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新帝临朝定中枢,群僚分序暗谋(2 / 2)
花荣升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统领两万背嵬军。
这些人大多是自己或赵宗全、顾廷烨的心腹,显然是曹太后和辅政大臣们互相妥协的结果。
“苏轼,你再添一笔,让沈括升工部员外郎,掌管黄河河工营的事。”
徐子建指着草稿说道,“黄河水患年年都有,沈括懂水利,让他去正好。
另外,贝州知州章惇升三司判官,让他协助处理财政,三司长年亏空,也该好好整顿一下了。”
苏轼连忙记下,又问道:“郡王,王安石那边怎么办?欧阳修和文彦博举荐他当尚书右丞,太后那边也有意批准,可王安石一向主张新法,跟富弼相公那些老臣不对付,要是让他入了中枢,怕是会引起不少争议。”
“王安石有大才,只是性子太急。”
徐子建沉吟道,“让他当尚书右丞也好,三司的事正好需要他这样的人来整顿。
你告诉太后,就说臣支持王安石任职,不过要让他先拿出个整顿财政的章程来,别一上来就大刀阔斧地改,免得惹出乱子。”
苏轼应了声“是”,转身去修改圣旨草稿。
徐子建则走到案前,铺开一张燕云地图,手指在幽州、檀州、蓟州一带慢慢划过。
他知道,自己虽然暂代了枢密使,又掌管着燕云的军政事务,但新帝和曹太后对自己的猜忌并未消除,赵宗也在一旁虎视眈眈。
接下来,他不仅要稳住朝堂,还要治理好燕云,推广均田令,设立学宫,开通漕运,让燕云真正成为大周的屏障。
“夫君,该歇息了。”
徐府书房门外传来盛华兰温柔的声音,她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走了进来,“这几日你天天熬夜,身子怎么吃得消?
太后那边说了,让你今日早些回去,明日还要商议新帝登基的礼仪呢。”
徐子建放下地图,接过姜汤喝了一口,暖意瞬间传遍全身。
他看着盛华兰略带憔悴的脸庞,心中一阵愧疚:“辛苦你了,不仅要照顾家里,还要。”
“咱们夫妻一体,说这些干什么。”
盛华兰笑着帮他整理好案头的文书,“对了,二弟派人来送信,说明兰妹妹想请你帮忙,为老太太求个诰命。
她说当初送密诏的功劳,她不想要别的赏赐,就想让老太太风风光光的。”
“明兰这孩子,倒是个孝顺的。”徐子建点了点头,“你告诉长柏,就说我会跟太后提的。
老太太在汴京兵变中也受了惊吓,给她个诰命,也算是安抚一下。
另外,你再备些礼物,送到盛府去,就说我感谢岳父这些日子在朝堂上的帮衬。”
盛华兰应了声“好”,又叮嘱道:“夫君,你在朝堂上要多加小心,赵宗不是省油的灯,还有那个康王赵元俨,听说他虽然装疯卖傻,却很会笼络人心,你可别小瞧了他。”
“我知道。”徐子建握住盛华兰的手,“你放心,我不会让自己出事的。
燕云刚收复,还有很多事要做,我还要看着新帝坐稳江山,看着咱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呢。”
夜色渐深,徐府的灯火却依旧亮着。
徐子建坐在案前,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嘉佑帝的驾崩,新帝的登基,只是大周朝局变动的开始。
接下来,无论是朝堂上的权力争斗,还是燕云的治理,亦或是与辽国、西夏的周旋,都充满了挑战。
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知道,自己身后有一群忠心耿耿的将士,有通情达理的家人,还有千千万万期盼安定生活的百姓。
二月二十七日,汴京阳光明媚。
太子赵曦身着衮龙袍,在大庆殿正式登基,是为元丰帝。
曹太后垂帘听政,八辅政大臣分列两侧,接受百官朝贺。
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声响彻大庆殿时,徐子建站在人群中,望着龙椅上年轻的新帝,心中暗暗发誓。
定要辅佐新帝,让大周国泰民安,让燕云永固,让百姓安居乐业。
朝贺结束后,元丰帝在偏殿召见了徐子建。
刚一见面,元丰帝就握住他的手,语气恳切:“徐爱卿,父皇临终前说,你是大周的栋梁,有你在,燕云无忧,边疆无忧。
日后,朝堂上的事,还要多劳烦你费心。”
徐子建连忙躬身行礼:“陛下言重了,臣身为大周臣子,理应为陛下分忧,为大周尽忠。
只是臣才疏学浅,还望陛下和太后多多指点,也望各位辅政大臣多多相助。”
元丰帝点了点头,又说道:“徐爱卿,燕云刚收复,百姓尚未安定,你身为幽州总管,一定要好好治理。
父皇留下的均田令、学宫、漕运这些事,都要靠你去推行。
缺钱缺人,尽管跟朕说,朕一定全力支持你。”
“谢陛下信任。”徐子建心中一暖,“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定让燕云成为大周最稳固的屏障。”
从偏殿出来,徐子建刚走到宫门口,就见顾廷烨等在那里。
他穿着崭新的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官服,脸上带着几分复杂的神色:“公明,恭喜您暂代枢密使。”
“同喜。”徐子建淡淡一笑,“顾将军升任副都指挥使,掌管神卫军,责任重大,日后还要多辛苦。”
“为陛下效力,为大周尽忠,是臣的本分。”
顾廷烨顿了顿,又说道,“公明之前,,酒楼那件事……”
“你不必解释。”徐子建打断他的话,“新帝登基,人心思定,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日后,咱们都是为陛下效力,都是为了大周的安定,当以大局为重。”
顾廷烨心中一松,连忙躬身行礼:“公明深明大义,臣佩服。
还有一件事,我想要娶盛家六姑娘,希望你不要阻拦。”
“你想娶明兰是你的自由,不过若是你为了娶明兰使用了什么不光彩的手段,那就别怪我这个盛家大女婿出手了!”
徐子建放下一句警告的话,转身离去。
看着他的背影,顾廷烨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自己之前的做法,确实有些对不起这位曾经的结拜兄弟,但在如今的朝局下,他也只能如此。
只是,盛家有徐子建这位真佛在,想娶明兰怕是不容易。
走出宫门,徐子建抬头望向天空。
阳光正好,洒在汴京的街道上,洒在鳞次栉比的房屋上,洒在来来往往的百姓脸上。
他知道,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
而他除了继续前进,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