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篇第五十二(四)(1 / 2)
黄帝这人好奇心特重,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对岐伯说:“岐伯啊,我最近老琢磨着咱身体里那些气的事儿,你给我好好讲讲啥是气街呗。′鑫!丸`夲\榊`栈* ,已¨发′布?罪·辛¢章`踕?”
岐伯一听,乐了,清了清嗓子说道:“黄帝啊,这气街的学问可大了去了。咱身体里的气啊,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它们在身体里跑来跑去,各有各的通道,这通道就是气街。你瞧,胸有胸的气街,腹有腹的气街,头有头的气街,腿上呢,也有腿上的气街。”
黄帝眼睛睁得老大,赶紧追问:“岐伯,你快说说,这气在不同地方,都咋个走法,又咋个停下来呢?”
岐伯笑着说:“先来说说这气在头的情况。这气要是跑到头上去了,就像一群小精灵跑到了脑袋这个大城堡里,最后会停在脑这儿。为啥停在脑呢?这脑就好比是身体的总指挥中心,气到这儿来,是给总指挥送消息,顺便接受总指挥的调配。你想啊,脑袋里每天要处理多少事儿,思考问题、指挥身体动作等等,都得靠气来帮忙运作。要是气在脑袋这儿出了问题,就好比城堡里的通信兵迷路了,那可就乱套了,人可能就会出现头痛、头晕这些症状。”
黄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那气在胸呢,是啥情况?”
岐伯接着讲:“气在胸的时候啊,就像一群小精灵在胸部这个广阔的平原上玩耍。它们最后会停在两个地方,一个是膺,也就是咱们胸口前面这块儿,还有一个是背腧,就是后背那些和脏腑对应的穴位。这就好比胸部有两个重要的根据地,气跑到这儿,就像找到了组织。气在胸,对咱们呼吸、心跳这些重要活动可关键了。要是气在这儿出了岔子,那呼吸可能就不顺畅,胸口闷得慌,就像胸口压了块大石头。为啥要停在膺和背腧呢?膺这块儿离心脏、肺这些重要器官近,气到这儿能给它们提供能量,保证它们正常工作。背腧呢,就像身体内部脏腑和外界沟通的小窗口,气通过这儿能调节脏腑的功能,让它们配合得更默契。”
黄帝紧接着问:“那气在腹又是咋回事儿呢?”
岐伯说道:“气在腹的时候啊,就像小精灵们跑到了肚子这个大仓库里。它们会停在背腧,还有冲脉,以及肚脐左右两边的动脉那儿。这背腧在肚子这儿的作用和胸部差不多,还是调节脏腑功能。冲脉呢,可是身体里一条非常重要的经脉,就像一条超级高速公路,气在这条路上跑得可快了,能把营养物质和能量快速送到身体各个需要的地方。肚脐左右两边的动脉,就像两个小泵站,能把气储存起来,也能把气输送到周围的组织。!咸?鱼/墈\书? ¢首·发+气在肚子里要是出问题了,那麻烦可就大了,可能会肚子疼、肚子胀,就像仓库里东西堆得乱七八糟,都堵住了。比如说吃坏了肚子,或者肚子着凉了,气在肚子里就会捣乱,让人难受得直打滚。”
黄帝又好奇地问:“那气在腿上呢,岐伯你快讲讲。”
岐伯说:“气在胫,也就是腿上的时候啊,就像小精灵们在腿这条大道上溜达。它们最后会停在气街和承山以及脚踝往上这一片地方。气街在腿这儿,就像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气到这儿可以歇歇脚,然后再往周围分配。承山呢,就在小腿肚子后面,这个地方就像一个能量补给站,能给气补充能量,让气更有劲儿地在腿上跑来跑去。脚踝往上这片区域,也能帮助调节气在腿上的运行。要是气在腿上不顺畅,人走路可能就一瘸一拐的,感觉腿上没力气,就像腿上绑了个大石头,迈不开步子。”
黄帝听完,恍然大悟,说:“岐伯啊,这气街的事儿还真是有趣又复杂。那要是气在这些地方出了问题,咋治呢?”
岐伯嘿嘿一笑,说:“黄帝,这治病啊,咱得用毫针。用毫针的时候,可得讲究技巧。首先得在穴位那儿按一会儿,而且要按久一点,按到啥程度呢?按到你感觉手下有反应了,就像穴位在跟你打招呼似的,这时候再下针。这就好比你要进一个屋子,得先敲门,等屋里人答应了,你再进去。”
黄帝又问:“岐伯,用这毫针能治啥病呢?”
岐伯说:“这毫针能治的病可不少呢。像头痛、头晕,人晕晕乎乎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还有仆,就是突然晕倒,这可吓人了;肚子疼,那滋味儿可不好受,就像肚子里有个小怪兽在捣乱;中满暴胀,肚子一下子变得圆滚滚的,跟个气球似的;以及有新积,就是身体里突然长了些不该长的东西。”
黄帝接着问:“岐伯,这些病都能用毫针治好吗?有没有啥区别呀?”
岐伯点点头,认真说道:“黄帝,这病能不能治好,还真有点讲究。像那种疼痛会移动的病症,就比较容易治好。你想啊,这疼痛会跑,说明气虽然有点乱,但还没完全‘赖’在一个地方不走,还能活动。就好比一群调皮的孩子,虽然在教室里捣乱,但还能被老师哄着乖乖听话。咱们用毫针刺激穴位,引导气的运行,就能把它们理顺,疼痛也就跟着消失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黄帝好奇地问:“那
要是积不痛呢,为啥就难治好呢?”
岐伯皱了皱眉头,解释道:“积不痛的情况就棘手多了。这‘积’啊,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些坏东西,慢慢地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顽固堡垒’。!t.i.a-n¢x+i*b`o¢o/k~.^c¢o′m.它不疼,说明这些坏东西已经在那儿扎根了,和周围的组织‘纠缠’得很深,气都拿它没办法。就好比一群土匪占了山头,还修了坚固的工事,想要把他们赶走可不容易。咱们用毫针治疗的时候,就像派了一小队士兵去攻打这个‘土匪窝’,这些坏东西已经根深蒂固,毫针的力量想要一下子把它们清除掉,可就难上加难咯。需要咱们慢慢调理,多次治疗,一点点削弱它们的势力,才有可能把病治好。”
黄帝听了,不禁感叹道:“岐伯啊,没想到这小小的毫针,在治疗疾病上有这么大的学问,还得根据病症的不同来判断治疗的难易。那在具体治疗的时候,还有啥要注意的不?”
岐伯笑着说:“黄帝,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比如说,用毫针的时候,针刺的深度、角度都很关键。刺浅了,就像给穴位挠痒痒,起不到作用;刺深了,又可能伤到其他组织,那就麻烦大了。就像炒菜,盐放少了没味道,放多了又咸得没法吃。而且不同的穴位,适合的针刺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穴位适合直刺,有的适合斜刺,这都得根据穴位的位置和病情来决定。”
黄帝又问:“岐伯,那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用毫针治疗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区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