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决策(1 / 2)
会议室。
长条桌前坐着九个人,梁颂年坐主位,中山装领口系得紧,袖口却卷到小臂,露出腕上的手表。
桌上的茶杯杯底压着张皱巴巴的任务清单。
“先把外围那三个的情况说透。”
没等众人坐定梁颂年就开了口。
小赵推了推圆框眼镜,手里资料纸都攥出了边,“史密斯、卡特、布朗,这三周约了六次,冷却系统的参数、机器振动的记录拿了些,整理好就能发回国内。”
“发回去能顶用?”梁颂年身子往前探。
目光扫过对面的老陈,这是给他们小组派来的技术性指导人员,判断这些资料对国内是否有用。
“老陈,您跟国内技术团队对接过,这些边角料,够他们往前赶多少?”
老陈端起搪瓷杯,吹了吹浮茶,“小梁,别嫌少。有这些东西,国内至少不用从零摸,先把机器的外皮摸清楚,再慢慢找核心。”
“慢慢找?”梁颂年指节叩了叩桌,“国外下个月就要把新涡轮技术用到油田了,咱们拿‘外皮’凑数,等国内摸透,又差人一大截。”
翻着资料,梁颂年开口道,“这个人,吉文?”
小赵立刻递过蓝色封皮夹,“他的资料也齐了。38岁,麻省博士,十年前是普惠核心组的,TC-76涡轮叶片成型工艺,他主导的,还拿了两项专利。”
“怎么去搞外设了?”
梁颂年问着,汪寻飞快记着,笔顿了顿。
“跟团队吵翻了。”小赵指资料里的备注,“可能是思想有分歧或者利益上分配不均,反正去年年初调他去做液压伺服的压力补偿设计。”
李德争接话,“约过两次,第一次说‘没时间’,第二次让助理回邮件,说‘技术问题发期刊交流’,咱们哪敢发?”
“有能力有经验的人被排挤?”梁颂年不禁勾起唇角。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重心转吉文,汪寻,记一下他常看的期刊名,去摸他食堂常点的菜,跟实验室附近的便利店打听,总之找机会必须要有搭话的机会。”
负责外联的小宋赶紧回话,“梁组,我上周跟普惠的清洁工聊了,吉文确实难接触,除了实验室、食堂、家,连便利店都只在固定时间去,买瓶牛奶就走,应该是给孩子买的。”
“很规律,没什么特殊的,很难接触。”
“难接触就不接触了吗?”
梁颂年拿起吉文的资料册,翻到照片那页,黑框眼镜,眼专注,是个搞研究的样子。
老陈又开口,“小梁,要不先从外围再挖挖?”
负责外联的小宋举了举手,“梁组,我查了吉文的学术记录,近三年没发过论文,就去年去蒙特利尔参加过一次材料研讨会。”
“研讨会?跟谁同场?有咱们能接触到的关系吗?”梁颂年立刻问。
“有个华裔教授,姓周,在麦吉尔大学教材料。”
小宋递过纸条,“说不定能通过周教授搭线?”
老陈又开口,“小宋这路子稳,先通过第三方接触,别直接亮身份,吉文要是警觉了,说不定连面都见不着。”
“老陈说得对,但不能慢。”
梁颂年拿起笔,在纸上划分工,“小宋,三天内联系上周教授,就说国内有技术团队想请教材料问题,别提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