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100-110(第1/22页)
第101章 第 101 章
房间里。
万云一听到周长城说明天就不能去园区门口摆摊子了, 愣了一下,随即又哭笑不得:“下午我才跟菜场卖猪肉的档主说好,让他明早给我留猪下水, 订金都给了。”
周长城也没想到变化来得这样快, 揽住坐在床边的万云:“不慌,今天那个伦哥说帮我问问有没有固定的摊位,就在我们园区对面的一条街,下班时我去看了, 距离不远,走过去两分钟。要是可以的话,我们弄个固定摊位,也不怕被人赶。”
“这样也好。”万云想了想, “弄个固定摊位, 要什么条件吗?”
“还不清楚, 明天我再去打听, 今天时间太赶了,来不及去。”周长城摸着她的背, 总是瘦条条的,忽然说,“往后每顿饭你要吃一大碗肉。”
怎么说到这个?
万云眨着眼睛,推他胸口:“说正经事呢, 干嘛乱摸?”
“摸自己老婆怎么能叫乱摸?”周长城的手更是肆无忌惮,从背后摸到胸前,随即把头埋在万云肩头,嗅了一口她刚洗过头的发香, 亲了会儿,呢喃道, “多吃点,抱起来重一点。”
万云被亲得身体发软,顺势坐在周长城腿上,摸摸他的那突出的喉结,娇笑着点了头。
两人都没有再为摊位的事情烦恼太多,这一年以来,他们经历的变化太多了,这也是其中一个,往后还会有更多突如其来的难关,忧虑不来那么多的,天塌下来,也要吃好饭睡好觉。
不过,第二天,万云还是按时去菜场拿了昨天订的菜,该卤的鸡腿和鸡蛋也都做了,不给在外资厂园区门口摆摊,她就在自行车后头绑了个大框子,还是昨天的盒饭数量,拿了张纸皮,写上“盒饭小炒”四个字,挂在框子上,骑着车出去叫卖。
到了出发的钟点,万云推着车出门去,走出村口还见到了冯丹燕,两人说了会儿话,又各自奔着不同的方向走开。
广州的秋天不冷不热,温度适中,万云一路慢慢骑着车往工业大道去,迎着秋日的风,边骑边叫卖:“盒饭,好吃便宜的盒饭!”
路上也有人拦下她的自行车买饭,一直骑到昨天的工业区附近,万云才停下来,她没有去找周长城,而是找了个人不多的地方停下车,框子也没有放下,见没什么顾客来,又骑车换了另一个地方,跟打游击战似的。
同样的盒饭数量,因为没有走到园区里头去,只在外围停留,所以卖得比昨天慢,但终究卖了二十六盒出去,至于卤鸡腿更是早就卖光了。
停车叫卖的时候,遇到奇怪和口头调戏的人,万云也没有退缩,自己一身正气,目不斜视,不接那些乱七八糟的话,也不怕这些歪魔邪道,总不能次次都让周长城陪在自己身边,万云没有这么懦弱。
况且,她框子底下还藏了一把菜刀。
盒饭卖得差不多,工人们也都回厂里休息去了,万云这才骑着车回去,框里还有两盒,她想着,实在卖不完,就留着晚上自己吃。
不过,沿路回珠贝村的时候,路过一条商业街,有个卖五金的老板娘把她叫住:“哎,卖盒饭的,你那里还有饭吗?”
万云赶紧捏住刹车,停好车,下来打开框子盖:“有!还有两盒!”
“多少钱?都给我了。”那老板娘从兜里掏出钱来。
“一个酸辣猪下水,一个辣炒土豆片,一个五香卤蛋,两盒饭,算你三块五毛好了。”万云把剩余的盒饭都拿出来。
“好,给我吧。”老板娘数了三块五给万云,刚拿到饭盒就打开看,还行,看着不错,见万云一个小姑娘做生意,也不怕她诈,问她,“你明天来不来?”
万云立即抓到一个机会:“来!我天天都路过!”
其实根本不顺路,但为了做生意,绕一绕也没关系。
老板娘看她激动的样子,年轻人真有劲儿,就笑了:“那你明天到我店门口来,这样的下饭菜,我要三盒。你要舍得放肉啊,我家里有孩子长身体呢。”
“行啊,姐,明天我一定送来。”万云立即改口叫姐。
老板娘也没和她多废话,拿了盒饭就回店里去了。
万云骑着空箱子,哼着流行曲回珠贝村去了,只要赚到钱,不论多少,她就开心。
晚上周长城带回来另一个消息:“小云,那个固定摊位我去问了,暂时没有位置,说要等到月底再看看有没有位子空出来。要是没有的话,还得等。”
坏消息,万云嘟着嘴。
周长城摸摸她的脸颊:“那再休息一阵,我们再等等。”
万云摇摇头:“也不用停下来,就是要跑多一点地方。”
她把自己今天骑车当流动摊贩的事情说了,还说回来的路上,被一个卖五金的老板娘拦住要盒饭的事:“那条街上,一路都是类似的建材店,我准备明天去附近问问那些人,要不要在我这儿订饭,每天中午我给他们送过去。”
“这个主意好。”周长城也赞同,“要是数量多,甚至都不用跑到我们工业园去。”
万云也是摩拳擦掌的。
结果根本没有他们两个想得这么好,开店的人大多都有自己做饭的地方,大部分老板都很精明,自己买个炉子热热饭,或者让家里人送饭到店里,甚少在外头买盒饭吃。
跟万云买盒饭的那个老板娘,是因为最近给她带孩子的老人回老家探亲去了,家里大人顾不过来,才会在万云这儿买的,也长久不了。
万云给五金店老板娘送完盒饭,略带失望地走了,还是按着昨天的路径,沿街叫卖,照例是在工业园附近卖出去的多。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月底,周长城再次去打听那个固定摊位的事,幸运之神总算落在他们两口子的头上。
工业园的店铺是有数的,为了做工人们的生意,早就被盘走了,即使有空铺位,他们两人也没这么多钱,因此路边的摊位就成了最优选择。但毕竟是大工业区,摊档也不是想摆就摆的,那里头是环境不就乱了吗?所以混乱中是有一定秩序的。
保安队长肥伦说的那个五十米短街,就是某种形式的固定摊位。那一块其实原来是空位,第一批来工业园的人占了那块地方,后来竟似模似样地搞出一个摊位出租。这块小地方论起来是公家的,可却一直由一些私人力量在把控,遇到城管,他们都不会赶走这地方的小摊贩。
肥伦来工业区这么久,只知道如果要在五十米街占一个位置,就得找一个叫拉哥的人交租金,不然的话就会有人上门掀摊子赶人,其他更为内幕的事情,他就不清楚了。
能替自己打听到这些,周长城已经很感激了,又给他送了包烟,因为收了周长城不少东西,肥伦就上心帮他关注了一下,这不一有人要退出,他立马就和周长城说了。
照理说,这个地方人流量大,平日生意好,摊子一般都比较固定,怎么会有人退出呢?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个卖烤红薯和烤板栗的摊子是兄弟俩儿的,他们在园区已经摆一年的摊子了。前两个月,这对兄弟家里的老人叫当哥哥的把摊子交给弟弟,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100-110(第2/22页)
他回家娶媳妇种地。大哥不乐意,这摊子虽然风里来雨里去的,但赚的钱肯定比在老家种地多,而且是他先撑起摊子,把弟弟从老家带出来的,当然不肯放手。弟弟倒是有这种独吞的心思,日日催着他哥赶紧回老家去。
兄弟俩儿日渐不和,就是在做生意的时候都磕磕碰碰大吵大闹的,赶走了不少客人。
家里老人一直写信打电话催老大回老家去,说自己年纪大了,要儿子回来养老照顾老人,让老二在外头挣钱寄回来。大概是父母偏疼年纪小的孩子,当哥哥的自小让着弟弟,可事关赚钱生活,哪是这么轻易放手的,他一恼火,就放话,要回就两人一起回,要不就都留在广州,不然的话他存的钱就不拿出来起房子了。
在外面赚钱,回老家起房子,是这一代人背井离乡打工人的共同愿望,尤其是男性,赚了钱回乡做新房,是一件衣锦还乡、让乡亲四邻最夸赞的、有面子的事情。不论你在外头发了多大的财,老家要是没有一栋像样的房子,那就是没出息的子孙。
家里的老人一听,新房要没了?什么也不说了,立马在电话那头撒泼打滚,一定要让兄弟俩儿都回老家来,还要让周边的亲戚骂他们不孝顺,竟丢下父母,跑到那么远的地方,爹娘都不养了?广州有什么好的?反正一定要让兄弟俩都回老家来!
这样就让周长城和万云两人捡了个漏,来不及和万云商量,他让伦哥带着,去认识那个神秘的拉哥,给他交了摊位的定金,还拿了张字条儿回来,上头写着收到定金多少,每月提前两日交,且不退钱云云。
明显的霸王条款,可周长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什么!一个月要一百块钱摊位费!?”万云不可置信!
这已经是周长城快半个月的工资了!
朱卫军和冯丹燕在珠贝村租三间房,一个月也才一百块,那小摊位竟要一百!
这这这,他怎么不去抢劫?
周长城立即把万云抱在怀里安抚:“嘘!嘘!小声点。”
万云在周长城怀里挣开,气呼呼的,也不知道是对着谁生气,脑子里快速算钱,按着目前卖盒饭的数量,算自己一天能挣二十块,一个月中,至少有五天是给这个拉哥打工的,剩下的才是自己的,至于那些成本和辛苦费,万云都不去算了!
一盘数算下来,万云双手捏着铅笔,一脸的不服气!
周长城倒是觉得这个摊位费贵是贵,但很值,他坐下来和万云细细算账:“小云,这个固定摊位的好处很多。第一,它离我园区近,每天中午我都能出去陪你卖盒饭,有什么事你跟肥伦他们打个招呼,他们也能帮个忙。第二,目前你只是卖二十多个盒饭,若是能多做一些,可能三四天就能赚到摊位费。第三,你不用蹬着自行车满街跑,也给你省点精力。”
这几天万云踩着自行车到处当流动摊贩,累不说,总担心卖盒饭到一半就被人赶走,夜里睡觉都睡不实在,每天都要周长城给她捏腿按腰,也是够她受的。
万云一听周长城的分析,那股气才平下来,是啊,最开始在外资厂园区摆摊不就是想找个固定点吗?在广州想安稳赚点钱,自然也要付出一点钱的。
“你交了多少定金?” 万云问。
“我兜里的三十,明天再去给他剩下的。”周长城每日坐公交,不会在身上揣太多钱的,一次被割裤袋,就让他终身警惕了。
“我给你拿一百。”万云从锁住的抽屉里把钱拿出来,“够吗?”
“够了。多谢万老板。”周长城接过万云手上的钱,笑嘻嘻地亲亲妻子。
“明天我要做五十盒!”万云咬牙,立志,“两天就赚一百块!”
“好!”周长城让她赶紧上床睡觉,又摸摸她的黑发,“能赚到最好,不能就细水长流慢慢来。”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的。”万云打个哈欠,什么五十盒,不过是气话,以她一个人的力量,能做四十盒菜就顶天了,往后还是多搭配着卤菜卖,一盆卤煮在冰箱能放好多天,她也不必天天弯腰炒菜。
“对了,今天收到我姐和师娘的汇款了,上回中秋的东西她们卖完了,给我分了三百八。汇单在抽屉里,我还没去兑钱。”万云窝在周长城怀里,让他给自己捏捏手臂,“还有三个月就要过年了,肯定又要一大批吃的穿的,我准备写信给她们,问问要不要提前囤货。如果要的话,等你休息日,我们一起去市场买东西寄回去。”
“好,快睡快睡。”周长城催她睡觉。
这阵子强大的劳力活动,让万云一沾到枕头就犯困,实在是没有精力再说话了。
周长城捏着万云的手,看她睡去,在黑夜中发出轻微的小呼,有些心疼,小云比自己还小一岁,总是自己扛着生活,从不叫苦。看来自己还是要再更努力一些,等考完了驾驶证,就想办法打听怎么提升学历,向葛宝生一样,学习工业软件设计,拥有一个自己的办公室,涨工资,他不能一直都在车间当个生产工。
周长城开车的技术其实已经很熟练了,中秋节过后他才去驾驶学校报名学车,那教练看他有基础,又是递烟又是送水果,态度很好,也不为难他,象征性上了两节课就给他去考试,第一关是交通知识笔试,已经过了,还有第二关是实操,要等一个月才有名额。因为他考的是普通轿车的驾驶证,不是货车驾驶证,所以不用实习半年,也算是一个好事。
夜已深,外头偶尔传来麻将声,周长城揉着万云的手臂,慢慢地松了力道,迷迷糊糊地想,技多不压身,等拿了驾驶证,即使他再次被开除,也不怕找不到工作,至少还能去开车……
第102章 第 102 章
这一阵, 事情细细碎碎,真是多得不知道要从何说起。
周长城和万云在工业区摆摊子的事情定了下来,她每天夜里都要卤二十个鸡蛋和鸡腿, 再做三十个盒饭, 忙得连和丹燕嫂交际的时间都没有,累归累,但很充实。
八十年代末的广州,是个在不停改革开放, 不停向香港看齐,不停向现代化发展的城市,尤其是工业化进程速度加快的同时,在居民生活上面也推行更为便利的煤气炉, 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两家煤气店, 桂春生和周长城万云家也不例外, 万云让人每月都送煤气罐上门。
万云在外头起了个大灶台, 灶台上放了个大锅,适合做大锅菜。当初要这个大锅, 是因为她嫌厨房小,东西放得很满,切个菜都转不开身。有了这个大锅,只要不下雨, 她都在外头做饭,方便一些,一开始,她也没想到要做盒饭生意, 如今好了,倒是拐着弯儿成全了她的小生意。
万云是在乡下出来, 用惯了柴火做饭,何况外面的大锅也不好放煤气炉,她就想办法买木柴,在广州这儿,柴火没那么好买,如今用的柴还是她在菜场蹲了两天,让一个每日从增城送青菜来的司机帮忙带的柴,付了钱她再扛回家去。
算下来,终究是柴火便宜一些。
自从开始了做固定摊位后,万云的账本记得比以前还精细,时间分配上也更为紧张。
柴火刚到的时候,桂春生瞧见了好奇,问了两嘴,知道后就不管了。
吃喝这些家用琐碎费用,全都是周长城和万云在支付,他们两个不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100-110(第3/22页)
意思占桂老师过多的便宜,尽管桂春生根本不在意。小两□□的房租,桂春生都是顺手放在房间里,有时候想吃什么菜了,就从里头拿钱出来,让万云去买,多出来的零钱还让她自己留着买糖吃,跟大人点小孩儿干活似的。
他们的固定摊位在五十米街的角落,背后有一堵破败的墙,万云看到的第一眼是觉得有点偏,但到了中午,人一多,耳朵里都是嗡嗡嗡的,这点偏僻感也没有了,生意如何不去说,至少有个固定点就让人安心很多。
本来万云以为五十米街短小,每个小摊位之间肯定是挤在一起,她都做好准备往后可能会跟隔壁的摊位因为占用一点地方而吵架的准备了,没想到所有的摊位加起来也没有十八个,彼此间距合适,围成一个椭圆的圈,各有各的位置划分,根本不不会互相打扰,也是有点出人意料。
一个摊位一百块,每个月光是收租金就有一千八,收钱的拉哥比旧社会的地主还要会赚钱。万云想数着这些摊位,心里默念,难怪要打倒地主老财。
摊位上有卖吃喝的,也有跟万云一样卖盒饭的,卖各类零嘴的,最让人惊奇的是还有个租书的摊子,跟万云一样,也靠在破墙上,两个摊位距离很近。
万云第一天在摊位上停下车的时候,周围的厂子还没有下班,路上人不多,其他的摊主都看着她,心想这是来“新邻居”了,看她推着自行车,后头两个大框子,也不知道这人要卖什么东西。
秉承着与人为善的原则,万云对看向自己的每个人都笑着点头,推着自行车走到周长城说的那个角落,停好车,再把写着“盒饭小炒”的纸皮放出来,这样周边的小摊主都看到了她卖什么。
她刚站定,就有个自称为拉哥的男的过来,手上拿着一个本子,问:“你就是今天新来的?叫什么?我这儿登记一下。”
万云赶紧抬眼去看这个拉哥,手戴金戒指,大光头,长得如同庙里的怒目金刚,一道可怕的疤痕从他耳后延伸到脸颊,像是被人拿着刀在划开了半张脸,吓得她心跳加快了一下,立马垂下眼睛,不敢再看:“我叫万云。”
“嗯,是这个名字。”拉哥的声音很低沉,在本子上打个勾,写一句“已缴一个月摊位费”,然后半带警告半提醒,“做生意就做生意,别惹事儿,惹事儿了就滚出去,别在我这儿待!”
还没怎么着,就被训了一句,万云憋红着脸,点头:“知道了,拉哥。”
这就是城哥说的恶霸了吧?
拉哥走后,万云这才抬起头来,把那块牌子放在显眼的位置,又把盒饭叠好。
同行如冤家,有一对夫妇也是卖盒饭的,看到万云挂了这个纸皮牌子出来,脸色立马就拉下来了。
女的推她男人:“你去看看,她卖的是什么?”
男的放下手上的抹布,走过去,直接问:“哎,你卖的是什么盒饭?”
万云正小心地把卤鸡蛋和卤鸡腿放平在小桌子上,就听到了一句不客气的质问,看眼前这男的颇有来者不善的意思,看他身上还围着围裙,这不是刚刚在前面卖盒饭的人吗?又不是那个吓人的拉哥,她不怕,指了指纸皮:“盒饭。”
“知道是盒饭,我问你卖的是什么盒饭?”男的语气不耐。
万云瞪眼:“怎么,你要买吗?”
那男的被噎了一下,没想到万云看起来年纪不大,竟也不是个软柿子,这种做小生意的男人,也有点欺软怕硬的性格,于是又只好换了态度:“我比你先来,看看你是不是跟我们卖的东西一样。”
“一样怎么样,不一样又怎么样?”万云觉得莫名其妙,人家流花服装市场全都是卖衣服的,也没看他们互相点火烧了对方的店铺啊,何况谁没有交这一百块的摊位费呢?管她卖什么盒饭。
那男的“哎”了一声:“你这人,怎么好赖话听不明白呢?我就问问怎么了?”
“你别光问我啊,你卖的是什么盒饭?”万云把东西摆好,站直了和对方讲话,理直气壮的。
这男的也不是多硬气的男人,被万云这么一问,竟开口说:“我卖的是广东菜,白切鸡这些。你呢?”
“那我卖的跟你卖的不一样,我这儿的全是辣椒菜。”万云随意打开一盒菜给那男的看,想快点把人打发走,等会儿附近的人就下班了,懒得跟他废话。
那男的瞧一眼,是同行,但还不到冤家的地步,哦了一声,这才回自己摊位上去。
等男的走了之后,旁边租书摊子的一个男的抬起头来,胡须拉渣的,脸上都是毛,都要看不出五官了,也不知道他几天没洗脸了,不过看他的表情,似乎在对万云笑:“老板,你的盒饭多少钱一盒?”
万云回头,这才看到租书摊子上的人:“有肉的一块三,没肉的一块钱,还有卤鸡腿和鸡蛋,你要吗?”
“我要个有肉的。”那摊主从一堆被翻出毛边的书里站起来,又打商量说道,“小老板,我用我的书给你换好不好?我的书你随便看,每天中午你包我一餐饭。”
万云刚从框子里拿出一盒写着肉的菜,又放回去,拒绝道:“不行。”
桂老师家里一堆的书,这么半年了,她才看了几本,哪里还需要这个摊主的书?她扫了一眼这个租书摊,一毛钱租一本,时限是一周,全是破破烂烂的封面,几乎都是港台言情和武侠小说,虽是自己喜欢看的,但也不能用她辛苦炒的菜来换,钱的事,一码归一码。
“我每个月都有小说更新的,金庸、梁羽生、古龙、倪匡、琼瑶这些,往后第一批来,就给你看,行不行?”毛男急急说道。
万云还未开口,这时有另一个女声插话进来:“我说,李长毛,你又开始想赖新摊主的饭菜啊!之前欠我的饼钱什么时候给啊?”
“啧,你这个饼姐,大老粗,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欠钱呢?你不是在我这里看了好多本连环画吗?我们扯平了啊!”那个叫李长毛的男的又急着去反驳。
万云这才看到刚刚出来说话的一个女人,利索的短发,五短的身材,脸上写着“我最精明”四个字,看着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人,瞪着一双狭长的眼睛,和租书摊的李长毛吵嘴:“笑死个人,什么读书人?就你这样的也叫读书人?我们这些卖吃食的摊子,哪个没有被你占过便宜?”
“我说,新来的妹子,你好好地卖自己的盒饭,可别拿自己的饭菜去喂了狗!”卖饼的大姐可不怕这李长毛,嘴巴厉害着呢,一来就劝万云别上当,还骂人是狗。
卖饼的摊子也有两个人,看样子应该是夫妻,大姐说话的时候,站她旁边的男人一直沉默,随后才低声让她别嚷嚷了,大姐这才闭上了嘴。
李长毛长吁短叹两句世风日下,读书人没活路,转头还想和万云继续搭话,万云不理他。
万云暗自摇头,这地方,可真“热闹”,往后自己还真是要小心一些。
过了会儿,各厂子下班了,从园区里涌出来许多人,万云已经经历过一次,见识到这里人潮汹涌的恐怖,打足了十二分精神来卖盒饭,第一个盒饭还没有卖出去,周长城就挤过来了。
看到丈夫过来,万云对着周长城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城哥,这里,快过来吃饭!”说着,她从车把前面的兜里拿出一个饭盒: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100-110(第4/22页)
“我一早去切了二两叉烧肉,还温着,你快吃。”
周长城接过饭盒,摸摸她的脑袋,亲昵感不言而喻:“你吃了吗?别饿着自己了。”
“我吃了出来的,放心吧。”万云笑。
有人在旁边,万云胆子就壮起来了,朝着人群喊:“盒饭,盒饭!香辣下饭的小炒盒饭!”
其他小摊子的主人看到周长城站在万云旁边,多瞧两眼,这才明白,人家不是一人来做生意的,也是有伴儿的,那份排挤的心思顿时淡了点,至少当人人家男人的面儿不敢说什么冷言冷语了。
万云身在其中,甚至感受到了旁边的李长毛都不敢过界来说话,好气又好笑,看来光靠自己一个小女子力量不够,必须得有个男的才行。
好在虽然位置相对偏一点,但因为万云敢于叫卖,也吸引了一些客人过来,来的人中竟还有一个是她第一天卖盒饭时,说带老乡来吃的大哥。
那大哥见到万云,不由抱怨道:“妹子啊,你说了第二天来的,怎么又没来?害我带着老乡找你半天。”
万云不好意思和这大哥解释,自己没有固定摊位不得不在外头当流动摊贩的事情,因为这大哥是回头客,她还额外给人送了个五香卤蛋,那大哥一看这小姑娘大方,立即喊了五个老乡过来照顾生意,把万云喜得嘴都合不上,一口一个大哥地叫着,让他们自己装辣椒酱吃:“这个不收钱,你们多吃点儿!”
周长城吃过饭,就在一旁收钱,那大哥带着几个老乡都在附近上班,也算是互相认了个脸熟。
大半个小时过去,人群渐渐散去,剩下的都是在外头瞎晃荡不花钱的,万云做的盒饭和卤鸡腿全都卖出去了,照例是万云等在外资厂园区的保安亭里,周长城去丢垃圾,然后他们再从园区的后门出去。
晚上,两人在房间里算钱,说起话来。
“城哥,今天收到了四十三块五毛钱。”万云拿了个大铁盒过来装钱。
“这么多!”周长城惊讶,他以为跟之前差不多,“那多摆几天,现金就能盖过我每个月的收入了。”
“哪有这么好呢?”万云指着本子上的费用一一算给他听,“摊位费,猪肉钱,青菜钱,鸡肉和鸡蛋,泡沫饭盒,油米盐,柴火,五香大料,这些都是基本的支出。”
她还提出一个说法:“如果我跟你一样,是个职工,那么我在里头领工资的,按着外头小餐馆的工资,我得收个八十块吧?另外,还有每个月给桂老师的房租,我们每月的水电费。”
还有杂七杂八的损耗费,这么一算下来,想要赚到里面的五成利润,至少每日要有四十到五十块的流水才能覆盖。
“那个摊位费,最让我心痛,一个月一百块,但是我们只有中午在用,早上和晚上就用不上了。”万云苦恼。
“我看那地方早上和晚上,那几个摊子都在。”周长城盘腿坐在床上,想了想,那些摊子能从早摆到晚,是因为他们至少有两个人在看摊子,他和小云的人手明显不够,可是现在请一个人是完全不现实的,只能另外想办法,“不如,我们把摊位分租出去?”
“怎么分租?”万云来了兴趣。
“我听同事说,卖早餐的话,至少凌晨四点就得起来准备了,附近的厂子基本上是八点半上班的,八点半后就没什么人在外头。我们的摊子肯定是赶不上的。”周长城算着其中的时间,“所以早餐这个位置,我们可以租给别人,能收回多少就收回多少。”
“这个主意好,那照这么说,晚上我们也可以租出去!”万云脑子灵活,举一反三。
“晚上,晚上不好说。”周长城不太看好晚上的摊子。
那边的园区,晚上太混乱了,似乎什么妖魔鬼怪都在晚上出来了,喝酒赌博,黄色打劫,打架斗殴的不在少数,摊子是有,就是支撑得相对辛苦,倒霉的话,赚到手的钱,都不知道能不能拿出园区,所以到了晚上,明显做生意的人就少了很多。
“那我下午早点过去,卖晚饭,就摆半个小时,不论能不能卖完,都跟你一起回家,这样就不怕了。”万云想这么做。
“这么打算也不是不行,但是你来得及吗?”周长城问。
万云中午卖完了饭菜回来,总得洗刷厨具,好歹休息一会儿吧,下午还得切菜炒菜,不到六点又要骑车出发去园区,这么一整天下来,铁人也要倒下。一想到这些,周长城都不犹豫了,直接反对。
被周长城这么一说,万云想想也是:“我们再想想办法。总不能浪费晚上那个位置了。”
第103章 第 103 章
想把摊位分租出去这个想法很好, 但一时半会儿是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租客的,只能往后放。
至于下午继续做盒饭,傍晚再过去卖晚饭, 万云试了一次, 回来后累个半死,也没有再坚持了,只能做中午那一顿。反正中午那一顿卖好了,一天就有四十五左右的现金流在手上, 若是能保持,万云也算满足。
摆摊子的事情且不去说,平水县的万雪和李红莲那头,都让万云寄东西回去, 跟万云预料得差不多, 还有两三个月就要过年了, 她们两人各自发了一封电报过来, 列了好长的单子,吃穿住行都有, 还说年底东西贵,年货要涨价,等赚了钱,后头给她加大分成。
这种钱, 一两个月赚一回,只能当成兼职在做,用粤语说是炒更,不能吃饱饭的。
周长城和万云夫妇挑了个休息日, 从早买到晚,在批发市场花了一千多块钱, 把单子上的东西都买齐全了,给老家的人寄回去。
万云也趁着那日没有去摆摊,躲在书房里给万雪写信,她们姐妹虽然经常有电话和电报保持联系,但一个月一两封信的频率一直没有减少,一写就是好几页,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话要说。
在信里,万云没有瞒着万雪,把自己去学厨的事情,骑车去摆摊子的事情,还有摆摊子时遇到什么样的人,信里都一一写了。
“姐,原来广东有很多方言,主要是粤语,客家话,潮汕话,不过目前我接触到的人,大多都是讲粤语的。周长城倒是可以接触到说其他两种话的人,但让他学两句,他总也不肯学,我猜他学的肯定是骂人的粗口,所以才不肯在家开口的,也真是好笑。”万云的这个猜测没有错,周长城在厂里,来自全省各处口音都有,刚学某种语言,粗口是最先行的,周长城在厂里会跟着说几句,但到家了就不愿意开这个口。
“只要对方慢慢说,我现在基本上能听得懂粤语,但自己要开口说还差了点意思,舌头总拐不过来,经常惹得桂老师发笑。在粤语很多口语中,我最喜欢‘搵食’这两个字,仿佛在这里生活的每个人,口头上多少都会挂一句‘搵食艰难’。这个词的意思是,谋生,找工作。姐,我觉得这两个字实在是很妙,把谋生说得直接又原始,寻找食物。就跟我们在老家种田一样,辛劳耕种,也是为了一日三餐,填饱肚子。”
“如今我终于破开心中的迷雾,踏出去卖盒饭,自己把控时间,自己赚钱,好像又回到了在平水县的那条路,但是心态始终变得不同了,至于哪里不同,我现在还分辨不出来,往后想明白了,再说吧。总之,姐,每一日我都觉得过得十分充实,状态是向上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100-110(第5/22页)
“或许是因为小说看多了,我总觉得,从县里出来后,自己的生活本来是一片废墟,如今,我站在这片废墟上努力重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生活和新堡垒。姐,请为我的勇气和信心鼓掌吧。我会更努力‘搵食’的。”
万云的这一封信,可谓是写得充满了感慨,对于万雪,她向来是没有隐瞒的,刚到广州时的那种彷徨,桂老师给她找了不适合的工作,还有自己在重新走上“担担子”这条路的努力,一切一切,她都浓缩在这封信里头。摆摊子卖盒饭是她极度看重的事,这样重要的人生痕迹,她是一定要和最亲近的姐姐分享的。
信件寄出去后,万云的生活照旧,和周长城两人总是互相扶持和支撑。
周长城考驾驶证的事,第二次实操考试已经考过了,教练带着他们那批学员到从化过了一夜,绕着山路开车,倒车停车这些考完,第二日才回来。这个考试严格,学员过一半,刷一半,周长城就是刚好过关的那个,不得不说是有点子运气的。
考完了试,驾驶证还没那么快到手,得要一个月才能发放到教练的手上,学员十二月底才能去拿。倒是跟桂春生刚开始预计得差不多,年底拿证。这件事也算是了了。
这个年代学车困难,能够得上方向盘的都是有点本事的人,在学车的过程中,周长城认识了两个朋友,一个是要给单位二把手开车的退伍军人,一个是先富起来那一批人里的小老板。
学车培训的时候,三人一起吃过几顿饭,各自留了电话方式,那小老板还有个牛气哄哄的大哥大,看得周长城眼睛都红了,上手摸了好几回,什么时候自己也能买得起一个?
因为是新朋友,聊起来,层次感觉跟王忠良等人又不同,周长城也给他们留了自己家里的电话。
桂春生在七月底的时候申请的电话线终于拉到家里了,比预期的要晚了一个月,因为报装的人太多了,他们家里的电话线只能往后推,不过好在电话最终是装上了,周长城和万云再也不用一大早拿着硬币到村头的公共电话亭“站岗”,给万雪和师父他们打电话了。
说好了电话费是他们小两口出,桂春生也不争,实际上,周长城和万云来了之后,日常花销上他省了不少,除了车子的油费是自己掏,家里一切吃穿用度都是两个年轻人在负责。老实讲,真正血亲一家也未必能做到这样,丝毫没有和他计较金钱,桂春生对目前的生活很是知足,这么大半年下来,他始终认为自己把人带进家里来,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现在深秋,广州的天气也慢慢开始冷下来,广州是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暖,自然是比不上平水县那种刺骨的山风跟河风,但平日里外出,也是少不了毛衣和外套,不过在老家穿的那种厚棉袄是用不上了。
万云和周长城赚了点钱后,去市场买衣服已经不像刚开始时畏手畏脚的了,该买就买,该穿就穿。
吃穿是穷不了的,沾染上黄赌毒才是家庭大祸害。
之所以每个月都去买新衣,是因为刚到广州的时候,他们穿着老家的衣服招摇出门,花布衫,黑裤子,还有自己做的老布鞋。
大概是实在太沉闷了,桂老师看不下去,有一回他对小两口说:“你们才二十岁就穿得这样老气,等到了我这个年纪,你们还能挑什么颜色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