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大雾夜袭(1 / 2)
那真是各种版本的猜测都有,
什么“该不会是傅家军进入大草原,北元火烧草原,直接都给烧.....”
话还没说完,就让同桌的友人打断
“你可别嘴没把门,小心这话说出去被人揍。”
之前说话的那人,听到这话,也后怕的环顾下四周,看到附近桌子上,真有几个对着他瞪眼睛的人,才连忙捂嘴缩脖子。
也有说“听商队说,那大草原,地域宽广,人烟稀少,走进去没有熟悉路线的人带领,是走不出来的,甚至有可能会在一个范围内转圈圈,根本找不到出路。”
这位身边之人还在一旁应和“可不光找不到出路,听说那边比咱这里更冷,说夜里冷风能吹透骨头,”
“嘶!这都啥时候了,在加上草原着火后,恐怕取暖的干柴都找不到多少吧。”
“哎,有时候打仗不一定要人命,但遇见天灾,那真是再厉害的人也抵不过啊!”
“......”
伴随着这些流言蜚语不断地传播开来,
渐渐地,街头巷尾竟然出现了不少,能够当场嚎啕大哭的人。
有的哭儿子,有的哭孙子。
毕竟,这些都是有亲人,身处那支北征的队伍中的,
随着这样的人逐渐增多,整个顺天府已改前些时日喜气洋洋的景象,突然变得躁动了起来。
而远在北疆辽阔无垠的草原之上,北征大军所面临的状况,确实也不容乐观。
寒冬腊月,每至夜晚,严寒刺骨不说,还会涌起浓重的大雾,致使能见度极低,甚至连近在咫尺、仅仅相隔一丈距离的人影都难以看清。
待到清晨时分,大雾非但没有消散的迹象,反而愈发浓厚凝重。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昼伏夜行更是艰难。
然而,即便大军再小心翼翼,行军之路依旧困难重重。
特别是置身在草原上,没有明确的目标物,更没有后世那些指南针,想要准确辨别方向几乎成为一种奢望。
就在此时,忧心忡忡的阿池,一脸焦急
“不行啊,少爷!四周一丈范围内,根本无法看清人影,今夜恐怕不可继续开拔了!”
傅怀安与周盛站在营帐前,望着眼前白茫茫一片的浓雾,心中充满了无奈。
这雾气确实比前些日子更为浓重,浓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原本既定的行军计划,不得不再次做出改变。
周盛面色凝重地对众人下令道“就地扎营!另外,立刻派遣人手,前往各个方向二十里外探查情况。”
他深知在如此大雾弥漫的夜晚,稍有不慎便可能会被北元军趁虚而入,发动偷袭。
而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绝不能给敌人可乘之机。
但凡事皆有利弊。
这浓厚的大雾,虽然给行军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好处。
比如,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帐篷能收集更多的露水。
每到夜里,那些搭设在帐篷下方的水袋子,都会因为凝结的露水而迅速装满,
甚至需要倒腾到其他水袋中两三次才能容纳得下。
但傅怀安今晚却始终感觉心绪难安,仿佛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心头。
这种不安的情绪让他坐立难安,于是他赶忙找来周盛,以及其他几位将领一同商议对策。
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不仅要在军营外设下陷阱,
还要将一路上未曾动用过的火铳和大炮全部准备就绪,一旦有敌来袭,可以立即投入战斗,随时待命出击。
但傅怀安的担忧,也还真不是胡思乱想,
因为就在距离他们数十里外,正有三万北元铁骑悄然集结,目标,就是他们大营。
就在北元军全都未曾入眠,手持火把奋力挖掘陷阱之际,
那三万铁骑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正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朝着此地疾驰而来。
夜色深沉,大雾弥漫,视线受阻,但草原地势相对平坦,
否则在如此浓密的大雾下狂奔,不跑沟里去就不错了。
只听得马蹄声响彻云霄,如同阵阵惊雷在大地上滚动,其声势之浩大,简直堪称惊天动地!
即便双方之间尚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北征军位于西方的探子,也提前察觉了这支来势汹汹的骑兵队伍。
他们不敢有丝毫耽搁,急忙催马转身,口中高呼
“快快!速速回禀将军,据这声音判断,来者应当在万人以上!”
不久后,已经得到消息的傅怀安等人,心中不禁暗自庆幸。
好在当初挖掘陷阱之时,他们优先选择了西面作为重点区域,经过一番努力,此刻西面的陷阱已大致完工。
然而,由于正值寒冬时节,土地坚硬无比,挖掘工作着实异常艰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尽管如此,这些陷阱的深度仍然有限,最多只能绊倒为数不多的战马。
所以,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还得看手中的火器能否发挥出巨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