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 170-180

170-18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特危局非要我和前男友复合 反派他不想被救赎[快穿] 冒名顶替[快穿] 嫁给铁哥们邬少乾钟采衣落成火 【快穿】滚粗吧!男女主们! 刚穿越旁边就躺了个美男? 斩神:我是一个画家 顶级A的Enigma又骄又野 四合院:我何雨柱精通八大菜系 霍格沃茨:我靠MC伪装炼金教授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170-180(第1/17页)

第171章 Chpter171

Chpter171

“你对疤痕不知情, 总不会忘记勒鲁瓦主教找你咨询颅相时的交谈内容吧?”

莫伦追问吕蒂,“你认为是什么让你们一直交好,好到发生圣物丢失的超级严重事故,他也仅仅求助于你呢?”

麦考夫补了一刀, “难道是全凭人格魅力?”

吕蒂被插刀插得, 差点手不稳, 把驾驶马车的缰绳扔出去。

他怎么就不能有万人迷的魅力了?他好歹凭专业本事让连环杀手绑架过,一般人能有这种“殊荣”?

麦考夫:“我不了解勒鲁瓦主教,大众风评说他是‘平庸的老好人’,但我们都知道平庸不会让一个人坐上主教的位置。”

从刚才一个多小时的接触, 可以看出鲍勃勒鲁瓦毫不强势。与其说他温和,不如说是更多了几分小心翼翼。

这与法国目前大环境有很大关系, 共和派反对教廷掌控更多权力。

勒鲁瓦身在巴黎,位于权力斗争最激烈的前线, 他在巴黎圣母院主教的位置上经历了普法战争后的政权更迭。

从法兰西第二帝国变更到第三共和国,他没有被调职, 是掌握了平衡的艺术。

麦考夫:“身在这个位置的主教,如果刚愎自用, 反倒容易被你讨好。勒鲁瓦显然不是,他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 他为什么会对颅相学深信不疑呢?”

吕蒂沉默半晌,回想两人相识的种种。

他说:“我与鲍勃相识, 是在他成为主教之前。九年前, 我也刚刚崭露头角。我觉得他没什么太大改变。不像大多上位者有着两面派的嘴脸, 鲍勃对上对下都不会得罪人, 不会捧高踩低。”

“但人都喜欢听好话。他认同颅相学,更是认同我对他颅相的点评。虽然我们最开始是咨询师与客户的金钱关系, 但相识九年已经成为朋友。”

吕蒂善于挑选客户,知道哪些能捞一笔就好,哪些可以长期薅羊毛,鲍勃勒鲁瓦是从肥羊变为朋友的个例。

“就像去年夏天,他得知我遭遇了绑架,主动从巴黎赶到了里昂,为我进行了整整一周的祈福仪式。且不说他作为主教多么忙碌,成年后我没有遇到第二个这样关心我的朋友了。”

吕蒂越说越不认为鲍勃勒鲁瓦监守自盗,那违背了他一贯以来的为人处世习性。

莫伦追根溯源,?*? “你还记得九年前如何点评他的颅相吗?”

“还别说,换个人,我也许就记不清了。”

吕蒂却到今天都没有忘记对勒鲁瓦的颅相评价,“鲍勃很符合颅相学中定义的「善良忠诚的完美脑袋」。”

勒鲁瓦的前额与后脑勺饱满圆润,头部上宽下窄。

下巴尖微翘,整个脑袋没有一处崎岖不平的凹陷,与书里的标准头型近乎百分百地吻合。

“我阅「头」无数,鲍勃是「老好人脑袋」的经典模板。当时,我就是这样评价他的。我说得诚心,他听得也开心。”

吕蒂不曾对第二位客户那样真心夸奖,也没有再遇到过如此标准的脑袋。

他说:“两位也看到了,鲍勃的头相至今没改变。最多是头发少了些,有点轻微秃顶。在颅相学中秃顶不算缺点,是认真工作的表现。”

莫伦听到这里,可以解勒鲁瓦主教与吕蒂交好,这位前颅相师很能提供情绪价值。

然而,交好与深交是不同的。

勒鲁瓦信任吕蒂,以至于请他帮着处荆棘冠失窃,这约等于交付后背。

其中原因,只是因为两人的感人友谊吗?

莫伦:“主教对你提过他做的梦吗?或是相关话题。”

吕蒂不明就里,“梦?从来没提过。我都没听鲍勃提到失眠,没弄丢圣物前,他应该是一觉到天亮的类型吧。”

马车不久后到了酒店。

有些事从吕蒂身上得不到答案,需要等一觉醒来后去勒鲁瓦家中寻找线索。

一夜无梦,翌日天晴。

早餐后,莫伦与麦考夫按时登门拜访勒鲁瓦主教。

走进这套位于香榭丽舍大街附近的别墅,发现它的内部装修并不华丽,反而有种田园质朴的自然美感。

家里也没有成群仆从。

勒鲁瓦介绍,算他在内,家中一共九人。

管家一位、厨师两位、洗衣家政两位、跑腿随从两位,以及马夫一位。这些人都陪伴了他十年以上。

“回家后,我会把重要钥匙放在书房。”

勒鲁瓦表示,“我基本上自己打扫书房。等离开书房,就把房门上锁。那把书房钥匙在睡觉时被压在枕头下面。”

莫伦与麦考夫进入三楼书房。

这是一间占地颇大的套房,总计两百平方米。

一眼望去,除了书还是书,少有花里胡哨的装饰物。

麦考夫注意到窗台与踢脚线边上的些许浮灰,“这样大的房间,您清扫起来挺累的吧?”

勒鲁瓦笑了,“我也不会把角角落落扫得太仔细,看着总体整洁就行。一两个月进行一次大扫除,我瞧着佣人做清洁,免得他们不小心打湿了书籍。”

他移开一幅油画,墙上露出了内嵌式金属保险柜。

“这就是平时存放圣母院钥匙的保险柜,需要检测一下它的指纹残留吗?”

莫伦点头,“您在书房不戴手套吧?”

“不戴。”

勒鲁瓦说,“我基本不会擦拭这扇柜门,论上该有我的指纹。”

莫伦先采集了勒鲁瓦的两手指纹,再开始采集金属保险柜的指纹。

麦考夫请勒鲁瓦带他在书房里逛一圈,瞧瞧其他地方有无异常。

顺势问起他的家庭与交友状况,“您有兄弟姐妹吗?或是相熟的朋友常来这里?”

勒鲁瓦:“我是家中独子,父母在十五年前都去世了,和远亲很少往来。朋友也不多,基本不请人到书房聊天。

我的父亲是教会学校的老师,现在也不怕告诉您,他更支持拿破仑。在我小时候就被教育与人交谈需要谨慎。”

麦考夫一听就明了,勒鲁瓦的小时候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对拿破仑党人进行大肃清。

在那样大时代背景,才有了《基督山伯爵》故事发生的条件,也能解释勒鲁瓦的小心翼翼性格是怎样养成的。

麦考夫:“看来吕蒂先生对您是个例外,能与他谈天说地。”

勒鲁瓦:“是的。其实我知道很多人觉得吕蒂作为颅相师有坑蒙拐骗的嫌疑,但是他有一个优点——口风很紧,不会背后搬弄是非。能有这样的朋友,也是我的运气。”

麦考夫:“看来您也不喜外出社交。”

勒鲁瓦点头,“除了必要的宴会,我觉得待在家里更舒服,所以我更想不到是在什么地方给盗贼制造了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170-180(第2/17页)

利。”

麦考夫微微颔首,扫视着书架,还时不时询问对方的阅读情况。

一圈转下来,这间书房不见神秘学书籍。

勒鲁瓦身为主教,只对天主教相关论研究感兴趣,没有涉及更诡秘的范畴。

书架上,更偏重的是动物学、生物学藏书。

这些书都有翻动痕迹,不是摆着做样子。其中一本瞧着翻动最多,是1861年的《养蜂研究》。

麦考夫想到夏洛克的养蜂嗜好,多看了这本书一眼,问:“您喜欢养蜂?”

勒鲁瓦:“哈哈,就是随便翻翻。我怕被蜜蜂刺,只能做些论研究。”

等两人在逛完书房一圈,莫伦也做完了采集比对。

从金属保险柜上扫出七组清晰指纹,用胶带提取了下来。

当场对比,所有指纹都属于鲍勃勒鲁瓦本人,不存在其他人留下的痕迹。

莫伦对这个结果不意外。

即便有人偷盗钥匙倒模,这人能在圣母院不留痕迹,也就能在勒鲁瓦的私宅做得干净。

“保险柜看不出问题。”

莫伦提着工具箱回到书桌旁,看向椅子斜后方的角落。

角落里放置了一只玻璃门柜。

其中有精美瓷杯与各式精巧摆件,这是整间书房内唯一一个没放书的玻璃柜。

莫伦走近,目光停留在了宽两指、手掌长的棍状物上。

说是棍子不准确,1/3是一个抱腿坐的夸张类人雕像,剩余2/3是像是一根细舌头。

材质非金非木,有些类似动物骨头。

莫伦似乎随口一问:“这个摆件挺别致,不知是哪个地区的工艺品?”

勒鲁瓦随意看了一眼,“应该是南欧的工艺,早些年在西班牙集市上买的。就是瞧着造型奇特,也不清楚具体来历。”

莫伦笑问:“我对这种小玩意比较感兴趣。等寻回圣物,也不需要别的酬劳,您把它给我,可以吗?”

勒鲁瓦一愣,整整半分钟才回神。

他苦笑摇头,“您别开玩笑了,这种小玩意不值钱,怎么能做酬金。我可不好意思这样消遣您。”

莫伦:“哈哈,我开玩笑的。其实是担忧找不到盗窃贼,不能厚颜要您的酬金。”

勒鲁瓦连连摆手,“两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说好的酬金不能变。”

莫伦:“好,我们必定全力以赴。没在您家有新发现,去别的地方打听消息。这就先告辞了。”

勒鲁瓦:“好,辛苦了。有需要,随时联系我。”

麦考夫将这一幕看在眼里,确定那个摆件有问题。

如果真的似勒鲁瓦说的那是随手买的不值钱小玩意,他没有放在心上,以其作风是会顺水推舟把它当作添头送出来。

他却绝口不提。

这东西看着与上千法郎的酬金不能比,但必有特殊的地方。

等走出大门一段距离,麦考夫询问莫伦,“那个摆件,您知道它的来历?”

莫伦点头,“它不是南欧工艺品,是加勒比海原住民的宗教仪式器物,海牛骨制造的呕吐棒。”

麦考夫:“呕吐棒?是催吐用的?”

“是的。”

莫伦说明,“当地有一种「科霍巴」粉,取用本地植物种子与烟草一起碾碎制成,它有致幻效果。萨满吸入它之后,可以接受神灵的指示。在仪式开始前需要禁食,再使用呕吐棒进行净化胃部。幻觉世界光怪陆离,催吐棒手柄的怪奇造型就是参考了仪式中看到的幻想动物。”

莫伦:“现在的问题是加勒比海原住民祭祀仪式用的器物,勒鲁瓦主教为什么要收藏它?”

麦考夫联想到之前在大英博物馆闹鬼事件里出现的阿兹特克死亡哨。

“墨西哥临近加勒比海,死亡哨与呕吐棒的来处地位置接近。前者被捕梦社成员使用,后者在勒鲁瓦的书房里,很难说两者毫无关联。”

莫伦微微颔首,“我正有此怀疑。不能说勒鲁瓦是捕梦社成员,但他与之八成有所牵连。您在他的书架上有什么发现吗?”

麦考夫提到那本《养蜂研究》,“我没有读过这本书,之后找家旧书店买本看看。勒鲁瓦一直翻阅它,到底是什么内容吸引了他。”

说是之后买书,在那之前先要去一个地方。

麦考夫在来巴黎前收集了多方有关圣物交易的情报。

一个月前,意大利出现了新闻。

爱尔兰商人吉姆麦基去买地修度假别墅,他荒地里挖出了一堆棺材,据说埋着中世纪修士。

尸体早就化为枯骨,关键是陪葬品。经过梵蒂冈鉴定,基本确认是都是圣物。

三月初,这批圣物的一部分被运到巴黎。

今天下午首度展览,而吉姆不打算带走了,说想给它们找到虔诚的买家。

观展需要购票,票价不菲。

麦考夫预定了两张票,倒要看看这时候举办的圣物展览有无古怪。

下午一点半,塞纳河畔展览会。

进场后,只看到了一位胖商人在入口附近接客,他有一头炫目的红发,以及看谁都像是看黄金的财迷眼神。

莫伦与麦考夫对视一眼。

这个爱尔兰商人好扎眼的头发,是错觉吗?看到他总有一种幻视“乔门罗”的感觉。

麦考夫眨眨眼,拉起了莫伦的右手,以指腹在她的掌心写下了两个字母「JM」。

第172章 Chpter172

Chpter172

莫伦手心微痒, 向麦考夫眨了眨眼。

J.M是“乔门罗”与“吉姆麦基”的首字母缩写。

两人的高矮胖瘦不同,更是操着不同的口音,但他们有着相同的棕色眼睛。

这年头的伪装术中最困难的一环是无法改变瞳色。

倒也无需等待百年,莫伦听说德意志已经有人在搞隐形镜片研究。等再过几年, 或有新品问世。

话说回来, 门罗与麦基会是同一个人吗?

莫伦捋了捋时间线。

乔门罗一月初离开纽约, 最快一月中旬回到欧洲。

二月上旬,吉姆麦基在罗马挖出一堆装有圣物的棺材。

她凑近麦考夫耳边低语:

“假如真是同一只「大蟑螂」,他可真够敬业的。这么快就从纽约的惨烈打击中恢复,一刻不停地搞钱。”

麦考夫回以耳语, “四十多岁正是打拼的年纪。我看他这次不像是黑吃黑,像是销售「赎罪券+假货」模式。”

莫伦:“梵蒂冈教廷为这批圣物背书, 不知道是同流合污,还是终日打雁但被啄了眼。”

麦考夫扫视展柜, “我不太懂圣物的鉴定,但它们看上去挺像真的。如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170-180(第3/17页)

是同一只「大蟑螂」做的, 他也算多才多艺。有这手造假的本事,当初何必去趟纽约的浑水?”

“也许刚刚网罗了一位造假高手。”

莫伦感叹, “但这种招贤纳士的速度也太快了些。”

两人窃窃私语几句,开始认真观展。不仅看展出的所谓圣物, 也观察参观者。

今天是「中世纪沧海遗珠圣物展」的第一天,荆棘冠的偷盗者会来吗?

假设巴黎圣母院的盗窃案是主教勒鲁瓦自编自导, 他的动机是什么?把两人引到巴黎来做调查, 然后呢?

假如偷盗者另有其人, 具体如何实施盗窃, 他还会盗取其他圣物吗?

莫伦与麦考夫从头转到尾,走了这一大圈, 欣赏了JM展出的二十五件圣物。

按照分类,本批展品都属于圣徒遗物,而非耶稣或圣母直接相关的物品。

不论是象征价值或实际交易价格,前者都不比了后者。

然而,耶稣圣物难得,否则荆棘冠也不会成为法兰西极具代表性的宗教影响力物品。

换个角度看,圣徒圣物的单价略低,但胜在数量相对较多,也是能卖出一大笔钱。

有关“封圣”,这种权力在时代的变迁中归属于教廷的不同部门。

最后由教皇按照某些标准与流程,宣告一些去世的圣徒被列入圣品。

本批被挖出的圣物,据说属于「圣人弗兰基」与「圣人菲洛」,都是公元十三世纪的圣徒。

展板上列出了两人的光辉事迹,还有他们身前与死后在罗马当地显圣的例子。

今天之前,莫伦对这两位圣徒闻所未闻。

她在展板前驻足半小时,读了这些故事,有了一种拨开历史迷雾窥见旧日真相的震撼感。

环视一圈,其他游客也都看得入迷了。

人群不时低声交头接耳,更有人感动到眼角闪动泪光,拿出手帕捂住鼻子不让哭泣时流出鼻涕。

这种文字的感染力非常强悍!

“有一说一,这些故事写得真不错,这种写作能力可以挑战维克多雨果。两人比一比,谁胜谁负还是一个悬念。”

莫伦低声对麦考夫低语,“如果满分是一百分,我给这些文稿的撰写者打99分。有奖竞猜,您猜剩下的那一分,我把它扣在哪里?”

麦考夫:“这一分扣在既视感。尽管这次用的是法语,但文案风格很像三个多月前《纽约时报》登载的文章——《英伦雌雄双煞VS捕梦社,激战纽约争夺蛇尸惨败》。”

“回答正确,就是这种感觉。”

莫伦摊开手,露出手中藏着的纸玫瑰,将它放入对方的掌心,“奖励您一朵小花花。”

麦考夫垂眸,不由莞尔一笑,入场门票不知何时被莫伦折成了香槟色的玫瑰花。

这张门票奇迹般地摆脱了本该进入垃圾桶的宿命,它的未来被一百八十度大扭转,即将被人珍视地收藏起来。

麦考夫先将这朵纸玫瑰珍重地收入口袋,又把自己的那张门票递出去,“我能再要一朵玫瑰吗?我喜欢成双成对的感觉。”

莫伦挑眉,回以眼神「您说的成双成对,指的只是玫瑰?」

麦考夫保持一本正经的表情,似乎没有任何言外之意。

莫伦笑着接下门票,“好,我亲爱的表兄,我怎么可能不满足您的喜好。”

展厅内,莫里亚蒂挺着假肥肚走来走去,不时与游客们搭话。

他觉得自己像一只胖蝴蝶,有目的性地飞来飞去,追寻金钱之花。

不是随意搭讪,而是瞄准具备购买圣物潜力的客户,这种客户往往同时具备两个特质——有钱与浪漫(人傻)。

扫视正东方位,发现并排站着的两个男人,其中之一是在折纸?

聪明的成年男人,怎么可能在看展览时进行这种幼稚娱乐。

莫里亚蒂沉吟三秒,抬步走了过去。

他打量着两人的浅金发色与脸颊上典型的北欧红肤色,问:“下午好,两位客人是从挪威来的?”

莫伦非常敏锐,察觉到JM扫过纸花时的眼神有异,那就像是抓到「人傻钱多速来」肥羊。

麦考夫看向主动撞上来的「胖蟑螂」,对他不冷不热地点头,“是的,您猜得真准。”

莫里亚蒂立刻扯出自来熟的笑容,“哈哈,我太喜欢挪威了,那里制作的鲱鱼罐头比瑞典的更够味!”

六十年前,丹麦与法国结盟,但被反法同盟击败。由此,丹麦将挪威割让给了瑞典。

麦考夫听着JM的美食言论,一时语塞。不是没话说,而是这段话的爆点超标。

JM是在夸赞,不是在冒犯吗?

这样会搞拉踩,怪不得能写出爆点满满的文章。

鲱鱼罐头有什么好吃的?那口味是要与英格兰名菜「仰望星空」一争长短吗?

这东西是瑞典的特色食物。

挪威作为被割让的附属国,争什么不好,去争「鲱鱼罐头之王」的称号,有必要吗?

“您真是眼光独到。”

麦考夫无比真诚地回话,“我也觉得英格兰炸薯条比爱尔兰土豆煎饼好吃。”

莫里亚蒂尬住了。

这个瞬间,他有些把握不了自己该用哪种表情。

他的新身份是来自爱尔兰的胖商人。

二三十年前,爱尔兰大/饥/荒的起因是马铃薯病变,但英格兰当局不做人的袖手旁观政策,更导致大批爱尔兰人饿死。

这个挪威青年真不是在挑衅他吗?

居然夸英格兰的薯条,哪怕说喜欢堪比鼻涕口感的鳗鱼冻呢?

莫里亚蒂最终只能微笑,默念现阶段集资更重要,不能动不动就想把人干掉。

把假圣物卖给眼前的家伙,赚到钱才是他来主动搭讪的目的。

莫里亚蒂:人贵在坚持初心。

麦考夫眨巴着清澈的双眼,才不是故意考验别人的演技。

他只是尽责扮演了天真没城府的挪威青年,进一步追问:“您觉得哪个更好吃?”

“比起土豆,我更喜欢鳗鱼冻。”

莫里亚蒂忍住了冲动,没有详细描述这道菜的奇葩口感去恶心对方。

他快速切换话题,“您喜欢今天的展览吗?”

麦考夫也没有再步步紧逼,留有余地是为榨干对方的剩余价值。

“您发掘出的这批圣物太棒了,真令我们感动,得以领略到中世纪圣人的风采。”

麦考夫指出,“两位圣人的遗物上多有纹章。我不太熟悉中世纪意大利纹章,以前没见过这两种纹章。”

莫里亚蒂暗道你当然没见过,这是我新招揽的手下利特曼纽尔的仿古设计。

人不会一直倒霉。

莫里亚蒂亲身验证了否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170-180(第4/17页)

泰来定律。

当他决心远离捕梦社,一月下旬抵达没有这个组织踪影的意大利,很快挖掘了造假高手利特曼纽尔。

曼纽尔是一个另类艺术家,擅长仿制各种古物。

可他只会闷头创作,与人说话磕磕巴巴,完全不懂得如何把作品变成现金。

他穷困潦倒,只能依靠沿街为人画肖像为生。

一月的某天,他在罗马城的街头画一个彪形大汉时画得太传神,没有进行修饰,是百分百还原了对方的丑态,就被打了一顿。

莫里亚蒂眼光毒辣,从曼纽尔画肖像的本事发现了这人的造假能力。

他所当然地充当了救世主,拯救曼纽尔于被揍死的边缘。救命之恩,以身相报,这就垄断了曼纽尔所有的仿制艺术品。

从仿制圣物、伪造埋葬地到获得教廷认证,这些事做得非常顺当。

由此可以预见,借以这批仿造圣物卖出高价,它不是太过艰难的事,还能出什么岔子呢。

莫里亚蒂:“我以前也没见过这两种纹章。在挖出了这些圣物后,我请教了罗马城的纹章学专家,考证到了相似图像。它们与十三世纪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奥西尼家族有关。”

莫里亚蒂开始细数这批圣物与重要历史人物的关联。

这些话当然都是假的,且采用了最高明的假话,是到了七分真三分假的地步。

某种角度,这种谎言比真话更显得真实。有时候,说大实话反而被认为是扯谎。

莫伦状似佩服地点头,她才没有无端联想伏尔泰的那句「既非罗马,也不神圣,更非帝国」。

她把傻肥羊人设贯彻到底,先蹩脚地左顾右盼,又压低声音问:

“您太有本事了,也只有圣徒的圣物吗?没有找到耶稣直接相关的圣物吗?比如圣杯,听说它的神奇能力能让人永生,真想见识一下。”

莫里亚蒂努力微笑,快要压制不住看傻子的眼神。

居然问他要圣杯?

那个据说曾经盛有耶稣之血的圣餐杯,用它装的水,喝了就能返老还童、永葆青春、死而复生。

制造圣杯的仿品,他能承担成本,但教皇肯定不敢认证它是正品。

欧洲各国王室权贵手里藏有各种版本的圣杯。

大斗乱已经持续了上千年,一直在争辩谁手里的是真货,他何必去蹚浑水。

莫里亚蒂:“您太高看我了。您怎么不问我荆棘冠是不是在我手里,而判定在巴黎圣母院藏着的那个是假货呢?”

莫伦毫不掩饰地眼睛一亮。

嘿!这次不等她诱供,JM主动发起了相关话题。

莫伦露出了无比崇拜的眼神,更是打蛇上棍式提问:“真的吗?您手里有荆棘冠的正品?我能看看吗?这可太刺激了!”

莫里蒂亚深吸一口气。

这只肥羊怎么回事,智力全都用来折纸了吗?

反讽的话是一句也听不懂,还用这种冒星星眼的闪亮眼神看他。

这感觉让他非常反胃。

莫里亚蒂突然想要战略性撤退。

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嗅到了一股变态来袭的气息,是错觉吧?

第173章 Chpter173

Chpter173

“恐怕要令两位失望了, 我对获取耶稣直接相关的顶级圣物是无能为力。能够挖出圣徒圣物,我已感到万分荣幸。那边有客人叫我,先失陪了。”

莫里亚蒂扔下这段话,貌似不紧不慢地转身离开。

他才不是嘴硬, 才没有怕了两个变态。

这不是被逼得不战而退, 只是现在处于集资时期, 动刀动枪伤钱。

目标只有一个,顺顺利利地把这批假货高位卖出!

对方运气好,撞上了他的杀戮冷却期,暂时保住小命。

莫伦与麦考夫都看出来了, JM貌似从容的背影里夹着些许落荒而逃的味道。

两人对视一眼,无辜地相互摇摇头。

明明什么也没做, 不可能是己方太吓人,一定是JM心虚败退了。

JM的反应倒也表明一件事, 他对巴黎圣母院的荆棘冠失窃不知情。

莫伦与麦考夫没有立刻离开圣物展会,而是一直停留到了下午五点展厅关门。

两人试图寻找游客里是否出现了形迹可疑人士, 但未能有更多收获。

赶在天黑前,再前往拉丁区的旧书专卖店。

接连走了七家书店, 终于买到1861年出版的《养蜂研究》。

这本书被勒鲁瓦主教多次翻阅。

按照他的说法,怕被蜜蜂扎, 所以只能读书过过眼瘾。

晚餐后,麦考夫与莫伦一起阅览这本书。

《养蜂研究》使用德语撰写。

说是研究, 实则并非严肃科研论文, 更多是蜜蜂相关的民间故事。

来源都是蜂农们的口述饲养蜜蜂经历。时间跨度从1850年—1860年, 涵盖区域是在德意志境内。

两人用时两小时读完这本书, 找到了此书难买的原因——写得难看,销量不好, 没店补货。

莫伦:“如果JM编写的圣物故事催人泪下,这本蜜蜂故事就是让人昏昏欲睡。”

麦考夫读过一些养殖蜜蜂的专业书籍,有论向的也有实操向,还有一些商业致富经验。

“在我的蜜蜂相关书单上,它连吊车尾也排不上。翻开它和浪费时间差不多,但勒鲁瓦主教为什么要频繁阅读呢?”

是巴黎圣母院的主教喜好不同?

抑或,书里存在勒鲁瓦非常关注的内容?

整本书没有一个字提到圣物,更没有提过一句巴黎,也不曾涉及梦境故事或神秘窃贼。

“要说有哪里奇怪,只有这一段。”

莫伦翻到最后一则故事《蜜蜂中的赫马佛洛狄忒斯》,“这位蜂农发现他家饲养的蜜蜂里有只怪物。”

1860年,蜂农汉斯听女儿提到一个有趣现象。

小姑娘多次看到有只蜜蜂早出晚归,与其他蜜蜂的生活节奏不同。

被观测到的蜜蜂出现节律不同现象,是同一只蜜蜂所为吗?

蜂农在女儿又一次观察到特殊蜜蜂行为时,将它抓住,用放大镜看到了古怪的现象。

——这只蜜蜂居然是雌雄同体!

它有着雄蜂的头部与雌蜂的腹部。

将这只怪异蜜蜂单独关了三天,没有再发现别的作息不合群的蜜蜂。

蜂农推测女儿一直看到的落单蜜蜂,就是雌雄同体的那只怪物。

这种诡异的雌雄同体现象令汉斯倍感不祥,立刻将古怪的蜜蜂杀死了。

故事的编撰者想到了古希腊神话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你好,神秘法医[福尔摩斯]》 170-180(第5/17页)

的雌雄同体者「赫马佛洛狄忒斯」,就有了这个标题。

《养蜂研究》里的最后一则故事,就到蜂农杀死蜜蜂为止。

莫伦:“其实这不是怪物蜜蜂,很可能是一种自然现象。同一年,也是在德意志,养蜂学家奥伊格斯特发表论文,他发现蜜蜂的嵌合体就是雄首雌腹。”

嵌合体,这个词在如今非常冷僻。

麦考夫记得在植物书籍里扫到了一眼。

“如果我没记错,上一次是在植物生长中发现这种现象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园艺学家费拉里乌斯,首先提出了发现自然生长的柑橘类植物中出现嵌合体。”

莫伦点了点头。

所谓嵌合体,简单概括就是那个生物出现了不同遗传性状嵌合或混杂表现。

人类中也偶有发生。

比如后世亲子鉴定时,发现孩子DNA与双亲不同,竟是有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基因,但父母明明是独生孩子。

这是因为父母是嵌合体,在母体中“吸收”了兄弟姐妹的胚胎。

对于嵌合体的研究,在十九世纪仍是萌芽阶段。

与其说汉斯家的怪蜜蜂是「赫马佛洛狄忒斯」,不如说它更符合古希腊神话另一种怪物“奇美拉”。

奇美拉有着狮首、羊身、蛇尾,就像是融合了多组遗传基因。

话说回来,主教勒鲁瓦反复翻阅文采平平的《养蜂研究》,是为了这则与嵌合体有关的故事吗?

莫伦想到了勒鲁瓦的怪异行为。

他特意将右手手肘上的烫伤疤痕用粉膏遮住,即便外人根本没可能看到他的手肘皮肤。

另外,他持有加勒比海原住民的祭祀器物——骨制呕吐棒,一件吸入致.幻药粉前的催吐工具。

莫伦大胆假想:“您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勒鲁瓦或某位与他关系密切的某人是嵌合体?或者身体上有某种异乎寻常的变异?而他的疤痕与呕吐棒都与这件事有关。”

麦考夫想了想,认同点头,“假设这个猜想成立,勒鲁瓦势必承受着异常沉重的心压力。”

从一只嵌合体蜜蜂被蜂农视作怪物杀死,可以窥见大众现在是怎么看突变生物的。

一个有明显不同寻常特征的人类,怎么可能被平常对待。一旦暴露,集中在他身上的目光是歧视与猎奇。

勒鲁瓦作为巴黎圣母院的主教,他身上更容不下这样的“污点”。

麦考夫:“吕蒂完全看不出他的主教好友有这方面的压力与困扰,而勒鲁瓦总需要一个情绪的出口。他的发泄方式,或与呕吐棒相关的祭祀仪式有关联。”

吸食加勒比海的致.幻粉末,让精神放纵,进入颠倒迷离的世界,忘记现实世界的烦恼。

莫伦:“勒鲁瓦身在巴黎,一般情况下不会接触到远在重洋之外的「科霍巴粉」。他没有选择流传欧洲的古/柯/碱,偏偏找上加勒比海原住民的祭祀用药,这点就很奇怪。”

一串问题被引了出来。

是谁或是什么让勒鲁瓦做出这样的选择?

这件事又与荆棘冠失窃有关吗?与侦探肖恩有关吗?

两人待在旅店无法获得更多线索,询问了服务生巴黎当地的酒吧情况。

巴黎圣母院位于塞纳河中心的西题岛,进出都要通过新桥。

行人过桥缴税,是有几班倒的收税员守在新桥两端。

在巴黎圣母院问不出的异样情况,说不定会被这些彻夜值守的收税员发现一二。

莫伦与麦考夫要去的就是这批收税员常去的酒吧。

旅店服务生的消息灵通,知道其中一家符合条件的酒吧在塞纳河沿岸,距离新桥大约走上十五分钟。

夜间十点半,正是夜生活开始的时候。

两人以搜集巴黎都市传说的名义进入酒吧,请了几位收税员喝酒。

等到酒酣耳熟,收税员们也就聊起了新桥诡异见闻。

像是半夜收到的纸币天亮后居然变成一张白纸,像是巴黎圣母院的诡异歌声等等,各种鬼故事被摆了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和离后怀了仙尊的崽 当我追尾劳斯莱斯后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全民选夫 重生后改嫁前夫他爹 雄虫大人缺乏常识却过于上进 直男扮演限制文工具人有多惨[快穿] 哥哥是并盛大魔王 带着糊涂系统追权臣 全灵异圈都在赌我能活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