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小肥啾原始种田记 > 40-50

40-5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他人真的挺好的[无限流] 直男靠卖腐在娱乐圈爆红了 我,alpha,但是万人迷 我做人偶养你呀 武装侦探的十影法 古板beta被两个s级alpha标记后 诡异人生模拟器 曙光营地 假千金是人鱼公主 无限公路就业指南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小肥啾原始种田记》 40-50(第1/16页)

第041章 第41章

因为白朔的话, 本来就干劲十足的羽族更是热情高涨,离得远的羽族没听到这边的动静,但经过其他羽族的口口相传, 在晚饭结束时也听到了这些话。

接下来, 白朔安排的事情更加顺利,地窖和饲料坑同时动工, 最先挖好的两个在养殖区的饲料坑。

饲料坑比较简单, 就是方方正正一个深坑,和养殖坑差不多, 只是多了一道上用红土处理的工序,处理后, 内壁隔水防潮。

白朔安排养殖队的成员闲着的时候把剩下草料切碎一些, 然后堆在饲料坑中,每堆放一层,用圆滚的石头压一遍, 压实后堆下一层,一直堆到几乎和周围齐平,上面用不透风的兽皮盖住, 再用土埋上。

另一边,储存食物的地窖也挖好了一个, 仓库里满满当当的陶罐和大缸终于能搬走了, 白朔决定把暂时吃不到的食物放到了地窖里, 包括一部分小麦和那些耐储存的水果。

为了减少工作量,大部分耐储存的水果之前都没有切片晾晒, 而是直接放进仓库中。仓库最里面虽然也能储存食物, 但保鲜效果远不如地窖,地窖储存的时间更久。

放食物的地窖和水窖还有一些不同, 地窖入口小,里面空间大,进口处只有两个成年羽族合抱那么大,但下去后向周围挖了十几米。

为了防止后期出现塌方等情况,挖地窖时并不是直接挖到边缘,而是每隔一段留出一片土壤不挖,作为支撑,除了中间一条路和出口相连,其余地方更像是单独的隔间,类似酒店那种格局。

这样一来,不同时期存放的食物放在不同的单间中,可以单独密封,后期取用也更加方便。

挖好地窖后,白朔让人拿了一些驱虫草放里面燃烧,又撒了石灰消毒,做好杀菌消毒工作后,又经过两天的通风,测试氧气后才安排人往里面放物资。

以前能在仓库存放的食物,现在都能放进地窖中,只是地窖不好一直开着,在存放完第一批物资后,用石头堵住两个单间的入口。石头旁边挂了两根粗细不同的绳子,粗一点的绳子打了六个结,细一点的打了十三个,代表的是生长季第六个月第十三天储存的食物。

等需要食物的时候,会根据储存日期的先后打开单间,先吃最先储存起来的。

两个隔间密封好后,白朔用炭笔在千层树树皮上记下第一批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写好后用竹片夹上,固定住竹片两端,就成了一个简易的记录本。将记录本单独放在仓库靠里的一个架子上。

架子上是同款记录本,有薄有厚,每一沓都记了不同的事情。比如几月几日,部落里哪个方位种下了什么植物的种子,种植面积大概多少。再比如,原黑土部落加入前部落有多少物资。这些东西全靠脑子记总有遗漏的时候,只有这样记录下来才不会忘记。

一些已经处理好的事情,白朔就会在后面做上标记,然后将有用的东西誊抄在新的记录本上。上个月小麦成熟,根据时间算出生长季种植的小麦生长期为九十天左右。前几天哼哼兽产仔,小咯咯鸟破壳,算出哼哼兽怀孕周期为一百二十天,小咯咯鸟孵化时间为三十六天。

有了这些数据,在接下来的安排中,白朔就能做出更好的安排。像现在,生长季即将结束,距离雨季开始还剩下七十多天,距离雪季还有一百三十天,安排工作时要考虑季节变化。

最近新抓回来的哼哼兽,就算出现发情现象,也不能立马安排配种,因为哼哼兽现在怀孕,代表着那一批小哼哼兽刚出生就是雪季,食物少不说,极端的低温环境,小哼哼兽很大几率会被冻死。

同理,现在成熟的作物,比如一些叶菜,哪怕生长周期短,也不适合大面积种植了,最多种少量的准备吃嫩叶,等下一轮成熟是来不及了。叶菜需水量比小麦大,旱季两天就干死了,小麦定期浇水可以收获,而叶菜要想在旱季生存,要每天灌溉,但这显然不可能,劳工支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是赔本买卖,白朔不会做。

放好最新的记录本,白朔拿出另一本,这个是原百羽部落成员的那部分财产,他已经算出每个人应得的陶币数量了,还没有分下去。

暂时没有分陶币,一方面是最近比较忙,另一方面就是陶币的安全问题。

白朔也是在陶币流通后才发现,哪怕他将陶币做厚了不少,磕碰依旧在所难免的,因为周围的建筑,多数是石头,陶币碰上这些,结局可想而知。

普通的小磕碰不影响使用,但那种磕掉一大块的、摔成两半的,都需要换新的,这部分损耗部落负责,虽说烧制陶币的成本较低,但损坏太多也不太好,现在人少还可以随时兑换,以后人多了,或者大家手中的陶币多了,工作量肯定要增加。

解决这个问题,白朔想出来三种方法。

一个是尽量省去不必要的交换次数,比如伙食费,直接从工资中扣取,节省时间的同时,少了一来一回两道工序,磕碰就少了。

第二个方案是改良陶币,将边角做得更圆润一些,减少陶币与陶币碰撞时边角产生的磕碰。

这两个方案现在正在进行,新款陶币好用一些。而最后一个还没开始实行的办法,则是改良陶币的收纳方式。

现在每个人领回去的陶币堆放在一起,拿出来数的时候,一不注意就会摔了。这次分的数量多,直接发下去,恐怕第一天就要损耗不少。白朔打算用绳子将陶币缠绕起来,每隔一个陶币打上结,有柔软的绳子相隔,陶币不会直接发生碰撞。十个陶币为一串,数量简洁明了,还可以直接挂起来。

白朔开始翻找适合捆绑陶币的绳子,从编织麻绳到现在,原料已经不仅仅是最初的麻杆了,只要是能取出纤维搓成绳子的植物,采摘队全部收集了一遍。

搓好的绳子不太适合,因为绳子大部分是圆形的,白朔需要的是扁平状的,可以在陶币上缠绕一圈再打结,最后在原料那边找到了想要的。

一种类似马兰花的植物,叶子细长有韧劲,晒干后可以直接充当绳子,只不过长度有限,大部分在一米左右,虽然是天然的绳子,但捆绑大型物品时不方便。

这种限定长度用来捆陶币则成了优势,捆十个陶币足够了,白朔拿起一根晒干的叶子,放在水中浸泡后拿出来,开始往陶币上缠,绕两圈后陶币只剩下两道缝隙,然后打两个结,缠下一枚,等缠够十枚陶币后,在两端各打一个结,最后系在一起。

其实如果成串用,不打结也完全可以,这么做是为了使用方便,需要几枚,就在上下分别割断,陶币两端还有结,分成段后不会散掉。

实验过后,白朔拿着一堆陶币和叶子去找彩林。

“彩林姨姨,这些陶币全部用叶子包起来,像这个一样。”白朔拿出自己做的成品。

看到那一串陶币,彩林连忙擦干净手,接过来反复看,有些惊喜:“这样好,这样就不会碰碎了。”前两天彩洪不小心磕了一枚陶币,彩林心疼得不行,其实只磕破了一点边角并不影响使用,但陶币可是和陶器一起烧出来的,这么珍贵的东西,看到磕磕碰碰,就算自己没有损失什么也心疼。

家里的陶币,彩林都是小心翼翼包在树叶里,然后放在兽皮袋中,外面还要用干草盖住,裹了一层又一层,就怕弄坏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小肥啾原始种田记》 40-50(第2/16页)

而白朔拿出来这一串,彩林一看就知道这种方法更好,赞叹的同时叹气:“你说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么弄呢。”她只想到把所有的陶币包起来以防磕碰,根本没想起来可以在每一枚外面加一层。

感叹完,彩林问白朔:“要包多少个?”

白朔:“这里面是一百枚陶币,彩林姨姨练习一下,等会我让阿父送过来一筐,明天还有一批,总共五千枚。叶子不太够,你让采摘队再带一些回来。”

最近采摘队重点摘取成熟的果树和作物,不太重要的有些要等到旱季来临时才会带回来,有急需的要提前说。彩林看管加工队,加工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各种编织品的制作,另一部分则是食品加工,工作范围和采摘队有联系,这边有需求,可以跨过白朔和花永,直接和采摘队商议。

彩林答应:“行,等会我去找彩文说。”

白朔点头,彩文是采摘队队长之一,也是彩林的妹妹,两人住处相隔不远,一些草叶,顺带就摘回来了。

这边跟彩林说完,白朔回仓库,路过乌苍乌焰的山洞时,听到了里面乌苍的声音。

不是白朔要听,是乌苍的声音太大,隔着老远就听到了,这点不单单是乌苍,整个部落的成年羽族,有九成都是这样,嗓门大。从花永晚饭时传达命令也能看出来,几百人,又是饭桌,那么大一片地方,不借助任何助力,全靠嗓子吼。

山洞内,不知道山洞外面有人的乌苍正在大声密谋:“崽,记住了,这两个陶币是你摔碎的,这三个是我摔的。”

白朔:“……”哪怕看不到里面的场景,白朔都能想象出他的无语,要说陶币在谁手中损坏速度最快,毫无疑问是狩猎队,习惯了大力捕捉猎物,对待陶币这种脆弱的物品,特别不习惯,三天两头就会弄坏一枚,大部分时候是忘记把陶币放哪了,一甩兽皮陶币飞出去,听到动静才想起来。

而幼崽,在这点上表现就比较好了,有之前零食卡做铺垫,大家都知道带回去要好好保存,加上幼崽赚到的陶币本身就不多,因此很少有弄坏的。

乌焰手中虽然有陶币,但以他的性格,估计直接放起来了,摔碎的几率几乎为零,比起乌焰摔碎的,白朔更相信罪魁祸首是乌苍。

白朔猜得没错,山洞里,乌焰面无表情收起几枚陶币:“没收。”

乌苍看着空了的两只手,叹气,他家崽怎么就和别人家崽不一样呢,看隔壁崽崽多乖,听说白巡弄坏陶币,白朔从来都不会生气。

而被乌苍羡慕的白巡,此时正苦哈哈数陶币,十枚一摞,十摞一小篮,十篮一箩筐,数错了要重新数,还不能有磕碰。

第042章 第42章

最先包好的五千枚陶币, 是白朔用来分给部落老成员的,也就是黑土部落加入前就在部落的成员。

幼崽们之前负责的工作是跟着撒种子和养殖猎物幼崽,白朔算出分成, 然后根据年龄分。

三岁以下的幼崽没有陶币, 三岁到六岁的多多少少帮过一些忙,每人奖励两个陶币, 算是鼓励, 六岁到十岁的幼崽每个人可以分到二十五枚陶币。

剩下的资产,也就是一开始就养殖在养殖坑里的猎物, 总共是十头哼哼兽、两头哞哞兽、七头咩咩兽和十多只咯咯鸟,加上盐和一些工具, 最后核算下来, 总共价值在四千陶币左右,亚成年和成年羽族分,根据劳动强度, 每个人能分到十五到六十枚陶币。

分完这些后,红根果成熟,还要再分一次, 不过那时候就一种食物,分配时不像现在这么麻烦。

为了分配时速度快一些, 彩林那边将陶币包好后, 白朔喊了白肃乌焰和彩洪帮忙, 先根据每个队伍能得到的陶币数量分成组。

最近陶币流通的过程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用的都是最小的陶币, 面值为五和十的陶币几乎没有使用的机会, 但论起储存,还是面额大的陶币方便储存, 拿一枚大号陶币比提着十枚小号陶币方便。

这次许多人分到的陶币多,因此白朔让彩林包装的陶币中,有不少是面额为五的,一串就是五十陶币,再加一串小号的陶币,狩猎队队长的分成就出来了,狩猎队成员的分成比队长少一点,为五十二枚,其他队伍的分成不到五十,全给小额的陶币。

几十多枚陶币放在一起,不小的一堆。白朔看多了陶币,没什么想法,白肃和乌焰跟在白朔身边,也见过不少,几个人中彩洪最惊奇,看了好久。

看着那一堆堆陶币,彩林惊艳的同时担忧地问:“白朔,这么带回去,万一摔倒了怎么办?”彩洪特别爱惜陶币,上次不小心磕到了一下,他难受了很久,现在,每个人都要领一堆陶币回去,彩林总感觉刚分下去就会有人弄坏。

白朔拎起一串观察,外面已经包裹了一层,彩林等人的手法很好,每一枚陶币上面都缠了两到三圈,只留下两三条缝隙,既能检验真假,又不影响包裹效果,这样成串的陶币,只要不是用力砸,基本不会碎。

只是……白朔看向乌焰。

乌焰疑惑地和他对视,片刻后突然心领神会,伸手从身上口袋里掏出五枚碎成块的铜币。

白朔数了数,应该就是昨晚乌苍说的那几枚,只是他有些好奇:“怎么弄坏的?”

乌焰:“阿父前天睡到半夜觉得脑袋硌,拿出来扔出去了。”扔完反应过来是陶币,昨晚还试图说服他背锅。

白朔:“……”不愧是部落数一数二的战士,力气就是大。

其实乌苍这种行为不是个例,以前部落直接分食物,吃不完的放在山洞里存着,但现在换成了陶币,又因为他说了陶币和工具不干净,不要直接接触食物,好多人都把陶币放在床上,但半梦半醒的时候意识不清,经常会把陶币甩出去。

而放在其他地方,睡觉时是安全了,拿东西的时候不注意也有可能会蹭掉。

包裹好的陶币本质还是陶,外面的包装能保护一次两次,不可能每次都能让陶币安然无恙。

所以想安稳,最好单独放置起来。

白朔的目光在仓库内转来转去,最后盯上了他们放零食的收纳筐。为了方便盛放各种不同的食物,也为了方便携带,白朔这边的零食筐尺寸不同,有大有小,大的有两手合抱那么大,小的只有两个巴掌大。

白朔把那个最小的拿到旁边,将四串陶币放进去,只占了半个底,上面还能放不少。

“用这个装陶币怎么样?”白朔问另外三人。

白肃点头,觉得不错:“可以。”

彩洪也赞成:“现在开始编吗?”现在还不到中午,如果编的话还来得及。

乌焰看了看那个盒子,提了一句:“换种颜色。”免得总有人觉得盒子里面是零食。

白朔也觉得换种颜色合适,部落里适合编织的材料多,而不同植物作为原材料制作的麻绳颜色也有区别,完全可以找出不同的。

最后白朔选了一种晾干后颜色看起来依旧偏绿的叶子,让彩林先编一批存钱罐。

于是当天晚上,分发陶币的同时,每家人能领到一个存钱罐。规格有大有小,小的比最小的零食盒还要小一些,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小肥啾原始种田记》 40-50(第3/16页)

幼崽使用,最大的有小的两个大,是成年羽族的。

后加入的成员,看到老成员分陶币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触,但是看到一个个巴掌大,无比小巧的存钱罐,有些心动。

成年羽族忍着,而幼崽和亚成年,十分清楚这种事情要找谁,不由把目光转到白朔身上。

突然被盯上的白朔:“???”

“白朔,”最先开口的是灰念,大概是最先认识白朔的原因,亚成年面对白朔时最放松,也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存钱罐多少陶币一个?”她是真的想要。

白朔没想到是这件事,看着一群眼中写满了想要的亚成年和幼崽,抬手一挥:“明天做一批给你们,不要陶币,算是部落福利,以后好好干活就行了。”部落里的老人编起这些小物件速度很快,存钱罐又小,根本不费工夫,卖的话价格都不好算,还不如直接送。

灰念有些不可置信,又问了一遍:“真的?”

白朔反问她:“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白朔确实没有骗过他们,白朔说明天有,那明天一定有,一群幼崽和亚成年立马高兴起来。

看到他们高兴,白朔也满意,更让他满意的是,即便不远处的老成员在领陶币,这些人目光中却没有嫉妒或者不高兴,真真切切只想要存钱罐。

白朔喜欢这样单纯的羽族,他喜欢和平的部落,事实证明花永没有看错人。

第二天,白朔和承诺的一样,准备好了一批存钱罐发给昨天没有的成员,这下除了三岁以下的幼崽,每个人都有了新的储存陶币的工具。

领到存钱罐的羽族将陶币放在存钱罐里,然后找个角落藏起来,这下就不用担心忘记位置或者随处乱扔丢了。

双管齐下,部落拿摔坏的陶币过来换新陶币的情况减少了不少,少量损耗可以忽略不计,白朔也不用经常在山洞里等人过来换陶币了,只需要在分完陶币的同时问一句。

少了陶币的后勤工作,空闲时间就多了起来,更让白朔高兴的是,第一批饲养的小咯咯鸟开始下蛋了。

这可是个好消息,之前他就计划这批咯咯鸟不宰杀,留着下蛋。咯咯鸟的下蛋频率是一天一枚,一枚蛋一斤左右,刚开始下蛋的咯咯鸟生出的蛋没那么大,只有半斤左右。

咯咯鸟蛋的吃法很多,蒸、煮、煎、炸,和鸡蛋味道差不多,都很好吃。

现在部落里刚开始下蛋和即将下蛋的咯咯鸟有一百只,一直下蛋的有三十多只,几天时间就能攒出两三百枚。

鸡蛋攒够三百后,烹饪队就会在当天吃完饭后将个头小一些的咯咯鸟蛋放在锅里煮,煮熟后拿出来放在厨房,第二天狩猎队和采摘队出发前,每人带一个,在部落干活的人也会有一个。

一个咯咯鸟蛋,年龄小的幼崽们能抱着啃一天,省下了不少其他食物。

小咯咯鸟下蛋的同时,住在它们旁边不远处的咕咕鸟也开始下蛋。

这个世界的咕咕鸟和白朔上辈子认识的咕咕鸟只有叫声相同,长相和习性相差很多,这里的咕咕鸟不会飞,一只成年咕咕鸟大概十斤左右,更像是鸡,生活习性和咯咯鸟有些像,胆子很小,听到一点动静就会藏起来。

咕咕鸟太小了,十来斤去掉骨头和皮毛,也就将将够一个成年羽族吃个半饱,因此以前都是刚学会捕猎的亚成年抓着打牙祭的。至于咕咕鸟蛋,六七枚才有一个咯咯鸟蛋大,半天找不到几枚,一口就能吃光,因此属于不受欢迎的食物,除非碰上自投罗网的,一般很少专门捕捉。

但是白朔正是看中了咕咕鸟和咕咕鸟蛋的小,咕咕鸟蛋和鸡蛋个头差不多,刚好腌咸蛋、做皮蛋。

攒足两百枚咕咕鸟蛋后,用清水洗干净,放在外面晾干。草木灰和盐加水搅匀,把晾干的咕咕鸟蛋放在里面滚一圈,外层再滚一圈干草木灰,然后整齐地摆放在陶罐中,让白允帮忙把陶罐挪到仓库里面。

放完咕咕鸟蛋,白朔看到了旁边两个陶罐,开口:“阿姆,帮我把这两个拿到外面去。”

“好。”白允答应着,抱起来颠了颠,不沉,直接一手一个拎到山洞口,问,“朔,这里面是什么?”

“酒曲和醋曲,酿酒酿醋的。”白朔解释,这两种曲现在还不能用,因为制作醋和酒的另一种原料,大米,现在刚刚开始收获,所以要把酒曲和醋曲晾干后保存,需要时可以随时取用。

将酒曲和醋曲放在外面晾晒,白朔又拿出记录植物成熟周期的那沓记录本,在水稻播种期后写上成熟时间,算出从播种到成熟需要九十天,和小麦成熟时间差不多,明年生长季应该可以种两季。

今年这批水稻是集市后开始播种的,水稻成熟,代表着距离上个集市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同时,意味着一件事。

旱季,在整个部落的忙碌中,悄悄降临了。

第043章 第43章

神佑大陆的季节变化, 不是一下就从一个季节变成另一个季节的,中间总有十几二十几天的过渡,过渡时间每年都不完全相同。

今年从生长季第六个月第二十天开始, 雨水就有变少的趋势, 虽然隔几天还会下一次雨,但明显不如之前持续时间长, 原本正在生长的叶菜, 最近也变得蔫蔫的。

白朔当机立断,安排采摘队和种植队收割红根果和叶菜。

红根果藤发酵后可以喂猎物, 所以割下后直接运到养殖区,等红根果地里的秧苗全部割完后, 一群人才开始拿着锄头挖红根果。

红根果收获过程中最好不要有磕碰, 不然储存过程中容易坏,因此挖红根果这项工作,主要是成年羽族来, 而亚成年和幼崽则是拿着背篓和篮子,负责将挖出的红根果捡起来,根据大小放在不同的背篓中。

当初总共种了两千多株红根果, 一天时间就挖完了。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产量比纯野生的高不少, 最小的一株红根果苗也收获了大几斤, 最多的一株产量高达二十多斤。收完后白朔估算了一下, 加起来总共有近三万斤。

虽说三万斤红根果平均分下来每个人只有一百来斤,但架不住他们部落今年食物种类多, 又不是只吃红根果, 因此看到这些收获,每个人都发自内心的高兴。

白朔挑了一些个头均匀, 完整无磕碰的单独保存起来,这些是来年种植的。

剩下的那些,收获过程中或碰或撞的,单独拿出来,完好无损的按照大小排序放进地窖中。

当天晚上,部落吃了一顿红根果,有破损的红根果清洗干净,太大的切成两块,整齐地摆放在蒸笼里,蒸熟后,一股浓郁的香味从蒸笼扩散开来。

蒸好的红根果香甜软糯,但不能单独吃,如果只吃红根果会噎,今年的收获足够大家时不时吃一顿。

地窖中有小麦和各种水果,加上前段时间收获的萝卜,隔间基本堆满了,因此红根果被放到了单独的地窖中,红根果数量多,占了一个单独的地窖。

部落里的成年羽族也发现地窖的好处了,哪怕还没意识到地窖储存的时间更久,他们也发现地窖比仓库方便了。前些年,收获回来的食物会一起堆放在仓库中,种类和成熟度根本没时间仔细分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小肥啾原始种田记》 40-50(第4/16页)

而充当仓库的几个山洞都在最底层,里面本身就带着潮气,因此放进去没多长时间,就会有腐烂的味道,到最后,整个仓库味道十分难闻,从里面寻找可以吃的食物都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现在这些食物被白朔安排着,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地窖中,除了进地窖之前要通风这点稍微麻烦一些,无论取用还是存放食物,都要比之前方便,而且还没有腐烂的味道,因此即便挖地窖时麻烦,大家依旧甘之如饴。

三万斤红根果堆放进去,开口用兽皮和木板封紧,周围又撒上驱虫粉和石灰,防止虫子进去。

封好地窖后,白朔开始计算这次的工资,当初商量的结果是红根果属于老成员,但从集市结束,除草挖沟,包括这次收割,新成员也是出了力气的,总不能让他们白干活,因此最后的分配方式是白朔、幼崽、老成员和新成员的占比是1:1:6:2。

因为红根果是在新成员加入前就种下的,所以和小麦一样,没有扣除部落的那部分,红根果之后收获的食物,全部按照新制度进行分配,收获的食物三分之二属于部落,三分之一按劳分配。

收获完红根果,剩下的不止叶菜,还有黄豆、芝麻、孜然和向日葵。

孜然是调味品,种植的时候没种太多,只种在了几片小块的区域。芝麻种了不少,但产量比较低。黄豆产量最高,种的也多,只比水稻少一点。这三种收获后全部放在空地上晾晒,旱季唯一的优点大概就是方便晾晒植物了。

向日葵的晾晒方式比较特殊,在割下向日葵花的时候,直接将花插在茎秆上,等太阳晒干后再来收,节省了不少地方,而且因为离地面有一定高度,通风性好,周围也没有遮挡,晒干的速度会比带回去晾晒快。

当初还种了一些瓜类,只是瓜类种植时间晚,之间太忙,一直没顾上,现在其他人已经掌握了几种植物的收获方法,白朔就把这些事情全权交给种植队和采摘队了,他和几个幼崽和亚成年一起去看瓜类。

第一批果实还没有完全成熟,不过现在已经可以分辨出种类,是南瓜和葫芦。

南瓜有两种,一种是磨盘型的,一种是长条形的,两种生长进度差不多,最大的即将成熟,还有一些小的才刚刚开始开花。

白朔看了看旁边,不远处就是河,可以挖沟引水过来浇,旱季能接着长,有这条河在,两个月的旱季也能利用起来,明年早点种下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葫芦现在比南瓜还小一点,但数量比南瓜多得多,当初的种子,就属葫芦种子最多,白朔没认出这是葫芦种子,听到黑土部落的描述以为是什么瓜。看种子数量太多,只让种了一部分,即便这样,产量依旧不少。

跟在白朔身后的灰念看到他盯着这些植物看,比了一下胳膊的长度:“这种食物以后能长到那么大。”

旁边一个原黑土部落的幼崽皱起了眉头,小脸上全是讨厌:“不好吃,没有味道。”哪怕刚变成人形没几年,这种食物的味道也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听到幼崽的话,灰念也有点不好意思:“嗯,是不太好吃,有其他食物的时候,我们不会吃这些。”

白朔了然,好吃就不会留下那么多种子了,许多羽族没有种植的概念,很少专门为了来年的收成留种子,能够意识到不破坏幼苗的都是少数。对羽族来说,每年都尽量收集到更多的食物,如果一个地方待得时间久周围食物变少,直接搬家就是。

因此好吃的食物,即将成熟时就能吃得一干二净,只有数量多或者不好吃的食物才能留下种子,而葫芦,显然是两者都占了。

葫芦不像其他瓜果蔬菜,有自己独特的吸引人的味道,而羽族做饭时又一贯简单,要么煮要么烤,在烧制出陶器之前,部落只有几口石锅,烤就成了最多的选项。

黑土部落的物资比他们部落还要少,烹饪食物的方式更不用说了,将葫芦烤了吃,或者直接吃,味道当然不会好。

但换一种吃法就不一样了,葫芦炖肉炒肉,或者切成条晒干再炖肉,都是不错的食材。葫芦本身没什么味道,但和其他食物炒或炖在一起就不同了。

“可以吃的,不过不是烤着吃。”白朔抬手摸摸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往后伸手,“给我一把刀。”

部落里的人虽然信任他,但上到花永下到幼崽,特别是他们一家,都不允许他带刀,不止刀,连大一点的兽皮袋都不让带,白朔最近拿到过最重的东西,就是陶币,还是在其他人没注意到的时候拿的。

闻言,离他最近的乌焰伸手拎着葫芦,另一只手拿刀割掉上面的藤蔓。

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乌焰已经将葫芦放进了一旁的背篓中。

只说了一句话的白朔:“……”好吧,力气大了不起。

知道自己的力气比不上其他幼崽,白朔也没有逞能,而是认真挑选起来。

即将成熟的不能摘,因为瓤已经干瘪了,味道不好。很小的不摘,太嫩的下锅就找不到了。形状好的也不摘,留着成熟以后做容器。

挑挑拣拣下来,只摘那些个头不小,但又没到成熟期的的歪瓜裂枣。

南瓜也摘了几个,相对来说,南瓜就不用挑了,成熟的都摘走。

回到部落后,白朔先去翻找贝壳。

几个月前没发现石灰石的时候,白朔用贝壳烧过石灰,从那开始,幼崽们就知道这是有用的东西,在河边抓住捞到河蚌也不会因为肉不好吃就扔掉了。因为工作时间所得是部落的,这些捡到的河蚌,也被他们交给了白朔。

这些河蚌,白朔也不爱吃,这里的河蚌肉质特别硬,而且不好处理,有处理河蚌的时间,其他菜都上桌了,因此蚌肉直接喂了咯咯鸟和嘎嘎鸟。

而蚌壳,之前没想好蚌壳有什么用处,用背篓装着放在了山洞里,他那里暂时用不到但又不舍得扔的东西很多,几背篓蚌壳只是冰山一角。

前段时间需要切的东西多,石刀消耗速度快,白朔就将蚌壳拿出来,让老人们把边缘打磨锋利,做成蚌刀用来切菜。蚌壳数量多,打磨起来比石刀容易,现在很多工作用的都是蚌刀。

目前部落里蚌刀的数量和骨刀石刀差不多,给葫芦削皮,白朔想到的也是蚌刀,但他用的,和那些直接用打磨好的蚌刀不太一样,蚌刀磨的是边缘,白朔要磨的是中间部位。

白朔挑了几个大小刚好能够成年羽族单手握住的贝壳,让力气大的亚成年帮忙,在粗糙的石头上磨,将最中间磨出一个硬币大小的小孔,处理一下孔周围,就是一把天然的削皮刀。

将贝壳削皮刀放在葫芦上,用力按着向前推,葫芦皮被削去。

将葫芦外皮削干净,切成手指粗细,焯水后用来炒哼哼兽肉。

哼哼兽肉切块,肥肉放在锅里煸炒出油脂后加瘦肉,炒出香味,加入葫芦条和盐,不断翻炒,炒熟后停火起锅。

最近的食物是两菜一汤一水果,两道菜一般一荤一素,像哼哼兽肉炒葫芦这样有荤有素的,那就两道都这么做,于是另一道菜,白朔选了酸菜炖排骨。

排骨洗干净后煸香,放葱姜炒香,倒切好的酸菜继续翻炒,酸菜水分炒干后加开水,最后加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小肥啾原始种田记》 40-50(第5/16页)

后一道南瓜汤最简单,南瓜切块,成熟的小脆脆果洗干净,清水下锅,倒进南瓜和小脆脆果煮,煮到南瓜软糯后停火。成熟小脆脆果其实就是红枣,口感发甜,南瓜汤加点糖味道会更好,奈何他们现在没有,不过食材本身就带着甜味,味道并不差。

水果不用做,加工队那边洗干净还没来得及加工的水果,每个桌上摆放一盆,随便吃。

晚饭时,两道菜吃得一群人头也不抬,他们不喜欢吃叶菜,但叶菜腌制的酸菜却很喜欢,至于葫芦,根本没人吃出来这是什么,葫芦吸足了汤汁,吃起来带着肉香,每个人都吃得一干二净。

吃完后慢慢喝着甜滋滋的南瓜汤,再吃两个水果,个个美滋滋的叹气。

饭后消食的时候,灰明问白朔:“白朔,今天炒肉用的什么?”白朔经常能找到一些他们没吃过的食材,就算是同一种食材,白朔也总能想到不同的吃法,酸菜前几天吃过,他能尝出来,但和肉炒在一起的食材,他好像没见过,最近也没听说部落有了新食材,越发好奇起来。

除了烹饪队和几个帮忙的亚成年,其他人也在好奇这件事,不像萝卜,他们吃过萝卜,萝卜更脆一些,更不像叶菜,叶菜很薄,厚一点的菜根也不是这种味道。

白朔介绍道:“葫芦,就是你们当初带回来的种子种出来的,汤是南瓜汤,都是今天摘了带回来的。”

白朔说着的时候,灰念已经跑到厨房去搬剩下的葫芦了。

看着灰念拿出来的东西,灰明愣了下,指了指灰念怀中,又指着被他们吃光的碗问:“这个,是这个?”他做梦也没有把这两种食物联系到一起,味道完全不一样,在部落吃的这种食物,吃起来像是在啃木头,和刚刚吃的完全不同。

白朔点头:“对,就是它,味道不错吧?”

灰明等人连连点头,何止不错,味道比很多叶菜都好吃。

看他们对今晚的食物满意,白朔叹了口气:“其实葫芦带回来切条晒干后存起来,雪季拿出来炖肉味道更好,就是今年种的时间太晚,接下来两个月是旱季,葫芦缺水,恐怕吃不到了。南瓜也是,只够今天吃的,下次吃这些,要等明年生长季。”语气中不无遗憾。

“这有什么!”听到白朔的感慨,白良第一个站起来,“挖水沟不就行了!”他们又不是没挖过,还能因为没有水白白浪费了这么好吃的东西?

白良说完,周围一片附和声,是呀,完全可以挖水沟浇水,一年的时间,他们可不想等。

第044章 第44章

白朔还没有交代挖水渠的事情, 一群被美味征服的羽族就自告奋勇,主动包揽了工作。

所以说,美食才是最原始的动力。如果不是这顿饭, 就算一群人会按照要求去干活, 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着急,恨不得立马开工。

当然, 立马开工是不可能的, 白朔还没有规划出路线,至少要等一天才可以, 不过看到他们这么兴奋,白朔先安排制作工具。挖土的工具是石器和木制品, 原料容易获取, 但有个缺点,消耗速度太快,想做一件事情必须提前准备好大量的工具。

白朔也想过炼制金属, 奈何现在没碰到过金属矿,他也不可能让大家把周围土地全部挖到深层看里面有什么,只能一步一步来。

狩猎队采摘队种植队去帮助加工队制作明天挖水渠的工具, 加工队最近的工作多,除了制作各种工具, 还要帮忙加工食物, 好在其他队伍吃完晚饭后帮忙, 因此晚上他们只在旁边指导就行,刚好能够休息一下。

烹饪队在收拾厨房, 一些需要提前准备的食材, 现在准备好明天会省很多工夫,这段时间下来, 白朔已经不需要一件件指导厨房的事情了,除非有新食材或者新菜式,其余时间白允就能管理好厨房。

幼崽在翻动山下的黄豆,因为不担心下雨,所以晚上黄豆和芝麻都不会收回去。芝麻是成捆搭在一起晾晒,不用动。黄豆则是铺在地上,晒干后豆荚会自己打开,幼崽们晚上会挑选一番,将豆荚全部打开的豆秸挑出来。

亚成年则负责将这些挑出来的豆秸送到养殖区,这些也是饲料。除了豆秸,还有一些剩下的菜叶和太小的水果,都是给猎物吃的,猎物吃得多才会长得快,吃进去的是草,长出来的是肉,因此在喂养猎物方面,大家毫不吝啬。

幼崽有白肃帮忙管理,亚成年那边还有乌焰帮忙安排,两人知道白朔的习惯,一般不会出问题,于是白朔可以安心规划起水渠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你们太子都随地捡老婆吗 八十年代四嫁女 废太子的早死原配 来,在我耳边播 去父留子N年后被发现了 伪装成王 恶龙崽崽决定去找亲妈 开局只有一拐杖?! 七零之发家致富养崽崽 饕餮幼崽三岁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