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东边不亮,西边亮了(1 / 2)
会议室的铸铁暖气片刚摸出点温度,晋安会长把第三杯浓茶推到梁颂年面前,这是双方两个周来第五次坐在这张橡木桌前了。
“梁同志,你们去年带的那批醴陵瓷器,工会老李到现在还念叨。” 晋安会长用袖口擦了擦眼镜片,“但技术这事儿,不是换几箱瓷器能办的,我们这些老家伙要是有心无力。”
“上个周您说的那位在通用电气做过实习生的周先生,我们的人去拜访了三次,他太太说他回香港了。”
“还有您提的石油厂的陈教授,我们托人带了封信,到现在没回音。”
“陈教授女儿在w市上大学,他年底要调离去那边的分公司任职。” 晋安会长端起茶杯,杯底沉着几片茶叶,“你们使馆的人可能不清楚,这些在洋人公司做事的华人,最怕被说成‘通共’。前几年有个在福特工厂当技术员的,就因为给国内寄了本机床手册,被 fbi 盘问了半个月。”
那时的技术封锁远远没有现在严重。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华裔工程师里,至少有五个人接触过涡轮高温技术。” 他抬头看向对方,“会长,我们不是要他们偷图纸,只是想请教些技术问题。国内油田的涡轮机,每次检修都要请咱们隔壁的专家,光是往返机票钱,就能建三个钻井平台。再者现在的形势也请不到他们了。”
晋安会长沉默了片刻,倒出一叠泛黄的名片。
他指尖划过名字,有几张边角已经磨平,“还有一个人。”
他抽出一张递过去,“王启年,现在在匹兹堡的西屋电气,负责涡轮机维修。他父亲是我同乡,1949 年去的台湾。”
这已经是他自己的私人关系了。
梁颂年接过名片,纸质已经发脆,上面的电话号码被圆珠笔涂改过,他们介入这件事情的时候这些人的信息就已经调查过了。
“我们试过这个号码,是空号。”
“他上个月刚换了工作。” 晋安会长叹了口气,把剩下的名片收起来,“你们要是愿意等,我下个月去国参加同乡会,帮你们问问。”
他们几人对视一眼。
“等不起了。”
国内来电说,大庆的备用机组只能撑到明年开春。
他们,不能拖这么久。
离开工会办公室时,风卷着落叶扫过街角,梁颂年把围巾拉高了些。
前天一场大雨,d市的冬天就这么来了。
开车回使馆大约需要半小时,方向正好路过家属院。
梁颂年坐在副驾驶闭目养神,睫毛在眼下投出片阴影,喉结动了动才开口,“不了。”
“好的。”
“回去通知大家开会。” 他指尖在膝盖上敲了两下。
“是。”
使馆二楼的办公室里,打字机的咔嗒声此起彼伏。
“半小时后会议室开会。”
“是。”
等梁颂年径直走进他自己的办公室,几人才拉住汪寻他们问。
“工会那边还是没进展?” 小赵抬头时,眼镜滑到了鼻尖。
汪寻食指放在唇边,示意他们啥都别问了,只是叮嘱,“中午吃饱点,开会别迟到。”
说完便走了,办公室的几人面面相觑。
但是看着后面进来的几人脸色都不好,应该不是很顺利。
办公室。
梁颂年把公文包往桌上一放,金属搭扣撞到桌面的声响惊。
他扯掉围巾往椅背上一扔,转身去倒热水,搪瓷杯底磕在饮水机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其实自己心里也明白,不能要求别人抛弃自己的前程来帮助祖国,但是想到有些人的回答,梁颂年捏着杯柄的手指就泛白。
再气愤事情也不能停下来
家里有句老话,东边不亮西边亮,事情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