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90-100(第1/15页)
第91章 第 91 章 (大修)姜宛:我也有卖……
姜宛其实也就是顺嘴吐槽了一番, 毕竟时代的洪流从来不是一个人能够拒绝并改变的。
周芸则更加坦然,“真要淘汰肯定是我这种没什么技术的被淘汰,不过我后来想通了, 这也不是冲击我一个人, 是冲击整个社会。到时候政府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大家饿死。况且阵痛应该只是一时的吧,就像当初因为几次工业革命被淘汰的那些工作一样, 我相信科技进步终究还是造福人类的, 未来的生活肯定会更好。”
姜宛不由一笑, 果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行业更加容易被淘汰。
不过的确这些冲击都是对所有人的,最后总归有解决的办法。
很快两人便出了口罩厂, 开始参观起了制造其他器械的车间。
天幕下的古人们也很是认真地看了起来, 他们也终于在这场参观中知道了诸如试管、显微镜、培养皿等等具体模样。
当然制造依旧很是有难度,现代的那些制造手段他们远远达不到,但是还是能依葫芦画瓢一番的。
园区虽然大, 但是不同的厂房之间都有电瓶车接送, 再加上除了口罩车间外, 他们为了避免再一次全身消毒,于是只是透过玻璃窗大致看了看。
一个小时后参观便结束了, 同时姜宛也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直播时间到了, 于是十分果断地对着众人说了再见。
对于姜宛的态度,诸朝众人已经算得上是见怪不怪。
当然他们心中免不得有些可惜没能探听到更多后世更多的医学知识, 但是今天的收获已经足够多, 人总是不能太贪心。
更何况现在知晓的那些知识, 已经足够他们繁忙许久了。
*
姜宛本以为自己的直播事业就是带带普通的寻常物品,然而出乎预料的是她刚回家不久竟然就接到了一家更大的企业的电话,而且想让她带货的内容更是出乎意料——
竟然是某家电车新势力的最新款电车!
姜宛不由想到她刚直播时对直播间网友们画下的大饼,不由得嘴角一抽, 没想到自己竟然真的有今天!
她这算不算真的成了大网红?
不过汽车的单价实在是有些过高,姜宛难免有些担心卖不出去。
然而那边的汽车厂商却是劝她不用担心,他们也不指望直播间能够卖出多少,能够起到宣传作用就很不错了。
听到厂商的保证,姜宛自然也不再纠结,总归是割资本主义的韭菜。
于是第二天姜宛就到了他们城市该品牌最大的4s店中的直播间,然后一脸兴奋地开启了直播。
“大家好啊~我还记得刚直播的时候跟大家调侃哪天我成了大主播说不准会有大公司就找上门了让我售卖汽车了。当时其实我只是玩笑话,但是呢多亏有大家的厚爱,没想到今天竟然成真了!”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身后停放着好几辆汽车,是XX家的最新电车,今天我将带着大家体验这几款电车。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一会儿直播间也会开启订购通道,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下定提车哦。”
旋即,姜宛侧过身子,然后将镜头对准了自己身后的几款汽车。
轿车线条流畅,suv则是稳重大气,还有方正的mpv……不管是哪一种类别的汽车,车身都极具现代工艺之美。
这一幕一出,天幕下诸朝人顿时兴奋了起来。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直播,他们自然也大概了解了汽车的价值,虽然这后世社会的车看起来并不稀缺,但也不是随便购买的。
一般的家庭也就买上一辆,自然要精挑细选,所以很少有人会在网上下单,只有极少数的直播间在车厂搞活动的时候才有可能卖汽车。
之前的姜宛很明显只是个小主播,完全不符合这个要求,古人们也都是聪明人,渐渐地就不再抱希望。
他们还在心中安慰自己,这段时间姜宛也乘了不少次那汽车了,他们也算里里外外都观察得十分仔细了,能不能买到那汽车也没那么重要了。
然而此时的他们真接受到他们有机会买到这汽车的消息时,却是止不住的狂喜。
秦,嬴政克制不住地嘴角翘起,好半晌才平静了心神道,“虽然之前朕也相信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早晚能将那天幕上的汽车复制出来,不过现在若是能直接购买研究自然最好。”
旋即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后台账户,已经数十万,这是他这段时间矜矜业业攒下来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直播,他已经摸清了天幕的贡献值与后世货币的兑换基本上是1:1,后世普通人吃一顿饭大概会花上十几块左右,普通人的平均工资也在数千块左右。
再加上姜宛的直播间大多数售卖的都是平价且普通的商品,所以嬴政已经很久没有操心过自己的贡献值够不够花的问题。
然而此时他看着从直播之初就心动不已的汽车,不禁嘀咕道,“这汽车显然不是什么便宜物,也不知道那一辆汽车要卖多少钱,朕的贡献值够不够。”
不过嬴政很快就打消了顾虑,以他千古一帝的地位,若是他都买不起那应当就没人买得起了。
他观看天幕至今,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天幕是想透过这直播帮助各个朝代的科技发展,自然也总会让看直播的一部人买得起直播间售卖的商品。
毕竟若是无人能购买,那这一场直播又有多少意义呢?
嬴政不禁搓了搓手,目光坚定无比,“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朕也一定要拿下这汽车。”
诸朝帝王们几乎都如嬴政那般,先是查看了一番自己的后台贡献值,忐忑够不够买下这汽车。
但不管他们的贡献值还剩多少,他们都决定一定要全力拿下这汽车,实在不行满朝文武凑上一凑也是可以的。
姜宛并不是专业的汽车测评博主,于是她对于汽车的介绍也多停留在顾客的角度以及接到邀约后临时抱佛脚提前做的功课。
“虽然XX牌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势力品牌,但是质量和售后都很值得保证。车型虽然不像传统车企那般的多,但是也基本上满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摆了三款汽车,对空间要求不大的话大家可以直接挑选轿车,要是想要空间稍微大点的话可以挑选这款suv,如果多子女大家庭的话就可以挑选这款能坐下7-8人的mvp哦~”
“接下来,我将带着大家一一体验,首先自然是最基础的轿车款。”
因着之前已经数次见过姜宛乘坐轿车,对轿车内部已经很是熟悉,古人们倒并不算特别兴奋。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姜宛并不仅仅只是坐在后座带大家看看内饰,而是直接开了出去。
当然对此他们也不算特别意外,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姜宛在将车开到大街上后不知道打开了个什么系统后,汽车自然自动驾驶了起来!
第92章 第 92 章 那汽车自动驾驶难不成是……
虽说之前在工厂中时, 古人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90-100(第2/15页)
已经见识到了现代工业中那些自动生产的机器,但那都是在特定场景,机器只需要按照设定做一些最为机械的运动。
然而此刻汽车行驶在满是车辆和行人的大街上, 稍不注意就可能产生碰撞, 哪怕是人来操控都有可能出事故,这机器是如何做到操控的呢?
其实不只是古人们大为不解, 此时的姜宛也被惊讶到了。
虽然她早已经在网络上刷到了各种各样自动驾驶的视频, 还知道之前无人驾驶出租车引发的争议, 但这却是她第一次体验无人驾驶技术。
当然姜宛肯定是有驾照的,只是她就是那种拿了驾照后就再也没有开几次车, 认为自己开车远不如* 打车方便的那种人。
于是她也懒得买车, 虽然回到村子里后交通不再像在城市里那般方便,但她因为不用上班于是也不常出门,也就没有立刻买车。
然而这一次她却是彻彻底底被惊艳到了, 以现在的无人驾驶技术, 似乎只要路上没有大的意外, 90%的工作量都可以交给自动驾驶了。
她不由对着身旁陪着她一同体验的工作人员感叹道,“没想到现在的无人驾驶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我之前虽然刷到过汽车博主们的测评视频, 但是总觉得他们是收了钱夸大了效果,现在看起来我之前真是坐井观天了。要是以前”
陪着姜宛一起体验的是个三十岁上下戴着黑框眼镜的男人, 他对自家的技术很是了解并且自信, 当即开口介绍了起来。
“不是我吹, 我们公司的自动驾驶水平那可是世界一流!首先在硬件上我们采用了激光雷达加上视觉融合的方案,配备有最先进的车规级激光雷达,水平视场角达120°,探测距离超过150米, 可精准识别到所有的细小物体。车身上的摄像头也有上千万像素,再加上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直接构建了无死角的感知网络,比人眼更加敏锐。”
“芯片采用了我司最先进的芯片,算法上我们强化了深度思考,进一步摆脱了地图,提升了复杂城市场景通过率。除此之外还能代客泊车,主动变道等等。”
就在这时,汽车行驶到了一个环形岔路口,姜宛下意识地想要人工接管,然而却被一旁的男人阻止。
“不用接管,这个路口它应该自己能过去。”
姜宛听男人这般讲,也停住了动作,现在人不算多,车速也慢,应该也出不了什么大事。
于是姜宛就眼睁睁看着汽车自动行驶过了十分复杂的环形岔路口,甚至还在斑马线处因为突然间靠近的行人停了一会儿,然后才驶离。
整个过程姜宛都是张大嘴观看的,而天幕下的古人们更是免不得惊呼出声。
秦,嬴政张大嘴道,“这天幕还说世界上没有神仙,朕怎么看着这机器里仿佛成精了一般,不然它是如何自主控制的?”
而此时因为研发火药有功,已经成为天子近臣,前装神弄鬼术士的徐福也是满脸不可置信。
从前他的那些所谓仙术都是由人在后面做主导,而眼前这一幕却是明显汽车自己在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三国蜀国,诸葛亮此时睁大眼试图将眼前所有的细节都刻进脑海中。
他本来以为之前出现的由人力控制的那些机器已经够让他震惊了,对比起眼前这一幕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是这些“铁盒子”难不成是成精有了自己的思维了?这可比神话里那些精怪成精还难以让人难以理解,毕竟那些精怪好歹还是生命。
诸葛亮到底是真正的发明家,更是十分有科学思维,他知道天幕是不会骗他们的,既然之前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神仙,那就肯定没有神仙,那答案应当就是方才那男人的介绍中。
诸葛亮暗暗在心中思索,雷达没听过,摄像头应当是那能拍下眼前场景的东西,既然那男子会一起提,应当是差不多作用的东西。看来那些东西应当就是这辆车自己的“眼睛”了。
而他后面提到的“芯片”、“算法”难不成就是那汽车的大脑?可是芯片是什么?算法听起来跟计算有关,但计算又怎么能成为“大脑”呢?
饶是诸葛亮已经学遍了那后世的教科书,却依旧无法理解分毫。
最终他只能叹了口气,继续望向天幕,寄希望于姜宛能回答他们的疑问。
……
天幕下的所有古人几乎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疑问,不少人直接发送弹幕询问。
【祖龙大大:请问这汽车为何能自动转弯行驶?难不成里面是住了什么成精的神仙精怪?】
【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之前天幕说过没有神仙精怪,可这看着着实是汽车有了自己的生命一般,究竟是何原因呢?】
【发明狂魔:刚才那位先生提到芯片、算法,请问这是否就是赋予那汽车判断力的大脑,又该是如何做到的呢?】
【掌上明猪:不管了,想买,主播直接说价格上架吧。】
……
只是此时的姜宛一心在开车上,根本不敢看手机,于是完全没有察觉到众人激动的心情。
试驾的时间自然不会很长,二十分钟后他们就开回了4S店。
当然这还不算完,男人又为姜宛展示了一番汽车内部的高端装饰,什么沙发,彩电,大冰箱啥的应有尽有。
甚至于他还让姜宛现场体会了一会儿零重力自动按摩座椅,让姜宛舒服得不由闭上了双眼,恨不得直接睡在车里。
如此的一幕虽然没有之前让古人们诧异,但却着实让不少喜好享受的帝王们心酸了一把。
西汉,刘彻向来无所顾忌,直言不讳道,“朕之前还觉得那后世的汽车也就是快了些,比起朕的车架也没舒适到哪里去。结果没想到是之前没看到高级的汽车!这座椅竟然还能自动按摩,要是朕也能拥有,那出行就不用带那么多宫女了。”
除刘彻外,其余标榜节俭的帝王们自然不敢公开明说,但是眼中的渴望确实溢于言表。
要知道古代缺乏橡胶,虽然工匠们想了许多的减震办法,但还是免不了颠簸。
帝王出行的时间又长,长久的旅行下来真是免不了一番腰酸背痛。
且不说那自动按摩,就那沙发的皮质看起来就很是舒服了,没看姜宛恨不得直接整个人躺平在座椅上吗?
因为还在直播,哪怕姜宛还想继续体验,但她的敬业精神还是让她体验了五分钟就停止了。
随后姜宛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直播间,然后便发现弹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刷着屏。
因为弹幕实在是太过密密麻麻,跳得极快,姜宛一时间也没看清楚,只先下意识说着自己的感叹。
“看来大家都跟我一样被刚才国产车的表现惊到了,真是没想到国产车已经进步到这种程度了,要知道往前数个三年五年,大家都还觉得国产车是垃圾,电车什么的更是骗国家补贴的。现在真是不得不感叹,还是国家有远见啊,直接选了另一个方向让国产车整个一个大弯道超车。”
天幕下原本还激烈问着各种技术相关问题的帝王顿时一愣,显然他们也很是不能接受华夏任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90-100(第3/15页)
一点落后那西方。
虽说他们知道百年前华夏曾经有一段十分屈辱的历史,但那毕竟是百年前的事了。
而按照姜宛这意思,那汽车可是前几年都还落后于那西方的。
汽车可是随处可见,怎么能输给那些西方蛮夷?要是大家都买西方人的产品,那岂不是利润全便宜了那西方蛮夷?
后世华夏可是有十多亿人口的!
于是他们顿时又换了问题。
【祖龙大大:主播能否详细说说华夏前几年为何落后西方,又是怎么超越那西方的?】
【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请问这汽车很重要吗?为何国家要补贴汽车?】
【开局一个碗:这不应该要么是国家自己造,要么放手让民间去发展?为什么是国家给民间补贴呢?】
……
姜宛看着这些问题,不得不承认这直播间的网友虽然时不时的缺乏常识,但是却很是敏锐,时不时就能发现问题的关键点。
这几个问题可谓是问到了姜宛的心坎上,她虽然是一个旁观者,但对于华夏的汽车发展还是十分感慨的。
她想了想道,“要弄明白国家为什么一定要发展汽车行业就要明白汽车工业的重要性。”
“大家可以看到大街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车辆,考虑到地球上如今的人口,可以说汽车的需求量极大。而且汽车是每个人生命中仅次于房子的大件,价格远高于其他的电子产品,所以可想而知,整个汽车行业每年都创造着巨大的产值。”
“据统计,全年汽车工业总产值超过了3万亿,占全球生产总值的4%。”
“除此之外汽车行业还能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一个汽车工作岗位又能带动七个相关产业。我国如今跟汽车相关的产业就业人数超过了5000万。”
“同时汽车工业需要相对高精尖的技术,发展好汽车工业有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以及研发创新能力,而溢出的技术还能带动别的行业。”
“所以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国家一定要发展汽车工业,想尽办法在全球市场分一杯羹。然而由于欧美日的燃油车技术比中国早发展百年,同时对中国技术封锁,特别是内燃机技术更是机密。”
“当然国家知道汽车工业的重要性刚建国之时就将生产汽车写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1953年,一汽建立,经过工人们的艰苦奋斗,三年后,生产线上终于生产出了我国的第一批12辆货车。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国自然也生产出了不少汽车。但怎么说呢,虽然也能用,但质量远不如西方国家的汽车,效率也不高,满足不了整个国家的需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大力引进西方汽车公司,用市场换技术成立了一批合资公司。”
“但还是那句话,西方车企是不可能愿意真将核心技术转让给我国的,于是很长时间我国的工厂只能做一做最后的组装工作,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外方,自主品牌也是发展得极其缓慢。”
“2000年后,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然后倒也发展出了一批民族品牌汽车,但它们只能生产低端车型,也普片被民众不看好,可以说稍微有点钱的中产都是绝对不会选择国产车的。”
“而且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燃油车的技术上,我国的技术的确不如西方的传统车厂。当时甚至普遍认为我国可能几十年都追不上西方的汽车技术。”
“然而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种情况在几年后就改变了,因为我国的汽车行业另辟蹊径,燃油车我卷不过你,那我就直接发展电车嘛。”
第93章 第 93 章 弯道超车
天幕下帝王们很是敏锐地捕捉到了两个词“燃油车”、“电车”。
经过这段时间的天幕直播, 他们早已经不像当初那般对后世的技术一无所知,已经大致知道“油”和“电”分别指的是什么。
油就是那石油,之前姜宛已经介绍过。
电就是后世发明的另一种物质, 跟闪电同源, 但却是人类自己自己制造出来可以控制的,几乎运用在后世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是他们有些不解, 只是从燃油变成了电提供汽车动力, 怎么就会有这么大的改变?这不只是改变了汽车的能源吗?
而这时姜宛仿佛是知道了他们的想法一般, 再度开了口。
“大家可能不清楚燃油车和电动车的差别有多大,这么说吧, 燃油车的核心部件是内燃机、变速箱、油箱、排气系统, 它的动力来源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而电车的核心部件则是电动机、电池包、电控系统,直接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如此一来,核心部件大变, 自然什么都不一样了。”
“大家知道西方比华夏早了接近百年发展燃油车技术, 再加上技术封锁, 且有很大一部分人有着造不如买的想法,所以一直技术不如人。但是电动车可就不一样啊, 这一次我们可是跟全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
“而且因为我们的燃油车产业不算发达, 所以并没有太强势的燃油车企做阻碍,车企大力研究电车的动力比国外很多传统燃油车大厂充足。”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我们国家的高瞻远瞩, 在2009年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又通过双积分政策强制车企生产新能源车, 倒逼传统车企转型。除了大棒之外胡萝卜也是不能缺少的,在过去十多年期间累计投入超2000亿元补贴,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还大力完善基础设施, 主导建设了全球最大充电网络。”
“我们自然也不能闭门造车,18年时引进了特斯拉这样的海外电动车巨头在国内建厂。当时我们对特斯拉的政策极其的丰厚,提供0息贷款,并且超低价卖地,还第一次允许外资独资建厂。当时有很多人颇为不满,觉得还不如把这些钱拿来扶持自家企业。”
“但从后续国内的发展看来,特斯拉在国内电车行业成了一条巨型鲶鱼,直接带动了国内整个电动车行业卷了起来,避免国内电动车品牌躺平骗补贴。”
“当然我们给外国车厂了那么大的便宜,自然还有别的目的,我国还和该车厂签订了合约,保证所有零部件都是来自于国内,直接带动建立了完整的电动车产业链,并且还通过电池‘白名单’保护了本土供应链。”
“当然要说那海外巨头特斯拉是否真实被我国的优渥政策给迷惑了,没察觉到我国的本质意图,我个人觉得也不是。那时候的电动车行业本来处在许多人不信任之中,哪怕是特斯拉这样的巨头也被怀疑根本没办法量产那么多的车,而全球唯一能够满足特斯来需求的就是我国的广大工人以及他们的高效率。要知道上海工厂只用十个月就建起来了,而同时期的德国工厂已经扯皮好几年都还没建完,若是特斯拉不愿意,那就只能破产了。对这一政策,真的只能说阳谋无解了。”
相较于那些依旧有些不懂的技术原理,帝王们对于国家那一系列的政策可是有感触的多。
唐贞观,李世民频频点头,“这手段可真是厉害,看似让那外国人占了些便宜,实际上却是将他们的技术骗了进来,哪怕是朕恐怕也想不到这样的法子。”
不过李世民虽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90-100(第4/15页)
承认自己不如后世政府的眼界,却并不气馁,甚至他开始思考大唐是不是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法子发展大唐的产业。
到时候建设大唐的可就不只是他大唐的子民,还能让那些外族蛮夷心甘情愿为大唐做贡献,甚至还可能觉得自己占了大唐的便宜!
这般想着,李世民快速地思索起了究竟哪些地方可以用上这样的计策。
明洪武,朱元璋嘴上依旧不饶人,“依咱说,直接抢了那蛮夷的技术就行,又何必这般大费周章呢?那后世华夏这么多的人口,那么强大的军事实力难不成还怕那些假洋鬼子?”
不过朱元璋吐槽完就立刻望向朱标,“标儿,之前天幕说那欧洲现在正在进行那什么文艺复兴,出了很多科学家,你说我们大明派人去招揽他们对他们开条件说只要他们愿意来就全力支持他们的实验,他们愿不愿意到咱大明这来效力?”
说着他还故作不在意道,“朕可不是看重那些洋鬼子,只是想试试天幕那法子手段,毕竟必要的时刻也可以彰显下咱大明的胸襟宽广!”
朱标哪里不知道他爹的脾气,也不拆穿,思索了片刻后仔细回答。
“爹,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要利益足够大肯定能打动他们。更何况咱大明的条件可比那欧洲好多了。左右咱大明的船队已经要出海了,我吩咐下去让他们按照那后世教科书提到的科学家们一一找过去,哪怕带不回来全部,想来也能带回来不少。”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果然是他的标儿,做事实在是妥帖,而且很给自己面子。
不像朱棣那个臭小子,总是时不时惹自己生气,不仅闹着要率船出海,还要带兵打下那海外的土地,也不看看他自己才多大点!
哪怕那原本的历史里他的军事才能的确不错,但也不看看那时候的他在边疆已经磨炼了多长时间,哪里是他现在能比的?
哪怕他真出海,跟在大人屁股后面被伺候着见见世面也就行了!
然而自己这般教育了朱棣后,他却很是不服,最近更是天天跟水军泡在一起,誓要证明自己。
朱元璋心中嘀咕时,躲在角落的小朱棣也兴奋接腔,“大哥,你放心交给我!能请过来自然当然是最好,要是那些人不愿我直接把他绑过来就是。那后世是文明社会,咱现在这个时代可不是,就是弱肉强食说了算。”
不得不说朱棣的这番言论让朱元璋很是满意,在他心中只要有武力抢就是了。
然而他知道若是自己露出赞许之意,那臭小子可真的要尾巴翘上天了,自己可不能让他如意。
于是他佯装发怒道,“肤浅,咱大明可是礼仪之邦,可不是像那些蒙古人那般凶残,小兔崽子那些圣贤书你真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不过他末了又加了一句,“不过若是那油盐不进的,用些武力也无妨。”
朱棣哪里不知道自家爹的德行,瘪了瘪嘴,但他知道自己这段时间已经把他爹惹毛了,终究是没敢说什么。
……
姜宛并不知道自己的话为无数帝王提供了思路,她歇了口气继续讲。
“不过呢这些都是外因,我国能够弯道超车的本质还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极其注重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接受过教育相对高素质的人才,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6%。要知道哪怕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个数字也是难以达到的。”
“不得不提的是高考制度,虽然不少人批评高考培养出来的都是些死读书,没有创新能力的书呆子,但是相较于西方大学的推荐制度,我国的高考可真是太公平了,只要你能读书会读书,考出好的成绩就能够上大学。不像西方大学美其名曰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这种标准弹性的挑选人才的方式就决定了其中可操作性太大了。”
“而且对于西方底层群众最大的障碍是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别极大,公立学校不需要花钱,但是对底层实行快乐教育,告诉他们人生快乐最重要。私立学校则是学费高昂,但很是严格,卷出天际。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种情况下是有钱人的家的孩子容易出息呢?还是普通平民家的孩子容易出息呢?”
姜宛虽是疑问的语气,但诸朝古人心中的答案却都很是明确。
毕竟相较于后世,如今的他们见得要多得多。
唐贞观,李世民叹气,“这不就跟现在那些所谓世家一样把古籍藏在家中轻易不肯示人,更是对科举制横加阻挠一样嘛。看来什么时代都一样,世家总是想尽办法避免平民百姓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是后世西方的方法显然更加高明。”
李世民上位后便想处理自东晋以来的门阀世家,摆脱他们对朝廷的影响,并且十分看不起那些只靠祖宗荫蔽、完全没本事的世家子弟。
所以他决定继续完善隋文帝当初提出的科举制,然而世家们却是多加阻止,甚至为了打自己的脸还不让族中子弟和门人参与科考。
李世民气得大骂,这群人就是想回到从前的九品中正制!
因此此时听着姜宛对西方制度的介绍,李世民立刻反应了过来,并且深恶痛觉。
不过他很快就平静了下来,毕竟后世华夏显然不像那西方,他们的高考是不是就是类似于他们现在的科举制?那也的确算得上公平很多。
不过李世民情绪发泄完毕后,很快就意识到不对劲。
他会想要提拔寒门人才自然不可能是真的只是想要照顾那些底层人,最大的原因自然还是如果继续经由推举做官,世家会继续把控朝政不说,那些世家子弟也会越发的废物,那他手下很难有真正可用的人才了。
那后世西方通过那样的制度能一时间控制底层百姓,让他们听之任之生不出反叛之意,可常吃以往下去他们的国家还能培养出足够的人才吗?
还是说?
这是姜宛也笑了声,“答案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富人抢占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最终就是富人越富,把握了大部分上升通道,穷人越穷,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一辈子。”
“从前西方的上层肯定觉得他们的制度很成功,所以一直鼓吹快乐教育。然而最近他们发现不对劲了。”
“底层群众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国家的工人和工程师素质远不如其他的新兴国家。就比如之前疫情之时,竟然真的有西方底层工人相信喝消毒剂可以防止感染病毒。”
“当然那些西方上层人士可以从全世界吸收所谓的精英来为其打工,还美其名曰他们的国家开放包容,欢迎所有人来追寻XX梦。但问题是真正大规模的工业从来不是一小撮精英就能够撑起来的,需要大量的达到一定素质的工程师共同撑起来。”
第94章 第 94 章 人口和人才优势
李世民听见姜宛的话, 露出果然如此的微笑,他就知道长此以往这般下去国家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他对着身边大臣道,“你们也听见姜姑娘的话了?人才一定不能被那些贵族世家垄断, 那科举是一定要接着办下去的!当然有了如今有了那后世的教材, 大唐也要与时俱进,多开展几门学科。特别是那数理化!后世那般重视肯定是有其道理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 90-100(第5/15页)
贞观群臣虽然不乏世家出身的子弟, 但是如今的他们大多都还有着济世救民的抱负。
更何况李世民说是仁君, 但他一旦决定的事情谁也改变不了, 于是纷纷表示支持。
李世民看着朝中臣子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很是满意,同时不禁畅想如果他真能在大唐让更多的百姓读上书, 他该多得到多少可用的人才?!
真是期待啊!
如此感叹完后, 李世民又不禁生出了些疑问来,那后世的当权者难道不会想补救措施吗?就如同他现在这般!难不成那些后世的西方官员都是笨蛋不成?火烧屁股了都不懂做些补救措施吗?
不过李世民很快想到当初姜宛提到过的,后世的西方已经不是皇帝当政, 而是那什么资本家当政了, 难不成问题出在这上面?
他疑惑不解时, 姜宛歇了会儿就又开了口。
“快乐教育使得大量的工人连两位数的加减乘除都分不清,又怎么可能能做那些复杂的工作?更别提硅谷那些高薪的所谓要引领这个世界潮流的工作了。当然资本家们不会坐以待毙, 而且对于资本家来讲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于是引进了很多华裔印度裔的精英来为他们工作,而原本很多美国白人则被淘汰, 只能做一些最基本的工作, 再也不能像上个世纪那般一个人工作就能养活整个家庭。”
“这些底层群众虽然没有受过太高深的教育, 但他们却知道是谁抢了他们的工作,他们将如今的悲惨遭遇的缘由都推到了那些移民精英,不再认同美国的开放政策。更何况这些人向来认为白人应该优先,抢走他们工作的还是有色人种, 自然不能忍。”
“于是这群人组成了保守派力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红脖子。他们要求驱逐移民,非法移民自然不用说,对于合法的工签他们也要求削减规模。”
“这一群人自然也会联合起来支持保守势力,愿意驱逐移民的总统候选人。”
“不过多说一句,之前我们说到过现在大部分的国家都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美国自然也是这样。但他们也不是真的一人一票选出总统,而是每个州都有自己的选举人票数,各州州民进行投票选举,然后赢家通吃,获胜的选举人获得该州全部的选举人票数,最后每个州的票数相加,票数最多的当选为最后的领导人。原因嘛据说一是担心民众易受煽动、信息传递滞后,所以设置了间接选举的机制,二则是为了避免人数过多的州权力一家独大,要照顾人数少的州。”
“所以这种情况下,偶尔就会出现普选票数赢了的人反倒没能当选总统的奇景。”
对于选举制度,姜宛其实随口一说,但却是镇住了天幕下的不少帝王。
不少人很是有些气急败坏,怎么这姜宛说着说着又开始宣扬那些普选领导人的思想了!真是可恶!她是真的想毁掉各个朝代吗?
而还有些英明的帝王则是要想得更深一些。
李世民沉吟片刻道,“这后世国家这般设计选举制度,看来一人一票倒的确不是最优解。哪怕后世的人比如今的百姓多接受了一些教育,然而真将国家完全交给他们选举看来也不行。”
“不过朕怎么觉得那美国这般设计选举制度也不是全是姜宛说的那些原因,这中间加了一层,那些当权者岂不是更加容易操作了?”
李世民心中怀疑,姜宛却是没再继续,而是继续回到了之前的话题。
“就拿美丽国最近的总统来说他第一次当选时普选票就不如另一位候选人。不过事情已经过了倒也不必多说了,况且他这次当选不仅是选举人票还是普选票都已经赢了。”
“他能当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红脖子们这些保守势力的支持。”
“而且从两次普选票来看,除了上一任总统很不得民心以外,也可以看出美丽国国内部这几年保守势力激增,底层人的生活越来越不好过了,他们希望保守派总统上台后能维护他们的利益。”
“然而保守派总统上台后真的会如他们所愿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美丽国的候选人本质都是由大资本家支持的,资本家们都想要便宜但又素质高的劳动力们,不管是谁当选总统,他们都不可能去打自己金主爸爸们的脸。”
“但红脖子们却觉得总统是我们的选票选上去的,总统就该兑现竞选承诺,那些说要扩大工签数量,吸收全球更多的精英来美丽国的资本家都是混蛋。于是两方就这么骂起来了。”
“而资本家为了证明自己有道理,直接公开开骂美丽国的快乐教育毁了美丽国的工人,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吸收别国精英,不然美丽国就会在科技竞争里落后。”
“总之现在双方虽然在新总统的调停下暂时休战,但很明显矛盾并没有减缓,我觉得总有一天会再次闹起来。”
“说完我国的竞争者,再回到我国,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国的人口,14亿啊!虽然现在被印度超过了,但也是全球人口第二的国家,我国每年的新增工程师可以说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总和!”
“虽然总有人说精英都跑国外了,当然事实上我国的确有不少优秀人才流失到了海外,有个段子怎么说来着,说现在世界科技的比拼就是在中国的华人和在硅谷的华人的比拼,虽然有些许夸张,但基本上每个科技公司的中流砥柱都是华人。”
“从前总有人认为美丽国吸收了全世界的精英人才,我国是不可能超过他们的。然后我国就用事实打了他们的脸,比如皇冠上的工业明珠越来越少了就是证明。”
“究其原因,我个人觉得还是因为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真的指望小部分的精英人士,需要大量的基础人才去执行落地。同时培养人才的基础够大,才越有可能出那些能够引领时代发展的人才。”
人才,大量的人才!
李世民眼神一亮,明白了后世华夏为什么短短几十年就能够发展成那个样子。
同时他也由衷地佩服后世政府的高瞻远瞩,扶持电车的政策只需要提前了十多年,但想提前培养出一批可用人才却需要提前几十年。
李世民在心中问自己,从前的他能办到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他虽然想尽可能拓宽选拔人才的途径,但却绝对想不到要尽可能地让基层百姓也接受到还算不错的教育。
李世民不由得叹了口气,再一次承认自己不如那后世的政府。
清,康熙则是掰着手指数了数,那西方出现汽车那样的神物竟然距现在也不过百年,而那样的产物是天幕出现前的他完全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