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开国皇后升职记 > 130-140

130-14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一度春风后 说好我做1 和对家卖腐的我A变O了 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核平爱好者日常 绛桃春晴 缺德小猫攻了虫族战神! 万人迷宿主养成手册 我的冰美人老师是只三花猫? 绑定选项模拟器后被迫成为怪盗

退朝后,皇上神情复杂的感慨道。

“朕现在的心情很矛盾,益州一带若真发生旱灾,能证明咱们有先见之明,让咱们投入那么多钱粮修炼出的水利工事,能派上大用场,若没有发生旱灾,咱们又难免会背上劳民财之责。”

柳明月没考虑那么多,一边批阅奏折,一边头也不抬的回道。

“有备才能无患,陛下放心,以益州和华远的地理气侯环境,不管是新修的道路,还是那些水利工事,迟早都能派得上大用场,纵然此举算不得是先见之明,咱们也一定能在史书上获得赞扬,因为谁都无法否认,它们确实是利国利民之策。”

皇上仔细想想,发现还真是如此。

“是朕太保守了,总想着这五项工事的投入实在太大,若不能发挥大作用,总觉得有点亏,可事实上,大安各地皆能风调雨顺,天下太平才是最好的。”

而现实却是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乱、百姓苦,自古以来,数量最多的底层百姓,永远都是最苦最没有选择权的。

皇上或许不懂相关理论,但是他的出身,让他让稍受点拨,就能迅速意识到,如何做,是真的对那些底层百姓好。

“陛下可以多关注一下此策的进展,以及后续能给益州、华远两府百姓带去的影响,咱们大安的疆域如此辽阔,还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生活贫困,当地环境条件恶劣,这次若能取得一个成功案例,后续可能不用咱们出面,各地都会想着要效仿与学习。”

皇上愣了一下,下意识问道,“效仿和学习什么?”

“效仿咱们在两府利用修建关系到民生的基础工事的机会,让当地百姓增加收入,改善当地民生环境的做法,然后主动申请要修建相关工事。”

水利和道路,绝对是与当地百姓息息相关的基础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放在任何时代都用得上,雨水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方,需要修筑堤坝和水渠防水和排水,雨水少的地方,需要兴修引水和蓄水工事。

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从来都是弱势方,在这么个技术水平落后,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原始的时代,人类应对灾难的能力更差,柳明月想要做的,也只是通过基建,尽量的提升下相应抗风险能力而已。

【作者有话说】

135

第135章

用人

只要能将为益州、华远两地规划的五项工事做好,发挥出改善当地的民生经济的作用,其它地区有远见和魄力的地方官员,肯定愿意效仿。

通过去年修建苍河大坝和凯旋大道,柳明月对当下的百姓状态,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这个时代的底层百姓,毫不夸张的说,绝大多数都是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30-140(第6/13页)

苦水里泡大的,他们麻木而又顽强的艰难求生,为了活命,愿意抓住一切机会,只怕没有活路,绝对不怕干活。

在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每一个可以让他们吃饱饭,还能有点收的收入的机会,都变得非常难得,他们也非常的珍惜,干活也非常舍得出力。

益州、华远两地的百姓,本就在去岁的极寒天气中遭了难,种植的冬小麦损失惨重,春耕又遇上干旱,在这个家家都没什么余粮的时代,生活本就艰难,更需要获得可以增加收入的机会。

所以柳明月无视那些人说她小题大做的质疑和反对,也要坚持推行那五项工事,她甚至做好了在必要时不惜个人出资的准备。

郭永章在被派往益州修渠的官员之列,临行前,宋墨华为他设宴送行。

席间只有他们两人,曾经的那些想借往日情义与他攀交情、探口风的人,早在得知他辞去起居舍人之位后,就已消失不见。

酒过三巡,宋墨华感慨道,“虽然早有预感,但我仍没想到,你竟这么快就选择迈出了这一步,你确定不会后悔?”

虽然郭永章的选择,让他成为一名六品官员,但他为此辞去起居舍人的位置,相当于是放弃了别人求之不得的天子近臣之位,变成一个泯然于众的普通小官。

所以在许多人看来,他的这个决定都很不明智,毕竟能留在皇上、皇后身边当近臣,是别人求之而不得的机会。

郭永章笑着道,“不会,留在朝堂和宫中,固然能让我开阔眼界,学到很多经验与教训,可我更希望自己能真正为百姓做些实事,这将是个很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

吴修撰在参与过重修苍河大坝的工事后,回来后,变化十分明显,褪去了书生意气,变得更为沉稳踏实,对地方与民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见解,现已主动申请去了地方。

魏长延和吴尚青这次回京,不仅一举跃升为实权在握的四品官,还都有圣宠加身。

就连宋墨华,去了司农司后,如今也已参与到从海外带回的新粮种的培育工作,一旦真的确定那些粮种是高产粮种,绝对是大功一件。

如此一来,在一众同窗故友中,他这个曾在三年前风光一时,看着前程最好的人,反倒成为被落下的那个,让他如何甘心。

宋墨华叹了口气道,“世间难得两全法,我很佩服永章兄的这个决定,但若换成是在下,可未必能有永章兄的这份魄力。”

那可是能留在皇上、皇后跟前,得二位信任和看重的机会,纵然品阶不高,但是连崔相那等大人物,也会对其客气有加,其他人更加不敢怠慢。

郭永章却笑着摇头道,“若说魄力,我这可不算什么,真正令人钦佩的是长延兄和尚青兄,我们当年聚在此地为他们送行时,谁能料到,他们拿自身的科举前程作赌注,竟能为他们博来今日的荣光。”

纵然都知道他们做的是拿命换前程的危险事,可是谁都羡慕他们的际遇,太多人想要拼,都没有机会,出身更好、更有才学的人,拼博一辈子,都当不上四品官的人,更是大有人在。

提起那两位堪称传奇的经历,宋墨华的心情也很复杂,叹了口气道。

“虽然这一年来,我早意识到长延兄他们可能会有一个好前程,但也万万没有想到,竟能好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羡慕啊,不过好在我等也不差,只要我们好好努力,终有能一步步赶上的机会。”

魏长延和吴尚青这次回京,只和他们这些同窗故友私下聚了一场,三年时间看似不长,可是不同的选择,让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以后注定不会有太多交际。

郭永章笑着点头道,“是啊,所以我也必须要早些迈出这一步才行,一直留在这京中的繁华之地,只会被消磨意志。”

所以即便有不少人都劝他放弃,郭永章却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当起居舍人的这三年,他不仅参与了许多场朝议,还曾记录下许多帝后与诸多大臣私下的决议过程。

这些经历不仅让他对朝廷的了解,同时也加深了他对帝后的了解,可以从中看出,这二位都是非常务实,尤其重视民生的上位者。

想要获得他们的重用,唯有实打实的功绩,是最好的凭据,其他都是虚的。

与此同时,皇上也与柳明月聊起了这次的人员安排问题。

“这个郭永章不错,是个有想法有魄力的,他若能一直保持这份心性,在地方好好锻炼几年,应该是个可造之才。”

对于郭永章这位三年前的榜眼,能够主动放弃留在权力中心当大秘的机会,选择去地方历练的行为,柳明月也颇为赞赏。

“是啊,臣妾也觉得他能如此放得下,实属难得,才会给他这个机会。”

希望他能真正抓住,能正确面能因身份变化而产生的落差,始终坚持初衷。

毕竟对于郭永章这位近臣,柳明月和皇上都有重点关注过,印象也都不错,因为目前看来,他是位能经得起考验的可用之才,在过去的三年中,拒绝了多方的笼络,这点十分难得。

“你为什么不同意让杨弘深负责基中一项工事?别的不说,朕认为他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柳明月实话回道,“臣妾认为这个人,心思太杂,他确实有能力做好这件事,可是每项工事都牵涉到大批劳工和大笔的资金,臣妾不放心。”

皇上对此并不意外,但他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咱们这位大姐夫,是个对自身前程颇有野心之人,依朕之见,他应该不至于做出为贪些钱财,葬送自身前程的不明智之举。”

柳明月笑着回道,“若只是贪些钱财也罢了,臣妾更担心他会将聪明不用在正地方,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去做人情,臣妾可没少听说他在京中的那些左右逢源之举。”

见皇上有些不解,她又解释了一句。

“我们都知道,他这个人,看似待人亲和,实则对底层百姓没什么同情心,又很想与各派系都打好关系,臣妾担心用他的话,他会钻空子,凭借手中掌握的人力与物力,私下跟别人交换利益。”

听到这番解释,皇上就明白了,深以为然的点头道*。

“这倒是,朕差点忘了他的禀性,他确实做得出来这种事。”

哪怕他在成为对方的连襟时,已经是手中握有不大不小的权力的义军将领,都会因为出身卑微而不被对方放在眼里,更何况是那些真正的贫苦百姓。

皇后坚持要启动那些工事,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赈济那些贫苦百姓。

让杨弘深这种不在意底层百姓死活的人去,就算能按期完成工事,怕是过程也会变得不尽如人意。

而大批壮劳力聚集到一起,本就是件有风险的事,若他们因遭遇苛待而生事,他与皇后岂不是要在背负着小题大做的质疑下,又要担上官逼民反的骂名。

“还是皇后有先见之明,如杨弘深这种人,确实是不能不防,就不能让他沾手这种关系到底层百姓的事。”

杨弘深不知道他没有被选用的关键原因,还觉得是因自己势单力薄,支持的人不够,才没有被选上,所以他在失望之余,更加坚定了一定要多结交些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30-140(第7/13页)

中大臣的决心。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在京中变得更为活跃,让收到消息的皇上深觉一言难尽,有些后悔没听皇后的建议,看在对方女儿的事情上,对其起了一念之仁,没有将他揭发兵部大案的消息公布出去。

要不然,任凭这杨弘深再怎么在京中上窜下跳,也不会有什么人搭理他。

毕竟当初的那些涉案之人,还有不少亲朋故旧在朝中,即便无法拿杨弘深怎样,也排挤他,不屑与他来往。

【作者有话说】

136

第136章

选择

对参加大招募的人而言,不过是在庄子上幸苦培训了三个月,对刚刚去亲自看过甘薯和玉蜀黍出苗情况的柳明月而言,则是过得异常忙碌的三个月。

这次的大招募首场考核,依然是租借贡院当考场,依旧是多达数千人的规模,让礼部又多了数千两银子的额外收入。

礼部王尚书表面上矜持,实则却在言语中暗示前去与他们商讨租场子事宜的卓辉,这次可由他们礼部帮忙批阅考卷。

结果当然是被卓辉给委婉的拒绝,表示这次的批卷,将会由宫中安排的人手批阅,或许会在有需要时,借调各部的个别官员,却不必再向上次那般,直接请某部官吏全体出动。

王尚书有些失望,不过得知各部都将捞不到这个活,他倒也没觉得不满。

皇上也在烦恼这件事。

“这可是六千多人,就算咱们只负责亲自批阅你已列出来的那些,与经过初阅的部分,也有一两千份试卷,而且这次的试卷内容,可比上次的复杂多了。”

柳明月笑着安慰道,“没事,反正咱们这次也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留下的阅卷期较长,不必像上次那么赶。”

重点是这次的参选者,都由宫中负责统一安排他们的吃住,阅卷期长,不过是多管几天吃住的小事。

想起三年前的那次,他与皇后恨不能彻夜都忙着批卷的经历,皇上觉得这次也轻松不了多少。

“朕这身体,能做的有限,你也不年轻了,可不能太过劳累。”

即便知道对方说得是大实话,柳明月听了还是不可避免会感心塞。

以她原本的年龄,现在不过是刚到而立之年而已,绝对的壮年,在这里,却是别人眼中已三十八、九岁的老妇人,不年轻了……

可是不管她再怎么抗拒,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陛下放心,臣妾平日里有跟您一起养生,身体状态还不错,能吃得消。”

被迫执行的健康作息,天然绿然健康的一日三餐,为给皇上调理身体做遮掩,她也有按时服用由顶尖御医结合她的身体情况,给精心安排的各种药膳和补品,再加上她的心态好,从不在精神上内耗自己。

所以原主的这具身体现在看起来,竟比她刚入驻时还要更年轻健康些,毕竟柳明月还有意为自己增加了许多运动量,饭量也比原主大得多。

听到她这么说,皇上才认真看了皇后一眼,看着眼前这个衣着打扮简朴干练,没怎么妆扮都显得颇为年轻的女子,竟莫名感到有些陌生。

“有段时间没注意,朕这才发现,皇后的气色看着确实很不错啊,看着仿佛像是越活越年轻了。”

说完,皇上先笑了起来,看到本就比他小十来岁的妻子状态好,当然是件很舒心的事。

即便心中充满对自身遭遇的怨愤,柳明月也不便对外流露出分毫。

“托陛下调养身体的福,臣妾倒是跟着沾光了,以前都没发现,咱们宫中的御医,在调理人方面,还真有一手。”

若是生产技术跟着上,她完全可以将那些御医掌握的各种方子给产业化。

可惜,她现在只能想想而已,只能继希望于以后能帮他们打开思路,给出合适的报酬,让他们答应将方子给传下去,不要敝帚自珍。

当参加大招募的人,身着统一服饰出现在贡院外,整齐有序的排队进城,然后进入贡院参考时,引起全城百姓的关注。

虽然早听说大招募的事,知道各地通过初试的人,都被安排到城外的庄子上接受培训的事,但是三个月过去,相关消息早就被人遗忘。

没想到这些人竟在三个月后,以这种方式再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而且大家都能看得出来,这些人虽是从城外庄子上来的,但是他们一个个的精神状态都很好,周身看上去干净整洁,明显是在过去的三个月中,过得很不错的样子。

柳明月当然很在意这场复试考核,费这么大劲,又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才终于迎来这场正式考核,也意味着到了即将收获的关键时刻。

所以下朝后,她立刻动身,亲自赶往贡院,在里面巡视了几圈。

在挂在每间考房门口的对牌上,看到有些熟悉名字时,柳明月还会放缓脚步观察一下对应考生的状态。

看得出来,许多考生的心理素质,甚至比殿试中的有些贡士更好,不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试卷上,压根就没注意到她的到来,就是注意到了也没什么太过惊慌失措的紧张反应。

参考者们的试卷,一半相同,一半不同。

相同的那一半,所考内容皆是在过去三个月中培训过的,例如大安法规、基础计算等内容。

不同的那一部分内容,则是根据考生的特长分类,所设计的针对性专业试题。

为了能尽量充分的照顾到考生的不同情况,柳明月在这件事情上费了不少心思,所有试题都曾经过她的亲自确认,才会得以落实。

见柳明月拿到首批被送到她这边的试卷时,那格外慎重的态度,皇上不禁失笑。

“皇后何必如此郑重其事?这么多人,还是从大安各地优中取优选出来的,咱们有得挑,总能从中挑出足够的人手。”

柳明月却叹了口气道,“托陛下的福,臣妾才能有机会坐在这里,而这里的每一份试卷,都将代表着一个人的前程和未来,将由臣妾来决定,臣妾当然是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道德感强的人,责任感当然也很重,柳明月希望自己可以从中甄选出每一位可用之才,不会错过漏掉每一位可用之才。

纵然她心里清楚,这个想法太过天真、太过理想化,可她还是想要竭尽全力的努力做到这点,尽量不让自己留下遗憾。

虽然在过去的三个月中,管理严格的庄子内,很少有消息传出,但是依旧不乏一直盯着这批参选者的目光。

崔相和常明仁能考虑到的,当然也有其他人也能想到,甚至也有人在私下里不动声色的暗自做了相关布置。

四日后的休沐日,刚被解禁的曲少傅在家中设宴召待一众亲友,即将开席之际,洪少师不满的皱眉。

“太子怎么还没过来?”

听到这声质问,曲少傅苦笑着放下刚端起的酒杯。

“东宫已经派人送了贺礼过来,来者解释说,太子解禁后,就被留在乾元殿那边,参与大招募复试的批阅工作,这几天就没回过东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30-140(第8/13页)

听到这话,洪少师的脸色更加沉重,在场其他人也都纷纷收起笑容。

太子与曲少傅一起被罚闭门思过,还一罚就是半年,宫中给出的理由,是曲少傅这个老师受太子连累,才一同被罚。

如今两人解禁,曲少傅这边举行的宴会,太子于情于理都该亲自过来一趟,一来证明师生两人感情依旧,二来展现太子对老师的重视。

这也是他们一直教太子的,务必要尊师重道,这是一个人能够拥有良好品性的根本。

可是太子解禁后,不仅没在第一时间拜访他们几位老师,连如此重要的日子,都没有亲自露面,不给曲少傅面子,也相当于是在打他们这些老师的脸。

曲少傅叹了口气道,“当初也是在下失察,没能及时察觉到太子的行踪有异,才令宫中不满,算了,今天先不说这些,我等许久未聚,此番定要不醉不归。”

众人皆默契的配合,笑着抛开之前的话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清楚曲少傅和太子被罚的真正原因。

曲少傅主动提起,也相当于是给外界一个解释,虽然略显敷衍了点,但是以他的身份地位,只要态度到位就行。

被强留在宫中的太子此刻其实有些坐立难安,曲少傅解禁后举行宴会的消息没有瞒他。

以其多年的教养,在没有什么特殊原因的情况下,当然不想对这么一场有着重要意义的宴会衍了事。

可是柳明月的态度十分坚定,不仅将他留在乾元宫,还给他分派了一部分试卷,要求他要专心对待自己的任务。

可是太子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终于忍不住道。

“母后,当初的那件事,曲少傅纵然是有心,但是主要责任也是在儿臣的身上,是儿臣没能记住您的教诲,才会入局,这场宴会对曲少傅很重要,儿臣与他师生一场,理该去亲自捧个场才对。”

这番话倒是显得他挺有担当,可是柳明月丝毫没有因此而感到欣慰。

“当初的事,你自己心里知道就好,本宫留你在此帮忙,并非是为针对谁,而是在工作太过繁忙的情况下,以一位母亲的身份,请你这个当儿子的帮忙,所以,对太子而言,是出席你老师的宴会重要,还是留在这里,帮你的老母亲分担工作呢?”

正端着茶旁观母子二人较量的皇上闻言,差点被刚喝入口中的茶水给呛着,一时之间,不知该同情谁更合适。

【作者有话说】

唉,是真的思路有些卡,不知该如何顺滑的过渡到这段内容上,所以这几日的更新都不怎么多,绝非有意拖剧情。

要是一狠心,时间大法一出,啥都有,可是有些铺垫不写出来,女主做事的心态与风格变化,以及后面的一些剧情,就会显得太浮。(之前的文出现过这个问题,写了大几十万,还是会给人大纲文的印象,这本想改善一下,可惜受限于水平,有些不到位,还请大家原谅一下。”

137

第137章

发作

太子赫然抬头,看到的是他母亲看向他的平静目光,若是在之前,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去参加老师的宴会,因为他知道,母亲一定会包容他。

可是现在,面对这双会在斥责他、罚他之际,都显得这么平静无波的目光,太子已经彻底没了之前的笃定。

不,应该说若是在之前,他母亲压根儿就不会让他选择,不会提出让他帮忙。

可是从何时起,他的母亲竟然变成了这样呢?对他和他的姐姐,都没了包容和耐心,只有严格的要求和教导。

太子莫名感到有些心慌,下意识略带祈求的喊道。

“母后?”

若是换成原主,肯定会在这种情况下,答应对方的一切要求,可柳明月不是原主,所以她能对此无动于衷。

“你想选曲少傅?”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柳明月首次在这个便宜儿子面前,展现出她对待某些大臣时的态度,透着毫不掩饰的强势与逼迫。

皇上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太子却只是听说过,这次是他首次直接面对。

面对这慑人的压迫感,太子几乎是近乎本能的回道,“儿臣不敢!”

即便是在他因怠慢太子妃产子一事,而被自己的母亲痛心疾首的斥责时,也没亲身感受过这种对待。

此刻面对柳明月的强势,太子首次对自己的母亲生出真正意义上的敬畏,不再只是那种受制于礼教,流于表面的尊敬。

柳明月却没有就此放过他,“只是不敢?”

太子赶紧回道,“儿臣更想留下来帮助母后批阅试卷,儿臣不会去曲府。”

柳明月这才稍微缓和了一下冷凝的神情,看着对方。

“记住你的选择,母后过去常嘱咐你要跟曲少傅他们好好学习,是因他们都是饱学之士,希望你能跟着学些知识,你的父皇是希望能通过这份师生情谊,巩固你的太子地位,让他们效忠于你,为你所用,而不是让你堂堂一国太子,受制于师生情义,反为他们所用!”

最后一句话的份量有些过重,让太子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苍白。

“没……没有,母后言重了,儿臣怎会为他们所用?”

在皇上有些意外的目光中,柳明月包含无奈和心酸的叹了一口气道。

“身为一个母亲,我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天真单纯快乐的活一辈子,可本宫还是一国之母,而你则是一国储君,你的身上肩负着大安江山的未来,天下所有臣民,都将会是你的子民,你绝不可偏爱于人,更不可偏信于人,你现在扪心自问,自己能做到吗?”

想到自己刚才差点选择弃父母于不顾,也要奉行尊师重道的礼规,去参加曲少傅的宴会的想法,太子有些羞愧。

柳明月摇摇头,没有坚持向对方要答案。

“本宫算是看出来了,曲少傅也好,洪少师也罢,都致力于将你培养成听他们话的好学生,没有教过你前朝的得失经验与教训,也没教过你该如何当好一位太子,今天趁你父皇也在,咱们干脆将话说开了,你自己选择一下,到底是要继续当你的好学生,还是当个好太子?”

听出柳明月的心灰意冷,太子难掩苍惶的跪倒在地。

“母后,儿臣知错,儿臣一定会改,一定会好好当太子,绝对不会再受制于人。”

柳明月看着他道,“境文,有些话,我只说一次,你务必要记住,民为重、君为轻,我固然是你的母亲,可我还是一位皇后,身为母亲,我能偏爱你、包容你,可是在必要的时候,这份私人感情必须要为大安的将来让路,我与你父皇为大安江山和百姓殚思竭虑,才有如今的基业,可不容你重蹈前朝覆辙。”

太子浑身无力的跌坐在那里,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母亲,竟然会亲口对他发出最后警告。

若非考虑到便宜儿子终究是原主亲生的,与她的这具身体,存在着天然的牵绊,关系要更牢靠,柳明月在刚才真的生出想要换人培养的冲动。

皇上也有些动容,他因顾虑着柳明月的爱子情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30-140(第9/13页)

一直对太子多有容忍。

“境文,你今天的表现,确实太让人失望了,我们既是你的父母,也是天下的皇帝皇后,你若选择为你的老师而弃父母于不顾,乃是不忠不孝,如何堪居太子储君之位?”

太子这才明白自己今日犯下的致命错误,只觉后脊发凉,赶紧诚惶诚恐的伏身请罪。

“都是儿臣一时糊涂,思虑不周,才会在那一瞬间有所犹虑,还请父皇母后恕罪!”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他父母当上皇帝、皇后后,太子首次正式而又深刻的认识到,他的父母已经不仅仅是他的父母,而是执掌天下的帝后。

在绝对的君权之下,他这个亲生儿子,也先是臣,再是子。

皇上嗤笑一声道,“你啊,跟你姐姐一样,都被你母后给无条件的宠爱娇纵过了,才会这般不将我们当父母的放在心里,得了别人的几句好话,施的那点小恩小惠,就被别人哄了去,方才像这般不思父母亲恩与君恩皆深似海。”

太子羞愧难当的不知该如何开口,柳明月也不打算给他打圆场。

皇上有些心累的摆摆手道,“算了,朕与你母后原以为你在经过这半年的反省后,应该能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毕竟我们都曾给你反复讲过前朝亡国的教训,却没料到,这才没两天,你就将我们苦心抛之脑后,你先回东宫去吧。”

太子紧张之下,有些哀求的开口道。

“父皇,儿臣已经知道错了,以后一定会改,您和母后就让儿臣留下吧,儿臣是真心愿意留下帮忙批阅试卷。”

考虑到皇后将他召过来批阅试卷,本就心存顺势考较对方的思想与眼界的打算,皇上这才勉为其难的答应将其留下。

太子这才松了口气,柳明月冷着脸坐回自己的位置,仍是一副气恨难消的样子。

等到太子退下去后,皇上才低声劝道。

“你跟自己的亲儿子动什么真怒?而且我看你这脾气真是越来越大了,什么话都敢随便往外说,若让境文觉得你有意夺了他的太子之位,从此与你心生芥蒂怎么办?”

皇上是真心为此感到烦恼,他自己的身体是这么个情况,有些事,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太子的储君之位,可以说是稳固如山。

他还一心希望皇后能在太子继位后,好好辅佐太子坐稳皇位,当好下一任皇帝,不要让他们大安沦落为短命皇朝。

可是皇后竟然在这种情况下,说出这种有伤母子情份的话,让他如何放心。

柳明月当然知道皇上的心思,所以她目光坚定的看着对方道。

“所以陛下千万要保重好身体,只要有您在,臣妾就没什么可担忧的,难怪世人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臣妾算是看透了,这养儿养女也防不了老,还是您好好的活久些,比什么都强。”

这话让皇上听着觉得无比窝心,而且他还对此深有同感,在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所发生的这一切,都已充分的证明了这点,在这个世上,只有他们夫妻才是彼此的依靠。

“你啊,真是时时刻刻都不忘提醒朕,朕一定会牢记在心,努力活得更久。”

可是最后是否能如他们所愿,只能看天意是否成全了。

对于参加大招募的这些人,柳明月采取的是相对较为弹性的评判标准,会结合他们的出身经历,综合衡量他们的能力。

在这方面,皇上与太子妃都能比较理解,配合得很好。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太子交上来的批阅结论,就有些不尽如人意了。

哪怕她也曾在事先说明自己的想法,可是从太子的表现看,不能说他没有用心,只是从中可以看出,这也是位对底层百姓的情况不了解,也没什么共情心理的。

所以他根本理解不了,那些仅接受过三个月的培训,学会读写常用字的人,能做完这么一份试卷有多么的难得。

对读书人而言,可谓是不堪入目的书写,已经是那些人在教席与同伴们的帮助下,废寝忘食努力练习的结果,是值得尊重的。

可是看得出来,太子虽然给出了极大的耐心,但是他的忍耐力终究不够到家,给出评判在其自己看来可能很委婉,却都透着看不上。

虽然早在叫对方过来帮忙批卷时,就已预料到这种情况,但是真正看到这个结果时,柳明月还是忍不住感到失望。

不过柳明月这次的发作,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或者说是太子明显有些怕了,在接下来的时间,开始主动疏远洪少师等人的接近。

而他的这一异常反应,也迅速引起了相关人士的警惕与不满。

大招募的复试中,卡掉了近四分之三的人,但是这其中的五分之三,都有接到一份将他们安排在祖籍当地县衙的任命状,也就是说,真正没能通过复试的,其实只有四分之一样子。

只有剩下的四分之一,进入到最终的面试环节,这一部分的人数,多达近两千。

【作者有话说】

138

第138章

提醒

且不说进入面试的一千六百多人,有三千余人通过大招募拿到地方衙门任命状的消息传出,也迅速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应。

“启奏陛下,地方小吏的任免事宜,一向都是由地方衙门负责,有旧制可循,宫中岂可直接干涉?”

对此早有准备的皇上轻描淡写的回道,“此言差矣,截止今日,我大安开朝立国仅七载,何来旧制可依?此前遵循前朝旧例,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岂可一直如此?如今国朝初稳,我们也是时候该重视一下吏治问题了。”

吏治问题,可比宫中直接给地方安置三千多名地方吏的性质严重多了,毕竟三千多人看着多,但是被分派到各地,一个州府不过十来个人,根本算不上什么,影响也不大。

而吏治问题的波及面可就广了,连他们这些朝中大臣在内,有一个算一个,都属官吏之列,皇上想要如何重视?

何相迅速出列道,“陛下圣明,吏治乃是能关系到江山稳定的根本性问题,的确要重视起来,要尽量摒弃旧制所带来的那些弊端,才能让我大安不至于重踏前朝覆辙。”

皇上满意的点头道,“何卿家说得不错,诸位都知道,朕本出身寒微,当年也曾受尽由贪官污吏带来的苦楚,如今朕当了皇帝,当然不能忘本,不能让我大安子民继续在那些贪官污吏的手上,吃尽苦头,民不聊生。”

眼看皇上毫不避讳的直接在朝堂上,公然自己在寒微之际的经历说事,不少人纵有着满肚子的反对,也不好再说出口。

吏部张尚书出列道,“陛下一心为民的想法,当然是好的,可是此事关系到胥吏,他们乃是维持各个衙门运转的基本,稍有不慎,怕是会出大乱子。”

吏部一直被视作是六部之首,可是这位张尚书在朝堂上的存在感却不强,因为他很少出头,只知奉令行事,连带着整个吏部,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都始终维持着无功无过的状态。

在开朝之初,有这么一位听话的吏部尚书,对皇上而言,当然是件好事,便于他掌控吏部。

可是对如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的编辑先生 你是谁 顺手点赞被大神拉黑了怎么办 和18岁校草爹相依为命的日子 痴花奋斗史 对我动心试试 我靠医术苟下去[穿书] 我只是个beta啊 我只是个纨绔啊穿越 上错暗恋对象的迈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