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霁月.3(1 / 2)
这边宁玉和淑兰自打刚才牵手坐着,就都没有再开口讲话。
不知是否因着刚刚跟淑兰的探讨使得宁玉意识到自己对于当前社会规则的“无知”程度远超预想,从旁听这么一会儿,不自觉地也跟着琢磨起来,一时间心里竟有微妙的不适感若隐若现。
过往原主如何,宁玉已无从知晓,但就自己来后的经历,老夫人每至探望,所说言辞,都只围绕对宁玉的关怀和安抚,即便是对旁人给出指令,亦是以她为中心。
然则今天看下来,老夫人却像是把她这闺房内室当成了外间“议事厅”。
若说刚开始询问派的哪个婆子前去取药,起因出于府医为宁玉开的药方,以此带出后续人员的讨论尚属合理,那紧接着叫进桃红进行的那番对话,则从头到尾都与她宁玉无关,纯属“仆从考评及调度”的范畴。
自家下人,老夫人当然有权过问,可即便要问要管,选在此时此地,多少有点不合时宜,平添“心血来潮问一嘴”的突兀感。
不过,若以现代人思维来想,这种情形也不是完全不可接受。毕竟,换个角度看的话,这就是没把她当成外人。家里大长辈,在探望小辈的同时,不忘顺便过问在该小辈周围伺候的下人的行事,是符合主家身份的,称之为对小辈“上心”也不为过。
再者,话中提到的那名叫小莲的丫头,即便接触不多,但因其在这个小院里年纪最小,日常也最安静,宁玉倒是记得的。
若再关联上老夫人对桃红“踏实”“寡言”的肯定评价及“让她领带小莲”的后续安排,这套思路,不正是现代管理中的“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吗?——在仆人中间挑个优秀的,让其日常传帮带,推广好的经验,提升整体办事效率。
这样一想,老夫人无愧于高门大族的掌舵人,看似深居简出,却不封闭,洞悉一切的同时,方式方法也是睿智且高效。
然而,随着老夫人对海棠的斥责开始,宁玉刚刚构建的“合理化”认知,却又产生了动摇。
.
“……小姐爱吃的米糕,我已专门叮嘱过小厨,又交待你适时去取,几回下来,屡屡去晚三两刻钟,饶是灶上留心,也易过火干硬,风味变差不说,也难消化,你们小姐的身子,你倒是不在意了?”
“……如今入夜转凉,我也早都讲过,仔细小姐自是首要,只你们这些伺候的,更要留神,莫要想着伤风了有谁心疼,却要先想着不要带累别个,若真害了小姐,几层皮都不够扒的!”
老夫人用冰冷的语气细数海棠的这些错处,要说宁玉全然不知,她却还记得:
自己的确喜欢吃这里的米糕,和现代稍有不同,但口感同样软糯,而海棠每回取来后,除细心切成小块,也说怕不好消化,劝过自己不宜常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