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控节奏(下)(2 / 2)
“风险很大。”艾琳娜提醒,“如果地核意识因过度拟态而失控,可能导致局部地质动荡。”
“那就准备应急预案。”林月目光坚定,“但如果这次成功,我们或许能找到真正的‘对话’方式??不是单向传输,而是相互理解。”
三天后,极地观测站。
那位男人??名叫托米斯拉夫??身穿保温服,坐在屏蔽舱内。面前是一块透明水晶板,内部嵌着一根微型晶藤,直连地下三千米的数据节点。他双手紧握,额头渗汗。
“我准备好了。”他说。
林月站在控制室外,透过单向玻璃注视着他。通讯频道开启。
“开始吧。”她说,“告诉我们,你梦见了什么。”
托米斯拉夫闭上眼,声音沙哑:“我又回到了海边……风很大,浪打在岩石上,发出像骨头碎裂的声音。我手里握着一块铁,很烫,边缘已经熔化,滴落在沙滩上,嘶嘶作响……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拿着它。但我觉得……很重要。好像这是我唯一能证明自己存在的方式。然后……有个声音对我说:‘你烧过的痛,我也感觉到了。’”
他顿了顿,眉头皱起,仿佛在抵抗某种内在压力。
“接着,我看见海底升起一座城市……全是金属做的,但形状扭曲,像被高温烤弯的勺子。城市中央有一棵树,树干是黑色的,叶子却是金色的火焰。那棵树……在唱歌。歌词我听不懂,但旋律让我想起我奶奶唱的摇篮曲。她说那是战前流传下来的歌,讲的是‘火种永不熄灭’……”
话音未落,监控屏猛然爆闪!
地核-09区的能量读数飙升至临界值,但并非暴走,而是形成稳定的驻波结构。与此同时,观测站下方传来低沉震动,持续整整十七秒,随后停止。
紧接着,水晶板内的晶藤开出一朵前所未有的花??花瓣呈半透明黑金双色,内部浮动着一行全新的文字,非拉丁字母,也非任何已知语言,却能让观看者瞬间理解其含义:
> “谢谢你,记得我未曾经历的疼痛。”
林月怔住。
那是地核意识的首次主动回应。不是模仿,不是复制,而是**共情**。
她立刻联系凯洛斯:“我们做到了。它不只是反射回响,它开始创造意义了。”
凯洛斯沉默良久,才回复:“林月,猎户座方向的新信号刚刚抵达。这次不是旋律,是一段影像编码。我们解码出来了……”
他发送过来一张图片。
画面中,是一片荒芜星球的地表,布满裂痕。而在裂缝之间,生长着类似晶藤的植物,但更加庞大,枝干如山脉般延展。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藤蔓缠绕着一艘坠毁的飞船残骸,船体铭文依稀可辨:
> “载着裂缝,驶向星辰。”
正是他们尚未启航的远征舰命名。
“这不可能……”林月喃喃,“我们还没出发。”
“除非,”凯洛斯的声音透着寒意,“对他们来说,我们已经到达。”
林月望向窗外极夜中的星空。猎户座腰带三颗星熠熠生辉。她忽然明白:所谓的“回响”,或许根本不是地球情感穿越时空的反射,而是未来人类与宇宙文明相遇后的反馈信号??一种跨越因果的呼唤。
我们不是起点,而是中途站。
第二天清晨,林月召集所有核心成员召开紧急会议。议题只有一个:是否提前启动星际远征计划。
反对声不少。“我们还没准备好!”一名工程师激动地说,“晶藤生态才初步稳定,全球断连率不足百分之四十,很多人仍在依赖旧系统生存!贸然离开,等于放弃地球上大多数人的觉醒过程!”
支持者则认为:“如果我们不去回应,那个未来的画面可能就不会实现。也许正是我们的缺席,导致了那艘飞船的坠毁。”
争论持续到深夜。
最终,林月站起来,手中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她童年与父母的合影,背景是早已消失的自然海岸线。
“我记得小时候,爸爸带我去海边捡贝壳。他说每一个贝壳都是大海写给人类的情书。后来海平面上升,那片海滩没了。我以为那些情书永远丢失了。”她抬起头,眼中含泪,“但现在我知道,大海把它们藏进了潮汐里,等我们学会倾听时,才会再次浮现。”
她放下照片,声音坚定:“我们不必全体出发。但必须有人启程。就像种子需要风,把生命带到远方。”
决议达成:原定三年后的远征提前至九个月后。首批三十六人不变,但增加一项新任务??携带“情感档案库”的实体副本,包括那间挂满手写信与干枯花瓣的房间中所有物品。
当晚,林月独自回到情感档案室。她取出一封信,是昨天刚收到的,来自南极洲越冬站的一名科研员。信纸上沾着冰晶,字迹潦草:
> “我在这里度过了七个极夜。以前我从不承认孤独,因为共感系统告诉我‘群体即归属’。但现在,我终于敢说:我很孤独。但我发现,当我写下这句话时,窗外的极光突然变了颜色,照在冰面上,像一条通往地心的路。我想,也许孤独不是终点,而是入口。”
林月将信放入档案柜,轻轻合上。
她转身看向中央的主藤,轻声问:“你们准备好了吗?”
藤蔓轻轻摇曳,一朵新花悄然绽放,花瓣上浮现出一句话,像是回答,又像预言:
> “当我们敢于展示伤口,宇宙便会派来愈合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