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2 / 2)
“阿爷,石头够一车了?”这次换成义推车。
“够了够了。”俞老头呵呵笑着往车上装石头,“累了就回去喝水,今天才是第四天,我们要捡半个多月才够。”
“阿爷,我们不累。成武在做米皮,准备明天去街上卖,中午又有好吃的了。”
“那真不错。”
俞荷和龙龙在厨房里帮忙剥蒜捣蒜汁,成武安安静静磨米浆,奶白的米浆沿着石磨槽子滴到下面的水桶里,这是一个慢工细活。
俞荷剥着蒜,时不时看眼成武,他一直保持着磨几转,就往料口里添一点点掺水的米继续磨,整个人不急不躁,很沉得住气。
“二哥,等我们赚了钱,买头毛驴拉磨,你就能省些力气。”俞荷开口道。
“唐家做豆腐几十年都舍不得买牲口拉磨,我们这才哪到哪。”成武心疼钱。
“我和他们不一样。你以后就知道了。”
“那我等着。”
花了一个时辰终于把米浆磨好,成武开始蒸,唐大丫来帮忙,李二娘赵娟也跟着来了,她们本来在挖院墙的地基。
“二哥,让二婶也学学,等你生意好,可以让二婶在家蒸,你直接去街上卖。”
成武蒸了三张米皮让开,换唐大丫上手,先是一阵急促,渐渐地做顺手了。
熟了的一张张热米皮,放到案板上刷油,越叠越高,唐大丫手底下越来劲,要是明天开张卖得好她也能帮忙蒸,先把五百多斤陈米钱挣回来心里才踏实。
吃过中午饭,成武收拾好笼屉,先去睡觉,米浆要半夜磨,半夜蒸,明天吃才是软的,隔夜会变硬,需开水锅里烫一下浇上热卤,没有现蒸现吃的口感好。
天未亮李二娘起床,先炸花生,再按照俞荷配好的大料葱香菜熟油做了一盆芝麻辣椒油,舀了泡菜酸水熬熟做酸汁,熟蒜汁,煮配好的调料水。
俞荷揉着眼睛厨房进来,就看大锅小锅都在忙,满满的两大笸箩雪白的米皮,看着着实诱人。
“阿娘,二哥,早啊!”
“你怎么起来了?”李二娘看了俞荷一眼,衣服穿的整齐,问道。
“阿娘,做一锅素胡辣汤做浇头,没准儿大家喜欢吃胡辣汤味道的米皮呢!”
这是俞荷想的点子,先从胡辣汤过度,大家喜欢吃胡辣汤,没准儿也喜欢胡辣汤味的米皮(豆花米皮也好吃)。
俞荷把自己泡好的菜干木耳拿来,李二娘炒坛子肉,俞荷后院摘了葱和蒜苗,最后倒上淀粉糊,一大锅稠稠的简易胡辣汤出锅盛进瓦翁里,成武的八十斤米皮也做好了。
家里人陆续起来,俞有钱去后院架上牛车,简单吃一口早饭,急匆匆往白水镇西街走。
“桌子和案板板凳都用你大姑父家的,成武你们检查一下还有什么没带。我去了先买。俞荷,米皮卖多少钱一碗?”
俞有钱很重视今天的买卖,今天是初十,开年第一个大集,还在过年,人们闲着没事大人小孩都会来赶集看热闹。
“大碗五文,小碗三文。有凉调和胡辣汤浇头两种口味。”做豆花米皮费功夫费人,俞荷觉得不划算。
等牛车到的时候,顾大安摆好了桌椅凳子,把家里能用的小凳子都搬来,卖肉的案子也搭好,旁边还生了一盆炭火。
“有钱,你们几个可真早啊。”顾大安哈一口气,看看天色还早,笑着说:“你们摆着,我去给你们烧点热水洗碗。等会儿有花和连生都来帮忙。”
“好。等会儿我请客。”俞有钱停好车,笑着说。
俞有钱先把烧鸡大背篓放在顾大安摆好的肉案上,拿出一个掌盘取出一大一小两个样品烧鸡,盖紧大背篓。
帮忙从车上搬摆摊的东西,和成武两个合力,抬下来两个大笸箩放在肉案上,小桌子旁放好瓦翁,火盆上架三角热调料水,接着辣椒盆,蒜汁,酸水,盐罐挨个儿摆在小桌子上方便取用。
“等会儿开卖,我和二哥负责切面调味,二婶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40-50(第6/15页)
责撤洗碗筷,龙龙负责收钱,三叔负责维持秩序。”俞荷给大家分工,害怕等会儿上人了大家手忙脚乱。
俞有钱笑着点头,还没开张就开始担心人多,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有几个早早来买烧鸡的人,好奇的看着摊位上这多的人,是又有什么新鲜吃食?
“俞老弟,老样子,拿一只烧鸡。”
“好嘞,给你挑最大最好的,刚出锅还新鲜热乎。”俞有钱揭开大背篓,挑了一只烧鸡用麻纸草绳包好,收了钱。
“你这摊子又卖什么,油辣椒看着颜色真好。等暖和了我也要买烧鸡回去凉拌试试。”
“张哥,这是我二侄子学着做的热米皮,有辣子油凉调,也有胡辣汤热卤口味的,你要不要趁热来一碗尝尝?”见他有买的意思,俞有钱开心的推销。
“咋卖呢?”
“大碗五个钱,小碗三个钱,大碗有半斤,小碗二两多。”俞有钱说完就听成武嘚嘚切米皮了。
“那给我一个大碗胡辣汤口味的,你码头上卖胡辣汤,我也喝过,味道真不错。”
俞有钱请人坐下,笑看着成武装了一大碗米皮,俞荷飞快的接过先用调料水汆一遍,再调上调料水盐巴辣椒油酸蒜汁浇上一勺油辣椒后大勺瓦翁舀了一勺胡辣汤盖上,满满高高的一碗由二嫂最后递给客人。
张大祥看着面前冒尖儿的一碗热饭,觉得五文钱花得值,俞记做生意就是实在。
“张哥,你试试。”
张大祥拿上筷子搅一搅,胡辣汤挂在米皮上红油辣子搅匀,吃上一口这味道意外的适口,偶尔吃到一颗碎花生那个香味,别提多好吃。
俞荷和成武虽然眼睛看着别处,心里很紧张,唐大丫看着他吃面上紧张不已,俞有钱和龙龙见他半天单吃不说话,也跟着紧张了。
“好吃,真好吃!”
“俞老哥,就知道你们家的手艺没的说,你这米皮能不能打包带走两份?”
“张哥,趁热吃才好吃,调料汁浇的早带回去米皮就
不劲道,反而影响味道。”
张大祥一想,也是,几口吃完,付了钱,急匆匆要回去叫家人来吃。
“耶!二哥,你看到了吧,客人说米皮很好吃!”俞荷跳起来和龙龙击掌。
“好吃就好!”成武强压着心里的欢喜。没有人比他知道,他摆摊做买卖有多不容易。
俞有钱唐大丫也跟着高兴。
渐渐地太阳出来,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来买烧鸡的人也买一两胡辣汤热米皮。
顾大安俞有花带着连生四个帮忙洗碗收拾桌子,俞荷把调味的工作彻底让给成武,搬个石头凳子旁边眯着眼睛晒太阳。
“俞小哥,听说你家胡辣汤又开始卖了?”
“俞小哥,给我一碗胡辣汤!”
“没有胡辣汤。”
“没有,那这是什么!”有人指着瓦翁里的简易胡辣汤质问俞有钱,俞有钱笑着解释说这是卖米皮的浇头。
“那来一碗米皮。”
“大碗五文,小碗三文。”
“来大碗,你看我这身板,小碗能吃饱吗?”李二柱一直在码头看仓库,好不容易碰上俞记卖胡辣汤恨不得来十碗,一整个冬天,他都在想这碗胡辣汤,喝了浑身热乎乎的不怕风。
成武飞快的给他调了一大碗加辣椒的热米皮,李二柱尝了一口呼啦啦一顿吸溜,看的旁边一起来的人肚子跟着饿了。
“二侄子,给叔也来一大碗,加辣椒,加胡辣汤。”
“二侄,给我也来一碗。”
“我要一碗。”
李二柱四个吃了米皮,觉得味道比胡辣汤还好,有米面更管饱,胡辣汤的热乎劲儿也在,五文钱真不贵,回去就给同样看仓库的工人说俞记又有了新吃食在西街摆摊。
等一翁胡辣汤卖完,剩下的米皮也不多了,俞有钱给俞荷竖起大拇指,“料事如神!”
“过奖过奖!”俞荷笑着拱手。
“成武,给你大姑父和你阿娘,在这里的每个人都调一个大碗,我请客。”俞有钱数了人数加上他一共十一个人,给了五十五文让龙龙放钱箱子里。
“好。”成武大笸箩里取了七张米皮嘚嘚一阵切,又一条条撕开,先调了六碗,俞有钱先端给顾大安俞有花和四个外甥。
“姐夫,姐,连生,你们几个快尝尝,我们在家吃过的,味道好极了。”
米皮过了一遍调料水热乎乎的,俞有花夹了一条试了试,辣椒好辣又好香,问道:“你们辣椒里放了香油吗?这么香。”
“放了芝麻。”成武一边给摊位上来的客人切米皮,一边说,“还有花生碎和好几种香料。”
摊位上吃的人互相看一眼,这辣椒油色红亮,香而不辣,确实出彩。
顾大安紧张的看着妻子,别再问了把秘方透露出去还得了,好在俞有花忙着吃,没说话。
“热米皮太好吃了。”吃完了一碗,俞有花抬头笑着说:“成武,你的手真巧啊。”
“都是大家帮忙。姑,再给你调点吗?”成武笑问道。
“不了,我吃饱了,再给你姑父调半碗。”
“好。”
米皮吃完俞有钱摸摸自己热乎乎的肚子,额头冒出细汗,从脊背冒出热来,忙了一早上的疲惫好像都减了几分。
“成武,明天继续摆摊吗?”
第45章
唐大丫心里紧张,当然摆了。
俞有花也期待的看着成武。
成武见大家都看着自己,也因为自己出摊,大家都跟着一起忙,可这个忙和平时的忙又不一样,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
“明天继续出摊。”
“二哥,我帮你。”俞荷笑着说,“回去了你好好睡一觉,晚上我让我阿爹推磨,你好好缓一缓。”
“好。”成武一笑,端着自己的这碗米皮,他还没试过胡辣汤热米皮,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成武一吃就发现确实好吃,胡辣汤米皮比单纯的米皮味道复杂,酸味极淡,甜中带着适合的麻,最耀眼的红亮颜色,诱人的辣椒香而不辣。
细细咀嚼,成武尝出这个甜味居然来自那浅浅的一勺调料水,这回甘让人不由得吃了还想。
妹妹真是个调味天才!
“二哥,怎么样?”
“特别好吃,麻辣甜咸油香,味道恰如其分,米皮软和有嚼劲,我喜欢这不放酸汁的。”
“我也一样。不喜欢吃酸。”
又来了几个带着孩子赶集的乡邻,把剩下的米皮买完了。
“有钱,成武一晚上没睡了,你们先回去,我来收摊。”顾大安让俞有钱拉着带回去的几个先回,他们收摊,桌椅板凳拉回家,碗筷洗了也放在他那里。
“那好,明天我们继续摆摊。”俞有钱看看时间还早,回去泡上米,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40-50(第7/15页)
鸡时间也不赶。
成武回来泡了二十斤米,床上兴奋的翻来覆去睡不着。
“俞荷,我们算算今天的收入吧!”
“好。”俞荷笑着开门,请成武进来,又去见龙龙来帮忙。
“八十斤米浆卖大碗有160碗,小碗三文还要多买点呢,我们就按照160碗,乘以5来算有800文,成本的话40斤米240文,调料人工损耗算160文,今天利润算400文。
这样吧,你拿220文,我分220文,还有160文我们月底再算,明天开始每天留出160文,剩下的我们两个人平分!”
“好。就这样算。”成武打个哈欠,笑着说:“我好困,我要去睡觉了。”
“去吧去吧!好好休息,有事晚上说。”俞荷把160文放到爷爷给的新钱箱子里,等月底算账后剩下的交给家里。
俞有钱杀了十只鸡,今天虽然卖了二十只也不敢侥幸多做,卖不过便宜卖能要他的命。
晚饭是唐二婶做的红薯粥,捞了缸里的酸菜做浇头,擦的萝卜丝儿凉拌菜。
干了一天活的马三面俞老头俞有粮成文三个,视线来来回回落在几个摆摊的人身上,看他们吃的挺香,心里不是滋味,断定俞有钱他们街上吃好吃的了。
“成武,热米皮卖的怎么样?”
“阿奶,有一半的利,每天留160文,工钱和家里的辣椒芝麻坛子肉都算钱。一个月结一次账。你看行吗?”
“我没意见。”干活的又不是我,赚钱就好。
“谢谢阿奶!”成武腼腆的笑着说。
回屋,成武就把今天分的220文给俞有粮,说是陈米的成本,还和他娘说帮忙干活算工钱就是怎么算,要等月末。
“你有个手艺,能自己挣钱就好。我们也不图大富大贵,只吃喝上不求人就好。”俞有粮接了钱笑出一口大黄牙,看了眼唐大丫,两口子拿着钱一起笑。
“等你把一千五文还给我,赚的钱都自己留着,想买什么自己看着买。先让你娘先给你做身体面的好衣裳。”
“嗯。我好好干。争取以后开个门面。”成武想起开店,浑身都是力气。他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吃食店。
俞有粮和唐大丫相视一笑,大儿子营生问题解决了,就一个小儿子他们好好干,书读到哪里看情况,孩子再多不敢生啊。
晚上,抄了一天书还在挑灯看书的俞有地被俞荷拉来厨房推磨。
“阿爹,你一天到晚的看书容易把脑子看傻,晚上多费眼睛呢。你推磨休息休息吧。”
体贴入微的好大儿可拉倒吧!哈哈,大哥也有今天,看他真按照俞荷说的坐在凳子上比划,俞有钱在旁边偷笑。
“阿爹,你把《三字经》背一遍,我听听!”
还提这么过分的要求,俞有钱决定不走了,坐等俞荷挨打。
“人之初,性本善……宜勉力。”俞有地边干活边背书,成功把俞有钱哄睡了。
俞荷给俞有钱抛个白眼儿,哼,想看她挨打,三叔的算盘打得不错。
“阿爹,我听我大哥在背贾谊的《过秦论》,挺好听,你会背吗?”
“秦孝公据觳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一口气背完,俞有地看眼脑袋在作揖强忍着不睡的小娃娃,眉眼带笑 ,又嫌弃的看看开始打鼾的老三。家里这一大一小两个财迷,每天起的比鸡都早,睡的比狗还晚,一天到晚就知道赚钱,满心满眼的钱钱钱。
知不知道,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啊!
“阿爹,米浆磨的快了吗?”俞荷一惊醒了,梦全跑了,笑问。
“还剩下一半留给你二哥自己弄。得让他保持热情坚持下去!”
俞有地说着盖上桶,用水冲洗好石磨,打着哈欠,一脚把俞有钱吓醒,“回屋去睡,别把虱子带进厨房了!”
吓得差点就魂飞魄散的俞有钱地上起来,看着他大哥的背影,攥紧拳头咬牙切齿半天,一低头就见小侄女捂着嘴在偷笑。
俞有钱拨了拨俞荷松散披着的黄毛头发,质问,“你怎么也学你爹,这么晚了还不睡?梦游了吗?”
“三叔,阿爹你打不过就打不过,不要欺负我一个小孩子。我也是会记仇的。”俞荷忍不住打个哈欠,慢吞吞及拉着棉拖鞋回屋睡觉。
俞有地回去怎么也睡不着,又把《过秦论》背了一遍又背起译注,把秦国的历史翻了一遍,春秋战国也不放过,越想脑子里的知识越来越多,人也越清醒。
初立的大周朝,科举考试沿袭前朝办法,以经义取士,主要考察士子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书义旨的阐释和发挥,又要求立论实际相结合,童生试分县试、府试和州院试,三试都过便成秀才。
自他二十五岁考过府试成为童生,连考3次院试皆名落孙山,是时候该好好研究研究新学政喜欢的文风和偏好,争取今年六月能中。
家里这两个单蠢的财迷,可是把人害苦了!
“怎么睡着了还叹气呢,快睡吧!”李二娘起来起夜,看见丈夫闭着眼一脸的仇深似海,懵乎乎的去上厕所了。
成武睡醒,看了眼耳边的漏沙,他怎么睡了四个时辰,该干活了。急匆匆进厨房一看,米浆磨好一大半,一想就知道是俞荷帮忙,拉过椅子坐好接着推磨。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唐大丫梳妆整齐,进来帮忙儿子蒸米皮。
等两个人把米皮做好,李二娘起来接着做简易胡辣汤,熟了一盆红艳艳的辣椒油,俞荷龙龙也起了。
“大嫂,做点杂粮馒头,我们吃!”俞有钱进来,捞出泡了一夜的烧鸡。
“好。”李二娘答应着,看眼进来的马三面,把厨房让给婆婆做早饭。
全家都吃早饭,唯独不见俞有地,马三面俞老头问都没问,吃了饭带着三个孙子去忙。
俞有钱架上牛车,带着成武俞荷龙龙二嫂五个人上街摆摊。
生意格外好,码头早早就来了几拨抗袋卸货的壮汉,说有个南方大商人雇人去北方做茶叶生意,来去一趟半年,报酬丰厚。
今天从外地到白水江要换船,需要雇工,码头的管事昨天到邻近的几个村里叫人,因为过年,工价给的高,一个人一天三十文。
直冲摊位又来了几个大汉。
“俞小哥,你好好的在码头摆摊,我们吃口热乎饭多方便。”
“俞记这分量让人喜欢。”
有人抱怨,有人觉得这胡辣汤米皮好吃实惠,就是远一点也没事。
“各位大哥不着急,码头有了船,自然会有人去码头摆摊的。我们过段时间有了烤鸭也去。”俞有钱笑着说。
“你这烧鸡也一样好吃。”
“我怕换了地方,老顾客就不来了,家里还有些鸡呢!”
“那是,你说的也对。”
剩下几碗成武送给大姑俞有花和表弟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40-50(第8/15页)
吃,洗碗收摊,大姑父去乡里收猪不在家。
今天米少了一半,利也要少一半,成武还给俞有粮一百文。
俞有钱的烧鸡早早卖完,马上要过十五,他准备明天开始卖二十只试试,早上卖不完下午再去码头卖卖看,有了船,码头就有了生意。
“俞荷,忙完了吗?忙完了去换衣服,我们仨去县里一趟,去给你外婆拜年。”俞有地大清早揉着自己的手,进厨房叫俞荷。
“阿姐和大哥不去吗?”小哥肯定不能去,害怕白家回过头来又要抢人。
“他们不去。就我,你,你娘,我们三个去。”元宵节就在家里过。
“好。阿爹你等等我,我马上好。”俞荷风一阵冲向自己的屋,乒乒乓乓一顿翻,难得去一趟得多买点东西,就是这钱好沉,不好带。
“阿爹,我要跟你换钱。”俞荷没法,提着五千钱来找俞有地。
第46章
“你要买什么?拿这么多的钱。”李二娘一把接过女儿怀里的钱箱子,打开盖子一看都是钱,便问。
“阿爹说要带我到县里买新种子。”洋芋五两,只怕其他种子都不便宜。
李二娘把俞荷交给俞有地出去了。
“阿爹!给我换五两银子。”
“你这五千文钱换不到五两,得再加二百文才行。1两银子理论上等于一千文,但实际上要比铜钱贵,因为银子难得。”俞有地一边数一边说,余光偷看这三头身的奶娃子咋办。
“那你等等,我再去取。”
“去吧!”俞有地捋捋刚留的胡须,严肃说。
不会儿,李二娘就看到换了新衣的俞荷,给龙龙显摆她的五两银子。
“想吃什么?我给你带。”走近了听俞荷问龙龙,看她把银子装好,李二娘回身进了自己屋。
“她爹,你还真给她换钱。不怕路上丢了吗?”
俞有地看眼眉头紧皱的妻子意识到她的不赞同,忙劝道:“丢了就丢了,俞荷自己赚的钱,她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你也太惯着她了吧。五两银子不是五文。”
“我愿意惯着。你不也是,你说说你,天天的白出力气,给她做辣椒油做胡辣汤做卤肉炸豆腐,她赚的钱有你一半的功劳。”俞有地聪明的说。
李二娘被俞有地说的无言以对,“那自己家的孩子,不帮她,我再帮谁!”
俞有地笑着握住妻子的手,“咱俩一样的人,才会做夫妻。你别紧张,送完年礼,我们很快回来。租辆马车去,来回顶多两个多时辰。”
收拾好,俞荷背着走亲戚的年礼坐车,俞有地和李二娘走路到白水镇,雇好马车才来叫忙生意的俞荷。
“俞老弟,原来这小吃摊是你家的?”俞有地以前的同窗王文远笑着过来打招呼。
“文远兄,过年好。是的,这摊子是我三弟和二侄儿办的。”
“味道真不错。尤其这胡辣汤热面皮,热辣滚烫更有滋味。”
“大哥,你先走。我陪着王大哥说话。”俞有钱见这王文远似乎有话要说,催促不理庶务的大哥赶紧走。
“抱歉,某要到县里一趟,在此别过,回来再约。”俞有地抱拳行礼后坐上马车。
王文远目送马车离去,也不走,就这么看着俞有钱。
“王大哥,王有才又闹了什么笑话?”俞有钱心知肚明。
“也没啥。今年六月的童生试和明年八月的乡试,王秀才要考乡试,——你大哥六月童生试还考吗?”
“我不知道。我大哥你也知道的,都考3次了,次次落榜都没中。”
王文远假模假样的咳嗽一声。
有客人来,俞有钱去卖烧鸡了。
这人连童生都没考上真是迂腐,每次落榜,大哥回来笑哈哈大刺刺自己说他自己名落孙山,他都听习惯了。
王文远等了一会儿,见俞有钱一直在忙,甩袖而去。
俞荷一上车就窝在阿爹怀里,一路睡到县里,直接去南街送年礼。
“劳烦孙大哥等一刻钟 ,我们一会就出来了。“往日上门都混不到一顿饭,这次不吃闭门羹都算好,心中有数的俞有地,把二十文车钱给孙富贵,又给他五文钱去吃顿午饭,约好碰头的地点,看着俞荷嘚嘚去叫门。
“外婆,我是俞荷,我和阿爹送阿娘来过十五啦,快开门!”俞荷的声音太大,左邻右舍都知道李家的大姑娘回来了。
敲门半会儿,张氏不情愿的开门,请三人进去,站在院子里说:“阿娘去小妹家帮忙带孩子了,要二月才回来。”
“大嫂,这是我给阿娘做的一身新衣裳,刚好夏天穿,这是给大哥二哥喝的酒,剩下的是给孩子们的米糕,还有十斤新米,既然阿娘不在,我们也就早早回去了。”李二娘笑着背篓里一样一样的取东西,就当没看到窗户里边站着的哥哥和侄儿侄女们。
“你妹夫的学馆,今年,只收了十来个学生,往年都要收五六十个……”张氏见俞有地进门就一声不吭,看李二娘转身要走,叹气说。
“大舅母说话好有意思,小姨夫才能不佳,收不到学生,要怪我阿娘头上了?”俞荷直盯着做作的张氏,直接道。
“俞荷!”
李二娘和俞有地一起喊道,俞荷很不服气的低了头,哼,这话就是她说的,怎么了。
张氏关门,走在最后的俞荷突然小声问道:“大舅母,大舅舅这是和小姨和好了?”
为了口吃的名声脸面都不要了,好意思又来拿捏她阿娘!
“都是嫡亲的血脉,哪有隔夜仇!俞荷,你还年纪小不知道这亲人啊,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你娘和你小姨,包括你爹,我们都一样,亲着呢。”张氏刻板着脸,愤怒道。
看着俞荷皱巴巴的小脸,张氏得意的又补了一句:“你外公可是你爹的恩师。既是岳父又是恩师,我们一辈子都是脱不了的关系。”
“大舅母口才不错。”果然还要算计,俞荷一笑,看了一眼站老远等着她的父母,小声道:“我阿奶让我问你们,不知道恩师算计徒弟全家,用孩子作威胁每年收徒弟二两银子二百斤新米,这账,该怎么算?
要不要再说给全县读书人听一听?让他们来评评理。”
张氏像被踩住了尾巴,恶狠狠看了俞荷一眼,没想到一个孩子嘴巴这么利,一定是马三面借俞荷的嘴给她带的话,威胁吓唬她。
张氏又气又怒,喊道:“你们还想怎么样?害得白家私塾收不到学生,害得你大舅舅没脸出门,我们全家老的老小的小,十几口人没了活路,你们还想怎么样!”
“大舅母,是非对错,人人心里有把秤!回头外婆回来,你记得和她说我们来过了,我阿奶还说下次进城来看她,许久不见,挺想她!”
俞荷见父母又走回来了,连忙朝张氏挥手告别,小跑过去。
李二娘上来捏着俞荷的耳朵,牵着她的手把人拉走。
张氏哐当关上大门,一阵头晕目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俞童生的小女儿(种田)》 40-50(第9/15页)
,她家和俞家真的撕破脸了。
白家又靠不住,他们家在县里没个进项,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
“阿娘,快来,大姑拿的米糕真好吃,还是我好,给你抢到这最后一块!”张氏见小儿子拿着咬了一大口的雪白米糕给她,气的五雷混轰顶。
“李小弟,你给我过来!”
“阿娘,我过来干什么,你过来,快给我点钱,我去买一捆柴,回来熬粥……”
走到正街上,李二娘松开女儿的耳朵,低声道:“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别人会对你印象不好。你给你大舅母说什么了?”
俞荷眼睛骨碌碌一转,看竖着耳朵的阿爹一眼,自豪道:“我说,他们再欺负你心软,我阿奶就来找外婆说话。大舅母害怕了。”
李二娘愣了一下,眼泪差点下来,一点点的孩子都知道心疼自己,大嫂和娘哥哥们小妹这么多年怎没一个人体谅她!空手拿俞家的东西,抱走俞家的孙子,不管她在俞家的处境,不管她这当人儿媳妇的死活。
“阿娘,他们有手有脚,只要放下身段,完全能养活自己。我阿爷阿奶因为小哥对他们宽容,现在小哥回家,这事就了了。
以后就由我和大哥大姐来这边走亲戚看外婆,我们还能逛逛县城,买点新奇的东西呢。“俞荷觉得自己的主意好极,不见面就没人跟阿娘哭穷了。
“好。”李二娘背过身抹泪,俞有地轻拍妻子的肩膀安慰。
等李二娘的情绪好起来,俞有地带着她们去县衙买种子。
闻济专管朝廷推广派发的各种种子,还有果树,一到正月数他最忙,但俞有地一进来他还是认出来了。
“俞弟,去年种的洋芋收成如何?北方有一亩地两千多斤的佳报。”
“收成很好……今年都有什么新种子?”俞有地仔细把自己的种植过程收成说了一遍,才问。
“有特辣的辣椒,番麦(玉米),棉花今年大力推广一斤棉种只要100文你可以买一点,蜀郡来的花椒树免费发,天水的苹果树,鲁地的冬麦花生水蜜桃柿子山楂等,相对便宜一点。”闻济拿个单子让俞有地看,俞有地一个个念给俞荷。
闻济才发现他身后跟着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俞有地念一个,小女孩鸡啄米一样点头给他报一个要买的数。
“棉花种五斤,辣椒种一斤,番麦种一斤,花椒树10苗,冬麦种60斤,花生5斤,其他果树每种两棵。劳烦您了!”
俞有地报了数,闻济写在纸上,拨开了算盘,嘚嘚十几下,抬头笑着说:“一共三两六百文,你给三两五钱,再送你们一把花椒树。”
“多谢,有劳了。”
俞有地给了钱,闻济安排手下让他去库房自己挑树苗。
等在门口的李二娘和俞有地商量去叫马车,俞荷跟着他们走进树苗仓库,像是进了米缸的老鼠什么都好奇。
俞有地选了两把花椒树,俞荷跟着挑桃树苹果树苗等。
“棉花种五斤……”里间的账房接了单子一边对账,一边叫人称,麦子在旁边的库房。
最后领好麦种,孙富贵帮忙放到马车上,其他种子放好,人坐上去树苗放在车前,也不好问吃了没,孙富贵驾车一路往回走。
“有地兄弟,怎么买这么多的树苗?”俞有地在李山镇下车买馒头,孙富贵笑问道。
“家里有两亩山地空着,孩子多,种点果树自己家吃。”
“对对对,小孩子嘴馋,看别人有自己也要,种点好,也省钱。”说这话,孙富贵看了眼狼吞虎咽啃馒头的俞荷。
小姑娘长得很灵醒,馒头啃的也可爱。
第47章
“阿爹,你看,南湖叔卖缸,我要买两个五十斤的大缸,你帮我问问。”俞荷啃着馒头,眼睛也不闲,看到地上熟悉的大缸,坛子和碗,找到忙着推销的南湖,就想买了。
“你今天花了这么多钱,还要买?”李二娘笑问道。
“阿娘,我要把花出去的钱挣回来。”俞荷见阿爹下车去看缸,刺溜跟着跳下马车。
“你小心点吧。”
俞荷小跑着站到俞有地旁边,听他看缸,讲价。
“南湖叔过年好。”
“是你呀,那个瓮好用吧?”
“好用。碗也好用。”俞荷看着稻草串起来的土碗,问问价钱,买了三百个。
俞有地选了两个好缸,一共花了三百文。俞荷又看重四个泡菜坛子,一个四十文,花了一百六十文。
马车到白水镇,俞有钱已经收摊,俞有地让孙富贵把他们送到家。
俞荷没想到,今天家有喜事,三婶赵娟生了一个六斤重的女娃。
马车一进门,马三面俞老头笑着和俞有地李二娘说,俞有钱做买卖正好被叫回来。
母女平安,稳婆刚走。
“俞荷,你们回来了?”在厨房做饭的俞有钱,笑得像个傻子,出来帮忙搬东西。
“三叔,恭喜你喜得千金,儿女双全!”俞荷拱手作揖,笑着说。厨房有什么好吃的呢,她快饿扁了喔。
“多谢!给你三婶煮的鸡蛋汤,她不想吃,你吃吗?”俞有钱笑问。
“吃,我吃呢。”
“快去换衣裳,我去厨房做饭。”怎么能吃孕妇的饭!李二娘找借口打发俞荷去换衣裳。
“哦。”俞荷哒哒进自己房间,换了一身干活穿得棉袄棉裤。
马三面看着马车上搬下来的麦子问俞有地,这都是俞荷买的吗?花了多少钱。
老爹请孙富贵正屋里喝茶去了,俞有地小声说:“都她买的。花了四两多。”
“小家伙真有钱。你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兜里有十文钱,都算多的。”马三面感叹,那时候他们两口子年轻,家里只有一间草屋。
“是是是。”
“李家怎么样啊?”马三面最关心李家怎么想。
“他外婆去白家帮忙看孩子,他大舅母几个一直就那态度。俞荷替她娘出头,说如果他们再敢欺负二娘,您就去找她外婆说话。我心里真高兴。”孩子把他不好说的话跟妻子挑明了,只要二娘想通,李家以后不是事。
伤了脸面,李家还要靠白家,才有李家老太去给小女儿看孩子这一出,人啊,不能老,马三面有些伤感。
“你先去吃口饭,回头再说。”马三面见李二娘端着碗厨房出来,跟着的俞荷也端着一个大碗。
李二娘把碗筷递给俞有地,让他先吃,自己再去端。她做了简单的鸡蛋青菜汤泡杂粮馒头,他三婶的鸡蛋灶上热着,没动。
俞荷一碗鸡蛋汤吃的喷香,马三面坐在她旁边看着她吃。
俞有钱忙着给又想吃东西的赵娟,把荷包蛋接到手里,也出来和俞荷一起坐。
“俞荷,这三十天我要伺候你三婶坐月子,咱家的烧鸡怎么办?”
“我去卖呗。我今天花了四两多一定要挣回来。”俞荷看了俞有钱一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