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240(2 / 2)
林泽见他们对这事有自己的理解,也很坚持这套行事准则,只得妥协道,“好吧好吧,那你们给我倒杯茶,这些日子便暂时充当你们的夫子。”
“叩谢恩师!”两人脸上皆是大喜,怕林泽反悔似的赶紧跪下叩头。
第234章 第 234 章 首站道县
从京都出发的十一天后, 钦差使团终于这天的中午抵达云淮府府城,比林泽预算中的时间多了一天。
早春的云淮烟雨笼罩、春风拂面,三月中旬已经到处是春天来临的痕迹。堤岸成排的杨柳冒出一粒粒嫩绿的小圆点,湿润的土地上一根根柔软的小草探出一截脑袋来。
船队泊入码头后, 林泽三人早早换上船上仆人穿的低调的灰布袄子, 把自己的行李装到一对箩筐中, 三人跟着船上的仆役先一步下船。
岸上是一排排的云淮府大小官吏和豪门士绅,他们翘首盼着船上的钦差大员下来, 要为他们接风洗尘、设宴款待。
林泽这群仆役跟着本地官吏安排的一行人,先一步将船上钦差大臣们的行李搬运到早已经收拾出来的钦差别院。
挑着箩筐下船后,林泽他们便将这些箩筐和其他人搬运的大木箱全都放到云淮官吏们安排好的板车车队上,等十几辆车都装满才往别院出发。
林泽三人一路上都没有说话, 大家安静地跟着板车往别院去。
大半个小时后, 车队进了一个侧门。林泽三人在谢鸿铭留在的护卫的掩护下,来到一处空的房间换上一身普通人的袄子。林泽原先的两个包袱经过这十来天的消耗, 下船前已经可以将全部东西归拢到一个包袱里。
“三位请跟卑职从另一个角门出府。”负责带路的护卫见三人收拾稳妥, 马上提醒道。
“有劳。”林泽将包袱像背斜挎包一样系在身上,手里拿着一把伞朝护卫抱拳道。
邓十九和孟通亦是如此, 只不过包袱遮挡下还背着自己的武器罢了。
三人从一处角门顺利出府, 外面是一条石子铺就得小巷, 没什么人来往。
这里一眼看去全是白墙黛瓦, 偶尔从附近人家的门缝里能窥见院中林木花草皆繁茂, 是非常典型的江南景致。
“哥, 我们先去哪?”孟通撑着半旧不新的土黄色油纸伞, 眼睛四处打量一番小声问道。
“先去外头找个食肆吃饭,咱们到时候打听一下道县怎么去。三月又名蚕月,道县一带养蚕农户众多, 咱们去瞧瞧是个什么情况。”林泽一手放在包袱的结节上,一手撑着灰绿色的油纸伞。
林泽根据自己做的笔记,大部分势力都在云淮府,各方这么多年下来联姻或是其他关系,捋起来简直千头万绪不知道从哪个人入手比较合适。
就在为难之际,他根据太子给的人员名单中锁定一个叫张鹏杰的人。林泽翻找与他有关的资料,在一本县志中看见道县的蚕桑业极为出名,林泽根据朝廷户部的资料大致算了一笔账,发现生丝产量跟实际上缴的绸布比例很不对劲。
林泽发现云淮当年的生丝产量要上缴朝廷的数额明明可以达到十万匹绸布,结果云淮府的公文里说本府的绸布上缴朝廷户部为八万匹。
即使林泽算出的只是一个大概的数目,但这差了两万匹,数字出入实在太大。
这个张鹏杰的家族经营着好几家大布庄,生产的布匹销往嘉国各地。
林泽手里还有这个人祖上五代的资料,属于正统的官宦家族。目前张家最出息的子孙在旁支,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正四品京官,主要负责官吏政绩、廉洁情况的考核。张鹏杰蒙祖上荫庇,得了个八品员外郎的闲职。
林泽查出的那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230-240(第6/15页)
少了两万匹的账目绝对不是什么疏漏,这还是五年前的帐,近几年的不知道动了多少手脚。这次林泽打算先去道县看看养蚕织布这一块能不能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江南道三府盛产大米、布匹、茶叶、盐和瓷器,全是嘉国非常挣钱的买卖,也是历来贪污腐败最严重的地区。
蚕桑、稻谷跟农民的关系最密切,全都是要雇佣许多农户给这些大地主耕种劳作。而茶叶和盐属于官方严格把控的产品,林泽要是不想暴露身份,会比较难查到什么内部资料。最后一种瓷器在江南道主要生产地也是官窑,林泽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从蚕桑和农耕切入。
到时候太子要打击这些士绅集团,林泽希望最先解救的是依靠蚕桑织布、耕种水稻的农户们。因为这一块直接剥削的普通人最多,像盐、茶和瓷器最多是间接敛财。
林泽边想边走,邓十九和孟通一左一右跟在他两边。
三人不多时就从巷子里出来,因为人生地不熟,孟通便找了个走街串巷的货郎问路。
三人从小巷进入比较宽敞的街道上,两边店铺林立,木质雕花的门窗、屋檐下轻轻摇晃的红灯笼,客人们进进出出,或撑伞或穿蓑衣戴斗笠。虽然下着濛濛细雨,但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葱油蚕豆——卖蚕豆嘞——”
“春笋——早上新挖的春笋——两文钱一斤——”
林泽三人对这一切都极为好奇,大家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林泽视线定格在路边一家小饭馆上,停下脚步朝两人说道,“咱们进这家吃点东西吧,顺道跟店家打听一番。”
孟通顺着林泽的视线看过去,四十来岁的店家正将两个客人送到门口,还温声叮嘱对方路上慢走。
孟通便说了句,“醉江月,名字真好听。这店家瞧着也是个热心肠好说话的。”
邓十九跟着点头,他也不挑吃的,只要跟着林泽就成。
这一路他们俩跟着林泽读书识字,打心底已经将林泽视为师傅。因为林泽教他们时会将书中圣贤大儒们说的话,与生活上真实发生的事进行结合讲授,为的是让两人懂得这里头的道理。
孟通和邓十九两人听得如痴如醉,恨不得一直在船上学个天荒地老,若非考虑林泽要休息,两人都舍不得睡觉去。
林泽见两人都没意见,抬脚就往‘醉江月’食肆走去。
三人刚走到食肆廊下,正收起雨伞准备进门。突然闯来两个衣衫褴褛、满脸污垢的乞儿不停地往林泽身上凑,两人四只手还向林泽跟前伸来,嘴里不停念叨着,“贵人,给口吃的吧。发发善心,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邓十九和孟通两人马上将林泽护在身后,邓十九的手已经搭在后腰的刀把上,眼神凌厉地呵斥道,“滚!”
林泽看着两人说话中气挺足,不像是长期吃不饱饭的样子。林泽一瞬间想起现代坐公交车,有小偷趁乱摸走手机的情形。在邓十九和孟通的掩护下林泽赶紧往后撤,跟对方保持安全距离,还把伞撑开当做隔绝物。
“哎哎~你们俩赶紧走,别影响我家贵客!”刚才转身回店里走了一半的掌柜察觉到门口的动静,赶忙返回处理这事。
“三位客官屋里请。”掌柜走到乞儿
和林泽三人中间,示意他们先进店坐下。
“多谢。”林泽颔首,招呼两人跟上。
掌柜转头就小声训斥两个乞儿,“你们俩看着面生,是新来的?不晓得店里规矩?”
两个乞儿低着头不敢说话,他们是瞧见林泽三人是外地来的便想趁机摸点东西。
掌柜的不想浪费时间,将两人推搡开,“再让我瞧见你们来我家这转悠,小心我告知刘捕头把你们都抓进牢里去。”
两个乞儿头也没回一溜烟跑进巷子里消失不见了。
林泽三人刚坐下,就有个包着青色头巾、身上还带着旧围裙的老妇人过来笑着问道,“三位客官要吃点什么?咱们这有当季最新鲜的菜蔬,铺子里的肉食也都是早上去屠户那现买的,保管好吃。”
林泽往柜台上面挂着的牌子看去,朝邓十九和孟通两人道,“有肉丸子汤粉、鸭血粉丝汤、梅干菜烧饼、春笋腊肉烧饼。”
老妇人见林泽识字,很是热情附和道,“是嘞是嘞,这些几样都是店里时下卖的最好的,三位要不都尝尝?”
林泽点点头,“我先来点吧,要碗鸭血粉丝汤,梅干菜烧饼、春笋腊肉烧饼各一碟子。”
孟通很快也道,“我也要鸭血粉丝汤。”
邓十九紧接着道,“我也一样。”
老妇人笑呵呵回道,“好,三位客官稍等片刻。”
老妇人走后,掌柜的马上过来陪着笑说道,“适才让诸位受惊了,为表歉意,咱们店里送三位一碟酸萝卜。”
林泽起身请掌柜坐下说道,“还得多谢您替我们解围。”
孟通麻利地给店家倒了杯茶水,看了眼林泽开口道,“店家,我们想打听一下这儿去道县该怎么走?”
掌柜的见他们有事要问便顺势坐下,如今店里客人不多,他也有空闲,“道县离府城走水路得半日,你们什么时候去?码头附近很多船家走墨河都会路过道县。”
林泽明白了,“多谢相告。”
掌柜的摆手,示意林泽三人往店里一个角落处的桌子上看去,“那边坐着的兄弟俩正是道县来的,是我丈母娘家的亲戚。他们一会就要回去,你们可以跟他们一块走。”
林泽一时有些犹豫了,他不敢确定面前这个店家说的那两人是好是坏,万一搞半道抢劫杀人的,他们可不危矣。
但是转头一想去码头找的那些船家好像也有这些风险,说来说去古代社会这些事真不少。
掌柜的瞧出林泽的犹豫,“您放心我说的都是真的,他们这回进城是来我家拿蚕种,顺道置办些东西。”
说完掌柜还朝那桌喊话,“大水、阿青——过来一下。”
他开门做买卖的,自然是喜欢给人搭把手,多结善缘。况且这一趟还能照顾到相熟的走船的朋友,给人拉来三个客人。
林泽没想到这两个竟然是养蚕的农户,这真是太好了。他们正巧想了解养蚕的相关事宜,林泽打定主意这趟船得跟他们一块坐。
大水和阿青哥俩同时看过来,然后起身往这边走,“明叔,不知唤我们何事?”
孟通和邓十九给两人让出一条板凳请他们坐下。
明叔道,“这三位也是要去道县的,你们不是坐王七家的船回去吗?问问还有没有位置?”
大水有些拘谨地看了眼林泽三人,“应当是有的。”
林泽微笑道,“能不能劳烦两位兄弟带我们一块去?”
大水犹豫片刻点头道,“好。”
明叔见事情办妥,便说道,“那可好了,王七家又多三个客人。大水你一会去跑一趟跟王七说一声,这几位吃完饭就跟你俩一块回道县。”
林泽朝大水、阿青兄弟俩抱拳道,“多谢两位兄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230-240(第7/15页)
大水两人不太自然地回礼。
明叔笑道,“他俩平时都在村里干活,极少出门的,礼数不周之处,还请多包涵。”
林泽赶忙摆手道,“老叔说笑了,是我们麻烦两位兄弟。”
第235章 第 235 章 生丝内情
因为请大水兄弟俩约了去道县的船, 林泽三人便加快了速度吃午饭,每人吃完一碗粉后,将两碟子烧饼都请掌柜用油纸包好,他们带在路上吃。
期间林泽得知大水两人姓石, 是道县治下石家村人。在石大牛和石阿青两人回来时, 林泽三人已经收拾妥当。
明叔见两个小子回来, 便从柜台后将两人的装满东西的背篓拿出来,“那叔就不远送了, 你们路上小心。”
石大牛连忙过去从明叔手里接过背篓,“谢谢明叔,这回麻烦您了。”
石阿青跟着哥哥站一旁,默默露出一个朴实的笑。
明叔将人送到门口, “下回给叔带点蚕沙, 我爱用那玩意做的枕头。”
石大牛连连点头,“我记住了明叔, 给您带三龄的, 那个时候的蚕沙做枕头最好。”
明叔哈哈大笑,“好。”
一旁的林泽听得有点不大懂, 打算路上跟这两兄弟好好打听一番。
大家跟明叔道别后直奔码头去。
这里的码头不是林泽他们之前下船的那个云淮大码头, 而是淮河的一条支流——墨江。
三人约莫走了半个小时便来到一处种着柳树、桃花的码头, 此时云淮府的天正好放晴了, 林泽远远就能看见碧绿的水里停靠着一排排大大小小的船。这些船并不像林泽以前坐的大型福船, 而是像现代乌镇旅游景区那种乌篷船。
根据林泽所观察, 这些船不仅有载客的, 还有在船上买卖东西的。
石大牛径直往一处走去,林泽三人随后跟着。岸边人流很多,大家都挑着担子或是背着箩筐。
“七叔——”石大牛瞧见熟悉的身影, 赶忙挥手大声喊道。
林泽顺着他的话看过去,只见那位王七带着一顶竹编斗笠,身上那件藏青色的薄棉袄子有好几处补丁。
“大牛,过来啦。”王七上前迎几步,眼睛很快就注意到后面的林泽三人。
“你们就是今日要一块坐船去道县的客人?”王七等人走近,主动朝林泽三人招呼道。
林泽笑着点头,“是啊,今日多得明叔照顾,帮我们寻到船,不然还得在府城耽误一日功夫。”
林泽身后的孟通和邓十九只背着行李也不出声,他们俩根据林泽的安排,充当护卫小厮的角色。
王七在林泽身上打量一番,见他衣着不显但颇有气度,便客气了几分,“那可不巧了,我这船正好往道县那边走。来,你们赶紧上船吧。”
五人上船,林泽发现里面已经有五人。其中一对小夫妻抱着个一岁左右的小娃,小孩用小褥子包着睡着的样子,夫妻俩却脸色憔悴、愁云满面。另外两人是一个身影矮壮的中年络腮胡汉子和一个矮瘦的年轻人。
王七在船头撑船,他儿子在后面,“走咯——”
大声吆喝完,船身开始晃动并往前行使。
船里的林泽发现那个络腮胡汉子和矮瘦年轻人也是外地来的,他们小声交谈时的口音都不像本地人。
船里只有两排横板座位,石大牛看了看,兄弟俩在
小夫妻那边坐下。
林泽三人则是跟着络腮胡汉子那边坐,刚坐下船身就开始移动,林泽顺着惯性往旁边人的肩膀上撞了一下,“抱歉啊,大哥。”
“老弟,你们也是来做买卖的?”坐在林泽旁边的络腮胡男人听完他的话笑着摆手问道。
“老哥也是?”林泽佯装一脸惊讶地反问道。
“来这儿的行商太多了,一听你们说话便不像云淮一带的。大伙都叫我老古,你呢?”络腮胡老古爽快道。
“古老哥,我姓王。头一回来云淮想倒腾点生丝买卖,听说道县那里的生丝很是不错,便打算去瞧瞧。”林泽一脸刚出社会的大学生样,别人一问就倒豆子似的把自己事都说出来。而且语气颇有种自己很厉害了的意思,让旁人更觉得他像个初出茅庐的小年轻。
“哎呀,王老弟你真是了不得的,连这些事都晓得。我跟你说,今年雨水好,桑树长势不错,这批生丝有望拿个好价钱啊。老弟你是来对了。”络腮胡老古毫不吝啬地赞扬林泽的决定。
对面的石大牛听着两人的对话,眼睛往他们身上看了看,随即又低下头去。
“真的吗?那若是买胚布岂不是也很有赚头?”林泽顿时起了兴趣似的,调整身形往对方那转转。
“那肯定的,不过还要看找的织户是个什么情况,若这里费的银钱多,即便生丝价钱低,织成胚布后一样不便宜。”络腮胡老古意有所指地道。
“啊?听老哥的意思是织户这里头还有门道?”林泽皱眉道,好像这个事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导致原本的一些计划不好落实了。
“哈哈哈,老弟这趟是要去哪里落脚?”络腮胡老古却不再回答林泽的话。
“小弟打算先去道县停留几日,老哥你呢?”林泽拱手道。语气中已经亲近不少,好像刚才的一番交心让林泽已经把他当朋友了。
“我今儿先去杏花镇,后日到道县县城,咱们到时候喝一杯?”络腮胡老古邀请道。
“那可好,小弟恭候。”林泽很是高兴道。
林泽看这人估计心里打着什么算盘,而他也想从其口中问出一些内幕。
“老弟是保宁府那的?”络腮胡老古闲聊似的问道。
“老哥真是见多识广,可是去过我们那?”林泽吃惊道。
这老古是个老江湖,林泽更加确定能从他身上获取不少信息。
“好几年前了。你这一趟不容易啊,听说那边还打着呢。”络腮胡老古道。
“没办法,咱们谁不日夜盼着那些蛮子死绝才好。”林泽苦笑道。
很快林泽便顺着这个话头问老古他那次来保宁府行商的事,“老哥哥可以说说你们那次走商的事吗?”
前面所有对话基本都是老古主动在套林泽,这次林泽第一次主动问他,也不触及对方很重要的隐私,因此林泽判断老古很大可能不会拒绝。
果然老古好像要有预料林泽对这些事好奇,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带着家里给的一笔钱出来历练做买卖,可不爱打听这些事吗?
“我记得那年我在云淮弄了一匹很不错的布料,特别是绸布买的价钱比旁的同行都低。保宁府那边虽说人不算多,但府城那里很多人都愿意花大钱买,我……”老古开始给林泽讲这个故事。
两人说了一路,老古的走商经历丰富,挑了两件经常拿出来跟人说的事给林泽讲。
两个小时一下子就过去,杏花镇的码头到了。
“古大哥,咱们两日后见!”林泽朝他挥手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230-240(第8/15页)
老古挥挥手,他的下人也就是那个矮瘦的年轻人把船资付给王七,两人背着行囊离开了这艘船。
船只继续顺着墨河行进,林泽朝船夫王七问道,“七叔,道县还有多久嘞?”
王七撑着杆子回头应了句,“一个时辰上下。”
林泽听完后调整坐姿后跟旁边的孟通小声道,“我眯一会。”
孟通点点头,“我们守着您。”
他和邓十九是练家子这点奔波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林泽是个文人,身体没那么硬实。刚才又跟那个络腮胡周旋这么久,现在累了是该小憩一下。
林泽抱着包袱仰头靠在后面的木墙,随着一晃一晃的船只和外面时隐时现的声响渐渐睡过去。
两个小时候,孟通轻轻推动林泽的手臂,“少爷,道县到了。”
林泽马上睁开眼往外面看去,这首船果然在慢慢考靠近岸边。
“道县码头到了——”王七提醒道。
林泽三人下船后,石大牛也跟着出来。
石大牛跟船头的王七小声说了几句话,然后拔腿追上林泽,“王、王少爷!”
林泽站住脚,有些疑惑地问,“大牛,怎么了?”
石大牛脸有点红,颇为不好意思的模样,但还是磕磕巴巴道,“王少爷,能不能往那边走走,我有话跟您说。”
林泽和邓十九、孟通三人交换一个眼神后跟着石大牛往岸边的人少的柳树旁走去。
林泽两人站定,邓十九、孟通在几步外守着,石大牛四处看了一圈才往林泽凑了凑。
“王少爷,您要买生丝吗?我家今年能卖您100斤,比您在市面上的铺子里买的低两成的价钱。”石大牛压着嗓子紧张兮兮地说。
林泽愣神片刻,马上意识到这里蕴藏的机会,脸上露出一股感兴趣又遗憾的神情,“大牛兄弟,一百斤这也太少了。你们春季这批蚕就这点生丝?那全家不得喝西北风去?”
林泽一幅大少爷脾气,说起话来很直白,好似一点不用顾及石大牛的情绪。
石大牛根本不觉得有什么冒犯,只是犹豫和担忧。
林泽见他有难言之隐似的,缓了缓语气转变策略道,“大牛兄弟,你家的生丝若是东西好价钱又便宜,我做买卖的当然想多买些。你现下半遮半掩的,我也怕你们会不会骗我做这个买卖。既然你不好开口,那我们先走了,日后有缘再见。”
石大牛心一急连忙道,“王少爷!”
林泽见此事还有商量的余地,更加耐心劝说道,“你放心,我不是个忘恩负义的。况且我这回是来历练,买谁家的生丝不是买?你家够数,这个钱咱们一起赚。”
石大牛视线在林泽脸上打量一番,一咬牙便说道,“这事即便我现在不说,你在道县待久了也会知晓。我们这些养蚕户每年出的生丝都不能私下跟收生丝的商户做买卖,而是要卖给指定的几家本地专收生丝的铺子。你们外地来做买卖的人直接来村里收生丝,大伙都会说今年的生丝已经被订完。”
林泽听完都惊了,竟然还有这种事。这不是意味着中间商不仅能用很低的价钱从养蚕农户的手里拿到最优质的生丝,还能联合起来定个高价,转手卖给外地来收生丝的商人。中间商什么都不需要做,就两头赚钱。难怪石大牛听说林泽要来买一批生丝会专门找他商量做这个买卖。
“这意思是你们家能偷偷留下100斤卖给我,若被那些人知晓会如何?”林泽小声问道。
“被他们知道我们家以后的生丝都不会再有人买,只能压在手里,再卖田卖填补亏本的数额。王少爷这事我什么都跟你说了,一点没有骗你,也不敢那些事开玩笑。”石大牛很严肃地道。
林泽明白了为什么风险这么大,石大牛也要找他私下交易,估计是那些大商户收购的价钱压得很低。
“你放心,大牛兄弟我这两天去你们村瞧瞧,你家的生丝若真不错我买了。你这人仗义坦诚,我也不是小气的人!”林泽一脸江湖行走义气不能丢的派头,
“哎哎,谢谢王少。我们在石家村,离县城一个多时辰的脚程,你雇个车来不用多久的。”石大牛高兴地说道。
“好。”林泽拍了拍他的肩膀,生丝的事终于找到了关键线索!
第236章 第 236 章 应邀进村
为了方便行事以及出来历练的富家少爷人设不倒, 林泽带着邓十九和孟通入住了道县县城里最豪华的客栈之一——长乐居。
林泽三人交了定金,就由一名伙计带着入住其中一间上房。林泽三人虽然衣着简陋,但掏钱的动作实在轻松爽快,让店掌柜都露出惊讶之色, 庆幸自己没有以貌取人把这三个轰出去。
林泽一进屋就打量了一下这间豪华客栈的上房。一进门是布置有一张圆桌和圆凳的外间, 正对大门的墙上挂着书法挂画, 底下有一条长案,供着一尊财神, 左右各摆着一个花樽。左边是一间书房,右边是一间浴室,连着最里面是一间卧室。
伙计带着三人简单看一圈,又询问过是否需要送晚饭进来。
“四菜一汤, 弄点你们本地好吃的。”林泽坐在圆凳上翘着二郎腿, 满眼挑剔地看着周遭一切,好像住这样一间上房还是受了极大的委屈似的。
伙计恭声应下, 朝林泽恭道, “大爷,若是没有旁的事小的先出去, 不打扰诸位休息。”
林泽看都没看人一眼, 有钱少爷心高气傲的模样展现得淋漓尽致。邓十九两手抱胸站在林泽身后, 眼神冷漠又凌厉。
“行, 你先出去吧。”孟通在人情世故上较之邓十九可谓熟练许多, 上前一步将门关上。
林泽见状这才坐直身体朝两人招手, 示意他们一块坐下, “阿通、十九你们俩明儿一早去这附近那些卖生丝、胚布的店面打听一下行情,能走多少家就问多少,晚上回来告诉我它们的价钱。”
孟通、邓十九两人点头, 他们都知道此行目的,但具体如何做得听林泽安排。
“少爷,打听生丝行情的事我一个人就行。让十九跟在你身边吧,他身手好能保护你的安危。”孟通心思灵巧,已经猜到林泽要自己去干点什么事。
“少爷,我们俩必得有一个跟在你左右,否则有个什么差错我们没法回去交差。”邓十九很认真道。
林泽想了想觉得这个方案也行。林泽明天打算去石家村实地走访看看能不能摸到更多的内幕,他这个大少爷人设确实得有个护卫跟着才像样,“那成,明日十九跟我一块去石家村,阿通你自己要当心。”
晚上林泽躺在床上,意识进入空间开始写云淮府日记。其中的重点发现是道县及附近一带所有养蚕农户每年所产的生丝都会被几大商户收购,且价钱低廉得让养蚕农户们不得不私下找散客卖家做交易。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听石大牛所说私下买卖生丝要是被顶头收生丝的大户们知晓,惩罚是很严重的。道县这些养蚕户每年大头收入便是蚕丝,石大牛那一百斤生丝挣不了大钱却要冒如此大险,怎么想都有点不可思议。
这里头的原因林泽目前猜测有两个。第一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 230-240(第9/15页)
些大商户其实对这种小额的私下交易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只要蚕户交齐大商户家规定的数额,剩下还有一点点生丝可以当做安抚这些蚕户。
养蚕农户也会因此想方设法去研究怎么增加蚕丝的产量,以此让自家赚更多的‘外快’。
第二个原因是石大牛家有急着用钱的地方,不得不冒这么大的风险跟林泽这个只认识半天的外地小老板私下交易凑出这笔钱。
林泽觉得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表现出那种第一次出门历练、心眼还不是很多的少爷人设。石大牛虽然是个养蚕户,但这件事太过重要,他肯定也是考虑过跟林泽这样的人做买卖比找那些老油条更安全。
石大牛也怕找那些老油条到时候货给了人家,尾款却收不到。老油条只需一威胁,说要去把这事偷偷告诉本地的那几个大商户,石大牛他们马上就哑火。这亏就吃大了,这些蚕丝的收入比卖给大商户拿到的还少。
林泽花了三个小时将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推测都写在一个日记本上,到时候回到京都,他会根据这个原始版本的日记进行删减增添的二次创作,最后交给陈辉鸣这个太子查看,让陈辉鸣决定到底砍哪些人,什么时候开刀。
这么一想,林泽拿起自己已经写了两页的笔记本不由在空间里吐槽道,“果然正经人都不会写日记,这不就是生死簿吗?”
翌日,林泽换了一身有钱人才穿得起的暗红色锦袍,腰间缀着香囊、玉佩,手上还非常附庸风雅似的带了把折扇。
最大的变化是他的脸用草药水定时涂抹得偏黑,属于典型的保宁府人的特征也符合行商经常风吹日晒的人设。林泽的行囊里还带着几样化妆品,这是因为他出发前在京都时专门练过一些化妆术,让自己的五官都有一点点变化,加上走路时林泽故意外八加驼背。相信这一整套伪装下来,不是特别亲近的人也不能认出林泽和王强是同一人。
简单吃了早饭,林泽三人离开安乐居。到了外面后,孟通独自行动,林泽带着邓十九到车马行租了一辆车去石家村。
一路上林泽通过车窗往外看去,道路两边除了一块块碧绿的水稻田,其他全是连绵的桑田。许多农户背着竹篓在桑田里踩在桑叶,连七八岁的小孩都不少。
这次只租了车马,邓十九充当车夫,林泽两人每走一段路都要找人问一问。
“少爷,前头有岔口,我们又得停一停去问个路了。”邓十九慢慢勒紧缰绳,朝里面的林泽说道。
林泽算了算时间这一片应该是石家村的地界了,又见前面道路旁的田埂上有五六人,估计里面有人认识石大牛的,“行,一会我也下去问问。”
马车在泥土路面上停下来,引起了附近五六人的注意,大家原先放松的神色一下子收起来,纷纷盯着林泽两人的动作。
林泽走近几步朗声招呼道,“哎,打听一下这是石家村吗?我是来村里瞧瞧今年的生丝如何,大伙家里有没有?”
那六个人里有五个事成年汉子,有一个是十来岁的小孩,听见林泽问的话便放松了些,他们这年年都有来询问这些问题的人。
“贵人,这是石家村。咱们今年的生丝都给订完了,您可以去县城里的商铺问问。”其中一个老农轻车熟路地回道。
“什么玩意?少爷头一回来做买卖就吃闭门羹?”林泽往他们那又走了几步,单手叉腰往沟渠里吐了口口水。
那五个汉子听闻这话,大家的目光顿时默契地交汇在一起,就有另外一个年轻汉子恭声说道,“贵人,我们村里还有自己家做的绸布手绢、扇面,花样都是府城里卖得极好的,您倒手卖去外地也不少赚。每年都有客商专门来咱们这些村收呢,贵人可有兴趣瞧瞧?”
林泽一听,这不正合他意?对方连台阶给他搭好了,都不用林泽自己想理由进村。
林泽换只手叉腰,目光在这几人脸上扫过,不耐烦道,“忒,真倒霉。行吧,本少也不能白走一趟。你们手里是要真有那些个玩意才行,要敢骗我,有你们好果子吃。”
五人见林泽竟然真的愿意收那些东西,不由露出惊喜之意。其实一般的客商听得村里的生丝都被订完后,对他们这些自己绣的手帕、扇面都没有什么兴趣,真正愿意买走的更少。
但这些也是他们为数不多能卖给这些外地客商挣钱的,而且大客商肯定看不上他们村这些玩意,只有林泽这样的小商贩会看一看。
若最后卖不出去,大家只能拿去县城那些愿意收的铺面,只不是价钱是相当低的。云淮府有许多绣房专门做这些,比村里的姑娘们绣得好,大客商一般都去找这些绣房批量购买。
“贵人放心,我们定然拿最好的绣品给您,稍稍差点的不成。这样吧,我们三给您带路。”年轻汉子当即道。
“你叫什么?”林泽毫不客气地问道。
“贵人喊我石三便好。”年轻人抱拳道。
“哦,我昨儿认识了你们村里叫大牛的,他告诉我你们村能做买卖的。这小子真是个骗鬼的,生丝卖没卖出去都不清楚,就敢跟我说这儿的生丝好,价钱还便宜。”林泽脸上一副咬牙切齿的愤懑模样。
五人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意外。他们没想到这人是大牛引回来,大伙暂时没空猜想大牛
做这事得原由,反正对他们来说有好处就是了。
“哎哎,咱们给您赔罪、赔罪。这事也巧,是他回来前才有的,他家老爷子做主卖的生丝,贵人多担待。”五人中辈分最高的老汉走到林泽跟前连声道歉。
“你又是哪个?”林泽皱眉道。
林泽观察到这几人对他态度转变,知晓自己进村做买卖是他们十分渴求之事。林泽手里的项目经费充裕,一个村的绣品外加几百斤生丝他还是可以拿下的,也不怕到时候只看不买。
“您喊我老生头便好。”老汉笑呵呵道。
“好了,本少没闲工夫管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赶紧带我进村,免得老子天黑前回不去县城。”林泽转头就上车。
“好嘞好嘞,您跟着咱们走,约莫一刻钟便到。”石三转头给其他人使眼色,示意大伙赶紧跟上别让车上的人改变主意了。
车厢里的林泽已经在想,这些人喊自己进村看绣品会不会有别的用意。一个人铤而走险会害怕,但一群人呢?大家都私下卖生丝给林泽,互相打掩护可不比一个人偷偷卖来得安心。
第237章 第 237 章 恶奴伤人
马车在下过雨的泥土路上前进, 要不是怕娇生惯养的少爷人设崩塌,林泽恨不得自己也下去走路算了,晃得人头晕想吐。
“喂,老头晓得其他村的生丝卖没卖吗?府城和县城铺子里卖得贵, 我才专门来村里找你们这些养蚕的买。本少爷辛辛苦苦跑这些犄角旮旯的地方可不就是学着挣多点银子吗?真他妈烦人, 这都被人全定完了, 哪个王八犊子这么快的手脚?连口汤都不给老子留。”林泽掀开车窗帘子叨叨逼逼起来,完全就是大少爷脾气, 一点委屈不能受,还口无遮拦。
“贵人息怒、您息怒。据小的所知,周遭的村子都卖完了,您多担待。”石三走到林泽马车窗下连声安抚道。
石三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