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开国皇后升职记 > 110-120

110-12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一度春风后 说好我做1 和对家卖腐的我A变O了 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核平爱好者日常 绛桃春晴 缺德小猫攻了虫族战神! 万人迷宿主养成手册 我的冰美人老师是只三花猫? 绑定选项模拟器后被迫成为怪盗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10-120(第1/15页)

第111章

轻松

对柳明言而言,将叶兰派到二公主身边,她算是一举两得,二公主有叶兰给看着,肯定能消停不少,至少,她不用再担心对方会在江城闯下什么大祸。

少了对原主最为了解的叶兰,时常跟在身边,从心理上讲,柳明月着实感到轻松许多。

这次的大招募,被柳明月安排在殿试出结果,以及将新科进士中最出色的一些人都给安排好后,因为她实在没有精力一同兼顾这两大摊子事。

至于那些已经上京的大招募参选者,现已被统一安置到新建的那个庄子中,按照特长及读书认字能力将其分类,接受相应的培训。

芳仪、卓辉和冯含慧,都被柳明月安排过去负责此事,负责提供培训的教席,则都分别来自各部和十二监。

忙碌中的时间过得尤其快,在会试成绩排名引起的热议,尚未彻底消退之际,万人瞩目的殿试就已到来。

已有多日不曾在前朝现身的皇上,因这段时间的放松和休养,气色颇佳的出现在文武百官面前。

皇上的身形既没有变得更消瘦,脸上也未呈现出病弱之态,朝野上下所流传的那些与皇上的健康有关,或是皇后在夺权的各种揣测,都在此刻彻底消散。

察觉到众大臣暗自打量的目光,皇上在心中暗笑,正如皇后所说,多养了一段时间,气色彻底恢复后再出现在人前,才是对外界各种揣测的最好回应。

果然,当他以休养好的状态出现在人前时,不必任何言语,就能让人知道,他很好。

当天的主要工作是殿试,早朝就也没议什么重要事,简单说了几句后,皇上就带着一众考官和重臣,前往崇政殿主持殿试。

柳明月当然也有随行,自打临朝后,除非是某些特殊的,比较庄重的场合,她都很少正式穿戴大妆。

因为那一身实在太过繁琐和沉重,半天下来,什么都不用干,仅那身穿戴就能将她体力消耗殆尽。

为求轻便,她直接拿出后世所盛行的一些改良式古装设计,才算解决她的穿着问题。

所以当柳明月以一身稍显中性的干练打扮,跟在皇上身边,出现在崇政殿中时,倒也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这是柳明月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亲眼看到殿试场景,而且她也无意在有皇上在的场合,抢皇上的风头,所以她与何相等人一起,没有做任何多余的举动。

但她有暗自观察周围一些考生的反应,尤其是前排那些会试排名靠前的考生。

由何相这位主考官公布完皇上亲拟的策问题目后,本来还有些紧张不安的一众贡士,大多都在短时间内调整好状态,开始专心答题。

但也看得出来,有些考生的心理素质就差了许多,说是汗流浃背也不为过,还迟迟难以恢复平静。

柳明月倒也能够理解,毕竟现在出现在这里当监考的众人,绝对称得上是这世间最有权势地位的一批人。

这也是柳明月就安静的坐在那里的另一个原因,她担心自己也在场内巡视的话,会给某些考生带去更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发挥失误。

毕竟柳明月早就知道,自己在外面的名声虽然总体上还算不错,但她处事强硬的作风,该知道的人应该都知道了,尤其是这些半只脚已迈入朝堂的士子。

皇上就没什么顾忌了,他兴致颇高的穿梭在考生之中,不仅关注前排的那些人,在后排遇到字写得好,或是破题观点新颖的,都会停下脚步多看一会儿,从而给人带去更大压力。

说起来,在这种场合,压力本身其实也是一种考核,从考生们面们压力的反应中,可以看出不少的信息。

承受压力的能力强,固然是一种优点,但也未必就代表着这个人一定是可造之材。

在压力面前,反应有些狼狈,看上去仿佛不堪重压的人,也未必真是一个怯懦的无用之人。

但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相应者的某些性格和心态特征,哪怕这些人即便入朝之后,除一甲头名外,其他人基本都需从七八小官做起,但是无论是皇上,还是柳明月,都不会轻视他们。

因为这一代代人新人身上,将承载着大安江山的未来,早做观察,早留心培养,才能让大安朝堂后继有人。

直到有些人相继落笔,或是进入誊抄阶段,不用担心会影响到他们的答题思路后,柳明月才站起身,巡视起来。

因为她与皇上一样,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亲自批阅这数百份字数繁多的答卷,趁正式收卷前的这段时间,重点扫一下某些她比较关注的答卷。

而此时的所有考生,都已彻底冷静下来,哪怕有些人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有些沮丧,但也不会再因周围有皇上、皇后出现而惊慌失措。

宋墨华也有在柳明月的关注范围之中,他这次的文章内容,依旧延续了自己在会试中,敢于直抒己见,言之有物的风格。

只是这一次,他没再像之前那般,搞出什么特别惹人注意的花头。

柳明月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知道见好就收就好,就怕他因上次的操作吃到了甜头,就得寸进尺。

时间有限,她不便多看,好在这些考生在知道朝堂当前的风向后,应该都在提前练过,文风都简洁易懂了许多。

就算是某些文风华丽,或是对考题拿不准的考生,也不敢卖弄文采,而是尽量答题,看上去也不是那么的言之无物。

殿试的持续时间有些久,等到殿试正式结束时,所有人都有些疲惫。

柳明月和皇上离开后,何相等阅卷官们带着密封的试卷,去闭关阅卷,殿试出成绩的效率要求远超会试,这些阅卷官们皆身负重任。

“陛下这一天看下来,感觉如何?”

柳明月说一天,还真不夸张,那些考生都是凌晨入宫,用过赐宴后,就去崇政殿候考,中间吃了些由宫提供了的点心,他们这些监考的,也只是轮流去偏殿简单吃了下。

“感觉还行,且不说将来如何,单说现在,能看到这么一批有想法的年轻才子入朝,朕还是比较欣慰的,印象中,这批人,似乎要比前三批强上一些。”

柳明月笑着回道,“陛下会有这么个印象,难道不是因为这些考生在写答题时,措辞都简洁务实了许多吗?”

“听皇后这么一说,朕才发现,好像还真是如此,这一年来,逐渐习惯了皇后推行的文风,朕都对此习以为常了。”

同时也就忘了从前饱受那些繁琐的文章荼毒时的心情了,身为草根出身的皇帝,不管他愿不愿意承认,但其内心深处,多少都会存一些对饱读诗书之士的敬重。

所以皇上即便认为从前的那些文章读起来让人烦躁,但他也没想过要做出什么改变。

因为在他与所有人看来,那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存在,他看不懂、看着累,或是不耐烦看那些文章,是因为他的文学不平不够。

“现在想想,若朕早前就像皇后这般,要求他们有事说事,不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添乱,朕在前些年就能轻松不少,怎么朕就没有想到呢?”

柳明月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10-120(第2/15页)

着点头道,“因为陛下的顾虑多,难免担心此举会招来读书人群体的反对,只能尊重他们的习惯,可是臣妾就不一样了,有陛下在背后撑腰,臣妾的要求,纵然让他们感到不满或不甘,他们也不会想着要与臣妾较劲,毕竟臣妾只是一介妇人嘛。”

皇上若有所思的点头道,“好像还真是如此,看来这些人还真是看人下菜碟啊,所以由你来推行这件事,不仅没有引起什么反对,连这些还没入朝的读书人,都能跟着见风使舵,主动改了文风,以后,咱们完全可以利用这点,配合着多做一些事情啊。”

柳明月本来只是见缝插针的想要提醒一下皇上,他的存在对她的重要性,希望对方能更加保重身体,不能仗着现在有所恢复,又疏忽*大意。

结果却让对方联想到该如何夫妻联手,配合着做一些他这个皇上不便出面做的事,让柳明月颇为无语。

“陛下刚恢复了些,短期内,还是不易太过劳神,就算您有什么新想法,也要慢慢来。”

皇上心情很好的摆摆手道,“皇后放心,朕心里有数着呢,一定会以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主,不会勉强自己受累。”

语气似乎有些敷衍,但是皇后对他的身体健康的高度重视,时常强调他的存在必要的言行,还是让他感到颇为受用。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又聊起殿试中表现令人印象深刻的几位,以及某些重点人物的殿试排名与安置问题。

现在的柳明月已经可以坦然接受,在没有出现具有绝对实力的天之骄子的情况下,某些排名并非只根据真材实学,而是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排名次的现实。

因此,即便最终的阅卷结果还没出来,两人也能提前考虑好某些事情,这也是‘御笔钦点’的意义所在。

【作者有话说】

112

第112章

防备

看到要求他们所有通过初试者,都需提前住入城外新建成的庄子里,接受统一培训的告示时,杨宛如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排斥与拒绝。

可是当她冷静下来后,想到自己虽是以女扮男装的身份参选的,可是宫中那两位只要看过名单,不会不知道她的情况,却又没有任何反应,透露出的应该是不拒绝女子参选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会发出这种告示,她这样的女子身份,应该会有特殊安排才对,不至于真将她与那些男子安排在一起。

所以杨宛如是在父母的强烈反对下,坚持选择如期前往城外的庄子接受培训,不管怎样,她都要亲自去确认过后,再考虑要不要放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直接放弃。

来到城外那座开建之初,曾在京中引起过热议的新庄子时,杨宛如几乎是硬着头皮下马车,带着丫鬟小厮拎着按要求准备的行李,往庄子的门房处走去。

让她没有料到的是,接待她的主事在看到她这个女子后,没有露出任何惊讶、意外之类的反应,在核实过她的信息,就按流程派人送她进去,打发丫鬟小厮离开。

而那主事派的领路人竟是一个内侍,显然这是在照顾她是女子的身份。

跟着帮她搬行李的内侍走出一段路后,杨宛如与内侍搭话道。

“还未请教公公该如何称呼?”

内侍笑着躬了一下身体道,“杨乡君客气了,小的名叫李三,只是宫中一介粗使,实在当不起公公之称。”

杨宛如笑着回道,“现在当不起,可不代表着将来也当不起,我不过是提前这么称呼一下李公公而已,不知这次参加大招募的女子有多少人?”

知道这位杨乡君待他如此客气的目的,就是想向他打听些消息,李三就觉踏实多了,毕竟这位杨乡君的身份有些特殊,对他越客气他越不安,不卑不亢的回道。

“连杨乡君在内,目前已前来报道的女子共有二十余人。”

听说竟有二十多个女子参选,杨宛如倒吸了一口凉气,下意识问出自己的疑问。

“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

在做出参加大招募的决定前,她曾经历过无数次的犹虑,多少个夜里辗转难眠,最终还是选择鼓起勇气放手一博。

通过初选后,又面对来自家人的各种反对和质疑,她一直觉得坚持得好辛苦,觉得没人能像她这么勇敢与坚强,能承受得住那巨大的压力。

却没料到,事实上她不仅不是头一份,而且仅是二十多个女子之中的一个而已。

难怪宫中对她参加大招募的事,并不在意,原来大招募的限制条件中,没有性别一条,不是漏洞,而是上面压根就没想过要拒绝女子参选。

面以杨宛如这难以相信的质疑,李三憨憨笑着回道。

“乡君有所不知,根据目前的情况看,这二十多个,只是在您之前已经住进来的人数,可能后续还有。”

杨宛如听完,道了声谢后,就陷入自己的沉思中,李三也没再开口,即便知道这位的身份,他也不想与对方走得太近,更别说是上赶着讨好巴结。

他作为主要负责安置这些女子的小管事,当然很清楚这一情况,男子无所顾忌,该来的大多都已报道了。

随着距离截止报道的时间越来越近,这两天前来报道的女子,明显多了起来,大半都如这位杨乡君般,担心仅有自己一个女子,得不到合适的安排。

听说这里已经有了别的女参选者,都会感到难以相信,李三对此相当理解,他被调来此地,被安排负责安置女参选者时,也曾生出这类情绪。

但是随着他安置过去的女参选者越来越多,他现在已经变得淡定,或者说是习以为常了。

见识多了,在李三甚至发现,这些女参选者不管是什么出身,来自什么地方,她们的身上都有一种颇为类似的气质。

李三觉得这位皇后的亲外甥女杨乡君也不例外,虽在宫中学会了一些字,但他终究没什么文学素养,所以他形容不出来,那到底是种什么气质。

带着人来到一栋二层楼前,李三才开口道。

“杨乡君既然选择参选,对咱们这里的条件,应该有些心理准备,这里是女子宿舍楼,每间房子里面都摆有四张床铺,住四个人,每个房间都配备的梳洗间和厕房。”

见杨宛如听后脸色有些凝重,本三又补充道。

“这里的条件比男子宿舍的条件好多了,那边都是八人间,洗澡间和厕房都是半层楼公用,咱们这女子宿舍楼是特建的,建造时最耗时耗工。”

凡事都怕对比,听到男子那边的情况,杨宛如的脸色好多了。

“原来如此,这条件其实比我预想的要好,听说上一批通过大招募录选的人,住的都是大通铺。”

住四人间,当然要比住大通铺强,只是她在来时,远远的看到这栋明显有很多个房间的楼,原以为可以住个单人或双人间。

没想到李三竟介绍说,她将要住的是四人间,这难免让她感到有些失望,对于这里的主事宁愿将那些房子空着,也不愿意让她们住得宽松自在些的决定感到不满。

不过在听完李三的介绍后,她已迅速意识到自己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10-120(第3/15页)

来这里干什么的,没资格挑剔什么。

两人正在说话时,楼上快步走下来一个衣着简朴,打扮干练的女子,接过李三手中的行礼同时,笑盈盈的说道。

“李管事又送新到的姐妹来了,有劳李管事,先到楼里喝杯茶,休息一会儿后,再走吧。”

李内侍笑着拱手答谢道,“张娘子客气了,这些都是在下的份内之事,这位是杨乡君,京中人士,劳张娘子帮忙费心安排一下,多谢张娘子的好意,只是在下还有职务在身,就不多做打扰了。”

说完又客气的嘱咐杨宛如道,“这位张娘子是女子宿舍这边暂定的管事,她来得早,对庄子里的情况已经比较了解了,最为热情大方,杨乡君有不懂的地方,皆可向她请教,若有张娘子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去找在下。”

李三交告辞离开的同时,楼上又下来两个女子,帮忙分担行礼的同时,还落落大方的各自介绍了一下自己。

杨宛如知道,会出现在这里的女子,绝对都不像表面上看着这么简单,所以她在防备之余,也客气有礼的介绍了一下自己,丝毫没有因为这几人的衣着简朴而轻视对方。

看到这位明显京中贵女竟然性情不错,似乎还算好打交道的样子,让张娘子等人都感到有些意外,不过她们都没表现出来。

柳明月收到最新的汇报时,看到最后被重点记录了几笔的杨宛如,在女子宿舍那边的表现,不禁笑了笑。

皇上看着好奇,将秘信要过去边看,边调侃道。

“朕怎么发现,你现在的防备心越来越重了,人多的男子那边也就罢了,女子这边,总共才那么多人,有什么好在意的?”

从皇上愿意信任和放权给自己妻子的表现上,不难看出他不是那种会天然的鄙视女子,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那种糟柏观念的迂腐之人。

但他也会近乎本能的看轻女子的战斗力,不认为女子能为他,或者说朝廷带来什么威胁。

“等到船队回来后,咱们的那些商铺,就能上一批来自海外的珍宝,臣妾还想从中挑些得力的人,若是有的人能力过关,品性却不过关,那怎么行?”

对需要经手大笔的财物的手下,对人品这块要求肯定格外严格一些,那可是关系到他的收入的大事,皇上深以为然的点头道。

“还是皇后想得周到,不错,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不能仅凭有些人的外在表现,就轻信于人,那样的话,稍有不慎,咱们的损失就会很大。”

有钱不止好办事,这皇帝当起来也能轻松不少,皇上在心中感慨着,然后他像是突然想到什么,赫然坐起身。

“怎么了?陛下这是突然想起什么特别要紧的事情了?”

皇上心情复杂的摇摇头,然后又缓缓靠回躺椅上。

“朕突然发现,不知何时起,朕竟然变得越来越像皇后了。”

这话让柳明月听得一头雾水,“陛下这是何意?臣妾怎么不曾发现?”

皇上难掩郁闷的回道,“像皇后一样,越来越习惯用钱解决问题了,内库的银子每天跟流水似的往外出不说,还从银庄中那边借贷了不少,这么下去,不仅朝廷负债累累,朕也要负债累累了。”

若说这件事,柳明月当然是早就发现了,对于皇上现在才反应过来的这点,她也不知该如何劝慰才合适。

“陛下还是多往好的方面想吧,去年的户部收入已经统计出来了,比起前年,增涨了一大截呢。”

皇上随口问道,“增长的部分,有皇后在去年花出去得的多吗?还不算户部打欠条的那部分。”

没有,柳明月对此有些无语,皇上早知道答案,也没想等她的回答。

“由此可见,我们依旧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唉,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咱们的船队能早日归航,多带些钱回来,朕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竟有能欠下这么多的外债的一天。”

柳明月顺口回道,“陛下不必觉得压力大,以后越欠得更多,习惯了,也就适应了,没什么感觉了。”

皇上有些惊愕的看向柳明月,很难相信,自家媳妇竟能说出这种话,真是个……败家娘们!

【作者有话说】

113

第113章

解决

柳明月是真心这么认为的,毕竟在她的认知中,不仅国家发行债券乃是常态操作,不管是国家、机构或是个人,往往都是越欠得多,代表着越有能耐。

与之相较而言,皇上和朝廷现在欠的这点,压根儿就不算什么。

看到皇上那一脸惊愕和欲言又止,不知该怎么说才好的样子,柳明月再次安抚道。

“陛下真的不用担心,且不说船队,就凭咱们手中的这么多产业,每年的收入也够您还欠债了,何况有些债,欠的是咱们自己产业的,或是付利息的那种,也没人会追着您要债,实在没必要压力那么大。”

说到底,还是因为皇上不仅是穷家出身,而且道德感太强,才会觉得欠债压力大,没有因为自己当了皇帝而改变这种心态,实属难得。

任何时代都不缺那种视借钱挥霍为本事,借钱不还乃是常态的人,还有一些人,甚至直接抢,以各种方式抢。

皇上本有些沉重的心情,这才真正得到一些安慰,在他看来,柳明月之前的话,完全是在刺激他。

看到秘信的最后一部分,详细描述了一下杨宛如在女子宿舍中的表现,也有些意外。

“原来皇后是在关心咱们大外甥女的表现,看上不错啊,她一个大户人家出身的姑娘,竟然敢去,还能接受庄里的住宿环境,与同伴相处得也不错,实属难得啊。”

柳明月可不这么认为,通过信中的描述,柳明月已得出一个可能是真相的结论。

那就是杨宛如的上辈子,可能过得并不好,至少是其后半生的处境不佳,失去了锦衣玉食和伺候的人,阶层跌落,才能有这辈子可以迅速放下身段,与不同出身阶层的人打交道的表现。

“嗯,能屈能伸,看着颇有长进的样子,想来应该是从之前的那段婚姻中,吸取到经验教训了吧,希望她能真的改了之前那急功近利的心态吧。”

这话说得绝对很符合她作为一个长辈的身份,皇上点头道。

“敢参加这次大招募的女子,基本都有个不幸的过去,尤其是不幸的亲事,朕挺看好她这次的选择。”

在时下这个大环境中,和离归家,或是被休弃归家的女子了,都是很受人歧视和排斥的存在,尤其是像杨宛如这种,说是和离,实则连嫁妆私产都没有了的女子。

而且他们都清楚杨弘深的为人,都能想像得到,杨宛如回了娘家的日子肯定过不舒心。

参加大招募,和那些虽然出身经历不同,但是各有各的不幸经历的女子们在一起,谁也不用看不起谁,可能是件好事。

“目前看来,她这次的选择应该不错,希望她能一直坚持下去吧。”

柳明月是真心对此表示支持,但她并不确定杨宛如能否真正抛弃急功近利的心态,愿意靠自身的努力和能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10-120(第4/15页)

给自己争取一个光明的未来。

何况只要对方愿意拿出有价值的信息,不动那些不该动的念头,愿意好好做事做人,她并不介意给对方提供一个好的起点与将来。

殿试的皇榜张贴出去后,再次在京中引起轩然大波,宋墨华被钦点为状元的事,比他成为会试亚元时,引起非议声更大。

即便宋墨华在殿试中的答卷,可以称得上是相当出色,因为看得出来,他其实更擅长殿试中考的策论。

可是他在会试中的表现在前,再加上他在殿试中的表现,也没达到让人感到惊才绝艳的地步,两相结合之下,令人觉得他实在不堪状元之位。

论在春闱中的表现,或是论在士林的才名,这批新科进士中,有多位都在他之上,结果他这个在此前籍籍无名之辈,竟然靠着取巧上位,当然难以服众。

早在柳明月和皇上决定钦点宋墨华当状元时,就已经预料到这个后果,至于宋墨华能否撑得住,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了。

毕竟所有人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宋墨华既然得到了他想要的,当然也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不过有了皇上给做背书,何晋英这个主考官身上的骂名,倒是被洗清了不少。

纵然依旧有人说他是为谄上而点宋墨华,有失文人风骨,但是从内心里讲,大家都明白,既然是上意,有几个敢不遵从,只是这也表明,何晋英此举算是彻底与清流一派做割席,一心要做所谓的纯臣,或者说是保皇派。

而皇榜张贴出去后,勤务殿这边,就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前来求见的大臣。

以礼部王尚书为首的一群人,实在难以接受这个殿试排名。

“陛下,就算皇榜已张贴,排名无可更改,您也不能重用这么个有辱斯文,只会投机取巧的心机小人哪!”

这话很难不让人怀疑,其中存在影射何右相之意。

“王卿家不要如此激动,你们的想法,朕都知道,可是尔等都要知道,现在的大安,刚摆脱百年乱世没多几年,正处百废待兴之际,民生多艰,更需要的是懂实务,入朝之后,能够尽快做事的人,而不是擅作锦绣文章的才子。”

更重要的是,即便如此,这批将要入朝的新人中,少说也有一半都是那种文章定得好的才子。

不可否认的是,所有能进士及第者,都很聪明、很有才华,只是这份聪明才智未必能让所有人都具备身为官员该有的能力。

听到皇上直言不讳的说出这番话,王尚书不仅无法冷静,还变得更为激动了。

“陛下,科举取仕,乃是朝堂的根本,取仕的规则,经过历朝历代的完善,也早有定论,岂可轻易变动,这会让朝廷失信于天下啊!”

说不定那些前朝就是亡在这些得到你们读书人认同后,还不容许别人改的规则上,皇上暗自腹诽着,表面上却很耐心的回应道。

“王卿家这话就过了,都说这天下文章,各有所爱,朕正好喜欢宋墨华的文章,方点他为状元,似乎没做什么变动啊,怎么就失信天下了呢?”

面对皇上那满脸的费解和疑问,仿佛真不明白他们到底是在说什么的表情,王尚书等人不禁有些语塞。

有人站出来道,“陛下,主要是那宋墨华等人投机取巧的行为,实在有违圣人之道,陛下点这种人做状元,相当于是给读书人做了一个很不好的示范。”

皇上不以为意的摆摆手道,“依朕看,在这件事情上,你们的反应实在太过了,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知道,朝廷需要的是务实的有识之才,而不是只擅长理论,却五谷不分的才子,也是一件好事

此话一出,顿令在场不少官员觉得自己中了会心一击,有被皇上给内涵到,而皇上无视他们的脸色,又接着道。

“所以,朕还想顺便与各位提一下,以后的官学和书院,最好都能加上相应的课程,你们可以商量着拟个具体的条程,既然有心仕途,就该提前做好相应的能力与知识储备,要不然,如何能让朕放心重用啊?”

有人下意识想要开口反对,“陛下,这么做的话,岂不会让学子们分心?”

话音刚落,这人就察觉到自己身上聚集了不少道目光,连皇上看向他的眼神,也饶有深意的样子。

“还要朕再重复一遍吗?若无心仕途,一心专注学问,可以不学,只要有心仕途,就得知道体恤民生,这次也就罢了,以后的科举,朕只会越来越偏重这些。”

谁也没有料到,他们会聚集在此,本来是为逼皇上弃用宋墨华,结果竟让皇上直接摊牌,公开表态,要给他们这些读书人上难度。

有人仍不甘心,“陛下,这违圣人之道啊!”

听有人要拿这个所谓的圣人之道说事,皇上就觉气不打一处来。

“何处有违圣人之道?哪位圣人说,读书人只要会写文章,就该做官,身居高位,活得高高在上,不知民生疾苦?”

皇上的这番话中,绝对挟带有私怨,当年他在走出山村后,见到过太多只会风花雪月或是贪污受贿,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员,而那些人,大多都是读书人出身。

眼看皇上又忍不住动怒,柳明月从旁幽幽开口道。

“你们既然对此有异议,本宫在这里听了半天,倒是想出一个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若解决不了事,就设法解决人。

“陛下,咱们何不为这些一心研读圣人之道的读书人,单立一个官阶体系,令所有这类官员,都可专注钻研或修订经典史籍,不用去学民生经济,不用懂得劝课农桑,好让我们大家都能各有所得,皆大欢喜,如何?”

听到这话,众人的脸色骤然巨变,他们当然知道这将意味着什么,他们读书人之所以能成为让皇上都需以礼相待,享受各种优待的群体,靠的就是他们历代读书人在朝堂上的地位。

若按皇后说得那么做,固然能够满足相当一部分读书人不通庶务,只想一心治学的理想,可是如此一来,也相当于他们会被摒弃在朝堂之外,失去在朝堂上的话语权。

这么一来,他们这些人,岂不成了读书人中的千古罪人?

王尚书赶紧跪地伏首道,“娘娘,万万不可啊,是臣等一时糊涂,没能领会到陛下的一番苦心,臣等知罪!”

后反应过来的众大臣,也都赶紧跟着跪了一地,纷纷请罪。

看到刚才还试图拿所谓圣人之道压他的人,此刻都已乖乖认罪,皇上心情舒畅,心中那道郁气也就此消散。

【作者有话说】

114

第114章

打算

看着这群来时斗志高昂的大臣,皆以垂头丧气的姿态狼狈离开,柳明月也觉气平了许多。

她向来看不惯某些不去好好专心做其引以为傲的学问,非要当官,当了官又没能力做好工作的人了。

在她眼皮子底下的这些,被她纠出错处,发落到各种文阁档案馆的人,已有好些个,而他们仍然不思悔改。

只要一想到在大安的各地,还有无数个靠科举出身获得官身,却不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10-120(第5/15页)

庶务,将民生政务都托付给一些师爷代管的官员,柳明月就恨不得得朝廷来场大清洗。

可她知道,想要做成这件事,绝非朝夕之功,需要耐心和谋划和筹备,在没有万全的把握之前,万不可在外露出分毫。

而且在这件事情上,除了因自身经历而对那些人怀着隐藏极深的憎恶感,与她持同样观点的皇上外,没有人会支持她、理解她,愿意配合她。

因为整个士林早已发展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庞大势力,这一势力不会因改朝换代而衰落,顶多只是暂时的蛰伏,一旦让他们抓住机会,他们就会趁势崛起。

重要的是士林之人虽在平时会分出各种流派,彼此之间甚至会斗得不可开交,但是一旦出现会影响到整个士林利益的外因,绝对会引来他们的共同反对与针对。

殿内没有外人后,皇上才轻声感慨道。

“其实皇后的那个提议非常好,可惜这帮既想要清高的声誉,又想享有高官厚的人,绝对不会同意,我们也不便轻举妄动。”

柳明月笑笑道,“陛下不必着急,这件事,咱们肯定要做,只是咱们现在需要耐心点,慢慢来,先从内部逐步分化他们的势力,再从外部一点点蚕食他们的势力,只要实施得当,总有能成功的那一天。”

皇上叹了口气,当年他为了让大安不步前者的后尘,如昙花一现般出现得快,消失得更快,接受身边人的建议,作出了太多的让步与妥协,才有了大安的后来。

可是好不容易稳定住大安朝纲,也为后来埋下了太多隐患,而这些隐患,已经开始陆续呈现,若非有皇后从旁辅助他,他与大安还不知会落入什么境地。

“不错,唯今之计,我们只能慢慢来,说起来,朝堂上人才济济,可是真到需用人时,就会发现,我们实在太缺真正得力的人手了,希望能通过这次的大招募,多选出一批合适的人吧。”

柳明月当然也这么希望,将来肯定也会再组织大招募,但是这一届,绝对是她最重视,也最寄予厚望的一批。

因为这次是首次面向全大安的民间选拔贤能,应该能发现一些沧海遗珠才对。

相较而言,组织上一届时,她虽然也很重视,但因当时的心态与目标不同,在重视程度方面,多少还是有些高下。

能在那一场大招募中招到如魏长延、吴尚青那样,有想法、有魄力,能担得起重任的年轻俊才,其实属于意外之喜。

现已住进那座新庄子,等着接受培训的人,不会知道,从他们去庄子报道起,对他们各种观察和考核,就已变得无处不在。

只因柳明月这次的目标很明确,要从这批参选者中,选出真正值得培养和重用的人才。

而这些人未来的对手,将是个异常庞大的势力,所以对于这些人的能力与品性的要求,都将格外高。

王尚书等人离开勤务殿时的狼狈姿态,当然有在第一时间落入暗自观察者的眼中,相关消息也被随之传了出去。

当时在场的官员多,都属文官,却并不都属同一派系。

所以不管是皇上下达口谕,让他们拟出一份改革官学与书院教学内容的事,还是皇后说要建议皇上给他们科举出身官员,单开一系官品等阶制度,方便他们继续研学的事,都在短时间内,被传了出去。

从而使得外界正在流传的某些声音戛然而止,他们可不傻,现在只能庆幸,皇后只是私下威胁了这么一句。

可他们若不知收敛,闹得太过,耗尽了皇后的耐心,她真能干得出直接将这个威胁变成现实的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靠医术苟下去[穿书] 我只是个beta啊 我只是个纨绔啊穿越 上错暗恋对象的迈巴赫 重生学霸不好当 松田绑定论坛后 大清皇后日常 师尊他修无情道 不眠金鱼 明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