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给萧迟两个美人泄火(2 / 2)
音乐由几位长者用骨笛与鼓点奏出,低沉悠远,如冰川移动的呻吟。阿娜卡抬起双臂,动作僵硬却不容置疑。她的舞不是为了美,而是为了完成。每一次转身,都像在推开一道沉重的门;每一次顿足,都像在叩击冥界的冰墙。
当她做出那个“归来吧,孩子”的手势时,天空忽然裂开一道缝隙,一道微弱却清晰的极光垂落下来,正正笼罩在她身上。
所有人都跪了下来。
春棠跪在冰上,泪水冻结在脸颊。她终于明白,这些舞蹈从来不只是艺术,它们是语言,是祷告,是母亲们穿越时空传递爱的密码。而她们所做的,不过是让这些密码不再失传。
第七十三站,她们回到中国江南,春棠的故乡。一场梅雨刚歇,青石巷湿漉漉地泛着光,乌篷船在河上缓缓穿行,橹声?乃。这里是旅程的起点,也是终点的预兆。
春棠带李然走进祖宅后院,那株百年海棠树依旧繁花似雪。她在树下铺开一张地图,上面标记着七十一次行程的足迹。七十一颗红点连成一条蜿蜒的线,竟恰好勾勒出一朵绽放的海棠形状。
“你看,”她轻声说,“我们的旅程,本就是一朵花的生长。”
李然握住她的手,久久无言。
几天后,她们在此举办了一场名为“母亲之舞?全球汇演”的露天演出。来自坦桑尼亚的纳迪娅、印度的卡维娅、香格里拉的卓玛、新西兰的塔尼娅、南极的艾莉娅、加拿大的伊莎塔,以及格陵兰的阿娜卡??通过远程连线或亲自到场,所有人齐聚一堂,在同一时刻,于不同大陆,共跳一支融合各地元素的新舞。
舞台中央,春棠与李然并肩而立。她们穿上了特别定制的舞衣:左袖绣着草原长颈鹿,右袖绘着恒河涟漪;前襟是雪莲与极光交织的图案,后背则是松林与海浪的缠绕。脚下踩着从七十一站带回的土壤混合而成的粉末,象征大地相连。
音乐响起时,第一段是非洲鼓点,紧接着南亚西塔琴加入,随后藏笛、毛利骨哨、因纽特喉音吟唱层层叠入,最终汇成一首无词却饱含万语的交响。
她们起舞。
不是模仿,不是展示,而是回应??回应所有母亲曾在风中、水中、雪中、火中、林中、海中、星下、月下跳过的每一支舞。她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对“听见”的践行。
演出结束时,全场寂静。而后,掌声如潮水般涌来,夹杂着无数母亲的啜泣与低语。直播数据显示,那一刻,全球有超过两千三百万母亲同步观看了这场演出。
一个月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母亲之舞”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设立“春棠基金”,用于支持世界各地濒危母系文化传承。艾莉娅辞去科考工作,成立极地女性科学家联盟;伊莎塔回到部落学校任教,开设传统舞蹈课程;阿娜卡在去世前三天,亲手将“冰心之舞”的全部动作录制成影像,交予孙女保管。
而春棠和李然,依旧在路上。
第七十四站,她们踏上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迷雾弥漫的清晨,她们在一条隐秘支流边,遇见一位年仅十二岁的女孩玛雅。她赤脚站在独木舟上,手中握着一根缠绕藤蔓的木杖。
“你是来找‘雨林之语’的吗?”她用葡萄牙语问,眼神清澈如潭水。
春棠点点头,心跳忽然加快。
“我妈妈说,只要有人真正听见母亲的舞,雨林就会开口说话。”
风掠过树冠,万千叶片同时沙响,宛如亿万声低语齐齐响起。
海棠未谢,梦未远去。
风起海棠,梦未远去。
风起海棠,梦未远去。
风起海棠,梦未远去。
她们知道,这只是旅程的一部分。母亲们的梦,还在风中继续生长。她们的舞,也将在更多的土地上继续跳下去。
海棠未谢,梦未远去。
她们收拾行囊,准备出发。第十三站之后,还有第十四站、第十五站……母亲的故事,永远不会讲完。
她们的旅程,也将继续,直到世界的尽头,直到母亲的梦,被每一个孩子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