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100-110(第1/23页)
第101章 第101章 残元气数到头了
北平的深秋伴随着刺骨的寒风, 从茫茫大草原上吹来的,呼啸着,似乎在诉说草原上的动荡。
入冬前是草原恶邻最喜欢骚扰大明边境的时候。只是这两年,草原部族吃了不少特战营士兵的苦, 行事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知道那些犹如鬼魅般埋伏在草原上的大明士兵有多可怕吗?
如今有胆去北平边防范围搞抢劫的草原部落, 战损率一年比一年高, 抢到的东西一年比一年少。
你就说,朱棣给草原人的阴影有多大了吧。
以前就是徐达坐镇北平, 草原各部族都没如此胆颤心惊过,除了入冬前,草原人没办法,不得不去抢几波, 平时在北平方圆几十里, 真的,你很难找到草原骑兵的身影。
他们都护着各自部落往深处跑了。
因为朱棣有事没事就会带领他手下那群‘披草带泥’的怪物士兵来草原上找麻烦。运气不好的, 整个部落的牛羊落入大明手中, 族人也成为大明的奴隶。运气好的,牛羊啥的上供一半, 留下一半做部落生存口粮, 然后整个部落依附大明, 成为大明编外子民。
编外?
就是说, 他们这种‘被迫’归顺大明的只能算半个大明子民。大明洪武帝虽从登基时就下过旨意, 不搞民族歧视那一套, 只要是忠心大明, 为大明做贡献的那都是大明的子民。
大明的子民,就算不想在草原过牧民生活,想去塞内种田, 只要你愿意开荒,那也可以。而且子孙后代也能读书,优秀的就有机会进入县学府学,以后可以入选国子监,也可以参加洪武十八年重新开启的科举考试。
大明皇帝朱元璋说了,大明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只要你优秀,只要你是大明的百姓,就能为大明的建设添砖加瓦。
想让子孙当官,那就好好读书,读书不行也能转军户当武将,靠战功立业。
就算不能走仕途,只要老实勤奋种田放牧,那也是他大明的好百姓。
这下,早早就归顺大明,成了大明百姓的草原部族无不是高呼洪武帝万岁,洪武帝英明。
两厢一对比,还在草原过动荡生活的部落们简直羡慕得眼睛都要红了。
直到去年,残元太尉纳哈出投降大明,还在草原上艰苦抵抗的各部落心神一震,不少部落都生出投靠大明的念头。
但这些部落终究是晚了一步,在他们犹豫不决,在他们左顾右盼,在他们还在希望黄金家族带领他们重回昔日巅峰,踏平中原大地时,原本对他们大大方方敞开怀抱的大明也变得挑剔了。
当初叫你来你不来,如今不是你想来就能来的了。
尤其还有部落打着两头好的主意,一面依附大明,一面为残元传递消息,墙头草,真以为大明是你们游玩的景区了?
朱元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后面再有归顺大明的草原部落,全部划入‘编外百姓’,只有考察期结束,才能有幸成为大明正式的百姓。
没有贡献值的编外百姓,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地等上五年,五年期限一到,这期间你们部族没有人犯大明律,那就可能编入大明户籍,成为大明百姓。
要有一定贡献值,那就能缩短考察时间。这个贡献值,比如,提供草原敌军情报什么的,还有上供优质马驹什么的,还有部落里的勇士给大明士兵当先锋打手,表现好的不止可以转正,正式编入大明士兵,还能带领族人提前加入大明户籍。
总之为了提高这些草原部落人民争夺大明正式户籍的热情和积极性,朱元璋特意召大臣商量出了不少可以赚贡献值的法子。
待这些条令施行下去,效果是出奇的好。
都说,争着抢着吃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尤其是对‘生来慕强’,习惯靠竞争、抢夺来证明自己强大的草原人民来说,有竞争的,才是好的。
白给算什么,一点不得劲儿。
哪天一时兴起还要给大明一个大逼兜子,转头嚣张告诉你:老子就不是安分守己的小白羊,有本事你打我呀。
就是骨子里就有刺头的属性。
这种你要顺着他来,他迟早要上天你信不?
这个建议还是朱高炽无意提了一嘴,由朱元璋和刑部尚书开济完善的。
当时朱高炽是被叫去种菜的,开济就在菜地旁候着,君臣正说起这些事,朱高炽忽地抬起汗涔涔的小脸,对草原人民的刺头属性简单叙说一番。
说完,在两道灼灼目光锁住他时,朱高炽抬起布满泥的手,袖子擦擦汗,无辜地问:“咋啦?”
干嘛用这种眼神看人家。
刺头你们还见得少了?
朱高炽无视某个‘逃过一劫’的尚书炙热眼神,看向朱元璋控诉道:“皇祖父,你再和开尚书说下去,这块地的菜我都要种完了。”
朱元璋:“”
开济:
好不容易种完一大块地,看着绿油油的菜苗,朱高炽胸中腾起一股巨大的满足感来,大手一挥,毫不吝啬道:“等菜成熟了,开尚书也拿点回去吃吧。”
看着大方的乖孙,朱元璋:“”
开济连忙道:“谢世子殿下。”
“不谢不谢,你也帮了忙的。”朱高炽挥挥手,笑道。
看着笑容温暖平和的世子,开济的嘴角也轻轻扯动了一下,就是看起来不像笑,像是在狰狞地抽动肌肉。
朱元璋:“!”
不是,你开济也会笑的吗?
然后爷孙两对视一眼,很默契地传出一个意思:开济/开尚书真不适合笑。
原本会在锦衣卫上台后不久,被御史参奏,正好犯了朱元璋忌讳的开济,会丢掉小命的。
谁知,开济的小命还在不说,也没被朱元璋弃用。
但身为帝王手中的刀,下场多半都不会好。
朱高炽摇摇头,与莫名对他很有‘热情’的开尚书一直保持着平平淡淡的关系。
果然。
大明的户籍门槛高了,竞争的人多了,那些费劲力气才转正为大明百姓的草原部落,简直别提多开心多自豪了,真心觉得,大明好啊,做大明百姓更好啊。
至于那些靠着‘好运气’才成为大明百姓,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大明居住权的草原部落,被后面编外转正的草原部落嗤之以鼻,深深瞧不起。
大明皇帝,看看我们吧,我们才是能为大明做贡献的好子民啊。
这其中尤以去年跟着投降的纳哈出一起,正式归顺大明的朵颜三部热情最高涨。
朵颜三部本来就是草原部落里比较出名的部族,三部的骑兵也是草原骑兵里的精锐。
原本他们归顺大明就该得到正式的职位和不错的待遇。
不过他们运气不好,刚巧卡在朱元璋下令‘编外人员’这一条政令上。
朱元璋‘一视同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100-110(第2/23页)
’,要想转正,要想族人生活得好,那就拿出你们的热情来,让我老朱看一看。
朵颜、泰宁、福余三部一听新老板指令,拍胸脯发誓:我兀良哈勇士们绝不让老板失望。
朵颜三部靠着强大实力,尤其在为大明做先锋打手这一业务能力上,表现相当不俗,把其它部落勇士比下去不少,抢尽风头。
可能是打手当得太积极热情了,一时间兀良哈勇士们就跟鸡血上头一样,短短时间积累就不少贡献值。
搞得大明士兵都差点有了危机感。
战功就那么点,你们抢完了,我们干啥?
这群一听‘竞争上位’就来劲儿的草原人,真是太可恶了!
消息传回京城,朱元璋很开心,还专门下了一道圣旨夸奖一番兀良哈勇士,让朵颜三部提前转正,族人正式入籍大明,不仅可以在大明的草场放牧,还能在大明塞内开荒种田。
朱元璋特意在辽东一块划了一片草场出来,作为兀良哈专用放牧草场,面积不算特别大,但也不小了。
赋税徭役与大明军户、民户等同。
种田的草原族人还是少,大多习惯放牧生活了,有了稳定的草场,就能安生放牧了。
就是草场再大些就更好了。
朱元璋表示,没问题,多大的草场在于你们多大的能力,草原那么大,你只要别在大明边境和其他牧民抢,其它地方我老朱睁只眼闭只眼就是了。
朵颜三部一听,眨眨眼。
所以天可汗您的意思是让咱去抢草原恶邻的牧场?
朵颜三部的‘天可汗’老朱同志嘿嘿笑。
什么叫抢,那可都是我大明的地盘,暂时管不过来才被恶邻给侵占了。
朵颜三部眼睛一亮,大呼:天可汗说的对,天可汗万岁。
抢不,是驱赶那群不要脸的恶邻,扬我大明国威!
朱元璋觉得,兀良哈人的思想觉悟不错,实力也有,不为大明的建设尽一份力就可惜了。
于是,朵颜三部的勇士也转编为朵颜三卫,三部首领担任三卫指挥使,暂时编入北平燕王朱棣名下。
这一令出,各藩王的表情都变了变。
要知道,朱棣名下燕山三护卫人数已经在储位藩王之首了。
之前扩招特战营士兵就是一万,加上原本的三万多人,和后面又陆续扩招的,全部加起来,如今朱棣的三护卫人数已经突破五万。
朵颜三卫可是草原骑兵精锐,三卫的骑兵勇士加起来也有三万多人了,其中精锐就有一万之数。
五万加上朵颜三卫的骑兵三万,那就足足有八万了。
这对一直‘防着’藩王儿子们手上兵马过多的朱元璋来说,在如此短短几年内就让朱棣的手下达到八万之数,简直不敢想。
而朱棣如今有多得圣心,也可窥见一二。
如果不是让朱元璋放心、满意,朱元璋怎么可能让他势力发展这么快,尽管只是一地兵权,区区八万兵马,还远远威胁不到稳坐庙堂的储君朱标。
但显然的,朱元璋希望朱棣能成为朱标以后的左膀右臂,替朱标守护边疆,平衡压制其他武将和藩王势力。
这里面,除了朱棣这些年没有乱整幺蛾子,一心为大明搞边防事业,成长显著让朱元璋对他减少一些偏见外,好儿子,好弟弟的朱棣,许多表现也让朱元璋觉得欣慰。
有些儿子私下做了些什么,朱元璋不是全然无知,他只是睁只眼闭只眼,不触犯他底线,他也不想对亲骨血下手。
而且,这些儿子去了封地后,一个个也逐渐放飞自我,相比之下,朱棣这个曾经令他头疼无比的混账儿子,居然是做得最好,最让他满意的一个,朱元璋能不重用他嘛。
朱元璋是疑心病重,不过,比起外姓武将,他当然更愿意相信自己儿子。
这几年,朱棣闷头干活不搞事的作风深得朱元璋的心,又有朱高炽在应天读书,时常陪伴朱元璋身边,感情自是不一般。
毫无疑问,朱元璋最爱的儿子是朱标,但要说孙子那一辈的,朱元璋最宠的就是朱高炽了。
如今朱高炽在应天最主要的任务都不是读书了,时不时就要被朱元璋叫去陪着下下棋,聊聊天,再一起下地干干农活。
听老朱大倒苦水。
没办法,朱元璋和朱标这对父子在政见上的矛盾越来越深了。
虽说不会大到影响朱标储君地位,但朱元璋心中郁闷是不少的。每次和朱标有不和,有争吵,朱元璋就要叫朱高炽来聊聊,跟乖孙吐槽一番内心的酸苦。
朱标当了好多年的太子了,他也是三十几岁的人了,就算习惯了朱元璋的霸道专制,这些年积累的压力跟不满也到了时不时就要冒头的地步。
所以近一两年,朱标和朱元璋父子拉锯的次数多了。
每次朱元璋一搞专横,朱标就搞‘沉默’对抗,一个在朝堂大发脾气,一个关起东宫的门,用态度告诉朱元璋,他不服。
不过朱标显然还不是霸道老爹的对手,每次都是朱标先服软,因为朱标在乎的东西比朱元璋多,朱元璋总能拿捏他的七寸。
朱元璋赢了儿子,但又好像没赢。
他就觉得不痛快!
不过这些在朱元璋看来都是小事,父子争争吵吵很正常。而朱元璋如今心头大事还是解决残元这一大患。
筹备等待多年,终于,是时候了。
朱元璋看着展开的疆域地图,负手而立。
此次出征与收复辽东,劝降纳哈出一样,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老朱已经等待太久了。
大明建立后,老朱曾想过一举覆灭元朝,可几次北征都没达到理想效果,耗费人力物力颇多不说,最后还留下残元在草原继续耀武扬威。
老朱深吸一口气,眼睛幽深不见底。
终于,洪武二十年,酝酿许久的北征旨意在秋季发出。
大明将派出十六万大军,深入草原,旨在剿灭残元。
而领兵的元帅让满朝文武侧目了一下。
居然会是蓝玉,果然是蓝玉,怎么会是蓝玉
年中,在朱元璋释放出北征的
意思时,就有人在猜朱元璋会把这样重大的任务交给谁来办。
要论名气,当然是徐达了。
可徐达已经告老,在家乡休养身体,根本不能再上马指挥作战了。
汤和?
还在福建那边屯兵修防御堡垒。
剩下德高望重的名将就是冯胜了,不过冯胜因为‘纳哈出一事’受到常茂牵连,被夺职察看中。
但北伐大军都在调动了,冯胜说不定还能因此提前结束‘在家反思’的惩罚。
谁知道,冯胜还在继续反思,这领兵元帅的重职落在了蓝玉头上。
蓝玉这些年是立过不少功劳,表现相当勇猛,与他姐夫常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100-110(第3/23页)
遇春相比也差不了太多。
可蓝玉,到底不是身经百战的老将,还是交由冯胜更稳妥吧。
可惜,朱元璋的决定不是一两个文臣武将能左右的。
也有人看得清楚明白,朱元璋这是在削弱功勋老将的影响力,蓝玉是太子一派的,又正值当打之年,朱元璋的用意不言而喻。
不论其他人心中怎么想,这对等待已久的蓝玉来说确实是个好机会,甚至恨不得围着应天府跑上一圈,宣泄一下心中激动。
但除了蓝玉这个领军元帅,朱元璋还点了朱棣,与傅友德分别担任左右副将军之职。
在朵颜三卫刚刚归属朱棣手下不久,这道旨意一出,又让几位藩王心中犹如打碎了调料瓶,一时五味杂陈。
朱高炽狩猎玩耍当天,府上就接到朱元璋北征旨意,朱棣是北征军的右副将军,领两万人加入朝廷北征的十四万大军中。
这两万人选,朱棣在朵颜三卫里抽调了五千精锐,剩余一万五就由燕山三卫里选。特战营一万士兵倾巢出动。
朱棣点好兵将,意气风发,在蓝玉带领大军出塞时,他也领着两万兵马从北平出塞,迅速和大军汇合。
蓝玉身为一军统帅,自是最先接见燕王朱棣,看着这个印象里一身凶横跋扈的朱家王爷,此刻褪去些青涩稚嫩的不成熟外皮,张扬又自信,蓝玉眼神闪烁一下。
“久闻燕王大名,此次北征有王爷相助,必定事半功倍。”蓝玉本性张狂,但客套还是会的。
朱棣大咧咧一笑,“哪里哪里,蓝元帅太客气了。北征还要靠蓝元帅谋划,本王听命行事,会做好一个副将的职责的。”
蓝玉哈哈大笑,眼底对朱棣的排斥稍微褪去。
他是一军主帅,自然不想来个不听命令的朱家王爷给他找事。
北征大军汇合后在斥候的探路下,逐渐深入草原,直指残元腹部。
大明军队浩浩荡荡地进入草原,收到消息的各部落早早收拾东西找地方躲起来了,而大明这次的目标——残元皇族,自然也在得到消息后找了个稳妥的藏身之处。
就算大明知道他们藏在哪儿,也很难找到他们的大本营。
漠北的风沙暴雪可不是开玩笑的。
大明十几万大军吃喝用度有限,等到粮草用尽,大军也只能无功而返。以往,残元就是靠着这点本事,从大明刀锋下成功逃跑。
这次也该理当如此,幸运躲过一劫。
但残元的气数一年年的消耗下去,似乎也到头了,幸运女神不再眷顾他们。哪怕是天降暴雪这样极端的天气条件阻拦下,哪怕是大明军队长途跋涉,全军疲乏,粮草就快用完之际,朱棣奉命带领的前锋军摸到了残元大本营。
蓝玉是有真本事的。
在茫茫草原搜寻了几个月,快放弃之际,朱棣传回的消息犹如黑暗中一道爆开的曙光,让人情不自禁就想拥抱这道曙光。
然而蓝玉沉住了气,他没有急着冒进,反而是下令全军停下休整,待再次调动起全军的狼性,命朱棣带领的前锋军趁夜摸黑前进。
残元大本营在外围风沙的保护下,此刻一片歌舞升平,皇族贵族都沉浸在奢靡享乐中。
等了许久,大明的军队怕是早就无功而返了吧。
朱棣带领特战营精锐悄无声息潜入进来时,看见的就是这么一副画面。
守夜的士兵醉倒一片,靡靡之音在残元大本营响彻不停,笑声,欢乐声甚至盖过了狂暴风沙的动静。
朱棣都有些不敢相信地眨了眨眼睛,睫毛上的风沙簌簌往下掉,他在心中忒了一声。
对付这群酒囊饭袋,真是浪费他的小心谨慎了。
朱棣都看愣了一瞬,更别说跟他一起潜入营地的精锐士兵了,但他们早已养成沉默寡言,令行禁止的本能习惯,在朱棣手臂一展,几个命令手势一下达,两千人就迅速散开,执行任务去了。
风沙呼啸声中,蓝玉带领大部队,安静地等朱棣的信号传出。
还不到约定的时辰,前方一道尖锐啸声冲向上空,随即轰一声炸开。
蓝玉扬刀,大喝一声:“进攻!”
残元大本营的醉生梦死也被这一声‘轰响’敲开了缝隙,负责营地防护职能的大将刚要阻止人手对敌,然而,他左呼右唤,除了几个迅速围拢的亲兵,营地四周平静得近乎诡异。
这种情况
喊杀声,凄厉的惨叫声让残元大将的后背布满惊骇冷意,他领着亲兵直奔皇室营地。
大明军队攻入营地,势如破竹,收割残元人头不费吹灰之力。
而朱棣带领的前锋军在解决了一部分守卫士兵后,已经攻入皇室营地,听到身后大军已经攻进来,他们就放心执行下一步任务了。
待喊杀声消停,外边的风沙也被逼退了。
天边一轮红日升起时,残元的大本营早已血流成河,满地不是死尸就是毫无斗志的降兵。
昨夜还在尽情享乐的皇室与贵族成员,死的死,降的降,此刻都一脸惊恐地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蓝玉一身血腥地走上前,刀尖抬起为首几人的脸。
残元如今的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在逃跑时撞上朱棣,很不幸地沦为阶下囚,还有太子天保奴、皇后、太子妃
残元皇帝此刻被刀尖抵着下颌,与蓝玉染血的眼睛对上,浑身止不住地颤抖。
“哈哈哈哈哈哈——”
整个营地上空陡然爆发开蓝玉张狂放肆的笑声。
大明此战,损耗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这一战役,残元彻底完了。
而他蓝玉,也将从此声名鹊起,再也没有人敢说他比不上徐达、李文忠、冯胜。
未来是他蓝玉的时代了!
蓝玉:“哈哈哈哈哈哈——”
就在这时,带着手下追杀溃兵回来的朱棣,看着好似陷入癫狂的蓝玉,他愣住,然后抠抠鼻子,嘀咕道:“蓝元帅不会是杀太多人,失心疯了吧。”
有幸被朱元璋点名加入这次北征大军中,跟在朱棣身后见缝插针地补刀领功的李景隆,闻言也摸摸鼻子,点头道:“听说杀人魔头就是这么疯的呢。”
第102章 第102章 本王是徐妙云的
残元的终结意味着那个辉煌的黄金家族彻底的没落。
即便是在史书上也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蓝玉怎么能不傲, 怎么能不狂。
大军押送着残元俘虏回大明,军情捷报先一步飞送入京。在大军还没抵达大明边境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收到了捷报。
“好好好。”朱元璋激动地连说三个好字。
接到消息赶来的朱标也露出欣喜的神情,朱元璋脸膛发红, 坐都坐不住了, 来来回回地走着, 直夸蓝玉有勇有谋,乃大明一等一的帅才。
心情高兴, 老朱夸人的用词都恨不得怎么肉麻怎么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100-110(第4/23页)
也就是蓝玉不在现场,不然老朱要肉麻兮兮地抓着他的手,叹出那句:汝乃吾之卫青也。
夸完蓝玉,朱元璋一顿, 又翘着嘴角, 语气勉强地夸了一下朱棣。
“老四也不错。”
朱标看着嘴角都快翘上天,眼中笑意和自豪都漫出来的朱元璋, 心里好笑地直摇头。
老四这些年变化确实不小, 朱标想起来也觉欣慰。
很快大军一举覆灭残元大本营的消息就在应天传开了,满朝上下又惊又喜, 在一片庆贺氛围中等着大军凯旋而归。
而朱元璋也连夜写下一道圣旨, 夸了出征大军一通, 并承诺回了京赏赐少不了。还让蓝玉等人要善待俘虏。
残元的皇帝老朱是不准备杀的, 只要那脱古思帖木儿识趣些, 思想觉悟高一些, 对大明俯首称臣, 那老朱不止不杀,还会做点面子活。
就在飞骑怀揣朱元璋新鲜出炉的圣旨,朝着大军急速
奔去时, 北征的大军营地爆发了一场意外。
几十万大军加上俘虏和战利品,行进速度就快不了。有了战利品,大军也不担心粮草不足,倒也没有急着赶回去的迫切心了,加上一军主帅蓝玉都不催促快一点,底下的军士就不急不缓地朝大明边境走着。
走了十来天了,还没看到大明边境线,抬头四顾,茫茫草原,空气里满满的春天气息。
从出征到战役结束,历时将近五个月。
朱棣是前锋军将领,负责为大军探路、清扫障碍、搜查敌营。可以说最苦最累的活都由朱棣和他手下的兵干了。
在寒冬腊月,草原都被茫茫白雪覆盖的时候,敌营一点踪迹都寻摸不到。朱棣就带领特战营士兵,不分昼夜地搜寻敌迹。
大军后勤资源有限,为了支撑大军更久些,他们每次出去执行任务都只能带上一点口粮,到后面就只给马吃的,人都没有吃的了。饿狠了就抓起一把雪就塞嘴里,冷了几个大男人挤在一起躲在背风处就能扛过一夜。
大冬天的,运气好遇上觅食的草原狼,倒是能打一下牙祭。就是天太冷了,运气也不是好到天天都能遇上觅食的草原狼。
更多的时候是看着茫茫白雪覆盖下的无边大草原,又空又广,连方向都是模糊难辨的。
蓝玉是元帅,有权指挥全军将士,而朱棣也说了,一切听指挥。蓝玉嘴里说着欣赏燕王,吹捧一番,就把朱棣和他手下的兵当斥候用。
谁叫燕王殿下这些年在北平表现那般亮眼,手下的兵以一敌百,各个悍勇无匹,尤其擅长搞埋伏探敌情。
军中不少将领都是老油条、人精,看出来,蓝玉有故意针对燕王的意思。但蓝玉是统帅,有指挥全军的权利,他的安排也合情合理,旁人自是不要说什么。
而朱棣也不在乎这点小针对。
行军打仗,吃苦是常事,朱棣不是金银窝里长大的王爷,也不是没经历过风雨打磨的矜贵皇子,这些年的成长都是他一步一个脚印拼搏出来的。
不管是训练还是实战,朱棣从来都是和手下的兵一样,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悍勇难驯的朵颜三卫,到了朱棣手下也老老实实的。也能看出,这些草原人是真服朱棣的。
蓝玉本来就是想试探一下朱棣。
就等着朱棣反抗,谁知朱棣一路来,不管给他什么任务,只要是军令,他就一一照办,多苦多难他都亲力亲为。
慢慢地,倒是让傅友德等人对蓝玉颇有微词,也让全军上下对这位传闻中的燕王殿下多了很多好感。
尤其是底层士兵。
他们是亲眼见到堂堂亲王,与手下士兵称兄道弟,一点没有王爷的架子,执行任务的时候,有苦一起吃,有福一起享。
蓝玉也对朱棣真正刮目相看了一把,要是朱棣嚣张跋扈,不服命令,他还不觉得朱棣有什么厉害的,可是蓝玉对朱棣的观感变了。
他觉得朱棣是个相当棘手的人。
未来他蓝玉会成为朱标的左膀右臂,而朱棣是朱元璋给朱标准备的另一把刀,对准的就是他们这些大明武将。
他与朱棣注定是相互制衡的关系。
再说
蓝玉冷冷一挑嘴角,燕王朱棣就真的一点没有以下犯上的野心吗?
就算他没有好了,看看燕王手下那些兵忠心耿耿的态度,还有朵颜三卫这些草原人对朱棣的敬畏服从。
这些人以后忠诚的到底是朱标还是朱棣?
北平上下的将领、士兵,以后认的主是坐在皇城龙椅上的人,还是北平土皇帝朱棣?
太子高坐庙堂,哪里知道这些。
等到朱棣手握重兵,到时候就算是朱标也轻易动他不得了。
不管出于哪方面考虑,蓝玉都不想看到朱棣继续做大,他暗自思量着,回京一定提醒朱标要多多防备朱棣,朱棣可不像面上看起来那般简单。
蓝玉狂妄,但蓝玉也不蠢。
可有时候吧,即便这人不蠢,也会因为太过狂妄而做出些常人难以想象的蠢事。
在朱棣听到亲兵禀报,疾步赶过去的时候,关押残元皇室俘虏的营帐外充斥着女人挣扎尖叫声,朱棣面色一冷,一脚踹开拦在身前的士兵,就见蓝玉扛着残元王妃走出营帐,身后亲兵拦住疯狂叫骂的残元公主。
“放开我母亲,禽/兽,放开她——”
蓝玉不顾女子绝望哭喊声,目中无人地狂妄道:“哭什么哭,你以为还有人能救你,乖乖伺候本帅,本帅还能给你一点甜头尝尝,不然可别怪本帅不懂怜香惜玉。”
话音刚落,一道女子惊呼声就紧随着响起。
“燕王殿下!”
“燕王殿下,求求您,求求您救救我母亲。”
残元公主哭泣着跪在地上,不停朝朱棣磕头求情。她眼中的绝望不比被蓝玉扛着的王妃少,想到刚才营帐中胆小怕事的父王和兄长,公主心中又恨又怕。
国破家亡。
沦为阶下囚任人欺辱,今日是母亲,谁知下次会不会是她,是王嫂,是皇室其他女子。
与其这般苟且偷生,还不如
就在残元公主绝望之际,余光却扫见一抹高大身影,她扭头看去,居然是那个擒住丢下家人逃跑的父亲的燕王,大明的亲王。
“燕王殿下,大明皇帝口口声声善待元朝俘虏,可您大明的将军欺负我等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又是什么大丈夫所为?这就是你们大明嘴里的礼仪之邦?如此小人行径,和你们文臣嘴里骂元朝野蛮粗俗有何两样。”
残元公主双眼通红直视朱棣,而朱棣根本没多听她说了什么,他径直对上蓝玉的眼神,顷刻间,朱棣骨子里的凶横暴露无遗。
蓝玉看着犹如一匹丢了拘束的野狼,浑身上下都是不好惹气息的朱棣,他嗤笑一声,手掌扣住挣扎得更厉害的元朝王妃。
“燕王殿下来的倒是巧,是想加入,还是,想破坏本帅好事,不过是小小俘虏,留他们一命已经是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100-110(第5/23页)
大的仁慈,燕王可不要让他们得寸进尺。”
“蓝玉。”朱棣从来不是个听话的老实人,之前服从蓝玉命令,那是一名合格军人基本素养,可不代表蓝玉就能拿一军主帅的威风来压他朱棣。
什么东西!
“把人放下。”
朱棣冷冷命令道。
此时的朱棣哪还有平日里与普通士兵勾肩搭背的随和不羁,不怒自威的气势让蓝玉都拧了拧眉,眼中狂意稍滞,竟从朱棣身上感受到了不输洪武帝的压迫感。
可蓝玉也不是一般的狂人,他冷冷一笑,“如果我不放呢。”
朱棣脖子微微一偏,属于他朱老四的嚣张气焰顷刻间爆发开来,没了大咧咧的笑容遮掩,他朱老四还是那个让洪武帝头疼不已的刺头儿子。
“你大可一试,看本王敢不敢打断你的腿。”朱棣眼神比蓝玉更狂。
蓝玉目光骤然阴沉下来,与朱棣的眼神在半空中僵持不下。
连秦王的腿都敢打断,这个世上,怕是只有洪武帝和朱标的腿是他朱棣不敢动的了。
蓝玉自认武艺不差,朱棣想跟他硬斗硬,谁吃亏还真说不定。
就在四周气氛剑拔弩张时,外面又响起一串急切脚步声,傅友德一听李景隆的小报告,带上几个将领和士兵慌里慌张地跑了过来。
一看,蓝玉和燕王果然要打起来了。
又庆幸,两人还没真的打起来。
傅友德暗叹,这都是什么事,连忙上前打断两人的眼神交锋,面色难看地对蓝玉道:“元帅此举恐有不妥,皇上要知道您欺辱元王妃定会大发雷霆。”
眼看好事被人给挡了,蓝玉也知道,光是一个朱棣都难应付,加上傅友德这些人更不用说。
一把扔下肩头哭得人心烦的元王妃,蓝玉阴冷视线掠过朱棣,最后落在狼狈抱在一起的元王妃和公主身上,咬牙道:“走。”
蓝玉带上亲兵离开,傅友德脸
色还是很难看,他怎么也没想到蓝玉居然能干出这种下作蠢事,胆大妄为,目中无人。
“燕王殿下,您放心,臣会加派人手看着俘虏营。”傅友德朝朱棣保证道。
朱棣:“不用了,本王已经调了人过来看守。”
傅友德点点头,燕王手下的人自然更有保障,这些人只听朱棣命令,就算蓝玉以权压人也没用。
一件荒唐事被打断,朱棣吩咐了几句就转身回去了,李景隆慢了一步,恰巧扫见残元那位公主目光紧跟在他四哥身上。
李景隆目光一闪,随即露出个不太正经的笑,然后屁颠屁颠地跟上朱棣。
有了朱棣派兵看守,蓝玉后面就算不甘心也没办法,又没过多久飞骑送来朱元璋圣旨,明确说善待元皇室成员,蓝玉再张狂也要掂量下和朱元璋掰腕子的后果,蓝玉消停了,俘虏营里担惊受怕的女子们总算慢慢平静下来。
可谁知快靠近大明边境线的时候,元皇室俘虏营那边又起了幺蛾子。
一天,朱棣正在营地看兵书,计划在等两日就和北征大军分开,带上他的兵加快行程回北平。
出来这么久,朱棣也很想家人了。
就是看时间,他儿大宝这会儿又去应天读书了。
朱棣瘪瘪嘴,虽然每隔几日就能收到儿子的亲笔信,和儿子隔着千里用信件交流也别有一番趣味,但是,他还是想儿子陪在身边啊。
明年就让大宝留在北平读书了。
孩子大了,不能离开爹娘身边太久。
朱棣嗯嗯点头,觉得自己这个理由相当充分,相当有说服力。
就在这时,账外亲兵禀报,俘虏营的元皇室公主有事求见。
朱棣还以为又是蓝玉过去找事了,想了想就起身出了营帐朝俘虏营走去,路上碰见李景隆,一听他去见元朝公主,李景隆也屁颠颠地跟上了。
就是
朱棣蹙眉道:“你笑这么丑干什么?”
李景隆:“”
你才丑。
我李景隆年轻时那也是京城有名的美男子。
你朱老四可没这美誉!
“没啊。”心里腹诽是一回事,面上李景隆还是蛮狗腿地笑笑,“我笑了吗?我天生长了一张平易近人的笑脸而已。”
朱棣:“”
拜托你要点脸吧。
两人插诨打科,很快就走到了元皇室俘虏营外。
朱棣这一路也想过,要么是蓝玉私底下找事儿,要么是元皇室有事相求,但朱棣怎么也没想到
“嘿嘿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