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 210-220

210-22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凤鸣朝 原神:美露莘的我不想当抱枕 和魔法师男友成功奔现后 艾米的农场[种田] 小茶野月白果戈里 林竹生大师兄 恋爱时一个降谷更比三个强! 我每一任宿主都黑化了 5:20亲了琴酒13:14复活了 [综英美]蝙蝠真香警告!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10-220(第1/15页)

第211章

养心殿内, 宝音翻看着翰林院学士编辑的课本。

只翻看到第二页就令她满眼不适,通篇都是带着儒家那一套大义,看得她眼疼。

她将课本往旁边一丢, “去将外面候着的翰林院学士叫进来。”

不一会儿工夫,在耳殿喝茶等候的翰林院官员走了进来。

两个满族官员走在前头,四五个汉人官员落在了后面。

宝音已经翻开了数学课本, 只看了一页她就眼疼,用的是算筹。

这东西她都看不懂用法,拿来教小孩子, 以为所有人都是天才吗?

她不由想到后世, 小学生的数学大学生都不会做,是因为小学生的题目难吗?

不, 是计算方式变复杂了, 大学生都无处着手。

计算不应该越简洁越好吗?

至于作为选修课的蒙语、满语, 满语她会说不会写, 这个先放到一旁去。

将这些启蒙孩童用的课本推到一旁去, 宝音看着下方候着的一群人询问,“课本该怎么编写我不是有列举大纲吗?”

“你们自己看看, 这书能拿给启蒙的孩子用吗?”

她抽出那本国文课本, 压制着怒气问, “我都说过了, 刚开始上学的孩子最好是认字, 天地人日月水火,你们都不知道怎么教吗?《三字经》照抄也不会?”

“这书是谁编写的,站出来!”

六人中,一位年入中年的官员上前一步,理直气壮道:“贵妃娘娘, 关于如何编写书籍,皇上已经给了指示,此事交到我们翰林院手中,贵妃娘娘您只要审核书中有无疏漏,课本内容无需您操心。”

宝音愣了一下,带着好奇的眼神打量了一下这个不知道哪里来的愣头青,这宫里还没有哪个敢这么跟她说话,乍一听还挺稀奇。

“怎么?你觉得我不应该管?”

此人当即拽了一大堆夫为妻纲,身为后妃不应该插手前朝之事,女子该待在后宫以生儿育女为主,而不是想着手伸到外头去。

如今还召见外臣,简直是有失体统。

宝音气笑了,“你拿汉人那一套来用在我身上?我一满洲姑奶奶会吃你那一套?”

“你是不是觉得我见了外男就失去了贞洁?你还将程朱理学那一套来制约我,今日我来跟你辩一辩,你程朱理学不是提倡贞洁和节烈,那你跟我说说朱熹纳尼姑为妾和儿媳有染又是怎么一回事?”

“什么儒家大儒,不过是污泥浊水一滩?”

此言一出,对于中年男子简直就是重击!

“毁谤,毁谤!朱圣人是被人冤枉!”

宝音呵呵一笑,“就算他儿媳那件事是冤枉,带着两尼姑妾室招摇过市可是假的?”

“你们来和我说一下,为什么北宋年间没那么看重贞洁,宋真宗还封了刘娥为后,刘娥可是二婚,按照程朱理学的说话,一个刘娥有丈夫还跟宋真宗私通,应该是进猪笼沉水,有什么资格做皇后?”

“为何到了南宋反而注重起女子贞洁来?”

宝音带着疑惑语气,“难道不是因为汉人男人不争气,被金国灭国,汴京的男女连同皇帝都被俘虏来了北方。”

“南宋面对金国只能装孙子,毕竟皇帝都叫完颜构,杀岳飞自掘坟墓,懦弱的男人不敢对敌,只能将怒气发泄在柔弱的女人身上……”

她嫣然一笑,“当年大金打败了汉人,怎么如今又想用女人失贞这一套拿来套在我们满族女人头上?”

两名满族官员眼睛一亮,在翰林院时总是遭受汉人官员的歧视,他们嘴笨说不过他们,没想到贵妃娘娘对于汉人了解这么多,下次他们知道该怎么回击了。

四个汉人官员满头大汗,大概是没想到这位贵妃对于历史也有涉猎,这话是一击即中。

宝音冷笑一声,“觉得我是女人,召见你们,让你们感觉到屈辱了吗?”

“也不瞧瞧吃着谁家的饭,端着谁家的碗,都出来参加科举了,还装模作样给谁看?”

“我满族女人当家有问题?不满意就憋着!甭拿你们压制汉女那一套来对付我,瞧瞧你们现在的样子,不用说我都知道,南宋时对女人的压制,现在又重复了吧?”

“哦,对了,还有裹小脚,南宋时还只是嘴上那一套,把上面贞洁挂在嘴上,现在该付诸行动了,光说贞洁不行了,女人有自己的思想,长腿会跑,怎么办?直接将女人脚给掰断吧,这样有想跑的心思也跑不了了。”

她带着意味深长的眼神看向四个汉官,“你们家不会也给女儿裹小脚吧?什么男人喜欢小脚,问问你们内心,喜欢怎么不自己裹?”

“是不是跟南宋一样,对朝廷不满,无处发泄,才只能发泄到无辜没有反抗能力的女人身上?”

“也对,有些人就是懦夫,不敢挥刀面向强者,只能将刀对准妇孺……”

养心殿发泄的一番言辞很快传了出去,一些汉人官员听了是面红耳赤。

报纸也讲宝音的话全部刊登出来,某些家中有女儿裹足的人更是在家骂个不停。

因为裹足这事跟反抗朝廷连上了关系,你家里有女儿裹足是不是对朝廷很不满?

还有一些准备给女儿裹足的也停下来观望,一些跟风的满族家庭一听裹足根源吓得连忙停手,还有些执意给女儿裹足害得女儿失去性命的人则捶胸痛哭。

本来是想奔个好前程,有个好亲事,谁能想到裹足害死了女儿。

皇帝得知宝音将翰林院的汉人官员狠狠奚落了一顿,隔了两天才来养心殿。

宝音见他进来不说话,瞥了他一眼。

皇帝翻看了桌上的课本,一看就入了神,片刻后回过神来开口,“听说翰林院官员惹你生气了?”

宝音暗地里翻了白眼。

[这都几天了,现在才想起来问?]

他叹了一口气,“本来汉人对咱们就心怀仇恨,这下怕是更深了。”

宝音放下手中的笔,边收拾纸边道:“我倒不这么想。”

“这天下人口最多的是汉人,汉人中人数最大的是底层百姓,他们的生活是睁开眼种地,种的那点地大半用来交税了,一年到头连肚子都很难填饱,他们的目光都放在填饱肚子上了,上面朝廷是谁,他们才不在乎。”

“仓廪实而知礼节,什么礼节、民族大义、国恨家仇,都是填饱肚子之后的事,饿着肚子的时候只能称野兽。”

“入关前我们拉拢的是士绅,入关后我们拉拢的该是百姓,谁让百姓填饱肚子,忙活一年再余点钱做一身衣裳,谁就能得民心。”

她讥讽一笑,“这可是千年世家掌握的杀手锏,要不是黄巢将世家屠戮干净,什么话语权会落入士绅手中?”

皇帝叹息一声,“你说得对。”

他如何不知道民心才是最重要,南巡不就是为了赢得民心。

“真要能人人吃饱肚子,这天下何愁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10-220(第2/15页)

安?”

“当年世家被消灭,知识下降到寒门庶士手中才有了宋朝的文风鼎盛,眼下士绅俨然成了另一个千年世家,垄断起了知识,我们该做的是打破对知识的垄断,不对,应该是对八股文的垄断。”

她嘴角上扬,将手里的纸递过去,“这是声母韵母,文字简化,白话是打破士绅垄断的最好办法。”

皇帝眉头紧锁,一张一张翻着,“你……这可是屠龙术。”

真要这般强硬施展下去,怕是原本稳固的江山势必再次闹腾起来。

这是推翻了汉人的文脉。

他对于后世该做下这件事的人起了结识之心。

“你那时候的开国皇帝怎么能压制下去?”

宝音回想起那场延续十年的文化浩劫,悠悠道:“怎么压制?自然是强行压制,想要改变千年惯性思维,只能强行改变一代人思想,这其中有时代的牺牲者也是在所难免。”

她拍了一下手,微笑道:“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我的意思还是多办义学,学什么我们自己说。”

“这几年我也没闲着,让人做了一本简易字典,常用的一千来个简体字够用了,只要孩子学完拼音就能通过字典自己识字。”

“你看,这是不是比什么《三字经》《百家姓》要强?”

“普通人的一生,只要学会常用的字,会简单的算术不会被骗就足够了。文字本来就是越简单才更容易流通,不然大家为何不用小篆,用起了楷体?”

皇帝拍了拍手,“你说服了我,这事我不插手。”

说着他神色变得冷酷起来,“皇祖母下懿旨已经禁止裹足,民间风气还是不减,可不就是在跟朝廷作对,民间不举不究,官员还敢顶风作案是没把皇祖母的懿旨当一回事。”

“朕会下旨,令官员自查,凡是家有女眷裹足者立刻放足,不得与家有裹足女眷结亲,违者革职查办!”

宝音冲他竖起一个大拇指。

[总算是干了一件正事。]

皇帝微笑,他是不想裹足之风蔓延到满族女子身上,正巧借这个机会打击一下。

圣旨一下,京城该知道消息的都知道了。

索额图讥笑一声,“咱们这位皇上还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前脚汉官得罪了贵妃,后脚皇上就降罪打压。往后这宫里宫外怕是得看这个女人脸色了。”

他儿子“嗯嗯”一声,提出了质疑,“皇上这样听一个女人的话,太皇太后和宗室不反对吗?”

这倒是提醒了索额图。

“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历经三朝,什么样的女人没看过,怕是没放在心上,毕竟这位没生下皇子,若是有皇子,怕是太皇太后早就出手压制了。”

毕竟这位太皇太后才是太子最大靠山,肯定不允许有人动摇太子之位。

“至于宗室,不过是一群被养熟的狗,现在都指望那个女人丢下的一点好处生活,哪里敢反对。”

他沉吟许久,“还得从太皇太后那里下手,让这个女人断了生育的可能!”

第212章

上书房内关于前些日子贵妃那番言论的讨论并未停止。

皇子们的师傅可不只是汉人师傅, 还有不少满蒙师傅,早前满蒙师傅还需向皇子行跪拜礼,汉人师傅到时比满人师傅多了些优待, 授课时无需站着,可以坐讲。

不过今年出现了变化,皇上从行宫回来, 病愈后就传旨改了上书房的规矩,不论汉人师傅还是满蒙师傅见到皇子无需行跪拜礼,以双手作揖代替。

皇子读书也没有了硬性背两百遍课文的要求, 不过仍需要反复诵读当日所学经义, 同时三日需要小考,十日一大考。

这并不意味皇子的教育就放松了, 凡是考试中皇子未答对的, 接下来师傅们会反复复习, 知道皇子能够背得滚瓜烂熟。

师傅们正职是朝廷大臣, 只需要排班轮到他们的时候过来上职。

相比之下皇子们则辛苦许多, 三更起床学到正午,下午还要在阿哥所复习, 不时接受皇帝的考问。

太子和大阿哥到了该学五经的年纪, 太子的师傅是固定的, 身边还跟着老翰林随时相从, 太子凡是有不解的地方都能得到讲解, 其他皇子就没这个待遇了,都集中在一起共用相同的师傅。

大阿哥最近试图摆脱这种和弟弟一起读书的尴尬局面,接着造房子往外跑。

可惜只跑了一次就被皇帝警告了,可以出宫得下学之后,也就是说他连复习功课做功课的时间都被占据了。

本来还积极往宫外跑, 跑了一段时间发现房子得明年才能盖,便消极起来。

今日的师傅换了一位,令大皇子惊喜的是竟然变成了他的好助手杜博雷。

杜博雷像模像样跟众位皇子作揖,然后用有点怪异的汉语道:“从今日起我将成为你们的数学老师,我的课是两日一次,我会从阿拉伯数字教起。”

太子和大皇子都初步接触过阿拉伯数字,几位年纪小的阿哥却是头一次接触。

本来大阿哥还有些不乐意,后来他发现太子也要学,立刻起了胜负欲。

上书房被分成了两部分,太子单独一间,他的老师都是朝中重臣子,不像皇子们是翰林院的学士来教导。

太子今日有些心不在焉,往常在身边的老翰林没有来,实际上这位老翰林在几日前就被驱逐出宫。

他倒不是关心老翰林处境,而是怀疑这人是不是受了舅公指示才跟宸贵妃对着干。

早前一段时间这位老翰林就对宸贵妃一些行为很不满,他认为女人就应该温良贤淑持家有道,而不是满是铜臭味行商贾之事。

太子本来没放在心上,他身边总是有不同的声音,只是没想到这位老翰林当着宸贵妃的面跟她过不去。

照理说,这位老翰林也不是那种不知变通的人,没道理要跟宸贵妃对着干。

偏偏他真做出了这等不理智的事,让太子怀疑是不是舅公的手笔。

“舅公莫不是以为说了这些话,贵妃就会忌讳人言,不再管理内务府不成?”

老翰林这次出击他没见到胜利,反而儒家的脸皮被扯了下来。

朱熹那可是程朱理学扛把子一样的人物,突然曝出生前的恶劣行径,不是什么大圣人而是一个小人。

这跟天塌了有什么区别?

本来这种事被埋藏得好好的,知道这事的只有少数人,现在好了,报纸一刊发,全天下都知道了。

这让朝廷怎么看待程朱理学,让天下人怎么看待儒家?

朝廷若是还重用程朱理学,岂不是将一个纳尼姑欺儿媳,沽名钓誉之辈的学说奉为圭臬?

太子年纪不大,却能够感受到这个暗潮带来的涌动。

这一点从上书房减少了教授四书五经的汉人师傅增加了西洋师傅就能看出来。

老翰林被驱赶出宫怕只是个开始。

他有些头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10-220(第3/15页)

宸贵妃会不会怀疑是他指示?要知道那位老翰林是他身边的人。

熬到了下学,太子马不停蹄往外跑,这一跑就刚好撞见了站在门外的皇帝。

“呀!”

太子看见明黄色衣服已经来不及,直接撞了上去。

皇帝扶住了他,训斥口吻道:“去哪里?这么焦急?”

他扫向太子身边的人,怀疑是不是有人带坏了太子。

太子摸了摸撞疼的鼻子,深吸一口气道:“儿臣急着出恭。”

皇帝哪里看不穿他脸上的心虚,“去吧,快些回来,朕要考考你。”

太子本来没打算出恭,这下也不得不去了。

没一会儿他就回来了,还换了一身衣服。

皇帝扫了一眼,向他招招手。

太子走过去,发现兄弟们已经站成了一排。

他没有加入进去,而是站在了皇帝的左手边,这大概就是太子的特权。

站在阿哥之首的大阿哥撇了撇嘴,太子瞧见心里很不高兴。

皇帝放下手中的试卷,缓缓开口。

“近期关于缠足一事你们应该都听说了,民间有人议论此为闺中私事,朝廷未免多管闲事。”

“身为皇子不应该人云亦云,得有自己的看法,也有官员上奏朕收回圣旨,朕要求你们也参与进来,以缠足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得少于千字,你们可以去翰林院求教翰林们,有些话旁人说得都不准确,需要你们自己翻书寻找答案。”

“三日后将文章再交出来,是支持还是反对女子缠足,都要给朕一个充足理由。”

大阿哥听完眼睛一亮,汗阿玛允许他们向翰林院讨教,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汗阿玛允许他们拉拢翰林院的官员。

若是拉拢了翰林院,相当于得到了大半汉人官员的支持。

太子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跟大阿哥眼睛对上,两人都是一副己方不会输的眼神。

宫外跟裹足相关的话题越来越激烈,不同的报纸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有家报纸就有大儒出声反对朝廷的专权。

也有报纸站中立等着看好戏。

《世界新闻报》特意刊发了一片关乎小脚形成的图案,从小脚被掰断的畸形,再到因为无法多走路,身体变得不健康怀孕很大几率难产。

医学科普击溃了某些报纸空白无力的言辞。

有些爱惜女儿的人家偷偷放足。

不放也不行,无法嫁入官宦人家,只能跟书香门第和商户结亲。

商户也就算了,书香门第哪个不是奔着做官去的,最后别因为裹足害得自家女儿被休。

实际上近些年,汉人中偷偷留发裹足的风气越演越烈,在汉人看来,强制留辫和禁止缠足都是朝廷对他们的压迫,破坏了老规矩。

在不少汉人看来,给女儿裹足就是为她谋个不需要劳作的富贵生活,只有那穷苦人家才是天足。

哪怕这次新闻宣传了裹足的危害,还是有人不信。

若不是下了圣旨,官宦家眷不得裹足,也不准与裹足家庭结亲,怕是会迎来民间的强烈反感,出现报复性的裹足之风。

起码因为这道圣旨,一些京城的官家女子纷纷放足,有些还因为时间长久跑到城外的医院找女大夫治脚。

相关消息传入宫中,宝音扯了下嘴角。

[果然是棍子不打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疼。]

朝廷多次反对禁足却屡禁不止,结果一危及男人的权力,影响到自家老爷们的前程,这裹足之风中止了。

等朝廷正式排查,怕是解除裹足的人更多。

她觉得有些好笑,看向了皇帝。

“明史修到哪了?我听说朱元璋的马皇后实在是无处可黑,最大的黑点竟然是有一双大脚?”

皇帝嘴里的茶喷了出来,“谁说的?”

见她满眼鄙夷,就知道后世的明史就是这样记载的。

他脸有些黑,要知道明史是交给了汉人监修至今未定稿。

这事满人有点冤,编撰明史的都是明朝遗臣,满人根本没沾手。

不就是怕后来明史出问题,他们满人背黑锅吗?

现在看来还真是出了问题。

“清史呢?怎么没听你说过清史?”

他突然想起这件事来,要知道一个新朝代建立,往往会修前朝史书来宣告前朝已亡。

顺治年间设立过明史馆,可因为南明未灭,这个明史馆很快关闭。

康熙四年重开,又忙着编写世祖实录暂停,直到康熙十八年三藩平定在即才开始编撰。

他仍然采用的汉臣监修,连总裁副总裁都是汉人官员,满蒙官员精通汉语的都不多,更不要说能编写明史的人才了,根本没有插手修明史的余地。

不用想,明史中那些不合理的描述又成了大清的罪状。”没有清史。”

宝音笑眯眯道:“大清亡了后,清史是满族遗老在修。”

“不过足足修了十四年。”

皇帝愣了一下,十四年能修出个什么来?

他都不指望在他有生之年明史能定稿,光是收集资料就是一项大工程。

“十四年还是战乱期间,所有编撰人员都是在家修,清史稿分裂太严重,错误太多,根本无法审核。”

“后来一拖再拖,百年后都未能定稿,我活着的时候还是叫清史稿。”

她也不提因为文字狱,许多史料真假难辨,导致正史看着更像是野史。

“二十四史只到明史,没有清史。”

皇帝面色不是很好,显然没有想到大清连史书都没混上,这得是多不受后面国家重视。

宝音无视他的脸色,笑着转移话题,“听说翰林院官员极不待见我,儒家的程朱理学学派是将我视为眼中钉了?”

毕竟她的一番操作可是动摇了程朱理学身为国学的地位。

皇帝无奈道:“这个污名朱熹生前都无法洗去清白,翰林院如何找到证据翻案?”

“朝廷现在陷入两难,要不帮着力证朱熹清白,要不改用儒家其他学说。”

宝音脸耷拉下来,“怎么澄清?说我胡说八道?”

第213章

怎么帮儒家洗清清白, 当然是反过来说她污蔑,多人轮番轰炸让她百口莫辩。

若不是来自后世消息爆炸的时代,穿越后手里还有个能查论文的平台, 这些小道消息她是没有接触来源。

入关后自有大儒来为我辩经。

满族尝到了这种好处,在前朝需要程朱理学,朱熹也得到了这种好处, 生前的事不论,死后却是被捧上了圣人之位。

程、朱都是圣人,关于其一些不怎么悦耳的事迹自然而然也被人掩盖, 这不是一个人的行为,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10-220(第4/15页)

而是前朝几百年读书人的一致行径。

朱熹这名字说出去,谁不知道是圣人, 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生前劣迹。

报纸这样一揭穿, 直接是将儒家的底裤都拉下来了, 这不是程朱理学的某项经义被推翻被质疑, 而是朱熹这个圣人的人设坍塌。

这样一个生前有劣迹的人如何能被当作圣人, 同时这种怀疑也开始蔓延到学习整个程朱理学这个派系,是不是这个学派的人都是鸡鸣狗盗之辈,

明面上说得多高尚, 私底下干的都不是人事。

再一想这个学派的人竟然在鞑靼手下称奴才做官欺压良民, 这舆论声音一出现, 怕是程朱理学得被人唾弃万年。

宝音心里闪过了不少念头, 他要是真敢这样干,她就跟他拼了!

皇帝眉头一皱,“你看你,又来了不是,我这才刚开口, 你就觉得我要对你不利,我在你心里就这么不受信任,这么不堪吗?”

[呦,这是想CPU我?]

皇帝没领会这句话的意思,但也知道绝对不是什么好话。

“那你说说,你打算怎么处理?”

她坐回椅子上,抿着嘴一脸严肃等着他的回答。

皇帝沉默下来,因为这事很难搞。

程朱理学是主流学说,八股文更是朝廷抡才的重要方式。

这么说吧,这程朱理学要是下来就得另选儒家学说补上,可科举的八股文要是换了,事情才闹大了。

江南的读书人本来就喜欢闹腾,这要是一下子把八股文给换了,天下读书人都得闹腾。

毕竟学了半生八股文,你朝廷突然改了,这谁能承受得了?

他当年想要取缔八股文,不正是因为官员反对才改变意见吗?

[哼,说再多不还是想要让我退步吗?]

皇帝觉得自己脑仁疼,“此事暂且搁置,等出征回来再说。”

见宝音脸色还沉着,他起身拍了拍她的肩膀,“现在不是处理此事的时候,总不能出征时候腹背受敌,你也体谅一下我。”

她倒是没不依不饶,这事早前就达成了默契,西洋的术可以为他们所用,传教士那上帝之下人人平等的教义是万万不可。

在这片大陆,只有皇帝之下人人平等,至于未来就看后世的造化了。

宝音明白目前两人目标一致,只是未来他定然会维护皇权,这是身份决定,而她的认知无法忍受这样一个封建社会。

终有一日两人会分道扬镳,在这个日子到来前,她会努力获取更多筹码。

***

今日难得是个晴天,踌躇了几日的太子在下学后离开了乾清宫往养心殿走去。

才跨进门不久,他就被身后的兄弟们给叫住。

大阿哥领着一串弟弟跟了上来。

“老、二,可是去给贵母妃请安?正好一起去。”

太子瞪了他一眼,然后问只到大阿哥肩膀高的三阿哥。

“三弟,你们怎么想起来养心殿了?”

三阿哥偷看了大阿哥一眼道:“大哥说今日天气好,出来转转,正巧看见了二哥。”

太子哪里还不明白,大阿哥是故意拉着一众兄弟跟在他后头。

一想到这人是故意来坏他的好事,他就烦躁。

“老大,你非得跟我过不去是不是?”

大阿哥挑眉,吊儿郎当道:“太子殿下,瞧你这话说得,我怎么会跟你过不去?”

他笑呵呵地挪动步伐,“我这是想着有段时日没能给贵母妃请安了,特意来走一趟。”

太子停在原地,见几个兄弟踏进了养心殿大门,怒气冲冲回头回了乾清宫。

才刚一进殿,就看见一少年脸色焦急在门口守着。

他将怒色收起来,脸上带上了沉稳。

眼前之人是他的奶兄弟,也就是乳母的儿子,前两年他身边的人都被赶了出去,就留下贴身伺候的小太监,哈哈珠子也跟着被换了一茬。

乳母们被送出宫享福去了,奶兄也跟着离宫,还是舅公帮他出了个主意,让汗阿玛同意让奶兄回宫。

奶兄还担负着帮他联系舅公。

下学后,奶兄本该跟其他哈哈珠子一块出宫才对,这时候还留在这里,显然是有讯息要传达。

太子回头看了一眼南书房方向,见宫门廊檐下候着一大群官员就知道皇帝在忙碌。

他这才跨进了屋子,让奶兄凌普跟上。

进了殿内,太子吩咐人出去,让贴身太监在门口守着。

等屋内只剩下两人,太子才看向凌普。

“可是舅公找我?”

凌普忙道:“殿下,太皇太后出宫许久,索额图大人提议您出宫陪陪她老人家,以敬孝道。”

太子沉吟一声,不知道索额图是卖什么关子,要知道每年冬日太皇太后都要出宫泡温泉,这已经成了定例。

她老人家身边也不缺人去请安,起码几个年长的妹妹冬日都会陪伴她身边。

而他们这些皇子也会定期跑去请安。

虽然不明白索额图的用意,太子还是听从了。

***

城北小汤山,因为门头沟火车站的出现,将人流都吸走。

小汤山和大汤山恢复了多年前的平静,要说哪里不一样,也就是小汤山从荒地变成了庄园。

这庄园还住进来贵不可言的贵人。

庄园守卫严密,日夜都有士兵巡逻。

这日并不是阿哥们过来请安的日子,听闻太子跑来了,太皇太后有些意外。

“保成给太奶奶请安,太奶奶近日身体状况如何?保成在宫内十分惦记。”

太皇太后微笑招呼他过去。

太子起身走近,被太皇太后一把搂在怀里。

“好孩子,听说你最近受了不少委屈?”

太子呆了一下,不明白她老人家为什么这样问。

“我一切都很好。”

“那可是你汗阿玛亏待了你?”

“汗阿玛对我很好。”

太皇太后语气平静道:“可哀家怎么听说,皇上多次因宸贵妃训斥你?”

太子惊讶,这话谁传出来的?

他摇摇头,“没有,汗阿玛训斥孙儿是孙儿贪玩。”

太皇太后这才满意点头。

近段时间总有人在她耳边说宫里的宸贵妃多受宠,连昔日的董鄂氏都比不上。

还说宫里皇帝翘首以盼宸贵妃能生下皇子,等她生下皇子说不定连太子的位置都保不住。

爱新觉罗都是情种,爱上一个女人连江山都不要了,又不是没有前例。

这话太皇太后最开始还不当一回事,时间一久难免也开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10-220(第5/15页)

琢磨。

她派人回宫打探消息,内务府的变动自然入了她的眼。

当然她也没有在意,内务府只是一群皇家奴才,再怎么样也成不了气候。

倒是这段日子,贵妃跟儒家在报纸上关于禁止缠足一事打口水仗,倒是让她觉得意外。

她那报纸持续不断地写程朱理学的个人私德有损,令京城的学子哑口无言,就差把孔家拉下水了。

她有些感叹,当年她要是有这样的口才,汤若望也不至于被逼死。

太皇太后留太子吃了午膳,她年纪大了,御医说不适合吃大荤,平日菜色以清淡为主,皇帝送来了两个从江南带回来的苏州厨子,温泉庄子比外边暖,还有专门种菜的暖房,天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菜。

重孙子来看她,她很高兴,吩咐厨子多做些荤菜。

冬日果蔬难得,富贵人家是不缺的。

近些年玻璃价格下来,能承受得起的都在府里盖了个玻璃暖房。

有了暖房也能见到绿色了,冬日里外面也不是没有蔬菜卖,只是冬日寒冷,菜在外面很快冻硬了,价格还不便宜,哪里有刚摘下来吃新鲜来得妙?

一桌子菜,有荤有素,没上羊肉上了羊排,炖得汤奶白,撒上胡椒和枸杞,刚坐下就闻到那股奶香味。

太皇太后笑呵呵看着重孙喝汤,边吃边问宫里都发生了什么新鲜事。

太子一一说了。

“汗阿玛说明年开春出征,让我监国,到时有什么不懂就来问您。”

太皇太后道:“多大点事,尽管来问。”

“宫里可有嫔妃传出好消息?”

太子回答:“未听说后宫传来喜讯。”

“养心殿也没有?”

太子心里咯噔一下还是摇头。

太皇太后目光从他脸上收回,“听说皇上那都盼着宸贵妃怀孕,这见天有人在我耳边唠叨,想听不见都不成。”

太子嘴里突然变得没滋味,他低下头道:“贵妃曾经说过,她不打算生孩子。”

太皇太后有些意外,她从未听皇帝提起过。

原本她以为是贵妃有孕困难,不然皇帝身体健康,其他妃子都是一个接一个生,她受宠也有几年了怎么一个都没有,现在才知道是她自个儿不打算生。

太皇太后陷入了沉默。

太子未久留,用完膳又陪了一会儿见天色不早了才骑马回京。

太皇太后喝着羊奶,她面前一嬷嬷笑呵呵道:“太子可真是诚孝,不愧是皇上唯一的嫡皇子。”

唯一的嫡皇子有些刺耳,这是觉得皇帝不该再封皇后,还是未来皇后不该生皇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北宋生活日常 郡主的旧情人回来了 宅女也有修罗场吗?[系统] 穿越后救下病弱权臣 老实beta从审讯室开始[gb] 惊蛰东方晔闻斓 清穿之四爷养成记 星际留子渡劫中 声声清浅 离婚后,江小姐惊艳了全球