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 60-70

60-7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你、你们管这叫狗?! 小镇南塔[悬疑] 奔丧 剑修也得乖乖上学 影后是玄学大佬,沈总甘愿折腰 新概念丧偶式育儿后美丽老婆他气活了 我和哒宰离婚以后 某柯学的方块大作战 陛下究竟怀了谁的崽 将军他成了世界冠军(竞技)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60-70(第1/17页)

第61章 半夜偷袭

暂时稳住了张王二族后, 阿备正式在玄菟郡内上任太守,开始了他的施政之路。

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其中最紧迫、最艰难的, 当属简雍负责的屯田。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刘备等人正式进入高句骊城的时候,已经到了五月初, 基本上完全错过了春小麦的种植时间, 只能赶着种一季高粱抢救一下。

时间上已经这么赶了,工作内容上还一点儿也不能含糊——又是要清点地契文书,又是要核对户籍人口,又要清理丈量土地, 又要重新分配土地并且登记造册。

这里面一项项、一条条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 阿备等人在玄菟郡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就会前功尽弃。之后, 他们要想再做点什么事,都会被张王两族掣肘到死局。

简雍这几天加班加点的干活,还特意像刘备借调了孙乾、高诱等人一起干。但即使是这样, 几人每天还是要熬到深夜。不过三五天, 几人的眼睛地下便挂上了重重的黑眼圈, 走路都在打飘。

阿备见了,实在是不忍心, 便将阿拉伯数字和竖式运算教给了他们。关于这些东西的来源, 阿备照例全部推给了东观, 说是在一本不知名的天竺典籍上看到的。

当然, 为了和这个善意的谎言相对应,阿备还细心地将“阿拉伯数字”改名成了“天竺数字”。

也算是在平行时空, 为被忽略的起源地印度正名了。

“这个天竺数字当真便利!”这几天被各种计算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简雍立刻意识到了这两样东西的价值, 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如此一来,所有涉及到算数的工作,都可以至少节省一半的时间,正确率也可以提升很多!”

简雍忍不住将桌案上堆着的两百七十一根小竹棍子全都抛向了空中,一边抛一边欢快地高喊:“老子终于再也不用摆弄这些鬼算筹了!”颇有几分高三学生高考完后手撕书本漫天挥洒的疯癫。

高诱一边惊叹,一边露出钦羡的神情:“早就听闻东观囊括四海奇书。今日之事,可见一斑。若诱有幸能入东观遍阅群书,那真是死而无憾了。”一如既往的学痴发言。

孙乾则凝神思索,片刻后道:“这竖式运算虽然简便易懂,但在竹简上书写颇为不便。而且每算一次,便要用去许多竹简,靡费颇多。总地算下来,反倒不如用算筹来得好。”

孙乾不愧是郑玄的高徒,对于算学一道颇为精通,顺带得也对和算学相关的其他领域也非常敏感,立刻指出了其中的问题。

然后阿备又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小黑板和粉笔,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后的几天中,玄菟郡的百姓们便时常看到简雍、孙乾、高诱等人一边在田地边丈量比划,一边在手中的小木板上奋笔疾书。疾书完之后几人便能很快地将品质、位置、大小、形状等各不相同的田地公正地分到各位要租田的农人手里,公正到即使是最小肚鸡肠的人也挑不出半点错来。

天竺数字、竖式运算以及黑板粉笔很快就在玄菟郡的官吏圈子中流行了起来——没办法,这东西和摆来摆去还容易弄错的算筹比起来,实在是太方便了!谁要是放着不学,那就是脑子有问题!

玄菟郡的官吏们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黑板、粉笔改进制作出了各种尺寸,使其可以揣进怀里、挂在腰上,更加方便携带。到了最后,将一块三寸长、两寸宽的漆黑黑板挂在腰上甚至成为了玄菟郡内新的流行风尚,被后院中的夫人、女郎们争相模仿,以示智慧和公正。

当然,即使减少了计算量,很多工作还是得下苦功夫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磨。阿备身为府君,自然也是偷不了闲的,时不时地就被简雍、孙乾等人拉过去义务加班。

这一天,阿备在野外跑了整整一天,直到城门落锁才堪堪回程。等到他回到家中时,天已经黑透了。

阿备先是按照礼仪向刘母问了安并陪着用了餐,随后回到自己的房间中,简单地洗漱了一番后便一头钻进了温暖舒适的被窝。

他实在太累了,非得好好睡上一觉才能恢复三分。

可他才刚刚放松了身体,突然就感到一具水蛇一般滑溜溜的身躯攀了上来,惊得他满身的睡意当即散去,只一个瞬息便从被窝里跳了出来,“刷啦”一声抽出了宝剑。

“谁……!”

阿备严厉的质问刚蹦出了一个字,便再也进行不下去了。因为宝剑的寒刃反射着银白的月光,照亮了那个“刺客”的脸庞。

是小苗!

还是只穿着亵衣的、眉目含春的小苗。

小苗似乎也被吓了一跳,脸颊上的绯红迅速褪去,连声道:“府君莫慌,我是小苗!是……是老夫人让我来服侍府君的……”

阿备先是疑惑地歪了一下脑袋,然后恍然大悟,转身借着收剑的动作掩饰脸上尴尬的神情。

在张王两族的接风宴上顺利拿下头筹后,阿备就将小苗也带走了。他心里想的是避免小苗被张家族长打击报复,给小苗一个容身之所。

但在东汉人民的眼中,这就是要让小苗当侍妾的。

再加上刘备此时年纪正好,房中又没有其他执帚之人,当侍妾的这件事似乎就更加理所当然了……

阿备有些好笑地摇摇头,他固然为自己的一片苦心被人误解而感到委屈,但确实又说不出一个责备的字句来一一说到底,无论是刘母还是小苗,抑或是此事中的其他人,都没有错,只是大家所处时代导致各自的想法不同罢了。

阿备的沉默仿佛一场没有尽头的凌迟,小苗在一片漆黑的寂静中越来越慌乱、越来越痛苦。原本桃花般泛着薄红的面颊逐渐变得苍白,原本含娇带羞的一双美目也浸满了哀愁。到了最后,两行清泪遏制不在地从她的眼角缓缓滚下。

小苗咬着微红的下唇,强撑着身躯恭敬地行了大礼,以首叩地,暖泣着道:“妾自知身份卑贱,不敢奢求府君怜惜。只盼府君能发发善心,留妾在府中,赐妾片瓦遮身、片餐果腹。妾愿永世为婢,报答府君的救命之恩!”

阿备心中触动万分。

他想的是,小苗才刚刚十四岁,还是个小孩子,应该读书识字、学习明理,为光明的未来做好谁备。至于作他人妇这种事情,既没有尊严、也没有自由、更没有健康,是万万不应该发生的。

但在同一时刻,当事人小苗想的却仅仅是有个容身之所、有个吃饱饭的机会,想的是如何解决最基础的生存问题。什么尊严、自由、健康,那都是从来不在她考虑范围内的奢移品。

两相对照之下,谁又能不叹息一句“世事艰难”呢?

阿备心中泛起一丝酸楚,轻声叹道:“小苗,莫再说这样的话了。你很好,并不卑贱。”

阿备点燃灯火,又取出一件干净的外衣罩在小苗单薄的身躯上,跽坐正色道:“我绝不会赶你走的,相反,我要认你为义妹。从今往后,我的家就是你的家。你可以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地往在这里,想住多久住多久。就算是住一辈子,也没问题!”

小苗被这飞来横福给砸晕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不可置信地道:“府君此话当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60-70(第2/17页)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阿备笑了起来,伸手摸了摸小苗软乎乎的小脑袋,不由地想起自己穿越前见过的那些可爱的小朋友们,心中越发怜爱,“只是,想要做我的妹妹并不容易。我对弟弟妹妹的要求可是很严格的。”。

“无论府君有什么要求,妾都一定会努力办到的。”小苗赶紧表态,似乎生怕自己慢了一点就会惹得刘备不满反悔,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一定!”

阿备笑道:“别着急。咱们今天的任务很简单,你只需要做好两件事情就可以了。”

小苗紧张地望向阿备,像极了准备面试的考生,捏着衣角道:“府君请讲。”

阿备笑道:“第一件事,就是改口。从今以后,你不许再叫我‘府君’,而是要称呼我为‘兄长。”

小苗一下子愣住了。数息之后反应过来,她不由地羞赧地垂下了头,任由朝霞般的薄红重新爬上脸频。

虽然刘备已经再三保证,但小苗的潜意识中总是认为这件事是假的。直到这声“兄长”在耳边想起,她才终于意识到刘备是真的要收她为义妹,而不是玩笑,更不是幻梦一场。

一时间,小苗心中又甜又涩又羞又恼,嚅嚅了好半天,终于轻声细语地叫了一声:“兄长……”

阿备拊掌大笑,随后又拿出一套黑板粉笔,认真地道:“接下来,咱们继续第二件事——认字。今天,我们就从‘人’这个字开始吧……”

就这样,清朗的读书声一直盘旋在这座简朴的小屋内。直到夜深,方才缓缓散去。随后的几天里,每到傍晚后,读书声也都会再次响起并持续到深夜。

几天之后,或许是终于确认了自己身份的改变,刘苗曾经始终微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形容举止都多了几分笃定坚毅,眉眼也带上了丝丝喜气。虽然衣服饰品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整个人就像是脱了孝似的,变得光辉璀璨起来。

与之相反的,阿备的面容却一日颓似一日,头发也油了、脸色也灰了,原本顾盼生姿的桃花眼也一日日地暗淡了下去,甚至还生出了浓重的黑眼圈!

对此,阿备表示——谁要是天天高强度上班十个小时,下班还要兼职给毫无基础的妹妹补习三四个小时的功课,晚上妹妹睡了还得点灯熬夜备课做教案——就这惨过996的工作量,孙悟空来了也得颓!

阿备只盼着再多熬几天,熬过刘苗的开蒙便好。

这些事情的缘由,阿备心知肚明,可惜外面的人并不知道。在关羽、张飞、孙乾、刘德然等人眼中,就是小苗被刘备带回了家,然后刘备就开始天天熬夜、日日消瘦——这两者之间怎么能说没有因果关系呢?

于是,一群忙得脚不沾地的大老爷们,在有限的闲暇时间还不忘相互八卦,头脑风暴了一波又一波。

最后,还是在靠谱和不靠谱之间反复横跳的简雍率先捅破了那一层窗户纸,直接将八卦捅到了正主刘备的面前:“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啊!几日不见,府君清减成了这样,我等甚是心疼啊~~~~~~”

简雍说这话的时候,虽然表情异常严肃、眼神异常诚恳,完完全全一副为主君殚精竭虑的模样,但那说话的语气却如同汪洋上的一叶小舟——整个地荡呀荡呀荡。

更有关羽、张飞、孙乾、刘德然、高诱等人不远不近地围在周围,或站或坐、或低头写字、或抬头看天。人人面上都是一副专心致志在干别的事情的样子,实则都竖起了耳朵凝神静气地等待后续消息。

八卦的效果拉得满满的。

阿备没好气地睨了简雍一眼,又无奈地看了一圈周围的人,突然起了逗弄的心思,于是拉住简雍的手,故作哀愁地叹了口气:“确实啊,英雄难过美人关。备只是一介织席贩履之徒,无关紧要。诸位都是英雄,身系家国社稷,才更要保重身体啊!”

简雍的脑子一时间没转过来,疑惑得问道:“府君何处此言?”

阿备意味深长地道:“没关系,你们现在不懂,过不了多久就会懂了。”

然后,阿备拍了拍简雍的手,留下一个神秘莫测的笑容后,甩着衣袖潇洒地离开了,留下一群八卦的人在原地苦思冥想。

这些人当然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什么结果。不过,没过多久,答案就主动地跳出来了。

阿备护送着刘苗来到军营中,一脸严肃地将大家召到一起,郑重地宣布道:“第一件事,是向大家宣布,我已经收了小苗为义妹,以后她就跟着我姓刘了。我给她取了字,叫扶桑。第二件事,我的小妹今天正式在营里开办学堂,所有伍长及以上的军官,都得每天来上课!”

此言一出,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糙老爷们儿顿时露出了惊恐的神情。

第62章 英雄难过美人关

两汉时期, 官方鼓励百姓接受教育,老师们也乐于传经,因此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从中央设置太学开始, 一路向下到郡、到县,一直到乡都设置有官学。

除此以外,有教授意愿的人, 还可以开设自己的私学,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教授你想要教的内容,从养蜂种田到法律天文再到诸子百家百无禁忌。

而学生呢?抛开那些家境殷实或者公费读书的,普通百姓要是想上私学,那也花不了几个钱。

因为当时人们的观念普遍是“经明行修”, 重名不重利——学习和教授知识都他们一种完善自身德行、提升人生追求的手段, 从来没想过拿这个赚钱谋生。

因此, 只要学生想学,很多老师的学费就只是意思意思。甚至只要学生嘴巴甜一点、手脚快一点,多帮着老师干点活, 老师就干脆直接给免掉学费了。

而且汉代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 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限制旁听生。

你要是实在穷得叮当响, 又没本事帮老师跑腿办事,那么你就找个角落安静地旁听, 不花一分钱, 也是可以学习的。

由此, 在这种学风浓厚的社会风气之下, 很多百姓都能识得几个字,说得几句经文来。

更有无数的贫寒子弟由此学成出仕, 封侯拜相, 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比如后来从放牛娃做到了太尉的邓艾。

但是,官学毕竟数量少、私学也影响力有限,和现代社会那种全面扫盲、人人识字明理的状态相比,能系统性地识字、读书的人还是少数。

比如在阿备招募到的这两百乡勇部曲中,能真正掌握常用汉字、能完整阅读至少一本学术著作的只有关羽和牵招两个人。

其他的一百九十八个人,都是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的文盲。

对于这个情况,阿备心里是非常清楚的,所以特意办了这个军营学堂,拉着刘苗一起来进行扫盲。

人都是有情性的。军士们习惯了用武力说话,就懒得再在文字经句上下功夫。

让他们挥舞几十斤的大刀,各个奋勇争先,舞得虎虎生风;让他们拿起几钱重的毛笔,便各个推三阻四,变得愁眉苦脸,就像是糙汉子进了大花轿——哪哪儿都别扭,哪哪儿都不得劲儿。

一位屯长皱着眉头,大声嚷嚷道:“咱们打仗,比的是谁骑谢好、谁功夫硬、谁气势猛,又不是比谁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60-70(第3/17页)

字多?学这玩意儿有什之用啊?没用!”

阿备笑道:“如果你只想要当一个勇猛的上卒,那么只需要有向前冲锋的勇气便足够了;如课你想要当一个带领五人、十人的小长官,那之只需要有能砍能杀的硬功夫便可了,如果你想要当一个领导百人以上的屯长、军候,那只需要有让人信服的骑射和严守军纪的决心便足够了。

但是,一旦你想要更进一步,去做一个统领千人的司马,或者统帅万人、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人的将军,个人的勇武和简单的战场决策便远远不够了!

千人万人的荣辱性命系于一身,统帅除了要带领士卒们冲锋陷阵,还要处理部队的侦查、后勤,战场的规划、决策,营地的建立、维护,武器铠甲的制造、更新,伤病员的治疗、安置——各种大事小情,每天没有上百件,也有好几十件。如此情况下,不识字怎么行呢?

如果统帅当真不识字的话,事前没有规划,事中不能应对,事后不能处理。恐怕数万大军还没开拔,就要乱作一团了!”

随着刘备的话语,众人的眼前顿时浮现士兵们晕头转向茫然无措,帐篷武器东倒一片、西落一堆,马匹牛羊漫山遍野的滑稽场景,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

阿备拍着屯长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道:“孙武、韩信不但能识字,会读书,还深谙各种兵法韬略。

咱们既然当了兵,就要以孙韩二人为榜样。大丈夫行事,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的!与君勉之!”

阿备这番话又是讲道理,又是给鼓励,三下两下就把屯长给说得心服口服。

屯长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嘿嘿一笑,抱拳道:“诺!”

关羽默默地听了一会儿,开口道:“府君,某在家乡已经开过蒙了。子经更是师从大儒。像我们这样的,就不需要再听课了吧?”

这确实很有道理。

可是今天是开堂第一课,阿备又在刚刚要求大家都必须上课,如今一转头就给关羽、牵招搞特殊,以后这军营学堂就难以继续下去了。

阿备放软了语气,劝道:“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楚子又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你与子经的确都识文断字,是军中难得的文人,但就一定无所不知吗?小苗虽然只是为大家开蒙,但她所教授的东西就一定一无所取吗?

至少今天这第一堂课,你与子经坐在这里好好听上一番。听完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关羽的性格就是傲上而不辱下。

刘备虽然处于上位,言谈举止却十分亲切随和、温柔讲理。听了他的一番话,关羽不仅没有半分“傲慢”的理由,而且还升起了难得的认同感。

至于负责授课的小苗,不仅年纪比关羽小,而且还是个柔弱的女子——完美地处在关羽不辱的“下”的范围内,更是让关羽找不出半点反对的理由来。

于是稍一思索后,关羽便点头同意了。

按下葫芦浮起瓢——这边刚安抚下关羽,那边张飞又不满地嚷嚷起来了:“府君说得有道理。可再怎么有道理,也不能让一个女子来教我们啊!这像什么样子?简直不成体统!”

张飞素来“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

让他读书识字、研习经典,他虽然脑壳疼,但心里还是一百个乐意的。

但一见自己的夫子居然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顿时感到上百匹骏马甩着舌头撒着蹄子在自己的心田上疯狂践踏,不由地拉下脸来,心中冒出一百个不愿意。

阿备向来坚信“妇女能顶半边天”,最听不得这种看不起女子的话,当即正色道:“女娲造人,始有人间万道。九天玄女,教授黄帝兵法造就华夏基业。妇好征战四方、执掌祭祀,成就功业。

孟母三迁,育出圣人;庄姜作诗,名流千古;巴清行商,富甲天下;许负封侯,功成名就……从古至今,数不清的女子做过各种事情,而且都做得很好,做到千古留名!怎么,就偏偏做不得你张益德的师长呢?”

张飞心里还是各种别扭、各种不情愿、各种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儿,但刘备的这张嘴太厉害了,引用的人物事例全都是名动千古的大人物——张飞实在是反驳不了。于是,只好委委屈屈地憋着嘴巴,默默地闷在下面。

阿备明亮的双眼缓缓地扫视下周的诸人,知道不仅是张飞,其他大多数人心里还是不太接受刘苗来上课这件事,只不过碍于自己的官职和威严才不得不暂且接受。

阿备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既然如此,那就干脆好好地耍一把官威,狠狠地搞一次以势压人!

毕竟,刘先主谥号“昭烈”。他不仅宽和仁厚,也威烈刚猛,不仅很“昭”,而且很“烈”!

于是,阿备容色一敛,摆出一副老兵阀子的无赖模样,敲着剑柄道:“道理都跟你们说清楚了,来不来学堂上课你们自己做决定。反正,一个月之后我来考核。到时候要是谁没能至少掌握两百个字的读意写法,就给我滚回去重新当大头兵!”

阿备话音刚落,只想动手不想动脑的糙兵汉子们顿时发出绝望的哀嚎。

一个月!两百个字!

这也太难了!

但既然刘备已经放出话来了,这件事便成了定局。就算他们再不想学,也只能硬着头皮努力学。

糙兵汉子们看了看一脸威严的刘备,又转头瞧了瞧柔弱娇美的刘苗,又低头看了看无辜委屈的自己,心中不住地哀叹:英雄难过美人关啊!

也不知道他们是在哀叹自己,还是在哀叹某人?

不管怎样,这军营学堂总算是开课了。阿备冲着刘苗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开始讲课。

其实,对于来军营学堂当老师这件事,刘苗自己原本也是拒绝的。她觉得自己才跟着刘备学了大半个月,水平也就是刚刚完成开蒙,实在是无法胜任“师”这样一个神圣的角色。

对此,阿备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只要你会一个字,就可以当不识字之人的老师;只要你会一百个字,就可以当只会九十九个字之人的老师。哪怕有人会一千个字,你只会一个字。只要你会的这个字,是对方不会的,那么你依然可以做这个能识千字之人的老师。

你天资聪颖,如今已经学会了千余字,而军营里的那些粗人们恐怕加起来也不认识十个字。对于做他们的老师,你已经绰绰有余了,有什么可怕的呢?”

见刘苗还是有些犹豫,阿备又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要给你取字为扶桑吗?”

见刘苗摇头,阿备一边提笔在木牍上描画,一边道:“扶桑树,乃是古籍中记载的上古神树。这棵树巨大无比,连通天地,对世间万物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传说,金乌鸟就是每天从它的树根下飞起,才给人间带去了光明;后羿射日时也是因为站在了扶桑树的树枝上,拉近了自己与太阳的距离,才得以成功。

你的名是‘苗’,本是一极为弱小的事物。但你的字却为‘扶桑’,是一个极大的事物。

这一大一小之间,正是我对你的期许!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60-70(第4/17页)

我希望,你有朝一日能从一颗弱小的树苗长成通天彻地的扶桑树,不但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也给这世间万物带去更多的益处。”

阿备的话音渐落,手中的笔墨也刚好停住——巨大无匹又枝繁叶茂的扶桑树跃然于木牍之上,震动了树下小小的金乌后羿,也震动了画外小小的刘苗的心。

于是,在刘备的鼓励下,刘苗鼓起勇气站在了众人面前,用粉笔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一撇一捺,开始了她的第一课。

“诸位请看,这个字是‘人’,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字。”

【作者有话说】

注1:唐,韩愈,《师说》

第63章 土地公有制

“诸位请看, 这个字是‘人’,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字。

这最上面的是人的头,中间的竖直的地方是人的背脊, 下面分开的一撇一捺是人的两条腿。我们都知道,人是有两只手、两条腿的,为什么仓颉造字的时候只让‘人’字有两条腿, 而不给‘人’字两只手呢?

因为, 对于‘人’来说,双腿比双手更重要!

只有人有了双腿,站立了起来、挺直了背脊、抬起了头颅,那么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而如果一个人有双手却无双脚, 弯着腰、垂着头、匍匐在地, 毫无气节,那么他就不能被称之为‘人’……”

刘苗一边回忆着刘备向她讲学时的话语,一边有条有理地讲述起来。而这种新颖别致的讲课方式, 深入浅出的讲课内容, 也逐渐吸引了听课人的注意力。

一堂课下来, 不仅是那些不识字的糙兵汉子们,就连原本颇通文墨的关羽、牵招也觉得很有感悟。于是, 不少人虽然嘴上不说, 心里却开始逐渐认可了刘苗这个老师。

军营学堂, 就这样逐渐稳住了局面。

之后的学堂再开课, 来的不仅有被要求来上课的军官们,还有许多空闲的普通士兵。

这里面固然有一些士兵是热爱学习的, 但更多的士兵则是来瞧军官们的热闹的!

毕竟, 看那些在他们面前吆五喝六、威风八面的军官们, 在柔弱小女子面前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听课练习的窘样,可比看那些一成不变的山山水水、树树草草有意思多了!

而刘备和刘苗,则秉持着两汉时期学堂中的优良传统——不限制旁听生。只要这些普通士兵们不捣乱、不吵闹,就随他们去。

当然,如果他们能顺便地听上两耳朵、学上一两个字,那就更好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都是一个回报极为漫长的投资。

阿备心里很清楚这个道理,也做好了长期投入不见回报的准备。但出乎意料的,不到半个月,军营里便频频传来喜讯——今天这个小子靠着刘苗教的诗句,讨到了心仪女郎的欢心;明天那个小子靠着刘苗教的汉字,避开了某些奸商的坑……

总之,在见到了各种实打实的好处之后,军士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刘苗的小课堂很快就人满为患了!

从前,刘苗进出军营的时候,军士们虽然对她也算恭敬,但那都是看在刘备的面子上,眼底还是充满了轻蔑和不信任。但现在,她只要进到军营里面,无论何时何地,军士们都会放下手里的活计,恭恭敬敬又真心实意地叫上一句“先生好!”

刘苗深受鼓舞。

在结束了第一期的军官专属尝鲜课堂后,刘苗马不停蹄地开了第二期、第三期的士兵普惠课堂。她还专门选出五六个有天分的士兵,单独给开设突击速成课堂,在几天的密集授课后让他们出去各自再开课堂……

很快,整个军营里遍地是学习的人群,到处是学习的身影。

阿备原本还想给刘苗出主意,让她寻几个有当老师天赋的人出来,教好了之后再放出去教别人。没想到还没等他说出这个主意,刘苗自己就已经想到并且付诸行动了。

这或许,就是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效果吧。

阿备将一切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如今,军营课堂虽然只是一点小小的火星,但他相信,这点小火星终究会在整个大汉境内燎原!

这个时候,阿备还是以一种老父亲的心态看待此事,想的都是如何呵护保全这个如同婴儿般的希望之火,对它一无所求。他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被他始终护在怀里的孩子,会以一种怎样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予他重大的回报。

而就在军营课堂开展得红红火火的时候,简雍则愁眉苦脸地找了过来,说出了一个坏消息:“农人们闹着要退田。这新的公田之法,只怕是进行不下去了。”

阿备搞的那一套公田制度,说白了就是现代社会华夏农村土地制度的套皮翻版——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则平均分发到每个农人头上,且使用权不能买卖、转让,只能租赁。

为了让东汉时期的农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套制度,也为了不超出郡太守的权限,阿备没有直接将田地授给农人们,而是套了个“租田”的壳子。在不影响原本赋税的基础上,收取三十分之一的田租。

如此一来,农人的田税和田租加在一起,就是十五分之一——与西汉初期制定的田税持平,并没有太加重农人们的负担。

要知道,农人们给大族们做佃户,虽然不用给国家交税,却需要拿出二分之一的产出交租。

刘备制定的三十分之一的田租和大族们的田租一比,那真是妥妥的“薄租”了!

用现代的话来说,刘备这是在用爱发电,做慈善!

因此,此法一开,无数没有田地的流民哗啦啦地冲到了衙署中,争着抢着要“租田”!

农人们欢欣鼓舞,豪强大族们则满怀愤懑。

本来,刘备带着人把被大族们侵占的无主土地夺了回去,就让他们很不满。现在刘备又搞出这么一出“公田薄租”,把流民们都吸引了过去,就让他们更加不满了!

那些无主的土地,原本可以先被他们事实占有,然后再慢慢地变成他们的隐田,既可以让他们享受丰厚的粮食产出,还可以免于缴纳国家的税赋,两头通吃,美滋滋。

那些没有土地的流民,原本可以先被他们招揽成佃户,然后再慢慢地被他们变成奴隶。活着的时候给他们干活做工,死了之后给他们陪葬守陵,男的给他们踏脚铺路,女的给他们继续繁衍奴仆。

从生到死、从男到女、从老到少、从一代人到代代人,充分地压榨出每一滴骨血,为他们富足美好的生活添砖加瓦。

但是!现在!

就因为刘备!全部都实现不了了!

刘备的可恨还不止于此,只要他的“公田薄租”继续进行下去,不仅是流民,就连大族们原有的佃户也有可能被吸引过去。到那个时候,大族们空有良田千顷却没有佃户耕种,一样收不到粮食,一样要挨饿!

这不就是在挖大族们的命根子吗?

于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命根子,大族们联合起来,开始倒出散播谣言。其中,以张王两族最为积极,出力最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60-70(第5/17页)

大族们散播的谣言五花八门——什么“租公田不靠谱,官府早晚会把田地都收回去”、“三十分之一的田租说得好听,等真的要交租了,马上涨价!”、“这都是刘备算计好了的,用公田来作饵,把人吸引过去之后,立刻就将人打包变成官奴!”……

虽然这些谣言前后不一、逻辑混乱、言辞浮夸,但其中说的几件事情却确确实实地说到了农人们的心坎上。

不是没有担忧,只是一直被一层名为“侥幸”的窗户纸蒙在下面。如今这层窗户纸被戳破了,那些担忧便被添油加醋地释放了出来。

于是原本很多摇摆不定的农人停下了租田的脚步,站在远处观望起来;原本很多已经租好了田地的农人因为各种担忧烦恼,想要退田不租了。

“公田薄租”是刘备上任以来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指望着办成此事好在玄菟郡站稳脚跟。简雍自然是不肯让农人们退田的,便好说歹说各种劝解。

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怀疑的种子已经在农人们的心中种下了。无论简雍的态度是强硬,还是柔和,是威逼,还是利诱,都已经不重要了。只要官府不肯退田,便几乎等同于坐实了谣言!

有些农人舍不得田地,犹豫道:“谣言毕竟是谣言,哪里就真的会到那一步?官府也不至于做那样的事情。”

“你个小年轻懂什么?这人要是黑心起来,谁还管他是谁、你是谁?”一些年老的农人拿出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言之凿凿,“你现在拖拖拉拉地不退田,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官兵过来抓人、抢粮食,你就知道后悔了!”

于是,原本好好的一项“惠民”正策,就这样变成了“怨民”甚至“恨民”正策,整个玄菟郡都笼罩在一层浓浓的低气压中。

等到阿备收到简雍的汇报,来到田间地头实际调研的时候,遇见的农人们要么是闭口不言,要么是埋怨担忧,反正就一个意思:“这公田我们不租了!”

强扭的瓜不甜,阿备也只能无奈叹气。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村子里突然敲锣打鼓地热闹了起来。原本在阿备面前沉默麻木的农人们像是突然活了起来似的,一咕噜地从地上爬起来,呼朋唤友地朝着热闹处奔去,就连刘备这个郡太守都顾不上了。

阿备实在好奇,这个“热闹”到底有什么魅力,竟然能让衣食都没有着落的农人、流民们如此痴迷。

走过去一看,原来竟然是斗鸡!

只见黑压压地一大群人围在空地上,兴奋地看着两只红冠彩羽的大公鸡在中间打架。人群自发地分成两拨,为心爱的大公鸡加油助威、摇旗呐喊。

大公鸡要是输了一招,农人就跺着脚、抱着头,痛苦得仿佛死了亲儿子;大公鸡要是赢了半式,农人们就蹦着脚、伸着手,高兴得似乎一亩地收了一万斤粮食!

无论男女老少,农人们都为了两只大公鸡如痴如醉。

简雍就算是心再大,见此情景,也忍不住气得直跺脚,恨铁不成钢地道:“轻信谣言,又不思耕种;不分轻重缓急,还沉迷享乐——如此行事,哪怕颗粒无收,也是老天爷的报应啊……”

阿备盯着那斗鸡的人群看了片刻,却突然拍手笑道:“甚好!甚好!咱们也出上一份力,让这热闹更大一些才好!”

简雍、高诱、孙乾等人不可置信地望着刘备,实在是理解不了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孙乾行事最是一板一眼,不豫道:“府君是否已经无有远志了?竟然也要行荒唐之事,与荒唐之人同流合污?”

阿备赶紧拉住孙乾的手,笑着解释道:“公祐误会备了。备刚刚所言,只是因为想到了应对之法。”

孙乾、简雍等面面相觑:什么应对之法?在热闹里拱火,热上加热、火上加火吗?

阿备并没有回答几人的疑惑,只是哈哈大笑而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离后怀了仙尊的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全民选夫 重生后改嫁前夫他爹 雄虫大人缺乏常识却过于上进 直男扮演限制文工具人有多惨[快穿] 哥哥是并盛大魔王 带着糊涂系统追权臣 全灵异圈都在赌我能活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