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宿敌 闪婚:和军婚老公生龙凤胎 咸鱼穿越,嫁给太监爽翻了 穿越1859之铁血兵王 老夫人重生了 祖安执政官 星辰恋歌! 清冷美人在贵校当万人迷的日常 当赘婿被休,我带领全家荒年求生 大师姐重开上大号,杀穿了修仙界

岐伯解释道:“心是阳刚之脏,小肠是它的好帮手,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心疝时,小肠那儿也会有反应嘛。”

黄帝接着问:“那要是胃脉有问题呢?啥症状?”

岐伯答得干脆:“胃脉壮实就是胃胀,虚弱则拉肚子。”

黄帝好奇心爆棚:“那病要是严重了,还会怎么变?”

岐伯开始列举:“风邪重了会忽冷忽热;热邪过头成消渴;气血逆乱会头疼;长期受风变拉肚子;血脉受风变麻风病。这病的变化,比翻书还快,数不过来呢!”

黄帝又问:“那些痈肿、筋挛、骨痛的毛病,咋来的?”

岐伯:“都是寒气作祟,外加八方邪风捣乱。”

黄帝追问治疗之法:“那怎么治这些四时之病呢?”

岐伯:“用相克的原理来治,比如寒病用热药,就这么简单粗暴,效果杠杠的。”

黄帝继续挖坑:“那如果有人五脏本就有旧疾,又新添了病,脉象肤色都变了,怎么分辨是新病还是旧病复发?”

岐伯笑了笑:“问得好!脉象微弱但肤色没变,是新病;脉象强但肤色差,那是久病;两者都差,也是久病;两者都好,那就是新病啦。还有,肝肾脉同时出现异常,脸色青红,怕是要受外伤,见血还好,不见血可能是水湿太重了。”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岐伯又补充:“这诊脉啊,就像看地图,尺脉两边管季肋,尺外肾里腹。中附上,左外肝内鬲,右外胃内脾。再往上,右外肺内胸,左外心内膻中。前面管前面,后面管后面,上上下下,从头到脚,一清二楚!”

黄帝点头:“哈哈,老岐,你这医术加段子,真是让人欲罢不能啊!”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脉象显得“粗大”,那就像是说:“哎呀,体内的小溪流变成大河了,阴水不够多,阳火却旺得很,这就是‘热中’的表现,像吃了顿超辣的火锅,心里头那个热乎啊!”

再来说说“来疾去徐”,就是心跳得像兔子一样快,但回落时慢悠悠的,这种上面火急火燎,下面却虚得很,容易让人“晕头转向”,甚至得“颠痫”这种高难度的舞蹈病(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说法)。反过来,“来徐去疾”就像是慢动作进场,突然加速离场,上面虚飘飘,下面却实打实地撑着,这样的人啊,最怕风了,一吹就哆嗦,阳气不够坚挺嘛!

还有啊,如果脉象又沉又细又数(快),还带点散乱,那就是“少阴厥”了,像是体内开了场混乱的派对。更混乱的是,如果这脉象还带点寒热交替,那就是冰火两重天的体验了。浮而散的脉象,就像人突然眼前一黑,要“晕菜”了。

说到脉象的“浮”和“躁”,浮在表面的热乎劲,那是阳气的锅;而“躁”得厉害的,往往是手上的事儿(当然,这里指的是脉象特征啦,别想歪了)。细而沉的脉象,就像是深藏不露的疼痛,直戳骨头;如果这脉象还静悄悄的,那就是脚底的秘密了。

再来看这“数动一代”的脉象,像是阳脉在捣蛋,搞不好就要拉肚子或者拉脓血了,可得小心。脉象过强,按下去涩涩的,那是阳气过剩;滑溜溜的,则是阴气太足。阳气多了,人就热得冒汗;阴气多了,就汗多身凉。两者都多?那就尴尬了,无汗还冷,像是被冷风吹过的夏天。

最后,这脉象还能玩“推箱子”游戏呢!往外推不动,内里却满满当当,说明心腹有积;往里推轻松,外面却没感觉,那就是身体在发热。往上推不动,下半身却清凉如水;往下推顺畅,头项却痛得要命。要是按到骨头附近,脉象微弱,那就是腰脊痛、身体麻木的预兆了。

喜欢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请大家收藏: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m.bayizww.com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老婆是把刀[甜宠] 重生之天天捡垃圾 讨好失败 双程记 深情渣男 始乱终弃后发现对象是偏执狂 拳打朗姆,浅尝琴酒 强娶谋士后将军跑路了 漂亮钓系和他的禁欲同桌 年代文炮灰真千金早逝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