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80-90(第1/16页)
第81章 他是冠军侯
柯最部首领领着两万兵马跋山涉水, 连续走了十四天,终于到达了克什克腾旗的青山山口。
只要通过这个山口穿越大兴安岭,便进入了辽东地界, 到达了科尔沁草原。
到达山口后,柯最部首领显然大军安营扎寨,守住山口, 然后非常谨慎地派出探子去山脉中查看情况。按照他的推算, 汉军的队伍会比他们晚一点到达山口,他们刚好可以以逸待劳,埋伏一波。
但探子带回来的情况却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大兴安岭之中风平浪静,没有任何军马行进的迹象。
或许是汉军马匹不行, 行军速度慢, 所以还没走到这里?
柯最部首领也不是莽撞之人, 一连好几天都按兵不动,只是不断地派出探子去打探。但无论他派出去多少人,带回来的信息都是一模一样的:大兴安岭之中风平浪静, 没有任何军马行进的迹象。
柯最部首领疑惑了:就算汉军的速度再慢, 如今快二十天过去了, 也该到了呀。除非,除非……他们迷路了?
这个猜想一出, 柯最部首领顿时眼睛一亮, 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问题的答案:茫茫草原, 到处都是一样的景色, 不熟悉路况的汉人迷路是再正常不过了!想当年,被匈奴誉为“飞将军”的李广, 不也是次次出塞、次次迷路吗?
柯最部首领喜得原地转圈圈:迷路好哇, 迷路妙哇。汉军迷路了, 他们鲜卑军就可以利用识路的优势将他们一举歼灭了!到时候,升官进爵、金银珠宝那还不是大大的有?
于是,柯最部首领立刻整顿兵马,迅速穿过青山山口,沿着西拉木伦河东行,进入了科尔沁草原。
结果到了地方,差点迷路的人反而变成了柯最部首领——为什么到处都是水草和牛羊,却偏偏没有汉军的踪迹啊?这也太不正常了!
直到这个时候,柯最部首领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汉军可能根本就没有走这条最常规的路线,而是另辟蹊径。只是,这条蹊径到底是哪一条柯最部首领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
就在此时,一群形容狼狈的鲜卑人突然冲了过来,痛哭流涕地喊着祖城被汉军攻破了!
柯最部首领只觉得心脏一痛,几乎当即就要跌倒在地。祖城乃是鲜卑的发源之地,乃是除王庭之外对每一个鲜卑人来说最重要的地方。如今骤然听闻祖城被破,不仅仅是柯最部首领,每一个鲜卑人都感到了钻心剜骨一般的疼痛。
柯最部首领勉强稳住局面,心里却动荡非常。他想不通,祖城位置偏远,许多鲜卑的小年轻都尚且不清楚它的具体位置,那群汉人又是怎么知道的?而且还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绕过生活在鲜卑东部的诸多部落,悄无声息地直接打到了祖城?
忽然,队伍后方传来一阵冲杀声。毫无防备的柯能部队伍顿时被冲得七零八落。柯能部首领立刻喝住溃兵,收拢阵型。
他拨转马头向后看去,只见一面“汉”字大旗迎风招展,如同一柄利剑般直刺而来。
汉军!
是刚刚攻破了祖城的汉军?
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又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我们的后面?
还没等柯最部首领在一连串的疑问中理出头绪,一枚飞箭便迎面而来。所幸他胯下战马乃是鲜卑一等一的好马,又历经多场战斗,极有灵性。千钧一发之际,战马向旁边跑了两步,这才让他堪堪躲了过去。
柯最部首领惊出一身冷汗。他抬眼望去,只见一位样貌清俊的少年,顶盔掼甲,驾着一匹黄沙马飞驰而来。在少年的身后,是一面翻卷招展的红黑大旗,上面写着一个如盘龙一般的“刘”字!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柯最部首领也不由地有些恍惚——这就是那位未及弱冠的玄菟郡太守刘备刘玄德吗?看来弥加部输得不怨,这位刘府君果然用兵如神。
他才不是什么迷路的飞将军李广,他是闪电骤雨般的冠军侯霍去病啊!
……
公孙瓒领着自己的部下左冲右突,正杀得兴起,无意间的一扭头,却差点被映入眼帘的情景给吓得浑身冰冷。
只见一个首领模样的鲜卑人,仗着胯下骏马勇猛灵活,竟然使了个阴招。在刘备正向前冲来不及停住马蹄的关键时刻,诈败逃走的鲜卑人猛然勒马回转,一跃三丈,跳到刘备的身后,然后借着马势挥舞着大刀劈向刘备的后脖颈。
此时此刻,刘备根本就来不及指挥马匹调转方向!那柄刀,是一定会结结实实地砍到刘备的脖子上的!
“玄德!”公孙瓒目眦欲裂。
但下一瞬,被砍下马的却不是刘备,而是那鲜卑首领。原来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刘备忽然侧身坠了下去,避开了那惊险万分的一刀。同时,他高举鸳鸯双股剑,自下而上地给了鲜卑首领致命一击。
饶是刘备避开了柯最部首领的夺命快刀,公孙瓒依旧痛苦万分。
原因无他,刘备的这一坠,几乎是以命换命的翻版——因为那个角度、那个力道、那个速度,哪怕是技术再精湛的骑手,也一定会直接掉到马下。而在这种混乱的战场上,骑兵落到马下,几乎只有被乱蹄踏死一种下场。
公孙瓒线条俊逸的双眼中浮现出泪花。
刘备,刘玄德,他的同窗好友。他才刚刚十八岁啊,大好的前程才刚刚开始,就要丧命在这千里外的草原上了吗?
公孙瓒难过地眨了眨眼睛,模糊的视线中却出现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出现的身影,让他的心跳在顷刻间漏了一拍——刘备!是刘备!他居然还完好无损地骑在马上!
对于刘备的奇迹生还,公孙瓒又是惊喜又是好奇。战斗一结束,他便立刻找到了刘备询问其中的奥妙。
阿备哈哈大笑,毫不藏私地将双马镫展示给了公孙瓒。
“就这个?”公孙瓒难以置信,“就是这个东西,让你在马上轻松做出那么困难的动作?”
不怪公孙瓒不相信,马镫在东汉末年实在算不上是什么稀罕玩意儿,很多马匹上都配有。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马镫只是单马镫,用来辅助上马,还没有人想到把这个东西弄成一对儿的用于马战。
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没有需求。
在汉末魏晋以前,中原汉人的主要敌人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这些游牧民族的主要战法是边跑边射的游骑战法,身上的铠甲护具也很脆弱。中原汉人只要多练练骑射,或者加高马鞍举着长矛冲刺一波,就能赢得胜利。
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情况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衣冠南渡、胡人占据中原地区,失去了北方优质马匹产地的南方汉人只能依靠强大的军阵来和胡人的骑兵对抗。
根据中华大区的优秀对战匹配机制,北方胡人的战法于是也跟着改变,发展完善出了突骑战法——几十上百个穿着厚实铠甲的骑兵,如步兵兵团一般成整齐建制地向敌人高速冲击而去!
而为了满足骑兵们在高速度、高强度的对撞冲击中不被撞到马下的需求,双马镫这才逐步发展完善。
阿备一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80-90(第2/16页)
眉,将黄沙马的缰绳递了过去:“伯珪兄不如试一试?”。
公孙瓒也不扭捏,直接翻身上马。
自从跟了刘备之后,黄沙马就再没有驮过其他人。如今骤然被公孙瓒一骑,顿时不高兴地打了个响鼻,开始在原地转磨子似地打圈圈。
阿备失笑,摸看黄沙马的耳朵软言安慰了好一会儿,马儿才不情不愿地慢慢跑动起来。
公孙瓒一开始还有些不太习惯双马镫。但他骑术精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身体姿势。因此,他不仅很快就适应了双马镫带来的新的骑乘方式,还逐渐感受到了双马镫给骑手带来的各种好处。
——他可以只用双腿的力量就稳稳地骑在马上,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力量不够而被甩飞出去了。
——他可以只用腰腿的力量就在短时间内掌控马匹的方向,再不用非得至少一只手拉看缰绳。两军对战的时候,他也可以放心大胆地双手持兵刃,比敌人更多出一倍的杀伤力和胜率。
——他可以只用两只脚就将自己的身体牢牢地挂在马上,他可以自由地在马上站起、蹲下,甚至是单脚倒挂,他可以以各种极限的姿势在马上进行躲避,也可以以各种刁钻的角度在马上展开进攻。
总之一句话——双马镫实在是太棒了!
下了马后,公孙瓒还忍不住将双马镫摸了又摸,动作轻柔又充满爱意,就好像再摸自己的夫人似的。
“这东西简单又实用。”公孙瓒当场用麻绳给自己做了一套简易双马镫,“等打完鲜卑,我也要给我的骑兵们人手一个!”
带领着辽东郡骑兵的柳毅也在旁边频频点头。
可以想见,这次与鲜卑的大战之后,双马镫会先在辽东属国和辽东郡传播开来。
然后,因为双马镫的实用性和制作简易性,这种传播将不会局限在小小的辽东地区,而是会继续南下,去到并州、去到冀州,去到青州、徐州、司隶……最终在整个大汉境内流行开来。
就像是飞溅到甘草垛里的火星,在极短的时间内蔓延得势不可挡,燃烧得势裂长空!
由此,必然也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当多年之后阿备开始争霸天下的时候,他面临的将不再是一群只配备了单马镫或者干脆根本就没有配马镫的初级版骑兵,而是全员配备了双马镫,速度更快、冲击力更猛、战斗力更强的升级版骑兵。
到那个时候,他的争霸天下之路,只会更加艰难。
那么,因为害怕遇到未来的艰难,他就要将双马镫的技术私藏起来,不让任何人知道,只由他一个人独享吗?
阿备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甚至在拿出高炉炼铁法和灌钢法之前,他就很认真很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他想,如果他穿越的时间点是三国鼎足之势已成的时候,他或许会这么干;
再早一点,如果他穿越的时间点是坐拥徐州的时候,他也或许会这么干;
或者再早一点,如果他穿越的时间点是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他咬一咬牙,或许还是会这么干……
因为他这么干,可以更快地提升刘备集团的实力,加快统一天下的进程,让黎民百姓少受一些动乱的苦楚。
但是现在不一样,他穿越的时间点是在黄巾起义之前,他现在面临的是汉人与鲜卑人的大决战。
让他置华夏民族大义于不顾,眼睁睁地看看历史的悲剧重演,鲜卑的铁蹄踏遍汉人的河山,他无论如何都做不到!
阿备始终明白:个人功业的成就与否,远远比不上国家与民族的兴衰荣辱重要!
再说了,就算灌钢法和双马镫传播开来,你有我有他也有,也不过是将汉末的众多诸侯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如果他真的有能力,那么他依旧可以南征北战、一统天下,重新建立汉家江山。
如果仅仅是因为失掉了一点装备优势,他就赢不了汉末诸侯,安定不了华夏大地,那也是他技不如人,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苍茫辽阔的草原上,高低起伏的绿色丘陵在夕阳的照耀下变成了一片黑红。在如霜的折戟残剑中,在如墨的飘扬旗帜下,阿备凭剑而立,眺望南方汉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作者有话说】
第82章 天凉了,让高句丽灭国吧
歼灭了鲜卑柯最部的两万人马后, 阿备带领着一万汉军继续向西行,穿过青山山口到达克什克腾旗,然后再转而南下。
仗着有曹不兴提供的详细塞外地图, 阿备就像开了全图挂的游戏玩家一样,带着一万汉军在草原上浪得飞起,一路走一路风骚走位, 不仅攻破了不少鲜卑的小部落, 而且还每次都能从鲜卑援军之间恰巧穿过,只留给匆匆赶来的鲜卑援军一地的马蹄印。
“见了鬼了!”鲜卑人惊恐地睁大了眼睛,“那些汉军是会什么法术吗?他们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那一段时间,鲜卑人终于体会到了当初匈奴人被霍去病支配的恐惧。
人逢喜事精神爽, 这一万汉军跟着阿备是越打气势越强、越打情绪越好。
等到从玄菟郡出发后一个月, 阿备领着这一万人马和其他三路队伍汇合的时候, 都把夏育、田晏、臧旻和南匈奴单于等一干人给看呆了。
这群家伙,他们到底是来支援打仗的,还是凯旋回朝的呀?
在听了阿备那边的情况后, 夏育、田晏、臧旻和南匈奴单于等人又不由地对刘备心生佩服。
他们三路人马共同围攻鲜卑王庭, 到如今也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因为阿备的蝴蝶效应, 和历史上相比,夏育、田晏、臧旻和南匈奴单于这三路人马并没有遭遇惨败。
但也没胜几场仗。
总的来说, 也只能算是和鲜卑互有胜负, 正在相持角力。
和刘备这种开局破了鲜卑祖城, 还一路打一路胜, 没有败绩的战绩根本没法比!
“难道……这就是天才?就像当年的冠军侯霍将军那样?”
夏育、田晏、臧旻等人心中不由得有些怀疑人生,尤其是南匈奴单于。
作为祖上就被冠军侯打得自闭了的一员, 南匈奴单于在惊叹之后忍不住生出了一些幸灾乐祸:鲜卑是吧?占了我们匈奴曾经的草原是吧?看你们得意的样子, 还不是被大汉打得找不着北!你们就等着完蛋吧!
也亏得这群人不知道原本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要不然, 他们恐怕就不是怀疑人生这么简单了,直接可以自挂东南枝了!
如今,夏育、田晏、臧旻和南匈奴单于等人虽然心中惊叹钦佩,但他们毕竟打得也不算太差。
再加上“胜负乃兵家常事”,为将者拥有一颗坚强的心脏是基本要素,因此夏育、田晏等人并未灰心丧气,只是对未及弱冠便能打出如此耀眼的战绩的刘备更高看了几分。
在之后的多次作战会议上,几人也更加重视刘备的想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80-90(第3/16页)
同时,夏育、田晏、臧旻和南匈奴单于等人心中忍不住升起了一种乐观的期待——这次与鲜卑的决战,汉军开局便如此顺利,之后也一定会逢战必胜的吧?
他们不知道的是,一着关键的胜负手却早已被鲜卑王檀石槐给捏在了手中——那就是从玄菟郡中逃出来的张王两族族长。
……
在阿备等人从玄菟郡出发后不到半个月,关于“刘备已经被鲜卑人杀死”的流言便如同海浪般席卷了整个玄菟郡。
整个玄菟郡人心惶惶,不少颇有家资的中等人家乃至是当地大族,都在筹划着卖掉家产往内地跑。就连刘备留下来的一千部曲,也是人心浮动。
刘德然跟着刘备一起出塞打鲜卑,他手里的情报网络自然而然地由留下来的曹不兴主持。很快,曹不清就查清楚了流言的源头——玄菟郡张王两族。
在之前的几番交手中,张王两族频频吃瘪。虽然之后刘备拿出郡学这块大饼让他们狠狠地啃了一口,但啃完了之后他们才发现这张饼里居然还掺了沙子——阿备不仅让张王两族的子弟进入郡学,还让许多寒门甚至是平民子弟也进入了郡学!
这样下去,他们张王两族还怎么在其他寒门甚至是平民面前彰显高贵?他们还怎么在玄菟郡形成事实上的知识垄断、官位垄断?
偏偏刘备这件事做的滴水不漏,从头到尾只给张王两族遐想空间,没给张王两族的任何人留下任何实质性的承诺。同时,他也没有立刻将寒门或者平民子弟拉入仕途,给张王两族递出话柄子。
张王两族真要是闹将起来,别人只会说他们是想多了。算来算去,这个暗亏他们是吃定了。
更何况,刘备的这个郡学摆明了就是利好张王两族之外的所有人。张王两族虽然现在势力大,但上上下下也不过几千口人,哪里比得上其他整个玄菟郡的上万口人呢?
张王两族族长心里明白:除了张王两族的自己人之外,其他人心里指不定在拍手称快,等着看他们两族的笑话呢!
总之,只要刘备在玄菟郡一天,张王两位族长的心就悬落落的一天,半点也踏实不下来。
再后来,刘备名下的铁器作坊里生产出了用灌钢法制作的新式农具,在玄菟郡乃至整个辽东地区风靡一时。张王两族看中了其间的巨大利益,便找到刘备商量入股的事情。
这次的商量,最重要的当然是想要分一杯羹,赚一波五铢钱。但张王两位族长同时也将其看作一种试探——看看张王两族到底有没有和刘备合作可能性的一种试探。
结果,刘备直接拒绝了!
他拒绝了!
这下子,张王两位族长彻底死心了——既然这位玄菟郡刘太守不想和他们合作,那就让他再也没法和他们合作吧。
于是,等阿备领着队伍从玄菟郡一走,张王两族便立刻行动了起来。
他们一边将刘备等人的行动路线透露给鲜卑人妄图借着鲜卑人的手将其灭掉;一边在郡里造谣刘备等人已死动摇人心。
而他们的最终目的,则是借用鲜卑和高句丽的力量攻破高句骊城,趁乱拿下刘备经营的所有工坊,以获取其中的优秀工匠和先进技术。
战后清点起来,张王两族则可以将所有的锅全部推给鲜卑人和高句丽人,自己全身而退。
牵招、公孙康、高诱等人得知了这些消息后,气得浑身发抖——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刘备和张王两族就算再怎么不合,那也是大汉人民之间的内部矛盾。而现在,贪心不足的张王两族为了赢得胜利,竟然引狼入室,带着鲜卑、高句丽来杀自己的汉人同胞。
这是什么行为?
这就是妥妥的带路党!汉奸!
牵招、公孙康、高诱等人互相看了一眼。刹那间,哪怕是向来最为心软的高诱,也面露杀意。
主意一定,几人立刻商量起了对敌之策。
“对了。”牵招以拳击掌,眼睛亮了一下,“府君临走时给我留下了一个锦囊,让我在危急时刻打开。现在正是打开的时候。”
牵招立刻从怀里掏出锦囊,其他人则赶紧凑上去看,只见细白的宣纸上写着:“若张王两族有所行动,则可……”
一条一条,将张王二族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列出来了,并且还附带有处理意见。
“原来府君早有准备!”公孙康将那信件反复看了好几遍,越看越喜,越看越爱,心中对刘备也更加敬佩,“各种对策都十分周详,咱们依计行事便可。”
其他人也都点头赞同。
张王两族的计谋虽然厉害,但既然他们已经早有准备,那么他们便能将计就计把这些汉奸、胡人、王八蛋们通通一网打尽!
……
这天夜里,月色黯淡,乌云重重,高句骊城北门上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
一直潜伏在城外的鲜卑和高句丽的队伍见到了约定的信号,立刻率队冲进了过去。
一队人马早就等候在城门前。那领头之人见了鲜卑和高句丽的旗帜后,立刻迎上去,讨好地道:“我是张家派来接应两位首领的。玄菟郡里藏钱币粮食的府库在城西。那儿的路我最熟,请两位首领跟我来吧。”
“你们张家还挺上道的。”鲜卑槐头部首领喜不自胜,“你们一会儿跟在我们后面。你们抢到了什么,都归你们,我们就不要了。”
“谢谢首领!谢谢首领!”
那领头的人顿时喜笑颜开,一边不住地向两位首领说着各种恭维的话,一边领着对方的人马进入城门。谁知一行人刚走到一半,那领头的人突然一抽马鞭,便带着人马迅速地冲进了瓮城城门。
鲜卑和高句丽首领还没反应过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瓮城城门便轰然落下,上百个弓弩手从黑暗中显现出来。
刹那间,便是箭如雨下!
鲜卑人和高句丽人原本还沉浸在即将打劫成功的喜悦中,身上毫无防备,瞬间便被射了个正着。一时之间,中箭者不可计数,队伍乱做一团,人马互相践踏,哀嚎声不绝于耳。
假扮张家领队的高诱站在敌楼上,还不忘继续角色扮演,声情并茂地大骂道:“鲜卑狗贼,我堂堂张家怎么可能帮你们打劫玄菟郡!也就只有你们这种狗脑子会相信这种骗鬼的话!”
槐头部首领气得目眦欲裂,恨不得身上立刻长出一双翅膀飞上城头将高诱一剑斩杀。无奈弓弩势头实在太大,原本的计策也已经破灭,槐头部首领也只能带着残兵和高句丽人一起冲出了城。
结果出城还没多久,又有一队人马从山坡上汹涌而下。队伍中的旗帜上大书一个“王”字,一位顶盔掼甲的武将一边纵马而出,一边大喊道:“我乃王家军侯,誓要拿下尔等蛮夷首级!”
这位王家的武将,自然也是假的,是由牵招假扮的。
槐头部首领和高句丽首领带着剩余的队伍勉强抵抗,但根本不是对方的敌手,很快就被杀得丢盔弃甲、四散而逃。
槐头部首领和高句丽首领很快就被打成了两个光棍。眼见着那王家武将的长矛冲着自己的首级而来,两位首领慌乱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80-90(第4/16页)
冲入密林中。
“鲜卑狗贼!高句丽蛮夷!尔等给我站住!”王家武将的声音顺着夜风远远传来。
傻瓜才给你站住!
槐头部首领和高句丽首领闻言,抽着身下的马匹跑得更快了。
另一边,张王两位族长也是带着族里的人马一直整装待发。他们见到北门火起,又听到一片喊打喊杀之声,只以为是自己的计策奏效了,便立刻率领人马去夺工坊,结果被早就埋伏在工坊里的公孙度打得鬼哭狼嚎。
公孙度早就恨透了横行霸道的张王两族。护住了工坊后,他一边派人去追逃走的张王两位族长,一边亲自带人一路杀到了张王两族的宅邸,迅速地控制住了张王两族的族人。
等到天色放明,玄菟郡的百姓一觉睡醒后,那个盘踞玄菟郡多年如同巨大榕树一般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张王两族虽然还未被连根拔起,但已然如同被放置在砧板上的鱼儿一般,再也翻不起什么浪花了。
城外,槐头部首领和高句丽首领借着夜色和树木的掩护拼命向前跑,一直跑了一整晚,直到太阳升起来后才终于渐渐地停了下来。随后,他们一边往塞外走一边收拢残部。
战后一清点,原本带出去的队伍最后只回来了十之一二,可谓是损失惨重。由此,槐头部首领和高句丽首领恨透了玄菟郡的张王两族。
一番修整之后,槐头部首领决定向西走,找鲜卑王檀石槐告状。高句丽首领则需要向东走,向自己的国王复命。两队人马就此分开。
而当高句丽首领一路狼狈地逃回国都,想高句丽王报告了事情的经过后,他脸上的泪痕还没来得及干,就听到了一个令他难以置信的消息——玄菟郡铁官令牵招带着两千人马杀到国都来了!
“汉家上官一定是来问罪的!”高句丽国王急得团团转,“这、这可如何是好?”
高句丽首领也懵了。但他很快反应过来,此时自己一定要稳住国王,一力主战,拿到兵权,反攻回去。否则第一个被高句丽国王拿来安抚汉军、谢罪□□的人头就是自己!
“王上莫慌!对方只有区区两千人,背后也只有一个弱小的玄菟郡。他们与我国交战,那就是以卵击石。我们不如趁此机会歼灭他们,趁机夺下玄菟郡的领土!”
反正这种事情,他们高句丽国也不是第一次干了。
他们现在所站立的国土,就是他们趁着两汉动乱,一点一点从东汉的玄菟郡手里夺过来的。他们的国名高句丽,就是用的玄菟郡的治所高句骊的名号。甚至他们的国都,就设立在原本玄菟郡高句骊城的地址上。
在一番并不艰难的思想斗争之后,被贪婪蒙蔽了心智的高句丽国王同意了高句丽首领的计策,调动军马,要和汉军一战到底。
城外,牵招站在两千军马之中,望着眼前破旧的城墙和不自量力的敌军,眼眸微抬,只轻轻地说了句:“天凉了,让高句丽灭国吧。”
多年后,《季汉书·牵招传》记载:高句丽与鲜卑合寇玄菟。熹平七年,招出军击之,焚烧邑落,破其国。
【作者有话说】
注1:历史上,攻破高句丽国都的是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作者把这件事挪用到了牵招头上。原本历史的记载是这样的——《三国志·东夷传》:(高句丽)自伯固时,数寇辽东,又受亡胡五百馀家。建安中,公孙康出军击之,破其国,焚烧邑落。
第83章 毒计
夺取工坊失败后, 张王两位族长立刻趁乱逃离了高句骊城,然后快马加鞭去了塞外投奔鲜卑王檀石槐。
但张王两位族长养尊处优多年,骑马的速度到底比不过地地道道的鲜卑人。因此在他们之前, 槐头部首领早已面见了鲜卑王檀石槐,结结实实地告了他们一状。
因此,双方一见面, 檀石槐便下令将张王两位族长拖下去斩首。
张王两位族长吓得脸色惨白, 连连叩头求饶:“大王!我们张王两族确实是真心相投!槐头部首领所说之事,定是那牵招、高诱等人的奸计,要借大王的手杀了我们二人!还请大王明察呀!”
檀石槐轻笑一声,慢条斯理地擦拭手中的宝刀。半晌之后, 才终于微微抬起下颌, 挑眉道:“你们有什么本事?值得别人大费周章地借我的手来杀?”
都是千年的狐狸, 张王两位族长一听这话,便明白檀石槐是在要好处了。只有给足了好处,他们今天才能暂时保住性命。
张王两位族长忙道:“我张王两家乃是玄郡最大的家族, 有家财方贯、良田千顷, 金银财货无数。那牵招等人肯定是怕我等将这些财宝献给大王, 这才用了如此奸计。”
檀石槐继续擦着宝刀,连个眼神都没给张王两位族长。
檀石槐的意思很明显:价钱给得太低了, 不够买你们两个的命, 得加钱。
张王两位族长握了握拳头, 连忙道:“我张王两族人口上百, 奴仆上千,家中更藏有不少铠甲、兵刃。那牵招等人肯定是怕我等带着这千人部曲投奔大王, 壮大大王的声势。”
檀石槐停下手里动作, 鹰隼一般锐利的眼眸终于带上了一丝浅淡的笑意。他道:“有点意思了。”
檀石槐的意思依然很明显:你们给的价钱触到我心里的门槛了。但你们要是想稳稳地保住性命, 还得再加钱。
张王两位族长心中懊恼:这鲜卑蛮夷,实在是太贪得无厌了!
但没办法,为了活命,两人还是咬着牙继续道:“我张王两族在玄菟郡经营多年,族中子弟世代为郡中官吏。若大王愿意用我们二人,我等便可与族中子弟里应外合,帮助大王夺去玄菟郡,开疆扩土,建立高祖那样的基业!”
话说到这个份上,檀石槐终于大笑起来。
他将手中的宝刀收入刀鞘,拍手道:“张王两位族长有此心,实乃我鲜卑大幸。不过……”他又故作为难地道,“你们汉人有句话说得好,叫‘口说无凭’。今天你们在这帐篷里把话说得这么好听,改天一出这个帐篷就翻脸不认了,这可怎么办呀?”
张王两位族长此时像极了那个被破摔的破罐。既然底线已经被突破了一次,那也就无所谓再被突破第二次。
张王两为族长把心一横,彻底坐上了贼船:“我等愿亲笔写下效忠文书。”
说完,张王两位族长便在一张绢帛上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效忠文书。写完之后,又用匕首划破手指,印下血手印。
至此,张王两位族长这才算是终于获得了鲜卑人的信任,暂时保住了性命。
但处在异族环抱的塞外,身边又有恨他们入骨的槐头部首领,张王两位族长难免惴惴不安。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张王两位族长拼命讨好鲜卑的各位官员首领,又各种在檀石槐面前献言献策。
等到刘备和其他三路汉军汇合,鲜卑祖城被破,柯最部被歼的消息传到鲜卑王庭后,檀石槐当场发了好大一通脾气。张王两位族长眼见着机会来了,立刻献言献策。
“大王,我等有一计,定可斩杀刘备!”张王两位族长谄媚地道,“我等到达鲜卑王庭不过三四日。而玄菟郡那边将一切收拾妥当,确定人员下落,再通过驿馆将消息送到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80-90(第5/16页)
军中,至少要比我等慢上十日。如此一来,我们便有了至少五日的操作空间。”
张家族长道:“我等装作从玄菟郡死里逃生,要求刘备带队回援。玄菟郡乃是刘备的立身之本,他必定会同意。而我等则跟在刘备军中,暗中摸清营地布防。等到夜深人静之时,在关键之处放火,让刘备军乱作一团。大王再派兵夜袭,必定能斩杀刘备!”
王家族长道:“而且,刘备一旦分兵回援,汉军的人数便大大减少、实力大大削弱。大王此时再带精兵袭击汉营,必能将其大军一举歼灭!”
檀石槐一思索,此计果然不错,便点头同意,让张王两位族长放手去干。
张王两位族长换上了前几天的破烂衣服,又故意将头发弄得乱七八槽,两个人相互搀扶着,一瘸一拐地走向汉军军营。一边走,一边哭喊道:“刘府君!刘府君!玄菟郡危矣!”
很快,刘备、夏育、田晏、臧旻、南匈奴单于及一干汉军将领便得知了鲜卑与高句丽练手偷袭玄郡,高句骊城池已破,玄菟郡危在旦夕的消息。
“刘府君,我们两人冒死跑了出来,就是为了向你报信呀!还望府君早日发兵回援,救玄菟郡的百姓于危亡之中呀!”
张王两位族长哭得伤心欲绝,几次被人搀扶起来,又几次哭倒在地。
刘备将二人安抚了一番后,让自己的亲兵带两人下去洗漱歇息,自己则和夏育、田晏、臧是、南匈奴单于及一干汉军将领商量起来。
“大哥,咱们什么时候回玄菟郡啊?”最先嚷起来的是张飞。
他虽然也知道刘备和张王两位族长不太对付,但他打心眼里认为对方和自己一样都是骄傲的汉人,从来没有想过张王两位族长会投靠鲜卑当汉奸,还反过来要谋害他们这群曾经的同胞。
因此,张飞根本没想过张王两位族长会在这种事情上撒谎。
一听自己大哥的立身之地就快被人给攻陷了,张飞急得不得了,当即就表示要带兵回援。
夏育要沉稳一些,另有一番担忧:“刘府君与我等一起奉旨讨伐鲜卑,如今未得陛下旨意,就擅自归汉,实在不妥。”
张飞都快急死了,当即道:“那我带着大哥的一千部曲回去!皇帝的旨意里没有我的名字,也没有大哥的部曲。”
“慢!”孙乾沉吟片刻后,出手拦住了张飞,“玄菟郡危机,张王两位族长大可以去旁边的辽东郡和辽东属国求救。就算因为与鲜卑决战,辽东郡和辽东属国已经没有了可以调动的兵马,也可以去辽西郡或者右北平郡调兵。何必舍近求远,到塞外来寻找府君?府君,此事可能有诈。”
关羽道:“以玄菟郡安危来使诈,张王两位族长能得到什么好处?这种想法,未免有些荒谬了。”
是啊,大家虽然过去有些矛盾,但大家都是汉人,都是要在玄菟郡中过日子的,怎么会有人撒这种谎呢?
大家心里都是有道德、有底线的。一时之间,就连提出这个观点的孙乾都觉得有些荒谬,默默地低下了头。
更何况,在这个理由之外,关羽、张飞、孙乾等人心中还有另一个担忧一一如果张王两位族长说的是真的,而他们又没有及时回援,那么这一年多他们辛辛苦苦开出的矿藏、建立的工坊、治理的土地,可就全都毁于一旦了!
这样大的损失,他们实在是难以承受!
下意识的,在场的众人都望向了刘备,期待着这个危机弱冠的少年给一群人拿主意,期待着他再一次在纷乱的迷雾中找到那个最正确的答案。
隐隐约约的,阿备俨然成为了所有人的首领。
片刻的沉默后,阿备突然开口道:“这张王两位族长就是在使诈。”
面对着大家或好奇或疑惑的目光,阿备解释道:“你们仔细回想一下?刚刚张王两位族长虽然浑身脏乱、形容狼狈,但他们脚上的鞋子却是完好干净的?若他们真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是星夜兼程而来,岂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显然,两位族长是先在某个地方安顿洗漱后,换上了干净的衣物,然后为了来我军营地,又专门换上了之前的脏衣服。只是,他们匆忙之间只顾着换衣服,却忘记了换鞋子。”
阿备在现代社会时,便学到过一个冷门的知识——如果谁家的孩子走失了,那么父母一定要注意回忆孩子走失时穿的鞋子,可以极大地增加孩子被找回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