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开国皇后升职记 > 120-130

120-13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一度春风后 说好我做1 和对家卖腐的我A变O了 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核平爱好者日常 绛桃春晴 缺德小猫攻了虫族战神! 万人迷宿主养成手册 我的冰美人老师是只三花猫? 绑定选项模拟器后被迫成为怪盗

不过他一定会回来,回海上,而不是留在京中那个差点要了他的命,现已要了他父亲一家命的名利场。

因为这里的这些与他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同伴,值得!

心中有了目标与方向,因听闻平国公府一家的遭遇而生出的那些复杂情绪,都一消而空。

与户部结算完税银后,船队带回的金银,大半被就近存入集庆的银庄,小半会被送入宫中。

那些自海外带回的珠宝、香料、药材等奇珍,也是大半都被交接给那些分别来自大安各地,已聚集到集庆的宫中产业管事手中。

品质最佳,最珍贵的那一小部分,当然要被送入京中,一部分留着在京中卖高价,一部分送入宫中。

所以吴尚青、左子兴、魏长延等人上京时,依旧带着一支防卫森严的船队。

走在内陆河道上,看着沿岸的风景,蒋清言忍不住感慨道。

“三年过去,这沿河两岸看上去发生了不少变化啊,当年走这条水路入海时,那紧张而又忐忑的心情,我至今还觉得记忆犹新。”

吴尚青笑着问道,“这次重走这条水路,是不是有种衣锦还乡的感觉?”

蒋清言点头又摇头道,“有点,不过更多的,还是觉得这河道太过狭窄,船行速度太慢了点儿,当年我是第一次乘船,感觉特别新奇,觉得这沿河两岸的景色特别壮观,所以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

结果现在重走这条水路,却发现,不过如此而已。

“这是因为清言被开阔了眼界,才会生出这种落差感,你要知道,内陆有内陆的特点和优势,海上有海上的特色和缺点。”

蒋清言点头道,“这倒是,现在坐在内陆的船上,我有自信可以面对一切意外和风险,再也不用担心会掉水里淹死了。”

但是在海上的时候,他可没这个信心,因为海上的风险之大,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所无法想像的。

魏长延摇摇头道,“清言兄,你可不要将话说得太满,这内陆的河道遇到天气恶劣,爆发大洪水的时候,那凶险程度,可也不能小觑。”

刚登上船,将他们一起回京的何忠走了过来,笑着附和道。

“魏统领说得是,这内陆的水爆发起来,也厉害着呢,若非朝廷在去岁新修了一座苍河大坝,东河府在去岁可就遭难了。”

众人看到这位过来,纷纷起身对这位施礼,这位执掌银庄,兼任户部侍郎,是位三品大员,与他一同过来的,是一同回京的苏福公公。

这二位都是深得皇上信重的人物,虽为宦官,但是在外的声望与口碑都很不错。

“诸位不必多礼,说起来,咱们当年都曾是故人,没想到再次相见,竟是在这种情况下,恭喜诸位,立下如此大功,让我们银庄也能跟着受惠!”

吴尚青等人当年在御林卫受训时,没少见到这位何公公,没想到这位竟然舍得放弃皇上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20-130(第6/14页)

边大红人的位置,选择放外任。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这位能被任命为银庄大掌事,也能充分彰显出皇上、皇后对他的信任和重视。

双方寒暄了几句后,何忠看向左子兴,弯腰拱手施礼道。

“少将军,多年不见,看到您能安然无恙,陛下一定会非常欣喜!”

左子兴也没想到,他竟这么快就遇上熟识的故人,赶紧抬手扶住对方道。

“何叔不可这样,真要算起来,我现在还是戴罪之身呢。”

何忠被迫站直身体,听到他这话,难掩怒意的回道。

“少将军何罪之有,你用赫赫战功,为他们换来高官显爵,结果却被那些眼皮子浅的无情无义之辈,给逼得流落海外,生死不知,陛下每每想起此事,都觉心痛不已,懊恼自己当年没能保护好你。”

左子兴闻言,也忍不住热泪盈眶,皇伯父,是在这个世上,唯一会真正关心爱护他的至亲了。

“都是我的不是!”

见这位还好好活着,却没回京去找皇上,何忠当然知道他在顾虑些什么。

“少将军别误会陛下就好,当年为了给您出头,陛下才会与那一家子撕破脸,原以为将他们安排到边境平和的西南,让他们享一世荣华也就罢了,却没料到,他们竟因此而怀恨在心,竟在外生了不臣之心。”

左子兴知道对方在担心什么,苦笑着回道。

“我听说那件事情时,就已经猜到这里面的内情了,伯父没有半点对不起他们的地方,倒是他们的恶行,却让伯父的清名一再受损,是他们对不起伯父的关照和维护,死不足惜!”

他本名叫徐清平,皇上当年曾当众说要将他父亲封为平王,一有平定江山之意,还有就是为他这个平王世子彰名,只因皇上认为他才该是名副其实的平王。

等到他重返大安,得知他那位父亲被封为平国公时,他就知道,这是伯父为给他出头,才会宁愿背负外人的非议和误解,坚持自毁前诺。

他也知道,这件事肯定会让那一家子感到如鲠在喉,相当于是给他报了仇,所以他心中的怨恨都因伯父的这份心意而消减,只想隐姓埋名了此余生。

却没料到,那些人比他原以为的还要更贪婪,更愚蠢,有了尊荣地位和权力,就认不清自己,从而早早的将自己送上死路,还连累他皇伯父再次背负上不讲情义的非议。

【作者有话说】

125

第125章

缘浅

听得出左子兴是真的没有因平国公府被灭一事,对皇上心生芥蒂,何忠欣慰不已,连连点头道。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能看到少将军平安归来,陛下总算能放下这桩心事了。”

想到皇上的情况,何忠欣慰之余,更觉心酸,忍不住抹了把眼泪,让左子兴下意识生出一些不好的预感。

他虽因自家伯父的关系,与这位有过不少接触,但是两人之间谈不上有私交,更没什么深厚的感情可讲。

对方看到他的反应如此大,着实有些不对劲,毕竟其效忠的陛下又不在此地,以对方如今的身份与地位,实在没必要在其他人面前做戏。

苏福也是知情者,知道何忠在哭什么,在一旁强笑着打圆场道。

“何大人也真是的,他乡遇故人,再怎么欣喜,也不该如此激动啊,让不知内情的人看到,岂不误会。”

吴尚青等人此刻就有些懵,他们已经听出左子兴的身份应当很不简单,在皇上心中颇有地位,才会使得这位皇上身边的大红人,都对他如此恭敬和重视。

何忠抹掉眼泪道,“是啊,这可是件大喜事,少将军果然不负陛下所言,是位真正的人中龙凤,无论在哪里,在什么情况下,都有本事出人头地。”

他在来前,就已经听说左子兴这位新晋镇海指挥使的大名,年纪轻轻的,就极有手段与能力,甚至可以说是后来者居上,在商队与战队中享有极高的威信。

连同样是年轻俊杰的后起之秀魏长延与吴尚青,都对其颇为推崇和信服,所以何忠此来既为好奇,也抱着想与对方结交一番的心思。

却没料到,他到地方后,一眼认出,这位正是遭继母派人追杀,被迫逃往海外后生死不明,这些年一直杳无音讯的平国公长子。

听人提起伯父当年对他的夸赞,左子兴抛开心头的点疑虑,露出一抹有些怀念和感慨的笑容。

“何叔说笑了,伯父当年不过是出于对晚辈的偏爱,才会那般夸赞在下,能取得此番成就,仰仗的是我们商队和战队所有成员,齐心协力下的共同努力。”

何忠笑看向众人,点头赞赏道,“嗯,你们这些年轻人,真的都很出色,本官也没有想到,短短三年时间,你们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没有辜负陛下和娘娘对你们的厚望。”

众人连连谦虚,暂时放下心中的复杂情绪,与对方聊了起来。

哪怕这位已经不再是何大总管,可是只需看看现任大总管在对方面前毕恭毕敬的态度,就知道这位即便已经被放了外任,在宫中贵人面前的地位却不减。

毕竟身为皇上身边的近侍,现任苏大总管肯定很了解皇上的心思。

“……都是通过大招募选拔出来的年轻俊杰,将来若有机会共事,你们身为这批人的前辈,可以尽量关照一下,依官之见,陛下与娘娘很愿意给你们这些有能力,还勇于担当任事的年轻人,多提供机会,用心做事才是正途,这次上京,可不要被京中浮华给迷花了眼。”

众人赶紧应下,并向对方真心致谢,他们心里清楚,对方肯定是看在左子兴与他们关系很好的份上,才这般不吝提点。

等到何忠等人离开,回属于银庄的船上后,左子兴拱手向众人赔罪道。

“实非在下有意隐瞒,实因在下的身世经历,有些让人难以启齿,还有可能会给大家惹来麻烦,在下才不曾向大家提起。”

吴尚青托住他的手道,“子兴兄不必如此,哪怕只是从旁听到些,我们也都有所猜测,能理解你的苦衷。”

蒋清言赶紧附和道,“是啊,子兴兄不必觉得过意不去,谁还没点过去呢,肯定不好挂在嘴边四处宣扬。”

何况听得出来,左子兴所经历的不幸和麻烦,是人命关天的那种,肯定不能轻易对外透露。

见众人都表示不介意,左子兴这才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我本名叫徐清平,字子兴,母亲是平国公原配,姓左,她去逝得早,我在外祖家长到十五岁,在外祖父母相继过世后,才回到父亲身边,伯父,也就是陛下对我多有关照,曾将我带在身边亲自教导我,后来我慢慢的开始带兵,却因年少而无法服众,便抬出我父亲的名头,后来的事情你们可能猜到了。”

吴尚青点点道,“难怪早些年没听说平国公有什么才干,却在开国前的那几年,突然崛起,接连立下赫赫战功,子兴兄实在厉害!”

面对众人的敬佩和夸赞,左子兴摇摇头道。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实在不值一提,之所以要跟大家解释一下,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20-130(第7/14页)

希望大家不要误会我伯父,也就是陛下,他是为了给我出头,才会在开国大封功臣时,将原定的王爵降为公爵,实非像外人所揣测的那样,舍不得封与他一同打天下的族人王爵。”

想了想,他又补充了一句。

“陛下与我们徐氏宗族里的那些人,没什么感情可言,早年还曾饱受那些人的欺凌,才是陛下没有大封宗室的原因。”

魏长延点头道,“你放心,我们都知道,陛下与娘娘都是有功必赏之人,为人大度,心怀百姓,可敬可佩。”

绝对不像某些人所诽谤的那样,会苛待功臣、不讲情义。

左子兴点头道,“是啊,我伯父能有今天,不曾得族内半分帮助,连我那父亲在内,他能在那乱世中活下来,都是靠我伯父的庇护和关照,我伯母非常贤良,对族里也多有照顾,徐氏族人才能度过最艰难的那几年。”

吴尚青道,“这么说,陛下与娘娘对那徐氏宗族的人,其实仁至义尽,结果那些人却不曾对外提起陛下和娘娘对他们的恩德,陛下不封他们是对的。”

若有提起,他们不至于从不曾听说过相关消息。

“依我看,陛下没有大封宗室,何尝不是对那些人的保护呢?要不然,以那些人的心性,估计他们的下场比……也很惨!”

左子兴知道蒋清言想说的是,那些人的下场会比平国公府更惨,洒然一笑道。

“我也认为,徐氏的那些人若得了高位,下场可能比平国公府更惨,因为他们更加愚昧无知,与陛下无半点恩义可讲。”

他那位父亲,与皇上之间,多少还存在相处多年的旧情,可是那些人,不仅与他父亲一样无能,还一样的贪婪无知,去了京城,只会被人利用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皇上没想着报复那些人,也没想着要利用那些人,甚至还庇护了那些人,只是无视那些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非常的宽容大度了。

听得出左子兴是真的对平国公府被灭门一事释怀了,众人都放心不少,说话也少了分小心。

周围没有其他人后,魏长延才感慨道。

“真没想到,你竟是平国公长子,还好你够低调谨慎,若在去年回大安时走露了消息,可能就危险了。”

那时的平国公府还处如日中天的状态,是大安最显赫的权贵,更重要的是,他们那时不仅执掌着西南边境的驻军,还手握数万私兵和大量火器,想要对付左子兴,实在是太容易了。

左子兴苦笑着回道,“是啊,长延兄不怪我隐瞒就好,不过当时的我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如此胆大包天,敢挪用军资豢养私军,差点令西北边境失守,让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的大安再次被异族入侵。”

“子兴兄能如此深明大义,在下佩服至极,怎么可能怪你隐瞒,说句冒昧的话,他们此举实在是自寻死路、罪不可赦,子兴兄实在不必为此介怀。”

左子兴叹了口气道,“长延兄放心,我能想得开,也能放得下。”

说起这些,魏长延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说起来,我的遭遇也好不到哪去,我家继母是我母亲的庶妹,借照顾我之名,住到我家,后来嫁给我父亲当继室,前两年待我还不错,没想到等她有了儿子,我就成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愿看到我出头,收买我母亲留下的老仆,屡次在考前给我下药,致使我一再失利,当年才不得不选择赌一把,参加大招募。”

左子兴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抚对方才好,他与继母刘氏没见几次面,对其只有怨恨,没有丝毫情义可讲,所以对方容不下他,想要杀他,他都只觉得恨,就是对他那位不作为的父亲,感情略显复杂。

可是魏长延与他的继母之间,这感情纠纷就有些难以言喻了,而且他那继母不管是因胆小,还是怎样,终究没有对他下死手。

“看来我们都是父母亲缘浅之人,既然命中注定得不到,也就不值得我们强求,以长延兄现在的身份,回去后,也算是衣锦还乡了,等到京中事了,长延兄要不要回去一趟。”

魏长延笑道,“既然父母缘浅,我又何必还要在意他们,何必回去让他们沾光,就这么让他们知道,我即便不走科举,依旧能坐上高位,还让他们高攀不上,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报复。”

“你就不怕他们主动找过来?”

“不怕,那些人还是比较要面子的,就算他们不要面子的找过来,就说我出海了,让他们找不到人,他们也拿我无可奈何,反正我们干的是拿命换前程的活儿,生死都能看淡,我还能怕他们。”

魏长延觉得,让他用自己拿命换来的前程,去庇护坏他前程,逼得他走上这条路的人,给那些人谋福祉,他能死不瞑目,所以他其实特别能够理解皇上不愿大封徐氏宗族的心理。

【作者有话说】

126

第126章

冲动

宫中这段时间很忙,好在操办庆功宴的事,完全可以交给太子妃全权负责,柳明月才得以安心的处理朝政和大招募的事。

“太子和吴尚青、魏长延他们是旧识,就特许他也出席这场庆功宴吧?”

皇上点头道,“可以,再过个把月,就该给他解禁了,提前让他出来走动走动也好,希望他这次受了教训后,能争气些吧。”

说起这个话题,皇上就觉有些不甘心,这次进京谢恩的主角,都是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有为之士,将他的这些儿子给衬托得更让人失望了。

柳明月知道皇上的那点复杂情绪,可是对于皇上的子嗣中,除了年龄最小的两个,其他那些,连女儿女婿在内,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特别出色的事实,她也无可奈何。

在外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她这个皇后为稳固太子的地位,不愿看到其他皇子受重用,仗着自己能临朝,又深得皇上信任,不给那些皇子出头机会,可是天地良心,她还真没干过那种事。

倒也不是说她品德有多高尚,或者说是对自己和太子有信心,才不将其他皇子放在眼里。

主要是因那些皇子,没有天资特别聪明出色的不说,性格方面也都各有各的问题。

总而言之,就是没一个能继承到他们父亲的本事,徐氏宗族祖传的野心贪婪倒是不缺。

连曾被原主被为大敌的五皇子在内,都是年纪越大,某些性格上的缺点也都越明显,相较之下,太子耳根子软,有些迂腐的缺点,都被衬得不算什么了。

所以压根就等不到柳明月出手,皇上自己就主动将那些人给摁了下去,不愿给他们出头的机会。

因为在经历过平国公府的谋逆后,皇上对这些变得更为警惕,他不想在有朝一日,亲自对儿子出手,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们手足相残,就从开始就不给那些皇子们野心膨胀的机会。

反正有皇后全心全意的全力帮他,他也不需要让那些儿子、女婿们在朝堂上帮他,仅用一些无关紧要的闲差打发了他们。

柳明月真的是从头到尾,都没有对相关安排发表任何观点,在这件事情,皇上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她懒得在意外界所流传的那些风言风语。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20-130(第8/14页)

虑到皇上的身体状态,同时也为获得皇上的欢心,何忠回京后,第一时间进宫汇报消息时,就提起了左子兴的身份。

见皇上有些不敢相信,何忠十分肯定的回道。

“陛下,老臣已经当面确认过,那左子兴,真的就是少将军,他已知道平国公府的罪行,并为此自称是戴罪身,对陛下并无怨言。”

因骤然听说他那大侄子还活着的消息,被震惊得站起了身的皇上闻言,喃声道。

“那孩子跟他爹的性子截然不同,是个知道好歹的,当然不会记恨有朕,只是朕若早知道他还活着,可能……”

柳明月知道皇上想要说什么,从旁接过话道。

“陛下若早知道,不仅您左右为难,也让咱们大侄子难做,如今这般,乃是天意,所以陛下完全不必因此而感到有负担。”

有了她的这番肯定和安抚,皇上激动而又懊恼的心情,这才得以缓和。

“只是那徐继宗再怎么不是东西,可他毕竟是清平的亲爹,朕却亲自下斩了他,就算清平是明事理的,感情上,怕是也很难不对朕心生芥蒂啊。”

柳明月却对此持不同看法。

“陛下既然认为咱们大侄子是个知道好歹的,就该更相信他一些,他被那刘氏派人追杀,被迫流亡海外隐姓埋名,有家不得归时,只有陛下愿意为他出头,他那个亲爹有还不如没有,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加入战队,重回大安后,都没想过要来找陛下,还不是怕给您这个伯父添麻烦。”

何忠赶紧附和道,“娘娘说得是,老臣见到少将军时,他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觉得因为他与平国公府的人,让陛下的清名一再受损,特别对不起陛下,平国公府的那些人都死不足惜。”

皇上才欣慰的坐了回去,这才注意到何忠还跪着,抬手道。

“你赶紧起来吧,赐坐,一段时间没回来,你倒是变得拘谨了不少,这次幸好有你及时发现了此事,让朕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要不然,当众见到他心心念念的大侄子,皇上觉得自己很有可能会当众失态。

眼瞅着自己的儿子一个个的都不争气,当年那个聪明伶俐、有勇有谋,让他感到无比投缘和欣赏的大侄子,能活着回来,也算是*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欣慰。

同时也让他对徐氏血脉稍微多了点信心,应该没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恭喜陛下,清平侄儿能平安归来,也算是让陛下多年的夙愿得偿,实在是可喜可贺。”

已经彻底平复好情绪的皇上笑着点头道。

“同喜、同喜,朕也是万万没有想到,战队竟然能将清平从海外带回来,给朕带来这么大的惊喜。”

想起皇上每次提起这个大侄子时的盛赞之辞,柳明月笑着道。

“臣妾当年与这位大侄子没什么接触,对他也不怎么了解,不过通过他在加入战队后的表现看,陛下确实没有夸大其辞,大侄子确实称得上是人中龙凤,才能先是在海外创下一番基业,加入战队后,又能在短时间内,凭自身能力折服所有共事之人。”

说起这些,皇上显然也是颇为欣慰。

“是啊,这孩子当年就没有辜负朕的厚望,哪怕被迫流亡海外,依旧能在逆境中奋发向上,着实令人欣慰啊,可惜……”

可惜,大侄子竟摊上那么一个爹,而他,却没摊上这么一个好大儿。

皇上虽然没将自己的遗憾说出口,但是柳明月能领会得到,要是原主,肯定少不了会对此有意见,但她是真不介意,还为朝廷多了这么一位栋梁之材感到欣慰。

“既然知道左子兴是大侄子,陛下可以重新考虑一下对他的安置问题,不过依臣妾之见,陛下最好先在私下里见见他,听听他自己的想法。”

皇上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以左子兴在加入战队后立下的功劳,能获封四品镇海指挥使,绝对是得益于他与皇后的有心提拔和器重。

但是以其本为徐清平,是皇上最为欣赏和倚重的大侄子身份,这四品镇海指挥使的官位,就有些配不上对方了。

而平国公府犯下谋逆重罪,被判满门抄斩在前,若是现在就大张旗鼓的公开他的真实身份,哪怕他的名字已被以早亡之名,从宗室玉碟上划去,也势必会引来朝野上下的质疑和非议。

皇上无奈叹了口气道,“还是皇后考虑周到,待朕询问过他本人的想法后,再考虑要将他安排哪个位置上才合适的问题。”

想了下,他又忍不住道,“朕欲将当年就想给他的平王之位,封赏给他,皇后意下如何?”

柳明月觉得皇上对这位大侄子的喜爱之情,尚在那些皇子之上。

“臣妾对此并无异议,不过臣妾想劝陛下缓缓再办此事,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咱们目前还没给皇子们封王,先给大侄子封王,怕是会给他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皇子们即便不受重视,没什么实权,可他们的身份摆在那里,身为皇上的儿子,势必会引来一些追随者。

若那些皇子因封爵一事而仇恨徐清平,难保不会让那些自命甚高的皇子感到受辱,由此而此引发的怨愤和恼恨,不敢冲着宫中发泄,却有可能发泄在徐清平身上。

听出柳明月话中的深意,皇上当即眉头一皱,可是随即便想到徐清平之所以会失联这么多年的原因,不禁有些气馁,有心算无心,让人防不胜防,他纵为皇上,也不敢说自己一定能保全对方。

“皇后说得对,朕还是在见过大侄子后,再考虑这件事情吧。”

分别坐在一旁与站在一旁的何忠与苏福,将帝后的这番对话听在耳中,对皇上到底有多么喜爱和重视那位平国公长子的事,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也难怪皇后会拿诸位皇子的态度,委婉的劝皇上暂先打消封王的想法。

两人都能想像得到,若皇上在没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封王的情况下,先给侄子封王,相当于是在公开打诸位皇子的脸,让人知道他们当儿子的还不及当侄子的受宠和受重视。

所以听到皇上答应了皇后的提议,他们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若是皇上非要坚持这么做,朝野上下的反对声,绝对会很大,他们固然会毫不犹豫的站在皇上这边,可是在他们看来,目前做这件事,确实有些不合时机。

皇上显然是因出于私人情感,才会以稍显急躁的冲动情绪,提出封王一事,还好有皇后能从旁劝着,皇上也还算愿意听劝。

左子兴知道何忠进宫后,肯定会提起他的事,但他不知道,皇上在得知他的消息后,惊喜之余,竟然冲动到想为他直接封王。

他还是在大安正式开国立朝之前的那段时间,到过京城,在京中生活过一段时间。

如今再次进京,心情分外复杂的同时,还觉得京中十分陌生,见身边的同伴也比他好不到哪去,好像首次进京,不时发出一声惊叹的模样,深感无语。

“你们才离京不到三年,就将京城中这些都给忘记了吗?”

搞得好像他们才是离京多年的样子,至于吗?

吴尚青抱着一堆东西回道,“子兴兄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20-130(第9/14页)

所不知,实在是我们虽然只离京三年,但是这次回来,却有种恍如隔世船的感觉,这京城中的变化也实在太大了些,热闹了好多,也增加了好多从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稀奇物件。”

蒋清言也同样挽着大包小包,还不时往嘴里塞块点心。

“就是,明明只离开三年,却让我觉得仿佛离开的十年不止,这京城里面的变化也太大了,子兴兄,说来你可能不信,此地在早前,是块又破又挤的地方,没想到这里现在竟然变大变模样,完全看不出过去那脏乱差的旧模样。”

左子兴却道,“清言兄可能忘了,我曾跟你们提起过,当年就是我带着大安军首先攻入京中的,怎么可能不知道这里原本的模样?你们见到过的,可能已经是开国后,经朝廷整顿过的模样。”

在那样的乱世中,纵然是京城中的居民,尤其是这些底层居民,处境有多么艰难,他可是比谁都清楚。

没想到开国仅七年,这京中就焕然一新,固然有着在去岁遭遇地动的原因,可是若非朝廷处置得当,又舍得不吝代价的赈济百姓,如何能有现在的繁荣昌盛?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的投雷、订阅、收藏、评论及营养液支持。

127

第127章

任务

“看到此地环境与人的前后差别,我才真正明白,何所谓先贤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连左子兴在内,都曾是读书人,听到魏长延这么说,都觉深有同感。

在外闲逛了大半天,在外用过晚饭后,一行人才回到朝廷为他们安排的住处,左子兴有些好奇的问道。

“难得回京,你们就不想着去拜访一下同窗故友?”

他是因为情况特殊,才不准备去见谁,结果他这些同伴,似乎也都有意往外跑,在外消磨时间,左子兴有些担心他们是不是为了照顾他。

吴尚青迅速回道,“子兴兄,你可别多想,你那天应该也有听到何大人的提点,我们是通过大招募入仕的,与科举出身的那些故交,有些不同,目前形势不明,最好的方式,就是彼此先远着些,以免在不知不觉中做下什么错事,害人害己,悔之不及。”

魏长延等人点头附和,进京后,得知今年又要举办大招募,大批来自各地已通过初选的应招者,现在都被聚集在城外的庄子上接受培训。

可以说,宫中对第二场大招募的重视程度,甚至还在他们那批之上,而他们那批人,现在多数都已有了各自的大好前程。

若没有何忠的提醒,他们可能不会多想,但是何忠既然特意点出‘出身’这点,肯定有其深意,由不得他们不多思多虑,多有顾忌。

“原来如此,我倒是忽视了这些,也是,咱们的前程得来不易,肯定是小心无大错。”

左子兴的外祖父是位有着举人功名的教书先生,所以他在那个乱世,虽然没能考取什么功名,但他没少读书,再加上外祖父的悉心教导,让对某些事也知道一些。

只是随着他伯父开国称帝,他因身份成了宗室子弟,已经不用考虑功名出身问题,这些年又一直远在海外,更没再考虑过这些,不过听他们一解释,他就能理解了。

蒋清言忍不住感慨道,“所以说,还是海上呆着最舒心,压根就不用考虑这些乱七八糟的。”

魏长延叹了口气道,“大家心里明白就好,反正我们在京中呆不了几日,尽量避着些、注意些,应该问题不大。”

三年来,他们开始还曾与同窗故友有联系,后来给常出海,联系的就少了,对京中的事情并不了解。

之前在船上听到何忠的提醒时,他们心中其实还有些疑惑,通过大招募入仕,怎么就成出身了?还值得让何忠这等人物特意提点他们?

等到了京中,听到的消息多了,知道的多了,他们才隐约明白过来。

而他们这群四品、五品、六品、七品的新晋官员进京,势必也会引起一些重视,若是他们不知注意分寸,可能在无意间坏事了,自己还毫无所觉。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次日一早,还没到预定好的入宫时间,就有宫中内侍前来宣召他们三个四品的先行进宫。

知道左子兴真实身份的几人,下意识看向他,左子兴心中有些紧张和激动,面上却不显。

“大家不必多虑,我们都坦然遵照内官的安排做就行,回头在宫中再见。”

左子兴也能猜到,应该是他伯父在得知他的消息后,想要先见见他,叫到吴尚青和魏长延,有掩人耳目之意。

因当天会在宫中举行献宝和封赏仪式,仪式结束后,还会举办盛大在庆功宴,所以早朝结束得较快。

左子兴被人带到勤务殿的后室见皇上,柳明月在勤务殿中接见吴尚青和魏长延。

“本宫虽在当年看出你们都是有勇有谋的有志之士,但是当时也没料到,你们竟能在短时间内,成长到如此地步,让本宫十分欣慰。”

两人赶紧谢恩,随后由魏长延便语气真诚的回道。

“臣等实在不敢居功,若没有娘娘的鼎力支持和关照,给战队和商队提供了最好的待遇和条件,臣等也没有机会取得这些成就,若非遇上左指挥使,以臣等浅薄的见识和经验,恐怕也应付不了海外那些危机。”

吴尚青也跟着回道,“是的,这趟出海,若非有左指挥使屡次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臣等恐会有负陛下与娘娘的厚望,却能得陛下和娘娘如此提携,臣等惭愧!”

柳明月很欣赏他们这份坦诚和义气,笑着颔首道。

“此行出海的经过,你们都曾向陛下与本宫禀报过,所以,对于左子兴的功劳,陛下与本宫心里都有数,你们不用再当面强调一遍。”

听得出皇后提起左子兴时,语气轻松,即便发现他们的那点小心思,也没有与他们计较的意思,两人都暗自放心不少,又赶忙请罪。

柳明月摆摆手道,“你们不必紧张,召你们过来,本宫也有件事,要嘱咐你们一下。”

说着,柳明月抬手示意了一下,冯氏姐妹随即上前接过她手中的一幅图。

“这是蒋清言呈上的海图,你们应该不陌生,若本宫没有记错的话,在这边的这个方位,应该有一座面积颇大的岛,在这座岛上的许多人,都是世代以当海盗为生,也是多年来,无数次袭扰我们海域和沿海区域的祸首。”

过去的两年多,他们的船没往皇后所说的那片海域去,但是他们只需稍作回想,就能知道皇后所说是哪座岛、哪些人。

他们没少遇上,也没少灭杀,只是此前没有刻意针对过那些人而已,现在听到皇后郑重其事的指出那座岛,两人都有些不解和意外,却听皇后接着道。

“所以,我们双方是不死不休的世仇,本宫这次要交代给你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现在起,首先是要重点剿灭从这个岛上出来的海盗,其次,就是多方打听那里的消息,与他们通商也是一种方式,但是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这座岛上的人,绝对不可深交。”

听得出柳明月语气中的冷厉,两人心中一惊,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的编辑先生 你是谁 顺手点赞被大神拉黑了怎么办 和18岁校草爹相依为命的日子 痴花奋斗史 对我动心试试 我靠医术苟下去[穿书] 我只是个beta啊 我只是个纨绔啊穿越 上错暗恋对象的迈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