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暗流涌动2(2 / 2)
公孙璟静静的看着彭渊,“阿渊,他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了!你非要说他对你没有什么意思,可是你俩这相处方式……我连话都插不进去。”彭渊噘嘴,今天他可不好哄了嗷。
“沐泽,和他的名字一样,受他福泽的人很多。不出意外,明日,漳州的雨水就能停。”
彭渊诧异的看着他,忍不住问:“这么神奇?你怎么知道?”
“沐泽以前生活在江南,只要他待着的地方,一直都是风调雨顺。他有这个能力。”
彭渊刚想说,怎么会有这么玄幻的事情,见公孙璟看着自己,顿时明白了他自己才是最大的那个bUG。
脚步顿了顿,侧头看他,“阿璟,他是不是也会算卦?”
“会。”
“那我?”
“算不出,师傅曾经告诉我,我们是算不到你的存在。甚至你身边的人,待久了也会无法算出的。”
彭渊别过脸,踢飞脚边的小石子,心里的惊慌渐渐散去。
“那……”
公孙璟抬手抚上彭渊的脸,“我的爱人是你,不必患得患失。就像你说了,即便是向我确认一万次,都可以。”
彭渊将人抱住,脸埋在他肩颈上。
“沐泽说过,这些都是既定的事情,是某个早就注定的结局,现如今的事情都是顺势而为罢了。”
“他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没人能困住他。”
彭渊低头看着喃喃自语的公孙璟,终于问出了困惑他好几天的问题:“他到底是谁?”
公孙璟难得的摇头,“这是他的秘密,我要保守,不能说。”
“我也不能知道吗?”彭渊蹙眉,这个蓝沐泽还真是特殊。
公孙璟看着他,眼中闪过别样的情愫,“你会知道的,但不是现在。”
这句话很耳熟,是在边境村庄时,彭渊对公孙璟说的话。
接下来几日,蓝沐泽果然没闲着,白天跟着公孙璟勘察河堤,晚上帮着整理赈灾文书,连彭渊派去盯着他的兵士都回来禀报,说蓝公子除了跟公孙大人讨论公务,就没跟其他人多说过话。
清晨,彭渊被窗外的鸟鸣吵醒,拉开窗帘一看,竟是久违的晴天。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院子里的积水洼上,泛着细碎的光。营里的兵士们都欢呼起来,说这雨总算是停了。
像极了公孙璟上次说的那句,他在的地方就会风调雨顺。
更让人惊喜的是,河道监工来报,洪峰已经退了,水位正以每天两尺的速度下降,淤泥清理也比预期快了不少。百姓们聚在安置营的空地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都说这是朝廷派来的赈灾队伍起了作用,尤其是战云舟运来了粮草,才镇住了洪水。
“什么叫被赈灾银镇住了?”彭渊正在帐中跟公孙璟看文书,听到外面的议论,顿时炸了毛,“难道不是我家阿璟治理有方,处理迅速才能保住这漳县吗!跟郑紫晟拨发的赈灾银有什么关系?!”
彭渊不能忍,彭渊气不过,立马叫来了玄羽阁的暗卫,吩咐他们去校准舆论,并且要让百姓们认清现实,到底是谁在背后散布谣言??
“阿渊,百姓们这么说,也是盼着朝廷能多关心他们。再说,只要水退了,大家能早日重建家园,早日回家,是谁的功劳,不重要。”
“怎么不重要?”彭渊急了,“这都是你熬了多少个晚上,累了多少个白天,凭什么让别人抢了风头?尤其是那个郑紫晟,他除了派了些没用的银钱,还做了什么?”
“粮食是我玄羽阁的,物资是我玄羽阁的,就连他派战大哥运送来的银钱都是我玄羽阁出的!凭什么,到最后好处都是他的!”
公孙璟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好顺着他的意思:“好好好,重要。那你想怎么做?”
彭渊立刻叫来了亲兵,吩咐道:“去跟安置营的里正说,让他们跟百姓讲清楚,这次治水,是公孙大人亲自勘察河堤,制定的方案。跟朝廷的赈灾款没关系。谁要是再乱传,就别想领明日的粮食!”
亲兵领命而去,公孙璟看着彭渊气鼓鼓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你啊,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
彭渊坐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我就是不想让你受委屈。你为了这些百姓,累得几天几夜没合眼,功劳必须是你的。”
正说着,帐外传来脚步声,蓝沐泽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书:“小璟,这是下游村落的重建计划,你看看可行吗?”
公孙璟接过文书,刚看了几行,就听到外面传来喧哗声。一个亲兵跑进来禀报:“国公爷,公孙大人,营外有百姓来送牌匾,说要感谢公孙大人治水有功。”
彭渊眼睛一亮,拉着公孙璟就往外走:“走,看看去!”他要的就是这个!
营门口,十几个百姓举着一块红木牌匾,上面写着“为民做主”四个大字,红绸子系在上面,随风飘动。
为首的正是那天不肯迁移的白发老人,他手里还提着一篮鸡蛋,走到公孙璟面前,颤巍巍地说:“公孙大人,蓝公子,多谢您二位啊!要不是您二位,我们这些老骨头,还不知道能不能等到水退的这一天。”
公孙璟想上前扶住老人,护在他身边的玄羽阁暗卫立马上前代劳,将人扶起并控制好两人间的间距:“老丈,上天有好生之德,自然不会看着他的子民们受苦受累。”
老人攥着公孙璟的衣袖,浑浊的眼睛里浸着泪,颤声把鸡蛋往他怀里塞:“大人别跟老民客气,这是家里鸡刚下的,您连日治水没好好吃饭,补补身子!”
公孙璟推却,“多谢老丈关心,”让暗卫接过篮子,又扶着老人往营里的石凳走:“您年纪大,站久了累,咱们坐下说。水退了,后续重建会把房屋修得结实些,往后再不怕涝了。”
这话刚落,围在后面的百姓就跟着应和,有说要帮着修河堤的,有说要给营里送菜的,闹哄哄的满是暖意。
彭渊站在旁边,看着公孙璟被百姓围着说话的模样,嘴角忍不住往上扬,悄悄跟身边的亲兵吩咐:“把那牌匾挂到主营门口,再让人多煮些热粥,给乡亲们都端一碗。”
蓝沐泽手里还拿着重建文书,看着彭渊轻笑:“倒会做顺水人情,只是这些都不会有你的功劳,不介意吗?”
彭渊瞥他一眼,目光又落回公孙璟身上,公孙璟正耐心听老丈讲村里的大家都在感激他们的事,指尖还轻轻帮老人拂去衣角的灰尘。他低声道:“本来就是他该得的。只要他不受委屈,我多做些又何妨?”
正说着,公孙璟回头朝他们望过来,眼里带着浅淡的笑意。
彭渊立刻迈步走过去,自然地握住他另一只没被老人攥着的手,声音放软:“一会聊完还有事。”
百姓们识相的纷纷离去,风卷着红绸掠过牌匾,“为民做主”四个大字在阳光下亮得晃眼,伴着百姓的笑声和营里飘来的粥香,成了水退后最暖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