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 30-40

30-4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核平爱好者日常 绛桃春晴 缺德小猫攻了虫族战神! 万人迷宿主养成手册 我的冰美人老师是只三花猫? 绑定选项模拟器后被迫成为怪盗 漂亮玩家被NPC盯上 奸宦指南 姐姐,可不可以 幼崽养护指南

在天幕突然间暗下来之时, 天幕下的帝王们是有一丝慌张的。

他们不是傻子,听了姜宛那么多的科普,自然知道在后世买卖文物犯法了, 甚至只是拥有某些级别的文物就有麻烦。

而且看姜宛的样子, 显然是有些怕惹祸上身的。

不过能开通打赏的几乎都是帝王将相,他们惯常是不会反思自己的, 更不会产生多少愧疚之情。

然而在看见姜宛进了警局, 天幕突然间黑了之后, 他们都不由得慌了。

秦,嬴政紧皱眉头, “这后世的官衙这么可怕, 怎的就黑了?姜姑娘不会出事吧?她要出事,这天幕还能继续播出吗?”

赵高向来能揣测人心,当然知道嬴政担心的是什么, 当即安慰道, “陛下, 臣观那法治很是严明,之前姜姑娘虽怕惹火上身, 但还算是淡定, 想来应该没什么大事,咱们安心等她出来便是。”

嬴政想了想姜宛进那警局时的表情, 虽然有些紧张, 但是还算淡定。

不过终究是有些不放心, 于是他进宫殿处理政务后还让宫人继续盯着天幕,有情况随时禀报。

其他诸朝时空的帝王大多也如同嬴政一般,于是乎在姜宛重新开播后,他们都立刻发现了, 放下心的同时又都生出了好奇心来。

比如为什么突然间停播了,那警察局内部长什么样,姜宛究竟会不会有事等等问题。

姜宛看着弹幕上一群法外狂徒像是没事人一般问的问题后深呼吸了几口气,才压下了心中的无语。

她不是天真之人,自然知道这群人能这么有恃无恐肯定是有所依仗,说不定早就逃出国了。

可是他们明明能偷偷摸摸把钱赚了,为什么又要公开在直播里给她打赏礼物呢?真是一点不打算回国吗?

不过想到鉴宝大v那连线到的层出不穷的国宝级文物,甚至还有明显刚出土的青铜器,姜宛觉得大概这世上某些人就是忍不住想炫耀,说不定还想借着这个名气出货呢。

算了,她这个小老百姓就不操这个心了,主要也是操心不过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30-40(第6/12页)

是让她还能好声好气地面对他们她还是做不到了,想了想露出个假笑道,“我们现在的警局可都是依法办事的,对我这样奉公守法的公民可不会屈打成招。”

“不过嘛还是希望某些人能够证明那些东西是合法所得,如果不是的话那就希望你们早就在国外了,不然那还真可能要进去,虽然没有体罚,但每天都得踩缝纫机。但我觉得这样也好,学门手艺踏踏实实做事,总比每天干些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好。”

天幕下的皇帝们不是傻子,虽然有些听不懂那缝纫机什么的所谓何物,但能听出姜宛口中的阴阳怪气。

秦,嬴政不禁哑然失笑,“这姜姑娘这是不满了?怎的这么小气?她不也是没什么事吗?更何况朕送她礼物也是一片好心。”

与嬴政有相同看法还有天幕下的其他帝王们,他们纷纷发弹幕为自己争辩。

【祖龙大大:主播,我们也是好心感谢你,并不是想要害你。】

【开局一个碗:对啊,虽说有点好心办了坏事,但这也不是我们所愿的。】

【掌上明猪:主播现在已经平平安安回家了,大度一点,不要在意这些。】

……

姜宛看着这些让她大度一点的弹幕,差点无语的想笑。

行吧,感情这群人还是以为她是因为怕被连累所以才会生气,他们难道看不出来自己是因为他们多半犯了罪,国家文物受到了破坏而生气?

不过想到他们冥顽不化的模样姜宛也不想再跟他们纠缠,见直播时间到了便直接切断了直播。

姜宛本以为这一次直播结束也跟以往一样,然而就在她要退出直播pp之时,pp竟然跳出了一条提醒。

【主播您好,请您为为你打赏礼物的网友们评分,并决定他们之后在主播直播间的折扣数。】

姜宛看见这条提醒,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怎么还敢问她要折扣?

呵,正好。

她当即为那二十几位网友打了个0分,然后又在折扣栏填了一个150%,然后愤怒地退出了pp。

于是天幕下的各个帝王在面对又一次突如其来的黑屏后,便收到了天幕的打分及折扣提醒。

好家伙,这送礼还送出了反效果,折扣竟然还能变成翻倍,真是没天理了!

天幕下的帝王们第一次感到有些绝望,要怎么向姜宛解释他们送之前根本不知道后世有那些规定,他们送出的都是自己库房中的珍宝,真没有犯罪呢?

虽说有些生气,但接下来姜宛还是照常每天直播带货,当然主要还是姜家村的农副产品。

她本来以为自己都这么对那帮人,他们想必不会再在她的直播间里买东西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竟然比之前买得还快,而且还会比之前多吹上一通彩虹屁。

姜宛觉得自己也是有些看不懂这些人了,感情这群人也是抖m是吧。

她有些无语,但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到现在警方也没什么动静,这群人又十分的淡定,她不禁有些怀疑难不成他们真是祖传的又或者是从国外收购的?

日子就这么平静过了大半个月,姜宛终于又接到了一个带货邀请。

只是听见老板的带货物品后,她就又犯了难,竟然是教辅资料!

老板是从前她上学时门口的书店老板,也是她曾经同学的父亲,如今书店生意越发的不好做了,再加上生育率变低,学生也不如以往多,于是乎他的书店难以维持下去,想要清仓打折,将书卖完就彻底歇业不干了。

那同学知道后也很支持父亲的决定,然而如今直接在现场清仓效果也不太好,小说等等杂书也就罢了,教辅资料是真的除了刚开学的那阵外都很难卖动。

之前姜宛在群里说过自己现在在家考公顺便帮乡亲们带带货,效果还算不错,于是那同学便找到了她。

想到从前自己放假的时候老是喜欢去那家书店站着看书,老板人也很是不错,从来不会赶他们走,姜宛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下来。

只是她心中还是有些打鼓,真的会有人在网上买教辅资料吗?

不过既然答应了,姜宛也不再纠结,第二天她便出发来到了从前学校门口的书店。

书店的规模不算大也不算小,总共三家铺面打通连成了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

她从前读的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因此这家书店也大多卖的是小学和初中的教辅书和课外书。

当然学生们爱看的小说漫画也必不可少,不过大概是考虑到家长们不喜欢看到那些书,因此这类书都放的很是隐蔽,放在角落的书架上。

书店的布局也跟从前有了不小的变化,姜宛记得从前书店满满当当摆满了整间屋子,但是大概是光卖书的生意不怎么好做,于是老板特意隔出了一个小空间摆上了桌椅,同时还卖卖咖啡奶茶。

姜宛见了嘴角一抽,果然现在的书店卖的都不是书,而是咖啡和办公自习空间了。

现在是工作日,更是上学时间,书店里竟是没有一个客人!

不过这倒是方便了她直播,跟老板确定完书店的库存后,姜宛便决定开始直播。

她打开手机,按下开始,然后驾轻就熟地对着镜头打招呼。

“大家好,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我现在不在家,是的,我又出门,大家可以看我的身后是一个书店!书架上全都是书哦!”

“聪明的大家想必都已经猜了出来,我今天要卖的就是书了。”

说着姜宛调转镜头开始拍摄整个书店的环境。

而诸朝时空的天幕上也都在瞬间亮起来,出现了一排又一排的书架,书架上满满当当的书籍。

当然这些书籍与古人们惯常见到的书籍并不相同,封面花花绿绿的,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认出来这就是书。

相较于并不怎么缺少书籍的帝王们,此时全天下的读书人明显更加激动,几乎都炸了起来。

第37章 第 37 章 九年义务制教育(新增一……

在中国古代, 书籍从来都不是什么便宜物。

发明纸张之前的秦汉,书籍大多由竹简和木牍制作,相较于丝绸等等它的成本低, 但一册竹简根本写不了多少字, 竹简还并不轻,于是导致书籍的运输和存储成本极高, 一本书甚至可能需要五辆马车拉运。

写在绢帛上的文字更是奢侈品, 再加上百姓们几乎都不识字, 因此大多数百姓甚至都没有书籍这个概念。

与此同时,知识和学问也是贵族们垄断的, 甚至是很多家族的不外传之秘, 甚至是各诸侯国的王或者皇帝都不得不对他们礼让三分。

孔子之所以伟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提倡“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阶级对知识的垄断, 使得任何人任何身份都有可能接受教育。

西汉之时, 人们逐渐探索出了造纸之法, 只是那时的纸张十分粗糙且使用不便,直到东汉蔡伦之时, 他奉邓绥之名改良纸张, 终于平滑光整、适宜书写且原料简单便宜的“蔡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30-40(第7/12页)

纸”。

而后纸张才被用作成为纪录文字,制作成书籍, 而后经过时代发展, 造纸技术进一步发展, 纸质书籍得到普及,三国时期便已经大规模应用,两晋南北朝时期纸质书籍便已基本上取代竹简。

然而书籍却依旧昂贵,首先东汉逐渐形成的世家门阀垄断了知识, 虽然没有封闭到秦汉时知识只在家族内部流通,但是那也只是在师徒之间传递。

其次那时候印刷术还没有发明,书籍需要大量的人力手抄。

到了隋唐,由于科举的发明,读书的人大大增多,寄希望于考去功名步入官场。此时由于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价格有所下降,不再是贵族专属,但是部分手抄本依旧贵得出奇,甚至有的书一卷高达一千文,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全年的收入。

到了两宋之时,随着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书籍的价格再一步下降,特别是活字印刷的出现使得印刷书本的成本大大降低。

明清时期,书籍规模生产大大增加,然而书籍却依旧相对昂贵,不是普通农人能消费得起的。

因此可以说整个封建王朝的书籍都不是贫苦大众能够消费得起的,能读上书的都是家里小有余产的人。

更何况如今天幕上展现的一排排书架上的书不仅数量极大,且装帧很是精美,读书人自然是惊叹无比。

“后世竟然这么多的书?这好似比镇上那家私塾藏书还多。”

“我要是能去后世那书店观摩一圈就死而无憾呢!”

“也不知道今天主播卖得是哪类书,朝廷能抢到几本,那些贵人们愿不愿意把这些书公布出来。”

……

哪怕是根本不认字的百姓们此时也跟看稀奇一般,看着天幕啧啧称奇。

“原来这就是书呢,老头子我一辈子也没摸过书,临死能见上一回神仙们看的书也不错了。”

“唉,真想我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当贵人!”

“不知道这仙人的书贵不贵,他们是不是都能看得起书。”

……

民间议论纷纷,诸朝宫廷内也是摩拳擦掌,热热闹闹。

秦,嬴政作为帝王自然知道书籍的重要性。

书籍可是瑰宝,甚至于那些六国贵族的藏书比他还多,更是那些诸* 子百家轻易不肯示人的不传之秘。

若能看到后世的书籍,想必他也能窥见更多后世如此繁华的秘密。

而且那后世的书籍显然跟他大秦的竹简或者丝帛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也不知道那书打开是什么样。

李斯显然也注意到了这点,“陛下,臣观这后世的书跟我们现在使用的很不相同,那材质似乎跟之前包裹货物的有些像,如若能研究出来,咱大秦也能用上那天幕里的书了。臣现在就命人去研究!”

嬴政回想了下,点点头道,“的确有些像,不过不急在这一时,先看吧。”

明,天幕上的书籍已经跟明代的书籍很是相近了,朱元璋便带着他儿子们费劲地试图辨别天幕上那些书籍的标题。

只是看了半天好不容易看清上面的字,然后朱元璋发现自己依旧不认识,他摆摆手抱怨道,“算了,不看了,这曲里拐弯的符号也不直道是什么,后世人的字跟咱们这么不一样吗?”

朱标显然更加细心,他上前一步回道,“爹,你别光去看那些不认识的符号啊,我大致扫了一眼,还是有不少我们认识的文字的,我大胆猜测这未来应该是有另一种文字夹在一起用。”

朱元璋对自家好大儿朱标滤镜拉满,更何况朱标说得还十分有道理,当即大手一挥,“标儿,不愧是你,一看就懂了。”

……

天幕下的诸朝热热闹闹,都很是期待,然而镜头前的姜宛却是很是忐忑。

她组织了半天语言才继续开口。

“相信大家都已经看了出来,教辅资料占了这家书店的大半,是的,这是一家开在学校门口的书店,所以自然是为大部分学生准备的学习资料,包含义务教育一年级到九年级的所有教辅材料。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化学等等应有尽有!”

“现在国家都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相信大家都肯定都读完了一到九年级,对这些肯定都不陌生。”

“当然我承认在直播间卖教辅资料肯定还是有一点奇怪的,大部分人都是开学的时候带着孩子去买上一套参考资料,而现在已经学期中了,但是我敢保证这一次的价格绝对是地板价!很便宜!”

“哪怕你们现在没孩子,也可以提前囤上一波嘛!真的不亏!”

姜宛说到最后很是心虚,以至于嘴巴都不受控制地说了一大堆她听起来都有些离谱的话。

譬如教材每年都在改版,教辅资料又怎么能提前囤呢?

但是除此之外,她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服直播间的网友们多买一点,毕竟教辅资料跟农产品可不同,农产品囤一囤吃久点总能吃完,教辅资料每个孩子一学期也最多用一套。

然而姜宛不知道的是,她的话再次点燃了诸朝。

几乎所有聪明人都捕捉到了一个词——九年义务制教育。

姜宛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大家都肯定读完了一年级到九年级?难不成后世每个人都受了教育?

唐,贞观初,李世民之前在看姜宛去博物馆之时便有一种预感,后世之人都会读书识字。

然而听到姜宛的话,证明的确如他猜测那般,他还是有些不可置信,后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而且难不成女子也能和男子一样读书。

唐朝民风开放,并不像后来朝代那般注重男女大防,李世民更是支持寡妇改嫁,甚至还为此出台过法律,并且自己以身作则将寡妇纳进后宫,然而他依旧一时不能接受女子和男子都能一同接受教育。

这后世怎会这么荒唐

而他身旁的长孙皇后却是手有些颤抖,她是世家贵女,自然从小读书,然而读的那些书从前是被用来管好后宅,现在则是被用来管好后宫。

她爱读书,更爱读史,每每读到诸如吕后临朝但最后却导致整个吕家灭亡的故事时,她总会劝诫自己一定要谨言慎行,约束外戚,不可行那牝鸡司晨之事,不然会为长孙家带来灭门之祸。

甚至她还会故意在丈夫面前示弱,轻易不发表政见,她闲暇时写下的读书笔记也不愿让丈夫看到半分。

可现在听着姜宛的话,她的心脏猛地一颤,一个念头在她脑海中止不住地升起。

唐,武则天听着姜宛的话,不由得笑了。

“婉儿,你说这所有人都能读书是不是包括女子?朕一直看那姜宛活得恣意又自在,明明只是个普通百姓却懂得极多,之前心中一直有诸多猜测,如果真是女子也能读书那可真是一切都说得通了。”

上官婉儿此时心中也很是激荡,她虽是才女,有幸得到武皇的赏识参与政事,实现心中抱负。

然而她知道这世上大多数女子是没这个机会的,哪怕坐在皇位上的人是个女子,甚至武皇在考虑传位之时也只考虑了侄子和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30-40(第8/12页)

子,从未曾考虑过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

她心中很是不理解,但却碍于武皇的威仪不敢置喙半分。

那些朝中古板的臣子们碍于她是武皇身边的红人,见到她时十分恭敬,然而私下里对她鄙夷不计其数,这些她都知道,她只是懒得跟他们计较罢了,更何况也计较不过来。

若是这后世真如姜姑娘所说女子也能跟男子一般读书识字,是不是也意味着女子也能如同男子一般读书做官。

明,朱元璋更加不淡定,“哼,咱可不信像那姜宛说的那般好,书籍那么贵,怎么可能人人都能上学读书?还有那女子怎么可能能读书?她们不应该相夫教子吗?”

一旁的马皇后此时脸上没什么异样的表情,然而内心却是翻江倒海。

人人都能读书?这是也包括女子吗?

……

天幕下诸朝众人都生出了无数的疑问,而这些疑问都汇成了弹幕蜂拥而至。

【李氏族谱清理大师:主播你说的所有人包括女子吗?女子也能读书识字了?】

【开局一个碗:这天下那么多百姓怎么可能人人都能够读书习字?况且男女有别,怎可一起读书。】

【Judy:咱爹说得对,主播托大了,怎么可能人人都读得起书?】

……

姜宛看着一条条质疑的弹幕再次疑惑了,九年义务制教育还能被质疑?

而且这怎么好几个id仿佛那清朝僵尸复活了一般,怎么还不想让女子读书了?

第38章 第 38 章 读书竟然免费了(又加了……

姜宛有些无语, “这怎么可能是假的?现在谁没上过学?”

不过想到这群人多半是在国外,若是在哪个非洲国家,又或者是缅北什么的说不准还真不知道。

她一向是个认真的人, 当即讲解了起来。

“的确中国这么多人口, 想要实现所有人都受教育很不容易,但是经过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了全国范围内义务制教育的普及。”

“义务制教育其实起源于西方, 1763年, 普鲁士颁布了强迫教育法, 而后美、英、法等国家分别在19世纪下半叶颁布了义务教育普及法。”

“至于我国其实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便已经有了义务教育的初步意识,然而那时国家贫困弱小, 因此义务教育真正得到发展其实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

“新中国刚成立时, 我国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普及义务制教育,但却一直尽力普及教育,更是开展了好几次的全国大规模扫盲活动。”

“1949年, 我国刚成立时约有5.5亿人口, 文盲率却是高达80%, 不仅老百姓需要教育,同时还成了新中国发展的大障碍。于是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大规模扫盲运动开始, 遍布了农民、工人、士兵等等各行各业。”

“1952年是第一次全国性大扫盲, 1956年周总理再次号召全国人民向现代科学文化进军,第二次扫盲达到高潮, 1958年陈元帅在会上强调, 扫盲是让六亿人睁开眼睛的工作, 第三次扫盲运动又开始展开。”

“从新中国建立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与了扫盲培训,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现在的文盲率已经降至2%, 基本上做到了青壮年人人都能识字读书。”

“当然我国正式提出九年义务制教育是在1985年,即全国的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小学六年以及初中三年的基础教育。”

“当然仅仅是强制规定儿童必须受教育也是不够的,因为还有不少家庭挣扎在温饱之间,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那么有远见,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于是依旧有许多适龄儿童被迫失学。”

“于是考虑到这种现象,再加上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06年时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同时规定对学生免收学费、杂费,大大降低了家长们的经济负担。”

“免收学费、杂费”这个词以极大的冲击力冲击着天幕下所有人的耳朵。

田间地里的农人们皆是一脸不可置信。

一个满头白发衣衫褴褛的老人道,“什么?读书不要钱?这怎么可能?官老爷们怎么可能这么好心?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没听说过”

一个正在浆洗衣服的中年妇女对旁边的人道,“读书可贵哩,听村里的富户说,他们家想要供大儿子读书都需要把牛卖掉,怎么可能不要钱?”

一个身材枯瘦的年轻汉子也摇头,“别说他们了,就我在县老爷那做工,他想送大少爷去最好的书院读书都要犹豫许久哩!”

村口大槐树下,正在带小孩子读书,满头白发的老秀才则是激动地流出了泪来。

“这是真的吗?后世真的读书不用钱了?”

秀才苍老的手不由得轻微颤抖,年少时他家还算是村中的富户,再加上他很爱读书,于是父母便咬牙送他去了镇上的学堂。

他花费十年终于考中了秀才,然而随着他父亲的去世,家中便再也没有余力供他上学。

于是乎他便只能回到村上,平日里种田维持生计,闲暇时带带村中小孩收些束脩,又或者帮村中的村民写信赚些贴己。

彼时他在镇上的学堂中也是前几名,有几个同窗已经考上举人,还有一个更是在几年年前高中进士,成了贵人。

他常常在想,如果当初他有机会继续读书考学的话,是不是也能像那位同窗一般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

只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如今他只能面对着数不尽的农活,教一教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

此时京城中的国子监也是热闹非凡。

能进国子监的大多家境优渥,出生富贵,有的甚至是出身世家高门,皇亲国戚。

一个衣着华贵的年轻男子冷哼道,“哼,胡搞!那些农人上学有什么用?他们种好田不就行了。”

一旁衣着相对朴素的男子连忙帮腔,“小侯爷您说得是啊,那些农人读什么书,不过你放心,那些贱皮子哪怕能读书也是比不过您的。”

被唤作小侯爷的年轻男人这才满意地笑了起来,“这后世也不过就是占了点时代发展的优势,徒有虚名罢了。”

当然国子监中自然不缺有识之士。

一个身穿白衣的年轻男子对着身旁青衣男子道,“这后世着实是有意思,竟然能让所有人都读书识字,也不知道这得花费多少银两。”

青衣男子则是叹气道,“我越看这天幕越是心惊,真是不知这后世究竟发展成了什么样,我家在京中也算是排得上号,但自认过得日子远不如这号称自己是普通人的姜宛。不过这次陛下他们肯定不会放过这次的书的,我们应该也能看到。”

白衣男子点点头,“真是期待啊,从前我一心只想高中状元,天幕出现后才知自己是坐井观天了,原来这个世界这么大。”

此时各朝的宫廷内也俱是震惊不已。

唐,李世民听完姜宛的介绍后,沉默许久后才长长叹了一口气。

“他们不仅能让所有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30-40(第9/12页)

都吃饱穿暖,竟然还能让所有人都读书识字,朕的确不如这后世的朝廷,甚至差得太远了。”

登位以来,作为想要集中皇权的帝王他并不待见那些世家大族,更是不满他们将那些古籍藏起来不肯轻易示人。

于是乎他心中盘算着继续推广隋文帝创建的科举,提拔寒门士子,寄希望于他手下有更多脱离世家大族的有识之士,减少朝廷对世家的依赖。

然而让所有人都能读书,甚至让读书不再花钱这是他都不敢想的。

而且他想来自诩宽容大度,心中却还是不免提防那些百姓,害怕他们懂得太多会反抗自己。他这思想跟那后世的“皇帝”相比也真是差太远了。

一向喜欢跟李世民抬杠的魏征此时却是语气温和道,“陛下不必太过消沉,毕竟相距一千多年,大唐比不过实属正常。陛下您现在对百姓能有这般愧疚,已经比不少帝王强了。”

能听见魏征的夸奖实属不易,以往的李世民肯定会再夸耀自己一番。

然而想到那犹如天堑的差距,他完全兴奋不起来,只能看向天幕,握紧双拳。

天幕展现了一个更广阔的未来,他也想要将大唐带到一个更辉煌的未来。

明,朱元璋砸吧砸吧了嘴,“全民都能免费去读书?好家伙,比咱之前预计的还要离谱!这得花多少钱啊!”

朱标也叹了口气,“爹,的确,以现在咱大明国库的水平,卖了咱们一家恐怕都负担不起,也不知道这后世如何做到的。”

朱元璋也一向抠门,跟着叹了口气,“哪怕真有那么多钱,怎么花在给那些平民识字上?平民识字有什么用?不如用这钱去打那些蒙古鞑子呢。”

朱标想了想道,“爹,我猜那后世多半也不缺那些打仗的钱,他们的国库收入应当都能负担得起。”

朱元璋:……

大概差得太远,朱元璋最后只能无奈摆摆手道,“罢了,继续看吧。”

然而姜宛接下来的话却是让朱元璋更是有些不能接受。

“不过哪怕是这样,依旧有不少的家长不愿意让自家孩子去读书,在他们看来孩子去读书并不能赚钱,还不如直接打工赚钱。而其中尤其以女孩子居多。”

“不少人依旧保留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女孩子早晚是要嫁人的,父母没必要花太多的钱培养女孩子,不如早早让她们出去打工又或者嫁人换取高昂的彩礼。”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的广大基层教师做了不少的努力劝这些女孩子重返学校。”

朱元璋有些傻眼,重男轻女这种思想怎的就不好了?这几千年难道不是就这么过来的吗?

女子肩不能提,手不能拿,头发长见识短,怎可能比得上男子?老老实实结婚生孩子打理家务才是他们正该有的宿命!

这后世的官府和夫子为何要去勉强他们去上学,真是倒反天罡了!

无数男性封建帝王与朱元璋有着相同的看法,哪怕是在被朱程理学荼毒之前朝代的帝王也很是不解姜宛的话,至于那些古板的臣子们更是早已经破口大骂。

无数人更是破防到直接发弹幕反对,早已忘却他们之前决定不能轻易得罪主播。

【赵九妹:女子读书有什么用?难不成他们还能做官不成?】

【开局一个碗:男主外女主内,这是老祖宗总结出来不变的道理!让那女子出门读书是倒反天罡。】

【盖章狂魔:女子无才才是德,让女子读书只会放大他们的野心,牝鸡司晨只会为天下招致祸害。】

……

只有武周一朝的气氛很是不同。

上官婉儿难掩激动,“圣人,后世真的女子可以跟男人一般去上学!”

然而她又很快看见了天幕上那些嘲讽女子的话,心中又是一阵气氛,“果然他们都看不起女子!”

武则天则是比上官婉儿要淡定许多,冷笑一声道,“这群男人还是那样,见不得女人有学识,当政。”

武则天从来不是什么忍气吞声的性子,当即也发弹幕怼了起来。

【李氏族谱清理大师:男人们若是有出息,又怎么会被女人当了家?】

【李氏族谱清理大师:男人们占尽红利,却无才无德,女人若是德行修养样样优秀,又凭什么居于其后呢?】

姜宛看着满弹幕对女性的不屑很是头大,这年头竟然还有那么多人敢大剌剌的说出来觉得女子不必读书这种话。

直到她看见武皇的弹幕,哪怕她心中觉得这只是现代人扮演的武皇,她还是点禁不住地在心中为她点赞,不愧是武皇!

“武皇”都直接出来怼人了,她又怎么能放过这些人?

于是她想了想道,“在我国古代女性的确被各种封建教条束缚在后院之中,但哪怕是这样也有许多女性冲了出来,展现出了自己的价值。”

第39章 第 39 章 优秀的女政治家们——邓……

“华夏有名的女政治家有许多, 比如芈太后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称太后的女人,也是她开启了垂帘听政的模式。”

“又比如吕后在刘邦之后临朝称制十五年,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 她奉行黄老之学, 采取无为而治的方针,让大汉修养身息, 为之后的文景之治奠定基础。”

西汉初年, 吕雉此时心中难掩激动, 姜宛虽只是寥寥几句话便让她确定了刘邦死后还是她得到了江山,戚夫人母子终究还是被斗倒了!

只是这天幕提前泄了秘, 也不知道那没良心的刘老三会怎么办?若是他一意孤行死保那戚夫人母子, 那也不要怪她心狠。

刘邦本来还笑呵呵的,然而听见他死后竟然是吕雉临朝称制便有些笑不出来了。

不过他倒是并不担忧戚夫人,毕竟他虽然喜欢戚夫人, 但也只不过是一个女人罢了, 江山和女人他向来分得轻孰轻孰重, 他之所以一直想换太子不过是担心刘盈羸弱罢了。

不过听那天幕之意,老妻似乎干得还算不错?那盈儿羸弱一些倒也无妨了。

刘邦向来豁达, 很快便想开, 然后转过头望向身旁的吕后。

这时吕后也正转过头望向刘邦,两人目光两两相对, 都从对方眼神中看到了一丝的尴尬, 吕后的眼神中还多了一丝警惕。

最终还是脸皮更厚的刘邦先开了口, “你不要那么紧张,朕终究还是更看重大汉江山,既然天幕说你干得不错,朕又何必去改变呢?”

吕雉心中却没有轻松多少, 刘邦这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更何况这几年他宠爱戚夫人的所作所为早已经让她寒了心。

她对刘邦没什么男女之情,当初会嫁给他纯粹是因为父亲逼迫,自然不会对刘邦新宠爱别的美人生气,她不能接受的是刘邦竟然想废掉盈儿改立刘如意当太子!

刘邦她难道忘了在他打这大汉江山时,吕家和她付出了多少吗?

不过如今的吕雉早已经不是当年刚嫁给刘邦时毫无心机的小姑娘,于是她只是挤出个微笑道,“妾多谢陛下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普女绑定了入梦系统 病美人替嫁顶级Alpha后 八珍楼(美食) 看报不如练剑 疯批美人她拒不和离 湿热 地狱辅佐官助理夏油先生 钓系影后为何总是撩我 流浪狗也能破案立功吗? 你也没说这是人外选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