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60-70(第1/20页)
第61章 第 61 章 霍去病
天幕下其余朝代的人一边佩服卫青的确是难得的将才, 一边在心中暗自嘀咕,他们怎么也觉着越听越觉得真了?!
朱元璋咂摸嘴道,“那汉武帝那般信任卫青, 说不定的确有那么点心思, 不然怎么会任用一个什么经验都没有的年轻人带兵?”
说着他又叹了口气,“不过这武帝运气也太好了, 随意一抓就能找到卫青、霍去病这样厉害的将领!不过他之后的眼光就不大好了, 那个李延年就不大行。”
一旁的马皇后:好家伙, 他竟然还真的比较起来了!
李世民是个在感情上极其开放的人,但是对男男之事还是有些不能接受。
他对着一旁的长孙皇后吐槽, “这后世之人怎么回事, 汉武帝也算是雄才大略,卫青更是不世出的奇才,怎么想着编排他们这些事, 我们的儿子以后可不能这样!”
长孙皇后倒是对此想得开, 毕竟如今男男之风虽不算盛行, 但也听说过几例。
看到丈夫的嫌弃,她很想劝两句让他开明点, 然而想了想还是没有开口, 毕竟没有必要去为不存在的事情争吵。
……
就在众人或感叹或吐槽之时,却见天幕上的姜宛语气突然间有些激动。
“随着时间推移, 很快便到了元朔五年和六年, 卫青再次带兵北上, 也是在这两场战役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少年将军便终于登场了!那就是卫青的外甥,也是和他并称帝国双壁的霍去病!”
刘彻本来有些想嘲笑姜宛的突然激动,有什么事情值得大惊小怪的。
然而在听见姜宛的介绍后, 他顿时也激动了起来。
好好好,之前天幕提到霍去病时,他就很想了解他的成就了,如今姜宛终于开始介绍关心的另一个将领霍去病了!
对于霍去病他自然很有印象,那是个机灵的小鬼,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虽然不爱学习兵法,但是只要看上那么一遍便能将兵法融会贯通,辩倒群臣。
可是如今那个孩子才十三、四岁,再过四年也不过十七八岁,又能有多大的能耐?
还是说这个奇怪的故事里霍去病会以别的角色形象出现?应当不至于像后世那位长孙皇后那般被描写成为恶毒的配角吧?
刘彻猜疑之际,姜宛已经缓下心中的激动,开始讲述了起来。
“霍去病自小聪慧,便被带进宫中抚养,可以说年幼的霍去病就是由刘彻和卫青亲自教成的。”
“没有男人不期待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刘彻也不意外,他看着霍去病恣意的模样,就仿佛看见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再加上霍去病那酷似卫青的长相,刘彻许多时候恍惚看到了自己和卫青的结合体。”
“他甚至在想如果卫青是个女子,他降其纳入后宫生下的皇子大概就是这样。当然这个念头只是一瞬,刘彻很快便强行将其压制了下去,他有一种直觉,若是真的细究下去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看着这样的霍去病,刘彻甚至又生出了亲自教导霍去病兵法的想法,然而霍去病也正如刘彻所想那般,骨子里像,同样的桀骜不驯,他以的‘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的理由拒绝了刘彻,刘彻有些恼火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之余,却又很是欣慰,他觉得年轻人就该有这样的锐气。”
“卫青出征前,17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然而武帝和卫青觉得他年纪太小,不肯应允。然而生性桀骜的霍去病怎么可能轻易就范呢?他直接在刘彻和卫青面前扬言,哪怕他们不让他去,他也会扮成一名小兵,跟着前去!”
“刘彻还是第一次被人这么威胁,冷笑一声,说让霍去病试试看能不能做得到。但最终还是卫青劝他,孩子大了,总该出去长长见识,自己会看顾好他,绝不让他出事。在卫青的劝说下,刘彻还是给封了霍去病为骠姚校尉,让他带着他自己的800战士跟着卫青出征,当然他内心也希望战场的残酷能够灭灭这个天之骄子的傲气。”
“两人其实都对17岁的霍去病能立下什么战功不抱太大希望,只希望他能健康还朝。特别是卫青,他虽然劝说了刘彻更是对这个聪慧的外甥的安全操碎了心,再三嘱咐他不可跑得太远,带着他的骑兵在附近晃晃就行。”
“然后霍去病就直接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跑到了匈奴的老巢。他斩获敌人2000余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当霍去病带着匈奴人头回卫青营帐复命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哪怕是一手带出霍去病知道他本事不小的卫青也是大吃一惊。”
“回到长安后,原本内心还想看笑话的刘彻也是大吃一惊,他才知道这个少年跟他舅舅一样也是不世出的天才,第一次出征便是功冠全军。”
“刘彻感叹之余,赏赐更是大方,直接封17岁的霍去病为冠军侯,食邑2500户。”
天幕下的刘彻已经自动忽略完姜宛那些关于他心路历程的描写,脑子里只剩下霍去病的丰功伟绩。
他激动地大笑,“好好好!一个17岁的少年就能有如此的成就与胆识,真是天生的将才啊!朕之后一定要更精心尽力地培养他!他还这么年轻,有他在可保我大汉五十年无匈奴侵扰的隐患。”
刘彻一时间高兴得有些得意忘形,他兴奋地朝向卫青望去,“卫青,你这个当舅舅的也不能不上心啊!我们一起教导去病,务必要使我们的去病比天幕上那位更出色!”
卫青一向是个宽厚人,再加上霍去病还是卫家人,刘彻相信卫青肯定不会拒绝。
就在他信心满满等着卫青的回答后,却见卫青低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会竭尽全力教导好去病的,只是这孩子天生傲骨,之后竟是还敢顶撞陛下,臣斗胆请求带去病回卫府。”
刘彻一下子愣在原地,很是意外卫青的回答。
他竟敢拒绝自己!拒绝自己与他一起教养霍去病,还想带走他!
但刘彻毕竟是刘彻,很快反应了过来原因,卫青是真将那天幕所讲的故事听进去了。
当然他也很可能并不怎么相信,但以他谨小慎微的性格,肯定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量在公事之外避免与自己的接触,怎么会愿意像天幕中的那般跟自己一起教养霍去病?
这个卫青!
刘彻很想发怒,但看着卫青那张坚定的脸,他又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罢了,卫青是什么样的人他还不清楚吗?
如果是别的会曲意逢迎的臣子,此时恐怕已经欢欢喜喜地贴了上来,哪怕他真透露出想要睡上一睡,大概率也会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地躺上他的龙床。
可卫青完全不是这样的人,他虽然也很顺从自己,但却从不谄媚,只是尽自己所能完成好自己交给他的任务。
这样好用的臣子若说他不喜欢那是不可能的,可那依旧停留在对才华的欣赏之上。他比谁都清楚卫青不是那些可以亵玩的臣子。
这一刻向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刘彻第一次感受到无力,甚至对于又得了一个将才也没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60-70(第2/20页)
之前那么兴奋了。
这些个后世之人,写写他和子夫或者其他后宫的美人也就罢了,怎么喜欢编造自己跟大汉的肱股之臣的绯闻,这让他以后怎么面对卫青?!
刘彻只能摆摆手,“随后再议,先看天幕吧。”
如今他只能希望姜宛最后能跟之前讲大唐时末了替自己澄清一下真实的历史。
相较于刘彻大喜之后又迎来大悲的心态,其他朝代的大多数人就只有赞叹与羡慕了。
汉初,刘邦不禁拍掌大笑,“好啊,之前听天幕说我大汉终于击退匈奴虽然已经让朕十分欣慰,但如今听着这具体的战果更是让朕心情震荡。我那不知道几代孙可真是命好,能够得了这两个大将!”
夸奖完他又不由对着臣子挤眉弄眼道,“没想到我那个几代孙竟然为了大局强行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咱老刘家竟然还有这么纯情的人,真是难得。”
然而刘邦没想到的是其他臣子竟是更加厚脸皮,纷纷夸赞。
“陛下一向至情至性,有这样的子孙也实属正常。”
“陛下福泽深厚,上天才会给我们大汉降下这两个不世出的将星啊!”
……
一旁的吕后不由得翻了个白眼,这老流氓还至情至性?这些人可真是能睁眼说瞎话。
而且这老流氓荤素不忌,男女不忌的性子还遗传给了后代,也真是一点不心虚。
罢了,她看好她的盈儿就是了。
同是少年将军,打下烜赫战功的李世民连声夸赞。
“冠军侯的确是天纵奇才!朕少年时也曾以他为榜样,如果不是知道他20岁就能远拒匈奴,朕当初也不会那般坚定地反对父皇因为害怕突厥而迁都。”
秦,嬴政却有些眼热,虽然他手下也有蒙家兄弟这样的猛将,但是谁会嫌弃有能力的大将多呢?
当然更让他不平衡的是那汉武帝凭什么女人运那般的好,竟然宠幸一个歌女便能附带两个绝世将领。
反观他自己却是被女人害得不轻,就比如他的母亲,只会在当上太后后大肆收刮男宠,甚至还给男宠生下孩子想要抢夺他的帝位,以至于他如今都不愿立后。
而且他还记得那天幕还曾提过这刘彻晚年昏庸,害得刘据和卫皇后自杀。这两人都死了,想必卫家其他人的结局也不太好。
这老天可真是不公!
嬴政难得有点酸,但他不知道的是接下来听到的剧情会让他更酸。
“汉武朝终于聚集了帝国双壁,而后也自然迎来了汉匈的终极之战——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两路深入漠北。最终汉朝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匈奴则元气大伤,从此远遁,漠南再无王庭。”
第62章 第 62 章 拯救霍去病的方法
“这一场战役里, 霍去病再次大放异彩。他与左贤王部交战,大破敌军,不仅俘虏了大批匈奴权贵, 还在匈奴的神山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 年仅22岁的霍去病便达成了古代武将最高的目标——封狼居胥!”
“卫青所带的军队也是战果斐然。他们意外遭遇了伊稚斜的主力,于是卫青命令李广和赵食其从右翼进行包抄, 自己则率领公孙贺、曹襄从正面对抗单于主力。只是呢, 意外中的不意外, 迷路候李广再一次迷路了,援军迟迟未到, 但卫青还是率领部众一番苦战之后取得了胜利, 斩获匈奴一万八千余人。”①
“接到战果后的刘彻大喜,喊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寇可往,我亦可往!朕此战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和天下人, 从此以后, 攻守易型了!”②
天幕下, 刘彻一扫之前阴霾,顿时心潮澎湃, 连声叫好。
“好好好, 好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不愧是帝国双璧!直插匈奴的心脏!”
说着他又吩咐左右侍卫, “对了, 赶紧将朕的骠骑将军请上殿来, 朕要同他一起观看天幕。”
卫青也暂时忘记了之前的尴尬,神色激动。
毕竟为将之人谁不盼着自己能够大胜仗,更何况是这样重大的胜利?
汉武朝之前的汉朝皇帝们也是连声叫好。
刘邦鼓掌大笑,“不错, 那匈奴王也有今天,也该让他尝尝朕当日白登之围的屈辱!”
汉文帝刘恒虽然更加重视百姓民声,不喜兵戈,但也知道只有彻底打败匈奴才是让百姓长治久安的完全之法。
他笑着道,“朕之所以让民众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就是在等着这一天。往后咱大汉终于不用受那匈奴欺压了!”
汉景帝此时则是看着自己身旁粉雕玉琢、刚满10岁的小刘彻,眼中满是自豪,“不愧是朕的儿子!就是有出息。”
一旁的小猪猪也得意地扬起头,“父皇,儿臣之后肯定比那天幕中的汉武帝还要做得好!”
唐贞观,李世民虽然已经很熟悉这段历史了,此时也不由得有感而发。
“汉武帝虽然在民生方面做得不够好,耗费太多民力,但他的确很有骨气。我大唐也要如大汉一般,远拒突厥,要让突厥再也不敢南下牧马!颉利那小子当初从我大唐抢走的,朕早晚要让他十倍百倍还回来!”
贞观群臣们也是一阵激动,纷纷主动请缨攻打突厥。
若不是时机不允许,他们恐怕现在就想直接出兵了!
北宋,赵匡胤一直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重回汉唐容光。
然而虽只听见天幕只言片语谈论他大宋,但很明显不仅他失败了,甚至连他的子孙后代都失败了,并且后来还越来越差,被迫迁都,蜗居南方。
也不知道他大宋究竟是差在哪,难道是没有卫、霍这样的良将?
天幕之前批评过他重文抑武,如今的他早已经改了之前的政策,对武将虽然有限制,但却远不到打压武将,只是卫霍这样的将军却是难得。
如果需要这样级别的将军才能收复河山,那大宋的确任务有些艰巨。
可真的只是这样吗?良将的确难得,但他大宋三百年历史也不至于一个好将军都出不了啊!
……
然而这时姜宛的情绪却是又突然间低落了起来。
“很快二人带着大军班师回朝,就当众人以为他会继续给两人大肆封赏之时,刘彻的举动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再给霍去病增加了食邑五千八百户,还大肆封赏霍去病的部下,却对卫青十分‘吝啬’,不仅只给他本人赏了千金,对其部下也无封赏。”
“在此之后,汉武帝特设大司马的官职,封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还规定了骠骑将军的俸禄与大司马等同。朝野上都在猜测刘彻忌惮卫青权势过大,要抬举霍去病打压卫青。”
“一时间卫青的老友和门客都离开了他,转投霍去病门下,这些人反而得到了官爵。”
说着,姜宛还叹了口气,“唉,这真是自古君心难测啊!”
刘彻的被姜宛这段话打击得脸再次黑了,他想要让姜宛证明自己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60-70(第3/20页)
清白,说他对卫青真的只是君王对大臣的倚重,但他想听到的可不是自己作为君王如何防备打压“权臣”卫青。
这一次刘彻是彻底忍不了了,当即怒斥,“这天幕真是一派胡言!朕怎么可能心胸这般狭窄!”
说着他转过头望向卫青,“爱卿,朕与你也是相处了十多年的情谊了,朕的为人你很清楚,虽然大大小小的毛病不少,但绝不是胡乱打压有功之臣的人。”
“更何况朕真要打压你,又怎么可能抬举你的外甥。看你跟去病的关系,朕这难道不是多此一举?”
卫青这一次倒是没多犹豫,直接回道,“陛下放心,臣不会将天幕所言当真的,臣了解陛下。更何况哪怕陛下真这般做,肯定也有自己的道理!”
而就在这时,姜宛也是话锋一转。
“但实际上是这样吗?小说很快将故事线回转到了卫青刚班师回朝之时。”
“经过几年的纠结,刘彻终于弄清了他对卫青的感情,刘彻作为帝王能委屈自己一时,但也不可能委屈自己一世。于是在班师回朝的庆功宴上,他借着酒劲,带着卫青上了城楼,俯瞰整座长安城。”
“刘彻手指向长安城,兴奋地对着卫青道,‘爱卿,朕打算设置大司马一职,掌管大汉的军国大事,从此你的地位只在朕一人之下,朕将与你共享这万里河山!’”
“卫青不是傻子,这些年的相处,他也能感受到刘彻对自己的别样的感情,然而刘彻不说他就装作不知道。然而如今看着刘彻的模样,他如果不阻止他们恐怕就真的要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了。”
“他自* 小虽然已经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子,但对于原则上的事却不肯退步一分。就比如这以色侍人的事,他可不想以后进佞幸传。”
“卫青当即俯身跪拜,对着刘彻言辞恳切道,‘陛下,臣已经受了足够多的赏赐,岂能再接受这样大的权力?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刘彻很聪明,一听便知道卫青是何意,他竟然直接拒绝了自己!没有丝毫犹豫!他捧着一腔真心到他跟前,卫青竟然那般轻易地就拒绝了自己,难道他对自己一点心都没有?刘彻到底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傲气、自尊甚至比别的帝王还要多。”
“他冷笑一声,‘卫青,你真以为朕非你不可吗?’说完,他便扬长而去。”
“而后刘彻便开始了之前提到的操作,然而在看到卫青受到别人冷落之时却是又开始生气心疼,甚至还为他不值。这群人果真是趋炎附势,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只有他能发现当时还是骑奴的卫青不是池中物。他想只要卫青愿意向自己低头,他就会给卫青更多的珍宝,更大的权力,让那群趋炎附势的狗东西看一看。”
“然而,卫青却始终没有来找他,每日上完朝便自顾自地离开,仿佛周遭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刘彻见了心中气急,并不想自己就这么低头,只是他知道如果继续等下去,卫青这个倔驴是不可能低头的,那么他和卫青可能就真的这般离心了。”
“于是最终他还是一同封了霍去病和卫青为大司马,只是他心中依旧别扭,才会又特意规定骠骑将军的俸禄与大将军完全一样。”
“对此无辜躺枪的霍去病很是不解,他一向敬重舅舅卫青,实在是想不通陛下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门客告诉他,武帝大概是忌惮卫青势力太大,所以有意打压他。霍去病一向暴脾气,哪里是能够忍下去的?他直接跑到武帝面前质问他为何要打压舅舅,明明他从来不结党营私,供养门客。”
“刘彻被霍去病质问非但不恼,反倒还饶有兴致地询问这些抱怨是不是卫青说给他听的,得到霍去病否定的答案后,他叹了一口暗骂自己的天真。随后他摆手让霍去病回去,并且直言,小孩子不要管大人的事。”
“霍去病还想再争辩两句,但是见到姨夫有些落寞的神色他还是闭了嘴,他知道刘彻不是忌惮舅舅而打压他,他们两之间应该是发生了他不知道的事,而且这事他根本管不了。”
“刘彻和卫青便一直这般冷战了下去,两人就仿佛成了纯粹的君王和大臣,直到两年后霍去病的突然间离世!”
这句话顿时让天幕下的刘彻和卫青都歇了别的心思,满脑子只剩下霍去病怎么可能两年后就去世,他那时候才24岁啊!
哪怕如今的霍去病还没有展现出如天幕所说的那般才能,但是刘彻依旧心痛不已,他的少年战神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去世?
刘彻当即喊出声,“究竟是谁下得黑手,朕不信一个身强体壮的将军会二十岁出头就死了。”
卫青作为舅舅则是更加心痛不已,霍去病是他姐姐的私生子,而后姐姐另嫁他人,去病身份尴尬,于是小的时候去病大多数时候都住在他家,由他照养。
别说去病如此的出息,哪怕他一无是处,卫青也不愿看见自己的外甥早逝。
他低声道,“去病他……不可能,不可能!”
而此时刚好被侍卫带来的霍去病也听到了姜宛的这句话,13岁的少年身穿锦袍,顿时愣在原地。
这意思是说他只有11年可活了?可他如今才13岁啊!
不过霍去病到底是霍去病,哪怕他只是一个13岁的少年,他很快回过神来,来到殿中,对着汉武帝道,“陛下不必为臣担忧,马革裹尸就是将军和战士的宿命,臣早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为陛下战死沙场是臣的荣幸!”
刘彻听到这番话,内心不可谓不震动。
臣子尽忠的话他听过很多,但却都不如眼前霍去病的话那般的真诚,真正将生死置之度外,更何况霍去病只是一个13岁的少年!
他很想劝霍去病一句要不等他过了24岁再领兵攻打匈奴,但话到嘴边却又咽了下去,他知道不仅他自己等不了,大汉等不了,甚至霍去病本人也等不了。
于是最终刘彻只摆摆手道,“你也别着急,天幕既然出现这就是变数,这姜姑娘应当会解释你的死因,我们好好听着,到时候肯定能让你避开那祸事。”
霍去病虽然不怕死,但也不想死,闻言点点头,退到一旁。
于是一时间,刘彻、卫青和霍去病三人都全神贯注地看向天幕。
好在这一次姜宛也并没有让他们失望。
“对于霍去病因何而亡后世的猜测有两种,一种是因病而亡,毕竟霍去病少年从军,长时间风餐露宿,不吃不喝,自然很容易得病。还有一种说法是霍去病在行军途中喝了路边的不干净的水,感染了瘟疫。”
“说真的霍去病的早逝真的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痛,毕竟是这么惊才绝艳的少年将军,大家都很好奇如果霍去病不死他之后能有什么成就。所以网友们都一直调侃说要是能穿越到汉武朝,一定要带上一板抗生素挽救霍去病的性命!”
这话一出,刘彻瞬间激动了,他连忙发送弹幕。
【掌上明猪:主播,这抗生素是何物?能否售卖?又或者告诉我们该怎么制作,我想用这东西救霍去病的性命。】
正沉浸在霍去病早逝的遗憾中的姜宛差点一口水喷了出来,这个扮演刘彻的人入戏也太深了吧,他以为自己是真在汉武朝吗,还救霍去病?
她笑着摆摆手道,“大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60-70(第4/20页)
你不要入戏太深了,你要能救霍去病,我就能救暴毙的秦始皇了!”
正一边柠檬汉武帝的好运,一边感叹霍去病早逝可惜的嬴政:……这个姜宛 !怎么老是爱拿自己开玩笑!
不过姜宛吐槽归吐槽,还是大致介绍了一下抗生素,“大家都知道所有的病基本上都是由大家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引起的,而抗生素就是由微生物分泌的对另一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的物质。通过这一原理,我们将这种物质提取了出来,制作成了药物。”③
“如今常见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阿奇霉素、头孢等等,分别治疗不同的病症,这些抗生素如果没有现代技术是根本不可能提取出来的。不过呢,穿越小说看多了后我知道大自然里倒是有一种天然的抗菌药,那就是大蒜素。”
“当然想要提取大蒜素,最重要的是你们那已经有大蒜了,据史书记载,大蒜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从西域带回来并且推广种植,而后才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食材调料。”
“大蒜素的提取也算简单,先将大蒜去皮,洗干净然后切片文火烘干,之后将其碾碎成粉末,放入高度白酒浸泡一段时间,上层的液体就是最简单的大蒜素。它能够有效治疗百日咳、脑膜炎等疾病,还能够提高免疫力。然而大蒜素在常温下只能保存三到四个小时,所以只能随制随用。而且最重要的是古代想要获取高度白酒其实也是一大难题,直到元代后我国才学会如何蒸馏法制作高度白酒,即利用水和酒精的沸点不同,将酒精提取出来。”④
刘彻能听出姜宛语气中对自己颇有些嘲讽,姜宛完全不信他是汉武帝能够救霍去病。
但是如今的他那里能顾忌这些?当即让周围的臣子将那大蒜素的制作方法记录下来。
至于那高度白酒如何制得,他也不着急,总归还有时间,况且既然那元朝都能制作出来,想必对于大汉也不会太难。
他早已经猜了出来清末之时整个世界应当是迎来了一个技术大爆发的时期,而在这之前的华夏古代,他们之间的科技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将方法都记录下来后,刘彻才望向霍去病,“去病,你放心这一次朕必不让你早逝!当然你在行军打仗之时也要注意,不要为了追击敌人几天不吃不喝,更不要去喝那些不干净的水!对了,之前天幕提过,将水烧开再喝就能避免大多数病从口入。”
说到这刘彻又是叹了口气,“之前朕怎么就没抢到那本《大唐小女医》呢?要是能抢到,上面肯定有更多的能保你性命的知识!那几个女人手速真的太快了,也不知道怎么练就的。”
霍去病很想回答一句,行军紧急哪里是他自己能决定行进路线的?路上他们能找到水饮用已经是幸运了。
但想到这也是姨夫对自己的关爱,他最终还是低头称是,“陛下,臣一定谨遵教诲!”
他想,虽然没办法保证水都是干净的,但将水烧开饮用应该也费不了多大的事吧?
除了救人心切的刘彻外,天幕下其余朝代帝王也是都让人将这方法记下。
所有人都能听出这大蒜素的神奇,制作简便还能在关键时刻救命。
唯有嬴政,他一开始信心满满,然后就又是一阵无奈。
他的大秦在西汉之前,如今还没有大蒜。
真不知道那刘彻是什么运气,连派出去的纵横家都能带回来那么多的新鲜食物!
不过嬴政并不是轻易被打倒之人,他想了想对着身旁的蒙毅道,“你去寻一能人,出使西域,朕要提前将那大蒜带回大秦!”
第63章 第 63 章 刘卫冰点论和巫蛊之祸……
姜宛介绍完大蒜素, 想着本就偏了题,干脆将想说的话说完。
其实她也有些想吐槽这剧情了,虽然她知道虐恋情深什么的依旧很有市场, 但是历史完全不是这样啊!
“这里还是要跟大家解释一下, 这本小说对刘彻和卫青关系的处理其实应当也是参考了之前的那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的冰点论,也就是随着卫青势力渐大, 汉武帝逐渐担心卫青功高盖主忌惮卫青的势力, 所以才抬举霍去病, 打压卫青。但实际上呢,根据现有的史料来看, 根本不存在这件事。”
“首先众所周知,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们的政治立场天然绑定在一起,其实霍去病也十分依赖敬重卫青, 甚至因为李敢刺伤卫青, 冲动的霍去病直接将其射杀, 要知道李敢虽是李广的儿子,但实际上一直跟着霍去病出征, 算得上霍去病的人。要说忌惮太子的外戚势力过大打压卫青那就更加扯淡了, 毕竟霍去病可是直接上书请立武帝的其他三子为王巩固太子地位,刘彻用霍去病打压卫青可真是脱裤子放屁。”
“而且彼时的卫青已经是权倾朝野, 但汉武帝却依旧将自己丧夫的姐姐嫁给了卫青, 让卫青成了驸马, 这可是大大增长卫青势力之事。西汉虽然在男女之事上比之后世明清时期开放些,也远达不到自由恋爱的程度,更何况还是长公主和重臣之间的联姻,没有刘彻的首肯是绝不可能的。”
“最后在霍去病去世之后到卫青去世的十几年里, 大司马只有卫青一人,刘彻要真想打压卫青,完全可以再找一个人担任大司马,分卫青的权。然而实际上却是,刘彻在卫青死后立刻发布求贤令,仿佛在说朝中这些人都不如卫青。”
“还有其他的一系列小的事情,诸如这十几年里刘彻经常带着卫青一起外出,而且两人还同乘一车。请问如果你忌惮一个人,真的会这样吗?”
“后世史学家推论,在卫青人生的最后十几年里,虽然不再带兵打仗,但实际上却并不是所谓的被架空,而是协助汉武帝管理国家大事,从原本的只管打仗开始内政军政一把抓了,这明明是权势更大了!”
刘彻听着姜宛为自己正名的话心情开朗了许多,他忙对着卫青道,“仲卿,你听见天幕说的吗?朕可不是那种随便猜疑臣子的君王!”
不过说完这话后,他瞬间又反应了过来,霍去病死后卫青也只有十几年的寿命了?他那时候也才四十几啊!
这个念头让刘彻瞬间大脑发懵,比刚才听到霍去病的死讯时还有更受打击,还要难以接受。
卫青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面色却十分平静,似乎一点不在意自己的生死。
见到这样的卫青,刘彻的心绪似乎也平静了下来,他叹了口气道,“仲卿,天幕出现能去病的命运能改变,朕相信也一定能改变你的命运。朕必不让你早逝。”
卫青却只是点点头,“臣相信陛下,也相信天幕,只是倒也不必那么在意生死之事,活到四十多岁已经不算是短了。”
刘彻还想再说什么,天幕上的姜宛却是已经又回到了之前的故事。
“霍去病是如今大汉最高的军政官员,他的去世直接导致汉武帝又一次对匈奴作战的准备工作暂停了下来,同时在感情上刘彻、卫青二人都是将其当亲子看待,他的去世对两人来讲都是沉重的打击。”
“刘彻下令严查霍去病的死因,然而让他失望的是查了许久查出来的结果依旧是霍去病自己突然染疾生病,就仿佛天意如此。”
“刘彻只能无奈接受,下令让霍去病陪葬茂陵,并为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60-70(第5/20页)
模仿祁连山修建了巍峨的陵墓。”
“但大概是深感生死无常,刘彻不想再在意所谓的帝王尊严,只想珍惜眼前人。他找到卫青,诉说了自己心底的话,卫青若是答应自然是最好的,若是卫青拒绝,刘彻想自己应当也不会放过他。”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卫青并没有拒绝,虽然也没有明确接受,只是低头道‘臣是陛下的臣子,自是以陛下为尊。’刘彻能听出卫青并没有那么情愿,可他本就霸道,卫青没有直接拒绝已经是天大的惊喜了,他当即就当他默认了。”
“因着霍去病的死,刘彻再也舍不得将卫青派出去打仗,只让他继续主管内政,闲暇时带着卫青在全国到处巡游,刘彻甚至觉得这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然而人得到得越多,就越贪心,当卫青陪伴在他身边后,他就想要卫青的心也完全属于他。当他发现卫青心中更在意他姐姐卫子夫和刘据之时,他又开始别扭了。他想要让卫青眼里心里只有他一个!”
“但卫青就不是那种全心全意爱一个人的人,于是乎两人又闹别扭了。”
“刘彻开始不再召见卫青,希望借此逼迫卫青退步。然而却不想此时卫青和寡居的平阳公主竟然一起上书他们想要成亲!刘彻接到奏疏时,直接冷笑出声,他知道卫青这是想借他姐姐彻底摆脱他了!于是他们就又开启了冷战。”
因着姜宛已经为他澄清过,此时汉武帝倒是真的把这当成故事来听了,然而此刻他再次沉默了。
托之前的福,他瞬间反应过来了两人的年纪,吐槽道,“这故事里的两人应当都已经四十好几了吧,竟然还能如此幼稚!”
若故事里的刘彻真是他的话,他可不管“卫青”是不是心里只有他一个人,他会把他禁锢在宫中让他眼里只有自己。
就比如他那后宫里的美人们,又有几个是真心只爱他一个呢?但他从不在意,反正他们只能跟自己在一起。
随后他偷偷看向一旁的卫青,之前姜宛也提过他将平阳公主嫁给了他,再结合从前的事,难不成卫青和他姐早已生了情愫?
刘彻自诩是个有成人之美的皇帝,当即问道,“仲卿,你和平阳是否早生情愫,若是的话,朕现在就可以为你们赐婚,也不用让你们多蹉跎那么些年。”
卫青本就沉浸在他竟然会与平阳成亲的震惊中,他从前在平阳公主府上专门为平阳公主饲养她的爱骑,自然也与平阳接触过几回,只记得那是一位十分高贵优雅的贵妇人,远不是他这种小奴隶能比得上的。
而后他随着姐姐进宫,午夜梦回之时虽然脑海中偶尔也会浮现公主的倩影,但他敢保证自己绝无半点僭越之意。
此时听到武帝的话他顿时又惊又臊,忙道,“陛下,臣跟公主从前绝无半分私情!若是将来臣真与公主成亲,想必也是谨遵陛下旨意!况且现下平阳长公主的驸马还在呢!”
汉武帝这才想起他如今的确还有一个姐夫,而且看卫青那正经认真的模样,想来也没有说假话。
他遂打消了之前的念头,算了一切随缘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这时天幕上的姜宛却是一声叹息。
“刘彻旋即广纳美人,带着美人巡游天下,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别竟是永别!”
“元封四年,泰山封禅结束心情大好,正在返程途中的刘彻收到了一封来自长安的急报—长平侯卫青薨了!”
“刘彻先是不信,他觉得这是卫青想要彻底摆脱自己设下的假死脱身之计,他快马加鞭回到长安,来到长平侯府,不顾众人阻拦打开了卫青的棺椁,便见到卫青惨白着一张脸毫无血色地躺在那,再也没了呼吸。”
“这一刻,刘彻不得不承认卫青是真的去了,但却依旧不信命,他不肯让卫青下葬,反而在天下广招术士想要复活卫青。”
“最终还是彼时身为卫青妻子的平阳公主看不下去阻止了刘彻这荒唐的一出,还将卫青最后在绢帛上写的遗言交给了他。”
“卫青的遗言里让刘彻对他的死不要在意,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臣子罢了,同时希望刘彻能够看在自己尽职尽责这么多年的份上能好好善待姐姐和太子。卫青知道刘彻一直不喜太子与那些文人走得太近,认为他羸弱不堪大任。”
“然而刘彻见了这封遗书,却是更加心冷。卫青竟然在生命的最后挂念的还是太子和他姐姐!然而他又狠不下心彻底违背卫青的遗言,于是一番纠结之下,他只能远离卫子夫母子,带着后宫美人住在长安之外的甘泉宫。而这长期以来的不沟通、不信任也造成了之后的巫蛊之祸!”
“刘据素来仁厚,他主张大汉应当修养生息,围绕在刘彻身边的一部分大臣十分害怕政见不同的太子上位后会清算自己。”
“公元前91年,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帝,并且与石阳公主通奸。于是公孙贺父子被处死,石阳公主以及卫后所生的另一个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长子卫伉也都被牵连致死。”
“彼时已经年老昏庸极其惧怕死亡的刘彻仍然觉得不够,让宠臣江充进行调查,在他的酷刑屈打成招之下,整个长安牵连了上万人。而早就担心太子上位会清算自己的江充更是抓住这个机会,陷害太子。”
“因为有着扶苏的前车之鉴,刘据自然不愿束手就擒,于是起兵诛杀江充。一生温顺的卫子夫也动用皇后权力,打开了武器库支持儿子。然而刘据手上并无兵权,他只能将牢里的囚犯放出同时组织支持他的百姓对抗武帝手下的正规军人。双方会战五天,血流成河,最终太子刘据还是不敌,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
“而后经大臣们上书,刘彻终于反应了过来太子是被人陷害了。已经成孤家寡人的他后悔不已,建了思子宫,然而那些曾经陪在他身边的人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