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2 / 2)
周长城换上万云洗干净的旧工装,被妻子放在心里肯定是欢喜的,但是他不同意:“你天天忙着瓜子卤菜的,太累了,别来。”他了解小云,若是她白天出门去县中心,肯定不会花费两毛钱坐公交车,而是走路去的。
万云却说:“你看你都瘦出骨相了,再不给你吃点儿好的,抱起来都硌手。”
“昨晚我想清楚了,为什么这么久县里都没人卖素卤菜,原来是大家吃得少,也卖不动,那我就不卖了,昨天剩下的这一锅,中午我拿些给我姐和师父师娘他们。等过阵子你休息的时候,我们每周去西郊跑一趟,多做点儿卤蛋,卖给过路的人。”
“还有几天就到中秋节了,我下午去西郊找林店东买瓜子,多做一点,反正现在天天出太阳,不下雨,多晒些,好好保存,瓜子也放不坏。要是阿文姐家里做米饼,我也搭个伙儿,烤点儿米饼过节。”
“现在入了秋,咱们的棉被和棉衣棉裤都要操持起来,还没和潘老太说要借他们家的缝纫机,等会儿还要给她留一碗卤菜。对了,中秋节后第三天是周六,你放假吧?咱们还得回一趟万家寨。中午给你送饭后,我去问问我姐今年是怎么打算,要不要一起回去。”
这么一说起来,全是事儿。万云不赖床了,赶紧起来,穿好拖鞋,手脚利索地穿衣照镜子梳头发,拿起毛巾牙刷出门洗漱,又叮嘱周长城中午别在食堂吃,等她送饭。
原来维持一个家庭的运转,要做这么多的大情小事。
周长城这下完全懂了,什么叫家里开满花,全靠媳妇来当家,他只是负责在厂里干好活儿,拿工资回家就行,但万云在家什么都要管,桶里还有他们昨晚换下的衣服,他没空,就落到了万云手上,再加上屋里屋外的卫生,林林总总,够她累的。
“这是昨天厂里发的票,”周长城从另一件衣服的兜里掏出一叠印着新油墨的票据,递给万云,“缺什么,你看着用,不够了和我说,我去找工友们换一换。”
万云接过来,大略地看看,心里有了数,和桂春生寄来的那几张票放在一起,今天要做的事情多着呢,这个还不急,不过也要赶紧动起来了。
最后出门前,周长城好好地把自己的妻子抱在怀里揉了一把,亲了又亲,才恋恋不舍上班去了。
万云洗漱完,开始洗衣服,晾好衣服,又松了一遍菜地,锄草下种,秋季的青菜得种下去了,过阵子下了霜,好多菜就不耐种了。
潘老太来的时候,万云刚洗干净锄头。
这金牙老太,她不来,万云也要找她的。
“潘老太,这是我昨天卤的素菜,您拿个碗来装一碗回去吧。”万云洗净手,从屋里端出来一锅卤菜,开了盖,扑鼻的香味。
潘老太吞了口口水,也不管万云是否有事相求,立即“噔噔噔”上楼,拿下一个小盆子,比万云那个碗要大了一倍,看着那个铁盆儿,万云也没办法,只好给她装满了。
“阿云,看你苦着脸,以为我是白吃你的?”潘老太背着手,哼一声,大方地从兜里掏出五毛钱,放在她桌上,笑嘻嘻地说,“我知道肯定给少了,但你别介意,我再给你喊几个人来。”
万云赶紧接话:“那就多谢潘老太了。”
潘老太也不管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40-50(第6/17页)
干不干净,从万云手里接过来,立即用手捏块香姑来吃,她现在牙口不好,喜欢一切软烂的食物。
万云没来得及阻止,还是劝道:“潘老太,手上脏,小心吃了闹肚子。”
潘老太嗦了嗦手指,一脸大无畏:“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万云噎住,只好随她去,趁机找她说了借缝纫机的事。
潘老太这人有意思的很,那缝纫机是她儿媳妇的存钱存票买的,平日里其实人家年轻人也不拘着她老太太用,但是潘老太就是觉得那是别人的,不是她的,当着儿媳妇的面不用,等她上班了才开始踩踏板,要是谁来借,她都推到儿媳妇身上去,现在万云开口到面前,潘老太心思一转,低声说:“阿云,等我儿媳妇上班了,你再来,别让她知道。”
万云有些踌躇,她不想介入潘老太和她儿媳妇的小九九中去,借个东西,能借就借,不能就想其他办法,于是用商量的语气说道:“潘老太,要不我找个莉姐在家的时间,上去问她吧?”
潘老太的儿媳妇叫黄莉,在家具厂是个能干的人物,平日里对四邻挺可亲的,因为卖瓜子和小吃食,万云和她打过几次交道,并不觉得她难相处,何况那缝纫机自己用得不熟练,不会的地方也能请教请教人家。
被万云这么一说,潘老太反而想做主了,手一挥:“来来来,欢迎你随时来,什么时候都行!”
万云这才笑起来,借个缝纫机都要偷偷摸摸的,她又不是贼,到时候拿点儿东西,不空手上门,说话软和点儿,莉姐不是那种难说话的人。
这个事情定下来,又接待了几个来买剩卤菜的老太太,两毛一碗卖了出去,万云点了钱,锁好门,才有空去东郊找村民买母鸡,因为前阵子万雪坐月子,她时常到这儿和买鸡买蛋,认识了好几家人,人家见到她都热情地来打招呼,金主来了,万云这回照旧花了五块钱买了只鸡,还买了二十来只鸡蛋。
中午时,做好一顿有肉有菜有汤的饭,收好两个饭盒和汤碗,万云又装了两碗卤菜,到电机厂去找周长城。
周长城听到保卫科的人来喊他时,脱下沾满机油的手套放在一边,抬手擦擦额头上的汗,装作不经意地炫耀:“我爱人看我最近太辛苦了,给我熬了鸡汤。她年纪小,没见过世面,以为我加班就是受罪,见不得我这样,让她别来,还非要来。”
工友们都起哄:“得了得了,又不是只有你才有老婆,谁被窝里还没个女人呢,嚷嚷什么?赶紧出去喝你的汤!”
“我看你是夜里没力气,你老婆才着急忙慌给你熬汤的!”男工友混在一起,总是少不了这种带颜色的隐晦话题,“长城,还年轻,可悠着点儿,男人别把身体熬坏了!”
周长城挥挥拳头,小跑出去,脸上还带着遮掩不住的笑意。
第044章 第 44 章
周长城从电机厂出来后, 看到万云立在门口一棵树底下,她背了个县里农人常用又实用的阔口背篓,双眼盯着大门络绎不绝出来的下班工人, 生怕错过周长城的身影。
好在周长城个子高, 人又长得精神,万云一眼就看到他了,朝他用力挥手,用大大的笑容迎接他, 周长城也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牙齿,幽邃的眼眉在众人中尤为突出。
“小云!”周长城小跑过去,上前把万云的背篓拿下来, 挺重手。只是送个饭, 怎么还背了个这样大的竹篓过来?
两人找了个电机厂门口的石头长凳坐下, 万云从背篓里掏出两个饭盒和一碗用枯荷叶盖起来的鸡汤:“城哥, 快喝汤,有点凉了。”
对于做饭的人来说, 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着吃饭的人,把她做的饭菜通通吃光。
周长城边喝汤,边看着万云把两个铝制饭盒打开,满满的饭菜和鸡肉, 看得人饥肠辘辘,食指大动。
“有两个鸡腿,你一个我一个,我在家吃过了。”万云巧笑, 指了指饭盒,“今天我还做了你喜欢吃的番茄炒蛋。”
“好喝!”周长城饿了, 喝汤如牛饮,又把里头的鸡肉红枣和香菇都吃完,再端起饭盒吃饭,肚子跟个无底洞似的填不满,万云在一边不停地叮嘱他吃慢点。
“里面还有什么?”周长城吃完,满足地用小云的手帕擦擦嘴,看背篓里头还有几个碗,用一块布挡着,问道。
万云把布掀开,她煮的十多个卤水鸡蛋,和几个照样用枯荷叶挡住的小碗:“这是剩下的卤菜,等会儿你拿三碗回去,给师父和两个师哥,记得让他们把碗拿回给我们。我去我姐那儿一趟,给她也留了。”
“去完我姐那儿,我就去一趟西郊,之前和林店东说好去拿瓜子的,这二十个卤鸡蛋,我顺便在西郊卖一卖,中秋节前后往来车辆肯定多,能赚一点是一点。”
给万雪的那一盆卤菜,明显比其他三个小碗要大一些,都是万云这个当妹妹的小心思罢了。
“小云,你真有办法。”周长城再次由衷地表示佩服,出了电机厂,他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干,在努力钻营钱票这些事情上面,完全不如万云的脑筋灵活,“只是你别太辛苦,要是没卖出去就早点儿回来。”
“好,我晓得的。”姑娘家,一个人在西郊总是让人担忧的,万云知道。
“对了,这是早上收到的邮政包裹条子,是桂老师在广州寄来的,还有一封信,你顺便拿回去,下午有空的话就到邮局去领。”周长城从兜里掏出一封信和一张手写的包裹单,“晚上我还要继续上班到九点,你先回家,要是累了先睡,就别等我。”
“知道了。”万云把信件和单子收起来,没有立即去看。
这个桂老师真客气,上回她和城哥只是给他寄了几袋平水县的山货特产,他竟还有还礼,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周长城把饭盒洗净后,放回万云的背篓里,双手端了三晚满满当当的素卤菜回了厂里。
万云则是继续背着她的背篓去了万雪家。
万雪出了月子,依旧请廖大姐来帮忙做家务带孩子,双职工家庭的时间被工作卡的很死,孙家宁一个男人,先不去说他是否是个称职的爸爸和丈夫,就万雪这个要上班的妇女而言,有了孩子真是恨不得把自己掰开来用。
作为一个校职工,万雪上班不忙,但按着规定,上班时间她就是不能离开学校。有两回她把孩子带到学校去,领导觉得可以理解,倒是被两个同事给批评举报了,后面主任也认为她这个头开得不好,不然其他的校职工有样学样,影响不好,就让她上班别带孩子来。
没有办法,万雪只能继续请廖大姐替她看着孩子,和廖大姐说好,每隔两小时把孩子抱到到县小学来,她再找个没人的角落给孙恬小朋友喂奶,喂完奶再让廖大姐抱回去。
孙恬小朋友,小小年纪,就成了“走读奶娃娃”。
万云专门挑了他们午饭过后的时间来的,万雪刚喂完奶,手上抱着孩子,稀罕地摸自己女儿的手手脚脚,怎么看都不够,而孙家宁则在里头午睡。
“姐。”万云轻轻地敲门,这时候筒子楼的人大部分人都在午休,不好大声说话。
万雪听到万云的声音,立即站起来去开门,见是妹妹,小声笑着对怀里的女儿说:“甜甜,小姨妈来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40-50(第7/17页)
”
“甜甜好。”这个孩子是万云抱着长到一个月的,感情亲厚,摇了摇她的小手,逗逗她,还不到两个月的孙恬小姑娘什么都不知道,奶呼呼地眨着眼睛,没几下眨累了,翻了翻白眼,闭眼要睡着了。
“你怎么这个钟点过来啦?”万雪没把门打开,头稍稍往后回了一下,怕吵到孙家宁。
秋天一到,田里堆积秸秆,山上落叶多,枯柴也多,他们林业局的防火工作又要展开了,孙家宁最近都在忙着给下级林业单位和林业站下发文件,传达护林精神,累得他回到家就想躺着。
“我给你和姐夫送卤菜。”万云站在门口没进去,外头的太阳依旧火热,落在她脸上和身上,万云的额头出了一层汗,水晶晶的,大眼睛里都是真诚,“姐夫在午睡吧?我不进去了,你拿着。”
万雪让她等会儿,回去把孙恬放在孙家宁身边,放好那盆素卤菜,抽出一张油纸,包了两个五仁月饼出来,半阖上门,递给万云:“拿回去和阿城吃。”
万云没有推却,拿过来放在脚边的竹篓里。
“怎么没担担子,又换成竹篓了?”万雪知道万云一直在搞些小生意,但具体卖什么,一会儿瓜子一会儿米糕,她现在有些迷糊,好像妹妹什么都在弄。
“担担子”这三个字从万雪嘴里说起来,万云有点过分敏感,但是她强迫自己不去在意这点敏感,压住那阵脸热,而是从竹篓里头拿出两包瓜子,五香和香辣味的:“姐,你把瓜子拿到学校去分给你同事他们吃,他们要是觉得好,想买的话,你帮我拉拉线,和我说一声,我做好了,给送到你们学校去。”
不等万雪开口,万云一鼓作气,赶紧说:“我这个不要票,是自己晒的,一斤三块钱,他们要不了那么多,要几两也给送,你帮我登记一下,我用报纸包好,保证不缺斤少两。中秋节到了,这些瓜子自己留着吃或带去走亲都行。家具厂就好多邻居都订了。”
万雪拿着拿包瓜子,心里五味杂陈,似乎有一百句话要开口,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只答应了一脸紧张看着自己的妹妹:“行,我带去给他们吃吃。有人要的话,怎么和你说?”
“明天下午,你下班了,我再来找你。”万云立即绽开一个笑,那口屏起来的气也散了散,提起的心都放下不少。
在大马路上做小买卖,吆喝喊客,万云自觉脸皮厚不在意,反正谁也不认识谁,可上门自荐自己的东西,还是要托万雪去做这事儿,她是真心害怕被拒绝,何况她姐说话训斥人的时候,可是一点情面都不留的。
才二十岁的姑娘,谁人没有自尊呢?
万雪伸手把妹妹略微散乱的头发别到耳后去:“成天担担子,辛不辛苦?”
“不苦!”万云用力笑,用力摇头,嗓音紧绷,脸上的汗水落到脖子里,消失在衣服底下,看不见了,“最近中秋,我想着赶紧做一批瓜子出来卖掉,反正我现在没工作,闲着也是闲着嘛,不如找点事情做。”
万雪都有点不忍心看万云脸上的笑,转过眼,看着楼下空无一人的小平地,地上长了零星几颗杂草,一年四季都在,无人踩踏,也无人浇水,天生天养的,好像不会死掉,也不会莫名被拔除。
她换了个调子,用欢快的语气说:“看来这个中秋节,你赚得不少,房租不愁了。也是好在你会打算,日子过得下去,手里多留点儿钱总是好事。你是不知道,养个孩子,精心一点儿的话,花费一点不比供个学生少,我和你姐夫两个人的工资有时都撑不住。”
万云知道万雪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笑得又更大力了些,脸上的肌肉都有点发酸,拎起脚边的竹篓:“姐,那就多谢你了!快两点了,你也去午休一会儿吧。我先去趟邮局,给周长城拿个包裹。”
“行,去吧,太阳大,记得走树底下,别被晒着了。”万雪拿着拿两包瓜子,殷殷叮嘱她,看着妹妹的背影,万雪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点嫉妒万云那种永不服输的鲜活生命力。
万云下了楼,脸上还绷着那个笑,上嘴唇黏在牙齿上,有点扯痛,想到已经不在她姐面前了,这才松了松肌肉,揉揉自己的脸颊,一阵落寞的心情侵蚀上来,这次不是先头对姐姐那种酸溜溜的失落感,她是觉得自己有点可怜,不过,她安慰自己,只有一点点可怜,如果她姐能拉来几斤瓜子的订单,那么这一点点可怜也会消失的。
当公交车一路摇摇晃晃到西郊的时候,万云的已经转过念头来了,她看着自己的双手,干净,干燥,有点干活弄出来的小口子,过两天就能好。要好好在县里生存,就要脸皮厚,强上天的自尊并不能替她和城哥交一个月的房租,也不能支持他们去广州看世界,所以一定要攒钱,不顾别人眼光地攒钱!
她和城哥年华正好,光荣劳动,一点也不可怜!
今天,她要到西郊卖出二十个卤蛋,还要找林店东买生瓜子。
林店东的生瓜子好收,他这儿人来人往的,只要说一声,就会有人把货出给他,这回他给万云收了二十斤,因为是节日前夕,似模似样地给万云涨了一毛的价格,万云磨了好久,才松口降两分钱。
行吧,蚊子腿也是肉,两分就两分。
万云装好二十斤生瓜子放在竹篓里,又到隔壁的副食店里买些大料囤着,她现在不在林店东这儿买大料了,不然林店东的老娘老拉着她打听放多少料,加多少水的事,她不说还给脸色,就有点烦人。
吃月饼是中秋的习俗,到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里备点儿。
平水县有一种烤米饼的特产,是先把粘米粉炒熟了,再放入晾凉的黄糖水中,加入芝麻和少许白糖,或是一些切碎的果干进去,用大棒搅匀,到粘手的状态后,再用模子倒出,放在锅上,最好是个平锅,大火转中火,再转小火烤两小时,烤到略微焦黄,饼块成型就可以吃了。
烤米饼做起来不复杂,但是很需要耐心,要是水和糖的比例不对,烤的时候就容易散,味道也不对,吃起来满嘴的粉,干燥,难以吞咽。
这种烤米饼,平头百姓做得少,因为不好掌控火候和粉水比例,用料多,也实在有点奢侈。
烤米饼在平水县的一个老铺子里有卖,解放前有两个兄弟合伙在卖,是县里的老招牌了,解放后收归国有,现在还是国营的饼店,平日里有人买点儿甜饼当解解馋,生意并不见得多好,但一到中秋,就会有一堆人排队抢饼,自己家里放着招呼客人,或是买来送人。
总之,中秋节的月饼月亮,还有河里螃蟹,田里的泥鳅,都是这个时节应景的必备之物。
万云这回在西郊的副食品店里看到有人在卖小小个的烤米饼,不到她巴掌大,一个居然卖到了五毛钱,平日里最多就二毛五一个,看来也是冲着中秋节这波行市来的。
她木着脸从兜里数出五毛钱,要了一个米饼,咬一口,小饼碎成四块,落在她手心,掉了一手的粉,这手艺也太不能见人了,万云心里悄悄评价,但花了五毛钱,还是吃了一半,干得她猛喝两口水才咽下去,剩下一半拿回去给城哥尝尝味儿。
买好了这些东西,外头大榕树下还是没有路过休息的车辆,她和几个卖玉米红薯芋头的小贩蹲在一起,等车来。
等到快四点了,终于有辆车慢悠悠地停了下来,万云和其他小贩一拥而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40-50(第8/17页)
“卤蛋,卤蛋,香辣好吃的卤蛋!三毛一个!”
“玉米,红薯!便宜好吃!三毛一根,五毛两样,吃了管饱!”
“甜水,甜水…”
下车的乘客睁着惺忪睡眼,有人到杂草丛生的地方,解开裤头,大行方便之事。
总有人想占便宜,说吃了再给钱,万云没理,当她傻子呢,转头继续兜售给下一个乘客,二十个香辣卤蛋,数量不多,她用料足,闻起来就好吃,一人吃了就会惦记再吃一个,乘客坐了几日的长途车,早就想吃点温热香辣的东西,因此很快就卖光了。
待眼疾手快收了钱,万云赶紧跑回林店东那儿去拿自己的竹篓。
林店东见这小姑娘精明利索的劲儿,每次都要摸着肚子笑。
万云背起小背篓,比来时要重一些,毕竟有二十斤的生瓜子呢。
走之前,又看到林店东店里有饼模子卖,是个圆圈花边的模子,里头还刻着一朵简单的荷花,她盯着看了一会儿,这才拿起来看,问这个多少钱。
林店东说是乡下木匠做了拿来卖的,八毛钱一个,万云就要了一个,心里有了点子思量,却又暂时还没想清楚,也不勉强,赶紧坐车回去了,她还得赶在邮局下班前,去拿桂老师寄来的包裹。
第045章 第 45 章
万云赶在邮局下班前的半小时, 把桂春生寄来的包裹领到手了。
看到万云递过来的条子,橱窗里两个男工作人员互相对对眼儿,这大木箱子放了两天, 领取人总算来了, 他们从接到的那一日就开始猜测了,这里头装的都是什么东西?地址是从大城市寄过来的,箱子又封得严严实实,一点窥见不了。
光是帮她进去抬木箱子的工作人员就有两个, 其中一个看着像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伙儿说:“你这亲戚给你了什么东西啊?老大一个箱子,沉甸甸的。你一个姑娘家估计拿不动。”
万云还想,能有多大?她一个人肯定能扛回家:“不知道呢,等会儿看看。”
等那被封起来的木箱子被搬出来后, 万云也惊呆了, 那木箱子四四方方的, 长长的一个, 也就比她人矮一点,四周钉了几十个钉子, 现在要拆肯定不方便,也怕拆出来的东西零零碎碎的,她不好拿回家具厂去,还是得整个箱子运回去才行。
刚刚和万云说话的小伙子看她一脸为难, 笑着说:“门口右手边走几步,有专门帮人拉货的三轮车,只要是在县里,都能帮你送过去。你到哪儿?”一副热心肠, 急人之所急的模样。
另一个年纪稍大一些的男工作人员斜眼看了眼自己的小同事,又扫了眼万云那张甜甜的面孔, 就知道为什么这年轻男人怎么忽然孔雀开屏了。
嘿,长得好看就是占便宜。
万云根据那年轻男人的指点,拐出去找了个看起来还算健壮的中年大叔回来,那大叔戴着一顶草帽,肩上披着一条毛巾,双手青筋暴起,看着像是做惯了苦力活儿的,他的身后拖着一辆旧旧的三轮板车,板车上还凌乱放着几根自己搓的草绳子。
两人说好了把箱子拉到家具厂筒子楼的价格,要六毛钱。
万云看着那个快和她人差不多高的木箱,放下背上的背篓,和大叔一起把木箱子搬上去,刚刚那年轻人见状,也三两步跑过来帮忙,三人一同发力,抬起放下,拉车大叔用草绳子给木箱绑了个十字,万云顺手把背篓一起放到板车上。
见万云只是沉默地干活儿,年轻人有些讪讪,不死心,凑前去:“你这亲戚还真实诚,怕是寄来不少好东西。”
万云笑一笑,即使额头的汗水黏住了头发,笑起来仍是灿若春花,双手在板车后扶住箱子:“不知道,是我爱人的亲戚寄来的。”
“我爱人”三个字一出来,那年轻人就跟石化了一样,不可思议地看了眼万云,她到结婚的年龄了吗?
万云没看到那年轻人略微可惜和破碎的眼神,擦擦额头的汗,跟在拉车大叔的后头,扶着箱子和背篓,一步步往家具厂走去。
走了快一个多小时,这才到家门口,万云请大叔帮忙把箱子搬下来,付了六毛钱,又给他倒了一碗水感谢,等大叔拉着车走后,她对着占了他们家一小半地方的木箱子发愁,钉子钉得这样严实,她徒手真没办法打开,还是要等城哥回来,拿工具撬开才行。
顾不上这个箱子,万云忙忙把背篓上的东西拿出来,又点了点卖卤蛋的钱,放入他们存钱的铁盒子里,趁着天光没有完全黑下去,赶紧挑瓜子里头的掺杂物,早开灯就意味着多花电费,她和周长城都是习惯挨到摸黑了才肯开灯的。
万云手速极快地挑了一遍瓜子里的小杂物,看外头有人亮灯了,自己也开始拉灯,用中午留着的鸡汤下了碗汤米粉,敲个蛋,从菜地里薅棵青菜放进去,晚饭就解决了,等吃了饭,又忙着给周长城留一壶洗澡用的热水,自己再去水房洗澡洗衣,杂事忙完,这才有功夫坐下来算算钱。
成本花出去,现钱赚回来,点钱的时候,真是天底下最快活的事情了。
现在周长城和万云装钱的那个新铁盒子里,分了两份钱。
一份是周长城的工资存款,除去两人生活上必要的支出,一个月下来,多的话能存十三块,少的话能存十块,自结婚到现在,已经存有三十八了。
另一份是万云担担子赚的钱,除开买食品和物料的钱,积累起来有八十六。这当然不能算万云一个人赚来的,如果没有城哥托底的工资作为花销,他们两个也没有办法这样迅速存到八十六。
不论怎么算,小夫妻俩儿每天夜里睡觉前,都要看一看铁盒子里渐渐多起来的票子,对对方勉励几句中听的话,说着说着,两人就会滚到一起去,然后好成一个人。
过了夜里九点,万云把门锁上,频繁从窗户里朝外看去,城哥说今晚的排班跟昨天的一样,九点四十左右估计就能回到家了,她还给他留了宵夜,鸡汤她没喝完,还留了一碗,加点儿水就能再下一碗米粉,够他吃饱的。
谁知家具厂筒子楼的灯陆续关掉了,也没见周长城的身影,万云有些焦急起来,城哥不是那种顾头不顾尾的人,他做事相当靠谱简单,很让人很放心的。
万云拿着本万雪给的故事书,勉强看完一页,看样子都快十点了,因为筒子楼外头的路灯都开始调暗了。
模糊中,万云透过玻璃窗,看到外面一深一浅来了两个影子,看这样子是直奔她这屋子来的,家具厂筒子楼这么多年来虽然并未发生过什么入室偷盗的事,但现在县里越来越多人,风气保守归保守,二流子也是有的,一切都不好说,何况今晚只有她一个女子在家,万云立即就从角落抽起一把砍柴刀。
那两个影子果然是到了万云门前停下,其中一个人的声音听起来很耳熟,万云把耳朵贴在门板上,听出来是门口的何保安,他敲了几下门,喊道:“小万,小万,这是电机厂的人,说是你爱人托他给你带句话。”
万云紧提起来的心这才松开,把柴刀无声地放在一边,打开一条门缝,门口是筒子楼的何保安,还有一个见过面的男人,对方穿着电机厂的工作服,看样子一脸的疲惫,上回万雪生孩子,也是这人给万云带的消息,万云这才把门缝再打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40-50(第9/17页)
了点儿。
这回他也是来送消息的,门口的男人说,周长城的师父周远峰晚饭过后回到厂里加班,犯了高血压,手脚发麻,吐字不清,半晕在地,被大家扶着背着送到厂区医院去了,医生检查完,说是小中风。
周远峰的儿子周小伟不在,李红莲被人喊到医院,慌得气都要喘不上了,周长城是作为他们家半个儿子养的,虽然结婚后两家人分开住,最近往来得也少了,可多年情分是跑不掉的。
电机厂现在整个厂子,都在巨大的工作高压中,所有人又累又躁,有干劲,但打架的事件也发生了两起,陆国强和刘喜匆匆跑去医院看了师父一眼,见师父已经打过针吃过药了,应该是没事了,很快又被喊回厂里去继续加班,只留了周长城一人在医院陪床。
周长城就让人回来给万云带句话,他今晚回不了家,现在师娘家里没有青壮劳动力,一切要等师父的血压稳定了再说,让她别担心,说不定明天他就回来了。
万云听得心噗噗跳,忙谢过门口一脸倦容的同事,那同事估计也是上班累了一天,不和万云多客气,带完话,跟何保安出去了,他住东郊,前头还有一段村里的夜路要走。
得知了周长城的信儿,万云那颗在胸腔里乱跳的心才慢慢复位回去,但一想到周远峰这样看起来健康的人竟是说倒下就倒下,又不禁皱了皱眉头,明天一大早还是要去看看情况,师父小中风住院,城哥心情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那一夜,不论是万云,还是周长城,都没有睡实在。
周长城在厂区医院陪着师父,两个师哥下班后,晚上十点多也过来了,师父醒醒睡睡,能认出人,也能说点儿囫囵话儿,手上挂着盐水,师哥们说了会儿安慰的话,看安排已经稳妥,便安抚了师娘几句,也前后脚回去洗漱了。
医生的意思是周师傅年纪到了,之前一直就有高血压,但没重视,吃药不规律,平常还爱喝点儿小酒,这回厂里的工作一加重,顾不上休息,累了就抽烟提神,心脑血管受不住,身体发出罢工的警醒,好在发现得早,送医及时,吃药打针好好休养一段时间,是可以慢慢恢复的。
工作一整日,周长城身上都是机油味和汗味,他借了刘师哥的工作服,在厂里的公共澡房里洗了个澡,找了个跟自己同路的同事回家具厂带句话,又匆匆去医院守着师父,让李红莲先回家去,周小梅年纪小,离不开她,何况师娘年纪也奔着五十去了,还是别在医院里跟着熬了。
李红莲原是不肯的,结婚三十来年,除了大运动时周远峰被关在厂里不得出去,他们老两口没有分开过一夜,听周长城这么一劝,家里还有十岁的小女儿,这才打着电筒摸黑回去了,走之前,一会儿叮嘱周长城千万别睡死了,注意老头儿的动静,一会儿又叮嘱周长城记得要眯一会儿,自己别累坏了。
生病的时候,不论是病人自己,又或是病人家属,都会异常脆弱啰嗦,叮嘱的话车轱辘儿似的来回说,好在周长城并没有失去耐心,而是一五一十地听着,回应着。
周远峰急救及时,只是手脚发麻,血压飙升到两百,脸色发红,但并没有歪嘴歪脸的情况,最近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是不能参加了,后续的恢复期有多长,医生也没办法定论,不过对他来讲,这次小中风是变衰老的大事件,心理上的打击大过身体上的打击。
半夜时,医院病房的灯只开了一半,这间大病房里暗暗的,只能看见身边人的轮廓。
周长城忙了一整个白日和一个晚上,已经疲累不堪,摊了张行军床,肚子上搭了件衣服,躺在上面发出轻微的呼噜声,睡了过去。
周远峰半夜醒来,咂咂嘴,干巴巴的,想喝水,也想叫人,喊了两声无人回应,他缓慢地转头看了眼周长城,终究没再叫人,而是睁着眼,望着黯淡的天花板,脑子里沉沉的,手上也使不上什么力气,不过是一夜之间,他对自己双手的掌控度就失去了一部分权利。
这个夜里,周远峰的思绪漂浮,一时想到在周家庄还未走到县里工作的幼年的自己,一时又想到第一个孩子周小芬出生那日的欣喜,想到和李红莲这些年过日子时的磕磕碰碰,但最后,他想的最多的,是厂里一台六十年代初期进口的德国西门子机床,那台巨大的机床刚到厂里的时候,光鲜亮丽,崭新亮眼,削铁如泥,刀头发出钢铁的寒光,厂子里所有部门的人都上前来围观这个漂洋过海来的大东西。
他作为技术工人的优秀骨干,被派去市里,跟着熟练工人学习洋机床的操作,一个月后学成后回来,年轻的周远峰摸着机器,跟摸着自己兄弟似的,开机,调试,磨合,下刀,修整,他对这台机器的熟练程度,不亚于对自己身体部件的熟悉程度,也正是这台机床,让周远峰钻研出了最好的手艺,在电机厂里收徒弟,职级一升再升,资历一老再老,直到变成厂里的大师傅,除了那几个老伙伴,几乎无人可出其右,现在就是他的徒弟陆国强和刘喜,两人手下都跟着两个学徒,论起来,他已经是电机厂里师公的辈分了。
这台机器在电机厂一直“位高权重”,用武厂长的话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参与了许多大的订单的老伙计,机器的使用和分配权,是周远峰和另外两个老师傅手上,修了好几回,罢工好几回,现在还能用,威风也只是略减当年而已。
改革开放后,美国日本和台湾也有类似的机床传入国内的机械厂里,但电机厂都没有买,一方面是厂里没有更多的款项拨到生产设备更新上,另一方面是这台机器修修补补,一直用得不错,没有换的必要。
八五年后,他们才知道,这台德国进口的机器,在国外早就被淘汰了,第四代都研发出来了,若是算到人的身上,这台机器都当曾爷爷了。
周远峰继续砸嘴,微麻的双手撑在背后,慢慢扶着自己坐起来,转过头,伸手去拿了床头柜上的搪瓷杯,喝口水,发出声响,周长城累狠了,没有被这点声音吵醒,只是转了个身,继续发出微鼾声,周远峰在迷蒙中,看着年轻熟睡的小徒弟,年轻人精壮的手臂肌肉鼓起,身形高大壮硕,想起这孩子刚到自己家的时候,发育得跟一根瘦豆芽儿似的,如今也长大人,结婚娶妻,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男人了。
天地变化,时光流逝,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代承接另一代,新的出生,老的死去,真残忍啊。
周远峰喝了水,调整好睡姿,躺下,双手放在胸前,闭着眼,脑子里混混沌沌的,又想起了那台老旧的机器刚开机的模样
第046章 第 46 章
后半夜, 周长城就没有办法睡得那么好了,无他,周远峰开始折腾了。
大概是因为血压波动, 刺激神经, 周远峰的睡眠被割成一段一段的,一时醒,一时睡,在这睡睡醒醒之间, 脾气变得异常暴躁,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忽然和周长城说起陈年旧事, 还说要回厂里看看那台德国老机器, 整个人颠颠倒倒的。
周长城被人强制喊醒, 根本没有办法再次入睡, 只能眯着眼睛打盹儿,有一句没一句地回应着师父的话。
隔壁病床的人也被周远峰吵醒了, 其实在厂区医院,能躺在同个病房里的,都是电机厂的同事熟人,便出口制止他, 让他别半夜吵闹,且看周远峰这样折腾周长城,也看不过眼,好心劝两句, 反而被周远峰给骂回来了。
每到师父语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