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综]天生女配 > 180-190

180-19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穿书八零对照组,娇软美人不炮灰 斗罗之张三的逆袭人生 墨燃丹青 你比星星更耀眼 七零:冷面军少被作精娇妻拿捏了 燃尽一世 宣布离婚,疯批凌少长跪不起 奴隶养成后,她们都翻身做主了 触碰蔷薇 都重生了,还当我是舔狗PUA啊

不怎么样。

要是叫“克”的话,不就成了欧阳克吗?如果剧情在这上面有一定的惯性,欧阳克再次走上老路该怎么办?

乔安稍作思考,然后劝欧阳锋换一个名字。

克,肩也。肩,任也。

叫欧阳任也不错。

欧阳锋无所谓地点头,说:“那就用嫂子取的这名吧。”

话说,《射雕英雄传》里的江湖五绝,除了中神通王重阳、西毒欧阳锋以外,乔安还见过北丐洪七公。

之前在回白驼山庄的路上,众人在野外扎营,用从白驼山庄里带出来的菩斯曲蛇肉干熬了一大锅汤,然后就引来了如今的丐帮帮主。

当洪七公得知乔安一行人来自白驼山庄时,他立马反应过来这是欧阳锋的老窝,不对,是老家。

他说:“毒兄真不厚道,他要是早说自己庄里有这等好物,我还与他打什么。夫人,你既然与毒兄相识,那可要多劝劝他,正所谓不打不相识,我以后提着好酒去找他时,千万别让他把我赶出去。”

乔安虽不知道洪七公什么时候与欧阳锋打了一架,但还是应道:“好说好说。”

至于黄药师以及一灯大师,乔安就不曾见过了。

她虽然知道他们在何地生活隐居着,但大家互不相识,这一世中,乔安对五绝的兴趣,也已经在洪七公、欧阳锋、王重阳身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就不冒昧打扰了。

……反正有欧阳锋一个人在,就够她折腾了。

乔安默默阖上手中的书,如是想道。

微风拂面,和煦的阳光洒在身上,碧空下,人坐于庭院中的躺椅上,有种微醺的惬意感。

一阵睡意渐渐涌现,乔安顺势闭上了双眼,任自己陷入梦乡。

又是美好的一天。

第185章 西游记

乔安有时候也会回忆一下自己曾经的种种穿越经历,虽然中途难免遇到一些小小波折,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当幸运的,至少她已经很久没有真心实意、不带半点闲散心态的为生计操心烦恼过了。

不过很快的,这一份“遗憾”就要被弥补了。

……当然了,她是一点都不期待的。

乔安这一世借用的身体的原主人姓高,父母俱在,没有兄弟作伴,她前面只有两位名唤香兰和玉兰的姐姐。

高姑娘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家的小姐,就是出生于古代乡野村户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生来就没有离开过村庄。

从出生到现在,她就没穿过什么绫罗绸缎,穿的不是麻就是绵,最好的首饰就是一根梅花银钗、半副绞丝银手镯。

在村子里,高家已经算是家境殷实的了,有些家业田产傍身,有时手头宽裕了还会请几个短工。当然,这只是邻里乡亲的想法。

在乔安看来,这个评价里的水分相当大。

她理解时代的不同性,也明确的知道这个年代物资紧缺、生产力不足,但是她不是没有在古代生活过,哪怕是以这个年代的眼光来看,高家也只能在村里这一亩三分地上称富了,往外界一放,连个乡下土财主大概都轮不上。

乔安的生活经验丰富,如果只她一人的话,穿越来到这个世界后,不管落到何种境地,大概也只会浑不在意。

然而她现在却不是只身一人。

固然高家比起庄里的许多家庭要更为富裕,家里不仅不存在什么温饱问题,还小有存粮,不过能吃饱与能吃好完全是两码事。这里的好不是指的什么山珍海味,而是指的营养方面的事情。如果是从这方面来看的话,那高家自然是远远还未达到及格线。

人是铁,饭是钢,在这最基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天生女配》 180-190(第6/13页)

的事情上都未能达标,在那些零零总总的其他事情上,自然是不提也罢。

她其实有些喜欢这一世的家人,虽然大家免不了各有一些无伤大雅的缺点,但本心不坏,或许他们会是很多高高在上者眼里的“小人物”,但一个个都鲜活真实。

高母是个传统的古代妇人,她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却能把家里的一切都操持打点的面面俱到。

高父有点小虚荣,好面子,但作为一个丈夫以及一名父亲,已经做得足够合格了。作为一名古代的男性,高父始终视发妻如初见,在这个传宗接代的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即使没有儿子,也不曾纳妾生子。

乔安作为高父的老来女,按照一般小说的套路来看,期待越大失望越大,她应该是家中最不讨喜的那个人才对,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她反而是他最疼宠的孩子。

至于那依旧没有踪影的儿子?用高父的话来说,那就是:“招个上门女婿吧。”

这个委实有点难度。乔安心说。

父母慈爱不说,她与两位姐姐之间也没有什么勾心斗角的事情。她与两位姐姐的年龄相差有些大,当乔安来到此世时,她两位姐姐都已经出嫁了,嫁的都是本庄的好人家。

大姐出生时家里情况还不算太好,个子不高,整个人瘦瘦小小的,牙尖嘴利,为人却最爽利干脆,做事勤快无比。二姐是个慢性子,论身段是庄内拔尖的那个。

到现在为止,看上去就是一幅很正常的种田奋斗文开篇场景。如无意外,下一步就是一家人齐心协力,乔安带着全家人勤奋劳作、发家致富了。

但生活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给人那么一两个小“惊喜”。

比如说,由于附近邻里大多都姓高,整个村庄里的外姓人全加起来,也比不上高姓的人多,因此,此地就被直接叫做高老庄了。

哦对了,这位高姑娘的闺名叫做“翠兰”。

高老庄,高翠兰。

这两个名字一出,大概已经有很多人恍然大悟了。

乔安可以很肯定的就说,没错,高老庄就是《西游记》里的那个高老庄,“她”就是“猪八戒背媳妇”里孙悟空的幻化对象——高翠兰。

……

其实乔安在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就知道自己是来到哪个世界里了,更知道自己穿越成了《西游记》里的谁。她穿越的时间点有些早了,不仅猪八戒还没有影子,连高翠兰都还只是一个黄毛丫头。

乔安站在流水潺潺的小溪旁,望着水面隐隐绰绰倒映着的那属于小女孩的稚嫩容貌,她已经很久没有用过小孩子的身体了,每次看到倒影中的样子,总是感觉有些新奇。只是她的心理年龄,与小孩子之间跨度实在太大,她装不出小孩子的天真活泼来,就只好如同以前做过的那样习惯性的往文静寡言上伪装。

二姐玉兰唤了一声大病初愈的三妹:“三妹,你别去玩水,你病刚好,不要弄湿了衣裳。”

乔安静静地听着二姐嘱咐完,虽然对方误会她想要下溪玩水,但她没有急着辩驳什么,因为她知道这样做,很有可能显得更像是一个小孩子在吵嚷着狡辩。

她也不想给二姐添麻烦,就顺着她的话应道:“好,我注意着些。”然后还故意向后退了小半步。

二姐放下心来,安慰道:“我给你采点你爱吃的野果,你再等一会儿就好了。”

乔安点了下头。

她一时无事,就下意识的回忆了一下二姐在原著中的戏份。不多,就一句话,那个时候二姐玉兰已经出嫁了,嫁的就是本庄的一户人。

既然提到原著中的剧情了,不免又想起了猪八戒。

她不知道其他人要是穿越成了未来将会与猪八戒做三年夫妻的高翠兰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但她明白,在很多人眼里,猪八戒绝不是自己理想中的伴侣,先不说他的性格以及外貌,只论他的人生经历,他注定要陪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皈依佛门成为净坛使者,嫁给谁不好,非要嫁给一个和尚?

也许有人会暗自庆幸,幸亏自己穿越得早,还没有碰上猪八戒,一定要趁他没找上高老庄前远走高飞。

乔安想得比这还要更多。

却不是在忧虑猪八戒会不会看上她,想这个实在是没有意思,她又不是真正的高翠兰,很有可能两人相见也彼此无感。再者因为她的到来必然会产生一些蝴蝶效应,猪八戒直接去什么张老庄、刘老庄之类的地方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每当人们提起《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即使都知道他前身是天庭的天蓬元帅,但人们总是无法把“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的那个威风凛凛的身影与之联系起来,反而是那个肥头大耳的形象更深入人心。

很多读者不喜欢猪八戒,因为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贪恋女色,把这些评价综合一下,乍一看上去,竟是一无是处。

但这么说就有些太片面了。

他在整部书中都是难得的憨直心宽的幽默之徒。而且,他也不是完全不知勤奋之人。至少当猪八戒还在高老庄时,他的勤奋程度,完全能称得上是他被贬下凡后人生中的巅峰了。

乔安还记得孙悟空假扮成高翠兰,在猪八戒面前故作哀叹自己命不好。

猪八戒倒是没有恼,只是耐心又不解的为自己辩解,他到了高家,虽是吃得多了点,但他真的没有白吃高家的饭。原著中白纸黑字的写着:“我也曾替你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如今你身上穿的锦,戴的金,四时有花果享用,八节有蔬菜烹煎,你还有那些儿不趁心处,这般短叹长吁。”

这一点猪八戒还真不是在吹嘘,连孙悟空后来都替他在高太公面前说了句话:“这几年挣了许多家资,皆是他之力量。”

换言之,猪八戒不是不能勤快,而是全看他愿不愿意变勤快。

猪八戒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彻彻底底的让高家的家境更上一次楼。

一般人还真做不到。忆及此处,乔安忍不住在心底感慨了一声:多好的劳动力啊。

不过钱归钱,爱情归爱情,高翠兰不喜欢猪八戒,把金山银山捧过来都没用。

这锅得扣到高父和猪八戒两个人的头上。

要乔安说,这亲事一开始就结得不好,根本就不该结。弄到最后,高父委屈,他觉得这女婿吃得多长得丑还是妖怪,后来更是把闺女囚禁了,败坏家风,亲戚都不敢与他们家来往了。猪八戒也觉得委屈,他当然知道高家嫌弃他丑,可问题是“我一来时,曾与他讲过,他愿意方才招我。今日怎么又说起这话?”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两人在这自说自话,但在一开始结亲时都不约而同的把高翠兰的意愿给忽略了过去。

不是不爱她,但这爱人的方式完全错了,又或者是还没爱到那个份上。

高翠兰才最委屈呢。

现在乔安过来了,她是不会让这些事情再一次发生的。

第186章 西游记

乔安这辈子的身体没有什么仙缘,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普通人,又兼之年龄小,人微力薄,想要做些什么都不容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天生女配》 180-190(第7/13页)

她所知所学尽存于脑海中,然而她作为一个小孩子,却没有一个足够令人信服的借口将其展现于外人眼前。这个世界神佛皆在,假托神仙托梦这一借口还是少用为妙。

而在他人眼里,高翠兰目前大字不识一个。这个年代识字率极其低,女子能有多少识字的机会就不用说了,如果她不识字的话,连谎称她知道的这些事物是从前人的书中看来的都不行。

不过她倒是完全不急,有的时候她说的话、提的要求意见被家里人当做童言稚语不放在心上也不去计较。

凡事都不能一蹴而就,急什么呢,按部就班的来就好。

她跟着二姐玉兰慢悠悠地走在乡间小道上,脸上还能感受到略带朦胧湿润的朝雾。

此地按照《西游记》里所述,应是地处乌斯藏国,大概位于今西藏的位置。但乔安观其地理气候、植被风貌,乃至人文风俗,都与中原无异。

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是唐朝所处的时代,又不是她所知的唐朝。

高老庄位于山坳处,庄内屋舍俨然,竹林掩映茅屋,阡陌纵横的道旁杨柳依依,鸡鸣犬吠鸟啾啾,伴着老叟的唱和,竟有几分世外桃源的情趣。

二姐的胳膊上挎着一个小巧的编织细密的篮子,最底下垫着两片硕大的叶子,上面铺着厚厚一层红色小野果。

家里除了翠兰没人爱吃这个,这是二姐看着三妹病好了后瘦了一圈,特意带着她出来摘的。

乔安的口味难得和翠兰重合了。

回到家里,高母正在晾衣服。她见着乔安过来,就向她招了下手,口中道:“回来啦?”

乔安以为她要让自己帮把手,就走了过去。

高母摸了摸小女儿沾上露水的头发,从衣襟里拿出一包饴糖递了过去。

唉,这是真把她当小孩哄了。

这一整日高家都比较忙碌,因为明天正好是十五,是上供奉的好日子。之前高翠兰大病了一场,家中人纷纷为她求神拜佛,如今她平安无事的醒来,自然要好好拜谢一下满天神明。

因此,在十五到来之前,高家就要提前准备好供奉的香烛瓜果饭菜,家里的碗碟桌筷都要重新洗刷一遍。

看在乔安是年纪小又大病初愈的份上,高母让她到一边吃着糖歇着就行。

乔安不能在这个时候主动说出来,真正的高翠兰其实已经投胎转世去了。但高家众人为了她忙里忙外,她总不能跟个活祖宗似的冷眼旁观着他们在这做无用功。况且,她很清楚,这个世上是真的存在着诸天神佛的。

对神上供这种事情,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乔安转世多次,在她的以往的所知所学中,她知晓不少上供时的禁忌,只是这些知识的来历又不好吐露,于是她只好一直不着痕迹的留意着高家人的一举一动。

明日要用的那张供桌已经被洗刷好了,现在正摆在院中晒着上面的水渍。乔安走上前摇了摇桌子,试了试这桌子是否稳当。

她这么做还是有原因的。

乔安记得格外清楚的,原著中凤仙郡素来清正贤良的郡侯,因与妻子吵架推翻供桌,结果整个凤仙郡被玉帝降旨惩罚,何时鸡吃完十丈高的米山,狗吃完二十丈高的面山,灯芯烧断大金锁,何时才能下雨。凤仙郡数年滴雨未下,郡中的百姓们“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十岁稚女不过才换得米三升。

有这前车之鉴在,还是谨慎一些才好。

所幸,十五当日就那么顺顺利利、平平淡淡的过去了,没有任何令人不快的意外发生。

高家又恢复到了之前那种悠闲又缓慢的生活节奏中。

这一天,二姐拿着针线找上来,说:“你前些日子画得花样好看,娘让你有功夫的时候再画一点。”

之前乔安见高母在绣花,就随手画了几个花样子给她,不论是她还是高母都没往心里去。

高家现在主要靠家里的田产生活,家中的女人做出来的绣活往往都是给自家人穿戴的,不指望着它们能卖多少银子,偶尔有多余的,才会拿去卖了换钱。

高母之前看着乔安画的花样好看,就忍不住比着图案多绣了几幅,但这多出来的这些绣活留在家里搁着也是无用,就想着卖给货郎。

物以稀为贵,货郎瞧着那些图案稀奇新鲜,给出的价位也高了不少。

高母这才反应过来,连常年走街串巷、见多识广的都稀罕,说不准她这花样还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呢。不过这些绣活都已经卖出去了,那些图案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传开,到时就不值钱了。

于是高母就让玉兰跟翠兰说一声,让她无事时多画一些。

乔安点了点头,说:“好,等会儿我去娘那里,直接在她那里画吧。”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买椟还珠了吧。乔安没好意思说,她的画和字可值钱了,结果现在只能给人画花样。

当高父回到家时,正见自家三女儿手中似模似样地拿着一只笔,在纸上画着什么。不是什么上好的白纸,那种上好的宣纸用来画花样子太浪费了,高家也没有。

高父打趣道:“莫不是我们高家要出大文豪了?”

高母说:“我让翠兰给我画几个花样。”

“怎么想起做这个来了?”

高母把事情跟自家丈夫说了说。

高父拿起乔安之前画得那几幅花样看了看,然后有些惊异地发现这花样的确画得不错,就是简陋了些失之精细,只能用来做花样子,要是再充实丰盈一些,不失为一幅好画,也不知她是从什么地方学的、悟的。

然后他有些叹息地摸了摸三女的头,这要是个男孩该多好。

他说:“把笔给爹爹。”他从乔安手中拿过笔,调整好握笔姿势,在纸上写下个“高”字,然后让乔安比着写。

乔安克制着自己,但又不敢完全藏拙,她中规中矩地写了个硕大的“高”字。小孩子写字总是喜欢往大里写,那她就同样这么写。

高父不过是一时兴起想要逗弄一下自己的小女儿,结果单这一个字,就已经远远超过了高父的预期。要知道翠兰之前是完全不曾识字的,她仅靠模仿,就能不急不缓一个笔画都不差的写下这个字,已经很让人意外了。

高父对她说:“这是‘高’字,你可记住了?来,我们再写几个。”

结果当然如之前一样。

乔安看出来了他是要做什么,只故作不知的配合他,说:“好。”

高父把之前写的字打乱顺序,指着它们问还记得这是什么字吗?乔安当然认得。

高母乐呵呵地看着父女俩在那玩耍。

高父又惊又喜:“怪哉,这病了一场,还开窍了不成?”

高父捋了下胡子。

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嫁人前家里生计艰难,家里又只有他一个识字的,他哪来的精力教她识字,因此她直到出嫁后都目不识丁。二女儿生下后,他倒是想教了,不过二女儿对此兴趣平平,他想着毕竟玉兰是个姑娘,能识个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天生女配》 180-190(第8/13页)

,写个名字就行了。

到了翠兰这里,他本来想着,等她彻底明事理后,她要是愿意学他就抽时间教一下,要是不愿学就让她像玉兰一样,最少也要会写姓甚名谁,计算个柴米油盐。反正这家业到了最后,还是要靠招来的女婿撑着。

然而他心底仍有忧虑。女儿是女儿,女婿是女婿。万一招来的是个奸猾之辈,三女儿什么事都不懂,那时他也垂垂老矣,这家业不全都到了对方手里?

如今见三女儿如此聪慧,高父反而有了计较。

不能再像当初教导玉兰时那样放任自流了。

其实乔安看得明白,高父以往在这方面任其自然的行为,归根结底还是不上心。这里的“不上心”不是说他对孩子就不在意了,而是基于时代以及自身所处阶级的局限性,他根本就没有在子女教育上有着全面而深刻的意识,所以他此前完全没有在这方面多加思量,只有涉及到切身利益了,才会稍稍深想一下。

说出来或许会让很多人惊讶,以二姐她那略学得几个字的水平,在高老庄已经是少有的“才女”了。再者二姐的天生一副好身段,庄内想要来提亲的人不少,这让高父洋洋得意了好久。更让高父在很久前就下定决心,哪怕是翠兰不愿意跟他读书,都要让她会写个名字,识个数。

高父找了个借口把乔安支走。

乔安看出来高父有事要与高母说,就顺从地离开了。

“娘,我去找二姐了。”

高父见翠兰离开了,对高母开口:“改天你再去裁点纸,我来教翠兰读书。”

高母叹了一口气:“你满肚子倒不出三两墨来,还教人读书呢,也就教人识个字不至于像我一样做个睁眼瞎。家里还有些纸,先用着吧,我记得玉兰那时候没废多少纸。”

高父没同意,他说:“这不一样,我是想让翠兰学些乡学里教的东西。”

高母微愣,问:“这是怎么了?”

高父心说还不是被那还没影的上门女婿给闹的,但说出来高母心里又要难受,就含糊道:“我就是想让她多学点东西,走一步看一步吧。”

第187章 西游记

高母对高父的那句评价还是很准的,高父本人的文化水准的确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一类的形容没有什么关联,他本身就不是什么笃学不倦的人。

在高父的要求下,跟着他学习的乔安对此有着切身体验。但她倒是不怎么在意,她本来就是拿他当个幌子。她来到此世,又不是为了当个老学究做学问的。

在高父看来,他这三女儿没有让他失望。每当让她抄书写字时,她总是安安静静却很迅速的完成他布置下来的课业,不吵也不闹。每当他考校她时,她从不曾出过差错。

她一如他所想的那般聪慧。这令高父很是欣慰。

高父是高兴了,但高母反而有些抱怨,她说:“你想一出是一出,这几日她忙着写大字天天闷在家里,你竟是一点不心疼。”

高父听着她在那说个不停,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其实这事真与高父没什么关系。

乔安一个人独处时反而能毫无顾忌的恢复自己真实的写字速度,假如不是为了让字迹更显稚嫩,她书写起来只会更加轻松自在。

而剩下的时间,则被她分配到了其他事情上。

房间内,她正以一种这个时代的人眼里有些怪异的姿势捏着一根柳条,柳条已被烧焦,外面用草纸紧紧裹紧,这是她自制的一根简易版铅笔。

桌面上有序的铺列着一张张草纸,最上面的几张是她画出来的用来伪装的花样子,那些流畅优美的线条构成的花式或华美或清新,然而在其掩盖下的那几张图纸却完全变了样子。

柔美繁复的线条变得干净利落,每一个转折每一根线条都规规矩矩,不似之前画山鸟花水的花样时那般随性,它们互相拼接组合成一个个古怪的图案,像是某种器具。如若让这个时代的人看去,会不由自主地感觉到熟悉,但再细致看去,又有几分陌生。

然而让二十一世纪的人过去,就知道乔安现在画的是什么了。

那寥寥几张草纸上绘制的,都是后世习以为常的农业器具。

比如说,乔安手中正在绘制的这张半成品图——随着笔尖在纸张上留下一道道痕迹,最终跃然于纸上的就是二十一世纪机械犁还未全面兴起时乡间最常见的木犁!

犁这种农具,对于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人来说,即使是那些生于城市长于城市从不曾亲手使用过的年轻人,也绝不会对它陌生,书上、电视剧上,总有途径让你从视觉上熟悉它。

然而二十一世纪的犁与此时的犁完全是两种概念了,现在高老庄内用的犁还是长直辕犁。历史课本上说唐时出现了曲辕犁,但乔安直到现在也没发现庄内哪里有曲辕犁的影子,估计这时候,即使江东那边已经有了曲辕犁,但要广泛的流传开来还要再过一二十年。

而且后世与她目前所处的时代相隔的这一千四百年间,犁的样式在唐代曲辕犁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革新、完善。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在一次次的调整探索中,不仅犁的样式更加美观,而且耕作效率不减反增。

乔安换算了一下唐时的度量单位,在图纸上标注好比例尺,这张图纸就大功告成了。

从很早的时候,她就在想着,如何改善家中的生活状况。这种改善必须要是可复制、可持续的,绝不能是临时性的。

就像是她随手画的花样子,高母比着上面的图案绣出来卖的价格虽然高,但是这都是一锤子买卖。一旦哪天她抽手走人,这份收入来源立刻就能断掉。它对于家境的改善其实都是暂时的,乔安更喜欢称这部分金钱为额外收入。可以当个小惊喜,但指望这个发家致富就免了吧。

乔安想了想,最终还是遵从了“民以食为天”的老说法。

衣食住行等生活基本生活需要里,就目前来说,“食”这一方面是最重要的。只要能把粮食产量提高上来,那么其余的事情就轻松多了。

后世的时候,以小麦为例一亩地产个六七百斤粮食那是轻轻松松毫无问题,有些地区来个亩产千斤也能在媒体上看到。若是玉米、红薯之类的农作物,亩产只会更高,不过此时还未引进。至于水稻就不拿来举例了,有袁隆平那位杂交水稻之父在,亩产都能达到“吨”这个计量单位,现代与古代之间的一切对比都毫无意义。

而现在……

《平赋书》里提到过“一亩之田,以强半弱,水旱之不时,虽不能尽地力者,岁不下粟一石”,由于古今度量单位标准不同,换算过来,亩产也就三百来斤。

这一千多年间的差距太多,体现在肥料、良种、水利、农药、器具等方方面面。

以目前的情况下,她能迅速下手的,也只有改良农耕用具了。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说服高父换用曲辕犁呢?

……

这个问题还真是令乔安有些为难。

说来说去,还是高家“本钱”不够,要是底气充足,她直接让高父拿出银子,让匠人先做出一个成品出来。有了成品,哄着让高父亲自实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天生女配》 180-190(第9/13页)

验一下新犁,绝对一上手就能感受到它的好处。然而高家还没富余到能随手给孩子这么多零用钱,让她用这些钱去打造这么一个“玩具”。

如此一来,只能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高才,你现在若无事就过来一下,我有事寻你。”她支开窗户,唤了一声。

高才虽和翠兰一个姓,却不是她的兄弟。他和高翠兰差不多大的年纪,本是外乡人,还不记事时就随母亲逃难至此给高家当短工,可惜安稳日子还没过多久他母亲就没了,高父高母就一直把留在了自己家。因不清楚他父亲究竟是什么人,就干脆让他随了自家姓。

他正在给乔安养的一盆花浇水,听见有人叫他,就放下瓢向那处看去,见是乔安从窗户里探出了一只手向他招了招,他凑到窗前,问:“怎么了?”

乔安拿出一包饴糖递给他。

高母有时会给她塞糖吃,她不太爱吃这个,常常是吃一口尝个味就转手给二姐或高才了。她不知道的是,她这举动高父看在眼里,被当成了她读书后懂事了的表现,越发觉得他的决定没有错。

她说:“你平时帮我留心一下哪里有成器的木材。”

高才没理解她的意思,道:“你是想要根粗实点的木头吗?我去柴火堆里给你抽一根过来?”

乔安:“……”

她解释了一下:“不是柴火,是那种能做耕具的好木头。”

高才自认他还算是个机灵人,但愣是没听明白乔安要这东西做什么,难道是家里的犁、锄头坏了?但他怎么没听人说起过。

他说:“这等木材可不好寻。你要这个做什么?”

乔安有些遗憾地降低了标准:“次一点的也可以。”

然后她半真半假地说:“想做个东西给爹爹。”

高才想了想,对乔安道:“我也不知道哪里弄这木头,但是我有个法子,一定能行。”

他打手势示意让乔安凑得近一点。

乔安无奈,只好配合一下他。

高才嬉皮笑脸的笑了笑,压低了声音,说:“这事得看二姐。那天我无意间听到太公说了,二姐的婚事,八成就是那家伙了。”

乔安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二姐这几年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庄里有意向来高家提亲的人不少,但二姐她自己早就有了意中人。乔安穿越到这具身体身上后,她也见过对方。高母一直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应允这俩人的亲事。

那是一个不怎么爱说话的健壮青年,他家里条件不错,是庄里少有的上过乡学,会认字的人。他父亲还没去世时是庄里的木匠,他也学得一手好木匠活,不过他并不以此谋生,另有吃饭的手艺,只在同庄的人找上门的时候,才出手帮点忙。

他父亲没得早,母亲又改嫁了,家里只剩下一个祖父还在,人口简单到极点了,按理来说,这样的结亲对象高母应该会很放心,但事实正好相反,用她的话来说:“玉兰是个墨迹性子,那家伙又是个闷人,这俩凑一起过日子有什么意思?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憋都要憋死啦!”

不过看样子,高母最后还是松口了。

以她那位未来的二姐夫的性子,她要是前去找他帮忙打造个东西“玩”,他定然会答应。

只是木犁的整体构造里还有一部分铁制品不知去何处寻,如关键性部位“犁铧”。

不过既然只是做个样品,就先临时凑合一下吧。

高才见乔安不说话,就追问了一句:“如何,你觉得我说得对不对?”

乔安附和道:“很对。”

高才得到肯定,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第188章 西游记

如乔安所想的那样,那个沉默寡言的青年的确没有拒绝帮她的忙。

不仅没有拒绝,还有些误会了她的意思。

他本是报着哄小孩子玩的态度,打算闲暇时间帮她制作个小玩意,然而当他拿到乔安让高才转交给他的图纸时,他才发现自己想错了。

为了能让他人更好的理解她要制作的事物,乔安的图纸画得极其细致,尺寸标得一清二楚,连每一个部件都有分视图。上面画得东西应该是个犁,但与他熟悉的犁又有些不一样,他有些不敢认。

这不是一个小孩子能画出来的东西,应该是高伯父交给自己的。即便他平时不爱多说话,此时也满腔无奈地道:“我还当是翠兰让我给她弄个梳妆盒什么的,现在才明白原来是伯父有事情要我帮忙,差点误了伯父的正事。”

高才心说这怎么成了高太公让弄的,连主意都是他替翠兰出的,要是被太公知道了他们俩顶着他的名头过来麻烦二姐夫,说不准就是一顿骂。

他解释说:“与太公没有关系,他还不知道我们过来找你呢。”

二姐夫愣了一下,倒也没再说什么,他看了看手中的图纸,说:“这东西要得急吗?”

高才说:“不急不急。”

乔安是真的不急,慢工出细活,只要能在明年播种前弄出来,就晚不到哪里去。

……

今日,天亮得格外迟些,到了近晌午的时候,天色不亮反黯,整片天地都雾罩罩的。云彩上积压着灰蒙蒙的颜色,这阴沉沉的色泽仿若实质,几欲从九霄上坠下来。

高母看了一会儿天色,看着像是马上就要下雨,她稍稍提亮声音:“高才,玉兰,你们快把衣服给收起来。”

过了一会儿,两人捧着衣物走进来。

高母摸了摸,把已经干了衣物叠了起来放进箱子里。她一边整理一边说:“你爹和翠兰今早去二伯家了,要是雨下大了,干脆在那吃了中午饭,晚上再歇一晚算了,就怕他们走到半路上雨下了起来,又谁都没拿着伞。”

高父很喜欢自家灵慧聪颖的三女儿,又欣赏她年纪虽小却能稳得下性子,因此他在出门访友、探望亲戚的时候便常常带上她,他从不避讳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有这样一个灵秀的女儿。

他这人比较好面子,喜欢听人说好话。这不是什么大毛病,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缺点。

高父作为乔安这一世的父亲,一般情况下,她还是很愿意迎合一下对方这一点小爱好的。

高母正说着,外边就起风了。院中,地面上未打扫干净的叶子被风扬起来。

正在关窗的高才被风糊了一脸,他用袖子抹了一把,说:“太公今早走的时候,我见着他们拿伞了。”

听他这样说,高母总算是没有一开始那么担忧了,带着伞总比没带伞要好。

高母的担心其实不无道理,当高父和乔安刚离开二伯家的时候,天色还未曾这般暗淡,看上去一两个时辰内还不会下雨。

二伯家在庄北边,两家虽同属高老庄,但相距略远,中间还间隔了一大片土田。

就在两人行至半路时,雨水突至。串串银链砸入棕色泥土中,倏而汇聚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水洼。

虽然高父身上携带着雨伞,然而雨帘被风吹得摇摆不定,两人的衣服依旧被打湿了一部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离后怀了仙尊的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全民选夫 重生后改嫁前夫他爹 雄虫大人缺乏常识却过于上进 直男扮演限制文工具人有多惨[快穿] 哥哥是并盛大魔王 带着糊涂系统追权臣 全灵异圈都在赌我能活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