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2 / 2)
舒宁瞬间明白了皇上的意思,这位,估计就是皇上替舒颜选好的额驸,其实说实话, 巴图温都苏并不差,即使风吹日晒给他带来了粗糙的皮肤,但脸上张扬大气的五官依旧是好的, 看服制, 至少也是个郡王了。
公主选驸马, 也就这两项了,家世、相貌,至于人品,就没有这一条标准, 公主远嫁后过的好不好,全看皇上是否为她撑腰。
“皇上看中的人,自然是好的,只是我在这里恳求皇上一件事,能不能不要将舒颜嫁去蒙古,就让她留在京中,哪怕不是王爵也好。”
听完这话,皇上的脸色当即就变了:“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舒宁点了点头,看着远处的夕阳:“我知道。”清朝让公主抚蒙,从来都不仅仅只是婚姻,更是政治,这是一项用女人换取蒙古安定的策略,同样也是关乎大清统治的策略,
“可我舍不得,我从来没有求过皇上您什么,只此一次,能不能让舒颜留在京城?”
舒颜低着头,用余光看皇上的表情,其实她现在不用看,都知道这个请求很突兀,大概这之前从来没有女人敢这样说吧。
历史上第一个留在京中的公主是养在太后娘娘膝下的温宪,但那是太后,皇上的嫡母,就算是皇上也是要给几分面子的。
可舒宁只是妃,和他后宫中其他妃嫔并无什么不同的妃,舒宁其实也知道,皇上这个人,你可以说他多情,也可以说他薄情,都能说的通。
多情,所以这后宫里会有一轮一轮的宠妃,先开始是荣妃,再接着是宜妃,然后后来的王氏,再到如今的瓜尔佳氏,他一直有喜欢的人,甚至还蛮长情,每一个不仅仅只是几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十年。
薄情,当恩宠不在,那也就和后宫中其他人没什么不同,对所有人都差不多,即使是非常喜欢的人,也要看家世、子嗣、出身,王氏生了两个皇子了,依旧只是个贵人,皇上甚至都没有正式册封过她,只是随手让内务府改了份例,这就算是了。
王氏月氏过了之后,来永寿宫里看胤禄,在永寿宫里听到内务府里的人传话说:“王格格,刚刚昭仁殿来人传话,说以后您的待遇一应按贵人的份例走,新拨给您使唤的宫女和太监已经送进翊坤宫了。”
等那太监走后,王氏自嘲的说:“只怕是几百年后,众人连我姓甚名谁,出自何方都不知道,只知道是两位阿哥的生母,记一句,庶妃王氏,又或者,连宫里有我这个人都不知道,就连两个孩子,也要记在旁人名下。”
舒宁自然是劝她:“皇上不是那样的人,或许再过几年,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就比如觉禅氏吧,其实也是很好的一个人,但皇上就是没有那么喜欢,可即使是这样,胤禩长大了,为了孩子,皇上也得封觉禅氏一个嫔位。
王氏自知失言,不愿意多说,最后只道:“要真是这样就好了。”
皇上良久没出生,舒颜其实都有点惊讶,这事儿是不是还是有可能的?
其实她本来这么说的时候,已经想过皇上会生气了,毕竟皇上已经当了近四十年的皇上了,尽管他自诩圣明之君,是听得进去人话的,但乾纲独断这么多年,恐怕他早已忘记了被人拒绝的感觉了。
“或者,不是有留在京城的蒙古人吗?救了舒颜的博尔济吉特氏,也是蒙古人,让舒颜嫁给他,不也算是抚蒙了吗?”舒颜大胆提议道。
皇上冷笑一声:“他可仅仅只是个台吉,你也舍得?”
舒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寿定妃只想躺平(清穿)》 110-120(第6/13页)
颜不怕皇上生气,她只怕皇上不接她的话,那就难办了,能和她接着聊下去,说明这事儿的确是有可能的。
“自然舍得,再怎么也不会比抚蒙要差了,舒颜生在京城,长在京城,虽然喜欢骑马打猎,但这终究只是个癖好,要是真的生活在蒙古,不知日子过的得有多么的苦闷。
公主一旦出嫁,就很难回家,我实在是不想后半辈子都见不到唯一的女儿,所以斗胆请求皇上,让舒颜留在京城吧。”
皇上看着舒颜,第一次觉得她有些陌生,似乎他对她的印象从来都不是这样的,按他的设想,定妃就应该说:“满意。”然后等什么时候宴会,他就可以指婚了。
她不像是有这个胆子敢忤逆他的人,甚至,皇上都没想过舒宁为了孩子敢说这么多,一些臣子都不敢在他面前解释这么多,她似乎比他想象的,还要再勇敢一些。
最后,皇上也没有说可以还是不可以,只是骑着马离开了,舒宁绕着湖一个人转圈,看着远方已经渐渐落下去的夕阳,决定要是皇上还是不同意,她就再求一遍。
至少以这二十年的感情,舒宁觉得,皇上应该不至于因为这个就杀了她吧,如果最多只是冷落,又或者是禁闭,她还是扛得住的。
大概是皇上心里憋着气,这次行围极其勇猛,足足射杀两只老虎,还用枪杀死两只熊,其中一只老虎还是隔涧射中的,同样穿了眼睛,武力丝毫不逊于年轻人。
舒宁其实是有些担心的,但还好,直到行围结束,皇上开始拜陵,都没有说起舒颜和巴图温都尔的事情,也没有旨意下来,舒宁总算是松了口气了。
等皇上逛了一圈,奉送太后娘娘回去,舒颜的婚事依旧没定下来。
舒宁秉承着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的想法,打算就一直这么拖一拖,万一皇上就同意了呢?
而胤祾这个时候偷偷找上了佟国维,无他,因为他是侍卫头儿,暗箱操作比较方便。且昭仁殿和上书房离的这么近,二人要见面真的很容易。
“六阿哥找奴才,是为了策凌的事情?”
胤祾也没有藏着掖着,佟国维知道策凌救了舒颜,当即就道:“皇阿玛虽然说是赏了他,但我心里总觉得不够,想着他年纪也不小了,能不能替他谋个差事做。”
侍卫是个好跳板谁都知道的,活轻松、品级还高,等以后随便一挪,外放就是大员了,这比苦哈哈的去战场上熬要轻松多了。
佟国维也没有怀疑胤祾为什么来找他,当即答应下来:“这个没问题,腊月就有几个侍卫要外放出去,正好需要人接班,皇上之前让他入了镶黄旗,算上三旗,正好合适,一定没问题的。”
然后佟国维就在名单上加上了策凌交了上去。
谁知昭仁殿内,皇上看到这封折子,又看了看名字,问:“谁找的佟国维?”
顾问行立刻回答:“是六贝勒,说是为了报恩。”
“他倒是和他额娘的心思如出一辙。”
顾问行:“奴才愚钝,难不成六贝勒还有其他意思?”
“你就装吧,朕前脚刚说策凌只是个台吉,胤祾就为他谋差事,不是抬他的身份是什么?”随后,皇上又看了一眼,这才想起来顾问行当时没在场,决定不再难为他,道:
“这次巡行,除了行围,也发现蒙古诸部有因牲畜被盗,不敢夜牧导致生计窘迫的,朕叫李学圣去料理,效果不错,其他各部,也按这法子来,这次,叫策凌也跟着一起去,叫李学圣看看,这人有没有本事,想做额驸,光勇武可不行,还得有脑子。”
顾问行回道:“是,奴才这就去办。”
至于舒宁,这会儿正在宫里操心刘常在的事情,事儿也不大,刘氏怀孕八个月,今儿早上在御花园跌了一跤。随后,看见了同一宫的李常在,就觉得是李氏想要害她早产,李氏自然不承认,只说:
“我在那里走的好好的就看见你在前头摔了,咱们两个之间隔了那么长的距离,我怎么碰的到你!”
端嫔身为主位,劝了一阵子之后,刘氏还是依依不饶,还有些早产的迹象。
端嫔都笑了,摔了一跤没事儿,和人吵架快把孩子吵没了,但毕竟有关皇嗣,边也去永寿宫请了舒宁。
自从行围之后,皇上就没来过永寿宫,往常宜妃早就说了,但或许是上次胤禌的事情,宜妃比以前安分多了,这次倒也没讽刺舒宁。
只是皇上不来,也没说要把她怎么样,舒宁就照旧管着后宫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吃饭睡觉一如往昔。
如今,自然也得去长春宫看看端嫔口中把自己气的快要流产了的刘氏以及可能推了人的李氏。
实话实说,舒宁觉得这还是她上任以来处理的第一件有些像宫斗的事情呢,起码属于互相陷害,其中还有孩子的存在。
比之前那常在来她宫里哭诉宫里的炭烧了不暖和,想让她多给她分派点炭火,再把黑炭换成质量好一点的红萝炭,又或者是张贵人觉得宫里的牌子菜不好吃,她吃了几十年吃腻了,能不能给她换点别的刺激多了。
第115章 婚事 章佳氏
到了长春宫, 舒宁还没进屋子里呢,就听见屋子里的人在说话。
“我的孩子要是没了我就跟你拼命!天杀的我就知道你嫉妒运气比你好有了皇嗣,各种份例都比你多一份, 昭仁殿的小李公公亲自过来送赏,那可是梁副总管的徒弟,足可见皇上看重我这一胎, 你们谁都别想害我!”
舒宁听刘氏还有劲儿喊, 中期十足的, 心放下来了一大半,这大概是没什么问题的, 真有问题肯定不可能喊的。
等她进了屋子里, 端嫔就站在门口,给她请了安,道:“太医刚来看过了,说是没什么事儿,刘常在就是稍微受了点惊吓,养养精神就好,倒是她总怀疑别人要害她, 对她身体不大好,这人老疑神疑鬼的,日子怎么过的好?”
舒宁进去看了看, 刘常在看见舒宁来了, 还一脸委屈的说:“定妃娘娘您可要替我做主啊, 这李常在她要害我,甚至端嫔娘娘都偏着她,不叫我去跟您说,我实在是委屈啊, 这要是万一孩子没了,我可怎么办啊!”
看刘常在身边宫女低着头,舒宁对着刘常在道:“我会查清楚的,你既然有孕,就好好养着胎就好,别动气了。”
刘常在一脸感动:“还是定妃娘娘您对我好,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养胎,为皇上生一个健健康康的阿哥!再去求皇上让您抚养阿哥!”
其实这倒也没有什么必要,她宫里可还养着胤禄呢,如今都三四岁了,再添一个,她晚上还要不要睡觉了?
舒宁点了刘常在身边的宫女:“你们三个,跟我出来,不要打扰刘常在休息。”
等到了外间,舒宁才问:“谁今天陪着刘常在出去逛的?”
有一个大概二十六七的宫女道:“回定妃娘娘,今儿常在嫌憋闷,想出去逛逛,是我和雪儿陪着常在出去的。”另有一名年纪大概十三四的宫女站了出来:“奴婢雪儿,给定妃娘娘请安。”
“你们今天有没有看清楚,李常在有没有碰到你们常在?”
两个人都摇头,那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寿定妃只想躺平(清穿)》 110-120(第7/13页)
个大宫女道:“奴婢回头去扶我们常在的时候里常在还在五步之外,确确实实是碰不到的。”
小宫女也道:“我垫在我家常在身下的时候,李常在和我们常在的确没碰上,是后来李常在看到这边出了事,我们常在摔了,李常在才来的。”
端嫔补充道:“我也问了李常在身边跟着的白团儿,她也保证,两个人绝对没碰到,我估摸着,是刘常在月份大了,身子不稳当,所以自己摔了。”
“那刘常在一直说有人要害她是怎么回事儿?”
端嫔苦笑了一下:“谁能害她呢?害她对其他人有什么好处吗?多个孩子,长春宫还能多些欢笑。”
这个的确,自从纯禧公主走了之后,端嫔的日子的确无聊。
舒宁也觉得损人利己的事情常有,但损人还不利己,再要做的话,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心理有问题。
嫔妃进宫说的好听点是绵延子嗣,说的不好听就是给皇上生孩子来的,哪里有人会嫌孩子少呢?这儿可真有皇位要继承。
前期皇上生一个死一个的时候不仅皇上着急,太后着急,太皇太后着急,可能连朝臣们也都是着急的。
到现在,孩子的数量已经足够,甚至远远超过寻常水平,刘氏多生一个孩子能怎么?皇上要是不看中,说不定连位份都不给她升。
就这种情况下,搞掉一个孩子有用吗?还有十六七个排队补着呢,更别提刘氏只是个常在,肚子里的孩子还不知男女。
就算是因为私人恩怨,整个皇宫就这么大点地方的确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毕竟小小的一个宿舍也会闹矛盾,可真不一定就会想着让对方去死,还没到这个程度。
就像是刘氏和李氏,其实也不过不到二十而已,吵架拌嘴就已经是很大的事情了。
与之相反的,贸然出手,真把害人的事情落实了,就要开始日日夜夜担惊受怕,后宫这么多人,为了保证安静,都不许奴才多说一句话的,主子们也习惯不拿奴才当人,尝尝会忽视。
万一被奴才看到了呢?万一被主位知道了呢?万一被皇上知道了呢?
那真是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只要不出手,宫里永远有你一个地儿,不仅包吃包住,还有人伺候着你,什么都不干还能领每月的份例,娘家也能因为你在宫里在外头过的好点,内务府直接养到你死,还会派人给你收敛,花大价钱办丧事,然后把排位放好,永远有人给你上香。
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所以舒宁其实并不意外没人害刘氏,但没人害她不意味着她就没问题了,一直幻想有人害她,这也是出问题的表现。
舒宁只希望她生完孩子能自己调节好,要不然,等别人帮她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好受了。
很快,就到了腊八,虽然皇上大概一个月没来舒宁这里了,但舒宁还是得给皇上送一碗自己做的腊八粥,皇上不来,她不能耍性子,她没有这个权利。
舒宁想的开,求人办事就要有求人办事的态度,她上个月足足给昭仁殿送了两次汤,一次冬衣,一次鞋子,都是她亲自去的,皇上用没用舒宁不知道,东西收下了就行。
那可是她好不容易做出来的,汤虽然不是她亲自做的,但方子是她找的,又按她觉得皇上的口味做了改良,而冬衣和鞋子都是她自己做的,可费劲儿了。
冬天的衣裳厚,鞋子也厚,又要保暖又要轻便,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提衣服厚了穿针引线就更难了,弄完手都是酸的。
不过这次大概是舒宁运气好,皇上竟然让她进去了。
屋子里热烘烘的,揽月连忙把舒宁外边罩着的斗篷给脱了收起来。
舒宁进去之后,发现皇上正在练字,熟练的站在他身边磨墨。
一笔写完,皇上开口:“许久没见过你写字,来试试。”
舒宁抿了抿嘴,她的字,其实一般,小楷还好,练的多,且风格统一,就显得整齐,这种大字,对用笔要求高,她就不怎么写。
果然皇上看她写完之后摇了摇头:“你的字帖是白练了,也就比胤裪好一点,都不如胤祾的字。”
舒宁其实对写字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她觉得字只要简洁明了就行了,写出来别人能看得懂就已经成功了,好不好看都是次要的,但嘴里还是说:“这几年没怎么得空,松懈了。”
“朕给你写一个,拿回去挂在书房。”
舒宁拿到手一看,皇上给她写了个‘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很好,别人都是J.M Z L P. M些花里胡哨的字,再不济也是情诗,她倒好,皇上这是要劝学。
“是,我回去一定坚持练字。”
“练字坚持不下来,为舒颜你倒是挺坚持的,看在你一片苦心,朕同意了,舒颜嫁给策凌,算是抚蒙,在蒙古和京城各建一座公主府,她可以跟着策凌住在京城。”
这是舒宁今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她麻溜的谢恩,殷切的又给皇上泡了一壶茶。
“还是皇上这里的茶最香,我宫里的总觉得差点味道。”
皇上听完笑着说:“这是你今儿高兴,吃什么都是香的。”
只是腊月里,舒宁忽然发现章佳氏病了,想起章佳氏去世的时间,舒宁十分紧张,在知道章佳氏病了的时候,就是第一时间为她请了太医,还特地找了院判,章佳氏都有些受宠若惊。
“定妃娘娘,实在是无需让院判来给我瞧,只是前阵子去听戏,不小心吹了吹风,有些受凉而已,很快就会好的。”
第116章 有喜 南巡
但舒宁想着胤祥, 还是格外注意章佳氏的身子,特地叫来了负责章佳氏这次病的太医,道:“若是敏嫔有什么不好, 一定过来报我。”
这也是个老成的太医,今年须发皆白,已经年过六十了, 早已成了人精, 哪里还不知道要怎么做, 回去之后时刻当心,注意着敏嫔娘娘的是身子。
腊月十二, 刘常在发动, 舒宁过去瞧了瞧,孩子大,她生的艰难,差点难产,不过最后还是顺利的产下来一个公主。
刘常在还有力气,看着怀里的孩子,不自觉的露出一抹笑容。舒宁也放心了, 平安生产就好,至于孩子,大概还是让刘常在养在长春宫的。
腊月十五, 乌雅氏请舒宁去听戏, 只是舒宁看她眉间略有愁容, 问:“怎么了,过来听戏还不高兴,这可是你最喜欢的一出。”
乌雅氏:“弘盼有些不大好,还不知道能熬多久。”
弘盼是胤禛的第二个儿子, 李氏所出,就比福晋的弘晖小了三个月。
“请太医看了吗?”
乌雅氏摇摇头:“就是没有,所以才拖成大病,原先李氏觉得不要紧,没报给她,等她知道,立刻请了太医,吃了药之后烧退了,可这孩子却一直断断续续的病着,这都十来天了。”
小孩子的病不管是什么都很凶险,更别提拖十来天好不了这种了,弘盼,舒宁记得雍正前期活下来的三个阿哥分别是弘时、弘历、弘昼,没有弘盼,一时有些唏嘘,和他父皇一样,胤禛,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寿定妃只想躺平(清穿)》 110-120(第8/13页)
期也是要不停的承受丧子之痛的。
说到这里,乌雅氏又有些怨怼:“我就说李氏这个人不行,身板弱成那样,连生的孩子都这么弱,扛不住一病,自己也糊涂,孩子的事情自己怎么能不当心呢?我就没见过这样的额娘。”
李氏这样也不是不能理解,她是宠妾,可偏偏自己的孩子就是比嫡子小三个月,几乎是前后脚生的,若是只是头疼脑热的就请太医,难免有人说她恃宠而骄,但孩子的病发展的快,稍微耽误半天,情况都是完全不同的,她又没见过,怎么知道这个呢?
且舒宁听乌雅氏的话,这事儿肯定也是四福晋给她报的,那当然是把错都推给李氏了。
“别生气,对自己身子不好,既然已经请了太医,想来是会好的。”舒宁劝道。
乌雅氏叹口气:“毕竟是个孩子,总不能眼见着就白白没了,到底是年轻,不知道轻重。”
舒宁回去之后特地把专精小方脉的李副院判叫了过去,给弘盼看看,好歹试试,说不定小孩子生命力顽强,能活下来呢?
除夕,舒宁领着众妃去慈宁宫请安,如今太后总算是看习惯她了,甚至还拉着她的手问:
“六阿哥都成婚了,怎么还没有孩子?”
舒宁没想到她已经是被问到这个话题的年龄了,但面对太后,又不能不回:“胤祾九月才成婚,哪里就这么早呢,有太后娘娘您惦记着,是他们小夫妻俩的福分,想必他们很快就能有了。”
等嬷嬷给太后翻译完舒宁的话,太后娘娘点了点头,不再问了,又拿着惠妃问:“大阿哥生出阿哥了没啊?”
说的惠妃一脸尴尬,毕竟大阿哥生了好几个女儿才有了一个儿子这事儿的确是不太好讲,她整理了一下表情,才回到:“胤褆的大阿哥弘昱过年就三岁了,太后娘娘若是想见,我领着他来给太后娘娘看看?”
太后摆了摆手:“不用,给我磕头的时候我见见就是了。”皇子们过年要拜太后,皇孙们自然也是要的,明天正月初一,就是各种拜的日子,第一批拜太后的,是皇上,之后才轮的到嫔妃,然后再以此往后排,舒宁光是前几天安排这个都差点熬到三更。
至于宜妃,舒宁本来以为太后会对她客气点,但事实上是并没有,她第一句就是问:“胤祺最近在学里有没有认真读书啊?他阿玛有没有说他?”
谁都知道胤祺的学业是个什么水平,宜妃自然也不想提,但太后问,她又不得不说:“认真着呢,太后娘娘的嘱托,他哪里敢忘。”
太后拉过旁边的温宪道:“还是温宪好一些,通诗书、懂礼仪,她要嫁人了我还真舍不得。”
和舒颜的赐婚圣旨一同颁下来的是乌雅氏六公主的册封圣旨,这也是每位公主出嫁前的惯例了,之前几位公主,也都是出嫁前一两年封的和硕公主,然后转年婚就定了。
乌雅氏听到这个,更愁了,昨儿四福晋才过来跟她说,弘盼还是不大好,就在院子里不出去了,今儿又听到女儿要出嫁,真是没一件高兴的事情。
想到这里,她又看了一眼舒宁,有点羡慕,据说五公主的额驸已经定了,虽然爵位不高,但能住京城,这是多大的恩典啊。
想到这里,乌雅氏冒险开口:“若是太后娘娘舍不得,就让温宪和她姐姐一样,也住京城,这样不就能时常进宫陪伴太后了?”
太后娘娘一听这话,也觉得好:“蒙古好,京城也不错,要我说,还是嫁在京城更好。”
太后娘娘从蒙古嫁到京城,享了大半辈子福了,自然是觉得京城更好。
乌雅氏一听这话,也觉得有机会,又高兴了起来。
等舒宁终于过完了春节,可以歇歇了,就听皇上说今年还要南巡,要带上太后娘娘,嫔妃、皇子们一起出去,甚至皇子福晋也可也以跟着一起去,又有许多事情要忙,舒宁对自己加班没有加班费的行为非常抗拒。
以至于某天皇上路过永寿宫门口,进来的时候就看舒宁盘腿坐在炕上算人数,算东西。
因为皇上没叫通报的缘故,舒宁并不知道皇上要来了,所以坐姿就稍微狂放了一点点,嗯,一点点。
导致皇上刚进来的时候其实更多的不是生气,而是诧异,舒宁看见皇上了,也没解释,只是连忙将自己捣腾的像个嫔妃的样子。
等皇上坐下来,舒宁给他端了杯茶,才道:“不知皇上过来,望皇上恕罪。”
“坐下吧,你这是算什么呢?”
“皇上南巡嫔妃们要带的东西,我需要算好禀报内务府。”
其实光是算算数不难,难的是没有具体的尺寸,只能估摸着大概占多少地方,就比较愁人了。
看舒宁眼下乌黑,皇上也知道的确是辛苦了,等下午的时候,昭仁殿就来人过来送东西了。
是一个十分精巧的小匣子,里头居然摆了个镶粉色碧玺的金螃蟹,模样实在是精巧,舒宁拿在手里摆弄着,忽然觉得加个班是得个这个还挺值得的。
二月临出发前,弘盼的情况据说是好多了,李副院判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舒宁叫他三日一去,直到弘盼好起来为止。
四福晋为此还专门过来了一趟,是来道谢的:“其实李氏是想亲自来给娘娘道谢的,但她自觉身份低下,不配来见娘娘,所以只托我转述,要不是李副院判,这次弘盼当真是凶多吉少的。”
舒宁没在意,她只是吩咐,具体还是弘盼命不该绝,否则真的到了药石无医的地步,谁也没办法,别说是李副院判了,就算是大罗金仙也救不了。
二月,河化了冻,皇上带着一群人往南走,不过这个时候天气还微微的有一些冷,舒宁甚至还穿了裘衣。
等走了一段时间,到了三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完全脱掉了冬季的大衣了,南边还是比北边暖和的。
且这个时候也可以坐船了,皇上先是奉送了太后娘娘渡了河,然后就带着皇子们趁着小舟去视察河堤去了。
舒宁她们就在岸上等着,这个时候舒宁才发现元瑾好像稍微有点不舒服,捂着嘴干呕了一声,她把她叫了过来问:“怎么了?看你好像有些不舒服?要是真的的话,叫太医来瞧瞧?”
元瑾连忙拒绝:“不是,大概是我从小长在内地,从来没来过南边,虽然见过河,但是没怎么称过船,所以有些晕船的缘故,现在脚踏实地已经好多了,多谢额娘关心,我不要紧的。”
“你那里准备了晕船的药丸子吗?吃上一颗或许会好点?”舒宁问,一般出来,不太方便抓药,都会带上成药,搓成丸子,需要的时候吃一颗,普通的头疼脑热,跌打肿痛都有专门的丸子,晕船的丸子自然也有。
元瑾点点头:“自然,来南边怎么能不拿这个,我早预备下了不少,都带着呢,刚刚已经叫人去拿了,这会儿估计马上就回来了。”
舒宁看着她吃完药之后的确好多了,就没再管。
只是过了两天,巡查黄河的是时候,舒宁觉得元瑾的情况好像没变好,反而更差了?
元瑾还想再撑撑,但舒宁不允许她拒绝,叫了随行的太医就过来给她诊脉。
谁知道这太医刚一搭上,还没几个呼吸呢,就跪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寿定妃只想躺平(清穿)》 110-120(第9/13页)
道贺:“恭喜定妃娘娘,恭喜六福晋,福晋这是有喜了。”
元瑾一脸懵,看着舒宁不知道该说什么,舒宁也有些惊讶,但她已经听到过无数次怀孕的消息了,自己也亲身经历过,自然比元瑾反应更快。
“几个月了,福晋和孩子情况可好?依你看接下来的路她能走完吗?需不需要送她回去?”南巡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坐船,算是平稳的,但旅途在外仍旧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怀着孩子就更辛苦了,实在不行的话,舒宁还是倾向于让元瑾提前回去的。
元瑾看了舒宁一眼,但什么话都没说。
那太医不过四十,但经验也不少,他估摸着说:“福晋大概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孕,前阵子呕吐,也不是因为晕船。
晕船更多的是头晕、头痛,呕吐也有,但大多数不会仅仅只是干呕,依臣愚见,福晋呕吐更多的是因为孕吐的关系,这种情况在早期很常见,现下缺医少药,臣或许可以为福晋扎针,应该能减轻,但完全消除,大概是不能的。
至于能不能走完,福晋身子很好,非常健壮,胎儿也一切安好,这段时间的舟车劳顿应该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按臣的意思,能不能继续走,或许可也看看六福晋的意思,毕竟这怀孕人和人之间的反应本就不同,如果六福晋反应轻微,那其实是无碍的。”
舒宁仔细看了一眼这个太医,似乎是姓白?还挺耐心的,居然能说这么多东西,也没有掉书袋,说的都是一些外人能听懂的话,不错。
她扭头看向元瑾,问:“既然如此,你是要现在返程,还是要跟着皇上南巡呢?”
舒宁不想强迫她,怀孕的确是个辛苦的事情,但也不是说怀着孕的人就什么都干不了,需要一直躺在床上休息,那种情况,能怀上说明母亲没问题,容易掉大概是父亲身体不好的缘故。
舒宁记得宜妃甚至怀着孕爬了回山,孩子不照样是没有掉,正常健康的孩子是不需要那么严阵以待的。
看着元瑾,再想想胤祾,舒宁觉得这两个人身体应该都不错,年纪也合适,没有太小,不至于如此小心。
元瑾本就想留下来,刚刚还在想怎么劝劝额娘,如今舒宁给了她选择,她自然会是选第二个:
“额娘,我觉得自己还好,除了孕吐以外没有什么别的症状,如今这一路都是坐船,条件其实也没有那么差。
反倒是我现在才头三个月,如果返程的话,我是一定要坐车的,到时候更加颠簸,不如等上两三个月,皇阿玛南巡完了,我的月份也大了,到时候就四五个月过了最危险的时候,跟着一起回去更好。”
舒宁一想也是,就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等皇上和胤祾回来之后,把他叫了过来。
胤祾刚给舒宁请完安,就开始说今儿在河堤上的事情。
“今儿跟着皇阿玛亲自去见了,才知道大河有多么的危险,从前只知道大河宽广,如今亲自见了,才知道危险。
曾有诗人写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儿真的用碗舀水,等着泥沙沉下去了之后才发现,沙子的确多,这边居然还有专门从河中取沙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葬身黄河,几个浪之后就不见了。
但正因如此,皇阿玛才更要派人来治理黄河,修建堤坝,否则一旦决堤,这河边数万平民,数万良田,都将毁之一旦。
听说过两天我们要去的瀑布更加凶险,站在岸边都能感觉的到水汽铺面而来,当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妙不可言。”
舒宁大概知道胤祾说的是什么地方,不就是壶口嘛,她也去过,旅游去的,甚至河两岸她都去逛了一圈,穿了雨衣身上还是湿透了。
“说了这么多,可见你是真的很高兴。”
胤祾一进来之后那嘴就叭叭的没停过,在宫里他可没这么多话。
“快喝口茶吧,我有事要告诉你。”
胤祾这才感觉到口干,喝了茶,问:“额娘,什么事儿啊?我等会儿还要跟着四哥以及八弟一起查查资料,看看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彻底治河呢。”
舒宁看胤祾着急,却忽然不打算说了,这种消息,大概还是元瑾亲自告诉他比较合适,她不应该搅和进来的。
如果是元瑾亲自和他说,胤祾大概会印象深刻,两个人在一起还能想想孩子,但如果是她来说的话,就只是一件喜事,称不上是回忆。
“那你先去忙吧,等回头晚上了叫元瑾告诉你就行。”
胤祾完全没猜到舒宁想说什么,也不纠结,就去胤禩的书房里了,他带的书多,去他那里讨论正好。
等到了晚上,胤祾回到自己的地方,看见元瑾坐着,坐在她身边问:“今儿还好吗?前两天你就有些晕船,今儿怎么看着也这么憔悴。”
元瑾回:“额娘今儿还特地让太医瞧了瞧,没事儿的。”
胤祾这才放心,然后才想起来问元瑾:“额娘说你有事儿要告诉我,什么事儿啊?”
第117章 曹家 接驾
元瑾笑了笑, 道:“今儿额娘传太医来一瞧,那太医就说是我有喜了,前段时间呕吐也不是因为晕船, 而是因为有喜的缘故。”
和元瑾刚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反应一样,胤祾一开始也没反应过来,傻愣了一下, 才问:“真的?”
元瑾只觉得好笑, 往常胤祾是个多稳重的人, 如今也有这样这么像孩子的时候。
“太医说的,想必不会有错, 我和额娘说了好一会儿的话, 还让太医又把了脉,说是让给我开些安胎药,断然不会有错的。”
胤祾确认了之后,仔细的瞧了瞧元瑾的肚子,总觉得奇妙,妇人的肚子居然真的能生出一个孩子来。
随后,他又开始对着元瑾嘘寒问暖:“可还撑得住, 若实在不行,我去禀了皇阿玛,叫你先回去。”
元瑾摇摇头, 把和舒宁说的话也和胤祾说了, 胤祾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那你现在有什么想吃的吗?九弟说这边的烧鸡特别好吃, 和其他地方的烧鸡不大一样,先蒸煮再炸,挺对他的胃口的,名字也喜庆, 叫葫芦鸡,又或者你不想吃这些油腻的,还有糕点、干果之类的,我叫人给你买。”
元瑾感觉有些好笑,连忙制止:“没什么特别想吃的,你说的这些膳房都有何必专门去买,怪麻烦的。”
“怀孕辛苦,自然应该好好的吃饭,额娘小时候对着我说,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虽然我不知道她为什么知道这种粗话,但这话细想起来也是有一番道理的,你看是十一弟,不就是因为不好好吃饭,闹的自己身子弱,稍微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你现在更应该好好吃饭,别因为害喜就不在乎,那才是对自己身子无益的。”
元瑾被说服了,决定试试九阿哥口中特别好吃的葫芦鸡,端上来之后皮还是脆的,据说是九阿哥直接将厨子暂时收编,在这边停驻的时候就专门给他做烧鸡的缘故。
不过烧鸡的确好吃,元瑾迅速解决掉一只鸡腿之后开始一下一下的夹肉,没一会儿就吃的肚子浑圆,要不是害怕吃太多对胃不好,她觉得自己还能再吃一只鸡腿。
三月,皇上校阅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