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剧透我成了千古一帝》 50-60(第1/20页)
第51章
先不提当事人看到自己未来做的事, 内心究竟有多么心惊胆战,简直恨不得跳进屏幕去锤醒那个自己,天幕下的其余人也都纷纷被郑鸿的这番行为惊了一跳。
“宴会上公然索要爵位, 又当着皇帝的面殴打朝臣, 即使是真喝醉了酒, 这种行为也未免太过出格了!”
“自满者败,自恃者孤*, 这郑鸿初看还以为是个聪明人, 原来也不过是个会被权势冲昏头脑的蠢货。”
有人看到这里实在忍不住说道。
大殿中, 老皇帝面色晦暗不明, 其余臣子等也纷纷低声议论, 陆相捋着胡须, 看着太子空出来的座位悠然想到, 也不知这位究竟会如何处理?
在他看来, 郑鸿若是能及时悔改倒还有的救,可对方又真的能够及时悔改吗?
转念复又想到天幕对于开国功臣的论调,天幕的话语有时候也代表了一种态度, 难不成会因为此事为导火索处理掉郑鸿吗?
【翌日清晨, 酒醒的郑鸿回想起昨日发生的事,心里顿时就是一阵咯噔。
可转身又想到自己毕竟是跟着陛下从青州一路走来的老臣, 他又勉强放下了这颗心, 随即便上书,为昨日宴会上的事请罪。
焦灼的等了大半日, 宫里的内侍才姗姗来迟的带来皇帝语焉不详的口信:“陛下说, 让侯爷您好好读一下这几本书。”
说着便将这御赐的几本书籍恭敬地交给了郑鸿。
郑鸿不明所以的低头看去, 却见皇帝说要让他好好研读的书不过是几本史书,他不甚在意的略过, 只略带希冀的看向那名内侍:“陛下难道就没有说过别的什么吗?”
内侍自然摇头,可转过头回宫复命的时候,却将靖安侯的一言一行一字不差的全部复述给了皇帝。
随着话音落下,殿中陷入久久的沉默,其余侍奉在侧的宫人均低着头屏着呼吸,小心翼翼的不敢惊扰,随着天凤帝单手背在身后落下最后一笔字,他一边将笔放下,缓缓说道:“朕已经给过了他机会。”
若是郑鸿还不能明白,且及时悔改纠错,那也怪不得他无情了。
宫人们将头低的愈发往下。】
随着镜头掠过,众人依稀看见天凤帝的手便似乎摆放着一本弹劾郑鸿的折子。
看来是对方做的那些事已经被告发到皇帝跟前了。
天幕继续说道。
【从这件事咱们就可以看出,这个郑鸿当时可以说是飘到了一定程度,明显有点分不清大小王了,甚至这还是在皇帝已经提醒过他的情况下,让他看史书,明摆着就是要他引以为戒,结果这老小子压根没当回事,这就相当于皇帝在那边说了一大堆,结果郑鸿这边回了一串阿巴阿巴。
给皇帝都干沉默了,小老弟,我给你机会你这也不上道啊。
没办法了,伴随着郑鸿干的那些事东窗事发,总之林林总总加起来判死刑肯定是够了,于是最终就被判了斩首。】
这一幕看的许多人也忍不住叹息,不知是该感慨郑鸿的蠢钝,皇帝明明都给过了他的机会,对方却依旧没能领会。还是应当赞叹天凤帝的仁慈,就像画面中对方说的那样,他已经给过了郑鸿机会,若对方不能及时悔改,那也就怪不得皇帝不给这个陪过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面子了。
殷闵垂眸摆弄手中的酒盏,在他看来,无论这样的仁慈是真是假,又是否真正出于情谊,他都本应该将其彰显出来。
也就是说,这件事其实也没那么让人意外。
太宗朝。
天幕的话语令天凤帝少有的回想起了死去许久的旧人,不由叹息道:“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这句话乃是为官从政者的金科玉律,显然他并不懂。”
大殿上坐着的其余人等则默默听着这句话。
相比之下百姓们对于这个人的死却没有那么多感慨,毕竟又没听说过这个人干过什么好事,只听说他干的坏事了,既然皇帝能将对方处死,那肯定就是活该,自然只有拍手叫好的分。
【伴随着开国大臣的鲜血奠定的基础,殷闵登基之初对于土地制度的改革也渐渐步入正轨,老百姓的日子也开始好过一些,但作为一个皇帝,他做的肯定不止有这一件事而已。】
天幕的话语令不少人精神一振,随后便听天幕讲道。
【色欲,这也算是人类最难割舍的原始本能之一了,男人喜欢美女,女人喜欢美男,食色性也,这都再正常不过。
可虽说是天性,但这世上总会有一些动歪脑筋的人,其中的受害者更是以女性这种弱势群体为最,所以在古代,被各种逼迫着不得不去贩卖皮肉的可怜女子可以说数不胜数,毕竟一般只要是正常人就绝对不可能主动愿意去干这种事——这可和现代一些自甘堕落喜欢不劳而获,所以主动去干这种事的人不同,在现代不论做什么,起码你还能被当成一个人看待,但在古代可没有这类人权之说。
而和一些古早且缺少考据的作品上表述的不同,像是以前的一些玛丽苏小说就写什么女主女扮男装逛青楼的这样槽多无口的剧情,而且看起来这些青楼女子都穿的很好,甚至还吃香喝辣。可现实中,拿她们当赚钱工具的人可不会那么好心,各方面太恶心我也就不细说了,缅甸园区这两年挺火的,听说过没?
刚开始新鲜可能还有两天好日子,再等到地位一天天下降还逃离不了魔窟,直到完全没用处了就直接给你草席子一裹扔乱葬岗,不,八成连草席子都没有,毕竟这玩意儿也是要钱的,而那些人根本不会花一分钱在她们身上,只会榨干这些可怜女子所有的价值。】
天幕这次讲解的内容当即便惊讶到了许多人,众人都没有想到,天幕竟会说起这等细枝末节,许多人习以为常,甚至根本都没有在意过的事。
甚至就连那些青楼女子都没有想到天幕竟会诉说起她们的苦难,泪水几乎立刻就打湿了眼眶。
谁说不是呢?哪个正常人会愿意到这种地方受苦?还要受人轻贱?可这种事情又怎么可能是她们能够决定的了的。
被家里人卖进来的,被拐子拐卖进来的,甚至还有因家人获罪而被牵连的,这一桩桩一件件又哪里有她们做主的份?
殷闵听的也很叹息。
与此同时,回想起天幕描述的未来皇帝的秉性,天幕下的许多人顿时就有了猜测,这位陛下该不会……
果不其然,只听天幕说道。
【身为一个少有的真正正视女性,且会任用女性当官的古代皇帝,殷闵当然不可能无视这种丧尽天良的情况,可这种事真要做,显然也不能莽着来,先不说必然会有利益相关者提出反对,毕竟那个时候很多青楼甚至还是国营企业,当时有些人甚至还说,青楼的开设可以减少社会矛盾,这段话的原因就和现在咱们网络上的“无敌之人”的论调类似,就是说怕那些光棍闲的没事乱来。
不过好在殷闵虽然能听取谏言,但在这件事上立场足够坚定,嗯嗯,爱卿说的很好,可惜朕不听。】
“这话说的也没错……”
天幕下,有人顿时附和,觉得天凤帝的举动还是太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剧透我成了千古一帝》 50-60(第2/20页)
贸然了,好心没用在正地方上,底层百姓娶不起老婆的大有人在,而这些人总要有个发泄渠道,不然三五聚众到一起闹事,也不方便朝廷管理。
也有人单纯从利益方面考虑,毕竟青楼也是要向国家缴纳税务的,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未来可不能让太子这么胡来。
有人想到。
也有些百姓对此表示反对,显然,这些人就是天幕说的那类人了:“殿下是好心,可也不能胡来嘛。”
结果顿时就有人呸了回去:“呸!说的好听,还不就是为了舒服你□□那二两肉,没听天幕说吗?那都是些可怜女子,你有没有人性!“
被骂的人顿时大怒,却被身旁的人给拽了回来,低声劝道:“别跟他争了,你忘了他家闺女前两年不过出门借个针线的工夫,就直接被人给拐走了?到现在都杳无音讯。”
一个女子被人拐走,不用想都知道下场无外乎那几样,也是可怜,禁了也好。
那人摇头叹息道。
有人赞同,就有人反对,说到底,每个人都更倾向于自己的切身利益,可谁又真正可怜那些应该可怜的人呢?
冯默言看着这一切心想,同时也深刻明白了她这个弟弟在这个世道究竟有多难得。
老皇帝听着这一切,却也没有贸然对此发表意见,毕竟以天幕播放出来的天凤帝的一贯表现来看,这个儿子并不是个无谋之人,想来这里面即便有问题,对方应该也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而不只是无脑的去做这种事。
与此同时,画面中随之播放出相应的场景。
【伴随着那一间间曾经关押着她们不允许走出一步的地方被贴上封条查封,主事人也被押走入狱,许多被折磨的面如枯槁,神情呆愣的女子也仿佛从地狱重新回到了人间。
再也不会有人折磨她们,逼着她们做那种事了。
然而等到喜悦之情褪去过后,许多女子的心头却又再度涌上了迷茫:“可如今,我们还能够去哪里呢?”
她们有些人是被拐来的,可先不说她们的家人还会不会接纳如今的她们,那些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或是干脆就是被父母亲人卖进来的女子又该何去何从?
恐惧和对未来的迷茫随之涌上心头,现场顿时充满了揣揣不安的氛围,可也就是在这时,一位衣着看似朴素,仪态沉稳的女子在护卫的簇拥下走了出来。
她的年纪已经不轻,放在一般人家早已是该做祖母的年纪,可却在这里与她们这些身份低贱之人和颜悦色:“不用怕,陛下早已安排好了你们的去处。”
“陛下?”有人惊讶,不自觉脱口而出:“陛下竟也会关注我们这等低贱之人吗?”
女人叹息道:“你们始终是陛下的子民,他又怎么可能将你们无视掉呢?”
遂又说道:“自轻者,人必轻之*。过去的没办法改变,可以后的日子你们仍旧还要继续过下去,所以不论别人如何看轻你们,你们也不要看轻自己。”
一句话当然不至于有多大改变,可对方却是唯一一个会对他们这么说的人,且从身份地位上来看,这个女人必然不是普通人,话语的重量就又多了几分。
这些女子的眸中顿时多了感动之色,原来她们也是被当做人的,原来陛下也是能够看得见她们的苦难的!
许多人当即跪伏在地上,泪流满面的向着皇宫的方向,深深的磕下了一个又一个响头。
君恩如山,永志不忘。】
【当时许多女子都在家中供奉起了皇帝和永康公主的牌位,就是为了感念他们二人的恩德。】
那个被护卫簇拥着的女人自然是永康公主,许多人也并不意外,若想安置这些女子,谁又能比同为女子的对方更加合适呢?
这一幕看的许多女子泪流满面,特别是本就从事这个行业的女子,之前天幕讲到天凤帝任用女子为官的事,许多人实际上并没有太深的感触,因为那是良家女子才配考虑的事,和她们没有半点关系,也没办法奢望。
可如今讲到的事却与他们息息相关,过去从来没有人想过要解救她们,而如今这个人她们终于等到了!
许多人甚至现在就想要将长生牌位供奉起来,祈祷着太子殿下能够安然登基,将天幕所说的未来变为现实。
而相比起之前的仅仅只是靠天幕来诉说,许多人在看到了这些女子可怜的模样后,哪怕原本有其他想法,心也不禁悄无声息的偏离了一些。
这些女子也的确可怜,就如同天幕说的,没人会愿意主动做这种事。
【可话又说回来了,真要解放色情行业,那么多青楼女子全部失业,你让她们干什么维持生活啊?总要给人口饭吃吧,朝廷也不可能一直养着她们,所以相应的肯定就要为她们的未来考虑,你要把事情做成,就得把接下来的路安排好。
于是他就想到了改良纺车,这方面咱们之前也说过了殷闵还是个发明家,毕竟古代生产力落后,可不像咱们现在某多多九块九甚至就能包邮好多件劣质衣服,总之衣物这种生活必需物品在当时的生产制作成本高昂,对于穷苦人家来说,一件棉衣简直都可以当传家宝,哪怕外表都破烂了还能当不少钱呢,所以安排这些女子去做纺织业就成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去处。
而纺车的改良,对于当时女子的地位也有一定提升,就像你赚钱之后你爸妈对你突然间就客气了一样,什么时候都必须只有实际的利益才能够带动现实。】
改良纺车?!
许多人的眼睛当即一亮,有之前据说甚至能够观测星辰的那些听起来就很厉害的发明打底,这个纺车明显也不一般,就如天幕所说的一样,布匹这种东西极为珍贵,可以说是硬通货。
真要是能带来暴利,什么青楼女子的事相对也就没那么重要了,毕竟对于有钱有势的人来说,想要找乐子的途径多的是,那种事就不可能完全禁绝。
殷闵这个时候就很感谢自己前世没事的时候看的那些闲书了,因为不良于行的关系,各种穿越小说他也看过不少,很多时候一旦看到穿越主角搞一些现代发明,他就会顺便查一查相应资料。
谁让他没事闲的。
虽然还不至于去背这种东西,但好在他记性还不错,从头到尾看完,哪怕如今已经忘掉了许多,但只要能记住一些,却也极为关键了。
谁能想到还真有用得上的一天。
【再加上这个时候棉花也开始推广种植,古代的冬天是很难熬的,就这么说吧,哪怕是京城这种天子脚下,冬天有时甚至都会有不少人冻死。但现在织的布多了,保暖效果好,可以广泛种植的棉花也有了,当时百姓们的生活也随之好过了不少,冬天冻死的人也少了。】
许多原本不算支持的百姓听到这里甚至也改变了态度,还是那句话,无论何时,切身利益始终才是最能够令人动容的。
朝中却因此掀起了一阵风波。
“这个棉花究竟什么?”
根据天幕的描述,这明显是个好东西啊,许多人听得心痒不已,包括老皇帝也同样如此,恨不得现在就把这个棉花找出来。
可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剧透我成了千古一帝》 50-60(第3/20页)
天幕说的一点都不具体!
唯一知道所有的殷闵却不清楚这些,只在徐州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看着天幕,还别说,没有了那些明里暗里的打量,这么看舒服多了。
【不过伴随着取缔青楼,口口成了非法活动,替代品却也不可避免的应运而生,毕竟钻空子的人什么时候都绝对不会少,人类对于欲望的追逐也永远不会停歇,不过有件甚至把殷闵都给震惊的事说起来其实也挺好笑的……】
太宗朝。
取缔青楼这种事显然不可能是一日之功,毕竟国家推行政策总要有一个推广实现的时间,这件事从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做,到如今也有了好几年了,进展一直很平稳,因此许多人听到这里就不禁有些惊奇,也没听说这里面有什么好笑的事把皇帝都给震惊啊?
天凤帝坐在龙椅上皱起眉头,同样也在思索。
【某间房门紧闭的房间内,一个中年男人正衣衫不整的躺在床上,怀里还抱着一个身量纤细的女子,此时,二人正互相挑逗着。
“老爷,你什么时候把我赎回来啊。”
纤细女子刚一开口,粗糙低哑的嗓音便暴露了出来,此时方才真相大白,这人哪里是什么女子,分明是个容貌肖似女子的少年!
自从前几年当今陛下颁布诏书,禁止了青楼行业后,一些喜欢逛青楼的人可就苦了,他们有些人倒也不是没钱娶不起妾,可偏就有爱好特殊的,专门喜欢嫖。
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不过在皇帝已经下令整改的这个节骨眼上,也没人敢顶风作案,再去迫害些良家女子,毕竟要钱还是要命许多人还是分得清的。
可陛下总没有说过男人不能卖。
实际上娈童自最初兴起时,各朝各代就一直没有少过,有些地区娶不起老婆的男人甚至还会相互结契,可终究还是性向正常的人占据大多数,再加上战乱也才平息没多少年,当时底层基本只要是个男人,年龄足够就被拉上战场,所以这些年男风行业也就一直没能怎么兴盛。
结果皇帝直接把青楼给禁了,有人不肯放弃这片空白市场,于是乎,就又把这股风给吹了起来。
毕竟相比起顶风作案找女妓,然后被人发现举报的可能,找男人就要方便很多了,大家都是男人,关系好抵足而眠又怎么了?死不承认也没法判。
这边,中年男人闻言刚要说话,可就在这时,房门却突然被人推开了。
男人心中一怒,刚想要训斥不知哪个不知礼数的下人,结果一转头,却看到了一个本该绝对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的人。
“陛,陛下?”
他顿时傻眼了。
可实际上,皇帝内心的震撼一点也不比他少,虽然他一向足够淡定,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但突然有事想找自己的臣子商量,想着自己反正也正好有事要出宫,也就不麻烦人家特地在休沐日进宫一趟了,索性直接就驾临了礼部侍郎的家中。
原本进了院子看到这家的下人神神秘秘,他就有点察觉到了不对,可谁又能想到,这竟然是自己的礼部侍郎在家中做这种事!
皇帝感到不忍直视。】
太宗朝。
此时正坐在席间的礼部侍郎直接就跪了:“陛,陛下!臣有罪!”
周围的同僚看到这一幕先是震撼,随后纷纷低下头忍笑,这……竟然是这么个好笑!
与此同时,天幕也跟着补上了一刀。
【先不说这个倒霉的礼部侍郎,这件事在东窗事发后,殷闵立即便彻查了此事,好家伙,谁能想到他禁止青楼行业,竟然还无意间推动了沟子行业的发展!这就是某种守恒定律吗?家人们,绷不住了。】
天凤帝屏住呼吸,同样也感到不忍直视,他一点都不想和沟子扯上关系!
第52章
天凤帝感到窒息, 大殿上,他的朝臣们也纷纷要笑不笑,憋得十分难受, 且大为震撼, 毕竟谁又能想到这个结果呢?
好男风好的全天下皆知的礼部侍郎跪在地上, 简直都要挖个地缝把自己埋起来,皇帝瞅了他一眼, 不忍直视的挥了挥袖, 按律罚俸降职, 就把人撵了下去。
自觉捡回一条命的礼部侍郎忙不跌的便下去了。
与此同时, 殷闵也同样感到很窒息, 未来的那个他想推动的肯定是国家发展, 谁想推动这个发展啊!钩子行业擅自发展个什么?这说出去好听吗?像话吗?
这都被后人当成笑话了!
他可不希望未来的人提到他, 就会想起他为钩子行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话!
【某方面这也算是一种必然了, 毕竟哪怕是现在,黄这种东西也没办法完全禁绝,大家都是正常人类谁还没点欲望呢, 评论区的你们别说一点没看过小h文啊!】
此言一出, 天幕下的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均是讷讷的说不出话来, 此时可没有后世那种成年前不许干什么事的潜规则,更兼之结婚年纪又早, 哪怕不提欲望, 为避免夫妻生活好多年都不知道该怎么生孩子, 怎么也该看个避火图了解了解,这玩意儿又没人禁。
有父母听到这里, 便想到自己的孩子似乎也到了该知事的年纪,可问过孩子之后,却得到了“爸爸妈妈那晚其实我没有睡”这种话,顿时大为羞恼。
有些穷人家,父母和孩子甚至只能睡一个屋里,短时间内倒还好,时间长了就不可避免一些情况了……
【皇帝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要的本来也不是赶尽杀绝,这根本不可能做到,能够大致上改变那些不好的东西就已经足够了,况且……嗯,男的卖钩子的这种事还真不好判,人家钻的就是这个空子,真咬死了是哥俩感情好睡一起,那你也没办法。
不过为了杜绝一些将良家男子拐卖逼良为娼的事发生,殷闵还是做出了一点改动,例如说加重了拐卖人口相关的刑罚。】
不少人听到这里松了一口气,还好,未来陛下也不是完全偏心女子,至少还知道保护一下男人,况且拐子本来就该死,再重的刑罚也都应该,就是这个“良家男子”……
有人咀嚼着天幕的这个词汇不禁咧起嘴来。
天幕继续述说着。
【像咱们现在人评价以前封建古代时期的那些个皇帝,什么这个是昏君,那个是明君,这个是谁不知道不认识不出名什么的,除了少部分争议比较大的,一般像是功绩出众或是昏庸暴虐出众的这类皇帝,对于他们身上的定义基本都没什么争议。
但实际上评价这种东西也是要基于时代背景和立场的,后人评价这些帝王是基于他们对于历史的贡献,有种置身事外的美,但对于生活在当代的那些人而言,评价有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咱们认为的千古一帝对于当时的人而言可能就是暴君,相反,咱们认为不咋地,基本没什么贡献的皇帝,反而可能会有比较高的评价,当然,板上钉钉的暴君不在这个行列,而是应该在锅里。】
老皇帝逐渐陷入沉思,已经到了他这种位置,又怎么可能会不在意身后名,可后世评价帝王明显是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且听这话语,似乎即便是在位期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剧透我成了千古一帝》 50-60(第4/20页)
的皇帝,也不一定能够就配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历史贡献……
老皇帝若有所悟,随即叹了口气,可能够将一个国家治理好,就已经要费出很大力气了,若想折腾出什么成绩来,又谈何容易?
不过他这个太子显然是做到了。
思及此处,老皇帝还没等在想些什么,结果耳边却猝不及防的骤然迎来了天幕十分地狱的“俏皮话”。
老皇帝脸皮抽了抽,不愿回忆起自己那个在锅里的儿子。
【究其原因,功绩都是从哪儿来的?折腾嘛,不折腾哪来的功绩?像是改革啊,或者扩张领土啊,这些哪样不得折腾。但对于当时的人而言,改革就意味着要动摇原本的利益框架,扩张领土就意味着要上战场,要死人。
现在一些网友习惯在网络上口嗨,说什么要上战场立军功,我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但谁又能保证自己上战场就一定会是立功的那个,而不会是死的那个呢?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不愿意自己的生活有太多变数的。而且有句话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实际上谁又甘愿给后人当垫脚石呢?活在当下才永远是最重要的。】
许多人听得陷入沉思,这话说的确实再对不过,什么历史进步对于大多数而言其实远没有多重要,真正重要的只有眼前的生活,自然不希望有太多波折。
况且谁也不能够确定改的就一定是对的。
不过……转念一琢磨天幕的话语,既然功绩都是折腾来的,未来的这位陛下能有这样大的名声,显然不至于走错路。
思考的多了,有那好名者顿时呼吸便沉重起来,天幕的出现虽然是变数,却也无形的展示了很多东西,真正算得上是社死的基本只有那些立身不正之人,更多的人却还是看到了殷闵的名扬天下,以及被天幕反复夸了又夸——虽然当事人不一定这样想。
百年之后,他们这些人也不过就是一捧黄土,后人能传几代都还是未知数,只能逐渐淹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能够名传千古,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永生”。
改革从来都不是小事,若能参与进这种事里,想必便能青史留名……不少人顿时便想着该如何乘未来陛下的东风了。
倒不是说他们想要不劳而获,只不过是想要参与进去而已,而这位陛下想必也肯定需要人来帮他做事。
【不过也不是所有爱折腾的皇帝都一定在当代评价不好,这实际上还是得看你怎么折腾。说起来咱们前面也说了,功绩都是折腾出来的,能被位列千古一帝,可想而知殷闵折腾的肯定一点都不少,在位期间的内政方面,除了前面那几样,他还对教育以及医疗行业方面进行了诸多改变。】
有了前面的话语打底,对于天幕的这番话众人也不出奇,唯一好奇的便是殷闵做出了怎样的改变,才至于被天幕特意提及。
远在徐州的太子殿下抬眸,心里顷刻间便有了答案。
果不其然,只听天幕说道。
【比如说咱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和拼音,就是他那个时候创造出来的。】
“简体字……简……难道是将现有的字体化繁为简?”
大殿之上,有臣子顿时惊愕道,简化字体,这种事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可一点都不简单啊,先不说天幕说这个东西是太子创造出来的,能做到这种事,又该是何等的能力?光说改动这种重要的东西,恐怕就有不少人反对!
群臣顿时也议论纷纷,天幕下众人看法也五花八门,有守旧者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该对这方面下手,大致意思就是对知识文化的侮辱。
也有些人认为,化繁为简也不一定就是错的,没看天幕的态度也是偏向赞成吗?
天庆帝高坐在龙椅上,对于这些争论充耳不闻,只等待天幕给出的结果,在他看来这些事物都不过只是皇权的工具而已,什么好用他自然就支持什么,有些儒臣不谈利益,只谈信仰之类的某些坚持他听了甚至都无法理解。
殷闵则扶额,这……真不是他发明的。
【有道是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这个阶梯实际也是有门槛的,先别说古代没有义务教育,穷人基本不要想着能够读书,哪怕是家境殷实的人家想要读更多书也没那么容易,咱们也都清楚,越是珍贵的资源,越是只会掌握在少部分的人的手中,即便现在也是如此。
世家大族衰颓的好处这个时候就显现出来了,假如他们还在的话,想要打破教育垄断的阻力肯定不止一星半点,强行去做,哪怕不会发生点“文官集团的阴谋”这种事,效果也绝对不会太好。】
但即使如此,阻挡着更多人读书的阻碍却也不止金钱方面,想要教人读书,书从哪里来?即使世家已经没落,但也不是完全没了,你去抢人家家里收藏的书也不太好,纸笔这种必备工具的生产问题,最后还有老师的问题……
天庆帝在听到天幕说的这些的第一时间,心头顿时就想到了一连串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想要真正打破教育垄断是不可能的,除非……
回想起这个儿子未来似乎很长的寿命,老皇帝的脸色顿时又缓和了下来,这件事到底该不该做先不说,慢慢来的话,其实倒也不一定完全不成,不过哪怕不提这些,天幕既然会讲出来,那就证明太子未来一定做成了。
其余臣子则是听着那句“文官集团的阴谋”,露出了一言难尽的表情。
【方方面面的问题涉及的其实挺多,不过任何事也不可能一步登天嘛,虽说是想让更多人能够读书,可又不一定非要一步到位,那种事情怎么可能,况且当时的生产力也不允许像咱们现在这样每个人都能读书,在当时能认识几个字会算数,其实就已经算少见的人才了,能够打破知识垄断就已经算是件好事。
是以殷闵决定先降低学习门槛,也就是简化字体,让文字变的更加容易记忆,拼音则是为了辅助识字和阅读——古代其实也有类似拼音的事物,也就是反切法,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学生学外语的时候会用的中文标注和拼音的结合,可相比起音素固定的拼音而言,还是会有不准确的时候。
可虽说东西是拿出来了,想要推广却显然会遭遇阻力,当时就有朝臣强烈反对,一部分呢,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另一部分呢,则是认为没必要让那么多人读书,不然谁又去种地呢?况且底下的人读书开智变聪明了,就不好管理了,这对陛下您也没有好处啊!】
且不说那些身份地位高者听到这里如何作想,认为这样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
也有不少心性天真烂漫,没有经历过官场肮脏的文人却是对这位帝王的理念崇敬拜服不已,并不把那些为官者的考虑当回事。
“有教无类,这正是圣人流传下来的理念啊!”
也有些人回想起之前看到的画面,思及这位的为人,又如何称不上一声圣人呢?
许多君王哪怕同样说是仁爱百姓,却也根本做不到天凤帝这样的程度。
而不少百姓哪怕读的书懂的事再少,听到这里却也不难理解,谁不知道读书是件好事呢?这种事他们往日想都不敢想,那些围观者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意给他们机会,可这位陛下却为了能够让更多人读到书而费尽心力,受益的也是他们,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天幕剧透我成了千古一帝》 50-60(第5/20页)
“陛下是真正将我等放在了心上啊!、
许多人感念着帝王的恩德,顿时跪伏在地上,流着泪纷纷向着天幕的方向磕起头来。
也有不少人期待起来,甚至希望这位尽快登基,好让他们早点迎来这样的好日子。
老皇帝:“??”
殷闵叹息,已经预感到未来会迎来的阻力,可穿越一场,如果什么事都不做的话,他又怎么能够甘心呢?
他绝不希望自己人生的意义仅限于混吃等死,哪怕原本只是想当个闲散王爷,那也只限于没想要争夺皇位而已,却不代表他一点事都不想做。
与此同时,天幕也说出了许多人的心里话。
【殷闵哪怕明知道如此,却还是顶着这部分压力,逐渐开始部分普及教育,这其实也就是他作为封建帝王,为什么能够在后世有这样好的名声的重要原因了,先不说后代的许多读书人,乃至于如今的我们都相当于受到了他的恩惠,不说吹他,肯定也不会像某些把读书人得罪了的皇帝一样说他什么坏话造谣啥的。
况且又有多少人站到他那样的高位,仍旧还会真心为百姓考虑呢?许多曾立下宏愿的人,甚至转头就会忘记自己当初的誓言,这样的人简直太难得了。】
天幕随之叹息了一声。
【君王仁爱,泽被苍生。】
第53章
太宗朝。
天凤帝听到这里不由叹息一声, 不忘初心,他不想忘记的又何止初心而已?还有自己的来处。
终究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天幕下, 许多直到如今还反对这项政策的人看到这里便心知大势已去。先不论后人定论的最终结果的对错, 这件事上受益的明显是更多的穷苦人, 这些人如今经天幕点拨,显然只会更加拥护皇帝的政策。
对于这些没什么见识的人, 天幕的话语总是更加具有权威性。
而哪怕他们这些位高权重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只手遮天, 想要硬抗如此之多的民意却也不可能做到。
可与此同时, 许多人回想起天幕播放的那些内容, 心头却也升起一股奇妙的感觉, 别的不说, 这一桩桩一件件在当代遭到一部分人否认, 却又被天幕所极力赞扬的功绩几乎全部都是皇帝最初主动提出的。
如果这些政策在后世被认为是对的的话, 这岂不是说明当今陛下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许多人思及此处,心头顿时升起一股又是敬服又是仰望,甚至畏惧的情感, 敬服的是皇帝的能力与手腕, 仰望的是对方身上卓越的光华,而畏惧的, 却是这种超出他们太多的超前眼光, 隐隐之间,仿佛有一道天壑将他们隔开。
天幕随之播放出了当日的情景。
【“陛下, 万万不可啊!”
随着皇帝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朝中顿时便有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
位列群臣之首的宰相严松清闻言轻抚着胡须, 早有预料的一步迈出,当庭奏对道:“陛下, 老臣以为不然,纵使在各地开设公学,令全天下人都去读书,可能够提供的相应职位始终有限,既然如此,王尚书所言的会令田地无人耕种之说完全就是子虚乌有。”
“况且能够有更多的学子读书,同样也是在为大宣培养人才,所以以臣看来,此为不折不扣的仁政,若说会对人心产生什么影响,百姓们也只会感谢陛下的恩德。”
这一番话说的有条有理,且将对方提出的问题逐一反驳,群臣闻言,自然便多出了许多人赞同,可与此同时,却也有人敏锐的察觉到了一点不对,改良字体和在各地开设公学可不是件小事,别的不说,没看管钱的户部尚书都要急了,国库可才刚丰盈起来没几年。
即便严松清是陪伴陛下一路走来的老臣,却也少见对方如此斩钉截铁的支持陛下的时候,倒不是说对方喜欢唱反调,可难道不讨论一下可行性吗?还是说……
高坐在御座之上的皇帝因为头顶垂下的珠帘的遮挡而看不清面色,带着威仪的视线却逐一从在众的朝臣身上缓缓划过,他抚在座位上的手指轻敲着,一边开口:”这件事,朕其实早便与严相私下商议过了。”
此言一出,群臣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皇帝这是打定主意,有备而来!
说着,天凤帝便看向提出反对意见,说没有那么多书能用来教人的其中一名臣子道:“书籍不是问题,朕可以做主拿出皇家的一部分典籍,严相和虞侍郎等人也已说过愿意贡献出自家的藏书,这些书交由印刷厂印刷,随后分发到各地。”
其余臣子听到这里纷纷一惊,书籍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可是十分珍贵的一笔财产,同样也象征着身份地位,这俩人竟然连眼睛不眨就都为了皇帝的政策献出来了?
天凤帝没有停顿,他向来话语不多,可一旦多起来,就意味着不会给别人反驳的余地,将会涉及到的问题都早已安排好。
他逐一反驳,连学习费用问题都考虑说到最后看向朝堂大门的位置,什么话都没说,身侧的内侍便已心领神会,当即扬声道:“宣,梁宗明觐见!”
此等名讳刚一出口,殿中众人便纷纷震惊,梁宗明,这可是当代大儒啊!朝廷曾多次征辟都不愿为官,陛下还请了这位帮他站队不成?
随着一发须皆白的老者入殿,天凤帝先是下旨赐坐,随即声音淡然说道:“关于新字体的事,朕也已经咨询过了梁大儒的意见,他觉得经过简化的字体很好,方便更多人学习。”
梁宗明也跟着点头表明自己的态度,与许多反对简体字的人的看法不同,他没那么古板,认为文字始终是为人服务的,容易学习就代表有更多人可以识字,这与儒家的部分思想不谋而合。
“教化天下,无疑是件好事。”
作为皇帝请来的杀手锏,此言一出,之前反对的人哪怕仍不认同,也哑口无言。
当然,更多的原因是他们已经看出了皇帝在这方面的决心,心知难再和对方掰手腕,所以至少明面上是没办法反驳了。
于是最后,成功力排众议的皇帝便将目光来到了自己的钱袋子,有名的铁公鸡户部尚书的身上,什么话都没说,只默默的盯了片刻,其中的意思便已经很明显:爱卿,如今大家都没话说了,就差你了,这事儿怎么整你看着办吧。
许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