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完结】(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全文完结】(第1/9页)
第61章 新的婚姻制度
【秦二在确定短发便于行动也更卫生之后, 就开始倡导秦人断发。】
【在其他人都还在犹豫的时候,第一军就已经全体响应。】
【倒也不能说是英小布的个人崇拜,一军的骨干大都是秦二教出来的人, 这应该叫群体崇拜。】
除了对“英小布”这个别称有意见, 别的评价英布都欣然接受。
崇拜公主不是应该的吗?
虽说燎原军现在还没有天幕描述的那般“富养”。
但那是迟早的事情。
何况只论如今, 燎原军的待遇也不差。
对遗属的关照, 足以免除所有将士的后顾之忧。
指导员的存在, 让燎原的军卒读书认字,明白更多的道理,对整个世界有更多的了解。
回顾过往那个“受游侠尊敬”的自己,英布口头上不会承认,只会嘴硬自己曾经是何等义气、何等自在。
然若真有重来的机会, 他只会选择燎原。
无关封王。
【后来碰上头虱病爆发,其他军队战斗力大受影响时,就一军的情况最好。】
【那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英布的一军几乎独揽军功。】
【因为头虱病是寄生虫引发的传染病, 其余各军都得原地休整治病, 还得跟一军保持距离以免传染。】
【治疗这病的最佳方式是剃光头——原本一军将士还能留个短发,拜这场传染病所赐,当时所有人都得剃光头。】
【笑出声。】
【自那以后军队就强制留短发了。一是人员过于密集, 防疫本就是重中之重;二是征战异国, 谁知道又会在当地碰上什么疫症。】
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大秦将士不愿意断发。
可能是顾及孝道、也可能是不愿被当作刑徒、又或者单纯地想要留长发。
但现在不同。
军卒本就是在冒着生命危险以求建功立业, 谁会愿意因疫病将军功拱手让给其他军队?
何况秦人本就恐惧瘟疫,只是此前天幕说的是“传染病”, 秦人没将长发与瘟疫联系起来。
如今知道断发可防疫, 都知道轻重缓急。
再加上军营不比家乡, 大家都是短发就等于大家都不是异类。
英布看看其他将领的脸色,就知道自己这回捡不到便宜。
远在九原郡驻防的项羽也决定全军断发。
呵。
他才不会让英小布再抢一次军功。
【说起来一看到张苍, 我就想起他妇女之友的称号哈哈哈。】
张苍:……?
他确实喜好美色,若不是如今囊中羞涩,定要娶妻妾无数。
但怎么看,这“妇女之友”都不是他想的那个样子。
【他差点就变成妇女了——大秦最后一个宦官。】
张苍花容失色!
——作为能靠外貌逃过死刑的人,他长得确实俊美。
对于他这样好色的人,让他变成宦官跟杀了他有什么区别!
内侍们却是不由得看向秦二,又很快就反应过来保持应有的礼仪。
最后一个宦官……
【秦二连奴隶都要赎为民,当然不会不管妾室。结果张苍搁那顶风作案,居然敢不给孩子抚养费?】
【虽然抚养费是有那么亿点点高,但谁让他纳那么多妾,也不看看经济实力。】
【其实他收入很高,秦二高薪养廉嘛。另外数据部每次拿出新成果都有极高的奖金,但凡他少纳点妾少生点孩子呢?】
【最后是他的学生们凑钱给付抚养费,才把他从宫刑刀下捞出来。】
【我记得初版《秦法典》有考虑时代因素,抚养费定得不算高,既然张苍收入很高,怎么会沦落到差点被处以宫刑?】
【因为张苍不喜欢怀过孕的女人,所以他娶了很多妻妾,生了很多孩子。】
【《秦法典》颁布时,他的未成年儿女加起来足有46人。】
【……靠。】
嬴云曼满头问号。
天幕说过,《秦法典》颁布于秦历22年,现在秦历10年,张苍还没有孩子。
也就是短短12年的时间里,张苍就娶了至少46名妻妾,生下46个孩子?
……活该被抚养费压垮。
她再怎么高薪养廉,也不会考虑到臣子要给46个孩子付抚养费的极端情况。
抚养费?
综合后人所言,群臣当然看得出这是规定父亲必须抚养孩子。
大秦此前并无这种说法。
不止大秦,就是之前的各国,也没有这样的法令。
但没人提出异议。
一则为父者抚养幼子幼女天经地义,只是以往不会在律法上强制要求这么做。
此为圣皇仁政。
二则他们又没有46名未成年子女要养。
………
张苍心如死灰。
虽然宫刑之事没有发生。
但天幕说他不喜怀过孕的女人,还养不起儿女。
这以后还有哪家的好女愿意被他纳妾?
【其实放在《秦法典》颁布之前,46个子女也不是养不起,不饿死就行。】
【但《秦法典》规定一夫一妻制,不再允许纳妾。以往的妾室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当妾,按以前的秦法来对待,地位就比奴隶高一点(但不再允许随意买卖)。】
【其二就是回归自由身,优先享有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且前夫需要支付抚养费直到孩子成年。】
【傻子才会选第一种吧?】
【如果是不能养活自己的女人,可能还是会选第一种?】
【这种人极少。因为秦历22年时秦二已经兴建了许多工坊和农庄,到处都缺人,只要有手有脚肯定能养活自己。】
【最重要的是秦二这波解放妇女的根源在于大秦极其缺劳动力,还特别缺当官的人才。工坊农庄全设有扫盲班教工人读书写字,一旦过了科举哪怕只是过了乡试,无论男女能成为衣食无忧的秦吏。】
【当妾室伺候男女主人,那可不一定比在工坊农庄工作轻松,还毫无前途可言。】
【更没有尊严。】
【所以张苍就倒大霉了,46个孩子的抚养费,哈哈哈哈哈。】
张苍颓然。
原来不用担心没有好女愿意被他纳妾。
而是所有好女都不会愿意成为妾室。
张苍虽然好色,但他师从荀子。深受儒家“仁”“义”的影响,不会因此心生怨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全文完结】(第2/9页)
女子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是圣皇之治的体现。
张苍又怎会反对?
对于绝大多数平民男子而言,能娶到妻子都很不容易,更何况是妾室。
反倒是天幕说“成为衣食无忧的秦吏”更让他们眼热。
无数秦女激动不已。
这是圣皇给她们铺就的坦途,她们不再需要将命运交托于其他人。
………
已经在华夏书阁学习简体字,以待之后教学更多儒生去学校任职的叔孙通沉默了。
他主张与时变化,但这变化太大,大到关系到他自己的家庭。
以他这个年纪、这个地位,自然是有妾室的。
他的妾室会选择留下还是离开,叔孙通也清楚答案。
“……善政。”
终究,叔孙通给出了他的评价。
他的弟子中有人难以接受秦法居然会管辖家事,叔孙通没有选择以儒家之学来说服他。
“圣皇所治疆域,为如今的百倍有余。秦人不能在短时间内增加百倍之多,圣皇只能让秦女参与工作。”
工作一词,甚善。
“男子只能娶一妻,若是无后该怎么办?”
“圣皇亦无后。”
儒生寂然。
………
最反对“不得纳妾”“妾室回归自由身”“抚养权归妾室”的自然是能够纳妾的那些贵族高爵与地位相对平民更高的大秦官吏。
但“十年赎奴”“军功不能世袭不能抵罪”他们都只能忍。
甚至都不敢口出不逊。
自暮年秦二的那段话传遍秦境,太子已经成为秦人心中不可受辱的君主。
一夜之间,就发生多起贵族高爵诽谤太子,被其奴仆杀死的案件。
大秦游侠之风未绝。
………
嬴政没有多言。
法不上君王,秦二管不到他的后宫。
看到“大秦极其缺劳动力,还特别缺当官的人才”时,嬴政就已经肯定了秦二的做法。
秦法本就规定,秦女也需要服徭役。
反倒在嬴政看来,既然缺人,这些妾室就不该有第一种选择。
只是既然已经交权,在秦二没有犯下大错之前,他不会干涉她的决定。
确定始皇帝并无反对之意,群臣就算心中百般不愿也不敢面露分毫。
【张苍私生活虽然离谱,但他的贡献是真大。】
【妇女之友称号来源:确定女性最佳生育年龄在20岁以后,往前不仅孩子容易体弱低智,母亲也更容易难产而亡。】
【而男性是22岁后娶妻能活得更长——和现代医学已经很接近了。】
【其实秦二早就延后了婚龄,不过那是顾及接受教育所需要的时间。】
【数学魅力时刻:在科学不发达的时期,强行用数据学算出正确答案。】
【张苍也是真懂养生,那个时代能活到一百多岁太罕见了。】
一百多岁。
嬴云曼知道定无数秦人对这个寿命心生向往。
这些人会对张苍“算出”的“正确答案”深信不疑。
只凭天幕寥寥几句还不足以扭转大秦的早婚早育观,但这为嬴云曼延后婚龄提供合理性。
也能少些阳奉阴违的人。
再配上教育普及,纠正早婚陋习并不困难。
嬴云曼需要更多的人口,但还不需要女性在二十岁之前就生育。
嬴政心绪复杂。
他已不再求长生,可正因追求长生,连长寿也不可及。
………
数学的魅力?
张苍不是墨家弟子,他原本以为数学一道与他无关。
如今看来竟是大错特错。
数学、数字、数据、“算出”……
显然数学更像算术。
只是他这样精通算术的人也没想过,算术一道居然还有这种用处。
发挥个人的才能以惠及天下人,张苍自是责无旁贷。
【张苍的贡献还有同姓不婚的延展——近亲不婚!】
【这个说来也奇怪,明明都因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禁止了同姓结婚,怎么还会允许异姓的近亲结婚?】
【就是,近亲结婚的无论同姓异姓,难产、夭折、遗传病、畸形儿的概率都很高,怎么就没人管呢?】
【没把女性当人看呗,都异姓了不算近亲咯。】
【啊这……】
【同姓不婚的推行是为了维护宗法制的伦理关系,而异姓近亲不存在这个问题。】
【唉,不是近亲的同姓结婚反而没有问题,这是生物学的常识。】
不是“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而是“男女近亲,其生不蕃”?
张良记忆力极强。
故而能将所见所闻与天幕所言对照。
近亲婚姻的女方难产、幼儿夭折确实更为常见。
这不是多难得出的结论,可在此之前却无人以“其生不蕃”阻止这类婚姻。
因为……
“没把女性当人看”。
女子因难产而亡,人皆道寻常。
子嗣不丰或幼儿夭折,男子也可以纳妾。
同姓不婚,只是因为有违宗法礼制。
女子的处境,竟是如此艰难?
………
秦女怔然。
与近亲成婚子嗣不丰、或是诞下“畸形儿”而被视为不祥的秦女更是泪如雨下。
这不是她们的错!
【《此行不孤》的秦二论军名场面也不符合史实。】
【这不对吧,那台词明明就是课文的翻译,这怎么可能不符合史实?】
【棋盘不对。】
【???】
陈平回忆棋盘,并未发现不对。
黑棋优势极为明显,以秦二之谋压制周亚夫并不奇怪。
这倒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段话“符合史实”。
………
嬴云曼当时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她看不懂棋盘。
没错,她不会下围棋。
就算是下棋,她也只会跟周亚夫下五子棋。
怎么可能是围棋这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的东西。
【秦二不会下围棋,她跟韩信下棋都只下五子棋。】
【啧,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兵仙嫌五子棋太简单,还试着教秦二下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全文完结】(第3/9页)
棋,教了小半个月后放弃。】
【因为秦二总是篡改规则。】
【规则制定者为什么要遵守规则,篡改一下很合理嘛!】
【问题是她改完就忘啊。】
【哈哈哈哈哈。】
【所以又是为了氛围改的设定?确实,棋盘上摆着五子棋可太出戏了。】
【对的,就跟秦二时期早就推广使用桌椅,但也不会拍一样。】
沉静如君上竟会有如此……之举?
韩信素来不喜欺罔之人。
可思及那双乌眸之中若是点缀狡黠,他竟生不出半分反感。
他不懂这就叫偏爱。
………
五子棋、连珠棋?
群臣很快就将二者联系起来。
他们都知道天幕现世之后,陛下就将政务先交由太子处理。
而太子也展现出天幕描述的那般可怖的治政能力。
最初的奏章还有陛下的修改痕迹,不久之后他们就只能看到一种字迹。
官制改革确实带来混乱,可这种混乱却更体现出太子的天赋。
不少人已经将太子视为神女,哪怕她本人并不赞成。
世间怎能有如此完人?
如今天幕却是透露出太子的“缺陷”——学不会围棋。
学不会也就罢了,还……
陈平这才知道,原来善谋之人不一定善弈。
细想倒也不奇怪,秦二之谋多基于不为规则所桎梏的思维,让她在规则内下棋确实算得上难为。
嬴云曼则暗自叹气。
果然不能太惯着韩信。
学什么围棋?
不学就不会成为黑历史。
有这功夫多批点奏章、多去改良制度不好吗?
荒废光阴。
发现祖龙饶有深意的目光后,嬴云曼更是懊恼。
若是她爹找她下围棋,她又不能强行改规则,那不成酷刑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令她绝望的——
箭头移动,收藏这个帖后,就进入“我的收藏”、点进了那个杂烩帖。
第62章 工作量还有上升余地
【这时差我是倒不过来了, 反正很快就要飞回去,不倒了。】
【咱们继续!】
【终于把楼主盼回来了,快更快更。】
【哇, 瞧我刷到了什么, 是新鲜的楼主!】
事已至此, 嬴云曼只得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这大秦朝堂的官员若真有信天幕胡说八道的, 这脑子也就没必要在咸阳混了。
唯一能当面讥讽她的只有祖龙, 但她爹怎么也不可能拿男女之事说她。
另外她这边韩信很好哄。
张良这个名声,以后还不知道该去哪找伴侣。
她慌什么慌,完全没必要慌。
张良却是异常平静。
经历昨日的天幕,他的名声是真的没有下降余地了。
【免除三赋之后,《秦法典》的编纂本该由法家负责, 秦二却执意将此事交给张良。】
【“你当与我万世同辉!”】
【小良子:谢邀,不加这工作量我照样能够留名青史。】
【哈哈哈哈笑死,明明是法家整理的好几版秦二都不满意, 就找个借口把这活硬塞给谋圣!】
Uni独家
【还不给延长截止日期!】
【从初版《秦法典》的厚度来看, 那一年多的时间里小良子大概率得住在章台宫。】
【诶?难道这才是秦二的目的?】
【有道理啊。】
【嘿嘿嘿,腹黑帝王的小心机!】
抛开硬凑CP的内容不谈,这次天幕倒是给她节省不少时间。
可以直接把《秦法典》交给张良。
嬴云曼本以为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办最好, 《秦法典》应该由法家编纂。
现在看来并不合适。
法家大概率是受“忠君愚民”的影响太深, 以至于编订的好几版都不能施行。
不如直接交给张良去办, 再让编好的《秦法典》去改变法家。
聪慧如张良自然猜得到秦二所想。
他的名声是没有下降余地了,但工作量上升的余地不仅有, 还很足。
对此, 张良只能:“……”
李斯只当是他死后法家后继无人, 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秦宪》有法上君王之意,李斯一则有顾虑, 二则看其颁布的时间,他应当与其无缘。
《秦法典》的编纂,他会主动请命。
【秦二行二,张良便在秦历22年整理出《秦法典》,让天下为陛下贺。】
【祖龙:???】
【辈分骤降。】
【笑出声。】
【好好好,我记住了,张良22年《秦法典》!这辈子都没法忘!】
秦二是第九女,怎么也不可能是行二。
除非秦一是……
嬴政的恼怒才刚出现苗头,就看到了“祖龙”二字。
一时间不知道该喜该怒。
嬴云曼对此非常困惑:
祖龙这么容易就能被后世人哄好,怎么到她这就那么麻烦?
她收拢人心的本事明明超强。
就是陈平这个人精,她也能几句话就让他尽心尽力办事。
唯独在祖龙这,总是困难重重。
………
“行二……”嬴阳滋乐不可支。
嬴阴嫚也没忍住,和几个姊妹笑作一团。
若是以往,她们断不敢如此冒犯陛下。
但天幕出现之后,秦二被封太子,始皇帝陛下的性情也明显改善。
当然,她们不敢太过分。
虽是笑声不断,但无人会道出笑闹的根源。
要说众公主怎么会齐聚华夏书阁,那自然是与昨日的天幕有关。
可惜张良萧何都有意避让,她们没找到人。
不过来都来了,便都留下与嬴阳滋一道学习简体字。
——以待太子诸臣回宫。
倒是比在公主府得趣。
【《秦法典》四年修正一次,26年的第二次修正,是秦二顾念张良的思乡之情。】
【这秦二视张良为掌中之物,自然不准他离开咸阳。允他修改路引制度以便亲友相聚,是暴君最大的让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全文完结】(第4/9页)
【秀啊!】
【暴君……emmm,搞禁锢强制爱……没错,她果然残暴!】
【呜呜呜谋圣好可怜啊。】
【抹泪,被暴君盯上的小良子真是太惨了。】
【怎么会有这样无德的君王?】
【都给我进院!】
对,都该进精神病院!
喜提“暴君”称号,嬴云曼差点没按捺住嘴角的抽搐。
秦历26年,匈奴西逃。
这时改革路引制度,既可以促进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也能在为北向移民和吞并西域做准备。
张良第一次发现文字竟能如此刺眼。
什么掌中之物。
还有后面那几句假哭更是……
这些后人太过了!
嬴政先是一笑,复又收敛笑意。
他极厌“暴君”“无德”之说,可后世人却以此戏谑。
千古一帝、祖龙。
这是后世对他的评议。
无论当世之人如何诋毁,他的功绩自会流传后世。
诽谤罪,可废。
………
秦人自是不认可秦二是暴君的说法。
也就秦二自称的“无德”他们勉强还能接受。
“太子只是喜欢谋圣,她有什么错?”
张良也喜欢太子啊,还为她整理《秦法典》!
后人怎能如此胡言?
天幕带偏的黔首数不尽数。
【路引制度的改革使得什伍连坐名存实亡,第三次修法,张良便冒险删去这一条。】
【谋圣做好了直面暴君质询的准备,秦二却是将亲属连坐一道划去:】
【“你想要的东西,我会给你最好的。”】
【她好爱,我哭死(捂嘴)。】
【我早就在想楼主要怎么编排这个考点,好家伙还能这么个另辟蹊径法?】
【霸道暴君俏丞相!】
【正喝奶茶呢给我呛住了!楼上你赔我键盘啊啊啊!】
张良闭上眼。
嬴云曼收回视线,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歌词:
不敢睁开眼,希望是我的幻觉。
这话应该很适合现在的张良。
毕竟霸道暴君什么的还好,对她的影响也就那样。
这“俏丞相”……
偏偏长这么好看,谋圣这辈子怕是都洗不掉“俏”这个字了。
真惨啊。
同情两秒后,嬴云曼继续分析这个考点。
什伍连坐就是邻里连坐。
五家为伍,十家为什。
有一人犯罪,邻里知情不报就会被连坐。
理论上,如果不知情就不会被连坐、或是只承担少量责任。
但秦法要求邻里自证不知情。
有监控的时代都不一定能自证清白,何况是现在。
路引改革导致邻里连坐名存实亡也很好理解:
人口流动加剧,就不好编伍编什。
至于她为何要连着亲属连坐一起划去——
这本就是封建统治阶级最简单粗暴的抑民手段,她既然没有忘记初心,就应该站在百姓那边。
拖到秦历30年才废除连坐,是因为在基层警务覆盖之前,只能先以连坐制降低犯罪率。
生产力所限,她无法直接改变社会性质。
但压在百姓身上的禁锢,能剥一层算一层。
………
黔首无法理解废除连坐对于他们有多大的意义,但不会被连坐就是好事。
人有善恶,恶人看到连坐制被废除,自然是欣喜若狂:
邻里监视减少、处罚力度降低、甚至不会祸及家人!
有法家弟子对此深感忧虑。
“不必如此忧心,”老人却是看得通透:“后世以废除连坐为谋圣功绩,必是其利胜于其弊。”
【徭役田赋这两个点太严肃,就不编段子了,给你们说下我的联想记忆法。】
【这个确实。】
【秦历37年免除徭役——不管三七二十一,免了徭役再说。】
【???】
【好简单粗暴的联想。】
【但有用,我记住这个时间了。】
【免徭役的过程也算考点:匈奴西逃后,秦人不能再通过守匈奴驿站免徭役,而秦二的军功制只覆盖数量有限的职业军士。】
【张良以“迁民令”填补了剩下的空白:迁移到“新郡”的秦人,也可以永免徭役。】
【其实37年后也有依旧需要服徭役的秦人,不过历代官方都以“迁民令”实施之年视为永免徭役的年份。】
【有秦人宁愿服徭役也不愿意搬家?】
【因为这里的“新郡”是指最新设立的郡——37年的新郡是擎云郡,光是耗在路途上的时间就长达两三年。】
【嘶……】
【这种距离的迁移,基本就是和故乡断联。】
【新郡基建还极为落后,搬过去得先吃好多年的苦。】
第三种永免徭役的方式出现。
不需要和其他秦人争抢,只要愿意迁移就能免除,看起来没多大的生命危险。
但秦人还是更愿意去争夺守驿站或是入伍的机会。
就是在大秦戍边,也不过赶路几个月。
赶路两三年,这得是多远的距离?
就算他们自己能接受长途跋涉,家中老幼怎么办?
搬迁之后,还要“吃好多年的苦”。
好多年是多少年?会不会比服徭役还要苦?
这可不是一人服役,而是全家一起受苦。
即便有诸多顾虑,他们还是极为感激张良。
至少,他们有选择。
………
嬴云曼放下心来。
她担忧过全体免徭役的条件太简单。
如果秦人都被动等待,守匈奴驿站和入伍的热情减退,那就很麻烦。
不过她也不是特别担心。
无私奉献还没有成为主旋律,人性就会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未来的她不会让浴血换取权利的秦人后悔。
【田赋的免除主要考点在军功荫祖地,但也经常会考张良与之同步推行的租田制。】
【42年怎么记!急急急!】
【怎么把年份忘了:秦二的2+2+2。】
【感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