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战乱与冲突 > 第34章 周朝简述

第34章 周朝简述(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被迫嫁给街溜子,懒女她轻松拿捏 我有一鼎炼妖壶 混沌疯魔 凤羽箭神 成了被知青妈抛弃的小可怜? 贫僧唐三葬,葬天葬地葬众生 诡异降临我在副本找哥哥 潜龙临渊 轻敌沈寻竹云不秋 暴躁小o也要搞暗恋第七夏

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各诸侯国间的互相攻伐。整个周朝的国都,伴随着周朝的风雨飘摇,在丰京、镐京、洛邑、王城、犬丘、南郑等城邑之间不断迁移。周王的威望和威信,也每况愈下。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与孔子的《春秋》有关,战国与刘向的《战国策》有关。这一时期,是古代华夏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相继粉墨登场。

春秋无义战,战国无仁师。春秋初期,郑国曾被称为“春秋小霸”。但好景不长,被几个大国包围的郑国,很快就成为邻近诸侯国觊觎的对象。齐桓公、晋文公等五霸,相继主导中原霸权。

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期的结束,战国时代的开始。经过几百年你死我活的兼并战争,越来越多弱小的诸侯国,被邻近势力强大的诸侯国蚕食、兼并。数以万计的各诸侯国军民,死于这种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中。很多诸侯国国君、王族成员,文武大臣等,因为争权夺利,或者参与和领导兼并战争,死于非命。

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越来越没有存在感。那些实力越来越强大的诸侯国,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想起原来还有周王的存在。为号令天下,“尊王攘夷”出现了。

作为华夏共主的东周国君,名义上是君王。但南方的楚国,还有吴国、越国等,相继擅自称王。楚国几任君王,甚至都萌生了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历任周王,只能在各大诸侯国之间委曲求全、曲意逢迎,以获得苟延残喘,继续当傀儡般的华夏共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兼并了别国土地、人口和资源,自己的实力就不断壮大。于是在战国中后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浮出水面,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除了卫国等,大部分诸侯国已经被兼并。

春秋末期的“三家分晋”,战国中期的“田氏代齐”,是诸侯国内部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真实写照。伴随着兼并战争和王族内部的争斗,数以万计的军民包括王族成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有能力一统华夏的,晋国、楚国、齐国、魏国、赵国,都曾经不可一世、独霸一方。但最后,却是在西北不断成长壮大的秦国,在秦王嬴政运筹帷幄之下,结束了延续几百年的混战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秦朝。

春秋战国战乱频仍,军民死伤惨重。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一时期出现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学说,深刻影响华夏民族两千多年。儒家思想,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争、战乱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战争使一些诸侯国强大并崛起。可是,另外的一些诸侯国积贫积弱、消亡,福兮祸兮?

周朝包括西周和东周,历任周王有37个周王,共32代。但周王朝的灭亡,并不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而是更早。

喜欢战乱与冲突请大家收藏:战乱与冲突m.bayizww.com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冉老师别请我妈妈吃饭了 请记住你只是一个配角(快穿) 千禧年代大小姐[穿书] 轻浮 毛毛虫也可以成为虫母吗 留学生万人迷指南 恋爱游戏女主她不干了[abo] 酒厂boss是辛芙粉头 就这个美人攻,爽! 团宠的我试图魅惑全横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