哥的近侍投去一个小眼神儿。
陈砚这脚都要伸出来了,一道声音传过来。
“不喝甜饮子了,给他倒一杯花茶。”视线还落在书本上,头也不抬的朱雄英吩咐道。
陈砚的脚步就跟着拐了个弯。
朱高炽:“”
他就有些可怜巴巴地看向小堂哥。
多喝一小碗也没什么吧。
窝刚才就只喝了一小碗啊。
朱雄英余光扫见他的小模样,心里小口叹气,抬头看向撒娇的弟弟,说:“那就小半碗,多了不行,再过一会儿就要用午膳了,少吃少喝这些,会败了胃口。”
“好的~”
半碗也行啊。
朱高炽就晃晃小脚,等着陈砚给他端甜饮过来。
朱雄英就觉得,天下怎么会有大宝这么可爱软糯的弟弟,他都想把所有的好东西都送给大宝。
不过,这些东西吃多了确实不好,太医都说过,小孩子不宜多吃。
所以不能心软。
小三头身朱高炽可不知他小堂哥沉迷在养弟弟的快乐中,他倒没觉得自己多乖多听话,就是对宠自己爱自己的人,他愿意多听多顺着一些。
很快,陈砚就端着半碗甜饮过来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30-40(第5/24页)
,朱高炽接到手,快乐地吨了一口,然后有点遗憾道:“要是能加点冰就更好喝了。”
“现在不到暑热受不了的时候,还不能加冰。”朱雄英怕弟弟撒娇要加点冰,自己心软就答应了,所以先出口安抚他。
“等过段日子,给你做加了冰的绿豆花喝。”
“好呀。”
朱高炽也就是随口感叹一下,没想现在加冰,他也不想拉肚子。
朱雄英就笑了笑,觉得弟弟好乖,想给他念书。
“大宝,我读书给你听好不好?”
朱高炽就瞧一眼他拿在手上厚厚的书,又是什么儒家经典。哎,虽然不是故事书,但小堂哥念书慢悠悠的,轻柔童声很有韵律节奏,也还行吧。
于是他点点脑袋,“好呀。”
两小只一个读书一个安静听,画面和谐又透着日常的趣味儿。而这画面却不小心刺激了外面小娃娃的眼。
如今也有一岁多的小奶娃朱允熥,在吕氏的宠溺,朱标的宽和下,养成了有些折腾的性子。
他喜欢闹,在宫里乱跑胡折腾,要是不满意就要哭闹不止,直到有人哄有人满足他。
小儿子年岁小,又是朱标三个儿子里最活泼的一个,他也不需要像长子沉稳懂事。所以朱标也多是纵着他。
小孩子活泼些,爱闹了些有什么不好的。
却不知道朱允熥小小年纪就有些被宠坏的趋势,私下里很会折腾人。
朱标整天忙着外面的事儿,少有的休息时间都用来享受氛围轻松温馨的家庭亲子时光了,哪知道这些。
如今活泼爱闹的小儿子,还成了东宫少有的开心果。朱标偶尔忙完政务,身心疲累的时候,被小儿子撒一撒娇,一身的疲惫都好似被治愈了。
那种家庭带来的温馨安宁感,很让人放松着迷。连带着和吕氏的感情都
比从前更深厚了些。
有善解人意的娇妻陪伴,还有沉稳聪慧的长子、好学温厚的次子,加上活泼天真的小儿子,多少人追求的幸福小日子,不就是这样的吗。
前几日东宫又传出喜讯,吕氏有了身子,快一个月了。
朱标就希望,这次吕氏给他生一个女儿,那也是儿女双全了。
近来他父皇朱元璋也没再突然搞点什么事,偶尔发点脾气,也少有杀人灭族的情况,有什么也愿意商量着来。
上面‘老’的消停,下面小的懂事可爱,吕氏又有好消息传出来,朱标的心情能不好嘛。
吕氏有了身子,月份又浅,马皇后听说后就让她安心养胎,后宫的事有郭惠妃帮忙,还有青儿辅助,也没什么太需要操心的事,等她身子稳了再说。
马皇后能感觉到,自己身子是一年不如一年。
到底还是想多活几年,多为大明为老朱家做点事,所以也听了太医的话,决定多休息少操劳,养一养再说。
这一年多,吕氏跟着郭惠妃一起处理后宫杂事,表现还不错,马皇后也放心不少。
只是朱标提的,明年把吕氏抬正的事儿,马皇后还没答应下来。
倒也不是说马皇后还想朱标另外娶一门新妇,这才推迟不应。儿子娶妻,她当娘的不管怎么想,也要考虑一下儿子的心意。
既然儿子欢喜吕氏,吕氏也还不错,她自然要成全。
而且,雄英和允熥也熟悉吕氏一些,与其再迎娶陌生新妇,让两个孙子来慢慢习惯,还不如吕氏。
不过,马皇后到底心疼自己大孙子,她想等雄英再长大一点,心智更成熟些了,再把吕氏抬正。
也不用太久,就等个两三年,那时候雄英也有七八岁了。
但马皇后还没跟长子商量,她觉得朱标不一定答应。而且要说是因为雄英的缘故才拖延几年,她也担心会让长子和吕氏对雄英心生不满。
明明雄英没说什么,只是她这个祖母不忍心罢了。
父子关系好不容易少了些严厉生疏,变得亲近一些,可不能因为她这个祖母的偏心又变了。
朱标是她亲儿子,秉性温和仁慈不假,还是个百官称赞的好太子,他也确实做得很好。但马皇后也不能因为这是自己亲儿子,就觉得儿子啥缺点都没有了。
朱标也是人,是男人。
他自己可能都不知,或是根本意识不到日常里一些小细节小偏心,而且,以后也能变心。
俗话说,有了后娘就有后爹。
虽说事无绝对,但马皇后不得不多考虑一下。
马皇后是真心心疼早逝的常氏,也心疼懂事的长孙,她必须为雄英多打算一些。
先不说这些,就说吕氏要养胎,至少这两三个月是不能再多操劳了,那朱允熥也多是交给奶娘和宫人照看。
这就跟野猴子下山,更无法无天了。
宫人们怕朱允熥哭闹,为了不给吕氏找事,也多是顺着哄着朱允熥。这下预备役小魔王就玩嗨了。
可没等他得意两天,一道挡在他‘纨绔小魔王’路上的大门出现了——就是大明皇长孙,东宫嫡长,他的亲大哥朱雄英。
朱雄英在马皇后的劝解下,对幼弟的厌恶感原本消减下去了,但随着朱允熥的长大,厌烦感又来了。
但这次不是因为母亲常氏,而是他看不惯朱允熥小小年纪就无法无天的样。
偏偏朱允熥仗着年纪小,不服管教不说,还爱哭闹,用哭闹来让大人妥协、纵容。
对于自己这个一母同胞的幼弟,朱雄英是越发没了耐心,就是对二弟朱允炆他都要好脾气一些,平日里也会尽长兄之责,多照顾两分。
可朱允熥,算了吧。
朱雄英偶尔都在想,为什么他亲弟弟不能是大宝,如果是大宝,他肯定会是个温柔宠弟的好兄长。
(朱高炽:您现在也是,不用谦虚啦。)
朱允熥虽然还是个小奶娃子,仗着宠爱有些无法无天,但是,他其实还挺怕自己大哥的。
即便小嘴很硬,但有时候宫人实在没办法了,就拿朱雄英的名头出来吓唬他,别说,比朱标的名头还好用。
伺候他的宫人们就在心里默默留下感激的眼泪,多亏还有皇长孙殿下啊。
这不,今天他心血来潮,在院子里疯跑,玩累了就骑着宫人当马,等把宫人都折腾一圈累坏了,他又指着一个方向,说要爬上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