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 第49章 地道四川人不会说四川话了,四川方言还要不要传承?

第49章 地道四川人不会说四川话了,四川方言还要不要传承?(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可儿的周爷 致命诱惑,沈总忙追妻 长安诡异见闻录 我都死遁了,男主们把我骨灰扬了 不栖梧桐只伴君 野性缠绵 一觉醒来被八块腹肌的糙汉缠上了 渣了财阀少爷后,被抓回强制亲哭 甜婚蜜意 魔道仙踪,道同悲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一轮打工大潮,四川人走遍全国也不改乡音,并没有多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在外交流,反而打出了“川妹子”等有特色烙印的名声。

他们可能是不会讲普通话,但是也可能是源于他们对故乡融入血液的深厚情感,源于他们对四川话的热爱,源于他们觉得说四川话最能恰当地阐述自己的心声,最具语言上的说服力,最风趣幽默。

很多四川方言,在普通话中难以找到类似的贴切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

一句“安逸得板、巴适得喊”,可以充分表达自己心里的舒畅与满意。

一句“但屁不疼”,普通话的“不要紧”、“没关系”、“不重要”等,是无法表达那种对遇到的不顺和逆境极大的藐视和放下心理负担的决绝勇气的。

一句“你懂个铲铲”,那种轻蔑的含义,在普通话“你懂什么”是难以找到那种内涵的。

一些程度副词,黢黑、迅白、滂臭、溜酸、焦咸、嘿巴适、呡甜、冰欠等,普通话也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词......

凡此种种,四川方言中的浓浓的川味,包含的丰富的语义,说个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外省人理解不了,只有四川人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滋味。很多时候,不说四川话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不学四川话,只学普通话,其实是一个误区。

首先,幼儿完全可以不带口音地同时获得两种或以上母语。大量证据表明,只要平衡好幼儿暴露在两种语言的时间,就可以使幼儿拥有两种母语,而且对两种母语的掌握程度分别与该语言的单母语者完全一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次,如果家里人本来普通话就不标准,即使孩子不学四川话,最后开口说得很有可能还是一口川普。

现在长沙、南昌等地许多既不会说湘语、赣语,普通话还一口塑料口音的年轻人就是这么来的。

第三、从孩子的成长角度看,会说四川话对于要在四川成长生活的孩子有利无害。如果孩子的同学中大多数都不会说四川话,四川话可以成为孩子炫耀的资本和谈资;如果孩子的同学大多数都会说四川话,要是孩子不会说四川话,可能会招致无意识的疏离和排挤。

第四、从文化的传承角度来看,孩子更需要学习四川话来更好地了解乡土文化。

四川话承载了明清以来四川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几百年来早已与这片紫色的土地绑定。

用普通话永远也念不出李劼人和魏明伦的味道,用普通话永远也体会不到湖广移民重新拓殖这蒙元以来一度荒芜的、曾一度繁华过的天府之国时的那种感觉,用普通话永远也体会不到李伯清口中那些地道川味讲出来的巴蜀民间风俗文化.....

希望不要再有“方言是不会说的,普通话是塑料的,英语是哑巴式的”的语言学习悲剧!

国家态度: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徐晓萍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的是公共领域的用词用语,对个人在非公共领域使用语言文字没有做任何的限制,并且即使在公共领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使用方言也留有了空间,例如在执行公务、播音、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出版教学研究等,确需使用方言的时候是可以使用方言的。

因此,推广普通话和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而且方言承载着地方的文化,也是我国语言多样性的一个具体的体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使用价值。

徐晓萍表示,2015年开始,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开展包括方言在内的语言资源的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很大的成绩,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因此,推广普通话和方言的保护传承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综上:方言传承是非常有必要的。

喜欢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请大家收藏: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m.bayizww.com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让你宣传环保,车诺比什么鬼 说好摆烂拍电影,年度游戏什么鬼 和景光结婚之后 我上交了时空穿梭卡 我的生活变成了游戏 苏格兰水仙观察日志 十八线退圈开殡葬店后 师尊是美强惨男二 冉老师别请我妈妈吃饭了 请记住你只是一个配角(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