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知否:我是皇太子 > 第45节

第45节(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一人之下,小巫祝只想收集精灵 七零,娇娇小甜媳撩得知青心肝颤 超人终结手册 火影:我鸣人不想努力了 盘龙,开局捡到主神格 柯学:太太,我喜欢你啊 斗罗直播间:观众全是唐三仇敌! 谁说我家娘子是妖魔的! 这是星际,三世四夫怎么了? 狐妖:天道酬勤,我终将武道通神

最开始赵兴看扎子的时候,以为这些扎子里说的都是一些国家大事。

后面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地方官员有很大的自主权的,多数事情几乎不需要上奏。

而需要上报中枢处理的事情,许多各部门直接就处理了。

真正需要上报给皇帝的其实没有那么多。

很多人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皇帝每天需要看的奏章不多?

其实不然,按照规矩,地方官员不管有事没事,定期都需要上一个扎子。

扎子的内容是向皇帝陈述地方的情况。

最开始赵兴看的很认真,以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了解地方的情况。

但是仔细看了一些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那些地方官员的扎子,基本都在吹嘘地方上风调雨顺,百姓怎么怎么安居乐业。

要是光看这些,大宋天下绝对说是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然而可能么?

因此后面他看扎子先粗略看看,对于这种陈述扎子,直接丢一边不看了。

赵兴随手拿起一个扎子,展开一看,是去年十月初的。

内容好像是官员下乡巡视,看到这里,赵兴就没兴趣了,刚准备合上丢到一边,眼睛余光看到了两个字,连忙仔细看了起来。

这份扎子竟然是盛紘写的,当然了,他之所以细看,并不是因为扎子是盛紘所写,而是上面的内容。

扎子中写着,扬州下辖的几个县,在入秋后几乎没怎么下雨,县令下乡巡查,发现乡间土地里蝗虫遗子有点多,认为来年有蝗灾之患,奏请在扬州实施以蝗易粮。

水灾、旱灾和蝗灾是古代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这三种自然灾害,在古代发生频繁,而且能影响到粮食产量。

民以食为天,更别说在粮食产量低下的古代了。

因此防范水灾、旱灾和蝗灾便成为了历朝历代一直在做的事情。

古人也有这自己独特的智慧,长久受到蝗灾的袭扰,慢慢的摸索出一套防范蝗灾的办法。

宋朝时期,人们意识到鸟类、蛙、蟋蟀、蛾甚至寄生小虫等都能吃蝗虫,因此颁布“禁捕蛙令”来保护这些天敌。

人们还发现蝗虫不喜欢接近麻类以及各种豆类植物,因此有意识地多种植这类作物以对付蝗虫。

古人也知道夏秋两季是蝗虫产卵的季节,古代虽然没有后世科技发达,弄不清蝗虫产卵所需要的环境。

但是古人根据每次蝗灾发生的情况,也能摸索出大致的情况。

每次蝗灾发生,都是夏秋之季少雨,甚至干旱。

因此朝廷有规定,一旦出现夏秋少雨的情况,官员就要下乡巡查,若是土地里蝗虫遗子(虫卵)较多,就需要上报朝廷。

朝廷会通过以蝗易粮的办法,鼓励百姓去挖蝗虫卵,和官府换取钱粮,来遏制蝗灾的发生。

然而对于这份扎子,尚书台的批复是扬州附近的州县并没有上报这种现象,只是个例,成不了气候,不必在意。

父皇批阅后,只写了一个阅。

这种批复就是说他看过了,赞同相公们的决断。

赵兴翻找了一下扬州周边州府在这个时间前后送上来的扎子,果然这些扎子都没有提过。

若是光从这些扎子来判断,确实像是个例。

但他可是穿越者,赵兴记得清清楚楚,盛紘刚入京参加早朝的时候,早朝上确实提到了江南数州有发生蝗灾的迹象。

“这些人真是该杀!”赵兴心里十分恼怒。

扬州上报了,附近的州府却没上报,显然是那些官员根本没有按照朝廷的要求下乡巡视。

甚至有可能那些官员已经察觉了,却没有上报。

因为当时正是三年大考的时候,一旦证实有蝗灾之患,这些区域的官员不可能有所调动。

因为他们对当地熟悉,能够更好的做好防范蝗灾的工作。

若是此时调动,换个连地方都不熟悉的官员过去,还怎么主持防范蝗虫?

不管是渎职,还是为了升迁而隐瞒了这件事,在赵兴看来,这些人都该死。

江南可是大宋产粮重地,蝗灾一起,及时控制住还好,一旦没有控制住,导致粮食大规模减产,问题就十分严重了。

要不是现在宫门关闭,赵兴都准备入宫了。

因为此事,晚上赵兴失眠了。

第二天起来后,他洗漱完,就带着那份扎子入宫了。

……

“儿臣拜见父皇!”赵兴行礼道。

官家摆了摆手道:“今日也不是休沐,你怎么一大早跑宫里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他好辣 三个反派崽崽的炮灰爸 没钱你修什么仙 LIKE 恐同Beta今天也在被迫贴贴 单向匹配 满门抄斩二十一次 背叛老好人正道夫君后 渣攻试图洗白[快穿] 我是佐樱好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