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萧迟尸首回京(2 / 2)
> “我们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
> “我们不是英雄,但我们愿意记住。”
>
> “哪怕只是一个人的名字。”
>
> “哪怕只是一句话的真相。”
**七十二**
春天来临时,他们决定出版《遗忘之前》的实体书。
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规出版社不敢接手,印刷厂也不敢轻易接单。但他们早已习惯了在阴影中行走。
他们联系了几家地下出版机构,最终找到一家愿意帮忙的小型印刷社。负责人是个中年男人,曾经是一位大学教授,因言论问题被辞退后便隐居于此。
“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他问。
“知道。”春棠答,“但我们必须做这件事。”
对方沉默许久,点了点头:“好,我帮你们。”
书籍印制完成后,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悄悄分发。有人带去国外,有人偷偷放进高校图书馆的书架,也有人在街头巷尾的小书店里留下几本,任由它们被偶然发现。
几个月后,这本书开始在海外出版,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发行。有人称它为“沉默者的史诗”,也有人称它为“记忆的火种”。
而在国内,它的名字逐渐成为一个传说。
**七十三**
多年后,春棠再次回到故乡。
城市已变得陌生,高楼林立,街道宽阔,当年的老房子大多已被拆除。唯有那棵老海棠树仍在原地,枝叶繁茂,一如往昔。
她在树下站了很久,直到夕阳西下。
身后传来脚步声,是张明远。
“你在想什么?”他问。
“我在想,如果我们当初没有开始写这本书,现在的生活会不会轻松一点?”她轻声说。
张明远摇头:“也许会轻松,但我们会失去更重要的东西。”
“是什么呢?”
“记忆。”他说,“以及,彼此。”
春棠笑了笑,眼角已有细纹,却依旧明亮如初:“你说得对。”
他们并肩坐在树下,望着落日余晖洒在花瓣上,映出一片温柔的光。
风吹过,海棠花瓣纷纷扬扬飘落,像是岁月无声的回应。
**七十四**
又过了几年,《遗忘之前》被正式列入某大学文学课程推荐书目。
消息传来那天,春棠正在整理新书稿,听到这个消息时,她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原来,它真的回来了。”
沈明辉也在一旁点头:“是啊,它回来了。”
张明远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
他们都知道,这本书的意义,远远不止于课堂或学术讨论。
它是关于记忆的坚持,是关于沉默中的勇气,是关于一群不愿忘记的人如何在黑暗中点亮微光。
而他们,只是这场漫长旅程中的一小部分。
但正是这一小部分,让他们成为了真正的书写者。
**七十五**
某个清晨,春棠醒来,发现窗外阳光明媚。
她推开窗,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花香。
楼下传来孩子们嬉戏的声音,远处有人在练太极,街边的小摊贩已经开始叫卖。
这是一个和平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遗忘的时代。
但她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就永远不会真正被遗忘。
她拿起笔,翻开笔记本,写下新的一段:
> “春色满棠,花开不谢。”
>
> “愿每一个记得的人,都能成为火种。”
>
> “愿每一段被掩埋的记忆,终有一天重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