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兵不血刃拿下娄烦县(2 / 2)
温浩桐的手指在电报上摩挲着,那些墨迹仿佛带着温度,烫得他心里发颤。他想起马可华牺牲的消息传来时,自己还在作战会议上拍了桌子,骂李效曾“混蛋”——那时候他就觉得,跟小鬼子拼命都行,对自己人下死手,算什么本事?
“师座,您再想想。”李成明副师长的声音放得更缓,
“61军那两个师为什么被打残?因为他们开始的时候,非常顽固的帮着小鬼子防御,35军投降,是因为他们偷偷给小鬼子送粮,被863旅抓了现行。咱们呢?咱们手上没沾过自己人的血,跟八路军虽有摩擦,却从没越过底线。八路军不傻,他们打的是汉奸,是顽固派,不是咱们这些真心抗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温浩桐放下电报,走到窗边望向城外。十里坡的方向已经能看到隐约的炮口反光,863旅的主力显然已经展开部署。
他想象着陈振华此刻的样子——传闻里那个二十岁的旅长,总是穿着跟士兵一样的灰布军装,却能把小鬼子打的鬼哭狼嚎,现在把晋绥军的五个军都打得落花流水。这样的人物,会分不清谁是敌人、谁是战友吗?
“可他们毕竟是八路军……”一个老参谋忍不住插话,“咱们是晋绥军,编制不一样,上面的命令也……”
“命令?”温浩桐猛地回头,声音陡然拔高,“于军长都跑了,如果所料不错,阎长官估计都不在柳林镇了,上面的命令在哪?现在能守住娄烦的,只有咱们自己!”
他走到墙角,那里靠着一把缴获的日军指挥刀,刀鞘上还留着弹痕。
“我温浩桐打了八年鬼子,胳膊上这块疤是鬼子炮弹划的,胸口这枪伤是跟鬼子拼刺刀时挨的,我可不是那些躲在后方搞摩擦的软蛋!”
他拔出指挥刀,阳光下刀身泛着冷冽的光。“去告诉炮团,把炮口调转方向,对准太原城北的鬼子据点。”
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平静,“再给863旅发报,就说晋绥军暂编42师师长温浩桐,请求与陈振华旅长会晤,地点就在十里坡的观音庙,我带一个卫兵,他也只许带一个人。”
李副师长愣住了:“师座,这太冒险了,还是我亲自去一趟吧。”
“冒险?”温浩桐把刀插回鞘里,嘴角勾起一抹笑,“跟鬼子拼刺刀不冒险?当年在云中山被围,等着冻死饿死就安全?”
他拍了拍副师长的肩膀,“咱们炮团有忻口之战的威风,863旅有横扫千军的锐气,要是能把这两股劲拧到一起,别说娄烦,说不定还能早点把小鬼子赶回东海对岸去。”
“师长,我知道,所以为了咱们42师着想,你坐镇在师部指挥,我亲自去一趟,否则兄弟们都不放心。“
娄烦县城的西城门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门轴转动时发出“吱呀”的钝响,像一声沉重的叹息。
李副师长勒住马缰,最后望了一眼背后城头飘扬的晋绥军军旗——那面蓝底白边的旗帜在风里猎猎作响,边角已经磨出了毛边,像极了他此刻七上八下的心绪。
“副师长,都准备好了。”警卫排长催马上前,三十名警卫排士兵整齐地列在身后,步枪斜挎在肩上,腰间的手榴弹袋鼓鼓囊囊,却没人敢发出多余的声响。
他们都知道这趟差事的分量——往八路军的军营里,跟直接走进龙潭虎穴没什么两样,不过好在不是打仗,而是协商。
李副师长深吸一口气,喉结滚动了一下。他翻身下马,走到城门内侧的石墩旁,那里放着一个半旧的帆布包。
拉开拉链时,露出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的电报底稿,最上面压着一张泛黄的合影——那是去年冬天,他和温浩桐与八路军120师的几位干部在文水县界碑前的合影,照片上的人都笑着,手里还提着共同缴获的日军指挥刀。
“把这个带上。”他把帆布包递给警卫员,指尖触到包底的硬物时,心里踏实了些。那是温浩桐特意让他带上的“投名状”——一份标有日军在太原城区布防的手绘地图,上面还用红笔圈出了三个弹药库的位置,是全师上下用十几条人命换来的情报。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请大家收藏: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