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50-60(第1/20页)
第51章
宝音握紧了圣旨, 两眼紧盯着他。
“这是交易?”
皇帝看着她许久叹了口气。
“是交易。”
他知道她对他没有意,对宫里的其他女人也不在意,明知道表妹的命运也没有出声提醒过。
她的心太冷了, 他不知道该怎么暖了她的心。
皇帝苦笑,他不得不承认这个世间真有他暖不了的女人,只能拿利益来跟她交换。
宝音露出微笑, 收起了圣旨。
[最讨厌别人拿道德来绑架我,不知道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
[皇帝总算不拿好听的话来空手套白狼了。]
“那些地痞皇上要如何处置?”
默契达成合作, 宝音又问起京城内的恶霸这件事。
“已经命都察院去调查, 将犯人捉拿归案。”皇帝端着茶碗道。
宝音不置可否,只询问了一句, “这件事能让报馆追踪报道吗?”
皇帝考虑到小报要是报道, 也可以监督衙门办事便答应了。
聊完后, 皇帝放下茶杯暗示该沐浴更衣了。
宝音脸顿时僵住。
[今日逃不过去了吗?]
好在此时外面传来喧闹声, 太监赵昌跑进来禀报。
“皇上, 纳兰侍卫传来战报,雅克萨的罗刹人流窜到瑷珲烧杀抢掠!”
皇帝蓦然起身, 快步往外走到一半, 他回过头来问宝音, “若是给你人手, 能发明更厉害的火器吗?”
宝音立刻来了精神, “那得让戴梓当老师,再召集对武器设计感兴趣的学子,创建一个学校专门研究武器。”
皇帝交代了一句,“这些朕都给你准备,我要拿到超越后世洋人的火器!”
[没问题, 只要给我足够的人才和资金,我能帮你把莱阳钢管□□给弄出来!]
皇帝一走,宝音豁然起身,她心里很火热,终于,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
有出海权,还有制作武器的权力,她可以加入大航海了!
只要加入这场狂欢,她就有把握改变华夏那百年耻辱的命运,至于这个王朝命运她不管,也管不着,这是皇帝该操心的事。
京城进行了一场严打,本该被恶霸喂饱的衙门突然翻脸不认人,说拿人就拿人。
也对,现在的情形跟先帝时不一样了,那时的汉人官员对地痞恶霸不闻不问,抱着放任态度,现在大清已经站稳了,皇帝一声令下谁敢不听?
小报连续几日追踪这场扫黑行动,不管怎么说对于百姓是好事,原本对朝廷有敌意的百姓也稍稍改观。
起码朝廷还是愿意为百姓做的事的。
扫黑的末尾,几家官报也下场开始报道,不只是煤霸、菜霸、水霸,就连平日里敢其他妇孺的地痞流氓只要被人告到衙门,也被衙门抓起来。
不是没有敢反抗的人,那斧头帮众更是拿菜刀跟衙役对抗,最后还是步兵营出动才将这伙人一网打尽。
少了一群地痞,还有些小偷小摸的人躲了起来。
很难得整个京城风气变得干净起来,这被上京述职的地方官员看在眼里。
扫黑行动持续了十多日,总共抓了近五千人,这还是涉案人员,若加上外围人员起码得过万,这么多人上报上去连皇帝都被惊动了。
“竟然有这么多?”
都察院左御史董讷脸上带着苦涩,“皇上,这是查出的账本。”
上面都是恶霸们贿赂的名单。
皇帝接了过去,原本以为这群恶霸接触的只是底层官员,这些换了也就是了,没想到他看到不少眼熟的名字。
皇帝冷笑道:“心裕乃索尼之子,他这样的人也缺那点钱?”
“还有明珠的管家也收取了贿赂?”
难怪这群恶霸无法无天,原来是朝中有人撑腰!
皇帝又往下看,脸色黑了起来。
“常宁是怎么一回事?”
董讷小声道:“恭亲王收了几条上等犬,帮着平了一场官司。”
皇帝气笑了,“来人,让恭亲王赶紧滚进宫!”
不提皇帝如何痛骂不争气的弟弟,这几日整个京城目光都注视着同一件盛事,那就是即将在十一月十四日开幕的滑冰比赛。
比赛地点就定在了什刹海,这地方平日里不准人接近,毕竟坐落着皇宫和王公大臣的府邸。
也不知幕后的举办人是何等人脉通天,反正比赛这期间允许人进入,还开辟了一个范围供商人入驻摆摊。
这场盛事不仅城里的百姓被吸引,连天津都有人冒着严寒赶过来参加这场赛事。
各家官报也没有放过这个热度,连续几日都全方位围绕这场活动叙说。
因外地涌入的人过多,原本冬日里萧条的京城一下子热闹起来,不少敏锐的商人发现商机,本来磨磨蹭蹭不愿意付摊位费,这回直接抢破了头往赛场的商业街挤。
不就十两一个的摊位费吗?我出五十两,给我五个!
赛事还未开始,奖品钱就收了回来。
当然这是小商人的玩法,越是靠近西华门,那摊位费就越贵,哪个来游玩的平民不想来宫墙边上看看?
除了卖摊位费,最值钱的就是卖广告费了,将整个湖圈起来,隔一段就卖一个广告。
有广州来的大商人直接一掷千金,买下了一块区域的广告费,还有参赛人员背后的广告语。
蓝玉按照主子指示,将能打广告的地方都卖了个遍,连指路标上的广告都没有放过,然后拿着一沓银票进了宫。
“主子,这是扣掉成本的营余。”
宝音没看装银票的盒子,而是接过了账本。
看了一下熟悉的记账方式,她总算是舒心了,天知道她之前看那些流水账一样的记账方式有多烦心。
她又翻出一张统计表,看到最终余额。
“一百一十六万两,怎么这么多?”
蓝玉解释,“后来加入的商户太多了,便沿着湖设了一圈摊位,越是靠近皇宫价格越高,西华门附近的摊位已经报价一万一个。”
“有不少是天津通州过来的大商人,他们不是为了赚钱,是想给咱们一个好印象。”
宝音立刻明白了,泰山商行拿到可以出海的资质,有不少大商人也想分一杯羹。
之前被泰山商行强制收购股份的不少生意都赚爆了,不少人都眼红,恨没有被看中。
这回也想搭个顺风船,若是能借着泰山商行名头出海那就再好不过了。
出海经商的贸易有多大,这些前朝过来的商人再明白不过了。
宝音点了点头,明白吃独食难肥,不如将饼做大做强再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50-60(第2/20页)
去国际上跟洋人争市场,还需要国内商人鼎力相助。
蓝玉离开,宝音拿着木盒子去了乾清宫。
见了皇帝后,她将盒子递过去。
皇帝一脸莫名其妙,“何物?”
宝音笑吟吟道:“答应你的做到了。”
皇帝翻开盒子,就看见里面一张张票子,上面写着一万两还标注了发行时间和泰山商行发行几行字。
皇帝惊诧,“这是宝钞?”
大清是不发行宝钞的,因为民间不会认,但皇帝是知道前朝有发现宝钞。
宝音点头,“这是商行发行的银票,拿着银票可以在京城的泰山银行提取同等额度的银子,银行暂时只有京城有,还不支持异地提取。”
皇帝有些怀疑,“这真可以提取真金白银?”
[别小瞧我,这银票可是有同等保证金,跟大明宝钞又不是同一回事,只要不滥发,这银票信用就足够□□。]
“一百一十六万银子已经存入银行,皇上可以随时派人提取。”
皇帝捏了捏那叠银票,“竟然有这么多?”
宝音挑眉,“皇上可不能赖账,我花一百万两租借什刹海,您可不能后悔。”
皇帝正缺钱筹建盛京通往黑龙江的粮仓,国库的钱都拨给了施琅训练海军。
这一百万两虽然不算多,却解了她燃眉之急。
他也算是见识到她赚钱的手段,一百万两说弄到就弄到。
皇帝心里突然咯噔一声,“这钱从哪来的?”
宝音将账本递过去。
里面一半汉字一半阿拉伯数字,要不是皇帝学了一段时间,还真看不懂。
只翻看第一页皇帝就看了过去,不知不觉看完了一本,他头一次发现看账本这般容易。
“这是后世的记账法?”
宝音一脸警惕,“没错,记账的人不可能借给皇上。”
皇帝本来还想让户部学一学,没想到记账的是个她之前丫鬟。
算了,反正她庄子养了一批,等那批培养出来再拨到户部。
宝音还不知道皇帝打什么主意,自认租借费用已经付清了,便告辞回宫,她还得计划借着这次比赛,多征集一些人才。
大阿哥不停看着慈宁宫方向,突然他想到了什么偷偷看向两个弟弟。
大阿哥搂住三阿哥的肩膀,“老三,听说西华门外很热闹,要不要去看看?”
三阿哥计算着求分梨的应用题,摇头道:“去了又怎么样?又不能出宫。”
这两天宫里谁不知道西华门外的溜冰比赛,有不少太监借着出宫机会跑出去玩,听说不仅有滑冰还有套圈、耍猴、打铁花等。
大阿哥坐不住,早被诱惑得心痒痒。
“不能出宫,可以在宫墙上看呀,只要不出宫,汗阿玛不会怪罪。”
说到这里他又道:“可以把大姐三妹也叫上,汗阿玛最喜欢大姐,肯定不会训斥咱们。”
他见三阿哥有些心动,又看向四阿哥,“小四,别写了,你去不去?”
“你想想城墙上没有门槛,骑车不是正好?”
四阿哥的小车前轮已经换上了钢圈,这下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坏了。
四阿哥抿了抿嘴,“我要带上杏儿。”
不就是一条狗吗?
“带带带!”
很快四阿哥的哈哈珠子去将他的小狗和车给带了过来。
等下了课,一众阿哥带着他们的哈哈珠子和太监往西华门走去。
半路上大阿哥还跑去了慈宁宫将等候的三位格格也叫上。
太皇太后知道这群孩子要上城墙看热闹,忙让慈宁宫的太监宫女跟上,可不能从城墙上掉下去。
又问太子在不在。
一听太子不在,太皇太后又让人去乾清宫通知皇帝一声。
皇帝没当一回事,正将宝音留下的账本拿给户部尚书伊桑阿看,询问户部账本能否改制。
这些年户部很难,因为朝廷一直跟三藩打仗,吴三桂占据湖广时,南边的税收都断了。
说句难听的话,皇帝不是战胜了吴三桂,而是熬死了吴三桂。
眼下三藩刚平,南方经过战乱,税也一时收不来太多,朝廷又要跟台湾打,今年又拨了一大笔钱造船练兵。
明年税收说不定都要砸进去,户部难呀,谁都指望户部拨钱,更不要说黄河还几次泛滥。
伊桑阿翻看账本回了句需要从长计议,皇帝也能理解,改制是从中央到地方一环扣一环,这个工程可不小。
不过现在是年底趁着地方官员入京办这件事刚好,他还给了颗枣,“朕私库再拨一百万两给水师。”
皇帝出一百万两,户部可以省下一百万两,伊桑阿眉头总算不紧锁了。
户部对内务府收入也有底,不加上庄子产出,每年约有二十万两入皇上私库,一百万两皇帝也得攒五年。
这样一想,伊桑阿心里舒服许多,吹捧了一番皇帝英明神武,又保证让户部官员研究透了,再教给地方官员,争取明年用上新式算账法。
正要退下,梁九功就来报慈宁宫来了人。
伊桑阿没有继续听,而是告退了。
皇帝先出了恭,洗了手才宣慈宁宫的人进来。
人一来就将几位阿哥格格去玩的事说了,跟太皇太后一样,皇帝也发现太子被排挤在外。
“太子在何处?”这话是问梁九功的。
梁九功答道:“索额图求见太子,正在上书房。”
皇帝神色冷了下来,他并不喜欢索额图跟太子走得过近。
转念又一想,太子自幼失母,他也不忍心切断他跟赫舍里氏的联系。
就像当年皇祖母也没有切断他跟舅家的联系一样。
“派人询问太子要不要去。”
没多久派去的人回来了,“太子说要读书,不愿意浪费光阴。”
皇帝有些满意,身为太子肯定要比别人更加努力,可同时他又有些隐忧,太子太独了,竟然被兄弟姐妹排斥在外……
四阿哥骑着车,前面篮子装着他的杏儿狗,后面车座上坐着他三哥。
他骑得费劲,脸都蹬红了。
大阿哥哈哈大笑越过车往前跑,几位格格一脸无奈坐着轿子跟在后面。
等到了西华门,一行人上了宫城,在太监带领下开了窗户。
除了大阿哥和三位格格个子高些,两位阿哥还没窗户高,需要太监抱着才能看见窗户外面。
“哇!有耍猴的!”
看到猴子顺着长杆往上爬,大阿哥非常激动。
大阿哥小时候在宫外住过几年,所以是见过外面的繁华。
“我看看!”三阿哥指使太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50-60(第3/20页)
靠近。
一群阿哥们看得起劲儿,倒是把他们的哈哈珠子给惹急了。
“我也要看!”
“快抱抱我,我也要看!”
最后还是从外面喊了几个城门士兵才解决了这场纷争。
一群孩子就被大人抱着往外看。
此时西华门外异常热闹,不说下面的摊子,还有那挤挤挨挨的人群都是这些小孩没见到过的。
“那个小孩在吃什么?”
看到一个扛着糖葫芦的中年汉子穿梭在湖边,不时被小孩子拦住,三阿哥有些好奇地问。
“是糖葫芦!”三阿哥的哈哈珠子回道。
他们住在宫外,庙会、元宵节时都吃过的。
三阿哥发出羡慕声音,“好想出去玩!”
正看着,又听见身后有声音,小孩们回过头,就发现来了不少后宫娘娘。
三阿哥看到亲娘忙喊了一声,“额涅!”
一众人相互行礼。
大阿哥没看到惠妃,有些奇怪。
荣妃已经回了儿子的问题,“皇上说出借什刹海【与民同乐】,额涅也来瞧瞧。”
“哈哈,没错,我们也来凑凑热闹。”
西华门大门是关闭着的,将门外这份热闹隔离在宫墙之外,后宫日子枯燥,宫妃们一合计,让人询问了皇上,得到允许就过来凑热闹了。
宫妃们到来虽然吵了些,也不是没有好处,宫妃在上面看中什么可以拍太监出去买。
这可把小阿哥们羡慕到不行。
等到第二天阿哥们的哈哈珠子不约而同请假,小阿哥已经不是羡慕了,这群家伙一定是请假出去玩了!
哼,不够义气!
***
“王哥,你炒栗子手艺好,怎么不去什刹海那边凑合热闹?”
大兴黄村一户农家院子前,有人挑着葫芦从这家路过,见院子里汉子在干活,便开口一问。
那叫王哥的汉子低着头摇了摇,“不能去,去了要挨打。”
扛着葫芦的男人叹了口气,这位王哥之前会带着栗子进京去炒,因为手艺好,栗子不老,每次出去都会售空,后来不知怎么被一伙地痞流氓盯上。
结果就是炒栗子的锅给砸了,带去的一袋板栗也给扬了。
王哥被打断了手,养好伤也不敢进城了。
男人放下胆子,凑到矮墙边,“王哥,我听说欺负你的那群坏人被官府抓了,官府正在征集这群人的证据,要不你也去告一告?”
那王哥愣了许久还是摇头,“不去,进衙门就得花钱。”
“不用,这次是皇上下的令,只要去告,衙门就得接,说不定还能弥补你的损失。”
王哥再次摇头,“不去,那群地痞又能有多少钱?”
男人不知该怎么劝了,看了一眼自己的担子眼睛一亮。
“那你跟我一起进皇城摆摊吧,没了那群地痞,现在做生意也顺畅多了!”
“这次皇宫边上的什刹海在举办滑冰比赛,吸引了不少人去看,城里的人都当做庙会去游玩,我这雕刻了美猴王、猪八戒的葫芦上别提多好卖了,不说赚大钱,多少赚点过年也能给家里添上几两肉!”
这话让那王哥心动了,自从摊子被掀后,他一家就断了收入,屋子里还对付着几袋捡回来的板栗。
“那我试试。”
“走试试不要钱,咱们这样的小本生意,人家只收一文钱入场费……”
看着烤红薯、卖糖水的担子经过,原地摆摊的商户很不满意,他们这些固定摊位可都是花十两银子买来的。
怎么这些泥腿子也进来了?
有人让旁边人帮着看摊子,说要方便,没多久就回来了。
“问过了,人家也是交了钱,一文钱入场费。不过他们不能在一个地方停留,赚个辛苦钱。”
哪里像他们,还有炉子在脚边烤。
一行人心里的愤怒立刻平息了,这种大冷天还要不停走,确实很辛苦。
当然他们也没看到这些人生意好,卖完一茬很快又卖一茬,他们也甘愿不停走动。
蓝玉拉着青珞出门来玩,整个场区都是被围起来的,有单独的入场大门。
门口还有卖各种小玩意的小贩。
最出乎她意料的竟然还有卖小冰灯的。
冰灯被各种颜料染了色,里面放了一根小小的蜡烛。
价格还不便宜,一个要十文钱,可耐不住这些冰灯漂亮啊,还有猫头,狗头,南瓜、青菜、老鹰外形。
她看了一眼卖冰灯的一群青年,小声询问,“是庄子上的那群学子吗?”
青珞看到了薛洋,无奈点头。
“前些天问老李有什么赚钱的好主意,老李便将我们以前玩的冰灯说了。”
这些颜料还是从庄上买的。
虽然兑水后很淡,可淡了后在烛光照耀下反而更漂亮了。
很快一群穿着丝绸身后跟着奴仆的小孩人手一个抢空了冰灯。
“他们缺钱吗?钱在庄子又花不了。”
这个青珞倒是知道,“好像在筹钱做物理实验。”
蓝玉眼睛一亮,“主子说了这次要多招一些人才,这小子一看就是学物理的苗子。”
主子说了理科人才最稀缺。
“等学校建起来,问问这小子愿不愿意去做个老师。”
青珞想了想,“最近有个叫金常宁的经常出现在庄子门口想要打听水泥的事,你这不有空派人调查一下身份。”
蓝玉将这事记在心里,就拉着她往里走。
此时湖边已经被毛竹拦了起来,外面围着一圈又一圈的观众都为技艺高超的选手鼓舞呐喊,一群被下人扛在肩膀上的小孩更是喊得脸都涨红了。
每隔两丈就有解说人员举着箱子,“支持十号选手的可以花一文钱买一票投给喜爱的选手,选手最终成绩由投票选出,不弄虚不作假,一切在大家眼皮底下。”
这话一出,就看见先前那群富贵人家的小孩豪掷一把银花生来买票。
“都投给十号选手!”
解说人员笑眯眯道:“不行哦,没有家长同意,我们不能收小孩的钱。”
小孩急了,“这是我们的钱,凭什么不收?”
“小朋友,我们有规定只有得到家长允许才能收钱。”
小孩刚要发火就被身边人给拉住,“快看是五堂叔!”
很快躲在人群里看比赛戴着墨镜的男人被拽了过来,“这是我叔叔,他同意可以了吧?”
常宁打听清楚缘由后痛快点头,“就这点事啊,我同意了。”
投完票后,一群小孩就跟在了常宁身后。
“五堂叔,你脸上戴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50-60(第4/20页)
的是什么?能看得见吗?”
常宁摆了个poss,引得一众小孩惊呼,他哈哈一笑,“怎么样?是不是很气宇不凡?”
不远处蓝玉跟青珞交头接耳,“我觉得不用查了,这家伙就是个二傻子!”
第52章
常宁被亲戚家的一群崽子缠住了, 这群小崽子看到小狗钻火圈“哇”叫一声,胸口碎大石也叫一声,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好吧, 不少把戏他也是头一次见到。
“好香,这是什么?”
角落处,一个挑着担子的男人停下来, 用铲子不停翻炒栗子。
他身边一个全身挂满葫芦的男子热情招呼道:“小少爷,这是糖炒栗子,要不要尝一尝, 我们的栗子每一颗都是挑选过, 没有坏果子,又香又甜哦~”
几个小崽子围着摊子不肯走了, 炒板栗的摊主从后面用棉被包裹的木桶里铲了十几个递过去。
“可以尝尝。”
常宁先拿了一个, 其他小崽跟着他学。
栗子事先开了口, 里面的果肉又糯又甜, 常宁还没开口, 就有一崽子大声询问,“怎么卖?”
“十文钱一斤。”
这个价钱自然不便宜, 但是对一群宗室小孩来说价格低得不算钱。
他们带了不少银花生、银瓜子出来, 结果就是找不开。
常宁捡了一粒银瓜子递给摊主, “来一斤板栗, 剩下的每人拿个葫芦。”
一听这话, 几个小孩又围住了卖葫芦的男人。
“我要齐天大圣!”
“我要二郎神!”
“给我哪吒!”
……
蓝玉和青珞也过去买栗子,就排在小孩身后。
“这次活动筹办时间太短了,消息只辐射到天津那边。”
“回头问问主子,明年还办不办,办的话提前筹备。”
蓝玉看了一圈, 心疼得直抽抽,“明年还是换个场地吧,光是借用这里就花了一百万两,还得等皇宫和各府取完冰才能借用。”
青珞没提钱的事,她也是从蓝玉手里借钱,庄子现在还只进不出。
“暖房那边长了一批韭菜和黄瓜,你觉得拿到这边卖怎么样?”
蓝玉表示可以试试水,这地方人流量大,京城和京郊最近都爱来凑这个热闹。
隔天,赛场门口就摆了一个帐篷就在冰灯隔壁。
帐篷上挂着“菜市”二字,门口帘子上还悬挂着一根翠绿的黄瓜。
那黄瓜别提多新鲜,瓜上的刺和小黄花都没有摘下来。
薛洋看着自己做的冰灯,不由发出感叹,“要是这冰块像玻璃一样清透就好了。”
这样他就省掉了买玻璃的钱,谁能想到定制一面凸透镜竟然要好几十两银子?就这人家还看在自己人分上给的优惠。
感慨完,他又看向了隔壁。
那黄瓜绿得可人,就这么一点功夫,京城各大酒楼就找上了门,还有豪门大族的采买管事也挤了过来。
也不是没有想要强买的,一报名头就歇菜了,谁敢抢贵妃的脂粉钱?
宝音这边也收到韭菜了,她想吃韭菜盒子了。
指使人将韭菜收拾了,再和面下午做。
她继续研究怎么薅论文平台的羊毛,前面说过论文只放出了第一页,第二页开始就需要点数购买。
最近她发现了一个bug,就是论文不需要她亲自写,皇帝之前写的那篇拿给她参考时,平台提示是否录入。
当时她高兴坏了,她以为这个金手指是绑定她的,论文需要她写的才行,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回事!
论坛要的只是论文,谁的都无所谓,只要能通过查重率。
宝音仿佛看到了整个平台文库向她敞开的场景,在这个八股文都能写出花来的时代,她还怕找不出写论文的人吗?
“不行,得指定几个方向,再给个范文。”
她摸着下巴,这个时代写实验数据的论文那就不用想了,但是可以写文学、服饰、地方习俗之类的论文。
她之前就是拿服饰来水的论文,这个可以去掉,至于地方习俗太过空泛,还是选文学创作。
“写文学怎么能少了四大名著,现在《红楼梦》还未出世,《水浒传》写的是一批反贼,《三国演义》也有些敏感,好在没有被禁,但要说到老少皆宜的不能不提到《西游记》。”
最近报纸连载到小灵山寺,《西游记》是越发火热,什么《真假千金》大结局都比不上。
“就选《西游记》吧。”
琢磨完已经快到下朝的时间,冬至临近,皇帝需要祭祀,朝中事务变得繁忙,宝音这几日抽出时间给一群小孩补课。
一看快到九点了,她拿起课本和直尺、三角尺、圆规往乾清门而去。
上书房已经修整出来了,原本的隔断被拆掉,做成了一间大空房,东西两边墙壁都放了超长的黑板。
宝音用的是东边的黑板,其他授课老师用的是西边。
虽然未碰面过,但都默契当对方不存在。
宝音也觉得稀奇,这些汉人师父可都是理学出类拔萃的官员,不应该讲她三从四德吗?
哦,她现在是满人,那就没事了。
揣着书本,宝音还未进上书房就听见里面的喧嚣声,几个哈哈珠子说着外面热闹场景。
她走进门内,太子和三位阿哥坐在座位上眼巴巴地听着,眼里流露出明显的羡慕之色。
***
薛洋做的冰灯不大,就巴掌大小,也不敢做大,怕小孩拎不动,太大了很难卖出去。
卖完了今天的十个,他便收拾回去了。
这生意已经不是他一个人做,在他卖的第三天就有同款摊子出现,人家卖的品种更多,还有栩栩如生的美猴王,虽然少了颜色,可小孩子不介意啊,巴掌大的美猴王就两文钱,哪个小孩能逃过这个诱惑?
更不要说美猴王还有不同姿势,就有一个富贵人家的胖小孩,一口气拿下了不同造型的美猴王,成为一群孩子中最亮眼的崽。
薛洋唉声叹气,比不过,如何能跟人家老手艺人比?
收拾了摊子,薛洋和杨敏真回去了,等回了庄子才发现不少人往教室方向走。
两人相视一眼,跟了过去。
等进了教室,才看到只有上课才会见到的夫子正坐在教室内。
黑板上贴着一张又一张纸,黑板上方空白处写着征集论文的字样。
还没等他们找夫子询问情况,就从左右座那里听到了真相。
“这是论文,西洋那边传来论证思路的手法,上面好像要征稿,要写几篇《西游记》的论文,有格式和写作要求,黑板上贴的是范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50-60(第5/20页)
“薛兄,你有没有兴趣?”
薛洋摇了摇头,“我手里有其他事。”
那人一听,又问其他人。
“听说会送到上面审核,要是通过会给十两作为润笔费……”
薛洋眼睛一亮,谁也别想拦着他为庄子做贡献!
庄子内掀起了一股写论文的热潮,但是学习各种算账、各种表格、各种财务汇总还是大家的主要功课,时不时就有滑冰场的账目汇聚过来让他们盘算汇总。
不少人下午休息时间也节省了,就蹲守在教室中。
短短四五日就出来了几篇论文,个个字数有上万。
薛洋写完后按照要求的格式从左到右横着格式写了一篇。
写完一篇后他察觉到这样写的好处,就是速度要比平时快上许多。
论文局限在《西游记》这本书上,可内容方向却没有局限,这本书里隐晦提及的东西太多了,什么佛道之争,真假美猴王甚至影射朝廷的都能大书特书。
花费三日时间畅快写完,又花一日按照要求格式誊抄,薛洋将论文上交上去了。
通不通过他不在乎,只兴奋这次畅快淋漓地挥墨。
第六日是冬至,冬至这日对于朝廷很重要,皇帝要去祭天,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就是普通的一天。
庄子这边也稍微有变化,就是审核名单出来了,薛洋拿到了属于他的润笔费,他拿到钱第一时间去定制凸透镜了。
***
张婆婆挎着篮子找到了许言均的家,许言均爹娘死得早,许家那破院子就他一个人,这院子还是今年有余钱才舍得花钱修补。
大冬日里许言均没有出门,他这样的报人时间自由,不用跟编辑一样每日都要去报馆报道。
听见拍门声,许言均披上棉衣拉开门往院子里走。
“谁呀?”
胡同里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前几年无所事事的许言均属实惹人讨厌,胡同里的人家都不爱搭理他,自然也不会上门找他。
等开了门,许言均看见来人很是意外。
“张婆婆?”
张婆婆拉开盖着篮子的麻袋,脸上是令人酸涩的讨好笑容,“许小子,婆婆是来求求你,求求你救救大郎!”
她连大门都没进直接跪倒在地。
许言急忙扶起他,“张婆婆不是我不想帮忙,实在是洪兄的事我无能为力,这样我找人去问问,问问现在是什么情况。”
非常不幸,作为斧头帮的帮众,洪大郎被抓进了西城兵马司,这次被抓走的人太多了,要是以前花点钱打点一下西城兵马司还会透露点消息。
现在是别想了,西城兵马司的人个个铁面无私,连钱都不肯收。
哪怕是报馆这边想打听,人家也不给面子。
张婆婆这些日子急死了,问了一圈,还是从许言均这边得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