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 130-140

130-14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心凉后,带崽另嫁他却悔红了眼 柯学拯救弟弟 万物生 在寄生世界当普通人 暗恋那一天 吾手所植[gb] 渣男逃婚,我转身撩了京圈太子爷 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超能力是模拟岛主[末世] [排球]永远仰望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30-140(第1/18页)

第131章 第 131 章 告别之日

腊月十四, 积雪压枯枝,北山书院一片莹白。

藏书楼的大厅里,一早学子们便提前过来扫雪,将书院主干道的积雪全都清理干净。

吴序与县尊刘仪坐在上首, 下方依次坐着教喻、安阳县其余三大书院的山长。

“岁末冬至, 忽觉诸位在北山书院又度过了一个春秋。老夫恬居山长一职, 见诸生勤学刻苦、孜孜不倦、学有所成,大为欣慰。望春归之时, 尔等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吴序脸上带着愉悦温和的笑意。

邓明照在一侧听着,垂眸一动不动,知道今儿来就是亲眼看老家伙得意的。

但邓明照很清楚, 不来也不行, 县尊发话了。

现在是要给林泽和谢家做脸,邓明照知道轻重。

大堂里分布放着几个烧得正旺的暖炉, 林泽等学生都按班站好, 大家两手拢在袖子里取暖。

而今年的散学典礼实在有些新奇,大家昨日得知地点改正藏书楼后, 都纷纷有猜测, 是怎么回事。

如今瞧见这好些身份不一般的人都在, 学子们心里已经转成满满的期待。

到底是什么样的好事?或者是多大的事, 竟然能让县尊、教喻他们齐齐出现在此。

待山长说完一番勉励的话后, 县尊便接着说。今天为了以示尊敬, 刘仪在吴序请他第一个发言时, 他推辞了,让吴序先说。

“诸生冬安。”刘仪语调平缓,目光慢慢扫过在场之人。

“大人冬安——”在场之人作揖回礼。

“书院乃集贤、修德之宝地, 诸生皆有承续文脉,承继道统之责。吾闻北山书院山长、夫子恪尽职守、为人师表,各堂学子们手不释卷、焚膏继晷。本次年末考核,北山书院名列前茅,本县甚为欣慰。今有我朝太傅大人赠书于此,以表书院教化之功,此为书院师生之幸事,本县亦是与有荣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望书院师生共勉。”刘仪说道。

听完刘仪的话,大家脸上不仅是骄傲和高兴,更是兴奋期待,竟然得到了太傅的赠书,那是多大的荣光?安阳县里,就他们北山书院独此一份了。

山长吴序看了眼底下前排站着的林泽,含笑道,“赠书之事还需感谢林泽的一番居中牵线,今尔即将走出书院,奔赴前程。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林泽在大家或是好奇,或是敬畏的目光中,缓缓出来。面前是含笑看着他的县尊、山长和夫子们。

回想这段时间的相处,林泽对北山书院是有特殊的感情。

这里虽然只是一所县级书院,但山长、夫子们并不只是为挣一份束脩才来的,他们是有某些理想与信念的。

站到县尊和山长跟前,林泽鞠躬行礼,又朝旁边坐着的夫子们行礼,最后对所有站着的同窗们拱手。

林泽道,“清珩向诸位问好。北山书院求学之日不长不短,眨眼已至玄英。临走之际,清珩心中有许多不舍。念师恩如山,高山仰止。感友情似水,清澈澄明。今日一别,来日不知何时再见。离别之痛,难于言表。望诸君珍重再珍重,山水有相逢,我等后会有期!”

说完,林泽再次作揖行礼。

他这一段话,其实是临时发挥,原本想着悄悄来、悄悄走。心里实在感慨良多,便应下了山长的要求,决定说一说。

也算给自己这段珍贵的书院求学经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以后有机会再回来探望山长和几位夫子。

“好!”刘仪连说三个好字,见林泽说话这么有规矩、留体面,他是极为满意的。

吴序更是激动得忍不住握住林泽的手,老眼闪着泪花。

这个弟子,他从一开始是带着勉强收的。

到如今,他只感激苍天眷顾,给他们书院捡到这么一个大宝贝。

没有人不喜欢这样发自真心感恩他们这些为人师的,抛去世俗所求的钱银,他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育人成才的满足感。

在场的夫子们都是教过林泽的,不管以前大家对林泽的态度各有不同,听完这样一番暖心的话后,心里很难不生出极大的好感。

“祝愿林师弟此去,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温庭山率先拱手回礼。

其余学子们纷纷重复念着这句话。

“祝愿林师弟此去,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

煽情的环节非常到位,大家费了一点时间方才平静一些。县尊见状,便继续赠书流程。

林泽在两位师兄的帮助下,将两个木箱子抬出来,放到事先准备好的长桌上。

打开后,林泽先是捧了一套四书五经出来,“家师准备了两套大儒注解过的《四书五经》,其中这套是为感谢邓山长无私帮扶我们北山书院学子的。请您务必收下。”

林泽双手捧到邓明照跟前,这事当然不可能是林泽自己临时决定的。

而是跟吴序整理捐赠藏书时,林泽就跟对方通过气。有两套一样的大儒注解版《四书五经》,其中一份是谢太傅在林泽信中,得知邓明照给林泽开小灶,教他八股文技巧后,专门准备找人复抄出来的。

而且林泽这话说得巧妙,邓明照得书的原因是帮助北山书院学子,但大家并不晓得只是给林泽个人开小灶而已。

其他山长不知内情,日后会因此事。在书院合作时,更主动积极些。

林泽知道吴序有意推动教育资源有限制的共享,也就是公开课的计划。

今年推行不是很顺利,两人思来想去,林泽借

这个机会,再推一把。

其他学子们倒吸一口冷气,“大儒注解的《四书五经》?!”。

这是什么样的大手笔,老天爷。是他们想都不敢想,这还是捐赠书籍中的一套。

那里头的好东西,真是让人想一下脑子都晕乎得紧!

邓明照都愣住了,没想到这会还有他的事。

还是旁边夫子扯了扯他的衣袖,邓明照难掩激动得起身过去,两手飞快在衣裳上连着擦了好几遍,“真是、真是客气,太客气了,我也是举手之劳。日后你若有学业上的困惑,记得来信跟老夫说说。”

“多谢邓师,学生记下了。”林泽笑着答应道。

邓明照见拿着沉甸甸的书籍,本就感慨良多,自己本意是有私心的。但林泽的回报,令他太过震惊。

而听到他称呼自己为‘邓师’,邓明照瞬间眼角湿润了。

一把岁数,真是被这小年轻弄得,怪难为情的。

邓明照笑得直仰头,伸手就解下腰间的一个玉坠子赠予林泽,“好好好!为师很高兴,有你这样的弟子!”

吴序简直要翻白眼,真是老不死就没脸没皮的。他才是林泽正经的师长,你搁这半道捡便宜。

其他书院的山长眼巴巴瞧着邓明照两手抱着书籍,护得严严实实,跟个孵崽母鸡似的。

随后林泽便请山长亲自介绍谢家捐赠的其余藏书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30-140(第2/18页)

,大都是科考用的,谢家也很懂书院的渴求。

那些书籍,对世家大族来说大都是普及的东西。但对外头的人来说,绝对是珍品中的珍品,许多是见都没见过,听都没听过的。

“这些书籍全部都会妥善置于藏书楼保存,若有人要借阅,需得经由我本人同意方才,且不得拿出藏书楼。”吴序说明书籍的借阅方法,这些虽然都是复刻本,但也是珍贵至极。

他已经准备在书院闭馆时,领着诸位夫子抓紧着抄录一份出来。

谢家这些原本自然是不能随便拿出来翻看的,以免损坏,可就后悔莫及了。

大家一听,这些竟然都是能开放给众学子看的,更是激动万分。大儒注解的书、还有好几分春闱、秋闱的试题详解,若不是脑子还算理智,都要上去抢夺了。

捐赠仪式结束后,林泽被山长他们留下来,一同到半学斋有好好吃了一顿饭,给林泽送行。

每位师长都跟林泽说了一些话,叮嘱考场细节的,传授学习经验的,甚至县尊刘仪提点了一些官场潜规则。

林泽受益匪浅,一直到下午,方才散去。林泽回到斋舍,开始收拾东西,明天就是正式放假,现在几乎所有学子都跟他一样的动作。

到了下午,卢桂来敲门,“林兄,你明日要走,咱们四人最后吃一顿,我下晌出去买了很多好吃的!”

“好啊~”林泽毫不犹豫就答应。

两人一块去找卢桂,今天赠书仪式后,全院都认识林泽这个大名人。

一路上,见到的人,都会热情跟他打招呼,林泽自然是一点不端着。

“雷兄、刘兄——”卢桂敲门喊道,现在天冷,斋舍房门大家都是关紧,抵御严寒。

屋里很快有人开门,是刘一阳,他见到林泽两人,有些意外,但很快就猜到是什么的,“林兄,卢师弟!快先进来,外头冷。”

大通铺的斋舍现在是乱七八糟,桌上全是大家收拾的东西,地上也是,简直没有落脚的地方。

一年了,终于迎来长假,要回家过年,行李没法少。而且这里的学子们,是要把被褥带回家,否则回去是没有多余能盖的。

“林兄,卢师弟~”雷宗荣从行李堆里抽出身来,同刘一阳过来招呼道。

卢桂将邀请的事告知,两人也是二话不说,马上就跟着一块过去。

因为饭菜太容易冷,林泽把自己的泥炉搬过卢桂斋舍,一个锅里烧热水用来喝,一个锅里煮林泽之前给他们做过的麻辣烫。

“快快快,坐下,你们瞧我买的好吃~”卢桂让他们自己坐,然后指着早已经摆好的食材。

卤猪耳、卤猪大肠、鹌鹑蛋、羊肉片、猪肉片、丸子、小白菜、香菜、蘑菇、豆干、豆腐、藕片满满当当桌面已经摆不下,有一些是放在一旁的木箱子上。

只见卢桂把书案挪出来当饭桌,最中间是一口比林泽那个大一半的陶锅,里头的半锅热水已经开始翻滚起来。

林泽与他对视一笑,非常熟练回自己斋舍,拿来酱料。

这玩意是灵魂,只有林泽有。卢桂馋得要命,但林泽说是家里秘制配方,外头买不到。

说是酱料,其实就是火锅底料,林泽每次拿出来吃之前都时处理过包装袋的。

从小陶罐里舀出几勺子火锅底料,放到陶锅里。卢桂麻溜放姜片、葱段并几样在外头买的香料。

“这次的锅碗还是你俩包噢~”卢桂朝刘一阳、雷宗荣嘿嘿笑道。

两人自是没有不应的,“放心师弟~”

四人一边下菜,一边聊天。

“林兄,明年你不来书院,是在家念书吗?”雷宗荣道。

林泽摇头,“或许去府城老师那。你们也可准备着先,听闻恩科要有消息了。”

雷宗荣与刘一阳都是能下场的,两人皆是点头,表示记下了。

“倒是你们来府城参加科考,咱们再吃一顿好的。”林泽道。

“好!”

卢桂一听,笑道道,“你们要参加恩科,我这个师弟除了祝师兄们金榜题名,另外送大家一瓶养元丹~

科考极耗心神,你们到时拿着去。我爹以前专门给我配的,放心,我自己上回就吃了,管用的。

林兄明年不来了,我便托余家给你们捎去。雷兄、刘兄等开学,我顺道带来给你们。”

林泽三人听到这样的好东西,一人一筷子给卢桂夹东西,他的碗都要装不下才停手。

“卢师弟,多谢了!明年开学,林兄不在,咱们可是会继续督促你进学的。”刘一阳笑道。

卢桂扶额,嘴里的丸子都不香了。

第132章 第 132 章 雪天赶路

“爹。”

“多福。”

林泽一手一个行李包袱, 见到斋舍楼下多福在守着骡车,他爹刚好要上楼寻他。

砚池斋这一片地方,平日里只上下学时来往的学子比较多,其余都是冷冷清清的。今儿学子们归家之日, 来了不少接娃回去的。

林泽是知道家里人来接他的, 因为半月前书院跟他们说了今年的闭馆日期。

他便写信回去, 而家里也托余家捎来信件,会一早赶车过来接人。

“好小子, 又长高了些。”林郁盛顺手帮林泽拿过一个包袱,仔细打量一番儿子,满满的欣慰。

自打有余家这个通信渠道,林泽的学习情况, 林郁盛是比较清楚的。

这小半年, 可谓是进步斐然。北山书院真是来对了。

林泽嘿嘿笑道,“爹, 你也是依旧风度翩翩。”

林郁盛如今已习惯林泽偶尔的跳脱, 把这两个包袱放板车上,交给多福放好地方。

“少爷!”多福跟林郁盛来过两回书院看林泽的, 他如今认了不少字, 更加敬佩林泽。

只有自己亲身体会, 才能明白十四岁考中秀才是一件多难的事。

林泽朝他招呼, 顺手给多福把帽子压紧了些, “我和爹上去搬东西下来, 你来规整。”

搬东西并不久, 林泽的大件主要是三个木箱子,其中两箱书,一箱笔墨纸砚、泥炉碗筷等

物, 另外被褥等林泽已经用麻绳捆好。

父子俩来回四趟就结束,林泽站在楼下的桂花树,抬头望向自己的房间,抿唇一笑,跳上骡车,“走,回家过年咯。”

“回家过年咯。”多福跟着重复一句,挥动鞭子,控制骡子出发。

寒冬腊月,做骡车没有车厢,露出来的皮肤很快就会被吹得生疼。

好在林郁盛两人早有准备,将一条围巾拿出来给林泽,把脸裹住。

昨夜又下了一晚上的雪,路面很不好走,林泽他们前进速度并不快。

“爹,咱们到城里吃点热乎的东西吧。”林泽两手紧紧缩在衣袖里,眼睛都有些挣不开。

林郁盛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30-140(第3/18页)

头,“恰好我们在县城里置办些年货,否则这车厢也不必拆卸下来了,为的是多装些东西。”

“好啊,要买什么只管说,我对县城还挺熟悉的。”林泽也想给家里人买点东西,村里的亲戚们也好久不见,想趁过年回去好好走动走动。

明年春闱消息出来后,林泽估计又是一整年在外求学、科考。顺利的话,按照谢太傅的意思,是直接准备秋闱事宜。

临近过年,县城天天都是赶集日,热闹得不得了。

街道两旁,铺面上方的幌子被风吹得咧咧作响。

平日里宽敞的青石街道,水泄不通,走在路上摩肩擦踵。

铺面、小摊货品繁多,好些堆到门外,让本就拥挤的路,变得更不容易走。

见此情形,林泽觉得不能坐车通过县城几条主干道,“咱们先把骡车寄存到‘老杨家脚店’,杨掌柜是个热心肠的,我与他三郎是同学。咱们再背箩筐去置办年货。”

“好,你来赶车吧,泽哥儿。”林郁盛来的时候特别早,街道人还没有这么多。

绕远路来到‘老杨家脚店’,杨掌柜不在,听杨二郎说去书院接三郎。林泽说明来意,杨二郎半点没推辞,让林泽把骡车牵到后院的棚子里。

“你们安心去买东西,骡子我保管给你们喂得饱饱的。”杨大娘抱着一捆草料过来,笑容满面。

林泽一行人再次谢过,背着箩筐一身轻松去采买,而多福则是留在脚店看顾行李物件。

虽然杨家很热心,但脚店人来人往的。板车上那么多东西,还是要有个人看守才放心。

“爹,东市杂货铺、布桩多,咱们扯几尺回去给爷奶、沐姐儿做衣裳。”林泽提议道。

林郁盛自然是没意见的,父子俩来到一家比较大型的布桩。

只见铺面前挤满了人,而且几乎都是妇人、姑娘,她们交头接耳,手上动作也没停。摸着、审视着手里的布匹质量、花样,性价比够不够高。

林泽只听了几耳朵,就弄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挤在这家铺面,原来是搞年终大促销。

那铺面钱一张张长案摆着的布匹全是仓库积压的旧布,而且存在一些瑕疵,比如晕染的颜色不够均匀,花色也没那么好看等。

父子俩几乎是看得愣住,大家都没见过这样的场面,林郁盛轻咳一声,“还买吗?”

林泽看见两位妇人互喷口水,手里扯着同一块布,谁也不可能让谁。

暗暗咽下一口唾沫,林泽怕自己实力不够,“那、先去瞧瞧别家…”

林郁盛轻吐一口气,他适才是真怕儿子硬着头皮也要去买。

换了家人少点的布桩,林泽认真选了三匹布,过年前买东西就是贵点,但大家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开心啊。

“一共三两一钱。”掌柜的目光落在林郁盛身上,等着这个明显是长辈的人给银子。

却不想林泽先一步从怀里掏出钱袋子,递过去一块银子,“您称称。”

“哎,郎君稍等。阿四,先帮郎君把三匹布绑好。”掌柜的微微惊讶,很快就拿起戥子称重。

林郁盛低头问道,“你怎么还有这么多银子?爹给的都没用吗?”

“爹,我老师也给了。”林泽小声回道。

这是真话,谢太傅每回送信来,包袱里都有几十两银子。

信中他老人家是半点没提,林泽知道肯定是他担心林家银钱不凑手,方才做此安排。

林泽后面回信有专门跟他说自己有银子,不用再送了。但下次谢家来人的包袱里,还是有一包银子。

林泽现在手头的钱是越来越多,本以为动用一点陈辉鸣那份钱,谁知道一点没用上。

在书院念书,吃了吃喝以及部分生活必需品的花销,林泽基本不在其他地方花钱。

细细算下来,每天三顿吃肉菜,一个月下来二两银子都有剩余。

家里每月林郁盛来看望,必会大包小包外加二两银子的生活费。

林郁盛一听,不仅没有太高兴,反而怕儿子在谢家那边因此没脸面。

出了店铺,林泽见他爹面色不虞,“爹,你放心,谢家的银钱我都没动,这都是你们每月给我的。在书院里每天就吃三顿饭,我哪能花得完。来之前你们又给我好些银子,这几个月下来,可不有好几两剩余的?”

“谢家给你多少,自个儿收好,那是你老师的恩情,日后科考或是别的,用在你自己身上便是。但给家里置办东西,那银子便不能用。”林郁盛稍稍安心些,但还是趁机把道理给儿子掰扯清楚。

林泽认真道,“爹,我晓得了。”

父子俩接着去不同的地方买了不少石潭镇没有干货、吃食以及过年用的香烛、黄纸、对联纸等。

林郁盛顺道给自己添了一些读书人用品,父子俩还淘到了几本书。

两人背篓装得满满当当,回到脚店,将一包干果、一包点心拿给杨大娘。

“多得您二老对我家泽哥儿的照拂,就是些心意,可不要推脱。”林郁盛道。

杨大娘和杨二郎拒绝不了,只好收下,杨大娘热情道,“开春来书院,记得随时到我们家吃个便饭。”

“大娘,您老替我向大叔和杨三哥问好。”临走前,林泽挥手道。

离开安阳县城,已经临近中午,太阳并没有出来,阴天下雪的可能性挺大。

林泽三人没有在闹市里吃东西,而是选择在城门附近的一家小摊,吃了一碗热腾腾的羊肉面,并一碟包子。

天冷,肚子更容易饿。

三人吃得肚皮溜圆,方才继续往石潭镇赶路。

果不其然,约莫半个时辰后,天上就飘来稀疏的雪花。有些不好走地路面,林泽三人只能下来牵着骡子慢慢过。

“用油布盖上板车,咱们也戴好斗笠。”林郁盛说道。

下雪时,并不是最冷的,但融化在身上,可就难受了。

回家的速度因为这场雪,不得不慢下来。这场雪是断断续续地下,林泽三人归心似箭,半点不想停下来。

下午时,林泽看到熟悉的‘石潭镇’城门,想起里面的大房子,顺着无比熟悉的山道,继续走。

路过了买小鹅的大叔家,又看见熟悉的林木,最后顺着小清河往前走,是他心心念念的桃花坪!

桃花坪比安阳县更山,下的雪更久更大,地面一片晶莹的雪白,唯一的颜色是灰褐色的树枝。

流淌的小清河表面结了一层透明的冰,天很黑了,林泽他们的灯笼看得不够清。

进村的路面被人特意清理过,积雪很浅,桃花坪的林家村,有几家窗户里有亮光的。

满身风雪,打开院门,林泽来不及看看自家新建房子长什么样,只想赶紧进屋暖暖。在外面走了一天,他们三人已经筋疲力尽。

新建的三间砖瓦房,堂屋木门被敲响。

炕上的老太太、老爷子、林沐三人顿时起身,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30-140(第4/18页)

“泽哥儿——”

“天爷!赶快进屋,他爷,赶紧给三人掸掸雪,沐姐儿去倒热茶!”

老两口一阵手忙脚乱,林泽三人冻得浑身僵硬,嘴唇止不住颤抖。

“快快换件衣裳,上炕暖暖!”老爷子顾不得老胳膊老腿的,疾步从屋里捡出三条被褥。

林泽握着林沐给的热水,一点感觉不到烫手,哆哆嗦嗦连喝两杯,身体才有了点知觉。

“爷、奶,骡车在外头,找个地儿安置…”林泽颤声道,他被老爷子架着去屋里换衣裳。

另一边,老太太推着林郁盛和多福去他们自己的屋子,“我和沐姐儿去给你们舀热水,先把这身衣裳换下。”

灶房里的早就烧好满满一大锅热水,灶口底下的火都没熄。旁边的菜锅陶罐里都热着饭菜,显然是一直等着三人回来吃的。

林沐舀水,老太太再底下添柴,加大火势,继续烧下一锅热水。

“赶紧,你们爷俩先用雪搓搓,再去泡热水!”老太太忙个不停,瞧着父子俩冷成那样,见到大孙子的高兴劲都提不起来了。

泽同林郁盛乖乖让老爷子老太太用雪搓热活血,然后又一块去木桶里泡。

这时候,父子俩谁也不觉得尴尬。

泡过热水澡,身体是彻底暖和过来。老爷子马上去喊炕上的多福也去洗洗。

一锅热水撑死就两桶,多福只能在卷着棉被躺炕上取暖。

等三人都缓过劲来,林沐方才将饭菜端到炕上的矮桌上,“爹、大哥、多福你们饿坏了吧,赶紧吃点东西。有汤、有荤有素。”

“爷奶、你们吃了吗?”林泽捧着汤碗,火速吃起来。

“吃了,你管自己先吃饱,等会就回屋睡一觉,累一天,有什么事明天再说。泽哥儿,你屋在那边,炕已经烧热,被褥都是全的。”老爷子坐炕边,看着他们吃得香,放心不少。

老太太也附和道,“听你爷的,吃饱就去歇着。真是受大罪,今儿不知怎的下雪。你们也是,应当在县城过一宿,等雪停再回。”

“好好。”林泽朝老两口咧嘴笑,他其实头痛得很,全身都不舒服。在书院待久了,从来没有这样大雪天赶路的。

林郁盛和多福也好不到哪去,他们昨日赶去安阳县,今日冒雪回来。

第133章 第 133 章 父子交谈

躺在柔软暖烘烘的炕上, 大棉被将整个人裹得严严实实,林泽翻了个身赖着没起。

林泽眼睛慢慢睁开,瞧着窗外亮堂堂的光线透进来,不用出去看就晓得今日是个大晴天。

林泽终于有心思打量自己的新房间。

一块块青砖垒砌的墙壁, 屋顶是由一根根粗大的房梁撑起, 整齐厚实的青瓦将一切风雪牢牢挡在屋外。

房间比之前住的茅草屋时大了一半, 床边窗户处设有一张大大的书案。

对面墙下是一个松木做成的书架,长度约莫两米多, 表面泛着莹莹光泽,是用桐油刷过的,防蛀防潮。

最后一面墙是堆放着大大小小的木箱子、藤编箱子,那都是林泽的衣物。

干净、宽敞、整齐有序, 林泽非常喜欢, 晓得是老太太他们精心准备的。

“哥,醒了吗?”一身淡粉色棉袄的林沐轻敲房门小声问了句。

林泽抓了抓头发, 有些依依不舍地离开温暖的炕, “起了——”

“那准备出来吃早饭啦。”林沐没进屋,只是提高了些声音, 带着明显的雀跃。

林泽应了声, 想赖床的心思只能被迫放弃, 起来把一头乱发梳好盘上去。现在林泽要是穿回去, 敢去干古装造型设计的活。

书架上有一块磨得铮亮的小铜镜, 林泽出去前检查一下仪容仪表, 确定没有问题, 打开房门来到堂屋,一看全家都在。

隔壁住得近的三叔公、五叔公一大早就过来,老人家觉少起得早, 大冷天也不可能出去干什么活便凑到林泽家。

“阿爷、阿奶、爹、三叔公、五叔公。”林泽挨个打招呼,好久不见大家还是熟悉的模样。

三叔公他们坐在炕上喝热茶,见林泽出来全都将视线聚集在他身上。

“哎哟,泽哥儿瘦了,可见是念书刻苦。大嫂,一会我让林江拿篮子鸡蛋补补身子。难得回家,过年这些日子可要养回来。”三叔公从炕上下来拉着林泽的手,一个劲心疼道。

老爷子、老太太心里也高兴,昨夜没瞧真切,现在三叔公、五叔公他们说话,老两口便笑着看。

“哪有,三叔公是心疼我,想送鸡蛋给我才这般说的。”林泽将三叔公请回炕上。

五叔公不落人后,刚才嘴里有口热茶便让三叔公抢了先,“来来,刚起身还没吃早饭吧。”

多福从灶房里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上头还卧着一个鸡蛋、一圈肉,“阿奶和阿爷一早揉的,泽哥你尝尝。”

“多谢阿爷阿奶,一看就香得紧。”林泽去饭桌那边一百年吃面,一边听老爷子他们说昨晚林泽三人回来的场景。

吃过早饭,林泽带着林沐一块去村里转悠。

太阳刚升起,林间泛着黄蒙蒙的金光。虽然照在身上感觉不到一点暖和,但看着就是暖暖的。

“哥,你瞧,咱们祠堂修得可好了。天没冷前我已经在那棵枣树下教大家认了七十个字。”

“咱们最美女夫子非你莫属。”林泽称赞道。

林沐抿唇笑,如今在村子里她说话可管用了。

冬天大家都尽量睡久些,一天只吃两顿饭,醒来时间太长肚子会饿得受不了。

林泽兄妹俩闲逛时,各家起来忙活的,大都是妇人和汉子。他们身体强壮些,大冷天在外头干活也没那么容易病倒。即便地里的农活没了,但家里的鸡和猪都是要及时喂的。

“泽哥儿,你到家啦?前几日听说你爹去书院呢,快进屋坐坐。”

“不了婶子,我就是走走,您忙。”

“强叔这么早去挑水?河面结冰了吧?”林泽走到林郁强家附近,恰好看见他从后面挑着两桶水回来。

林郁强说话间,有一股股白气冒出,活动量大,呼出的热气遇冷导致的,“泽哥儿,你可到家了,来来,家里你婶子正好煮了杂粮粥。对了,石头要娶媳妇,你还不晓得吧?”

“啊?石头哥要成亲?看好日子了吗?”林泽非常吃惊,印象中跟他差不多岁数的高中生竟然要结婚了。

林沐面上没有太多惊讶,但成亲的事她一个闺阁姑娘不好在外头议论,便一直没做声。

林郁强络腮胡颤动笑得开怀,径直打开柴门请两人进来。

林郁强将两桶水倒进水缸,那边院里喂鸡的石头娘便欢欢喜喜地接过话题说道,“石头有十七了,咱们种地的不比泽哥儿你念书科考。九月晒泥砖时,村里适龄的都陆续去附近村子寻摸合适的人,石头也是有些运道在,他跟着村里去镇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130-140(第5/18页)

卖咸鸭蛋时,偶然帮了一个摔倒的老伯,给人用板车拉回去。这不就和他家二姑娘看对了眼。”

石头娘三下五除二把鸡食倒进木槽,飞快招呼兄妹俩进屋坐。

林郁强家的堂屋也盘了一铺炕,屋里墙下堆了不少箩筐,里面都装着满满当当的东西。

全都用红纸、红布包裹,看来喜日不远。

杏花在灶房里看火,石头正蹲在箩筐前整理东西。

“泽哥儿!”石头惊喜喊道,又招呼林沐,“沐姐也来了,炕上暖和快坐。”

“恭喜石头哥。”兄妹俩拱手祝贺道。

石头有些羞赧地挠挠后脑勺,“我给你们倒杯茶。”

石头娘在屋里陪客,林郁强从灶房里端来两碗浓浓的杂粮粥,杏花随后跟来,手里是一碟咸菜、一碟切开的咸鸭蛋。

林泽盛情难却,和林沐共分吃一碗。

石头娘很健谈,“都是托你的福,有了那咸鸭蛋的销路村里各家每月都有银钱入袋,手头宽松这日子过得就好起来了。”

“婶子,咱们那些粮食收成如何?”林泽问道。

“桃花坪这片地肥,咱们种的花生、豆子、土豆都不少。你瞧,那好几筐成亲要用的东西,好些都是婶子用今年的花生、豆子换的。那些下蛋的鸭,前儿杀了十来只不下蛋的风干做成腊鸭。冬日里还学本地人阉了一缸辣白菜和酸萝卜。”石头娘春风满面的介绍着,脑子里都是添丁进口的好日子。

林泽从林郁强一家子了解了许多村里的近况。

回到自家,三叔公、五叔公已经回去,毕竟串门不好赖到中午都不走。

林泽家是一天吃三顿的,饭桌上,四菜一汤极为丰盛。

蒸腊鸭、腊鱼、腊肠拼盘,炒鸡蛋,土豆红烧肉,山药排骨汤。

“来,赶紧吃,一会凉了。”老爷子先动筷子。

大家围坐在炕上的矮桌,正式吃上团圆饭。

老爷子兴致高,拿出一坛酒,“来,你俩都倒上。特别是你,泽哥儿,日后这种事不少,你得晓得自己酒量在哪才方便行事。”

林泽原想小酌即可,没想到老爷子还有这一层意思在,干脆陪着一直喝。

爷孙三人喝得大醉,林泽都记不清多少杯下

肚,反正光吃菜没吃饭。

家里三个男人歪躺在炕上,老太太三人收拾好后给他们盖了条被子。

酒精把脑子搅得混沌,林泽只记得一家人从来没有那样畅快地谈天说地。

石头在腊八前成的亲,新娘子是附近小杨村的姑娘,性子温和懂事,模样娇小可爱。

而过年前这半月,林家村还有两位姑娘出嫁的。

喝喜酒时林泽听说林来娣怀了孩子,已经两个月,怕胎没坐稳就没来凑热闹。

感慨事物变化之快,林泽见村里的同龄人成家、怀孕生子。都不由怀疑在男女之情上,他好像没有什么想法。

或许是现阶段大伙都默认他只需要用功念书,婚姻离他还很远。

“泽哥儿不同。”

“泽哥儿是要科考的,哪能像咱们这些泥腿子。”

过了腊八就是年,回来的十多天林泽顿顿带荤,念书压力也小,感觉脸颊都圆润不少。

期间林泽去了好几趟镇上的房子里,把自己早就准备要干的水泥配方摸索一番。

林泽回来后,除了开头几天好生热闹一番,后面日子就开始平静下来。

村子里接连办喜事,全村人很忙,非常忙,但林泽父子俩是不用忙的。

父子俩各拿一卷书靠着炕上的软枕。

林泽放下书,捏起一根麻花,“爹,开春后我或许就要去府城,老师那边说给我寻了大儒。您若是参加今年秋闱,怕是差不多日子也该启程去京城。”

林泽的意思是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他们父子俩出门,短则半年长则好几年,有些事要提前安排好。

“今科若是不中我便递本子去吏部。新朝刚立,想必缺口不少。我谋个县令的差事,为了离安阳县近些怕是得劳烦一下你老师。你比爹在科考上有天分,能走得更远,家里的事就不必过于忧心。只管好好念书,你妹妹也就这几年要出阁。”林郁盛的声音隔着书卷传出,听他这一番话,一点不像是临时说的,反倒是深思熟虑许久了。

这一趟秋闱没有一百多两银钱,如何赶进京赶考?山长水远的,加上科考上意外之事定然少不了,这桩桩件件都是要钱。

林郁盛举人的身份在逃难到桃花坪后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他们不必缴纳赋税、做徭役。

且家里一个举人一个秀才,名下免税的田地数额自家是用不完的,村里所有人加上都有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怪物但被阴湿男鬼盯上了 禅院小姐无下限 朕的贵妃能言善辩 温柔陷阱 她为明月 人外贵族学院也有F4 谁教你这样当宠妃的?[清穿] 普通牛马在诡异世界里打工[无限] 胡乱牵红线[先婚后爱] 和前男友的尸骨h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