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开国皇后升职记 > 70-80

70-8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一度春风后 说好我做1 和对家卖腐的我A变O了 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核平爱好者日常 绛桃春晴 缺德小猫攻了虫族战神! 万人迷宿主养成手册 我的冰美人老师是只三花猫? 绑定选项模拟器后被迫成为怪盗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70-80(第1/16页)

第71章

叹气

皇上御驾回京,不仅是朝廷的头等大事,也是京中的头等大事,柳明月率领文武百官,候在京城大门外。

看着御驾由远及近,皇上从御驾上下来的那一幕,群臣施礼叩迎的同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抹着眼泪,很像是受到欺负的孩子看到自己家长时的反应。

好在柳明月这次早有准备,不动声色用的用特制帕子往眼角轻触了一下,就成功制造出未语泪先流的良好效果,总算是应景了一回。

虽然她也知道自己正是导致群臣看到皇上时,出现这种蒙大赦般的激动反应的根源,但她丝毫不慌。

毕竟她所做的一切,都从没瞒过皇上,皇上不仅没有阻止过她,甚至连委婉的劝阻和告诫都没有,还亲自教她要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对付,哦不,应该说是与某些大臣打交道。

所以她能在前朝创下将所有大人都得罪个遍的记录,有一半的功勋章,或者说是责任该给皇上,所以她在此刻一点都不觉得心虚。

“臣恭迎圣上回京!”

皇上快步上前,亲自弯腰扶起柳明月。

“皇后辛苦了!”

柳明月顺势起身的同时,泪眼朦胧的看着皇上,同时诚心诚意的回道。

“陛下亲自在边境征战杀敌,守国卫家,臣妾等人才能在后方安享太子太平,实在当不起辛苦二字,最辛苦的是陛下与边关将士!”

皇上感慨万千的拍拍她的手背,才看向她身后的众臣,上前将两只手分别伸向两位丞相。

“诸卿平身,朕离京多日,全凭皇后与诸卿恪尽职守、稳定朝纲、造福百姓,令朕远在边境无后顾之忧,朕心甚慰!”

两们丞相当然不敢等着皇上亲自搀扶他们,赶紧站起身,流着充满激动的眼泪回话。

“圣上在西北边境亲自率军迎战异族,取得空前的大胜,扬我大安国威,臣等却安居后方,实在惭愧啊!”

何丞相也跟着老泪纵横的说了几句,半年多过去,他一边盯着崔丞相学习,一边在皇后的高压手段下磨练,已顺利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丞相,再也看不出他那坚持了大半辈子的清高自持与文人意气。

毕竟是在京城大门外,走完这一阶段的流程后,皇上携皇后登上他的御撵,带着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的回宫。

早得到消息的百姓们聚集在沿途,恭敬的叩拜御撵上的二位,心中都激动不已。

不管是皇上在西北边境亲征异族取得的功绩,还是皇后理政半年多的时间,所做出的那些功绩,都是能让大安与大安百姓真切受益的大好事。

所以百姓们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念皇上皇后的恩德,对大安国民这个身份,都有着更为深刻的认同感。

皇上坐在御撵中,也能感受得到百姓们的某些心态转变,在他离京时,可没出现这种道路两旁挤着人山不海,扯着嗓子高喊着各种感恩和吉祥祝福语的盛况。

“从这民心反应上,就能看得出来,在朕离京期间,皇后做得是真的很好,朕要谢谢你啊!”

柳明月却笑着反回道,“陛下难道没注意到诸位大人见到您的反应?那可是他们的真情流露,一个个的都一大把年纪了,先是在听说您要回来,当朝哭了一场,见到您真回来了,更是都激动到难以自持。”

皇上当然有注意到,看到那一道道泪眼巴巴的目光,他竟罕见的生出无措感,不知该如何反应才好。

在西北呆了半年多,还打了几个月的仗,常看到的都是些流血不流泪的大老爷们,所以皇上实在看不惯那样的场景。

要不是顾虑到场合不对,他铁定要现场训斥他们一番,即便如此,只需多看几眼,他也会忍不住要爆发。

“朕这辈子都看不惯大老爷们在那哭哭啼啼的场面,这回算是一次就给看得够够的,他们至于吗?”

皇上是真心认为不至于,柳明月当然知道缘由,提醒他道。

“对他们而言,那是他们因您的归来喜极而泣,最真诚的情绪反应,回宫后的庆功宴上,您可能少不得还要面对,这是臣妾提前给您准备的,等到情绪氛围到了的时候,您也要表示一下,不能总让他们唱独角戏,要君臣相和才能成为佳话。”

接过皇后递给他的帕子,皇上有些愣住,下意识问道。

“这是什么?”

柳明月坦然道,“上面沾了点能刺激眼泪的东西,不太浓,也就是在你用得上时,可以满足需要的样子。”

皇上心情有些复杂的问道,“所以你刚才……?”

“臣妾刚才用的就是这个,您是知道的,臣妾一向不习惯在人前表露情绪,上次体会到看着人哭,自己却哭不出来的尴尬后,就让人准备了这个,您看,这不就用上了。”

皇上是真没想到,在哭这件事上,也能动手脚,眼看皇后如此坦诚,还给他准备上了,叹了口气,也就不再计较他因皇后先前的眼泪,被真情实感的感动到了的事。

眼看二人低声说话间,御驾已经在城中走出近半路程,他当即拿着帕子往眼角碰了下,对帕子上的药物特别敏感的眼睛,立刻涌出生理泪水,却被他连续眨眼强行控制住。

随即便呈现出皇上因百姓的反应深受感动,导致热泪盈眶,却又被他强行忍住的效果。

“确实挺好用,就是朕一个大老爷们这个样子,会不会丢脸?”

要是在他爹娘过世时,就知道这个法子,他就不用在那二人的葬礼上掩面干嚎了。

柳明月十分有信心得回道,“陛下放心,大臣和百姓们只会更加肯定,您是位对百姓们有着深厚感情的好皇帝,只会更敬仰您。”

普通人哭,容易丢脸,到皇帝这个身份地位,只要不是在亡国之际哭,就是至真至性的真情流露,只会让人感动,被人记到史书里大加称颂,怎么可能丢脸?

事实也确实如此,等到皇上强忍着泪水,掀开御撵一侧的帘子,对路边的百姓挥手示意他们起来时,立刻引起百姓们更加激动的热烈反应,忘了不能抬头目视贵人的规则。

皇上热泪盈眶却含笑看着百姓们,示意他们起身,嘱咐随侍通知沿途百姓不必叩拜,以免会挤伤到人的一幕,也有被百姓们和周围的官员们注意到,并记在心里。

所乘车驾距离御撵最近的两位丞相听说此事,都露出一副深受感动的样子,崔丞相当即感慨道。

“陛下与娘娘真是爱民如子,时刻心系百姓安危啊!”

接着他便对前来报信的校尉吩咐道,“你们京郊大营的人,一定要态度各善的维持好秩序,同时还要盯紧些,反应快,千万不可闹出伤人事件,意外也不行。”

那校尉赶紧应下后,迅速告退,去将崔丞相的指示下达到位。

何丞相忍不住感慨道,“娘娘真是时刻都在为陛下考虑,实乃陛下之幸!”

崔丞相当然知道他话中的深意,帝王家竟然存在如此真情,确实是件极为罕见的事。

“有这么一位皇后,岂止是陛下之幸,也是国民之幸,吾等之幸。”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70-80(第2/16页)

这二位都聪明人的佼佼者,又与皇后打了这么久的交道,岂会不知皇上会有这番表现,肯定有皇后的手笔。

何丞相低声道,“你说,我们回头要不要找娘娘请教一下,她那招挺好使,能恰到好处。”

真正理性的人,在重大场合只会表现得愈发冷静,这二位也不是那种能在人前随便流眼泪的人,他们早发现皇后也是如此。

今天却看到皇后那眼泪竟能说流就流,显得那么真情实感,无比充分的展现出她身为皇后,对自己的丈夫归家的喜悦和激动之情,让他这心里,一直觉得有些违和。

现在听说皇上也能做到‘热泪盈眶’,何丞相瞬间肯定,皇上绝对是得了皇后的亲传,才能做到这样,他可没错过皇上看到大臣们哭时,那有些微妙的反应。

崔丞想则瞥了他一眼道,“皇上回来了,我们何需再去打扰娘娘?”

听到这话,何丞相愣了一下,随即点头称是,却又忍不住叹了口气,心中难免感到有些遗憾。

真要算起来,他进京当丞相后,在皇后手下做事的时间,比在皇上手下的时间还久。

在皇后手下做事,除了最初的那段时间,受固有的观念影响,听从皇后一介妇人的调遣,这心中难免有些不自在外,后来则是越来越适应。

这其中固然有受被他视为目标的崔丞相的态度影响的因素,但是更多的还是在于,皇后做事,很符合他对上位者的期待与理想。

说话直接了当,下令干脆利落,处事公平公正,用人唯用其才,不做任何循私枉法之事。

皇后当政半年多,说起来,是让朝中许多大臣怨声载道,但若真要论起来,谁也揪不出皇后哪些过错,因为她做事时虽然不留情面,但她向来是对事不对人,赏罚分明。

在何丞相看来,在这样一位上官手下干活,身体是累了些,可心里轻松舒坦,做事不必束手束脚,很有成就感。

崔丞相当然知道这位同僚在叹什么气,他自己其实也很想叹气。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就难了,少了一位富可敌国,还极为大方的皇后,他是真的难想像,再回去过那种,想做任何事,都要先再三斟酌预算,结果本就不敢往高额定的预算,还要被一再缩减,甚至是直接驳回的日子。

为此,他甚至有个很不要脸的想法,就是向皇上提议,将皇后继续留在前朝,以皇后那见不得人间疾苦,还拿钱不当钱的性格,肯定不忍坐视旁观。

到那时,他们岂不是就有机会继续从皇后那里‘借’钱了。

崔丞相不知道的是,皇后之所以急于从前朝脱身,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她的钱不富裕了,已经无法让她继续接济这个到处都需要用钱,却又极其缺钱的朝廷,怎么可能会同意留下。

御驾队伍抵达皇宫后,又要开始走流程,各种礼乐齐奏,没资格去京城外迎接的妃嫔、内官等人,都候在皇宫内跪迎皇上还朝,声势浩荡,场面极大。

柳明月不知道她都快要从前朝脱身了,还有那老狐狸在惦记着她的钱袋子,陪着皇上走完一个个流程,看着他以极快的速度,展现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本事,举一反三,将该在什么场合表现出什么情绪的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

对此,努力维持端庄仪态的柳明月,对此不得不说声佩服,这世上有些人的本事,真是让人羡慕不来,天生的,所以皇帝才能成为皇帝。

【作者有话说】

72

第72章

交差

自从皇上离京,皇后临朝,皇宫就没再举行过宫宴,除了必要的祭祀活动没有取消,其它活动基本都给取消了。

直至收到皇上即将回京的消息,柳明月才令筹备这场为皇上接风洗尘的盛大宫宴,主要负责人是已身怀六甲的太子妃。

不过考虑到太子妃的怀孕月份已大,由宫令带着坤元宫的人,负责具体事宜,各宫主位也都被分派了活。

宫里好不容易再次热闹起来,一群快憋出病的妃嫔都很兴奋,做起事情,也都非常的积极认真,生恐自己负责的那部分没做好,惹得皇后不满,以后再不用她。

事到如今,连常贵妃都在这异常漫长的二百多天时间里,被磨平了不少心性,她已认识到自己与皇后完全不在一个层面的事实。

因为即便是她引以为傲的父亲,提起皇后都是满怀敬畏之情,她那位在大理寺任职的兄长因为能力强,还得到了皇后的重用,在过去的半年多,成功侦破几件大案要案,得到皇后的嘉奖,在外声名鹊起,连她在后宫之中都有所耳闻。

眼看皇后竟然能在那个她都不敢试图涉足的男人世界中,力压群雄,常贵妃觉得自己还是本分点好。

皇后之前不与她计较,那是人家大度能容,不屑针对她们这些女子,真要惹恼了人家,指不定会落得什么下场呢。

毕竟事实已经证明,皇后可不是没有心机手段的人,只是之前没见她施展而已。

重新回到已阔别半年多的皇宫,坐在首位,看着下方的勋贵大臣们喜聚一堂,皇上也是感慨良多。

这趟西北之行,他原以为最大的危险,肯定来自于素以骁勇善战而著称的草原异族,因为他在打天下时,没怎么直接与那些异族短兵相接,在这方面的战斗经验不足。

却没料到在与异族的战争中,因己方的准备充分,将士们个个都士气充足,又有数量充足的火器加持,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极为强大的战力,直接将对手打得没有还手之力。

所以在西北军势如破竹的强攻猛击下,对手连连战败,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当了几年皇上,再次重回战场,能打上这么一场大胜仗,对皇上而言,绝对是件让他无比欣慰与自豪的大喜事。

结果却是乐极生辈,竟然遭遇到身边护卫的背刺,能这般顺利回宫,以健康的状态出现在人前,都是靠皇后的苦心维护与周旋。

而朝廷这边,若非有皇后在关键时刻能担得起事,有勇有谋有魄力,也不吝出钱,他辛苦建立起的大安国,可能就要面临分崩离析之危了。

仅苍河的那场大洪水,就能让大安遭受重大损失,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从而成动乱之源。

更别说是由皇后规划的那个至今尚未确立,但已屡立大功的稽查司,报上来的那些隐在暗处,想要伺机生事的隐患。

那样的话,他即便是重伤垂死,也得强撑着回来主持大局,哪里有心情在此与群臣同乐。

宫宴结束后,柳明月就径直开口下令道。

“陛下一路舟车劳顿,回来忙了这许久,实在辛苦,何公公,劳你照顾皇上洗漱过后,先好生休息一晚,纵有有再大的事,再多的话,都要留到明天再说,不得让任何人打扰,何公公此行也辛苦了,要好好休息一番。”

何忠赶紧笑着应下,“娘娘客气了,侍奉陛下本就是微臣的份内之事,当不得辛苦二字。”

对于皇后没有借口他辛苦,让其他人照顾皇上的态度,何忠十分满意。

皇上苦笑着摇头,没有说什么反对的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70-80(第3/16页)

“有劳皇后费心了,朕也真是老了,要搁年轻的时候,这算什么?”

柳明月笑着安慰道,“咱们都到当祖父、祖母的年纪了,老就老了吧,别跟自己过不去就行,这世上谁人能不老?看淡之后,也就不算什么了。”

皇上笑着点头,“行吧,听你的,看淡点儿,就好了。”

哪怕他在回京途中坐的是几乎感受不到什么颠簸的车,随行人员处处都侍奉得很精心,身体方面谈不上辛苦,但是多少还是会感到有些疲惫,这种疲惫主要源自心神。

好生休息一晚醒来,皇上整个人的状态都得到极大的调整和恢复。

恰逢休沐日,不用上朝,还没等皇上下令召见一些重臣,了解朝廷现在的情况,就收到有多位大人主动求见的消息。

皇上有些意外,不过他还是接见了这些人,结果他就收到多份相似风格的文书。

“这些是什么?”

两位丞相还没来,这群大臣中身份最高的兵部于尚书出面介绍道。

“回禀陛下,这些都是臣等奉娘娘之令,为陛下准备的……被臣等称为述职书的奏表,娘娘的要求,让令吾等要将自己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所做过的事,都一一列出来,方便您了解在此期间,臣等的表现。”

说起这些,于尚书就觉郁闷,他原想着趁今天是休沐日,借交自己的述职书为由,提前向皇上坦承自己的罪责,好求得皇上的原谅。

谁知他以为自己来得早,还有人比他来得更早,都是些急于表现的家伙。

皇上闻言,下意识笑了起来,边饶有兴致得伸手翻开其中一份述职书,边说道。

“哦,原来是这些内容,皇后真是有心了,朕正想着要嘉奖诸位在朕离京期间的功绩,这些就是最好的依据。”

说话间,又有别的大臣陆续赶到,皇上的兴致高,耐心也空前得好,与大家聊得很是高兴。

在这么好的氛围中,于尚书的心情再怎么焦急,也不敢开口破坏皇上和群臣的兴致。

崔丞相与何丞相来得稍晚,一眼就能看到人群中的于尚书几人心不在焉的模样,不过他没在意,知道这几人也就现在还能好好的坐在这里。

皇后是真的很有心,竟然能一直如常的对待他们,没有任何的打压之举,令他们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逐渐忘记自己头上还悬着把刀。

不过为了能将功补过,他们在做事方面,倒是尽心尽力得很,再不敢在私下搞什么小动作。

越是如此,崔丞相越不敢对几人的将来还抱希望,且不说皇上本就最痛恨负责保障后勤供应的人,背刺前方军队的恶行,就算皇上愿意看在往日情分上网开一面,皇后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因为崔丞相现已确认,皇后确实对那些军队出身,劳苦功高的勋贵和将士们,都会格外宽容和优待一些,甚至在为这类人花钱时,也会更大方一些,各地驻军都有因此受益。

虽然有些不太确定真实原因,但是从中也能看出,皇后既然如此重视那些将士,对于胆敢克扣边境驻军军需物资的人,皇后肯定不会轻饶。

来的大臣多,皇上留下他们用过午膳后,才让他们离开。

纵然有人不想走,可他们已经打扰了皇上一上午的时间,连饭都吃过了,也不好再继续留下,若说有私心话要禀奏,皇上刚回来,谁都有很多私心话想与皇上说,其中两位丞相的话更多,也更重要。

周围总算清静下来后,皇上才迎来同样拿着一份文书过来的皇后。

“皇后的安排真是太周到了,不过这也意味着,朕刚回来,就要不得闲了啊,还需有劳皇后继续替朕多分担一些,才行啊!”

虽然皇上是以轻松,甚至略带调侃的语气说出这番话,但是柳明月听在耳中,却是丝毫不敢当玩笑话对待,由于来前没考虑过会出现交不了差的结果,所以她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陛下说笑了,臣妾这次过来,就是来与您交接前朝政务的,您是皇帝,这些可都是您的份内之事,臣妾总算可以卸下这份担子,轻松轻松了。”

见皇后明明听出他话中的深意,却不愿接茬,直接挑明了要交差,不愿继续帮他分担的态度。

皇上不禁露出苦笑,若没有受重伤,他只会担心皇后不舍得交权,可是现在,他既是不得不让皇后继续分担,也是真心想请皇后在前朝辅助他,替他分担。

“朕在此前不便直言,想必皇后也已猜到了一些,四月下旬,朕在西北遇刺,身受重伤,引得旧伤复发,伤势非常严重,幸有皇后帮忙稳住朝廷,又为朕争取了几个月的休养时间,才能恢复到如今的程度,只是朕的这具身体,已是外强中干的状态,若不能多加休养,怕是坚持不了多久啊。”

柳明月闻言,眼泪瞬间流了下来,却顾不擦。

“怎么就这么严重了?我,我还以为陛下已彻底康复了呢,只要伤势能够恢复,咱们再多找些好东西补补就好了,怎么还能影响寿元呢?”

皇上十分确认,皇后这次的眼泪,流得是真情实感,没有动用任何小手段,这让他莫名感到有些欣慰。

“所以说,皇后若能帮朕多分担一些,朕还能再多活几个年头,要是继续像以前那么殚思竭虑的操劳国事,损耗本就有限的元气,怕是能坚持的时间更短。”

柳明月下意识将目光投向在旁边低着头抹眼泪的何忠,皇上也跟着转移视线,顿觉压力加身的何忠赶紧道。

“是的,娘娘,陛下这次受伤太重,再加上他征战多年,身体就积有无数旧伤,太医们都说,往后一定要好好休养,不宜再多操劳。”

柳明月有些不甘心的回道,“咱们再多召些太医给陛下诊治,还可发榜召集天下名医,我就不相信,咱们大安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就找不出一个能为陛下调理好身体的大夫!”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的订阅、收藏、评论及营养液支持!

73

第73章

败家

自古红颜美人多薄命,将军多无善终,实在让人心酸唏嘘,却又无可奈何。

初来乍到之际,以为徐庆业如她所熟知的那位刘姓开国皇帝般,是位对发妻薄情寡义的人,所以柳明月在第一时间,就盘算着要如何布局,争取能将对方早早搞死,好让她直接升职当太后,生命地位都能得到保障。

只是通过后来的接触与了解,柳明月才发现,这位原主的视角与感知,受其思想与见识影响,有些过于片面。

从夫妻的角度看,徐庆业确实很有些渣,只是不同时代环境,造就了人类不同的思想观念,柳明月这个外来者,其实无权评论他的是非对错。

但是从其它视角,尤其是柳明月的专业角度看,徐庆业绝对是个很有想法与魄力,能力也很强的好皇帝。

而原主受自己的家庭出身与教育影响,其实一直处于有些矛盾的状态,一边信奉以夫为天的闺训,对丈夫的方方面面都很上心,另一方面,对于她丈夫的出身与经历,她在本质上其实也有些看不上。

只是对于后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70-80(第4/16页)

这点,可能连原主自己都没察觉到,只是在日常的言行之中,难免会有所表现,例如她总觉得自己的思想观点与认知都是对的,依据就是她用心学习与钻研过的那些道德礼规方面的典籍。

从而导致在她看来,她丈夫不愿听她的建议,是因他出身农家,没有学识,是个大老粗的缘故。

受这种固有印象影响,原主只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很擅长领兵打仗的人,却没真正打心里意识到对方其实是个很心机手腕的皇帝。

最具代表的例子,就是在皇上坚持不愿大封赏徐氏族人的事情上,原主一再劝皇上要大度,要遵循旧例大封宗族,不要计较小时被亲生父母抛弃,遭族人嫌弃的经历等等。

原主根本理解不了皇上不大封宗室的种种考量,只坚持她所信奉的那些旧规、旧例,认为自己的丈夫就是因为小心眼,太过记恨自己小时的遭遇,才会宁愿背负骂名,也坚持拒绝封赏徐氏族人。

柳明月毕竟是后来者,对这些细节方面的记忆并不清晰,只有当她遇到与之相关的人与事情时,相应的记忆才会变得更清楚。

例如在此之前,她只知道原主常与丈夫发生争执,原主争得有理有据,她丈夫的态度却很冷漠、不耐烦。

受先入为主的印象影响,柳明月当然觉得是皇上不对,可是她在亲自与徐庆业打过交道后,就能发现,徐庆业对他的这位发妻的忍耐力,其实是相当高的。

反正对柳明月而言,谁若敢劝她大度的封赏过去曾嫌弃、鄙视过她,甚至还欺凌过她的人,她肯定会骂人,甚至是打人,而不只是漠然不理。

所以在真正了解过徐庆业这个人后,柳明月是彻底改变了想法,打算好好辅助对方,巩固好新开创的大安基业,成就他的圣明天子之位,成全原主一心想要的贤后之名。

至于她自己,所求的不过是能在太平盛世的环境中,苟完这莫名其妙的余生而已,毕竟原主的那个儿子,可没原主的丈夫可靠,

结果现在却突然得知,皇上竟然没多久可活的噩耗,柳明月只觉得眼前都有些天昏地暗,她为自己盘算好的美好未来,都将因此而受影响,从此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

柳明月此刻是真心觉得自己太难了,交不了差,也就意味着自己将要过上不仅攒不了私房,还天天缺钱的日子,那样的未来,也太艰难了。

所以难忍的心酸加上巨大的失望,才会使得她的眼泪瞬间失控。

也让她不甘接受这个现实,迫切的希望能找出一位可力挽狂澜的大夫,替皇上治伤延寿。

经过这半年多的代理朝政,柳明月也算是将大安的现状,以及朝野上下的势力都摸了个遍,深知一旦少了徐庆业这个极具威望的开国皇帝威慑四方,大安分分钟都有可能被割据得四分五裂。

同时也让她真正意识到,自己刚来时的想法,有多么的天真和可笑,原*主的那个儿子,根本撑不起这样的局势,因为他既没有那个威望,也没有相应的能力和心性。

皇上当然不知道柳明月的这些心理变化过程,只看到她惊慌失措的哭着想办法,态度坚定的想要找人治好他的身体,为他延寿的本能反应。

“皇后不必太过担忧,在西北养伤的这些日子里,朕就已经想开了,咱们的太子已经长大成人,我们再将他带在身边好好教上几年,给他铺好路,等到朕撑不下去的那一天,他也该撑得起朕这个位置了,又有你从旁看顾着,朕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可她不放心啊,原主的那个儿子,是真的很难评价,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他没有继承到他爹的一身本事,一成都没继承到。

为了让皇上能多活几年,她也就是帮忙分担个几年,一想到即便是升职当了太后,仍然无法解脱,甚至还要面对更多更麻烦的问题,柳明月哭得更绝望了,她的余生,该怎么过啊!

以为皇后是因听他提起身后事,才会哭得这么伤心绝望,还有些悲愤,皇上的心情十分复杂,不过更多的是对此感到欣慰,在他看来,妻子实在是这个世上,最重视他自身的人了。

“好啦,朕现在不是还好好的吗?跟你说实情,是为了方便咱们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可不是让你提前伤心的,为了朕与太子,你可一定要坚强些。”

对柳明月而言,就算要坚强,为的也不是皇上和太子,更多是为了大安和她自己,她可不想亲身体验活在乱世中的滋味。

擦干眼泪,有些无力的坐在那里,柳明月长叹了口气道。

“可是这大安的江山,更需要的是陛下您啊,皇后与太子,都是因您而存在,我们加起来的分量,也完全无法与您相提并论。”

都知道这不是恭维,而是现实,不过皇上还是忍不住为此感到喜悦,因为这代表着他在皇后心中的分量之重,无人能比,连他们的儿子在内。

人类总是很有韧性,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后,开始考虑的就是要如何面对现实。

为了能尽快彻底交差,不要留下什么牵扯不清的后续问题,柳明月在做交接工作时,准备的十分充分,处处都透露着周到和妥帖。

如今交不了差,她精心准备的这些也不算浪费,可以更好的帮助皇上重回朝堂,了解当前的朝堂局势。

看到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朝廷的一笔笔巨额开支及资金来路,皇上下意识抬手捂住心口。

虽然他早知道有哪些支出,但他在此前并不知道具体数额,如今看到账单,他才对皇后曾向他一一禀报过的那些工事和规划,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这都是吞金兽啊,他们是啥家庭啊,哪里承受得起如此巨额的花费?这也太败家了吧!

想到皇后迫不及待的想要退出前朝,得知自己退不了时,瞬间流下的眼泪,皇上忍不住怀疑,皇后哭的该不会是这事吧?不仅将他的内库搬空大半,还将她自己的私库都给搬空了。

没钱了,还走不掉,无法解脱,他对此可是太有经验,也太有体会了。

察觉到皇上突然抬头,用透着狐疑的眼神看向她,刚调整好情绪的柳明月有些不解。

“陛下有何疑问?”

皇上摇摇头,有些问题非要追究的话,难免会伤感情,他还是不要想太得多得好。

反正不管怎么说,皇后这次流下的眼泪,都是真情流露,也确实是因为得知他身体的真实情况,才会那么伤心欲绝。

“对于兵部的那些人,你是怎么打算的?”

提起兵部,柳明月的脸上瞬间浮现出一些透着肃杀之气的锐利。

“依臣妾之见,当然是要按律从重处置,若非陛下及时得到消息,亲赴西北力挽狂澜,那些人的肆意妄为,将会给我们大安带来多么严重的损失?即便这次取得了西北大捷,皇上也是因此行才会受此重伤,怎么严惩他们,都难消我心头之恨!”

柳明月毫不掩饰自己对那些人的态度,她也是料准了那些人不仅不敢再继续生事,还会更加尽心尽力的办事,才敢若无其事的继续用他们,可她从没想过要宽恕那些人。

看着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皇上的心情颇为复杂,没有当场表态。

皇上知道,自己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70-80(第5/16页)

基时,出于种种顾虑,在爵位的封赏方面,确实显得小气了些。

可是他并没有亏待那些功臣,都有给他们高官厚,也没想过要效仿那些前朝开国皇帝,在登上帝位后,先是大肆封赏功臣,接着就想方设法的对付那些开国功臣。

只因将那些功臣都封了世袭的爵位,让他们有了崇高的威望和权利、地位后,同时也为朝廷增加供养大批勋贵的巨额支出,会对皇权构成威胁,从而又对其心生忌惮。

皇上不想那样做,就在开国之初,顶着巨大压力,拿拒绝大封徐氏宗族做筏子,没封多少爵位。

结果这才开国立朝几年,他很信任,放心重用的昔日兄弟,就敢做出挪用军资的恶劣行径,若非他及时接到消息,又有皇后在听说消息后,立刻调动大量人手,提前开始筹备各种物资,西北边境这次很有可能会失守。

他也是到了西北大营后,才知道自从西北军打完承天四年的那场仗后,兵部就假传他的旨意,以西北边境近几年不会有战事为由,肆意克扣和挪用本该属于西北大营的各种军需。

西北大营的将士,在过去的近两年时间里,仅勉强维持着饿不死、冻不死的状态,甚至连招募的新兵饷银,大半都是由郭家设法自筹的。

皇上在得知这件事情是,差点没被气死,若非有皇后的未雨绸缪,在他还没抵达西北前,就派人送去大量的衣食,他都不敢想像,自己去后,看着西北大营上下连温饱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惨状,该以什么脸面面对。

至今回想起来,皇上仍然记得,他当时对兵部那些胆大包天之人生出的刻骨之恨,皇后提及那些人时的反应,也让他感同深受。

他知道为什么皇后给工部来了场大清洗,却没动兵部的人,兵部的这个案子牵扯太子,那些人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所挪用的那些本该属于西北大营的军资,到底去了哪里,才是关键。

若没有足够的利益驱使,以及足够的底气,兵部的那些人显然不敢如此放肆。

皇后显然也是因为想到了这点,才没直接出手,留下他们,甚至还施加安抚,让他们放松戒备,既为照顾他这个皇上的面子,也为防止他们狗急跳墙,拿手上的把柄要挟真正拿到那些物资的人。

【作者有话说】

74

第74章

争取

不用查,皇上就知道那些物资去了哪里,只是给人定罪讲究证据,他在西北时,就曾派人仔细查清这件事。

比起苍河大坝的贪腐案,这是一桩牵涉更广、更复杂的大案,皇上很不想对那些昔日的兄弟出手,因为在他心中,他们远比他的亲兄弟更亲近。

可是事关江山的稳定,朝廷的安危,他不得不彻查,查出来后,还不得不严惩,但凡他要循私网开一面,都会留下巨大隐患。

尤其是那些拿到物资的人,若只是贪污也就算了,若是居心叵测的拿来豢养私军,不仅罪不容赦,还将会给朝廷带来威胁。

对于朝野上下各种派系林立一事,皇上心中当然清楚,对他而言,那些派系之间的各种争斗,往往能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更有利于朝堂的稳定,也更便于他的统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靠医术苟下去[穿书] 我只是个beta啊 我只是个纨绔啊穿越 上错暗恋对象的迈巴赫 重生学霸不好当 松田绑定论坛后 大清皇后日常 师尊他修无情道 不眠金鱼 明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