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和亲(1 / 2)
殿内众臣闻言哗然,当即分成两派,各执一词。
郭待举上前一步,躬身道:
“陛下,天后,臣以为,和亲可暂安边境。
我朝虽平西突厥,却也需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若应允和亲,既能换得数年太平,
也能为我朝积蓄力量争取时日,实乃权宜之策。”
他话音刚落,崔谧反驳道:
“郭大人此言差矣!
吐蕃反复无常,素来言而无信。
当年文成公主远嫁,虽换得一时和平,
可吐蕃转头便袭扰西域,可见其狼子野心从未收敛。
若正阳公主远嫁,必受欺凌,恐重蹈汉初‘和亲’之辱,
届时不仅公主受苦,我大唐颜面亦将扫地!”
群臣争论不休,李治揉着眉心,神色愈发疲惫。
他目光落在殿外廊下的石榴花上,
那石榴花正开得热烈,殷红似火,
却让他想起河西边境战死将士的鲜血。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
“正阳乃朕与天后的爱女,
自幼在宫中娇养,
从未受过半分委屈,
怎能让她去那苦寒之地,
忍受风沙之苦?”
郭待举垂首向前半步,语气谨慎的试探,再次说道:
“天皇天后若不舍正阳公主,
可效仿汉元帝封王昭君为公主和亲之举,
在宗室或者民间选一位和正阳公主年龄相仿的少女,
封为正阳公主去和亲。”
武媚娘语气冷然:
“本宫既然不舍正阳去那苦寒之地受罪,
自然也不舍让其他无辜女子替她赴险!
同为大唐子民,
正阳金枝玉叶能避的苦,
寻常女子便该平白承受吗?”
她目光扫过殿中群臣,眼神锐利,
“何况吐蕃表面要的是正阳公主的名分,
实际要的是我大唐示弱的姿态!
若真用假公主蒙混,一旦败露,
反倒是给了他们兴兵的借口,
届时战火燃起,受苦的何止一个公主?!”
最后一字落下时,她重重拍了下御案,震得案上的青瓷盏微微作响。
众臣吓得齐齐躬身,声音慌乱地齐声说道:
“天后息怒!”
李治抬手揉了揉眉心,脸上满是忧虑,
朝着武媚娘投去赞同的目光。
他转向躬身的群臣,语气沉重说道:
“只是吐蕃如今兵锋虽敛,
却仍有数十万大军屯于河西边境,
旌旗连营数里不绝,
若直接拒绝,恐再生事端,战火重燃,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说罢,他轻轻叹了口气。
武媚娘闻言颔首,心中已另有谋划,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
吐蕃使者既已抵达长安,我们不妨先缓一缓,
可命鸿胪寺好生款待,每日设宴招待,拖延些时日,
一来可让我们有时间商议对策,
二来也能让使者放松警惕,
探探他的口风,看看吐蕃是否还有其他图谋。”
李治闻言赞许:
“天后所言甚是,便依你之见。”
群臣见帝后意见一致,也不再争论,纷纷躬身行礼,
“天皇圣明!天后圣明!”
消息传入后宫时,
正阳正在蓬莱殿中与上官婉儿对弈,
黑白棋子在棋盘上错落有致,步步皆是精妙布局。
正阳握着白子的手一抖,棋子落于棋盘,
打乱了原本环环相扣的棋路。
她猛然起身,裙裾翻飞间扫过石凳上的青瓷茶盏,
茶杯摔在青砖上碎裂开来,
碧色茶汤四溅,瞬间浸湿了她绣着缠枝莲纹的锦鞋。
绿萝立即召来小宫女清理碎瓷。
“什么?”
她声音微扬,带着错愕,
“吐蕃赞普竟敢觊觎本公主?
还想让本公主远赴蛮荒之地和亲?”
上官婉儿见状,连忙起身扶住她,柔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