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姚黄赵璲》 130-140(第1/14页)
第131章
周皇后是外面第二个知道姚黄有孕的人,因为永昌帝冒雨来到她这边,让她给老二媳妇安排一个擅长照顾孕妇的嬷嬷。
原本这种事该托给惠王的养母杜贵妃,不过就算杜贵妃没琢磨往姚黄身上泼脏水,凭她对惠王的态度永昌帝也信不过她,最终还是会找到周皇后。
周皇后既喜欢姚黄又怜惜惠王的经历,很高兴听到这样的喜讯,略加思忖道:“皇上觉得我身边的金嬷嬷如何?”
金嬷嬷原是宫里的一位女医,周皇后第一次有孕后调了金嬷嬷过来伺候,自此金嬷嬷就长久留在了周皇后身边,周皇后的三个孩子都是金嬷嬷看着出生的,前面两个皇子也是养到四五岁的年纪才因病夭折,与金嬷嬷的照顾毫无关系。
永昌帝迟疑道:“你不是要安排她随琼儿出宫?”
大公主名赵琼。
周皇后笑道:“琼儿的公主府还没建好呢,大婚也在明年五月,那时候姚姚早出月子了,有乳母照顾孩子,金嬷嬷正好功成身退。”
永昌帝看着周皇后温柔的笑脸,回想这些年周皇后帮他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心里便生出一股遗憾来。
早知道当年周皇后这边的两个皇子都养不长久,他该把老二记在皇后名下的,既让皇后膝下多个孩子孝敬,也免了老二小时候在贵妃那里吃的苦。
永昌帝离开后,周皇后把女儿叫了过来,说起要把金嬷嬷调去她二嫂身边的事。
大公主惊喜道:“当然可以啊,母后安排吧,二嫂怀孕了,我现在就去给她道喜!”
不顾下雨,大公主兴高采烈地跑了。
大公主一来云山堂,赵璲只好把王妃让给大公主,自己去前面的书房看书。
姚黄得知周皇后要给她安排嬷嬷,第一个想到了做秀女时教她规矩的方嬷嬷,紧张道:“金嬷嬷好相处吗?不会要看着我不许出门吧?”
虽然永昌帝赏了她四枚宝石戒指,那也不能真把她闷在宅子里让她天天盯着宝石啊,储秀阁那一个多月都险些把她憋疯。
大公主笑道:“二嫂放心,金嬷嬷只是过来照顾你,不敢管你能不能去哪的,她若是那样严厉的嬷嬷,我也不敢带她去公主府。”
姚黄朝她眨眼睛:“妹妹跟母后对我这么好,我一定嘱咐你二哥把你的公主府建得又贵气又雅致。”
大公主:“就算二嫂不说二哥也很用心了,二嫂最好换个礼物回谢我。”
姚黄想了想,神秘一笑:“好啊,等你出嫁前我再给你。”
次日天晴了,周皇后亲自带着金嬷嬷过来了。
金嬷嬷五十多岁,身形微微发福,瞧着就是柔和好说话的脾气。
姚黄朝她笑道:“嬷嬷这姓听着就跟我有缘,我的名字带黄,您的姓带金,金黄黄金,天生一家。”
旁边阿吉突然扑哧笑了出来。
姚黄瞧过去:“笑什么?”
阿吉忍笑忍得红了脸,摇摇头不敢说。
姚黄自己想到了,王府里面还有一条叫“金宝”的狗呢,不过人家金嬷嬷刚来,她可不能提金宝,就怕金嬷嬷误会王妃存心给她难堪。
介绍过金嬷嬷,周皇后细细嘱咐了姚黄一些事,最后道:“既然有了身孕,初五的请安你这边就免了吧……”
姚黄:“母后别这样,我现在一点怀孕的感觉都没有,还想跟妹妹她们去坐船游园捶丸呢,出行宫那么远的路都能走,给您请安就走不动了?您非要免了我的请安,就是要我老老实实待在云山堂哪都不能去,那我可受不了。”
周皇后:“……也是,那就随你吧,哪天觉得累了就自己免了,如今什么虚礼玩闹都不如你们娘俩重要。”
姚黄高兴地抱了周皇后一下:“母后真好,您放心,我知道轻重的。”
如此,七月初五又要去西宫请安了,姚黄仍然带着阿吉出了门。
这几日郑元贞都陪着庆王在松风堂闭门思过,并未出门走动,柔妃、福成长公主顾忌着永昌帝,也没有再往小两口这里来,所以郑元贞还是听康王的顾侧妃询问姚黄为何还要去请安,方知晓姚黄居然有了身孕。
其实嫁了人的女子怀孕很正常,换个时候郑元贞都不会多想,可她跟庆王刚遇挫,姚黄惠王那里就添了喜……
“恭喜二嫂了。”郑元贞客客气气地道。
姚黄大大方方地接了她的贺喜。
长辈们那边,贤妃、柔妃、福成长公主都能感受到永昌帝这几日一直在为惠王夫妻的喜事高兴,不过惠王废了腿还能正常生育子嗣确实值得他当爹的欣慰,左右惠王的腿还是废的,生几个孩子都无法帮他再竞争东宫之位,三人便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请安结束,姚黄几个又去北苑玩了,郑元贞陪柔妃、母亲小坐片刻,自己回了松风堂。
庆王坐在次间的榻上,面前摆着他的两封思过折子,第一封父皇只批了一个“嗯”,让他与他身边这些人都揣摩不出父皇的意思。写第二封折子时,庆王继续在潭州战死的那近千府兵身上费心思,说他愿意自己出银子给每个府兵的家人都补贴五两抚恤。
庆王的家底不能跟前面的两位兄长比,他二十岁封王,才正经领过一年爵禄,今年的还给罚没了,一口气拿出近五千两银子送去潭州真的很有诚意了。
折子送过去,父皇批完了发回来,上面又是只多了一个字:准。
郑元贞进来了,看到那两封折子,心头便是一烦。
她跟庆王都是好享受的人,光成亲后庆王为了讨好她就花了三千多两银子给她买各种值钱的物件,母亲那边也孝敬了一千多两,导致王府公账上的银子根本不够要贴补潭州那边的,又不能让柔妃知道夫妻俩的大手大脚,只能从她的嫁妆里面拿银子暂且替庆王补足。
让郑元贞花几千两买一件极品首饰她舍得,让她白白送给无关的人,郑元贞肯定不高兴。
“折子的事,跟母妃说了?”
庆王问,母妃会想办法跟外祖父通消息,看看外祖父怎么理解父皇的一字批复。
郑元贞点头:“母妃让我初九再过去。”
庆王打量她的神色:“还有别的事?”
郑元贞看他一眼,道:“不算什么要紧事,二嫂有孕了,月底大雨那日号出的喜脉,据说父皇冒雨去了云山堂一趟,次日母后就调了身边的金嬷嬷给二嫂。”
庆王闻言,眼里浮过一丝兴味,似笑非笑地道:“二哥行啊,腿没废到家。”
郑元贞不想听这种粗鄙之语,丢下他走了。
到了七月十三,庆王忐忐忑忑地又递了一封思过折子给父皇,说他已经安排人把抚恤银子送出去了,希望能稍稍慰藉众府兵的家人。
折子发回来,上面多了一个红字:好。
庆王莫名生出一股挫败之感,恨不得父皇直接骂他一顿告诉他哪里究竟没写好,也不想次次都是一个字让他各种揣测。
郑元贞看完这个“好”字,同样心里没底,更让她心浮气躁的是,她这个月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姚黄赵璲》 130-140(第2/14页)
月事已经迟了半个月了,让她越来越无法再心存侥幸。
郑元贞一点都不想这个时候怀,那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庆王闭门思过的时候还有心情陪伴王妃?
然而又过几日,连庆王都察觉了她月事的异样。
郑元贞急着去找母亲求助。
福成长公主叫了一位御医来,自己号过脉后,再让御医帮女儿号,果然是喜脉。
第132章
郑元贞认为这孩子来得不是时候,福成长公主并不这么想。
永昌帝只是让庆王闭门思过,可思过这事白日思就行了,没听说晚上还不许睡觉的。
庆王才二十一,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跟王妃久别重逢,能不惦记?
只要避开他刚挨骂的那几日便可。
所以叫御医过来之前,福成长公主就跟女儿交代好了,若御医问起她上次月事是什么时候结束的,让女儿将五月二十八改成六月十六。庆王六月十三才回来,女儿最多当晚受孕,那么六月十三怀跟六月十七八怀上距离现在都是一个月左右,御医号脉哪里分得清几天的差别?
果不其然,御医对女儿的话以及脉象没有任何怀疑。
福成长公主直接让御医去给周皇后报喜:“今日才十七,大人见了娘娘只说尚未足月疑似喜脉,过个五六日你再去给王妃请脉,确认一下,万一不是也免了一场空欢喜。”
御医确实拿捏不准庆王妃这胎是否足月,便没想太多,长公主的顾虑乃人之常情。
御医离开后,福成长公主看向女儿:“这点小事,你身边的丫鬟嬷嬷总不至于说漏嘴吧?”
郑元贞红着脸道:“不会,我会嘱咐下去的。”
她带来行宫伺候的都是心腹,信得过,而且来北苑的路途辛苦、初到的水土不服都能作为上次月事推迟太久的理由。
福成长公主:“瞒得住最好,露出消息也不算什么大过,最多你们夫妻俩面子上不好看。皇上日理万机,不会在这种小节上斤斤计较,尤其到了他现在的年纪,儿子添丁的喜完全能抵消儿子思过不诚的那点恼。”
御医来周皇后这边报喜,周皇后便趁永昌帝陪她用午膳时说了这事:“说是还没足月,脉象不明显,过几日再去请脉确认。”
永昌帝嗤了一声:“让他思过,他倒好,折子写得狗屁不是,孩子倒是思出来了。”
周皇后柔声道:“庆王才二十一,又是小别胜新婚,这点皇上就别跟他计较了。”
永昌帝只是随口一说,没有要为此多怪罪老三的意思,他早就知道老三重色,前几年身边的通房宫女换了不少。
永昌帝甚至都不在乎老三这孩子是他回北苑当晚弄出来的还是耽误了几日,因为永昌帝早从老三浮滑虚伪的折子里看出这儿子根本没有诚心悔过,只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敷衍皇帝老子呢!
生气归生气,皇家子嗣昌盛确实是件喜事,而且老三是老三,外甥女是外甥女,老三非要生孩子,外甥女能拦住不成?
怀头胎的小媳妇总会有很多忐忑不安,永昌帝可不想因为他对老三的态度让从小宠到大的外甥女在怀孕期间忧虑过重。
当晚,永昌帝去见柔妃了,说等老三媳妇那里确定后让柔妃赐赏,顺便告诉老三不用再递思过折子了,老老实实闭够三个月的门就行。
从老三回来到现在,一个月三封思过折子,越思越歪,永昌帝少看几封还能少生几顿气。
帝王嘴上说一样心里想一样,柔妃哪里看得穿,只当皇上高兴老三有子嗣了,所以免了儿子的思过。
次日上午,柔妃提前从带来的首饰匣子里选出一金镶红宝石的梅花簪子,高高兴兴地去了松风堂。
庆王正担心父皇会因为他弄出孩子骂他,得知父皇不但没有生气还免了他的折子,庆王喜得直夸郑元贞:“还是你会怀,这孩子来得恰是时候。”
文采再好,一件事上写出三篇文章也够了,庆王真不知道还能怎么写。
柔妃还在,郑元贞羞红了脸,再看看柔妃送的那根永昌帝提醒她赏赐的宝石簪子,郑元贞心里一暖,舅舅果然还是疼她的。
这几日姚黄无需去西宫请安,大公主也因为母后让她等到准信儿了再去恭喜三嫂,懂事得没有四处声张,姚黄便不知道郑元贞的喜事。
七月二十,惠王爷又可以休息了,姚黄提议夫妻俩去草原上捶丸。
从行宫到捶丸场地有两里之遥,骑马太颠走着太慢,夫妻俩上了马车。
马车也有些颠簸,赵璲担忧地看向王妃。
姚黄笑道:“我要是出言安抚王爷,王爷又该扭头了。”
赵璲:“……”
姚黄拍拍他的手:“放心吧,我又不是那种跑几步都要喘气的柔弱体质,金嬷嬷都说了,养胎也要劳逸结合,该动的时候就得动。”
赵璲抓住王妃的手,没有反驳什么。
地方到了,夫妻俩前后下了车。
捶丸考验的是眼力、臂力以及挥杆技巧,姚黄打得轻松,惠王爷那里,青霭将他推到木丸前,惠王爷会自己调整轮椅的朝向,臂力、挥杆丝毫不受影响,且惠王爷还有百步穿杨的好眼力,捶丸虽然玩得不多,很快就熟练起来,几乎杆杆进窝。
他是厉害了,连输的王妃快嘟嘴了,幸好同样出来玩的大公主、二公主骑马跑了过来,陪陈萤散步的康王见这边热闹,夫妻俩也凑了过来。
用眼神确认过惠王爷不介意多几个人同玩,姚黄提议六人分成两组记总分。
女眷这边,姚黄是称王的高手,一说分组,大公主、二公主都站到了她身边。
陈萤尴尬了,让她跟康王一组很正常,可还有惠王呢?
陈萤都没怎么跟惠王说过话,突然就要做队友,她很怕自己失手的时候会看到惠王的冷脸。
大公主见了,提议跟陈萤换。
姚黄拦住她,询问康王:“大哥捶丸玩得怎么样?”
康王下意识地看了眼二弟,小时候父皇带着他跟二弟打过,次数不多,但每次他都打得比二弟好,问题是,二弟当时会不会也在故意让着他?
康王想要谦虚,又怕二弟坐在轮椅上捶丸的实力受损,他反而谦虚错了。
他迟迟不语,姚黄想到一个办法,直接让康王打三球试试,因为大公主、二公主也不清楚康王的本事。
康王接过飞泉递过来的球杆,看着王妃、弟妹、妹妹们齐齐盯着他的眼睛,忽然有些紧张,道:“其实我很久没玩过这个了。”
大公主笑:“又没有外人,大哥打得差我们也不会笑你的。”
康王瞥眼陈萤,走到木丸前。
击球的地方叫球基,前面十步到百步的距离挖了二十多个球窝,离得越远入窝的分数越高。
康王瞅准斜前方五十步的一处球窝,定定神,挥杆。
木丸沿着地面滚动,停在了球窝几步之前。
姚黄:“方向是准的,大哥多年没打力道生疏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姚黄赵璲》 130-140(第3/14页)
。”
众人都点头。
康王换个五十步的球窝打出第二球,这次力道够了,只是有点偏,但五十步能打到这么近也证明了康王的实力不俗。
第三球康王换了个二十步的,一杆进窝。
姚黄对康王的实力有了底细,做主安排道:“我跟大哥大嫂一组,两位妹妹跟你们二哥一组吧。”
比赛就要两组的总实力势均力敌才有意思。
二公主嘀咕道:“大哥这么厉害,二嫂也很能打,我跟姐姐都马马虎虎……”
姚黄:“你想怎么分?”
二公主笑着走到康王身边,让姚黄去跟惠王爷、大公主一组。
姚黄:“好啊,先打一局试试,把彩头拿出来吧。”
大公主、二公主带来的宫女分别从荷包里拿出一钱碎银,陈萤这边的丫鬟也习惯地带了荷包,取出自家王爷王妃的二两碎银放进装彩头的盘子中,阿吉最后放上惠王夫妻的。这是姚黄定的数目,打半天捶丸最多赢个一两输个一两,影响不到众人的情分。
到惠王爷击球的时候,姚黄朝他眨了下眼睛。
赵璲只好配合地选了一个二十步的球窝,一杆进洞。
二公主:“……”
这下子,她终于同意了姚黄最初的分组提议。
永昌帝出来透风时,远远瞧见这边老大、老二同时陪媳妇妹妹捶丸的罕见盛况,于是催马跑了过来,免了小辈们的礼,让他们尽管继续比赛。
姚黄与康王都是七、八分的球技,带着一个三分的陈萤。
惠王爷是十分的球技,带着同是四五分的两个妹妹,已经玩过两局了,各有一胜。
永昌帝这一旁观,康王明显得紧张起来,明明之前能进的球也给打偏了。
赵璲不受影响,被两个妹妹催着一定要进,他下意识地看向站在对面的王妃。
姚黄:“……”
没等她瞪过去,告诉惠王爷她没那么小气,永昌帝咳了咳:“公平比试,这点彩头你还想作弊不成?”
二公主听了,难以置信地弯腰去看二哥,不会吧,就赢二嫂一钱银子而已,二哥还怕二嫂生气?
大公主将她拉到一边,笑着道:“肯定是父皇想多了,二哥才不是那种人。”
这下子,赵璲就是想让康王也不行了,看眼远处的球窝,垂眸击球。
木丸沿着一条直线顺利无比地滚进了球窝。
二公主高兴得跟大公主抱了一下,跑去拿托盘里的彩头。
要开新的一局了,姚黄邀请永昌帝:“父皇一起来?”
永昌帝问:“朕来了,怎么分组?”
姚黄笑道:“随父皇定,不过我要跟二殿下一组,且不要跟父皇一组。”
永昌帝:“……为何?”
他都没打呢,老二媳妇就这么信不过他的球技?遥想当年,他也是个捶丸高手!
姚黄瞄向装彩头的托盘,眼眸明亮:“因为只有不跟父皇一组,我才有机会赢父皇拿出来的彩头啊。”
此言一出,大公主、二公主纷纷表示她们也不要跟父皇一组。
永昌帝:“……”
第133章
随着陈萤的主动退出,永昌帝不容拒绝地下了口谕,让姚黄、二公主跟他一组,康王、惠王带着大公主一组。
姚黄跟二公主对了个眼神,姚黄不敢跟永昌帝嘟嘴,二公主的小嘴儿嘟起来了:“父皇偏心,把能挣您彩头的机会给了姐姐。”
两位兄长赢了,肯定会把父皇的彩头让给大公主。
永昌帝先吩咐随行的一个公公去拿九个五两的金元宝来,再对一圈儿女儿媳道:“你们那点彩头不用拿出来了,朕陪你们打三局,每局朕出三个金元宝,老大三兄妹赢了,你们一人分一个金元宝,朕这边赢了,三个金元宝随便瑟儿跟她二嫂分。”
姚黄看向二公主。
二公主眼珠一转,笑道:“二嫂好好打,咱们赢了,你拿两个,我拿一个。”
她跟大公主的球技半斤八两,能不能赢全靠父皇跟二嫂的。
大公主:“……这个分法,二哥会不会故意输?”
赵璲:“……”
永昌帝大笑:“谁敢作弊,被朕看出来,朕也让他出三个金元宝。”
同趁休沐出来赏景的文武大臣、随行女眷以及在行宫游园的周皇后、贤妃、柔妃、福成长公主得到消息,陆续都朝这边聚集了过来。
等待小公公取金元宝的功夫,永昌帝先打了几球找找手感,打进了姚黄、二公主就在旁边喝彩。
永昌帝要的就是老二媳妇以及两个女儿的这股子鲜活,只是二公主不会照顾人,所以他分了大公主跟两个哥哥一组,偶尔能帮她二哥推下轮椅。
比试开始后,两组依然是势均力敌,计分咬得很紧,而跟二弟、妹妹联手的康王渐渐不慌了,打出了跟姚黄不相上下的水平。
福成长公主看着坐在轮椅上也能杆杆进窝的惠王,忽地笑了,同周皇后夸道:“惠王真是不错,这样也能打得那么好。”
这是事实,周皇后笑着点点头。
另一边的贤妃听出了福成长公主的弦外之音,是在讽刺她家老大连废了腿的二弟都打不过。
贤妃并不上钩,惠王早已被迫退出了储君人选,他自己都清楚,所以才会随着王妃玩闹,不再像早些年那样谨慎避嫌。
这时,康王也进了一球。
周皇后立即又夸起康王来,哪边都捧一捧。
三局结束,永昌帝这边赢了两局,惠王、康王、大公主赢了一局。
姚黄得了四个金元宝,分了大公主、二公主、陈萤一人一个:“你们不陪我玩,父皇就不会过来,父皇不来,我便挣不到这四个元宝。”
二公主:“那我们可都比二嫂多了。”
大公主看向两位兄长,笑道:“大哥二哥把手里的交出来,我跟大嫂二嫂都是两个,妹妹最小,二嫂让你一回。”
不知何时凑过来的四皇子:“二姐姐嫌多的话,我可以帮你分一个。”
二公主才不理他。
散完财已经走出一段距离的永昌帝听到这些话,对老二媳妇更满意了,爱财归爱财,并不会贪。
随着永昌帝的离去,围观的众官员女眷也散开了。
柔妃、福成长公主单独走在一旁,等附近的人离得都远了,柔妃叹道:“很久没见到皇上这么有兴致了,热热闹闹的天伦之乐,可惜老三跟元贞都不在。”
老三最会玩,老三若在,康王哪里能得皇上的笑脸。
福成长公主:“元贞若是没怀孕,刚刚出来的时候我定会叫上她。”
柔妃:“那倒不用,我可不放心让元贞也怀着身子去打球玩闹,惠王那边是没有母妃在上面看着,才让王妃整日整日地往外跑,没事当然好,一旦有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姚黄赵璲》 130-140(第4/14页)
万一,后悔都来不及。”
福成长公主想到惠王看姚黄的眼神,淡淡道:“惠王素来脾气好,现在这样,更是什么都愿意随着王妃。”
姚黄有福气,嫁了个被杜贵妃捏出来的泥人王爷,换个王爷,即便腿废了也不会由着王妃推来推去。
捶丸玩得久,结束时日头已高,姚黄随着惠王爷上了马车,前往行宫。
一手一个金元宝,姚黄小声问惠王爷:“最后那场,王爷还是放水了吧?”
本该由惠王爷定胜负的木丸骨碌碌地刚好转到了球窝边上,可能来阵风都能把木丸吹落进去,倒叫人摸不准惠王爷究竟是差了那点力道,还是惠王爷力道掌握得过于精准。
赵璲看着王妃,道:“是你太高看我,我并未注意到球窝这一侧地势微高。”
姚黄:“行吧,那就是父皇确实厉害,两位殿下加起来都不是他的对手。”
回到云山堂,夫妻俩分别在前后院收拾一番,再聚到一块儿吃午饭。
歇晌时,姚黄上上下下地捏着惠王爷的手臂,仿佛在嘉奖这双手臂今天帮她挣了一个金元宝。
惠王爷闭着眼睛:“睡吧。”
姚黄笑他:“自打我诊出喜脉,王爷这两个字说得越来越多了,以前都是随我抱随我捏的。”
惠王爷不答。
姚黄松开惠王爷的手臂,偷偷地往惠王爷的衣摆底下钻,刚挨上腰,就被惠王爷从外面给捂住了:“别闹。”
姚黄就要闹。
赵璲无奈,等王妃闹够了,他将王妃转过去,从后面抱住她。
以前王妃来月事夫妻俩偶尔也有过这样,但那时惠王爷的手无需安分,如今怕王妃过于激动,惠王爷的手只能本本分分地抱着王妃,使得王妃平平静静的,帐子里只有惠王爷的呼吸越来越重,想克制都克制不住。
惠王爷破天荒地主动找起话题来,稳着声音问:“为何要多分出去一个元宝?”
姚黄:“……这时候王爷还惦记元宝呢?”
赵璲:“……”
姚黄握住搭在她肩膀上的手,有一下没一下地划着惠王爷的手背。
惠王爷顿时将她抱得更紧了。
七月二十五,来周皇后这里请安的姚黄等人终于知晓了郑元贞的喜讯。
姚黄同样送上贺词,然后多在这边待了会儿,等旁人都走干净了,姚黄对周皇后道:“母后也免了三弟妹的请安?”
周皇后:“是啊,就怕她学你,非要来。”
姚黄笑道:“那我以后逢五就不过来了,但我只是不想三弟妹因为我受累,可不是不愿意过来见母后,下次母后听说我又去外面玩了,千万别挑我的错。”
周皇后嗔了她一眼:“天天油嘴滑舌的,大公主都被你带坏了。”
姚黄:“瞧母后笑得这么开怀,肯定也是喜欢听我们跟您油嘴滑舌。”
周皇后自然是喜欢的,宫里处处都是规矩,忽然多了这么个又会玩又不曾真正坏了什么规矩的小甜果,且跟她们母女没有任何利益纷争,她为何不喜欢?
周皇后还特意跟永昌帝夸了姚黄的懂事:“姚姚看起来没心没肺的,其实心细着呢,很会照顾别人。”
永昌帝:“是啊,她要真的只会玩,老二未必愿意理她。”
照顾人也有照顾人的讲究,同样的好心,有的照顾方式让人如沐春风,有的照顾方式让人烦躁恼火。
转眼就到了八月,天气明显比前阵子凉快了下来。
北苑这边有座山头单独围了栅栏做猎场,永昌帝既然来了,就想安排一场狩猎,自己活动活动筋骨,也给随驾的年轻武官们一次展示身手的机会。
只是永昌帝在为一件事犯难:他想让老二参加,却不知道老二能否一边骑马一边拉弓。
儿子死气沉沉的时候永昌帝想不到这个也不敢问,现在……
永昌帝让周皇后跟老二媳妇谈谈,让老二媳妇想办法试探一下,如果老二还能骑射,他便叫上老二一起,老二若是不行,永昌帝索性不办狩猎赛了,免得老二听了消息心里难受。
怕给小两口压力,周皇后没对姚黄提狩猎赛的事,只说她看见惠王骑马,想起了当年惠王骑射的英姿,好奇惠王骑射的功夫是否还在。
姚黄自己琢磨了一整天,总觉得周皇后突然好奇此事,背后应该另有原因。
但不管什么原因,姚黄都不会因为别人想知道残疾的惠王爷能否做成某件事,便利用惠王爷对她的信任哄他去尝试那件事。
惠王爷骑马要靠双手握住缰绳或马鞍维持平衡,一旦尝试松开双手拉弓射箭,万一栽落马下,面子不面子的,受伤了怎么办?
黄昏惠王爷回来,姚黄直接把周皇后的意思转达给了他,究竟行不行,惠王爷自己肯定清楚。
赵璲沉默片刻,道:“可以跑马,可以停下来射箭,边跑边射过于冒险,如无必要我不会尝试。”
不试,他没有任何损失,试了,既有可能落马受伤,也注定会因此被人围观。
姚黄:“那我就这么跟母后回?”
赵璲:“以前父皇来北苑都会办狩猎赛,应该是父皇想知道我能不能参加。”
姚黄愣了一下,随即钦佩道:“王爷真是厉害,去年母后叫我进宫赏花你一下子就猜到与端午宫宴有关,如今又猜到了狩猎赛,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你。”
赵璲:“……你第一次来北苑,不知旧例所以猜不到。母后那边,你就说我可以狩猎,但只是凑个热闹,不争猎物。”
争不了,也不想争。
第134章
狩猎定在了八月十三,猎完随驾的文武大臣们便能连放三日的中秋节假。
初九这晚,躺下后,赵璲对王妃道:“明早我与大哥约了跑马,卯正出发,巳时回来,你可以先叫大公主她们陪你去游园。”
枕着惠王爷肩膀的姚黄意外地仰起头,那感觉就像听见自家好武的哥哥有一天忽然跟她说:他要去跟巷子里的一个秀才郎吟诗作对。
“王爷邀的大殿下,还是大殿下邀的你?”
姚黄实在无法想象惠王爷会主动约康王跑马,若是康王约的,这大哥当得也太不识趣了,惠王爷难得可以休沐陪她,康王还来拐人。
赵璲:“……我邀的他,大哥时常过来看我,我本该礼尚往来。”
姚黄点点头,再去咬惠王爷的肩膀:“王爷都没主动邀过我跑马,现在我一怀孕,王爷就去跟大殿下讲礼尚往来,该不会是不想陪我吧?”
赵璲分不清王妃是故意这么说还是真酸上了,转过来抱着她道:“不是,巳时就回来,依然能陪你几乎一整日。”
姚黄在他怀里笑:“我就随便说说,王爷怎么又当真了?”
赵璲:“……”
姚黄含住惠王爷的喉结,亲了两下道:“大殿下拐走王爷,我就拐大嫂,王爷安心跑马,不用惦记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姚黄赵璲》 130-140(第5/14页)
惠王爷早就闭上了眼睛。
这样的王妃,不在身边他会想她在做什么,真看在眼里,不用惦记了,身上却煎熬。
翌日清晨,王妃还在酣睡,惠王爷单独吃了早饭,便由青霭推出了云山堂。
康王已经在前面的清晖堂外等着了,见到二弟,他大步走过来,接过轮椅。
既要跑马,路上便无需闲聊,康王走得很快,没多久就到了行宫外面,宫人已经牵了两位王爷的骏马过来。
惊雾看到主人,主动跪卧在地。
青霭、飞泉熟练地协助惠王爷上马。
这是康王第一次亲眼瞧见二弟上马,回想少年的二弟刚学骑马时的青涩兴奋,十八岁的二弟披甲上马远赴南疆的无畏身姿,趁惊雾还没站起来,二弟还无心留意他,康王微微仰着头走到自己的坐骑前,接过近侍递过来的长弓与箭囊。
这边,赵璲也背好了长弓、箭囊,简单扯下缰绳,惊雾便稳稳地站了起来。
跑马狩猎,青霭、飞泉等近侍不方便随行,换成了张岳、王栋以及康王的两个侍卫。
一队骏马在草地上疾驰,来到远离行宫的一处矮丘附近,赵璲率先放慢速度,改成慢行。
康王不敢说话,只是默默地陪着这么多年第一次主动邀他同行的二弟。
赵璲策马来到康王旁边,看他一眼,问:“大哥可知道我为何要来狩猎?”
康王心酸,一边装作巡视四周可能会有的猎物一边笑道:“是为了十三的狩猎赛吧?我听父皇说了,你也会参加。”
赵璲:“我既然跟着过来了,这等盛会避而不出的话,可能会让父皇担心。”
康王一听,眼睛也要酸起来了,父皇不叫二弟怕二弟难受,二弟参加是为了不让父皇担心!
赵璲:“我跟王妃说了,我只是凑个热闹,不会争抢猎物……”
康王:“能争就争,大哥知道你箭法好,不用让着谁!”
赵璲:“箭法好不代表骑射好,如今我就算见到猎物,也只能停下来取箭拉弓,等我准备好,猎物早跑了,所以不是我谦让不争,是真的争不了。”
康王:“……”
他歪着脑袋,端肃方正的脸上倏地滚落两行泪,二弟为什么要约他出来说这些,存心要他难受吗?
赵璲:“我叫大哥陪我出来,是想提前练练手,不争归不争,我还是想靠自己猎到一二猎物,带出去哄王妃欢颜。”
康王:“好,我去前面看看,有猎物给你撵过来,你见机行事!”
除了围场,北苑里面没有猛兽,只有些野鸡、野兔等见人就躲的小兽。
赵璲确实想提前练练马背上射箭,叫康王过来,是为了跟康王说清楚,免得康王误会他还能在狩猎赛上争风。
待到试猎结束,兄弟俩返程时提前收起弓箭,只当跑马才归。
八月十一,康王按照规矩来给贤妃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