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缘,永无止境 > 去旅游了!

去旅游了!(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幸福不幸福 从猛虎团到蓝军旅 重生养娃,衡王妃她变强了 机长人前高不可攀,人后是老婆奴 【快穿】万人迷小漂亮又娇又软 一吻定情:大叔,把持不住 路人,但是全员白月光 末世疯批女穿成七零年代霸王花 原神,我把归终变成了英灵 四合院:我何雨柱,吊打众禽兽!

蓟门王气

第一章 残碑

天启七年,秋。

一场连绵的秋雨刚过,蓟门故道上的泥泞深及马蹄。沈砚之勒住缰绳,胯下的“踏雪”打了个响鼻,鼻翼翕动着,似乎也对这阴沉的天色生出了几分不耐。他抬头望了望前路,灰蒙蒙的云层压得极低,将远处的燕山轮廓晕染成一片模糊的黛色,唯有那座残破的蓟门城楼,如同一尊锈蚀的铁兽,在天地间倔强地撑起一道剪影。

“公子,再往前走就是乱葬岗了,要不咱们先找个客栈歇脚,等天放晴了再找?”随行的小厮阿福裹紧了身上的短打,声音里带着几分怯意。他手里的包袱里裹着干粮和伤药,还有一方沈砚之视若珍宝的拓本——那是三年前他在江南旧书铺里偶然寻得的,据说是明代诗人王廷相《帝京诗》的早期刻本,只是末尾“王气千秋涌蓟门”一句的墨迹,比其他字句要深上几分,像是后来有人特意添上去的。

沈砚之没有回头,只是从袖中取出那方拓本,指尖在“蓟门”二字上轻轻摩挲。他自幼随父亲研习金石字画,对古籍碑刻有着近乎偏执的痴迷,这次千里迢迢从江南赶来北平,便是为了寻找《帝京诗》的原碑。可谁曾想,抵达北平后才得知,蓟门故址的石碑早在万历年间就毁于战火,只留下几块残片散落在乱葬岗附近,被当地人当作了垫棺石。

“既来了,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沈砚之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翻身下马,将拓本小心收好,又从马鞍旁取下一把短锄,“你在这儿等着,我去去就回。”

阿福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见沈砚之已经踏着泥泞,朝着乱葬岗的方向走去。那些无主的坟茔随意堆砌着,墓碑歪斜,荒草萋萋,雨水冲刷过后,泥土里翻涌着腐臭的气息。沈砚之屏住呼吸,目光在散落的石块间仔细搜寻,指尖划过一块块布满青苔的残碑,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开来。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一块半埋在土里的青石板引起了他的注意。石板的一角露出地面,上面隐约可见几道模糊的刻痕。沈砚之心中一动,立刻蹲下身,用短锄小心翼翼地刨开周围的泥土。随着泥土被一点点清理,更多的刻痕显露出来,虽然字迹残缺不全,但那遒劲的笔势,与拓本上的《帝京诗》如出一辙!

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伸手拂去石板上的泥垢,当“王气千秋涌蓟门”七个字完整地出现在眼前时,沈砚之的瞳孔骤然收缩——这七个字的刻痕比其他字句要深得多,边缘还残留着新鲜的凿痕,显然不是万历年间的旧物,而是最近才被人重新镌刻上去的!

就在这时,一阵破空声突然从身后传来。沈砚之反应极快,猛地侧身翻滚,躲过了袭来的暗器。他抬头望去,只见三个穿着黑色劲装的蒙面人不知何时出现在乱葬岗的入口,手中的弯刀在阴沉的天色下泛着冷光。

“阁下是什么人?为何要抢这残碑?”为首的蒙面人声音沙哑,目光死死地盯着沈砚之手中的青石板。

沈砚之缓缓站起身,将残碑护在身后,右手悄悄握住了藏在袖中的短匕。他自幼除了研习金石,还跟着家中的武师学过一些防身术,虽不算顶尖高手,但应对几个小喽啰还是绰绰有余。“这是我偶然寻得的古籍残碑,与阁下无关。”

“无关?”蒙面人冷笑一声,“蓟门王气,岂容尔等凡夫俗子染指!识相的就把残碑交出来,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话音未落,另外两个蒙面人便挥着弯刀扑了上来。沈砚之脚步一错,避开左侧的刀锋,同时将短匕抵在右侧那人的手腕上。那人吃痛,弯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沈砚之趁机夺过弯刀,反手劈向为首的蒙面人。

为首的蒙面人显然没想到沈砚之竟有这般身手,慌忙举刀格挡。“叮”的一声脆响,两把弯刀相撞,火花四溅。沈砚之只觉得虎口发麻,手臂微微颤抖,他知道自己的武功远不如对方,必须速战速决。

就在两人僵持不下的时候,一道清脆的女声突然从远处传来:“住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蓟门故址行凶,眼里还有王法吗?”

沈砚之和蒙面人同时回头,只见一个穿着月白色衣裙的女子正骑马赶来,她手中握着一把长剑,剑身如秋水般明亮,脸上蒙着一层薄纱,只露出一双清澈的眼眸,目光锐利如鹰。

为首的蒙面人见状,脸色一变,低声对另外两个手下说:“撤!”三人对视一眼,转身就想逃跑。可那女子却不给他们机会,只见她手腕一扬,几道剑光闪过,三个蒙面人便倒在地上,捂着伤口呻吟起来。

沈砚之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女子,一时间竟忘了说话。女子翻身下马,走到他面前,目光落在他手中的残碑上,眉头微微皱起:“你就是沈砚之?江南来的金石先生?”

沈砚之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正是在下。不知姑娘如何得知我的名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子没有回答,而是蹲下身,仔细查看了残碑上的刻痕,语气凝重地说:“这‘王气千秋涌蓟门’七个字,是最近才刻上去的。你可知,这几个字背后,藏着一个关乎天下的秘密?”

沈砚之心中一震,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块普通的古籍残碑,没想到竟牵扯到什么秘密。“姑娘此话怎讲?还请明示。”

女子站起身,看了一眼地上呻吟的蒙面人,又看了看沈砚之,轻声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跟我来,我带你去见一个人,他会告诉你一切。”

沈砚之犹豫了一下,看着女子清澈的眼眸,又看了看手中的残碑,最终点了点头。他知道,从他发现这块残碑的那一刻起,自己就已经卷入了一场未知的风波之中,而眼前的这个女子,或许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

两人带着阿福,将三个蒙面人绑在树上,然后骑着马,朝着北平城的方向而去。秋雨又开始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打在马背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沈砚之回头望了一眼远处的蓟门城楼,那座残破的城楼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千百年的沧桑。他握紧了手中的残碑,心中暗暗思忖:这“王气千秋涌蓟门”究竟藏着什么秘密?而自己,又将在这场风波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第二章 秘闻

北平城的西角楼附近,有一座不起眼的宅院,院墙斑驳,门口挂着一块“苏府”的木牌,字迹模糊,显然有些年头了。女子带着沈砚之和阿福来到这里,推开虚掩的大门,院子里种着几棵老槐树,落叶铺了一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进来吧,先生在里面等着。”女子转身对沈砚之说,语气比之前温和了许多。

沈砚之跟着她走进正屋,只见屋里的陈设简单而古朴,一张八仙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一幅水墨山水画,画的正是蓟门烟树的景色。一个穿着青色长袍的老者正坐在桌旁喝茶,他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却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能看透人心。

“沈先生,久仰大名。”老者见沈砚之进来,连忙起身相迎,语气亲切,“老夫苏墨,是这北平城里的一个老儒。”

沈砚之拱手行礼:“苏先生客气了,晚辈沈砚之,见过苏先生。”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女子,疑惑地问道:“不知这位姑娘是?”

“她是我的孙女,名叫苏清瑶。”苏墨笑着说,“刚才在蓟门故址,多亏了清瑶出手相助,否则沈先生恐怕就要吃亏了。”

苏清瑶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然后走到桌边,给沈砚之倒了一杯茶:“沈先生,先喝杯茶暖暖身子吧。”

沈砚之接过茶杯,喝了一口,一股暖流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身上的寒意。他放下茶杯,看向苏墨:“苏先生,晚辈冒昧前来,是想请教您,那蓟门残碑上的‘王气千秋涌蓟门’,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苏墨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示意苏清瑶关上房门,然后才缓缓开口:“沈先生,你可知‘王气’二字,在乱世之中意味着什么?”

沈砚之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晚辈略知一二。古人认为,帝王所居之地,必有王气环绕,而蓟门作为北平的门户,历来被视为王气汇聚之地。王廷相的《帝京诗》中写下‘王气千秋涌蓟门’,便是在赞叹北平作为帝都的雄伟气势。”

“说得不错。”苏墨点了点头,“但你有所不知,这‘王气’二字,不仅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传说当年朱棣迁都北平,不仅是因为北平是他的龙兴之地,更因为他得到了一件能汇聚王气的宝物——‘蓟门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民国妖闻录 无心法师 逆袭 [综漫]学医救不了鬼杀队 原来我是太子白月光 锦鲤小娇夫[八零] 大冒险告白被接受了怎么办 皇上请答应 青翎记 卑鄙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