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长寿定妃只想躺平(清穿) > 130-140

130-140(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和佐久早互换身体后 三娘子今天躺平了吗? 有病,但可爱 遇卿欢 快穿:剧情被她搅成蛋花汤了 出国四年,大佬还不肯放过我 困龙剑 宝可梦之我不做男人啦 植僵大陆:我的农场也太全面了吧 [原神]阳光开朗小黑泥

等胤裪和富察氏走了之后,永寿宫又安静了下来,舒宁独自坐在窗前随便拿了本书却没看进去。

胤裪和富察氏很明显没什么感情,毕竟胤裪是真的不是很在乎成婚不成婚的,他对富察氏没有感情是正常的,富察氏呢,现在看来也没有把心思放在胤裪身上,而是把心思放在了如何做好一个皇子福晋身上,这可是不一样的。

这两个人,要想和胤祾元瑾一样好,还有的要磨呢。

等胤祾大婚结束,舒宁就跟着皇上一起去了热河行宫,皇上本来还想要把苏麻喇姑也带着一起过来。

“苏麻喇姑年纪大了,在紫禁城熬过一整个夏天只怕是难,不若带着一起去算了。”

但随后,皇上又想:“不行,姑姑年纪已经这么大了,要是轻易挪动出了问题怎么办呢?”

“贵妃,你怎么看?”皇上问。

舒宁给皇上倒了一杯茶:“我以为,姑姑还是在京城养病为好,挑个凉快的院子住着,比舟车劳顿要好得多。”

温宪一个正青春的孩子都会因为不注意出事儿,何况一个九旬老人呢,还是不要挪动的好。

皇上也听了舒宁的意见,只是没想到从行宫回来之后,苏麻喇姑的状态还是有些不太对,皇上即刻请来了太医为苏麻喇姑瞧瞧。

京@墨@筝@狸

第133章 去世 南巡·胤禟·凌普

皇上看着赵太医, 沉声问:“姑姑这究竟是什么病?”

赵太医低头为苏麻喇姑诊脉,但他的确诊不出什么病,在他看来, 苏麻喇姑这不是病了,是老了。

“微臣无能,实在是看不出这位姑姑的病。”

“既然无能, 还留在太医院干什么?顾问行, 将他革职, 把方院判叫过来。”

舒宁在一旁看着,劝了劝皇上:“皇上, 姑姑也未必就是病了, 这么大年纪了,难免有个不舒服的。”

其实皇上也未必就不明白苏麻喇姑这是怎么了,苏麻喇姑已经九十多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高寿中的高寿,孝庄太皇太后都走了十几年了,苏麻喇姑比她也小不了几岁啊。

他只是接受不了而已, 接受不了苏麻喇姑也要离他而去这个事实,接受不了从前看着他长大的一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寿定妃只想躺平(清穿)》 130-140(第6/30页)

一个长辈都先他一步离开,连这最后一个人, 都不肯再多留一段时间。

皇上坐在那里, 没说话, 没一会儿,方院判过来了。

他跪坐在苏麻喇姑身旁诊脉,刚一搭上去就觉得指尖冰凉,再看苏麻喇姑脸色苍白、呼吸轻浅, 就觉得不妙,探一探脉搏,果然十分的弱,也十分的慢。

最后,方院判起身回道:“皇上,苏麻喇姑寿数京@墨@筝@狸已尽,脉象已是无胃、无根、无神之脉,微臣实在回天乏力。”

再次听到这话,皇上反应却没刚刚那么大了,也没有那么生气,只是低声道:“朕不管你用什么药,吊住姑姑的命。”

“是,微臣一定谨记。”方院判回。

苏麻喇姑身为孝庄太皇太后的侍女,虽然待遇比一般的贵人还要好,但论身份,她终究只是宫女,皇上尽管想要侍疾,大臣们也不会允许,只能叫顾问行一日三遍的去禀告苏麻喇姑的情况。

舒宁也是每天早晚过来看看,偶尔有碰见苏麻喇姑清醒的时候,她无力的靠在床上,从容又平和,一点也没有临时之人对死的畏惧。

“我活了这一辈子,什么没见过,早都活够了,没什么好怕的。”

“胤裪还念着您呢,说是今天下午入宫来给您请安。”舒宁坐在床边笑着说。

“胤裪是个念情念旧的好孩子,和皇上一样,我教了他这十几年,也不算白费了。”

“其实在他心里,早就将您当做玛嬷了呢。”舒宁道。

和这宫里大多数孩子一样,胤裪也是从小没怎么见过外祖母的,就算是太后娘娘,他其实也不常见到,逢年过节和其他皇子一起拜见也都是离的远远的,最多能看见脸,胤裪身边唯一一个年龄合适,将他当孩子宠的,也就只有苏麻喇姑了。

“我这一生都没有孩子,也不祈求身后能有人替我做什么,吃斋念佛,也不过就是祈求太皇太后在那个世里能够平安康健,福寿绵长,祈求皇上能够万岁平安,这也就是了。”

说了这一会儿的话,苏麻喇姑明显已经精力不济,舒宁也不再说了,将靠枕拿开,喂苏麻喇姑喝完药,就离开了。

下午,胤裪从宫外赶来,先到了永寿宫,一脸愁容,十分担心的问:“苏麻喇姑真的不好了吗?”

小的时候胤裪总是觉得苏麻喇姑的年纪太大了,六哥的启蒙老师就是个不过四十的嬷嬷,孝懿皇后身边的人,说什么都没有隔阂,也能听得懂,不像苏麻喇姑,的确知道的多,可有时候思想也太过陈腐了些,他觉得有些过时。

但现在,胤裪只希望苏麻喇姑的年纪能再大些,最好长命百岁,再陪他一段时间,不要这么早就去世。

“是有些不大好,早上喝了药,现在不知道醒没醒,你去看看吧,陪陪她,她会高兴的。”

苏麻喇姑的确是很高兴胤裪过来,比中午那会儿清醒了不少。舒颜也来看了两次,从苏麻喇姑这边回来之后还对着舒宁道:

“额娘,你会永远陪着我吗?”

舒宁能看出来舒颜是在害怕,这只怕还是她第一次直面死亡,害怕是当然的。

“我会的,别瞎想,额娘好好的呢。”对于这个,舒宁还是十分有自信的。

之后的胤裪几乎是隔日就要进宫,连皇上都知道了,还道:“朕倒是没发现他如此的情深义重,这点倒是像朕。”

这话是梁九功传过来的,应该是为舒宁示好,舒宁自然高兴,胤裪在皇上那里的印象越好,以后越能活的轻松一些。

入了九月,天气渐冷,舒宁已经从箱子里把大毛衣裳那出来晒了,衣服外头也加了夹袄。

一场秋雨,温度算是彻底的降了下来,才刚初七,苏麻喇姑就不行了,哪怕是再用更好的人参,也不起作用了。

晚上,更深露重的时候,苏麻喇姑终究是扛不住闭上了眼睛,再没有了呼吸。

皇上当然是要求厚葬,要求内务府:“按嫔位的仪制为苏麻喇姑办办,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置于一处,姑姑才能安心。”

给一个宫女这么大的体面,的确罕见,但更罕见的却是出殡的那一天,皇上要求,除开五阿哥胤祺、十阿哥胤?照顾太后,十四阿哥胤祯留守京城以外,其他阿哥都要参加出殡仪式。

这可是王爵才有的牌面,皇上也给了苏麻喇姑,可见对其敬重。

等出殡之后,皇子们也应该回府,不该在殡宫停留,但胤裪却没有丝毫犹豫,也没有去问谁,直接向皇上请求到:

“姑姑自幼将我教导养育,未能报答,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还请皇阿玛成全。”

皇上看着跪在地上请求的胤裪,没有多想就同意了:“那就依你。”

“谢皇阿玛成全!”胤裪跪谢。

谁知就在众皇子走后第二天,胤祾骑着马一大早就过来了,胤裪还很惊讶:“六哥你过来做什么?”

“给你做伴啊,就你一个人守着多难受的,我来陪你。”

胤裪有些感动:“多谢六哥。”

“你我亲兄弟,何必言谢。”胤祾道。

第三天,胤祾倒是没在,但胤禩来了:“今个换我,明天是四哥过来。”

胤禩还安慰了胤裪好一会儿:“苏麻喇姑活了九旬,已过鲐背,到了期颐之年,这是她的福气,有你为她守灵、供饭、诵经,更是她的福气,她下辈子肯定能投个好胎,福寿双全、万事如意。”

第四天,胤禛过来,虽然没说什么好话,但扎扎实实的陪着胤裪念了一整天的经文,还道:“姑姑已经超凡脱俗,希望她能够早登极乐,去往那个没有痛苦、只有快乐的世界。”

早登极乐虽然听着有些奇怪,但胤裪知道苏麻喇姑和四哥都信佛,这对于信佛的人来说,的确是最好的词了。

第五天,胤裪本来以为就没人过来了,谁知道胤祺却过来了,还笑呵呵的说:“大家都过来陪你,我不来怎么好意思。”

随着来的人越来越多,倒像是必须这么做一样,年岁稍大的,已经出宫建府的阿哥一个接一个的过来,轮流陪胤裪过完了这百天。

守灵可是个辛苦活,当舒宁知道胤裪自愿为苏麻喇姑守灵的时候,既高兴他有情义,又担心他过的不好,那边本就不是住人的地方,屋子大而空,又偏僻,在山脚下,冷嗖嗖的,舒宁特地通过内务府给他送了冬日里用的大毛以上和炭火。

等她的东西送到的时候,却听说十二阿哥府早派人送来了不少,舒宁想应该是云婠派人送的。

舒宁再次看到胤祾的时候,就只见他胡子拉碴,头发也成短发,看起来十分的邋遢,人也瘦了不少。

冬日里苦守一百天,也只能吃素,也难怪他被折腾成这个样子了。

“行了,请完安赶紧回府休息休息,马上就要过年了,还有你辛苦的时候呢。”舒宁也不耽搁他,回去胤裪才能好好的休息。

胤裪也的确是累了,给皇上、太后和额娘请完安之后就回府睡觉了,直到第二天晌午才醒来,倒是把云婠吓的不轻,害怕他睡这么久出事才把他叫起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寿定妃只想躺平(清穿)》 130-140(第7/30页)

胤裪没什么事儿,就是累着了,那边日夜都有诵经的声音,他睡的不太好而已。

除夕宫宴,高贵人又有喜事,她大概是特意挑了这个时间,向大家宣布自己又有孕了。

皇上还是高兴的,孩子多总是好的,太后早就不在意了,皇上孩子多到她都记不清谁是谁。

舒宁自然也是,再多一个孩子又能如何,宫里缺孩子吗?那可是一点也不缺,所以只是道了声恭喜,再无别的话。

王氏就坐在高贵人前头,不在意的笑了笑,继续喝酒,宜妃瞥了眼高贵人,只觉得皇上如今年岁大了,看人的眼光也不怎么样了,这样的货色都能宠好几年。

高贵人像是有些期待,但见大家反应平平,自然有些委屈,但无人在意,她也只好咽下委屈,不再说话。

康熙四十五年七月,高贵人诞下一位小阿哥,为二十阿哥,满月之后,皇上给小阿哥起名胤祎。

只是原本该给高贵人生子的贺礼却迟迟未到,以至于高贵人直接跑到舒宁这里喊冤。

“原想着我生了阿哥,怎么也是于国于社稷有功之人,怎么就连这百两银子都不给我,这日子怎么能过的下去呢?”

这话当然是假话,贵人自有年俸,皇上近几年常来高贵人处,奖励自然也是不少的,更别提高贵人生育三次,每次都有奖励,份例也都是翻倍给的,还有阿哥公主的份例也是在她手里拿着,怎么可能不够过活呢?

来找舒宁闹,其实就是不想别人怠慢她罢了。

“这事儿我知道了,回去问的,你也别着急,想是内务府忙乱,所以忘了,等过阵子再补给你就是了。”

其实自从去年开始,内务府的各种东西就时常有所拖欠,去年年底她就发现该发给耿答应的料子一直没下来。

去问了之后永寿宫的东西倒是顺利的发了下来,但乌雅氏却道:“我还当就我宫里这样呢,咱们的他们不敢拖延,就拿着这些常在答应的拖,这还怎么过年呢。”

主要还是内务府总管换了个人,现在在任的,是太子爷的奶父,叫凌普的,这位可是个能人,皇上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上,他就狠狠的替太子捞钱,一点不带顾虑的。

舒宁派人过去问,凌普满脸堆笑,满口都是:“这怎么会呢?这事儿奴才可不知道,一定是底下的人疏忽了。”要么就是:“奴才不敢,以后一定让他们再仔细些。”

可实际上,原本月初就放的钱,现在都得等月底,舒宁只怕再拖延一阵子,她就该在月初领上个月的月俸了。

今年,他连高贵人生子的恩赏都拖延,的确胆大,也的确肆无忌惮。

永寿宫的人去了一趟,高贵人的恩赏就发了下来,但这解决问题吗?没有,只要凌普还在那个位置上一天,他就会一直从内务府捞油水,直到他不再是总管为止。

可偏偏他这个总管是皇上看在太子爷没了索额图亲自提上去的,就害怕手下的人看着太子势弱,欺负太子,不给他好东西。

舒宁很想说,这个根本就是瞎操心,那可是太子爷,只要他一日是太子,就没人敢克扣他的东西。只是大概在皇上的眼里,只要没给太子最好的,那就是克扣了吧。

其实后宫的情况应该还不算严重,舒宁听胤祾说,外头的情况更严重。

“京城王公贵族多,家家都联络有亲,一砖头扔出去,保不定家里就有一个姓爱新觉罗的,都归内务府管,这其中的油水可仅仅只是这么一点点。”

是啊,内务府可不仅仅只是为了宫里服务,外头的大小王府,还有宗亲,不都是内务府的管辖范围吗?

光是过个年,凌普就已经不知道捞了多少银子了。

舒宁在昭仁殿用饭的时候提了一嘴:“内务府最近倒是挺忙的,可是人手不足?”

“这话听着好笑,内务府比六部人数都多,怎么会人手不足?”皇上笑着说。

“倒也没别的,我听底下的人说,经常听说内务府人手不足,所以信以为真了。”

“到底是妇人,听风就是雨。”皇上笑了笑没管。

舒宁也就再也不问了,皇上未必不知道凌普的所作所为,就像曹家一样,他难道真的不知道曹家在江南大肆敛财?怎么可能,那钱本来就是替皇上拿的。

凌普搂钱,本就是皇上同意的,他把凌普放在这个位置上,就是让他替太子拿的,只是弄多弄少,得有个底线,贪个三四成没人说,贪个七八成那就要怨天载道了。

如今已经是康熙四十五年,离太子被废的康熙四十七年就剩下两年,凌普也这两年的工夫了,舒宁不急,太急了,总是会把自己作死的。

她倒是更开心皇上把胤祾下放到六部去历练了,第一个去的就是工部,如今河患泛滥,治河是根本,工部在其中当然是至关重要的。倒是也不比胤禛去的户部要差。

胤祾有喜事,胤裪也有,云婠有孕在身,已经三个月了,明年,十二阿哥府就要多一个小阿哥了。

康熙四十六年,皇上就没怎么在宫里待过,舒宁自然也陪着在外,十月才回到京城。

刚开年,皇上就下旨,要进行第六次南巡。

和上次差不多,皇上挑挑拣拣的,带了太子胤礽、长子胤褆、十三子胤祥、十五子胤禑,以及十六子胤禄。

胤禄出发之前还到永寿宫辞行:“这可是儿子第一次出去,实在是好奇。”

舒宁笑他:“不必与我辞行,倒是该和王贵人辞行才是,这次南巡,我也要随侍的。”

“多谢定额娘提醒,儿子这就去。”

正月刚过,皇上就已经预备着启程的日子了,等快到了,全部挪去了畅春园,自畅春园启程出发,大部队浩浩荡荡的经过东安、武清、静海、青县、沧州等地,于二月初一入了山东。

这里汇聚了近十万人,排了一路,说是感谢皇上免了全省旧日所欠的钱粮,这样的场景每次南巡都有,舒宁到不觉得奇怪,她只是在想,究竟为什么需要欠这么多的钱呢?地方上的大小官员是怎么收的钱,以至于百姓们需要借债过日子。

等到了台儿庄,有官员上传口述水患,皇上自然是即刻命令河道总督张鹏翮立即勘察河道,从国库划拨银钱修筑堤坝。

舒宁总觉得这本就是皇上安排好的一出戏,他南巡的目的不就是这个吗?出发之前,胤祾都和她说过好几次皇上打算怎么改道,怎么加筑堤坝了。

只是随后的一件事让舒宁有些想不到,皇上有意在此举办诗词大会。

附近几十个州县的是文人一听此事,自然是纷至沓来,没两天的工夫就来了几百个人,都等着在这个时候一举夺魁,惊艳皇上,为自己捞个官儿当当。

嗯,听别人吹自己应该是挺开心的,揽月揽星有时候吹她,即使舒宁知道这不是她,但她也觉得心里舒坦。只是舒宁没想到这些文人真的是什么都敢写。

总共才三天时间,几百个人愣是写了两千首诗,其中一个叫做李克敬的人拔得头筹。

第一名的诗句自然是需要看看的,结果舒宁一看,是这样的。

承天抚世,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寿定妃只想躺平(清穿)》 130-140(第8/30页)

古帝王,书契以来,未有穆穆我皇。轶殷越周,流虞漂唐,三后在天,配之弥光。

穆穆我皇,其道配天,蔼蔼如云,奫奫如渊。兆民游之,春草露鲜,洋洋泄泄,不能言其然。①

很好,这都把皇上夸成自有文字以来的第一皇帝了,她怎么不信呢?

再看第二篇《圣颂》明明白白就是打算颂圣的。

皇矣圣帝,亘古一君,治轶顼喾,德迈华勋。乃神乃圣,允武允文,诗成雅颂,笔追典坟。庙算莫遁,威服无垠,极地极天,悉主悉臣。②

舒宁简直看不下去,这都写的什么啊,直接称呼皇帝为神为圣,还天地俯首称臣,舒宁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接受不了。

但皇上很高兴,好吧,他是个要面子的人,从前就是,现在岁数上来了,更爱了。

只是却没有当场赐官,只是闻听李克敬如今还只是秀才,勉励了一番,希望他能再次是进京赶考,李克敬当然叩首拜谢,有皇上这句话,他绝对不仅限于秀才。

四月,百姓迎送导致麦苗践踏,皇上自然不允,叫停了此事。

一路越往南走,舒宁越觉得天气暖和,路上行人穿的衣裳也更加鲜艳夺目些,胤禄还买了不少东西,给舒宁送过来了一匣子,还给王氏也准备了一匣子准备回宫再给她。

有次皇上过来看见舒宁拿着江南流行的珠花在看,笑道:“这有什么新奇的,珍珠小的很。”

皇上是见惯了东珠的,他的衣服上日常缀着的都是硕大的东珠,自然觉得这珍珠太小了,不够大气。

“你要是喜欢珍珠,叫内务府从东北给你带些回来就是了,那边的珍珠不少,每年都有新的,再叫造办处做些新的簪子就是了。”

但舒宁只觉得这花样新巧,所以拿来看看。

“倒不是珍珠大小,我只觉得这样子新奇,宫里做首饰的匠人手艺自然是没的说的,光看我头上这累丝簪子就知道了,但宫里的匠人年纪大,心思沉闷,就光看着蝴蝶,宝石倒是很大颗,但形态上远没有这只珠钗生动,就像是蝴蝶真的在发间一样。”

“江南是有些新奇玩意儿,曹家就时常送这些东西入京,你既然喜欢,下次朕给你留一份。”

“多谢皇上。”

皇上对身边的人还是很大方的,舒宁最早的时候看胤禛,知道他是个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人,可现在看来,皇上更是,胤禛不过是遗传了他而已,喜欢的人,诸如太子,怎么做他都觉得是好的。

太子近来越发暴唳,皇上带着他南巡,他倒好,因为一点小事就责打侍卫,清朝的侍卫可不是单纯的侍卫,这些都是八旗世家子弟,可太子照样是说打就打了。

之前舒宁就知道太子踹过胤禛,以至于他跌落台阶,也听说太子打过平郡王讷尔苏,贝勒海善,国公普奇,却没想到这些都是真的。

所以这个侍卫是做了什么,惹得太子不高兴了呢?舒宁不知道,这种消息皇上都是瞒很紧的,要不是舒宁就在南巡路上,也是不会知道的。

可就算是这样的太子,皇上仍然觉得他是个品行端正的好孩子,只是受人蛊惑,于是又处置了他身边的两个太监。

这也不是皇上第一回这样做了,自打康熙三十六年征讨噶尔丹结束了以后,他就觉得是身边的人带坏了太子,对毓庆宫中人十分严苛,绝对不允许有丝毫带坏太子的行为出现。

现在的毓庆宫,甚至就连长的略清秀一些的小太监都没有了,可皇上仍然是时常处置太子的贴身随侍。

对于舒宁来说,她其实能明白皇上为什么不愿意责怪太子,因为这是他和赫舍里氏的孩子,也是他亲手从襁褓带大的孩子,承认胤礽不好,就相当于承认他教育的失败。

而皇上作为一个父亲,一个皇上,他是不允许自己失败的。

所以太子的一切过错都是身边人的错,是太监的错,是索额图的错,都不是太子的错。

至少现在皇上仍旧是喜欢着太子的,所以他会自己替太子找理由,为他遮掩对他不好的事情。

而对于不喜欢的人,像是索额图,骂他是天下第一罪人皇上都觉得骂的轻了。

身为妃嫔的确是没有权力,但也同样不需要做出选择,皇子们、大臣们必须做出选择,可她不用,她天然必须依靠皇上,那么成为被皇上讨厌的人的概率就会低许多。

想想看惠宜德荣四妃基本上都活到了七十,舒宁就放心许多,起码除了宜妃,子女的祸,不至于殃及母妃。

六月,皇上照例巡幸塞外,七月,皇上停热河避暑。

避暑山庄已经建起来了,大约可见雏形,地方的确不小,估摸着皇上是打算以后每年都来的。

“你看看这个设计图,喜欢哪个地方,以后每年过来的时候你就住这里。”

舒宁笑了笑:“这还没影的事情,皇上拿着图就来骗我了。”

“图纸都出来了,要想建造也不过是两三年的事儿,这还是精工细作出来的,若是要求低,明年你就能住上了,朕何必骗你。”

舒宁最后还是没选,她大着胆子说:“我瞧着这地方哪里都好,那就哪里都住一遍最好。”

“你倒是会想,这里有十几个殿,一年住一个,岂不是得住十几年?”

“那就住十几年就是了,苏麻喇姑高寿,皇上和我自然也要像她看齐。”舒宁道。

“若真如此就好了。”皇上的声音很轻,舒宁都差点没听见,可见即使是皇上也仍旧只是个普通人,到了年纪,自然会担心生老病死。

在热河行宫,舒宁接到京城的消息,云婠生了,是个小阿哥,还没取名字呢,正好皇上舒宁旁边,知道了这个消息,顺手就给小阿哥起了名字,叫弘是。

舒宁总觉得这名字怪怪的,是这个字舒宁总感觉不能用在人名字里,可皇上就选了这个字,舒宁也没办法。

寄信回去之后,胤裪对这个名字像是也有点微词,但不敢写在信里,只提了胤裪想要给孩子取个小名儿,只是他现在还没什么头绪。

云婠倒是对这个名字没什么感觉,她觉得只要是皇上选的字就一定是好的字。

八月、九月、十月,舒宁跟着皇上一路巡视,终于等到十月,皇上回京了。

在车船上过了几乎一整年,舒宁到京城的时候还有些不大习惯,总觉得紫禁城的景色没有宫外的好。

外边的风景开阔,屋矮墙低,而一进了宫门,就完全不一样了,高屋深墙,从夹道走过去,就只能看到一线天,实在是压抑的厉害。

不过好歹也是过半辈子的地方,舒宁习惯习惯,也不觉得难受了,只是偶尔还是想出去。

难怪皇上这么喜欢往出跑呢,要是换做她,有机会踏遍千山万水,一路上住的好,吃的也是厨子现做,前头还有人给你提前把路线走一遍,她也是更想出去的。

入了宫以后,日子还是差不多的活法,偶尔和乌雅氏、觉禅氏约着去看看戏,听听曲子,也觉得这日子舒坦。

只是觉禅氏的眼镜却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几乎没隔一段时间就要去造办处新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寿定妃只想躺平(清穿)》 130-140(第9/30页)

一副眼镜,舒宁本来只是想过去喝喝茶,赏赏花,就看见觉禅氏带着厚厚的眼镜在看书。

“怎么还在看这些,不觉得眼镜沉啊?”

现在的眼镜质量差,动辄几百度就是啤酒瓶子底儿的厚度了,觉禅氏的眼睛原本就看不清楚,现在戴着眼镜能好些,但若是不注意,依旧还是会恶化的。

“我就戴一会儿,看看胤禩都给我送什么了,一会儿就摘了,没事儿的,今儿中午还吃了羊肝,觉得眼睛都轻松许多呢。”

觉禅氏的日常汤药里就有许多明目的药,乌雅氏甚至叮嘱大膳房要多给良嫔上些羊肝这种对眼睛好的吃食,只是再好的东西,吃习惯了效果也就没那么好了。

“你是该多吃些明目的东西,但最主要的还是少用眼睛,多往远处看,成天窝在屋子里看花样,眼睛怎么能好呢?”

觉禅氏和她或者乌雅氏不同,从前舒宁经常去中正殿,也算是出门了,而乌雅氏也喜欢外头,不喜欢窝在自己宫里,按她的话:“永和宫是大,但我住的也就只有那几间屋子,大不到哪里去,都住了几十年来,早就腻歪了,还是多出来走走心情才能好。”

乌雅氏还喜欢看戏,这个时候看戏要是没有一个好眼睛可是看不到的,所以她的眼睛也好。

也就只有觉禅氏,按她的话,从小七八岁上,她额娘就按着她学女红针织,她也不是不知道外头看的清楚,可当时的料子金贵,太阳晒多了,这料子就褪色了,颜色毁了,衣服也毁了一大半了,她们娘俩做衣裳也都是为了家里人,不太好叫别人看见他们穿退了色的衣服,只好在堂屋里绣,稍微有点光,看着是费了点劲儿,但对料子好。

天长日久的,觉禅氏也就有了这个习惯,哪怕是入了宫也没改。

又或者说,入了宫才更不能改,她总觉得给皇上的衣服一定要是最好的,颜色要是最鲜亮的,一点的都不能有差错,更不能出去了。

而给胤禩的衣裳她也不愿意毁了颜色,内务府给的好料子不多,她更喜欢胤禩穿的华丽富贵些,这样别人也高看他一眼,不会因为她出身辛者库就看不上他。

刺绣本来就是个十分细致的活计,再见不着太阳,眼睛可不是就坏了吗?

舒宁是真的觉得觉禅氏不值得为了这些坏了自己的眼睛,可觉禅氏愿意,她也没有办法。

“胤禩给你送了什么过来?”

“不过是些料子和首饰,他说是从江南带过来的,上次见了九阿哥胤禟府里有,他也买了些,送进宫来只为个新鲜,我正看单子呢,姐姐你也看看?”

舒宁刚从江南回来,拿了单子一看,的确是江南的新花样,她才见过的,只是怎么是九阿哥胤禟从江南带过来的,这次跟着南巡的名单上也没有胤禟啊。

“对了,上次胤禩还弄来了老大个参,刚挖出来的,我也说不准是多少年的,姐姐若是有用,就给姐姐了。”觉禅氏道。

“也是胤禟弄来的?”舒宁问。

“是啊,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和老九的关系就好了起来,大概是因为年岁相近吧,不过若说处的最好的,还是胤禛了,只是胤禛据说对郭络罗氏依旧不怎么满意,上次胤禩过来的时候还问过我怎么办呢。”

胤禛看不惯八福晋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了,宫里的人几乎都知道,明摆着的事情,但胤禩和郭络罗氏夫妻关系的确好,到现在府内一个庶子女都没有,八贝勒府全由八福晋管着就已经很能说明情况了。

“我也没什么地方需要用参的,你就搁着吧,以后总有能用得到的时候,或者你年节的时候送给太后娘娘当贺礼也是好的。”

“那倒也是,只是这参据说是长白山的呢,若是就这么放着真是可惜了。”

舒宁眼睛微睁:“你说什么,这是长白山的参?”

觉禅氏不明所以:“是啊,来人是这么说的。”

“那你还是收好自己用,千万别叫人知道了。”舒宁叮嘱道。

觉禅氏拉住舒宁问:“姐姐跟我解释解释吧,胤禩送过来的时候也说不让我说这是哪里的,悄悄自己用了最好呢,可我倒不明白了,这是好地方怎么不能说呢?”

舒宁知道觉禅氏是拿她当自己人才告诉她产地的,于是给觉禅氏解释道:“这长白山的参是好,但这地方的参尽数皆归皇上内库,不入公账,其他人拿到了,可不就是是偷偷弄来的吗?”

觉禅氏懂了,瞬间不说话了。

好一会儿才道:“胤禩也是的,这样的东西怎么好往宫里送,万一皇上知道了怪罪怎么办?”

舒宁安慰她:“皇上自己哪里用的了那么多,肯定也有卖出去的,你既然得了,就权当这是胤禩另买的就是了,别说他是偷偷弄来的就是了。”

觉禅氏看着参就觉得害怕,索性锁在库房,打算再也不用了,权当是没有过。

而等胤祾入宫请安的时候舒宁说起这件事,他对此的反应很不屑。

“也就老八愿意搭理老九,其他人都不乐意和他说话,额娘你说他好歹是个皇子,到处骗钱算是怎么回事。”

“什么?”这和舒宁印象里的‘钱袋子’很不一样,她印象里的老九胤禟虽然爱钱,但也不至于是个骗钱的形象啊。

胤祾看舒宁感兴趣,开始和她科普。

“就说一个,吏部有个郎中叫陈汝弼,当真是个清官,老实人,满朝都知道他家里没什么钱,儿子娶妻,女儿出嫁都凑不出多少钱来好好置办,让邻居笑话,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胤禟硬生生从他身上敲出了五百两出来。

还有河南的一个知府,李廷臣,他给人家写信要钱,额娘您猜要多少?”

舒宁不知道,不过既然是个皇子,当事人又是知府,起码一千两吧,谁知就这么回复了之后,胤祾摆手:

“额娘您真的是高看他了,胤禟敲了人家一百二十两,您说这何必呢?皇阿玛是没给他开府的银子还是怎么,他为了一百二十两去敲诈一个知府,换是我我都丢不起这个人。”

舒宁是知道皇子开府内务府会拨款多少的,宅邸、黄金、白银、属人还有各种东西加起来绝对总不少于十万两银子,他就为了一百二十两去敲诈一个知府,难怪朝中人看不上他了。

凤姐一封信都能赚几千两银子,胤禟做为一个皇子,敲诈一个知府,就弄出来一百二十两银子,丢人啊。

“还有您说的人参,这事儿他做的就更不地道了,那地方的人参本就只属于皇阿玛所有,他偷偷派人去挖,挖到手了之后再拿去江南高价卖钱,然后再在当地换成当地最新鲜的丝绸,送往京城卖给大户人家,京城中人一向喜欢江南的丝绸,卖的价格也不低,他这算是无本买卖。

可这钱本来应该是皇阿玛的,他连亲阿玛的钱都敢伸手拿,您说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呢?这好在是皇阿玛没发现,要是发现了,肯定得好好骂他一顿。

之前皇阿玛就觉得他于功课上十分疏忽,在江南看到词人秦观的后人,四十多岁的待举儒生秦道然,觉得他十分不错,带回京城之后居然直接指给了胤禟做侍读,就是指望着他在学业上能够进益,可他全然不管,秦道然在九阿哥府里简直就是浪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穿成给植物人冲喜的寡妇 穿成反派雄虫后,我成了万人迷[虫族] 被阴湿美艳公主盯上后 把男主推下深渊后 年代文大佬的漂亮逃妻 当黑莲花误入限制文 急诊医生在兽世种田 [综英美]出发!平行哥谭当偶像! 穿进强取豪夺文后躺平了 穿越成给植物人冲喜的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