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菊花石逐层深入谨慎小心

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菊花石逐层深入谨慎小心(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意念仙 百分百防守,所有教练都想签我 我立于光阴之上 别院风 末日预言家系统 顶流他妹直播玄学种田后火了 陆大佬的软萌影后 开局签到至尊道骨 女配拒绝当炮灰 横推诸天从风云开始

浏阳菊花石的发现,已有260多年历史。

据《浏阳县志》记载,清乾隆五年(1740),浏阳永和镇秀才欧阳锡藩,在砌芙蓉河堤时,发现了异常。

他在河底采石,偶然发现石头中有晶莹洁白的花纹。

这种花纹形如菊花,大小不一,姿态万千,无比美丽。

他如获至宝,拿回家中,细细琢磨。

最后依照花形,精雕细琢成一方菊花石砚台。

这件砚台看着高雅别致,俊俏可爱,一时传为奇物,被选为皇家贡品。

于是,菊花石艺术品便与浏阳结下了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

清光绪年间,菊花石雕广受欢迎,品种花样百出。

做成花卉盆景惟妙惟肖,壶觞文玩精巧雅致,是当时人们应酬馈赠的独一无二的特产佳品。

浏阳人阳长厚抓住商机,开设了第一家菊花石雕作坊。

当时的石雕艺人有黄家权等20余人,主要作品有砚台、水池、笔架、笔筒、镜屏等。

这一时期工艺菊花石雕艺为线刻、平面雕,以实用型文房用品类为主要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发现的彩色菊花石矿,是上世纪末发现的世界唯一彩色菊花石矿。

所以被称之为人间奇葩,巧夺天工!

菊花石雕特殊之处,在于先要找出“花”的所在,再依据“花”的结构设计造型。

与石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艺人,可以依据筋道、纹路、硬度判断“花”的位置。

对他们来说,寻“花”是一场刺激的寻宝过程。

谁也不知道,“花”会以何种姿态藏在石头中,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雕琢。

“花”也是有聚有散,聚时距离寸许,散则相距盈尺。

运气好的话,遇到“花”数朵重叠,层次错落,张力自然。

一块好的料,在一尺见方之内能有花10朵以上。

这就是鬼斧神工,根本不需要雕刻。

但更多时候,工匠需要在“花”找出来后,根据“花”的位置、层次进行构思和设计。

石块边角露小朵花,则适宜做砚池;

石块平面其花,分布均匀可作座屏;

小块石料,有小朵活泼花纹,则更适于做印章等小件作品……

构思完成后,用毛笔墨线直接在石料上勾绘草图,何处需虚,何处需实。

一一标明之后,形成设计初胚,然后据此雕刻出整体轮廓,进行打磨调整。

菊花石雕的工艺看似简单,其实很繁杂。

经过采料、选料、开花、粗磨、造型设计、雕刻、上漆、制作底座等多道工序,方能雕刻出一座精美的作品。

在这些工序中,光雕刻部分就涉及到平雕、浮雕、圆雕、透雕、线刻、镂空刻、立体刻、综合刻等雕刻技法。

雕琢的过程中,处处彰显着雕刻工艺的精妙与严谨。

下刀需环环相扣,逐层深入,谨慎小心,稍微偏差几毫米就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

经过工匠精心雕琢后,石雕被配上实木底座,成为一件光彩夺目的艺术品,以新的面貌被人观赏、解读、收藏。 <center><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center>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这个鸣人是玩家 混在墨西哥当警察 美漫:完蛋,我被父愁者包围了! 我能活着,全靠校花们续命! 美漫农场主:开局收养恶人救世主 千面之龙 制作金陵保卫战,玩家边哭边冲锋 战锤:我的生物爹帝皇和半神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